❶ 三支一扶的就业保障服务和扶贫都是具体做些什么的
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主要包括组织招募和对大学毕业生工作期间的管理服务两方面内容。组织招募有一套详细的工作流程,即每年4月底前,各地收集、汇总、上报乡镇一级教育、农业、卫生等基层岗位需求信息;每年5月底前,各地根据下达的招募计划,采取考核或考试的方式进行公开招募;每年7月底前,派遣“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服务单位报到。
(1)服务三勇担当金融扶贫显成效扩展阅读
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每年选拔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
到2010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选拔14.3万名大学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计划,有利于发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培养一支心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
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❷ 集中力量打一场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战
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但如期实现到年贫困人口减半、到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难度很大。2013年4月,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曾对该片区进行过专题调研。为跟踪了解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特别是中办、国办《关于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的贯彻落实情况,2014年9月17日至24日,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杜鹰带领民宗委调研组,再次赴贵州省毕节地区、云南省昭通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重访调研。今天编发的调研报告就是此次调研的主要成果之一。
基本情况底子薄、欠账多、实现目标有难度
乌蒙山片区是国家新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2012年3月该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出台以来,三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进各项实施工作。一是组织编制实施规划,不断完善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和机制;二是全面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工作,驻村工作队陆续到位,并调研制定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帮扶措施;三是扭住交通、水利、生态等区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园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劳务经济取得新进展;四是解决群众特别是贫困农户的住房、饮水、乡村道路、用电以及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突出民生问题。2011—2013年三省片区38个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36.5%、50.9%、66.9%、41.6%,贫困人口从680.3万减少到496万,贫困发生率从32.3%降至24.1%。
尽管该片区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8.6%和61.0%,加之底子薄、欠账多,如期实现2015年贫困人口减半、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难度很大。
委员思考关键是交通根本是教育
进一步明确扶贫攻坚总体思路。片区扶贫攻坚仍应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总体思路,核心是把片区区域发展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通过推进区域发展解决贫困的共性问题,通过精准扶贫解决贫困的特殊性问题,统筹力量、突出重点,更加有效地推进整体扶贫攻坚。
破除交通制约是关键。该片区水能、矿产、旅游、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是东南亚、南亚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通道。只要下大力气改变交通落后面貌,是可以大量吸引外来投资并形成“自我造血”和自主发展能力的。目前片区内外交通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道路等级低,凉山片区尚无高速公路,9个乡、448个建制村不通公路;昭通市公路1.5万公里,三级及以上公路仅占4.78%!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毕节片区近年交通大发展、大改善,使得2013年招商引资额达1188亿元。
发展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该片区人均受教育不足7年,凉山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34.9%,农村青壮年缺乏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极大制约着脱贫致富步伐。义务教育缺乏合格师资。农村教师待遇低,缺乏周转房,留不住师资。贵州赫章县水塘乡中心小学495名学生分在8个教学班,每班都是60多人“大额班”,3个学生挤用两个小课桌;寄宿制学校少,不能满足需求,不少寄宿制学校无食堂和浴室,有的宿舍两个孩子共用一张床铺。在职业教育方面,凉山州越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搞订单培训,直接在喜德县下乡办电焊班,效果很好。但就片区整体而言,职业教育仍需加强。
金融服务不到位制约产业扶贫。一是贫困县金融系统普遍是存差,农户贷不到款。喜德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6.7亿元,贷款余额1.8亿元,当地资金大量流出,片区内其他县情况大体相同。二是农户贷款利率高。调研组在几个县了解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年息均在9.4%左右。三是扶贫贴息贷款额度小。赫章县平山乡6000多万元小额信用贷款中,只有1040万元贴息额度。
资源开发未能很好惠及当地。该片区水电资源富集,有“水电王国”之称,已建和将建的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3个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三峡电站,淹没大量土地,移民20多万人,当地群众作出巨大牺牲,地方政府还承担了移民安置、后续帮扶、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繁重任务。由于水电开发企业总部注册在外地,按国家现行法规和政策规定,资源开发地只在项目建设期享有建安营业税,其他大部分税收流入业主注册地,造成资源开发地有税源无税收。
片区工作机制有待健全。一是川、黔、滇三省在相关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布局等方面衔接推动较少,合力实施片区规划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二是中央有关部委虽然积极召开联系会议、开展该片区协调工作,但部门之间协调力度较弱,重点工作推动难度较大。三是该片区规划所列项目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相关部委专项规划衔接不够,一些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没有纳入国家专项规划,导致项目难落实、产业难推进、资金缺保障。四是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亟待转变。据反映有的地方确认贫困户干部说了算,群众参与不够。
具体建议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建立制度
加大交通投入。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帮助片区加快建设一批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交通项目。取消政府还贷二级路收费后,补偿资金应及时足额到位。为提高地方公路建设融资能力,鼓励地方以BOT、BT等方式建设经营性公路,对于公益性较强的普通公路,支持地方政府采取PPP方式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中央应加大对片区内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落实好取消地方配套资金政策,扩大寄宿制办学规模,提高寄宿制生活补助标准。提升片区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片区农村教师待遇,加快周转房建设。对青壮年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民办中职学校三年级学生纳入免学费范围,建立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推广“9+3”教育经验。
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结合,把财政直接补贴的项目资金更多转变为政策性贴息、担保资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和贴息范围,提高贴息比例,延长贴息期限。贯彻落实国家扶贫金融政策,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创新涉农贷款抵质押手段,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权担保贷款试点。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该片区山区和半山区面积占96%,农民常用耕地平均不到1亩。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应充分考虑片区生态区位重要和前期任务安排较少等实际,对二半山及高山地区退耕还林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发展核桃、苹果、桑蚕养殖、玛卡等特色产业。
调整跨省区水电项目利益分配政策。逐步实行资源开发企业在资源开发地就地注册、就地纳税。支持片区按照“政府主导、资源入股、企业主体、市场配置”的水电开发新模式,在电源点开发权出让时,以资源形式参股水电开发,所获收益用于资源开发地移民后期扶持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片区水电开发企业应为地方电能输出和下载预留接口,将片区重点企业列入直购电试点,实行“低上低下”;逐年增加留存电量指标,合理确定留存电量电价。
建立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部级联系会议制度。片区联系部委定期报告工作,各部委应协力解决突出问题。相关部委对本片区扶持政策应调整为普惠政策。已纳入“十二五”专项规划的建设项目,相关部门应予优先安排;未纳入“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项目,地方应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各行业部门在编制“十三五”专项规划时予以优先纳入。片区三省也应健全联系会议,统筹规划交通、旅游、污染防治、生态治理等问题。同时,应加强扶贫干部和乡村干部培训工作。
❸ 县域金融怎样服务三农,服务农村
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党的各项农村工作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
一、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1.农村信用社正在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市场,而农村信用社依靠其网点多人员多的优势,不断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加大支农力度,拓宽支农领域,增强服务效能,存贷款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社会影响逐步扩大,支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显现。
2.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仍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广泛吸收农民的闲散资金,大力开展组织资金工作,各项存款增长很快。同时农信社还加大了贷款投放,办理了助学贷款、扶贫贷款、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等,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3.农民金融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金融意识明显增强。逐渐明白了“借鸡生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道理,农民金融意识的提高也反映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制约因素
1.服务主体缺位。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地撤并农村营业机构,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作用弱化;作为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重任的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仅仅围绕粮棉油收购做文章,成为“粮食银行”,难以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农村保险机构缺乏;邮储只吸存不贷款,资金分流现象严重。农村市场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明显缺位。
2.服务品种单一。银行票据承兑、代理收费等中间业务在农村没有开展;各种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例如理财和网上银行、银行卡业务鲜有办理;保险在农村开办的品种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险金额少。农信社除了提供信贷资金外,金融服务品种不多,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的需求。
3.服务总量不足。最重要的农业信贷投入相对不足,一是农信社资金通过拆借和购买有价证券方式转移;二是邮政吸收的储蓄上存转移了资金;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乡镇分支机构的存款上存,而使农村资金向其他行业转移和分流,导致了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不足,农业信贷总量投入不足,信贷投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
4.服务机制不顺。首先,农村经济分散化经营同农村金融集约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农户贷款的发放额小、面广、量大,而农村金融在向商业化转轨的进程中实行集约化发展战略,这使农业发展中的经营分散化与金融服务集约化目标产生冲突。其次,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在市场的导向下,各地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化趋向,而农村金融机构却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贷、进出口结算等专业化服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再次,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产品、服务的需求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着缺陷。
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扩大其业务范围,增加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中长期信贷业务。二是加快农信社改革,建立规范化的合作金融体制,完善服务功能,为“三农”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三是放开管制,允许设立民营银行,增加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
2.创新金融产品。尽快开办通存通兑、异地存取款、办理代缴费等业务;尽快开发一些低费率、广覆盖的保险服务产品,特别是要推出进城务工民工的保险险种。
3.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一是扩大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动幅度,增强其组织资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银行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机制;四是规定商业银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
4.拓宽支农领域。开发创业贷款、劳务输出贷款等产品。要把信贷与科技开发结合起来,支持科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把信贷与农村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切实提高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知识农业的主力军。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信贷投向,拓宽支农领域,提升信贷服务的层次。
5.改进支农方式。针对农户贷款额小、面广、量大的特点,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增加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投放,完善小额信贷机制,开展现场放贷,设立“贷款专柜”,简化手续,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
❹ 脱贫攻坚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脱贫攻坚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开好脱贫攻坚巡视考核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按照委党组的安排部署,现将我的对照检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问题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能认真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六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细学精学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
政策要求和中央第四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精神,切实增强推进脱贫攻坚、做好整改落实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责任和整改提高的思想自觉有了一定的提升。通过开展走村入户大走访和组织相关单位。
召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座谈会等活动,认真听取基层群众、包扶村镇、相关单位的意见,虚心查找自己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思想认识、攻坚责任、工作措施、任务推进和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将有关问题剖析如下:
1、思想认识方面。虽然我能够一贯自觉全面系统的学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能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借助现代媒体深入的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但仍然存在着学习不够深入、不深刻。
精神实质理解把握不精准的问题;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严峻性认识还有些局限性,总认为在大家五年多的不懈努力下,去年已经实现包扶村商镇北坪村整体脱贫出列,就算完成了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片面认识,没有认识到村脱贫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对低保户、兜底户仍然需要认真精心细心的做好工作的突出问题思考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包扶村整村出列后,特别是在当前全市经济工作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感觉到对脱贫攻坚工作投入精力不足,思考的不多,做的不够的现象时有发生,偶尔有松一口气的想法。
没有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正确看待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担当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攻坚责任方面。虽然依然能够按照各级要求,稳步有序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对包扶村的扶贫工作从来都是按照《北坪村脱贫攻坚2015-2020实施计划》有序稳步推进没有放松,但今年总有去年已经实现包扶村整村出列。
对包扶村脱贫攻坚工作投入不够的问题,对委里部分包扶干部的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还夯得不实,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总有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在抓党建促脱贫方面研究不够,在调动包扶党员干部的创造性工作方面,工作开展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在指领引导北坪村书记和村班子成员发挥“领头雁”作用方面做法太过单一,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在夯实村整改主体责任落细落实方面,还存在着村干部工作状态不佳、对村子底数不清、督导检查不严、相关问题屡改屡犯整改不彻底的问题时有发生。
3、工作措施方面。在指导委驻村工作队和村“四支力量”开展工作时,虽然能够严格按照对中央脱贫攻坚精准方略和委党组《北坪村脱贫攻坚2015-2020实施计划》来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市发改委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连续三年被丹凤县商镇党委、政府,丹凤县县委、县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工作队”的成绩,但在具体工作中还有产业扶持不精准,把握不到位的地方;对“两不愁三保障”理解认识还不够精准,在处理基本医疗有保障和慢性病。
大病保障方面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在做好“两个确保”时,认识还存在偏差,包扶村人居饮水因季节性影响,还有部分村民的安全饮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整体人居饮水安全保障还有待完善;对非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做的还不够不扎实,有不到位的地方。
在扶贫对象的产业扶贫方面,方法不多,路子不广,想的不够,做的不到位。
4、任务推进方面。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组织编制的《丹凤商镇北坪村景观提升设计方案》和《北坪村产业与基础设施规划》来稳步有序推进,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包扶村基础设施建设贪大求全和村里人居环境整治不扎实、不彻底、整治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在解决搬得出的问题上力度很大,包扶村58户搬迁户全部实现交钥匙,但在搬迁后就业保障方面,想的不多,做的还不到位,搬迁户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开展不扎实;苏陕扶贫协作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分红落实力度不大,成效不是特别明显。
5、纪律作风方面。在开展具体工作中,能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各级要求,从不给包扶村和村所在地政府添麻烦,多年来从未在村上拿过任何东西,也从没吃过村上一口饭,自己这样做,也严格要求所有包扶干部这样做。但在开展“精准脱贫日”、入户走访。
“四扶五风六化”扶智扶志等活动中,存在着统筹检查督办不到位的现象,总有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对“以案促改”工作有部署、有安排、有措施,但工作开展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对冯新柱在扶贫领域造成的恶劣影响肃清工作,力度还不够,步子还不大。
二、原因分析
剖析自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自己在思想上有所放松,政策理解把握不精准,工作措施不够所致。具体表现在:
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政策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更多的时候只是讲得多,没有将它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总认为现在包扶村已经整体出列,大任务已经完成,没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发展全市经济才是主要的。
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抓好全市重大项目、营商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中,放松了抓脱贫攻坚工作的力度,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那样做,随大流走,有盲目从众心理。在具体工作中,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放松要求,没有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带动身边的同志。
没有把脱贫攻坚工作和整个全局工作通盘考虑,整体统筹安排,认识有偏差,有误区,总认为包扶村已经整体出列,村里基础设施已经全部到位,包扶村已经通过省市县“57”达标验收,“两不愁三保障”“两个确保”已经实现并通过中央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验收。
村集体经济组织早已建成营运并实现首次分红,自己所包扶的包扶户已经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可以放心了,有侥幸心理存在。
三、整改方向
针对自身存在问题,我将从自己的思想源头抓起,从实际行动做起,真正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好。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我将进行如下整改:
(一)加强学习,增强思想认识。作为单位的分管领导,我将带头认真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六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细学精学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
政策要求和中央第四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精神等相关材料,不断强化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工作当做当前的头等大事、第一政治任务抓好做好落地生根,把各级精神落实落细落到实处。(二)改变作风,强化责任,提高服务能力。针对存在问题,扑下身子带头整改,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加快推进中央第四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要举一反三,深入分析,准确研判。
做到彻底整改,改彻底。要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落实,提高工作效率。要创新思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两个确保”中心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三)严格自律,切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严格按各项制度办事,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要认真执行中央有关规定,带头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
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六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精准实施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政策要求和中央第四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精神,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之风。
牢固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观念,树立将脱贫攻坚工作长期做,做长期的思想,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商洛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❺ 就业扶贫工作开展 五年成效显著
【导读】“截至10月底,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973万人,是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108.9%。”在11月1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介绍了就业扶贫工作有关情况,累计建设扶贫车间32688个,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496.3万人,接下来就看看具体情况。
1、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我国有很多举措,为一套政策,两大方向,三项手段,四个重点。
一套政策,即形成一整套就业扶贫的政策措施体系。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给予定额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吸纳就业补贴和社保补贴。对贫困劳动力,由公益性岗位安置的,给予岗位补贴,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参加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
两大方向,即坚持外出务工与就地就近就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帮助有意愿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愿出尽出。另一方面,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机会。累计建设扶贫车间32688个,吸纳贫困人口43.7万人;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培育致富带头人41万多人,带动406万贫困人口增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496.3万贫困人口。
三项手段,即服务、培训、维权三项手段协同发力。坚持精准化的就业服务,建立人员帮扶清单和岗位需求清单,推动人岗精准匹配。坚持针对性技能培训,已累计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政府补贴性培训838万人次,技工院校累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34万人。坚持全流程权益维护,加强企业用工指导,维护贫困劳动力合法权益。
四个重点,即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52个未摘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湖北四类重点地区,在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倾斜支持。
2、贫困家庭务工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比逐年上升
务工人数大幅增加。2016年到2020年,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了1000多万人。同时,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比例大幅增加。
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5年来,贫困家庭务工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比逐年上升。目前外出务工已涉及2/3的贫困家庭,这些家庭2/3左右的收入来自务工。
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这些年来,有将近800万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职业教育,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就业。
内生动力得以激发。近年来,大批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依靠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过去一部分安于现状的贫困群众,实现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
3、今年跨省务工贫困劳动力比2016年增加400多万人
在就业扶贫工作中,跨省跨区域的劳务协作作用显著。2020年,跨省务工贫困劳动力比2016年增加了400多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在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中,跨省务工的收入在贫困务工人员中是最高的。”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说。
在开展省际劳务协作的过程中,东部省份提供岗位需求信息,中西部省份按照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组织劳务输出。
截至目前,宁波共有外来务工人员385万人,占全市人力资源总量的57%,其中中西部省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宁波就业的就有31.5万人。
作为劳务输出省份,甘肃省则聚焦树立品牌促输转。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经过5年努力,就业扶贫成效显著。在专项劳务协作方面,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人社部组织上海、广东等东部6省份实施支援湖北劳务协作行动。目前,稳定在这6省份务工的湖北贫困劳动力达到199万人,占湖北省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总数的75.6%。
❻ 金融扶贫如何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既是党中央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地方政府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笔者认为,新时代金融业做好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应当通过金融资源把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产业作为重要基础,坚持将产业脱贫与主导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相结合,探索高效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的产业扶贫模式:一是重点支持产业扶贫。通过信贷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专业大户等新型经济体发展链式经营,带动更多的农村贫困户参与其生产经营链,从而脱贫致富。二是合力创新金融扶贫新路径。积极与金融公司合作,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带动深度贫困地区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开发针对贫困户的资产增值产品,通过产品研发主体+合作社+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龙头企业的运行模式,有效解决贫困户无技术、无项目、贷款使用效益低下的难题。三是稳步推进就业扶贫培训。通过信贷支持相关培训机构,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瞄准贫困户的劳动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员技能水平,增加务工收入;通过信贷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能人带动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持续增加贫困户工次性收入;通过信贷支持贫困地区企业、种养殖大户或当地致富带头人,在贫困地区创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长期稳定务工,促进尽快脱贫致富。
❼ 精准扶贫工作的"三个一"和“六看六察"是指什么
三个一,指的是“一村一策”、“一类一策”、“一户一策”的“三个一”措施。
六看版六察,六看,指权的是一看贫困户家里粮食和生活情况,是否缺吃。二看贫困户是否缺衣。
三看贫困户是否有基本住房。
四看贫困户家中学生能否上得起学。
五看贫困户是否参加新农合。
六看贫困户院子、屋内、厕所是否干净。
六查,指的是一查到现场查看贫困户的《扶贫手册》。
二查看《扶贫手册》填写信息是否准确完整。
三查项目现场,查看到户项目实施情况是否与方案一致。
四查档案资料,查看档案资料是否齐备、规范。
五查银行卡上资金发放到户情况。
六查网络系统上贫困户脱贫档案及更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