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保险有哪些创新应用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内金融的区别不仅容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众筹创富通宝等模式。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⑵ 众安保险是纯网络银行吗
保险不是银行。
中国主要有三大金融机构,分别是银行、保险、证券。银行主要业务有两种,存款与放贷,银行经营保险属于兼营。保险公司的主要类务为向投保人提供保险服务。证券公司的主营类务为期货、股票基金。
保险是银行的说法是错误的。
⑶ 求助,请问有人知道详细的有关于美国互联网金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吗感谢!!!
网络银行: 1995年SFNB成立,宣布了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诞生。SFNB在1995-1998年间,充分发挥网络银行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几个月内拥有6000多万美元的存款。但后来由于经营上存在问题,公司一直未获盈利。在1998年被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000万美元收购了其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分。在被收购后,SFNB转型为传统银行提供网络银行服务。
网络券商: E*Trade于1992创立后不久,就赶上了美国第二波佣金降价潮,并成为美国佣金价格战的先驱。随着E*trade的兴起,网络券商行业经历了快速的整合和发展,包括嘉信理财和TD Waterhouse都开始进入网络券商领域。
网络保险(放心保): INSWEB公司1995年2月成立,随后很多保险公司都开始设立自己的网站。网络保险主要第一种通过代理模式,与保险公司业务合作,从而实现网上保险交易并且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第二种则为网上直销模式。
网络基金销售: Paypal成立于1998年12月,1999年Paypal货币市场基金完成了电子支付和基金的创新嫁接,是世界上第一只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Paypal货币市场基金于2007年达到峰值,规模接近10亿美元。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基于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PayPal货币市场基金收益也直线下跌。
网络借贷: 截至2013年4月2日,美国两家主要的P2P借贷平台——Prosper和Lending Club,各自促成了4.47亿美元和15.21亿美元的贷款。从天时来看,Zopa和Prosper都是在2005年成立的,Lending Club则成立于2007年,这几家公司成立之初正好碰上了Web 2.0的兴起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者提供了P2P借贷产生的可能性,后者则是P2P借贷成长的助推器。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2013年美国P2P借贷的规模将会达到50亿美元。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金融互联网——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
现有金融体系通过采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内容效益,增加销售渠道。金融互联网化还是在原有的金融框架内对金融传统业务实施电子化,对传统的金融消费模式并没进行颠覆式的改造。比如电子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上基金销售等。
电子银行
电子银行分为三种业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其中网上银行的发展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的无形的电子银行,即“虚拟银行”,以成立于1995年的美国安全第一银行为代表。这种银行没有实际的物理柜台作为支持,一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没有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采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联系,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第二类就是现有的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交易服务,实际上是传统银行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目前是网上银行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的网上银行发展模式。富国银行是这类网上银行的佼佼者。
Novantas发布的2010年美国网上银行交易情况的调查发现,近年来,大量美国用户在处理银行日常交易时选择网上银行渠道,而不再选择柜台交易。2010年选择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转账业务、查询账户结余、购买银行研究产品的用户比例分别从2005年的34%、44%、46%急剧增加到67%、76%、77%。
网上交易业务逐渐取代柜台交易的趋势比较明显,主要原因至少有三点:其一是网上银行更节约时间成本,也不受传统银行固定营业时间的限制;其二是网上银行相对传统银行柜台交易,收费更低,为用户节约交易成本;其三是客户在网上银行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网络证券
网络证券又叫电子券商,指证券公司通过互联网建立线上商业模式,从而实现有偿证券投资资讯、网上证券投资顾问、股票网上发行、买卖与推广等多种投资理财服务。
美国网络证券采取的是网上折扣券商模式,即自由佣金制度下的美国模式,这源于1975年美国废除了固定佣金制度。目前美国网上券商交易模式按照差异化服务可以分为Etrade模式、Charles Schwab模式和Merrill Lynch模式。
美国从1975年开始实行浮动佣金制度,之后佣金率一路下行。美国股市的交易佣金根据交易通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网上交易、电话交易以及由经纪人协助下单。不同的交易通道,经纪商收取的交易佣金也是不一样的。
收费标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每单交易收取固定的佣金,不考虑客户的交易次数和账户余额高低;一般来说,每单交易佣金不超过10美元。另外一种是收费模式,为每单固定佣金外加百分比佣金,在这种收费标准下,就要考虑客户的交易次数和账户余额等情况。
网络保险
网络保险是通过互联网开展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的行为,包括保险产品的服务信息、网上投保、承保等保险业务。保险公司看重渠道开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造了传统的保险营销模式,也催生出一批同时兼备保险业特性和互联网基因的保险电商,包括全球最大的保险电商Insweb、交互性最好的网上保险站点Quicken Insurance、网上保险直销站点Electric Insurance等。
当前比较成熟的保险电商主要采用两种运营模式:代理模式和网上直销模式。
代理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保险电商多通过庞大的网络辐射能力获得大批潜在的理想客户,同时与适合的、知名的保险公司结成紧密业务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网上保险交易,并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该模式多由第三方建立平台,集中大量详细、可比性高的产品价格,形成保险超市。
网上直销模式:该模式多以传统保险公司官网的形式出现,主要作为传统销售渠道的补充和辅助借此增加产品销售。模式缺点是维护成本比较高、难以进行不同公司产品之间的比较,因此难以获得较高的公众点击率。
目前,美国基本上所有的保险公司均实现了电商化,保险电商的市场规模占整体保费收入的30%以上。
在线理财
在线理财,是指理财者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通过网络平台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进行理财。在线理财具有时间掌控灵活、选择范围广、产品更新速度快等特点,相较传统的柜面理财产品,在线理财不受银行或保险公司工作时间的影响,客户可自行了解感兴趣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在时间、地域选择上有很大的优势。
网上理财的代表公司包括全球最大的网上理财交易公司嘉信理财、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支付工具PayPal,以及全球最大资产管理者之一、传统证券经纪公司转型代表美林。其中PayPal是eBay旗下公司,它于199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Paypal货币市场基金,从而完成了电子支付和基金的创新嫁接。
美林公司成立于1885年,在2008年被美国银行收购之前曾是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也是全球并购交易顶尖级顾问公司。公司从1999年开始在网上经营业务,推出廉价网上交易,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服务方式的创新,使得网上交易和传统服务很好融合,进而投资人可以选择最符合个人需求的金融服务。
网络贷款
通过互联网解决个人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对传统贷款渠道银行由于成本、风控、流程等原因导致信贷盲区的尝试,大幅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替代民间金融。主要运营模式有P2P网贷、众筹和网络小微信贷等。
⑷ 互联网保险,是机会还是陷阱
过去的两年,是金融产业风云突变的两年。2013 年,余额宝将历史带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同年,P2P 同样将历史带入了互联网信贷的时代;再紧接着,互联网证券、互联网征信、互联网理财等,各种“互联网+”的模式遍地开花……可就在这样一个风云突变的小时代,保险,作为金融产业中重要的支柱之一,却一直表现的不温不火。难道可以将各种猪吹上天的互联网的风,却吹不动保险这一块顽石吗?
一、中国保险行业的四大痼疾
在讲述中国的互联网保险之前,就不得不分析一下中国的保险行业的现状。在经历了过去 15 年产品创新、渠道创新两轮驱动下,中国保险行业(产险和寿险)的粗放增长开始变得温和起来。在如今这个时点客观回望,毫不客气地说,发展至今,中国保险行业仍面临四大痼疾。
1. 保险意识依然薄弱
我猜正在读此文的国人们均应受过不错的教育,但大家问问自己和周围的人,有几个人主动在中国购买过保险产品?如果买过,买过多少?相比欧美日等成熟国家,纵使今天,中国人民群众的保险认识、保险意识仍然较为初步,远未成熟。
以寿险深度为例(总寿险保费相对于 GDP 的比),中国大陆的寿险深度大概是不到2%,而同比香港地区是 11%,台湾地区是 15%,即使印度也有3%。另外从人均保单来看,相比欧美人均最高可达 5 张以上保单而言,中国人均保单不足 1 张。尽管近几年来大家对保险的意识越发强烈,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的认识仍然以被动推式为主,而非主动拉式。意识薄弱是目前整个行业最深层的痼疾。
2. 渠道过于强势
**何为渠道?渠道是卖的途径,请注意,这里是“卖”而非“买”。大凡消费者有主动意愿购买的,渠道费用最终都会被挤薄或者被颠覆;但对“卖”的行当,却会变做“渠道为王”。但可惜,保险属于后者。“场景”是从互联网领域借用来的最合适的描述保险渠道的词。
由于痼疾 1 的存在,国人买保险,一定是被动推式的,也就是说买保险一定伴随着具体的场景:只有在医院看到生老病死,才会萌生买寿险健康险类的想法;只有在机场看到航班坠毁的噩耗,才会萌生买航意险的想法;只有在期盼淘宝寄货的时候,才会萌生买退货险的想法。场景论导致了保费成本里渠道费用的强势。
以航意险为例,大家在机场或者携程去哪儿买到的航意险里 90% 以上都是渠道费用。于此同时,为了卖掉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们也不得不雇佣了 250 万的代理员满地跑,苦口婆心的推销产品,这些费用最终不得已都摊销到了保费上。甚至保险公司发展到今天,渠道的强势使得组织架构也围绕着渠道建立,这使得传统保险公司颠覆渠道又难上加难。
不过这一点其实是保险行业里一直无可奈何的悖论。你可以不在机场买贵的航意险,可是不在机场又有谁会想起买航意险呢?近些日子有不少互联网保险的创业企业提出颠覆保险、颠覆保险黑心渠道的口号,从原理上讲这符合互联网精神,说的也是实话;但这里保险公司也是一半被冤枉的,因为这也并不完全是保险公司的过错。其实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推演,当这些互联网保险企业真的垄断了流量,他们会不会自己也演变成一种渠道?这好比早年刚刚起步的旅游门户网站,廉价保险似乎是一种获客与增值服务,但有一天若真变成了携程和去哪,这渠道的费用赚还是不赚?
3. 产品同质化严重
注意这里用的是同质化严重,而没有说产品匮乏。其实中国保险行业从来不缺保险产品种类(甚至很多奇奇怪怪的险种也能,也只有在中国被发明出来,保监会不鼓励,这里也就不细说了),翻开大凡一个保险公司的产品本,都有成百上千上万的品类,而问题在于绝大部分人,包括很多保险从业人员,都看不懂这些产品,也挑不出来恰好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多,也不少。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保险公司,其实目前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把保险当作理财产品来看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从险种上看,80% 以上的险种都是分红险,传统保障型险种不到 10%。保险公司也要卖保费生存,这就逼着保险公司挖空心思的琢磨推介保险的理财属性。不过近些年这个已经大为改观,到处都能听到“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反思了。
同质化的另外一个层面是监管对费率的管制。以车险为例,在中国,不同的种的人开同种的车,保费是一样的,不同保险公司卖的产品价格也大致差不多。所以导致大家只能挖空心思的抓渠道、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客、留客,进而逼着保险公司都变成了销售公司、服务公司。所以,消费者、保险公司、监管几方盘根错节的融成了今天中国保险产品复杂的现状。
4.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西方,特别是以美国为例,保险销售员是很高大上的行业。因为美国搞的是综合销售,而保险本来就是个人金融投资资产里的重要又复杂的环节,所以只有高端的金融人才才可以从投资组合的角度为消费者提供量身订做的综合产品推介,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保险销售员都是大学生,而且都是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但中国似乎完全相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卖保险的似乎成了贬义词。
而的确客观来看,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保险代理人都是大妈。大妈卖保险本来没什么,但问题出在中国有句古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按此理论,被大妈卖的人一般也是大妈…那所谓的有保险意识的白领、金领,他们的保险找谁来卖呢?
这造成了中国保险市场有一个有趣的现状——有保险意识的人发现好像不知道哪里买保险;而不相信保险的人家总有人推销保险。不过近年来也西学东渐,国内大的保险公司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试水高端保险销售团队了,这里不赘述。这也客观上给互联网保险一个可能的契机。
二、互联网保险面临的四大挑战
开篇其实点了一个题:互联网+的模式层出不穷,为什么互联网保险一直不温不火。有了I的铺垫,第 II 部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其实不是不温不火,而是每次火起来都被扑灭,以失败告终,而且至少有三波了。所以这里要说说为什么互联网保险总没搞起来的四大挑战。
1. 保险的非标准化
P2P 为什么能爆发,很大一个原因是信贷/理财产品的标准化。对于投资人来说,绝大部分人只关心产品的回报和期限,而并不关注这些 P2P 和宝宝的投资标的。理论上讲,风险和收益总是成正比的,所以原理上 P2P 产品的定价应该是蕴含了风险估值的(至于目前国内的 P2P 平台是否正确的定价了风险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适合互联网销售的。
但保险不一样,保险是非标准化的。特别是寿险产品,当消费者面对几页或者几十页的产品说明书时,没有人敢说能完全看的懂。这里引出了保险的一个根本特性:寿险产品的非标性导致了人的重要作用,而消费者真正购买的触发点只会有两个—— 要么是“场景”,要么是信任。这便是为什么几番互联网保险的尝试后,大家发现直接在网上卖传统寿险产品是行不通的,所以有了中间路线——要么卖财险(航意、车等),要么把代理人搬到线上。那么互联网上是否有适合的寿险产品?这是后话。
2. 保险的“场景”问题
这一点在前文已经描述了。但这里引申出互联网保险的第二个挑战。保险的场景是广泛的,既有线下、又有线上——医院、机场、幼儿园、电商…线上的场景可以变成互联网保险内生的渠道,但线下的呢?既然说保险产品是顺人性的,那线下的场景能不能一定搬到线上呢?
3. 保险互联网化离不开保险公司
同样参比 P2P。P2P 能够爆发其实有关键的一点,经常被大家忽略,就是 P2P 和银行的关系。P2P 两端,无论是标的还是投资人,从本质上是可以脱离银行的。脱离银行的直接好处,是摆脱了监管从而可以野蛮生长,因为金融的监管从本质上一定是风险相恶的,这也是为什么 1 年之内冒出 2000 家 P2P 的重要原因。而保险不然。保险产品卖出去只是第一步。
后面还有承保、赔付、投资等一大堆后续工作,这一切都离不开保险保险公司;更主要的是,按照现行监管,只要收取保费,那么保费就要一定放在保险公司牌照下。这就意味着互联网保险从内生上便无法摆脱保险公司的魔爪,一定要与保险公司伴生。有金融监管的剑悬着,又是保险这种对风险极为谨慎的重剑,这与强调颠覆与解放的互联网思维本身就是向左。除非自己变成一家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互联网化谈何容易,这也是后话。
4. 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
说明这个问题,要说说保险赚钱的一个重要本质。最原始的保险形态赚的是概率的钱,也就是所谓的死差,后来才有了所谓的利差和费差。也就是说承保群体必须足够大才能满足大数法则,才可以让不出事的人的钱补给出事的人和保险公司。
从邪恶的角度看,保险最喜欢的群体,应该是那些被动说服的被危言耸听的群体,因为他们出险的概率不高;而最不喜欢的群体一定是那些主动要买保险的人,一般不整天出差飞来飞去的人怎么会主动想到买航意险?所以这里推演出了互联网保险的另一个重要悖论:互联网渠道跳过了人做中介,意味着消费者一定是主动购买,而主动购买的群体很可能是出险概率偏高的,而出现概率偏高的群体很可能是赚不到钱的。所以互联网保险的隐型定向群体恐怕就是不赚钱的群体。
三、互联网保险的七大趋势
尽管保险行业有自身痼疾,尽管互联网保险有避不开的挑战,但商业模式的不断演进的步伐我们倒是坚信一定是不可逆的,尽管这一演进必然也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按照互联网金融的演进路径,作者认为互联网保险可能也会按照渠道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三步的规则进化,但由于消费者已经被互联网金融过分的教育过了,所以恐怕这三步的步伐会紧凑很多。未来已来。在当前时点,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互联网保险的七大发展方向,有的早些,有的晚些;有的颠覆性,有的微创新。
1. 保险价值链分拆与细化
目前的保险公司从获客、承保、理赔、投资通吃。但理论上讲,其实获客、理赔、投资都可能出现细分玩家。保险公司不可替代的部分是资产负债表的承载体。所以保险公司并不一定是产品开发、获客、理赔、投资的最强玩家,至少不是唯一玩家。所以未来不排除整个保险的价值链会出现分拆与细分。这一点在美国已经出现了趋势。谷歌和亚马逊逐步承担起了渠道和营销的智能,而风险管理和理赔都出现了非保险公司的新型玩家(Verisk、Guidewired 等)。
2.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精算定价
作为金融机构,保险最为核心的地方,就是对风险的定价。目前保险产品的定价都是基于传统的定价理论和模型(目前中国寿险很多产品的定价仍基于上世纪制定的死亡表)。伴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相信保险定价一定会出现颠覆性的变革,实现对各种风险更为精准、自我学习、动态的定价。就保险本质,死差是侠义的保险最核心的盈利模式。所以谁能更精确的定价风险,谁能赚的更多。
但科技的进步向来都是双刃剑。对于大数据对风险的精准定价其实保险业内存在争议。简单的说,保险是要大数法则才能转起来的,也就是说总要把出险概率高和低的人放在一起,才能赚大数的钱。假设未来大数据发展到极致,可以精准的定义每个个体的差异化的风险,那保险最后赚的是谁的钱?这里不展开讨论了。
3. 基于个体的定制化定价
围绕保险产品,如前文所述,目前市场上基本同类产品的定价都差不多(比如以车险为例)。伴随第二点的深入,以后必然会出现差异化的定价、差异化的产品以致差异化的分工。比如,做 VC 的 30 岁女开红色的跑车,在保险公司A的车险可能是 100 元;但在保险公司B可能只有 50 元。也就是说,伴随着费率的市场化,未来会就产品和人群一定会出现专业细分的保险公司。
4. 基于云+端的远程信息获取、处理、定价系统
以车险为例,通过创新的车联网技术,使得车况、路况、驾驶员习惯都能得以实时捕捉与分析,进而得到更为精准的定价和更为迅捷高效的查勘定损。再以寿险为例,结合可穿戴设备,可以对用户的体征进行更为精准的采集,进而实现饮食、行为的推荐,达到对保费的重新定价。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些财险和寿险公司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5. 无缝的数字化中后台与大数据的变现
保险公司内部转型与变革的必然趋势。中国目前大部分的传统保险公司在中后台管理和自身数据的分析处理上仍以手工、静态为主,自动化程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因此服务于保险公司的创新、易用的数字化手段依然看好。
6. 基于互联网场景的险种
如前文叙述,保险的销售一定伴随着场景。传统的保险产品是由传统的线下场景伴生出来的。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无论在产品、需求、客群等方面均出现新的“线上场景”,比如虚拟生活与虚拟资产、简单明了的专项重疾险、适合家庭群体特征的捆绑险、赔付灵活(日缴月缴)的意外险等。
这些险种很大程度上伴随着互联网现象会出现短平快的需求。而传统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报备上大船难掉头,很难满足这一快速创新、快速迭代的要求,这客观上给了初创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窗口与机会。但从长期来看,同业与互联网巨头的介入也必然使这一领域竞争愈发惨烈。
7. 构造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形态
如今中国保险行业中渠道过于强势,导致产品、组织架构都要围绕渠道建立。因此导致传统的保险公司很难真正做好互联网保险——他们不可能从组织架构层面重新塑造一个保险公司。所以颠覆性的保险公司只能从推倒重来。
保险最原始的本质是互助(比如美国的 western mutual,英国的 Lloyd 都是互助本质),互联网其实是最可能实现互助的载体(使得地理位置、时间的聚集成为可能)。因此从真正颠覆的角度看,“相互保险”很可能未来会出现真正的大众的、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形态:有相同需求、利益的群体将资金放到统一的互助池中,出险以后从池子里来,不出险就分还互助人。真正的取之与众,用之于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由于大家的需求、利益相同(同类人),风险定价会有同质性,更主要的是真正的消灭了渠道,大幅降低了成本。
互助是保险的本源,所以并不是天方夜谭。而从监管层面,对于这一形态也先知先觉,日前出台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明确了态度,却也提高了门槛。
四、互联网保险的最大悖论
作者把本文结题部分定做互联网保险的最大悖论。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保险最大的悖论? 互联网保险的最大悖论,其实就是互联网保险,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保险。这个问题其实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是蛮难回答的,至少作者还的确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 P2P 经历了一整年的喧嚣之后,作者给 P2P 最大的悖论下的结论是,P2P 源于互联网,但回归金融本质。那互联网保险也是这样吗?
互联网作为新型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具有巨大的颠覆性。互联网带来最大的颠覆性之一,可能是用所谓“想象空间”来估值的神奇理论 – 按照这一神奇理论,互联网元素公司的估值不是以盈利能力为准绳的,而是以可想象变现的用户数与数据量为准绳的。
在此种理论下,最郁闷的莫过于那些有着巨大可变现用户数和数据的传统行业了,比如电信、银行、保险。以银行为例,它有着海量的用户数和数据量,它做大数据、征信绰绰有余,但可是谁叫它是传统金融行业呢?也只能在前些年还以低于 1 的 PB 估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企业不愿意惹上金融、要和金融撇开关系的原因。
同理,那互联网保险呢?如果从保险的角度看,资本市场对保险的评估是以内涵价值为准绳的,这便是为什么保险公司一定希望做长期的寿险产品。按此,目前市面上不断涌现的互联网创新险种,其实内涵价值是不高的。但若以互联网的角度看,却是另一个故事。
低价值的险种、甚至免费的险种变成了获客的巧妙手段,的确,高赔付的成本或许比日益渐涨的流量获取成本还要便宜。按照这一逻辑,获客之后,下一步便是希望这些“用户”能够购买高价值的保险产品。当然,这一步是否能实现目前还无法知晓了。
所以考虑把这一问题留给读者,也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⑸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四家互联网险企三亏一盈,反向定制(C2B)保险产品有望扭转亏损局面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及公司公告信息披露,2019年上半年众安在线、泰康在线、安心财险及易安财险四家互联网险企仅众安在线一家实现盈利,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亏损。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经营主体应重视通过场景发掘、精准引流、价值诱导和关系深化等举措不断培养价值用户,构建自身核心价值用户群。而通过反向定制(C2B)保险产品有望扭转亏损局面。
互联网保费收入负增长,行业发展陷入瓶颈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公开数据显示,互联网保险在2012-2015年的4年间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保费收入增长近20倍,互
联网保险渗透率于2015年达到了9.2%。然而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增长陷入停滞并开始减少,渗透率连年
下滑,到了2018年渗透率仅有5%,纠其主要原因是受保险业政策影响,给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带来了短期阵痛,但从长
远发展来看,政策调整后的互联网保险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2012-2018年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及渗透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上半年只有众安在线年实现盈利
近日,众安在线公告称,根据其对未经审核管理账目的初步审阅及董事会目前可得的公司资料,预期公司2019年上半年将取得未经审核归属于公司股东合并净利润,而2018年同期则取得未经审核归属于公司股东净亏损约6.56亿元。
众安在线表示,公司转亏为盈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公司追求有质量的增长,2019年上半年在实现总保费稳健增长的同时,综合成本率进一步改善,从而承保亏损收窄;二是受益于国内A股市场的良好表现,投资收益增加。
2019年上半年,泰康在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6.26亿元,同期出现2.50亿元净亏损;安心财险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9.05亿元,净利润亏损约1300万元;易安财险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7.81亿元,约亏损9702万元。
互联网保险机构出现连续亏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这几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整体规模有限,规模不太大的中小型公司通常会面临固定成本难以有效分摊的困境,因此亏损很正常,需要随着业务规模逐渐扩大来分摊成本,摆脱亏损的状况。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保险公司普遍成立时间较晚以及前期投入成本过高,依托于互联网发展业务,对于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科技方面的持续投入很多,且短期内很难转化为收益。
C2B或成破局关键
“短期看,目前互联网保险公司亏损是赔本赚吆喝,但从中小企业成长的规律看,短期亏损问题不大,但未来互联网保险公司也需要去积极探索适用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朱俊生坦言。
据度小满金融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国民投资理财情绪报告》显示,在创新和科技赋能下,作为保险情绪指数子类之一的互联网保险关注度上升势头明显。互联网保险是今年1-6月份以来唯一一个关注度逐月上升的投资理财品细分情绪指数。分析人士称,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保险行业带来了增量市场,互联网销售渠道的不断扩展以及低门槛、体验式创新险种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开始转向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投保。
多位保险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的经营主体应该重视通过场景发掘、精准引流、价值诱导和关系深化等举措来不断培养价值用户,构建自身核心价值用户群。
国华人寿总裁付永进表示,把客户的需求作为所有经营合作的起点,通过反向定制(C2B)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高级表现形式,也是从供给侧让互联网保险产品更加精准地触达需求。不过,定制不是让客户自由发散地去定制。保险产品非常复杂,客户并不专业,所以,既要鼓励定制,给客户提供定制的工具、平台,也要作合理引导。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⑹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什么是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互联网保险,指实现保险信息咨询、保险计划书设计、投保、交费、核保、承保、保单信息查询、保全变更、续期交费、理赔和给付等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网络保险无论从概念、市场还是到经营范围,都有广阔的空间以待发展。
⑺ 互联网金融应该领什么牌照
第三方支付牌照:是依据央行2010年6月14日颁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而来。该牌照官方的叫法是“支付业务许可证”,由央行颁发和管理。
互联网基金销售牌照:互联网基金销售牌照是依据证监会2013年3月15日颁发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及《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而来的。该牌照分为两种。一种是互联网企业以自己名义销售基金,其应当通过许可的方式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另一种是互联网企业为基金销售机构的销售业务提供辅助服务,平台按证监会规定进行备案。
互联网保险牌照:是依据保监会2015年7月22日颁发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而来的。互联网保险牌照分为两种。一种是保险机构(含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另一种是第三方网络平台在互联网保险业务活动中,为保险消费者和保险机构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辅助服务。
互联网信托牌照:是在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正式提出的。互联网信托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互联网银行牌照:实质是指在互联网上开展全部或部分业务的银行经营资格,也即互联网银行首先必须取得银行牌照。
互联网消费金融牌照:实质是通过互联网开展部分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经营资格,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被正式提出。消费金融公司是在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网络小额贷款牌照:实质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资格。
目前,政府和P2P监管部门并未发放P2P相关的金融牌照。P2P不需要也无法申领响应的金融牌照。尤其是目前ICP和EDI还是B21仍不确定。
综上所述,目前P2P行业还不需要牌照,但是未来还不可知。
⑻ 互联网保险属于互联网金融么
现在有的保险公司已经开通了网上投保,比如平安公司。这属于网络金融的一部分。我对平安公司比较了解,如果开通了平安一账通,可以在平安的网络平台上购买保险。股票基金和其他理财项目,还可以向支付宝一样网络消费。
⑼ 贵阳互联网保险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金筑财富是贵阳互联网保险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独立运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旨在通过互联网保险和综合金融创新,帮助小微企业化解风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健的投资理财服务。
法定代表人:艾文华
成立时间:2016-02-02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20100000175051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北路贵州金融城互联网金融特区大厦21楼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