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曼昆个人介绍
格里高利·曼昆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教授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曼昆的教科书《宏观经济学》是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级教科书之一。
曼昆是美国少数最有才华的青年经济学家之一。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两年就拿下了哈佛大学教授的任务。这在美国的确是一个奇迹。曼昆的成名是他的菜单成本理论。这一理论已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提出这一理论的论文《小菜单成本与大经济周期:一个垄断的宏观经济模型》已成为经典。曼昆在1998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也已家喻户晓。但真正使他成名的还是《宏观经济学》一书。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92年,受到各界好评,包括素以尖刻闻名的克鲁格曼也高度评价。
曼昆是在理性预期革命之后的新一代最杰出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揭示出凯恩斯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的戍功地缺欠之后,许多经济学家曾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像曼昆这样的一些年轻经济学家仍在继续研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然而,现在人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曼昆和他的同事为发展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他们的探索方向是正确的。曼昆和其他一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在理性预期的框架体系下为凯恩斯主义思想提供微观基础,有兴趣深入探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曼昆与他人合编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其中,第一卷主要阐述不完全竞争和粘性价格,而第二卷是关于协调失灵和实际物经济中的不灵活性。
我们正在学他的宏观经济学教材^_^
B. 求问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和第九版的区别
总体没区别,微小调整有一些。
1、第9版把货币政策银行体系单独作为一讲放在古回典理论,增加了答第二十章金融危机。
2、第9版删掉了两个个人对货币管理的资产组合方式和托宾的储蓄模型。
3、第9版案例分析都基于次贷危机之后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总之95%的内容是一样的。
(2)金融机构体系曼昆扩展阅读: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大章节可划分为四大部分:
第1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每一章节又可以划分为3大部分:
学习精要:这部分提炼出本章内容的要点,便于读者快速地了解本章的知识框架以及重难点,协?读者做到提纲挈领,以便提高复习效率。
习题解析:这部分针对课本的书后练习题,提供答案和解析,有助于读者自学。本书的答案和解析力求精练,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句,让读者清晰地把握问题的关键点所在,可以节省读者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补充训练:这部分针对课后习题所未能覆盖的重难点,提供一些补充练习题,便于读者在使用本书后,能对所有重难点进行一轮较为完整的训练。
C.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有何不同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有大量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包括了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或者典型的内容。
相比而言,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得多,许多现在不怎么用的内容也也可以在里面找到,有小网络的味道。比如关于基数效用理论的详细讨论。关于这些内容有没有用不好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内容现在很少在主流经济学教材进行讨论了,但知道也无妨,可以扩展思维。
还有就是高鸿业的书语言高度精炼概括,难听点说是干巴巴的。几乎没有例子。最后一章也是抄袭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不过人家既然是编著,这样做可能不算抄袭吧。?
如果考试要考高鸿业的,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地看了,毕竟两本书差别很是蛮大的,内容上,体系安排上。相比而言,高的书比较传统。
D. 《经济学原理》曼昆 第六版 上下册
我生长在一个经常在饭桌上讨论政治问题的家庭中。对解决社会问题各种方法的拥护与反对引起了热烈的争论。但在学校里,我被科学所吸引。政治问题看来是模糊的、不连贯的和主观的,而科学是分析的、系统的和客观的。当政治争论喋喋不休地进行时,科学取得了进步。
大学一年级的经济学原理课程使我看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经济学结合了政治学和科学的优点。它是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它的主题是社会的——人们如何选择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相互交易,但它以科学的冷静来研究这个主题。通过把科学方法引人政治问题,经济学力图对所有社会面临的基本挑战作出推动。
我写这本书的动机是希望把我第一次学习经济学课程时的兴奋的感觉传递给读者。经济学是门只要掌握了其中一些知识便能发挥很大作用的学科(学习物理学或日语之类的课程就不能这样说)经济学家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思考世界,其中许多内容可以在一两个学期内学完。本书的目的是把这种思维方式尽可能广泛地传达给听众,并使读者能够理解他们周围的许多事情。
我坚定地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经济学所提供的基本思想。普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世界,以便使他们成为好公民一一经济学的学习和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一样是服务于这个目的的。因此,写一本经济学教科书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和职责。这也是经济学家得以促进ZF更健全、未来更繁荣的一种方法。正如伟大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所指出的:“如果我能写一国的经济学教科书,我就不管谁制定该国的法律或者准起草高深的条约。”
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教导说,资源是稀缺的,但很少有教科书的作者想到,学生的时间也是这些稀缺资源之一。我力求避免那些干扰学生关键课程的无用修饰与冗长细节来尊重时间的稀缺。我希望这本书写得恰如其名(经济学原理》的“原理”二字。
为了提炼出经济学的精华我必须考虑,对学习入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努力把自己放在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我的目标是强调学生应该,而且也会发现经济学中有兴趣的内容。
本书把较多篇幅用于应用于政策,而把较少篇幅用于正规的经济理论。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第四到第六章市场供求理论的内容之后,在第七到第九章中就可以直接用这些工具去考虑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自由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赋税如何干扰市场机制?谁是国际贸易的赢家和输家?这些问题与学生听新闻和来自他们生活中的关注与兴趣相辅相成。
在全书中我尽可能经常地回到应用与政策问题。大部分章节容纳了说明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案例研究”的内容。此外“新闻摘录”栏提供了报纸摘录,说明经济学思想如何解释社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我的希望是,学生在学完人门的经济学课程之后,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更有见解地思考新闻故事。
本书涵盖了作为经济学人门课程所需要的中心的所有题目,但这些题目并没有总按传统的顺序安排。了解书中的内容需要迅速地浏览全书的题目。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引导学生进入经济学家的世界观。本章预先介绍了在整个经济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重要思想,例如机会成本、边际决策、激励的作用、贸易的收益,以及市场配置的效率。在全书中,我经常提到第一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以提醒学生,这些原理是大多数经济分析的基础。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考察了经济学家如何研究他们的研究领域。本章讨论了假设在形成理论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经济模型的概念。本章还讨论了经济学家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本章的附录简单复习了如何使用图形,以及图形如何被误用。
第三章“相互依赖性与贸易的好处”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这个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个人要与其邻居贸易,以及为什么一个国家要与其他国家贸易。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市场力量如何协调经济中发生的许多个人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的。作为这种分析的出发点,学生在本章中知道了为什么专业化、相互依赖和贸易会有利于每一个人。
以下三章介绍了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工具。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提出了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的概念。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介绍了弹性的概念,并用它分析三个不同市场上的事件。第六章“供给、需求与ZF政策”用这些工具来考察租金控制和最低工资法这类价格控制,以及税收归宿。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扩大了供求分析。本章从提出消费者支付意愿和需求曲线之间的联系以及生产者生产成本和供给曲线之间的联系开始,然后说明市场均衡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最大化。因此,在本书中学生较早地了解到市场配置的效率。
以下两章把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运用到政策问题中。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说明为什么税收引起无谓损失。以及是什么决定这种损失的大小。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考虑了谁从国际贸易中受益。谁受损,并提出了有关保护主义政策的争论。
在考察了为什么市场配置通常是合意的以后,本书又考虑ZF有时可以如何改善市场配置。第十章“外部性”解释了污染这类外部效应如何会使市场结果无效率。本章还讨论了这些无效率可能的公共与私人解决方法。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考虑了当国防这类物品没有市场价格时产半的无效率。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描述了ZF如何筹集支付公共物品所必须的收入。本章提出了美国税制的制度背景,然后讨论了效率和平等目标如何在税制设计中起作用。
以下五章考察了企业行为和行业组织。第十三章“生产成本”讨论了包括在企业成本中的内容,并介绍了成本曲线。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分析了价格接受企业的行为,并得出了市场供给曲线。第十五章“垄断”讨论了作为市场上推一卖者的企业的行为。本章还讨论了垄断定价的无效率、可能的政策反应,以及垄断者实行价格歧视的努力。第十六章“寡头”包括只有几家卖者的市场,并把因犯的两难处境作为解释战略相互作用的模型。第十七章“垄断竞争”考察有许多提供相似而不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行为。本章还讨论了有关广告效果的争论。
以下三章描述了在工资与物价有伸缩性的长期中实际经济的行为。第二十四章“生产与增长”考察不同时期与国家生活水平差别巨大的决定因素。第二十五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讨论了我们经济中的各种金融机构,并考察了这些机构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第二十六章“自然失业率”考虑失业率的长期决定因素,包括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市场势力、效率工资的作用,以及寻找工作的影响。
在讨论了实际经济的长期行为之后,本书转向货币与物价的长期行为。第二十七章“货币制度”介绍了经济学家的货币概念以及中央银行在控制货币量中的作用。第二十八章“通货膨胀:原因与成本”提出了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并讨论了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以下两章提出了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九章“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解释了储蓄、投资与贸易金额之间的关系。名义和实际汇率之间的区别,以及购买力平价理论。第三十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提出了古典的国际物品与资本流动模型。这个模型说明了各种问题,包括预算赤并与贸易赤字之间的联系,以及贸易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
在第二十四章到第三十章中充分论述了长期经济理论之后,本书把注意力转向解释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第三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从关于经济周期的一些事实开始,并介绍了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第三十二章“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解释了决策者如何可以用他们掌握的工具来移动总需求曲线。第三十三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解释了为什么控制总需求的决策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本章考察了为什么这种交替关系存在于短期中,为什么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移动,以及为什么在长期中不存在。
本书的结论是第三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这最后一章考虑决策者面临的五个争论问题:在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中政策积极主义的适当程度,在运用货币政策中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选择,实现零通货膨胀的合意性,平衡ZF预算的重要性,以及为了激励储蓄进行税收改革的需要。对每个问题,本章都提出了争论双方的观点,并鼓励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
E.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包括了宏观和微观的部分吧
应该是抄的。就经济学而言,有非常多的学科,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经济史,国际贸易等等很多内容。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就主要介绍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是两本很好的书,可以作为参考,也可以作为教材,作为我们经济学的学生,一般这两本书是基础,的确值得好好看一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原本还配有一本习题集,搭配起来一应该更好。
希望能解答你的问题,祝学业有成
F.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这两本书我都读过,不过我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因为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有了重大发展,这就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正反映了这种趋势,曼昆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一国经济,就像适用于研究地心引力或生物进化一样。”可见,曼昆完全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学的作用,正是他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有了我们今天为之倾倒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个书中还包括 经济的十大原理 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只是单纯的讲了他理解经济学 所以我隆重的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以上是我对您问题的回答 如还有什么不懂可以加我QQ QQ——604819308 希望您能采纳我的回答 谢谢
G. 曼昆《经济学原理》与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区别
1、主要特点: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看上去更加行文简单、说理浅显,即便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也可以阅读;
但萨氏《经济学》全书结构宏伟,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可谓在经济学中蕴涵着哲学气息,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的认识框架。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看到他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
这部著作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谓匠心独具,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全章的主题,使读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读一部有文学色彩的史书。
2、萨氏《经济学》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该书第一章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在全书中,曼昆尽可能地经常回到应用与政策方面的问题上,大多数的章节也包括了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的案例研究。
H. 曼昆和克鲁格曼的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那本更好
本人资深研究经济学十几年,可以说得上是半个专家了吧?在此仅仅说说说我的看法回。
无论曼昆还是答克鲁格曼的,都是老外写的经济学教材。好处是你可以轻易看得懂,坏处是他们绕半天弯没有重点,没有恰到好处的总结。
所以我给楼主的建议,
1.如果你想认真学习经济学,强烈建议购买国内教授的经典教材。十年前我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现在才可谓感同身受。老外写的书,即便你能理解,也根本无法应对国内的答题逻辑和考察内涵。
举个例子,吉芬品,老外会一句话写“约翰收入少了,反而买土豆买多了,这种情况叫吉芬品”。你会很感谢他解释清楚了,但我们的考试不会这么简单,因为但凡吉芬品的考试都是跟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有关。
仅仅看老外的教材,你根本无法确认自己是否认清楚了吉芬品的实质。国内教授的,比如高鸿业老师的,讲解全面又清楚;高教版厉以宁的也重点推荐下,属于中级经济学的水准,数理不少。
2.如果你仅仅想了解一下,那么可能老外写的好些,可读性强,哪一本都无所谓。不同的学者的教材会编入他们自己的核心思想,曼昆偏新凯恩斯,克鲁格曼偏国际经济学和经济地理,斯蒂格利茨偏信息经济学,萨缪尔森则是新古典综合。但作为入门读物,核心部分是共通的。
I. 曼昆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有什么异同各适合哪类读者
曼昆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相同之处:都是讲经济学,用各自的方法将经济学研究的比较透彻,都是时代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
曼昆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不同之处: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先讲一些经济学的用语,之后就用十分浅显的语言来讲述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最后将这些问题与经济学联系起来便于学习理解。这本入门教材相比于其他教材来说,更像是一本故事书。关于数学工具的运用,这本书也尽量简化,个人感觉曼昆甚至可能在极力避免让人望而却步的公式出现,以免将整本书的趣味性拉低。书中的图表图形倒是会相对经常地出现,但也简化到了没学过数学的人也可以看懂的这个程度。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以均衡价格论未核心,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这本书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建立了静态经济学。作为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马歇尔在他的著作里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把数学的定量材料仅仅作为附录和脚注。他独自开创边际效用理论,然而他在未把该理论完全纳入他的体系之前并未公开这一创见。而且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
适合的读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适合初学者,即0基础的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经济用语及专业知识比较多,适合从事经济研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