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的洗钱形式有哪些
“洗钱”是一种将非法所得合法化的行为。通常是指将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专各种手段掩属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黑手党的一个金融专家购买了一台投币洗衣机,开了一家洗衣店。他每天晚上结算当天洗衣收入时,将非法所得的赃款加入其中,再向税务局申报纳税,税后赃款就全部成了他的合法收入,这就是“洗钱”一词的来历。
常见的“洗钱”形式:
1.成立空壳公司洗钱;
2.化名存款或投资金融市场洗钱;
3.违规转账洗钱,通过金融机构将非法资金混入合法资金;
4.利用进出口贸易洗钱,利用高卖低买等手法向国外转移赃款;
5.成立外资公司或利用外汇黑市跨国洗钱,洗钱后以外商身份回国投资;
6.通过“地下钱庄”洗钱;
7.以民间借贷形式洗钱;
8.利用关联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洗钱;
9.利用拍卖行、珠宝商等特定非金融机构洗钱;
10.利用国有企业改制洗钱。低价转让出售国有企业产权,将国有资产离析后转入私人企业。
温馨提示: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远离“洗钱”等非法证券行为。
2. 伪造金融票据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主体: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故意。
客体:国家对于金融票证的管理制度;
客观方面:表现为对金融票证的伪造、变造行为,一般认为包括以下几种:
(1)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等票据;
(2)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
(3)伪造、变造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
(4)伪造信用卡。
至于"伪造"、"变造"的理解问题,一般认为,"伪造"是指行为人仿照金融票证的票面、颜色、形状、质地,采用各种非法方法制作假票证,或者假冒他人的名义伪为票证的行为;"变造"是指没有变更权限的人,采用涂改、挖补、拼接等方法,对真票证进行加工改造,变更票证上除签名之外的记载内容的行为;
3. 欠捷信几万,如果被判金融诈骗会坐牢吗,急急
正常情况下属于民事纠纷,承担责任的是还款义务,没有刑事责任,更不会坐牢。但是,如果在法院判决或调解生效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情节严重的,则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被判为金融诈骗罪的话,是要坐牢的。
(3)伪装成国家的金融公司扩展阅读: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金融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关键在于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首先,看是否具有法定的金融诈骗犯罪行为之一。金融诈骗犯罪都是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除了贷款诈骗罪、集资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外,刑法列举的实施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恶意透支外)、有价证券和保险诈骗犯罪的具体行为表现,是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的重要依据。
(2)其次,根据司法实践经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①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②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③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④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⑤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⑥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⑦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这7种情形都以"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为前提条件,既不能仅根据这7种情形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
4. 我朋友在一个所谓的金融公司上班,他们的工作模式可能是违法的吧
这个是欺诈的,正规的金融公司都是以一方身份推客户的,其次公司都会有严格的流程,比方说合规风控,签订双方合同,资金托管等,具体你朋友做什么产品的,这个还需要分析,有些产品在国外合法,但在咱们国家是不承认的,因为风险太大,很容易出现洗钱,诈骗等。有些在国内合法,但是交易过程是否合法都需要具体分析的。最简单的区分就是,目前合法的金融公司都有证监会或者银监会的许可,并且有牌照可查的(并非营业执照)
5. 伪装成国家的食品公司,为何会这样说阿根廷
因为阿根廷有很多的美食,而且阿根廷的食品非常的多,所以说阿根廷是伪装成国家的食品公司。并且,阿根廷的人们都非常喜欢研究美食和制作美食,对于他们来说,食物是需要用心对待的。
不过,确实阿根廷的食物非常非常的多,而且都非常的美味。各种食物的搭配和组合也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所以,如果有机会去阿根廷,一定要尝尝阿根廷的食物,毕竟阿根廷都被称为伪装成国家的食品公司,应该也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也希望阿根廷的发展可以更好。
6. 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所谓“中抄国”,并不仅仅只是联合国上百个国家中之ー“国",而首先是一大文明母体。韦伯当年从文明母体着眼把全球分为五大历史文明(儒家文明,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的理论,引发日后种种“轴心文明”讨论,至今意义重大。事实上,晚清以来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从未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简单看成是中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关系,而总是首先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成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强势西方文明的关系。
7. 被伪装成公司的Java培训机构骗了怎么办
你说的这种就是传说中的“招转”,作为同行,看到这种欺骗学生的行为很是专痛心,希望国家属的监管力度大一些,让这类公司无处遁形。大家求职就业的时候,多查与公司相关的资料,多询问身边的朋友,或咨询我们,我们无偿给大家指导。
如果已经被骗,首先保留证据,要回损失,如果要不回来,报警解决。
8. p2p平台伪装太深 国资系平台后台有多硬
透明度也不怎样,
需要自己认真鉴别,
挑选P2P平台注意事项:
1、鉴别公司实力
不可一味看注册资本,
平台的注册资本可以侧面的
反映出平台的部分实力,
注册资本过小没实力的概率很大。
但是注册资本过大的不见得一定有实力。
还应关注以下几点:
需要自己认真鉴别。
1.是否有金融背景或金融基因
P2P一直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实践形式,归其根源还是金融服务,只是服务方式更加快速,便民。运营团队严谨的金融从业背景直接决定着P2P平台风控是否严谨。国内借助传统金融风控手段运营比较成功的P2P平台。
2.担保公司实力是否雄厚
这种方式主要是由P2P理财平台跟第三方担保公司进行合作,由第三方担保公司来为平台的每一笔交易来进行连带责任担保。如借款人出现了逾期不付的问题,那么第三方担保公司将会为投资者进行一个全额的本息垫付,很多P2P理财平台都采用这种方式来做安全保障。
2、运营模式既决定平台业务内容及范围,同时决定平台稳定性
P2P本质隶属借贷双方信息服务平台,国内大小平台根据自身特长出现了O2O、P2B等业务借贷模式。P2P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个人债务属于无限责任;P2B是个人对企业,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可能出现倒闭和破产,债务追回就会十分渺茫;O2O属于P2P时代的创新,直接线上对线下模式,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P2P理财模式。基本线上寻找投资人,线下寻找借款人,同时引入第三方担保或融资性金融机构担保及实物抵押。
三.风控很重要
首先,要看平台是否有投资担保公司担保,而且担保公司的实力是否足够强。是否有第三方资金托管。其次,单一项目募集资金总额过大,是否超出了该P2P平台交易总额的5%。即使很多都提供本息全额担保,也有自己独特的风险控制机制。要规避大额借贷资金或者资金池操作。
其次,取决于风险管理能力是否足够强大。风控这块主要做两个工作,一个是前期借款标审定的时候对风险进行评估,如风险在控制范围之外则一票否决。另一个是贷后进行跟踪,定期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上门调查。
另外,线下催收能力也是风险控制能力的体现,这个判断标准主要是在:
(1)对于抵押物的处理能力;
(2)公检法社会资源协调能力 ;
(3)对于借款人心理分析、处理能力。
4、平台是否有逾期,逾期坏账率具体情况
P2P平台是为借款人和投资人提供有效的信息撮合服务,使投资人资金最大化,借款人享受小微金融实惠。撮合借贷双方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些小概率事件,这就是投资人和平台最讨厌的坏账和逾期,这种情况肯定存在,就连国内最权威的银行业都不可避免。
9. 如何理解“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你的问题特别的笼统噢
一、国际关系概论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第一章 国际关系的形成
§1-1 早期国家与国际关系
古代和中世纪国际关系构成早期国际关系,处于不成熟不发达的状态,总体特点是偶然性、地区性、有限性、幼稚性。
§1-2 现代国家与现代国际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取得统治地位这一深刻的经济动因,在欧洲促使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要求建立统一现代的民族国家。国家的四个因素是:定居的居民、一定的领土、政府、主权。
二、现代国际关系初期的特征
1、19世纪中期,一个囊括全球的国家关系体系初步形成,国际关系发展到世界规模,是资本主义内在逻辑充分展开后的外在表现。
2、欧洲占据世界舞台中心,在国际事务中占支配地位和主宰作用的必然是欧洲列强;
3、政治性国际组织开始出现。
4、17世纪起,国际法应运而生,并伴随着国际关系发展而逐渐形成国际法体系。
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是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这一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全球进程有如下影响:(1)确立了民族国家为国际关系主体的地位,主权平等原则得以确立,主权平等、独立的民族国家体制成为国际关系活动的坚实基础。(2)这一体系是国际法产生的重要标志,如主权平等原则、条约必须遵守、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3)在欧洲大陆确立了一个相对均衡的多极格局。
2、维也纳体系
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英、奥、俄、普操纵会议,主要调整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各国的疆域,实现欧洲均势。这次会议恢复了欧洲多极均势格局,即多强争霸欧洲的局面,列强并立,相互制约,形成了英、法、奥、俄、普“五角政治”,英俄两个侧翼国家占有优势,英国在欧洲均势中起“平衡手”作用,这就是维也纳体系,开创了百年和平。它对国际关系的贡献还有四个:(1)《各国关于禁止贩卖黑奴的宣言》;(2)制定国际河流航行的“开放”制度;(3)《外交代表等级条例》;(4)“欧洲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开创了和平时期尝试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雅尔塔体系
第二章 当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2-1国际关系从冷战走向冷战后
一、雅尔塔体系终结
★古巴导弹危机:(03年名词)1961年美国与古巴断交。苏联取得了打入美国在西半球势力范围的机会,向古巴提供经济、军事援助。美国感到不安。1962年8月底,美国U—2高空侦察机在古巴上空发现近程导弹发射场。肯尼迪总统立刻在9月4日对苏联发出警告。苏联予以否认。但是在10月14日后,U—2飞机拍摄到苏联正在修建的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发射场的照片。10月22日晚,肯尼迪通过电视向全国正式通报苏联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的“惊人”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名为“隔离”的海上封锁,以阻断正在运往古巴的武器运输线,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根据肯尼迪的命令,一百八十多艘美国军舰在加勒比海进行巡逻,形成对古巴的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一场前所未有的可能触发核战争的危机笼罩着美国和全世界。核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赫鲁晓夫自知苏联仍处于军事劣势,无可奈何地后退了。在10月28日的复信中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的一次核赌博。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把世界推到核战争的边缘,最后又不得不妥协,从而开创了美苏关系既对抗又对话,既斗争又妥协的新阶段。但苏联在危机期间深受屈辱,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两个超级大国新的激烈争夺。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霸权主义:大国或强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使用暴力或非暴力手段,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操纵国际关系,称王称霸,以达到控制、支配、统治其他国家和地区直至世界的目的。它是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别名,它是对世界和平和安全与稳定的严重威胁,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障碍。
二、多极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1、大国伙伴关系的趋势性特点:
(1)基础是日益扩大的共同国家利益,即国家利益的交叉和汇合点。
(2)起点高,具有战略性。
(3)本质上要求非敌性。
(4)目标是在战略高度上建立平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是一种保持协调、合作和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
(5)具有涵盖面大、运作性强的沟通、对话、磋商与管理的有效机制。
(6)合作与制约、协调与竞争、朋友与对手的两面性、复杂性。
(7)连锁互动以维持多边协调与平衡的总体格局。
2、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1)综合国力竞争为大国较量的主要形式
(2)全球层次缓和与地区层次的动乱并存
(3)和平与发展发生重大转移,经济被提到战略高度
(4)综合安全成为21世纪主流安全概念
(5)多种文明的复兴、并存、竞争与融合
(6)全球问题激化与全球治理
第三章 国际关系中的基本行为者:国家
§3-1 国家与国家主权
民族国家:国家在现当代的主要形式,从狭义上讲,指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重合。实践中,泛指那些具有共同历史、统一政治和同质文化的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国家主权:这一概念又16世纪法国的让,布丹提出。主权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指一国具有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具有至高无上、不受限制、不可分割的性质,构成一切国家权力源泉。最高性和终极性是其特征。主权具有对内对外两种属性,对外表现为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拥有对本国疆界内一切事务最高统治权。
主权的衰落:一战后,国家主权观念受到多方面挑战:(1)永久和平与主权。认为主权国家在对外政策上不受任何外部限制的主张,是欧洲国家将战争频发的根源,是妨碍建立永久和平的障碍。(2)权力不平等与主权。国家主权要求各国相互平等相待,然而现实尚未如此。(3)经济全球化与主权,一国对本国经济的控制能力下降。(4)国际一体化与主权。国际一体化是高度相互依存的产物,意味着国家利益的融合和主权的逐步转移。(5)人道主义和主权,西方大国借其他国家内部的人权问题和人道主义问题大肆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事实上,广大发展中国家仍视主权为增进国民福利和实现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
§3-2国家利益
一、概念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分析出发点,它设定了一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决定了一国国际行为的行为规律。它包括客观与主观两种成分,从另一种表现看,即有全民性与阶级性。国家作为客观的存在,其生存需要一些客观的利益需求,国家利益是国家维护的社会各阶层共存的普遍利益,即代表所有国民的共同利益,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最广泛的代表性和最高的综合性。同时,以国家利益面目出现的东西往往是权势集团主观图解出来的产物,是伪装成国家利益的私人利益或集团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通过控制国家机器,统治阶级以国家名义,动用国家权力来实现自己的特殊利益,并阻止和一己私利相违背的全民利益或其他特殊利益的实现。在分析国家利益时,既要分析一国客观的和全民的利益,也不能忽略一国主观杜撰的、以国家利益出现的统治阶级利益。
二、内容
1、国家的生存: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民生存
2、国家的制度 3、国家的发展
4、国家的特性:保存国家的核心价值,即高度认同。
三、国家利益的轻重缓急。优先次序根据三个方面判断:(1)分析利益不同本质;(2)分析外部国际环境的特征;(3)依据国家说拥有的权力和资源的多少。如:主要利益与次要利益、当下利益与未来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
四、国家利益的碰撞
不同国家利益出现和谐有两种情况:相似利益与互补利益、国家间的平行利益既不和谐,也不冲突。国家间冲突利益最引人注目,如安全利益的冲突、制度利益的冲突、发展利益的冲突和文化利益的冲突。
§3-3国家权力
一、概念:一国控制或影响国家环境和他国意志与行为的能力,是一国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手段。国家权力的分布是决定国际格局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权力包括强制力和影响力,不等于实力,本质上是实现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目标的工具与手段。
二、分类:国家权力可分为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有形权力(硬权力)由各种实力要素组成,地理环境、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无形权力(软权力)则由政府质量、士气、社会凝聚力、外交质量、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吸引力构成。
三、特点:相对性、情境性、动态性、权力多面性
★克莱因权力计量公式(05年名词):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克莱因在《世界权力的评价》一书中,提出一个对国家权力进行综合计量的公式:P=(C+E+M)×(S+W)。P为权力;C表示人口和领土在内的基本实体,满分100;E表示经济实力,满分200;M代表军事力量,包括战略力量和常规力量,满分200;S代表战略意图,最高为1分;W表示追求国家战略的意志,最高为1分。S+W之和是一个系数,它反映了一国的实力在转变为实际的国家权力时放大和缩减的程度。在国家物质实力为一定时,如果国家战略目标明确,追求战略目标的意志坚定,S+W之和就可能大于1,从而使一国权力可以高出其实际具备的物质实力,反之则不及。
第四章 国家的对外政策
§4-1 概说
对外政策:一国的外交决策者依据对国家利益的认知所决定的一系列处理对外关系的政策和方针,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国际挑战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国际机遇来推进国家利益的实现。一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分为长程目标、中程目标和近程目标。长程目标通常涉及建立一个理想的国际秩序;中程目标是确立通向理想国际秩序的法理、道德和物质基础,排除阻碍理想国际秩序出现的各种障碍;近程目标是国家在处理日常对外交往和应付各种突发危机时所要实现的意志。同时,一国对外政策目标又可分为对外安全政策目标、对外经济政策目标、对外援助政策目标、对外人权政策目标。
对外政策类型可分为:扩张与自保;霸权均势搭车;安全优先型与经济优先型;意图型、宣誓型、操作型对外政策。
均势政策:均势是国际间几种基本的力量处于平衡的一种状态。均势政策则是促成和维持这样一种状态的政策,它试图阻止一国或某一国家集团获得压倒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优势,从而使国际关系保持基本稳定。其核心是相对较弱的国家联合起来遏制强国的野心。
§4-2 对外政策的决策模式
一、理性决策模式(经典模式)
1、两个基本假定:国家是一个单一行为主体,有单一意志并可由一个单一个人来代表;决策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通过一种成本核算的方式,试图以最低的成本来达到最佳效果。
2、决策程序:设定目标、拟定方案、方案评估、决策
二、组织过程模式(集权型)
分权型政府,决策成了涉及对外事务的各职能部门的一系列对外政策的总和,决策时基于组织内的标准作业程序的一种机械的或半机械过程的产物。
三、政治过程模式(分权型)
对外决策是参与决策的各方讨价还价的产物。决策权分散,存在多元决策者。参与决策的人会同时考虑四种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国内政治利益、组织利益、个人利益。应搞清是什么人参与决策,如何作出最终决策。
四、危机决策模式(集权型)
采取高度集权的方式,在危机严重性、时限性、突然性三要素同时作用下,采用如下过程:接受一定的变量与信号——做出反应——信号反馈——修正目标——再做出反应。
§4-3对外政策的决策者
1、国家最高领导人 2、政府功能部门 3、议会
4、利益集团:狭义上主要指那些私人性质的团体,其成员具有相似的政策主张和立场,并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广义上还包括那些追求自身利益的公共机构。主要有四类:
(1)经济利益集团:主要使命是追求自己经济利益,对政府对外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并在影响和游说政府决策的过程中相互竞争。如:雇主集团、商会、劳工集团。
(2)军事—工业复合体:(05年名词)这一词语由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后被普遍用来指称那些主张加强国家防务的利益集团。这一复合体中,核心是那些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乐于不断看到政府增加军事开支,渲染本国国家安全的脆弱性。政府部门主管军事情报的人士也常与他们联合,这些人组成的特殊利益集团通常夸大来自外国的军事威胁,主张加强国防,并在对外政策中倾向与动用武力。
(3)单议程利益集团:没有系统的对外政策主张,关注的政策领域仅仅局限于政策某个方面。
(4)外国利益集团:存在两类维护和促成某个外国利益的利益集团。一类由少数族裔公民组成,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原来祖国的利益,他们资金雄厚,组织严密,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选民;一类是外国政府或企业为了在某个国家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利益而在该国建立起来的院外活动团体。
5、公众。通过全民公决方式影响。
第五章 对外政策的手段:外交
§5-1外交的历史演变
外交: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和人员的官方行为,处理国家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不同对外政策形成不同形态和类别的外交。即以和平方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运用智慧、给于利益或施加非暴力制裁来影响其他国家的行为)。
“胡萝卜”方式:当两国在某一领域出现利益冲突,一国要实现特定利益必然遭遇另一国的阻碍。一国可给予另一国在其他领域相应的利益补偿,帮助其他国家实现那一领域的国家利益,来换取该国改变在特定领域的政策行为或政策,以实现一国认为更加重要的这一特定利益。
§5-2外交规则和惯例
外交承认:一个主权国家承认另一个主权国家;一个主权国家承认另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为该国合法政府。当一个新国家出现时,或当国家更名时,国家承认问题便出现。各国在行使承认权时,通常考虑的是依靠新国家是否具备了主权国家的属性,或原有国家的新政府是否在本国实行有效控制。
§5-3外交的功能
1、情报搜集 2、外交代表3、外交谈判4、危机管理。
§5-4外交在当代的发展
多边外交:数行为主体通过建立的国际组织、缔结的国际条约、举行的国际会议等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多边外交的展开形式主要有:围绕国际组织的和围绕国际会议的。
经济外交:两层含义:外交越来越具有经济内涵:外交越来越多的采用经济杠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涉及经济事务的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中心内容,大多从“以经济出外交”转为“以外交促经济”。国家在追求经济性质的政策目标的同时,也广泛采用经济杠杆(含经济好处与经济制裁)来实现国家对外政策目标。
经济制裁:有意识的采取政策来限制或剥夺某一国家经济利益,以迫使该国改变其某一对外政策或行为。但制裁常常失败,因为制裁往往会激起被制裁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所损害的往往是被制裁国无权无势的阶层;制裁国本身信誉存在问题;制裁也会损害制裁国自身的利益;通常不能得到广泛的国际支持。
公众外交:(06年名词)公众的态度与舆论的导向正在成为影响各国外交政策方向的重要因素。以各国公众和舆论为对象,并试图争取其支持和同情的公众外交迅速发展,外交公开性和透明度迅速增加。各国政府外交中许多精力放在争取他国人民和舆论上面。
首脑外交:由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或最高外交决策者直接参与的双边或多边外交协商或谈判,其方式有首脑之间面对面的双边或多边会谈和首脑之间的热线联系等。这种外交反映了战后外交工作的新趋势。首脑直接交流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合作。但其缺乏灵活性,是危险的。
第六章 对外政策的手段:武力
§6-1武器演变
C3I:灵巧武器的一类,即复合一体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这一系统把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连成一体,是武器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通过这一系统,指挥官能迅速得到所需要的战场信息,及时有效的进行指挥和控制,使作战行动能灵活有序的顺利进行。
§6-2 武力行使的方式
武力作为对外政策的手段,其作用有实战和非实战两个层面,是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统一。
一、武力作为外交的后盾
二、武力威慑与武力威胁
异同:二者都是武力的非实战使用,都是通过调动本国的武力资源来和平的达到自己的对外政策目标。武力威慑是以此来遏制其他国家实行的损害本国利益的政策和行为,而武力威胁是迫使其他国家屈服于本国的意志。武力威慑是促使他国不做某些事情,是被动和防御的;武力威胁是强迫他国做某些事情,是主动和进攻的。
一国能否通过这两个因素来达到自己打对外政策,取决于三个要素的组合:一是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二是是否有实际使用武力的决心;三是被威慑或被威胁的一方是否相信这些武力和使用武力的决心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
三、武力干预
一国将自己的军事力量派遣到另一国的领土上来影响该国事态的发展和政策,达到本国的某项外交政策目标。
四、战争: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6-3核武力与对外政策 (05年简述)
一、核武器自发明后,便迅速扩散,技术进步的速度惊人,都奉行各种各样核战略。
二、核武力与对外政策
美国的汉斯·摩根索认为:核武器的出现是一次革命,作为外交政策手段的武力和外交政策目的之间的这种合理关系,被全面核战争的可能性摧毁了。吉尔平认为:核武器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一、军事实力的主要目的,已变成阻止另一场大战。二、核武器为国家提供了一种对其独立和主权不可侵犯的保证。三、拥有核武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在国际威望等级中的位置。
核武器在一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有:
1、它曾被实际使用过,并证明了它的巨大威力。二战中,美国对日本的使用极其有效的实现了美国在二战中取得快速胜利的目标。
2、核武器在主要大国之间的扩散,消除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核大国在过去五十年中能够未发生直接全面的战争,国际关系出现长期和平。
3、核武器的拥有与否代表着一国外交地位的高低。
4、核武器的出现,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是政治以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的至理名言。
5、核武器的主要作用是威慑,他们并不能保证有核国家可以在世界上胡作非为,随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无核国家。
§6-4战争、道义和法律
国家间战争:以国家为轴心,由国家发动的,为国家的利益而进行的以武力冲突为特征的暴力表现形式。
正义战争论:(05年名词)这一理论认为对武力的使用应持一种中间的立场,既反对不加区别的否定一切战争和武力使用的正当性,也拒绝那种动辄使用武力的好战倾向。中世纪以来,由于对正义的不同理解引发了数不清的战争。马克思主义严格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支持民族解放战争和无产阶级斗争。列宁认为确立正义战争的标准是:什么阶级发动的战争、战争是什么样政治的继续,统治阶级在这场战争中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政治目的。正义战争的正义性在于它要求战争的目的和手段都是正当的,这一理论在18、19世纪开始退潮。二战后,国际上只有两种战争为合法战争:一是各国自卫战争;二是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和组织进行的制止侵略的战争。
对战争行为道义与法律的约束主要是对作战武器的限制和对待交战人员和非交战人员的规定。1868年圣彼得堡宣言以来,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极度残酷的武器、有毒化学细菌武器、不分青红皂白的战争手段、禁止环境战。1949年《日内瓦公约》以来,逐步扩大对战俘和非交战人员的保护。
第七章 国际组织
§7-1国际组织的发展与特征
国际组织:跨越国界的一种多国机构,是国家、政府、团体、公民之间为实现特定目的和任务,根据共同同意的国际条约而成立的常设性组织。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交往的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通讯方面出现了以专门业务和行政性国际合作为目的的组织,成为现代国际组织的雏形。20世纪后,一战后的国际联盟、二战后的联合国都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政治和国际安全为中心的综合型全球性国际组织。其后,发展中国家组建大量国际组织,以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为目标。同时,随着国际社会交往领域的扩大,非政府国际组织大量涌现。上述现象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组织的变化发展又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与调整的需要。
二、当今世界国际组织的特征
1、组织机构趋于完善;
2、国际组织规模庞大、成员广泛;
3、众多国际组织形成复杂的国际组织网络,国际组织外交成为继国家间外交之外,当代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外交形态,相互协调日益加强。
4、国际组织的数量急剧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间国际组织有500多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36000多个。
三、分类
全球综合性国际组织、全球专门性国际组织、区域综合性国际组织、区域专门性国际组织。
四、政府间国际组织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以民族国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条约和宗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参与国际事务活动的独立地位,具有直接承受国际法权利与义务的能力,很少受国家权利直接管辖。它是国际政治中合法的行为主体、国际法主体。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INGOs):一种非盈利性实体,非官方,与政府部门和商业组织保持一定距离的专业组织,其成员为一个或多个国家的公民或公民协会,他们的行为由集体意志所决定,以满足一个或多个和该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团体成员之所需。通常围绕特定领域或问题结成团队,有自己的利益和主张,代表社会某些集团或阶层的愿望和要求。二十世纪以来,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许多领域加强与联合国系统政府间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在制定新的全球规则的过程中,在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上,在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认识上、在全球问题的治理过程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独立于国际体系之外的“全球市民社会”,推动国际社会的民主化。非政府组织以四种方式影响政府、多边机构、国家及多国合作:(1)提出和设立议程;(2)通过协商促使议题的解决;(3)促进合法化;(4)实施解决方案;
§7-2 国际组织的目标:行动和问题
高级政治:和平与安全事务领域;低级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事务领域;
一、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防止用武力威胁国家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裁军、协调解决全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东盟、不结盟运动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帕格沃什运动:1955年由爱因斯坦、罗素等一批科学家和学者发起,于1957年在加拿大的帕格沃什召开了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讨论裁军与和平问题,被称为帕格沃什运动,引起广泛影响,表明了科学家参与和平运动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经济、环境与其他作用
国际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挥巨大调整作用:加强各国经济联系,改变发展中国家落后面貌,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许多方面显示出巨大作用。但由于许多国际组织由发达国家操控,执行政策很多时候会损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利益,这是一个突出问题。
§7-3 国际组织及其未来
全球化时代对国际协调要求增强,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组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同时使国际组织在国际生活的民主化、秩序化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0.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变造各种金融票证的行为。所谓伪造金融票证,是指无权制作金融票证的假冒他人或虚构他人的名义擅自制作金融票证的行为;所谓变造金融票证,是擅自对他人的有效金融票证上所载内容进行变更的行为。伪造和变造金融票证的结果都产生“假金融票证”,但伪造是一种完全的造假行为,变造则以真实的金融票证为前提,变造后的金融票证并未完全否定原来的有效成份。因此相对来说,伪造金融票证的危害性要大于变造金融票证,前者可能给被害人造成更大的损失。
本罪在客观上可以由下列行为构成
1
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的。
所谓伪造,是指行为人仿照真实的汇票、本票、支票的形式、图案、颜色、格式,通过印刷、复印、拓印、绘制等制作方法,非法制造汇票、本票、支票的行为。
所谓变造,是指行为人在真实的汇票、本票、支票的基础上或者以真实票据为基本材料,通过剪接、挖补、覆盖、涂改等方法,对票据的主要内容,非法加以改变的行为。如改变出票人名称、持票人名称、金额、有效期等等。
所谓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所谓本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这里所说的本票仅指银行本票。
所谓支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
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
所谓伪造是指行为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非法印制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款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行为。
所谓变造,是指行为人在真实、合法的银行结算凭证的基础上或者以真实的银行结算凭证为基本材料,通过剪接、挖补、涂改等手段,对银行结算凭证的主要内容,非法加以改变的行为。
所谓委托收款凭证,是指收款人在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时,所填写的凭证和证明,有邮寄和电报划回两种。
所谓汇款凭证是指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收款人时,所填写的凭据和证明。
所谓银行存单是指由储户向银行交存款项,办理开户,银行签发载有户名、帐号、存款金额、存期、存入日、到期日、利率等内容的存单。
3
伪造、变造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
所谓伪造是指行为人采用描绘、复制、印刷等方法仿照信用证的模式、内容制造假信用证的行为或者以编造、冒用某金融机构的名义开出假信用证的行为。伪造信用证主要是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银行开出信用证或者假冒有影响的银行的名义开出假信用证的手段伪造信用证。
所谓变造是指行为人在原信用证的基础上,采用涂改、剪贴、挖补等方法改变原信用证的内容和主要条款使其成为虚假的信用证的行为。伪造、变造附随的单据、文件是指行为人在使用信用证时伪造、变造提单等必须附随信用证的单据的行为。
所谓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根据作为进口商的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受益人的一种在其具备了约定的条件以后,即可保证由开证银行或支付银行支付的约定金额的保证付款的凭证。
所谓附随的单据文件,主要有、商业发票、保险单据三种。运输单据是指表明运送人已将货物装船或发运或接受监管的单据,包括海运提单、航空运单、铁路运单等,保险单据是关于货物运输保险的单据。由于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路途遥远、时间较长,为避免因长途运输或遇有意外情况货物受到损失,对货物有保险利益的人大多采取为货物投保的方法以转移由此造成的损失。
商业发票是卖方向买方签发的货物价目总清单。在商业发票中,卖方要对所作的交易作客观的全面的叙述,因为商业发票不仅是证明卖方已履行了合同的凭证,而且是海关实行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依据,是买方验收货物的依据。
使用信用证除附随上述单据外,有时还需要附其他的文件,如领事发票、海关发票、出口许可证、产地证明书等。
4
伪造信用卡的。伪造信用卡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非法制造信用卡,即模仿信用卡的质地、模式、版块、图样以及磁条密码等制造信用卡;一是在真卡的基础上进行伪造,即信用卡本身是合法制造出来的,但是未经银行或者信用卡发卡机构发行给用户正式使用,即在信用卡面上未加打用户的帐号或姓名,在磁条上也未输入一定的密码等信息,行为人将这种空白的信用卡再进行“加工”,使其貌似已经发行给用户的信用卡。所谓信用卡,是指银行或者信用卡公司发给用户用于购买商品、取得服务或者提取现金的信用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