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发布时间:2021-03-03 11:26:22

1. 给我复制或转载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或三农方面的,不要给我网址链接,因为我是手机上网转不过去。

问题一、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关部门要抓紧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通过完善精神物质奖励、职务职称晋升、定向免费培养等措施,引导更多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5.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改善售后服务,加强市场监管,严禁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超市和农家店服务功能质量。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

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6.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有关扶持政策要向商品粮调出量大、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产粮大县(农场)倾斜。继续减少直至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大力发展油料生产,加快优质油菜、花生生产基地县建设,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糖料生产。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实施规模,年内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农场)。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支持垦区率先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大型农产品基地,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园艺作物标准生产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扑杀补贴政策,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渔政、渔港、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投入,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发展远洋渔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统筹安排其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科学规划论证基础上,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对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给予补助。

10.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推进农用工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支持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农机作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1.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加大力度建设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全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重点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12.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抓紧制定实施办法。继续推进三北、沿海、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力度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从2010年起提高中央财政对属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开展造林苗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央财政对林木良种生产使用、中幼林和低产林抚育给予补贴。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启动森林经营工程,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高林地综合产出能力。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延长实施年限,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继续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发展舍饲圈养,搞好人工饲草地和牧区水利建设。推进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力度。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和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搞好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抓紧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14.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教师培训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农村学校布局要符合实际,方便学生上学,保证学生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绩效工资和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逐步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搞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强农村食品和药品监管。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继续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和少生快富工程,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持制度,加强和创新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

1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积极引导试点地区适龄农村居民参保,确保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落实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搞好农村养老院建设,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探索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办法。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16.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城乡区域供水。适应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农村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加强村镇规划,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实行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17.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地制宜加大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稳妥实行扶贫易地搬迁,妥善解决移民后续发展问题。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连片开发以及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等试点。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积极开展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未来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相关规划。

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8.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2. 急!给我复制或转载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或三农方面的,不要给我网址链接,因为我是手机上网转不过去

新华社昨日受权发布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第七年锁定“三农”。针对今年的“三农”形势,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

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今年一号文件全文约为12000字,分为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部分。新华社撰文分析称,今年一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文件全文多处具有新意,如首次在文件名称中突出“城乡统筹概念”、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首次提出要在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首次提到“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等。

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

根据文件,在土地确权方面,中央将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在户籍制度方面,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等。

此外,比较受关注的政策还包括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并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七年一号文件

3. 80年代以后有多少个三农中央一号文件

2012:一号文件根本在于科技兴农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财政用於"三农"的支出、以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於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2011: 农田水利建设辅助农业发展
力争未来10年水利年均投入较2010年高出一倍,并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於农田水利建设.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2010:一号文件破题城乡统筹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农村需求,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三农",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措施.
新世纪以来出台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关注的主题是农民收入,2005年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至2009年是新农村建设,传统的农民收入、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装入了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中。
人们不会忘记:从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开创了中国农村发展和改革的新局面。此后,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心目中,中央一号文件成为象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专用名词。

4. 最近金融行业颁布了什么政策

一、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

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合理保持货币总量。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作用,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来源。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参加)

二、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

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原则,增强资金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绿色环保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重点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要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对合理向境外转移产能的企业,要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增强跨境投资经营能力;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要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对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要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资,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所募集资金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适度放开小额外保内贷业务,扩大小微企业境内融资来源。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力争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小微企业信息整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清理规范。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出资设立或参股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通过奖励、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引导融资性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帮助小微企业增信融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完善服务定价管理机制,严格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不得以贷转存、不得存贷挂钩、不得以贷收费、不得浮利分费、不得借贷搭售、不得一浮到顶、不得转嫁成本,公开收费项目、服务质价、效用功能、优惠政策等规定,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优化“三农”金融服务,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协同作用,发挥直接融资优势,推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产品(000061,股吧)批发商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全年“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大中型农机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域“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省份范围。支持经中央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林业局、法制办、银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加快完善银行卡消费服务功能,优化刷卡消费环境,扩大城乡居民用卡范围。积极满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新型消费品以及教育、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合理信贷需求。逐步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城市范围,培育和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强个人信用管理。根据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消费特点,提高金融服务的匹配度和适应性,促进消费升级。(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银监会等参加)

六、支持企业“走出去”

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完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逐步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改进外债管理方式,完善全口径外债管理制度。加强银行间外汇市场净额清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用汇主体提供融资支持。(人民银行牵头,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参加)

七、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进一步优化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规范非上市公众公司管理。稳步扩大公司(企业)债、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规范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品创新,促进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加快完善期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品种创新,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定价、分散风险、套期保值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证监会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参加)

八、进一步发挥保险(放心保)的保障作用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渔业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农房保险等新型险种。建立完善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鼓励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资、运营、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一揽子保险服务。深入推进科技保险工作。试点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拓宽保险覆盖面和保险资金运用范围,进一步发挥保险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保监会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林业局、银监会、外汇局等参加)

九、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内,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优化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对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上实行差异化准入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估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银监会牵头,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参加)

十、严密防范金融风险

深入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适时开展压力测试,动态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触点,及时锁定、防控和化解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继续按照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风险。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名单制管理,严格防控房地产融资风险。按照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加强行为监管,严格风险管控。密切关注并积极化解“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时暴露的金融风险。防范跨市场、跨行业经营带来的交叉金融风险,防止民间融资、非法集资、国际资本流动等风险向金融系统传染渗透。支持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转让,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主动消化吸收风险。稳妥有序处置风险,加强疏导,防止因处置不当等引发新的风险。加快信用立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社会诚信文化,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参加)

5. 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设立的难点和问题是什么

网点设置成本高,组织存款难,特别是由于没有设集会后农民不会把钱存在此类乡镇金融机构,因为农民对方便观念胜过通兑观念。

6. 农村公路大中修补助政策是什么包括补助范围,补助对象,补助条件,补助程序等,请高人指点啊!

农村水,电,气房“的民生工程,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工程,扩大试点项目在农村地区的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的49.5亿人民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水电工程,农村邮政和农业,林业,水血吸虫病控制项目。这些民生工程的建设,将是有效的,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44.16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大型灌区,新的10亿公斤粮食田间工程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和安全检查系统,粮食储存设施,退耕还林,森林工程和天然草原恢复的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植物保护工程,品种改良,种植业和养殖业工程,渔政渔港,保护性耕作,农民技术推广体系;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草原防火以及油料,糖料生产基地,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和新疆棉花基地建设,建设。通过实施上述设施,将继续改善条件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目前,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包括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简称为“四补贴”。在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756亿元人民币,19.85亿元人民币,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19十亿人民币13十亿人民币,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调动农民种粮的农民。
在2010年,中央政府将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补贴资金需要分发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特别是省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的建立和改进的综合农业补贴系统,基于农用材料,如化肥,柴油价格变动,遵循“价的补充的原则合作,统筹,动态调整,只涨“及时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的合理补偿。2月4日,中央政府在2010年的两项补贴共867亿人民币预留地方力争“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民在春天之前。良种补贴,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大豆在东北,内蒙古地区,长江流域,10个省及直辖市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油菜实行全覆盖;早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每亩补贴10元,水稻每亩15元的补贴,棉花,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直接现金补贴,小麦,大豆,棉花,采用统一招标,购买后各种补贴,也可现金直接补贴,具体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同时在2010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扩大??土豆种子生产补贴面积,将启动的大麦种子补贴,在藏区,到启动花生种子补贴在一些花卉生产面积,30%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补贴范围继续覆盖所有国家的农业和牧县(场),补贴标准维持的购买价格,和单机补贴上限为50,000元不变的基础上,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5个小类180件,约20来增加自己的3月1日,中央财政已拨出了预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28.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以确保在整个春耕生产的需要。

实施标题。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调节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促进农民种粮的有效政策。自2004年以来,国家不断提高最低粮食收购政策,并逐步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扩大收购范围,合理安排收购时间,以促进粮食市场的稳定,并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性。
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支持种粮农民,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决定从今年新粮上市,从适当增加在主产区的小麦产量在2010年,大米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麦(第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为90元,86元,86元,一个平均每年增加3元,比2009年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水稻,粳稻最低收购价为93元,97元,105元,分别较2009年增加3元,5元,10元。该
提高2010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将有利于弥补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成本增加的粮食生产,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农民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水稻价格总水平上涨稍大,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引导农民扩大生产的优质稻,提高水稻产量结构,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准备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和其他临时采购和存储策略
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是国家调控的重要手段的农产品,如玉米,大豆,油菜籽市场自2008年以来,部分农产品的现象,价格的下降,销售放缓的国家适时推出了玉米,大豆,油菜籽和其他临时采购收储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在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解决了部分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生产稳定,市场稳定。
做的工作东北地区粮食收购,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决定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在2009年12月1日至4月30日-2010年大豆临时收储政策。临时玉米收储价格(国标三等),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0.76元/斤,吉林省0.75元/斤,黑龙江省0.74元/斤,大豆(国标三等)临时采购存储价格为1.87元/斤;引导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市场收购,并给予指定大豆压榨企业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补贴0.08元/公斤的一次性费用;大省积极鼓励南方饲料消费东北产区采购玉米,中央财政根据实际到货数量(折合标准水)给予0.035元/斤的一次性费用补贴。
今年继续进行临时收储政策的大豆,玉米,使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农民愿意出售的粮食不限于交易完成后,不拒绝,实行敞开收购,将有利于稳定的社会预期,引导农民均衡有序售粮,保持临时收储价格基本稳定,市场价格的大豆和玉米的底部支撑,通过财政给予适当补贴,以鼓励多元市场主体收购,减少政府的压力收储,但也为企业收购和生产创造了条件。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相关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在最近几年中,中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然而,分配金融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和的不平衡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基层金融网点,涉农贷款比例太低,农村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仍不能有效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部署,明确要求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体制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首先,改善“三农”的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的财政政策和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政策评估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新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为农业和农村的一号文件。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加涉农贷款,这些政策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支农的力量,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和涉农贷款的比重逐步提高。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贷款,不断扩大小额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各种微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对小额信贷的需求。展开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期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支持发展微型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为了提高网络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并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在农村地区,继续扩大农村金融市场,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和新类型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农村需要,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的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组织。支持偏远地区,在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确保偏远农村地区所有居民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完善农业保险。补贴

国家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以来,农业保险的投资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品种,范围不断扩大,有效化解农业灾害风险发挥了积极的的作用。在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保费补贴资金预算790十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近60%;农业保险支付赔款102万美元,受影响的农民21,860,000保险金。农业保险机制还不完善,补贴的品种和范围,巨灾风险防范机制已经建立。为此,中央1号文件,提出今年要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并改善现有的农业保险政策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范围。试点已经开展,实施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省份达到16个,补贴品种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大豆,花生,油菜籽油作物,母猪和奶牛和其他牲畜可以是复杂的产品。今后,中央还将继续增加农业保险试点区域,增加品种的农业保险试点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民能享受到农业保险的保障。
增加保费,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央财政补贴力度。现有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要求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但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市,县)的财务实力弱补贴资金的大部分是难,影响了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因此,这1号文件加大力度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以减少地方财政分配比例的保费补贴,以减少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财政压力,鼓励地方发展农业保险。
三是鼓励特色农业,农村住房保险保费补贴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发展地方经济与地方特色为重点,积极开展蔬菜,橡胶,白糖,和其他特种作物保险,把重点放在“三农”,积极开展农村住房,小额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的农民的普遍欢迎。中央鼓励地方特色农业,农村住房,继续开展保险业务和保险范围内的保费补贴。
四,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在最近几年中,中国的农业气象灾害的突然频繁重发的趋势,是远远大于风险的构成必须摊开一般保险业,再保险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制度运行,以确保安全。国家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农业再保险,金融支持也将在未来得到加强,通过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加大力度实施家电下乡的家电下乡补贴政策,2007年12月开始试点山东,河南,四川12月1日,2008年扩大到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月1日,2009年扩展到全国,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工业生产的重要举措,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农民补贴的范围包括在购买家电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国家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各地区统一暂定为四年。的财政补贴。补贴家电下乡产品每户农民购买2台(件),补贴产品种类包括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手机,电脑,热水器(包括存储输入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微波炉,电饭煲9个产品类别,补贴兑付根据各地实际采取农民申领,乡镇财政所审核兑付方式的不同。
2010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家电下乡。首先,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电视,手机的价格上限增加1倍,冰箱等产品增加了25 %-75%的最高限价,继续执行13%的补贴标准产品内的电流极限,超越极限的定额补贴,二是家电下乡产品的种类大幅增加。目前正在销售的公告新一轮的家电下乡产品招标结果,近万种新产品型号,约有也可根据本地实际增选进入补贴范围的各种三是扩大家电下乡补贴下乡产品的对象。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工人(区)从今年1月1日,据统计,2009年,登记的家电下乡产品销售3450万台,销售金额64.7亿元人民币,7.54亿元人民币的补贴金额。
家电下乡补贴政策,以符合农村消费升级的趋势,使用的财政和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发展农村消费,性能,可靠性,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分销和售后服务,以满足农民的需求,生产的特点,有效地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在农村地区,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生产和流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支持农民建房
按照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国家将支持农民住房问题的重大举措,扩大内需,固定资产投资由国家预算安排,鼓励,引导,支持农民依法建立你自己的房子。
首先,危房改造扩大试点方案在农村地区。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人群的住房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中央2009年国家在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项目的资助对象。住在破旧的建筑散落支持五保,低保家庭和其他农村贫困农户。的农民筹集的资金,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政府补助,补充,通过银行信贷,多渠道的社会捐赠,并提出2009年中央投资40亿元人民币,以支持陆地边境县,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的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在贵州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794000农村特困户破旧的房屋改造,其中1.5万农民在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北中国和其他试点范围内的农村地区的建筑节能示范危房改造相结合。在2010年,该国将完成继续安排2.5亿元,扩大农村地区危房改造的试点项目,继续推进总结了2009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农村地区危房改造的工作。
游牧人口。为了促进牧区的牧民传统的游牧民族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国家自2001年以来的第一个在西藏的自治区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将实施范围扩大到7个省,西藏,内蒙古,四川,云南,青海,甘肃,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在2008年。截至2009年底,中央政府总投资29.4亿元人民币,定居游牧民117,000。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人民币,继续支持游牧民定居在上述七省的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定居房,存储小屋和牲畜摊位。
第三农垦翻新破旧的建筑物。要解决农垦职工群众住房困??难的,破旧的房屋,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范围包括国营农场改造。第四季度2008年,黑龙江,海南,广东,云南垦区启动农垦翻新破旧的楼宇项目,加大在内蒙古海拉尔,大兴安岭在2009年填海的范围。截至2009年年底,在中央政府累计投资19.5亿元元,6个支持258,000填海工程危房改造,2010年,国家将安排14十亿元,其中中央部分垦区继续支持实施危房改造的投资。
BR />增加产粮大县奖励
改善和提高主要粮食生产大县的财政状况,调动地方政府粮食的积极性,重农抓,中央财政在2005年推出了主要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由于政策的实施,中央政府一方面逐年加大奖励力度,一方面,不断完善激励机制,2009年,年产粮食县奖励资金达到175亿元人民币,奖励县达到了1000元。鼓励地方多产粮多色调的粮食,占中央财政预算的50%,按量,粮食商品的生产,种植面积,25 %,25%的权重,结合区域金融因素,奖励资金直接估计到县到县的资金。“超级食品生产或商品量分别位于全国百强县,中央财政和主要奖项;超级产粮大县粮食生产“谁滑坡,谁退出,谁收益率,输入的动态调整制度。自2008年以来的粮食生产大县奖励政策框架内,以增加石油生产大县奖励政策,每年安排资金25亿元,由省委,省政府的原则,按照“重点品种,奖励重点县(市)”确定奖励条件,共超过900个县的利益,更好地发挥奖励资金的作用,提高食品生产和流通,中央政府成立了一个股票增量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奖励机制,要求所有新的资金促进粮食和石油安全开支后,在2008年之前,股票部分具有金融性质的县财政转移协调更容易,但在地方财政困难,但也逐步调整支出用于支持粮食安全。同时提供奖励资金不被非法购买,更新汽车,没有新的办公楼,培训中心,不得从事资源的浪费,“形象工程”是不现实的。 2010年,中央政府将继续增加主要产粮大县奖励力度,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实力水平稳步提高,调动其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我们少的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我国现有耕地中低产田,占约2/3的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年要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2010年,该国将在“国家新的1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核心区?主要的食品生产和非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县,根据分工,连续推进的原则,提高中央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和长期的政策性贷款,基金投资基本农田建设,努力加强建设小规模的灌溉和水利设施,加快土地平整,机耕道,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项目的落实,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并积极推动保护性耕作和旱作农业示范技术,加快高收益的领域中间天健城低产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生产稳定的中间领域,努力在北方地区建设一批80亩,建设一批50万亩南部地区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式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连续的。
通过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能显着增加的高产稳产农田的比重,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条件,并显着提高了土壤,肥料,整体产能利用率水资源和耕地,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的压力,缓解,有效地提高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支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从根本上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途径。中央1号文件,今年,“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明确的计划,标准化的创建工作,是在总结了活动的基础上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在产将专注于创造经验,明确了以下内容:
首先,开展规模化生产的“菜篮子”标准化活动,集中创建标准园创建一些蔬菜,水果茶和园艺产品,牲畜和家禽养殖标准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围绕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创造了多项不同的功能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标准化示范园(场)建设,提高整体水平的建设标准化的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农药和兽药残留标准450个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并加快建立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组织支持各地发展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鼓励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和有条件的协会,专业合作社,制定技术标准,更严于国家标准,作为组织生产,企业或行业自律的基础。
大力开发一个标准的“三品,今年计划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10000注册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200。通过这项工作,认定培育一批高品质的名牌农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提高动物疫病的预防和补贴政策,,做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基础性工作,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自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推出了7个1号文件,动物防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做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7. 哪几年一号文件提到测土配方施肥

全国人大开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许多政策,强农惠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员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土地为载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样可以不分离从土地“3农村”,今年的第一个文件不是唯一的想法的??宏观指导农村土地管理,及约1200字的投入直接到土地管理作出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了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创新以及支持三农??“的土地政策。中央一号文件

发行引起各界关注,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专家,包括土地管理相关的主题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国内媒体的权威报道的内容,专家热喘振的理论观点总结时提供一些参考,让更多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现场“稳定供应粮食安全和收入惠民生,促进协调的改革,强基增后劲的20字基本思路的指引。突出显示在文件名中的第一次城市和农村,第一次投资的概念,强调了“三农”的总持续稳步上升,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首次提出在三年内将被淘汰,和第一次的林业畜牧业和抗旱节水设备纳入补贴范围,第一次提到“新一代农民工”的概念,等等。专家认为,资源要素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配置是其最大的亮点。

城市和农村地区,并专注于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镇加快发展的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三农”城市和农村发展的新概念,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以促进全镇的问题。强调,在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关键是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是加快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发展质量。建议三大措施推进城镇化和发展:促进转移的农业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的当地居民,城市,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将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一定的年数居住在城市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有利于发展的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镇,财政和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的实施。

专家普遍认为,人口城镇化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也是一大亮点。叶兴庆,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地区司巡视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产业转移,土地如何向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镇倾斜,为下一步的安排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农民问题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祯独到的见解。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民还需要留在农村种田的激励机制和安全政策。他认为,目前最大的农业危机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农村劳动力,农村的年轻人都不愿耕作不会,这是更可怕的耕地流失。唯一的农业收入较高的,这样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的经营性用地。他建议,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农业,恢复一部分传统种植,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09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城市化的发展,提出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重点应放在加强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副组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是重点。他进一步分析,在英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化的概念没有什么区别,但在中国,除了到了城外,有一类称为“城市的”小城市比。中央明确地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指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他认为,通过分配的年度建设用地,下一步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并引导产业转移,加强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以及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镇,吸引农村和农业人口的非农产业。

在城市化发展战略,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的郑风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我们的城市化的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如在小城镇的财产税试点,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小城镇的房地产泡沫。

投入一个明确的方向和重点,重视耕地质量建设

文件强调继续加强国家的努力,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资,除了建议“总量继续稳步提高“的12字要求,有代表性的三个渠道的支农资金的变化。该文件提出,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预算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需要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安排的中期和长期政策性贷款,以支持农业灌溉,土地复垦,土壤改良,耕作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的速度完成了一个高标准农田。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劳资远指出,目前全国渠道的农业投入的财政资金预算包括三个方面的投资在固定资产和土地出让收入,中央文件提出三个优先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和重点更加明确了。

中国农业大学,今天和明天的粮食市场,未来的挑战是非常艰难的,让人揪心。他指出,国内粮食生产,增加耕地面积的空间已经不大,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很多耕地,至少1/3的耕地,去欧洲和美国去'耕地',因为质量差的。“可以说,中国正面临着粮食产量和土地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

据悉,2008年年底,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的64%,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72%,占75%该国的粮食生产。今年,中央文件提出的政策和措施,支持主产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加快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系统的声音,抓紧全面实施的国家新增成千上万吨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管理部,农业部说,今年将全面启动实施这一规划,重点是开展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800个产粮大县(场)的建设一些高产稳产的粮食叶贞琴。这是多年的建设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的农田建设项目投资规模最大的。今年,国家还将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扶持力度,提高补贴方案,这是多年来罕见专项用于耕地质量建设的重大项目。

郑丰恬教授指出,今年的“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第9条明确写入中央文件,其重要性。建设高标准农田是通过实施综合治理的稻田,森林道路,中低产田旱涝保收,高产,高效节水标准化农田建设。他建议,资金安排重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布局,以粮食主产区集中。同时,他还主张需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三大误区:第一,停止许多领域一边倒“的钻井,以实现高标准的灌溉标准前田。他认为,这是吃子孙饭的短视行为。第二,不应该只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而且还注重后续管理,建议实行“谁拿钱,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经济鼓励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三是改变现行的做法,过量施用化肥,提倡传统引导农民施用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主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数量,并建议进一步研究如何提供测土配方施肥补贴。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和服务,加快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证书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的转会市场,法律,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操作也提出了全面推行承包的土地,面积,合同,证书“四家”,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3年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陈总统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该路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管理和经营规模。声音土地出让制度的形式,专家们认为,应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法制化,是一个突破的原则,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和“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鼓励。同时,它是必要的,稳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土地的农业专家们重点讨论,并鼓励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使农民享受到土地资产的长期收益。此外,应鼓励“四荒”使用权拍卖,适当延长合约期。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中央文件张凤荣,中国土地学会副会长,并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接受媒体记者说,在最后的分析中,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所有权问题。在他看来,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本质上是复杂的类别包括村民小组,村集体和乡镇集体土地,如果你想彻底澄清这些所有权问题,三年,也许不是很充裕的。王凤荣,相对来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证明的工作量,毕竟,第一全国土地调查已经做了部分工作。事实上,这部分的土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证明的工作量要大得多,而且情况更复杂,这也可能是中央没有这有限的时间的原因。“

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文件的要求,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有序地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储蓄仍然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整理后,,以确保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根据严格的审查和批准,地方试点,封闭运行的原则风险控制,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修订的“土地管理法”

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部署??。党的农村土地管理,从政策层面上实现了突破,但还的法律问题并没有移动。的制定的第一个文件,今年的看法,强调,总规模为原则,在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突破“,并特别提到要加快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改革。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今年的第一个文件的亮点之一。据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浙江,成都,重庆等地开始,土地改革试点。陈陈锡文,媒体记者提到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在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党的建议在禁区外的问题??城市规划,建设农村集体土地占用批准非公开的福利项目,使村集体通过租赁,股份和其他形式的参与的开发和运营。的规定和现行法律规定必须是一致的,“外面的城市规划区”和“非福利”为前提的基础上,突破并不大。他说,“土地管理法”也应该有一些变化的渐进式改革。

专家对土地征用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明确的定义,“公共用途”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同时,有必要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商业用地价格应该是市场的形成,建立全面科学的的溢价评估系统,真正体现土地资源的价格,资本的价格,征地补偿价格的基础上的社会保障价格。此外,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标准的基础上,未来的收入补偿,社会保障,补偿,劳务派遣,福利占据了长期稳定的收入,让农民利于土地的长期股权。

另外,今年中央文件支持农民建房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农民,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建造一所房子,购买汽车和家电和其他消费信用。郑风田教授给农民住房贷款是一个重大的政策突破,这个政策是像阿基米德支点,可以撬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同时,他指出,很多地方在这个问题上是一个双赢的事件,法律纠纷,处理问题。可见,相关法规应该及时跟进,应加快相关法律的

8. 在哪里可以找到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1]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关部门要抓紧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通过完善精神物质奖励、职务职称晋升、定向免费培养等措施,引导更多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5.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改善售后服务,加强市场监管,严禁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超市和农家店服务功能质量。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
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6.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有关扶持政策要向商品粮调出量大、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产粮大县(农场)倾斜。继续减少直至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大力发展油料生产,加快优质油菜、花生生产基地县建设,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糖料生产。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实施规模,年内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农场)。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支持垦区率先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大型农产品基地,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园艺作物标准生产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扑杀补贴政策,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渔政、渔港、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投入,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发展远洋渔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统筹安排其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科学规划论证基础上,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对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给予补助。
10.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推进农用工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支持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农机作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1.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加大力度建设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全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重点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12.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博客)施期限,抓紧制定实施办法。继续推进三北、沿海、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力度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从2010年起提高中央财政对属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开展造林苗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央财政对林木良种生产使用、中幼林和低产林抚育给予补贴。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启动森林经营工程,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高林地综合产出能力。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延长实施年限,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继续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发展舍饲圈养,搞好人工饲草地和牧区水利建设。推进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力度。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和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搞好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抓紧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14.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教师培训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农村学校布局要符合实际,方便学生上学,保证学生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绩效工资和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逐步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搞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强农村食品和药品监管。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继续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和少生快富工程,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持制度,加强和创新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
1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积极引导试点地区适龄农村居民参保,确保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落实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搞好农村养老院建设,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探索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办法。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16.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城乡区域供水。适应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农村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加强村镇规划,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实行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17.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地制宜加大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稳妥实行扶贫易地搬迁,妥善解决移民后续发展问题。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连片开发以及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等试点。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积极开展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未来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相关规划。
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8.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19.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
20.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为农民提供多种有效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
21.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健全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深化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规范集体林权流转,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深化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建立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系。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师制度。逐步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扶持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支持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和国有森林资源统一管理改革试点。
22.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水平,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按相关规划和要求,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清理化解,推进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坚持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扩大试点范围。继续开展农民负担重点治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快落实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基层社建设,强化县联合社服务功能。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
(因为太多发不上来,详见http://ke..com/view/3205472.htm)

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9. 银监局金十条具体内容

一、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
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合理保持货币总量。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金十条
组合,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作用,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来源。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参加)
二、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
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原则,增强资金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绿色环保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重点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要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对合理向境外转移产能的企业,要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增强跨境投资经营能力;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要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对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要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
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资,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监会、[2] 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

金十条
金融需求特点,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所募集资金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
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适度放开小额外保内贷业务,扩大小微企业境内融资来源。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力争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小微企业信息整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清理规范。
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出资设立或参股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通过奖励、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引导融资性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帮助小微企业增信融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完善服务定价管理机制,严格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不得以贷转存、不得存贷挂钩、不得以贷收费、不得浮利分费、不得借贷搭售、不得一浮到顶、不得转嫁成本,公开收费项目、服务质价、效用功能、优惠政策等规定,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优化“三农”金融服务,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协同作用,发挥直接融资优势,推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产品批发商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全年“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大中型农机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农业银行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域“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省份范围。支持经中央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林业局、法制办、银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加快完善银行卡消费服务功能,优化刷卡消费环境,扩大城乡居民用卡范围。积极满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

金十条
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新型消费品以及教育、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合理信贷需求。逐步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城市范围,培育和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强个人信用管理。
根据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消费特点,提高金融服务的匹配度和适应性,促进消费升级。(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银监会等参加)
六、支持企业“走出去”
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完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逐步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改进外债管理方式,完善全口径外债管理制度。
加强银行间外汇市场净额清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用汇主体提供融资支持。(人民银行牵头,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参加)
七、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进一步优化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规范非上市公众公司管理。稳步扩大公司(企业)债、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规范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品创新,促进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加快完善期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品种创新,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定价、分散风险、套期保值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证监会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参加)
八、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渔业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农房保险等新型险种。建立完善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鼓励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资、运营、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一揽子保险服务。深入推进科技保险工作。
试点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拓宽保险覆盖面和保险资金运用范围,进一步发挥保险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保监会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林业局、银监会、外汇局等参加)
九、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最低股比

金十条
要求内,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优化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对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上实行差异化准入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估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银监会牵头,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参加)
十、严密防范金融风险
深入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适时开展压力测试,动态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触点,及时锁定、防控和化解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继续按照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风险。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名单制管理,严格防控房地产融资风险。
按照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加强行为监管,严格风险管控。密切关注并积极化解“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时暴露的金融风险。
防范跨市场、跨行业经营带来的交叉金融风险,防止民间融资、非法集资、国际资本流动等风险向金融系统传染渗透。支持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转让,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主动消化吸收风险。稳妥有序处置风险,加强疏导,防止因处置不当等引发新的风险。
加快信用立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社会诚信文化,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参加)[3]

10. 我记得国家有一个红头文件说支持农村贷款建房。这个现在能贷吗

这个问题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亮点,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有关专家在解读该一号文件时指出:“让农民享受到金融服务,尤其是大件的建房、汽车与家电服务,是一项极大的利民工程。农民建房可贷款是一项大的政策突破,这个政策如阿基米德支点,可以此撬起过去屡撬不起的农村消费市场。因为农民一生中90%的投资都用在住房建设上了,祖祖辈辈建房基本上都得靠积攒。如果农民可以通过贷款来解决建房问题,就可以有闲钱来消费了。城市居民早就享受到抵押贷款的好处了,每年还贷一部分,这样就不用倾全力几乎类似不吃不喝来建房了。农民由于受制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房屋不能进行抵押,所以建房靠贷款一直没有支撑。不过各地已进行了不少试点,突破了政策规定。毕竟对许多地方来讲,这是一个双赢的问题,农民解决了建房难的问题,金融机构也可以有业务了。”
其实,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早在2006年就试点农民建房贷款,2007年10月28日,《石陶网》报道称:“经过一年的成功试点,江西省即将在农村全面推广农民住房贷款。这是记者4日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获悉的。据悉,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推出此金融产品开全国之先河。去年5月,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赣州办事处对该市农民贷款购房建房需求展开调查。与城镇居民住房按揭贷款不同,农民住房贷款是信用贷款。省联社负责人介绍,农民住房贷款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可发放:农民购房建房是符合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农民普通住房,包括新农村建立规划区内的商品房、农民公寓、普通农宅;申请贷款的农户没有不良信用记录,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贷款额一般不超过购房建房总额的50%。据悉,此项工作将在6月中旬启动。”
至于现在能不能贷,这要根据各地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落实中央政策的条件而且是定,成都市推行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房屋、宅基地、承包地进行了确权,为农村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成都和一些试点过该办法的地区是可以贷款的,我们也相信中央的这项惠民政策,在不仅的将来全国各也都将实施。

阅读全文

与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