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业银行之间往来业务的内容
具体包括:
1、各银行按国家规定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
2、人民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的贷款。
3、各银行在结算过程中相互占用的资金。
4、拆借。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借贷行为。
5、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后,如自身资金紧张,可将通过办理贴现取得的票据转让给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按票据面值和规定的利率扣除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支付给商业银行。
待票据到期后,人民银行按票据面值向商业银行兑取现款。前面已介绍过,商业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从性质上说,类似于贷款业务,那么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的再贴现业务,也就类似于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
(1)金融机构往来概述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之间的往来,包括同城票据交换及清算、异地跨系统汇划款项相互转汇、同业拆借等;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往来,包括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送存或提取现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办理再贴现及通过中央银行汇划款项。
金融机构往来由四个方面组成 :
1、与央行所发生的资金往来,包括金融机构按国家规定缴存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放中央银行的备付金等款项,以及央行对一般金融机构贷款包括央行 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等。
2、同一银行系统内部不同行处之间所发生的资金账务往来业务即联行往来
3、与其他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即同业往来,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放,结算过程相互占用的资金。
4、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往来,即与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
⑵ 金融机构往来的含义
A)的存款准备金
货币和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准备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的比例必须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的一部分,这部分的存款准备金要求,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存款准备金率。
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自1998年以来,按照宏观调控的存款准备金率三次的需求来调整时间是在1998年3月,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降到11月的8%,1999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8% 6%,2003年9月21日增加1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从6%至7%。
B)提出的效果和目的
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2006年8月15日,金融机构将一次性减少可用资金约110亿元人民币的。目前,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及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超过20000元的存款,并拥有超过30000元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及央行票据及其他资产较高的流动性。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保持正常水平的支付和结算,并有能力增加贷款光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影响居民的经济生活。
央行表示,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的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仍然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快速的货币和信贷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可能会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金融风险的积累。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主要是为了防止货币和信贷的过快增长,与中国的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影响和作用,在金融监管,最近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所谓的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在规定的存款和负债按照一定比例存放在央行的部分。
最初的起源,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客户提款,然后逐渐与资金清算,后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近二十年,在一些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存款准备金率为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弱化;然而,在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元区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货币政策,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整的货币和信贷控制仍是一个基本的系统,以及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限制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出到其他方面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金融监管和金融的稳定起到什么作用?我们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趋势,也值得探讨。
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的调控作用,货币政策的变化
(A)纳入监管的基础上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有其局限性:首先,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调整经营振动,准备金率的变化,要求银行重新调整投资组合,但金融机构是很难完成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如果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之间的分配不平衡,这样的冲击会更大。其次,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低金融机构通过市场的比例,资金使用情况。 ,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频繁,银行往往会保持较高的超额准备金,进一步减少了可用资金的比例。第三,大多数国家是不计息的存款准备金,准备金的税收,很容易导致相同的行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融资的金融监管逃逸的现象,甚至形成脱媒。
自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工业国家,央行再次加息指数,以确定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政策操作的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水平的调控后,通过机制的结构,利率风险,利率期限结构的利率,金融市场的各种变化,从而影响金融运行和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趋向以价格调控,强调预调和微调操作,仅仅依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使用越来越少,从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变化使用的角度与其他金融系统的实施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步演变为约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调整的基本制度的有效性和敏感性。
拍摄的多国央行货币市场银行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利率管制,货币政策操作是确定和维护基准利率目标水平。该央行存款准备金供给和短期银行同业拆息银行储备和银行间资金的需求,必须严格控制和合理的可预测之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和市场利率。的法定准备金优李稳定和可预见的公开市场操作进行顺利和迅速,以避免货币市场的波动,以便有一个结构性的差距需要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资金,以提高容量的央行调控货币市场利率。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需要适度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存款准备金,以满足准备金要求和支付双重需要,一般只有存款准备金率维持在足够的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超过清算准备金的要求,将形成一个可预测的流动性缺口。否则,如果清算的需求往往超过了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会出现波动,预测准备金要求和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增加了难度。
(B)准备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存款准备金是法律强制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资产,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存款准备金利息的支付是否会影响到运营成本的金融机构。
一些国家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而且许多国家存款准备金不计息。尽量避免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支付利息造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储备银行的机会成本传递给客户以高息贷款或低息存款,促使资金融出到系统中,金融机构,创新的产品,以避免准备金要求,这??将不利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不利于量化货币政策调控的效率。时间长了,一些国家的央行,包括美联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但由于涉及很多部门,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绝大多数国家不支付利息,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可主动在央行有超额存款准备金变得很难预测的基础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中央银行是不利于准确地调节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国家,货币市场交易将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敏度。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和创新
1984年,超过20年,人民银行,中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多次调整。
1998年前,存款准备金不能用于支付与结算,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账户清算需要打开。在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系统,的法定准备金存款的金融机构和提供存款2账目并入的“准备金存款账户,在法定储备要求从13%下降到8%的储备总额和分配的多余的存款帐户是确定由金融机构自身。1999年,在存款准备金比率进一步的下降到6%,在2003年和2004年,为了对冲外汇,温和控制的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人民银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7.5%。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于所有吸收公众存款或负债,向金融机构贷款,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不是委托代理或投资的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有哪些创新产品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改善金融服务,鼓励直接融资,降低间接融资压力的背景下,应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如发行金融债券,设立该机构的财务管理业务。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向公众或其他产品的债权债务关系,从存款准备金管理的角度来看,不是因为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的名称,这个词在没有存款是不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系统应考虑适用存款准备金制度。正确把握存款准备金的范围,目前的改革情况,中国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规范业务和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
我们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及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但超额准备金的金存款利率趋于下降。正如前面提到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金融机构可以吸收过多的流动性,超额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不利于央行预测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可以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整利率的货币市场交易设施流动资金盈余和不足,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敏度。
2004年,人民银行推出的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之间的差异。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申请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状态指示灯钩。金融机构以较低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较高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之间的差异将存款准备金制度,资本??充足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思想,反映在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建立的目的之一是防范金融风险。存款准备金是用来保护银行支付,防范流动性风险,后来发展成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收取不同的保费,根据金融机构的做法,这些都限制金融机构信贷的过度扩张,促使金融机构经营中的质量,效益和市场原则的作用,有利于形成金融运行和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
⑶ 金融机构往来的内容
金融机构往来核算的内容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往来,包括同城票据交换及清算专、异地跨系统属汇划款项相互转汇、同业拆借等;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往来,包括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送存或提取现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办理再贴现及通过中央银行汇划款项。
具体包括:
1.各银行按国家规定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
2.人民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的贷款。
3.各银行在结算过程中相互占用的资金。
4.拆借。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借贷行为。
5.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后,如自身资金紧张,可将通过办理贴现取得的票据转让给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按票据面值和规定的利率扣除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支付给商业银行,待票据到期后,人民银行按票据面值向商业银行兑取现款。前面已介绍过,商业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从性质上说,类似于贷款业务,那么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的再贴现业务,也就类似于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
⑷ 金融机构往来的概念
金融机构往来是指不同系统银行之间的账务往来,具体来说,金融机构往来是商业银行专与商业银行之间属,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由于办理资金划拨、 缴存存款和办理结算等业务而引起的资金业务往来。
⑸ 金融企业往来包括哪些内容急求,谢谢啦。
目前,金融机构往来核算的内容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往来,包括同城票回据交换及清算、异地跨答系统汇划款项相互转汇、同业拆借等;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往来,包括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送存或提取现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办理再贴现及通过中央银行汇划款项。
具体包括:
1.各银行按国家规定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
2.人民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的贷款。
3.各银行在结算过程中相互占用的资金。
4.拆借。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借贷行为。
5.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后,如自身资金紧张,可将通过办理贴现取得的票据转让给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按票据面值和规定的利率扣除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支付给商业银行,待票据到期后,人民银行按票据面值向商业银行兑取现款。前面已介绍过,商业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从性质上说,类似于贷款业务,那么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的再贴现业务,也就类似于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
⑹ 试述银行之间往来业务的内容
银行之间业务往来有很多的,比如银行间同业拆借,银行间相互的资金汇划,
⑺ 什么是金融机构往来支出
金融企业往来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是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间、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因资金往来而发生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是商业银行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的多少,直接影响损益的变动,而且还可以从中分析了解银行拆借、占用联行资金等所占负债管理
⑻ 金融机构往来包含哪些内容
“同城票据”“指在同一区域内,当地的人民银行统一实施管理,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机互资金往来,而采用的票据交换形式. ”
⑼ 什么叫金融企业往来
金融机构往来收入的组成 金融机构往来由四个方面组成 ,一是与央行所发生的资金往来,包括金融机构按国家规定缴存央行的法定准 备金,存放中央银行的备付金等款项,以及央行对一般金融机构贷款包括央行 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等;二是同一银行系统内部不同行处之间所发生的资金账 务往来业务即联行往来;三是与其他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即同业往来,包括同 业拆借,同业存放,结算过程相互占用的资金;四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往 来,即与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 这里所说的资金往来包括本、外币资金。各金融机构对往来资金均按规定或相 互约定的利率相互计息,其取得的利息收入即是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在实际操 作过程中,金融机构对往来收入和支出核算过程是:金融机构将相互占用的资 金每天分别计算借方和贷方发生额,由此推算出一个计息积数,定期结算一次 ,贷方积数乘以利率,得出该时期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反之,为金融机构往来 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