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央行与其他金融管理部门的关系
1、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具有制约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集中管理存款专准备金、办理再属贴现、再抵押等融资业务,制约其他银行的存款准备,调节和控制其他银行的信贷规模。
2、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具有监督管理职责。
3、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中央银行不仅要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等信用支持,而且组织办理各银行之间的资金清算,以及指导和咨询等金融服务。望采纳
来自云掌财经团队
2. 央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指标有哪些
中国人民银行的
主要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规定):
1、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4、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5、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6、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7、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8、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9、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10、经理国库;
11、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12、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13、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3. 中央银行的八大职能
去网上查啊,好懒...勤快点.
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可以称为"银行的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
领导力量。它的主要职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1)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这表明中央银行是调节宏观经济和监督管理金融的特殊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的设立,使得国家拥有了一个管理全国金融机构和货币金融活动,而且贯彻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
权力机构。国家赋予中央银行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各种金融管理职能,中央银行则代表国家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货币政策、金融法律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进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但中央银行行使其金融管理职能时,与政府其他部门的管理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以其银行的身份,运用货币供应量、信贷利率、汇率等经济手段来发挥管理作用,以达到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如果离开了它的业务经营活动,就无法履行国家赋予它的金融宏观调控职能。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增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有一定的特殊性,那就是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与一般经济组织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央银行也经办具体的金融业务,但都不是为了牟取利润,而是为了实施宏观调控,为实现国家的经济政策目标服务。
(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这一职能可以概括为"发行银行"。在我国,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是发行货币的唯一金融机构,它还负责货币的投放和回笼。作为发行银行,掌握货币分析权是中央银行最先产生的职能,也是区别于商业银行的主要标志。
(3)经理国库。这一职能可以概括为"政府银行"。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的机关,它担负着办理国家预算资金的收纳和库款的支拨,反映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任务。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意义在于沟通财政与金融之间的联系,使国家的财政收入与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相连接,充分发挥货币资金的
作用,并为政府资金的安全保管、妥善使用提供方便。
4. 中央银行管理商业银行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不同,它的服务对象除了国家就是金融机构,在服务领域一方面要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的贷款人,完成商业银行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业务,另一方面还要负责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集中管理存款准备金。
一般来讲,银行从社会吸收的资金不能全部用来贷款或者其他投资,要留一部分备用,这一部分就叫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随着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银行为追逐更大的利润选择只保留很少一部分存款准备金,但一旦遇到客户集中提取现金或者其他风险,银行就会遭遇资金困难甚至宣布破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照法定的准备金率提取一定的存款准备金统一交由中央银行保管,这就是现代的集中准备金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以下作用:有助于保证存款人的资金安全,达到维持金融秩序和稳定社会的目的;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偿还能力,以这种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的形式来保证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最低偿还能力;有助于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有助于增强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通过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来扩大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
(2)充当最后的贷款人。
在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可以求助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可以及时向商业银行提供支持,充当银行“最后的贷款人”。
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取资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再贴现,即商业银行以自己所持有的票据转贴给中央银行以获取资金。
二是再贷款,即商业银行以自己所持有的票据抵押给中央银行以获取贷款。
从银行业发展历史来看,首先出现的是票据再贴现,而后才出现票据再贷款。
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最后的贷款人,可以在商业银行遇到资金困难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避免出现大量破产最终导致银行业崩溃,增强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弹性、清偿力和安全性,也可以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资金融通,来控制和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达到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
(3)作为最后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中心。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银行每天需要处理的票据日益增多,各家银行的票据交换和清算等业务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不仅异地如此,同城也一样,这从客观上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一家信用良好、具有权威的大银行来解决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中央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它作为最后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中心。
这一职能也是在集中准备金制度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各家银行在中央银行开设了存款账户,它们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进行转账和划拨,整个程序简单方便。
虽然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不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却是其应尽的职责。
让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中心,有以下作用:①各银行之间的清算程序简单易行,既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又节约了货币流通成本,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②各银行利用中央银行进行资金清算,提高了清算效率,加快了资金流转的速度。
③便于中央银行及时掌握全国资金的运行状况,以适时进行调控和监管,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4)监督和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
为了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负责对全国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包括以下内容:对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包括市场准入、市场融资、市场利率、市场规则等;对会计结算的监管;对外汇外债的监管;对黄金生产、进口、加工和销售的监管;对证券业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对信托业的监管;对投资黄金、典当、融资租赁等活动的监管。
但自我国设立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以后,中央银行的职能被拆分,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对与货币政策相关的那一部分的监管,注重的是从宏观方面来把握全国的金融体系。
5. .央行对金融市场监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金融市场监管含义来 广泛概念自致说包括两层含义:其指家或政府金融市场各类参与机构交易所进行监管;其二指金融市场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等)进行自律性管理前者外部管理者则称内部自律
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开原则
3、公正原则
4、公平原则
5、系统风险控制原则
6. 中国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有哪些
中国现行金融监管架构是“一行三会”。“一行”为中国人民银行。“三会”是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负责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的监管
1、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政策。
2、银监会,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它存款类金融机构。
3、证监会,负责对全国证券、期货业进行集中统一监管。
4、保监会,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
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的职责划分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国际上主要的金融监管体制可分为双线多头监管体制、一线多头监管体制和单一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是各国历史和国情的产物。确立监管体制模式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提高监管的效率,避免过分的职责交叉和相互掣肘,又要注意权力的相互制约,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在监管权力相对集中于一个监管主体的情况下,必须实行科学合理的内部权力划分和职责分工,以保证监管权力的正确行使。
网络-中国金融机构监管体制
7. 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各管什么的那个大
我说通俗一些吧复,正式的职能你可制以到他们的官方网站上去了解: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央行的管理职能(管理所有金融机构),制订金融业改革和发展规划、货币政策,发行货币的,负责反洗钱的,经营国库的,负责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活动的,总而言之,是干“大事”的,而银监会全称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下属的事业单位,专门负责监督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经营的,负责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机构管理、高管(指所有机构的行长和二级分行以上副行长)管理的,这也是最厉害的,也是最近这些年来各商业银行“怕”银监会而不怕“人民银行”的原因。
8. 央行如何对金融机构分类
金融机构对贷款分类的划分是怎样的?金融机构一般会把借款者分为两大类: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并通过分析判断贷款人及时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确定机构自身将会承担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五类。
9. 央行从哪些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
2008年6月日,中央银行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此次央行大幅度调升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理由是为了加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不过,大幅调升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从紧货币政策的出台,虽然降低了央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但却增加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
1.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在迅速下降。2007年12月底,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3%,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为2.0%,股份制商业银行为3.7%,农村信用社为8.9%。今年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比上年年末低1.3个百分点。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1.5%,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3%,农村信用社为5.4%。那么,本次上调后,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或变为1.5%,具体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都会程度不同地下降。我们知道,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即时可用的流动性支付能力。在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银行使用超额存款准备金的余地也越来越小。因此银行应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主要通过调减流动性来实现,超额存款准备率越低的银行调减流动性的需求越迫切。另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对那些贷存比较高银行的流动性是个严峻的考验。因为银行的贷存比越高,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调高的情况下,其流动性就越紧张,与此同时,其流动性管理压力也就越大。
2.发行央行票据的影响。由于央行持有的国债有限,目前央行主要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冲销。2004年以来,央行票据发行的规模在不断上升。2005年,公开市场共发行央票27462亿元。2006年,发行总量为36500亿元。2007年共发行央行票据达46091亿元。2008年以来,央行共发行了64期央行票据,发行量超20000亿元。通常央行票据的利率比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略高,但比同期贷款利率要低得多,商业银行为了配合央行的干预,大量买进央行票据,减少信贷投放,其利润也必然下降。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发行票据期限结构的微小变化,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细微调整,都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发生巨大改变。
3.信贷控制政策的影响。今年,我国开始启动信贷控制政策,主要是加强窗口指导力度,增强政策刚性和针对性,严把信贷关。在央行实施严格的信贷规模控制前提下,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大盘股发行、企业资金面的改变,这也与股市、房市息息相关。每次大盘股IPO,银行体系都会出现大额资金流出,对银行现金兑付要求非常高。如果股市、楼市发生大的震荡或调整,将对市场气氛进而对市场流动性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4.外币占款对冲制度的影响。我国宽裕的流动性源于国际资金的流入,外汇储备是其中的典型指标,截至4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76万亿美元,比年初新增2300亿元,4月份更是当月增长744.6亿美元,创单月外汇储备增长历史新高。在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同时,央行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向市场大量释放人民币,由此造成市场流动性充裕。在央行持续实行紧缩性政策之下,市场流动性被以不同形式不断被吸纳,未来流动性形势取决于外汇资金是否继续涌入我国。
总体而言,受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表现出两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方面,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但不排除阶段性紧张的可能。另一方面,总体流动性过剩与局部流动性紧张并存,流动性分布非均衡加大了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