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有哪些战略,还有互利共赢是我们一项发展战略吗
1、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开放与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是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主题,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开放则是国家进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是顺应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发展离不开开放作为前提,开放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求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更加主动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完善,从起初单纯的对外开放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再到互利共赢战略的不断演变,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可持续动力,使本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处于良好的协调状态。
2、协调我国对外开放的收益与成本
我国经济在近30年来的较快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大规模引进外资,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我国工业化开始的早,又是世界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资源环境破坏严重,随着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造成的损失也渐渐体现出来。
我国是人口大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出口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的环节,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对外经济依存度较高,我们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分享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经济风险。目前我国存在的有出口无产业、有产业无技术、有技术无产权、有增长无效益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要素在中国开放中获得的收益小而成本大。
3、对外开放实现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核心在于“互利”,目标是为了实现“共赢”。伴随国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政策既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要能够适应国内外经济变化的需求。开放初期,我国发展的绝大部分收益由外部要素获得,虽然可以更大范围内地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最优规模的效益,但由于对国际市场依赖度很高,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制约较大,往往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和国际垄断资本的控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发生了巨大改变,中国开放的新阶段决定了对外开放的新要求。随着整体产业水平的提高和投资竞争的加剧,一些跨国公司加快向中国转移新技术,这时应抓住机遇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外资结构,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从单纯强调数量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向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开放型经济转变。
4、兼顾本国利益和他国利益
新世纪新阶段,中央提出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问题,同时也是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新挑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一次重大调整。从经济方面来说,互利共赢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适应性开放阶段向战略性开放阶段实现顺利过渡。战略性对外开放着眼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全局,从外向型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剖析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宏观外部环境,并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整体利益考虑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在战略性开放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是强调单一领域的经济发展与开放业绩的提升,而是着眼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强调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在对外关系中,更加强调开放的可持续性,通过国际合作的手段,促成共同利益的实现,保障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合作和发展。
二、中国实施互利共赢战略的主要特点
1、从单向开放到双向开放
以前说的开放,主要指的是与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国内经济政策的一个方面。从十二大以来对外开放都主要是在经济发展政策部分进行论述,主要内容是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强调的是如何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先进的经验、引进人才等等,主要是单向的由外向内的引进。十七大的报告不仅在经济部分深入论述了作为经济战略的对外开放,还首次在外交战略部分中提出了“开放战略”,这是对“对外开放”战略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说明开放已经从开始时的立足于为国内服务的对外开放,向为国内服务与国际服务相结合发展,这也就是说现在的开放不再是单向的开放,而是双向的开放,使开放战略从国家发展战略延伸为国际战略,把开放战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并重
金融开放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收益,也同样隐藏着风险和危害。新形势下我国经融机构走向海外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对方,而是自己的能力、能量和发挥空间。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实际上是制度建设和我们金融安全的关系,这取决于制度怎样建设与完善。因此面对国际市场,履行承诺的同时,也要逐步与国际规则和惯例相接轨,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开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立规范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金融风险,为金融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中国互利共赢的突出问题
1、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
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市场化改革对金融稳定的要求越来迫切,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存在着运转不灵和结构失衡的问题,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金融领域市场竞争在不断的扩大,但国家对金融资源仍有相当大的掌控权,国有垄断程度很高。经济改革的动力是金融体制改革,而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垄断,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国家垄断为主,破坏了竞争环境,浪费了生产资源,不仅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还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衡,大量耗费了人民积累起来的财富。通过开放金融市场,打破垄断发展公平竞争,提高金融体系的国际化水平和金融机构间的竞争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金融制度变迁的滞后性。
2、经济对外开放的失衡
互利共赢的发展最根本出发点就是发展经济利益,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在对外贸易上是处于内外失衡的状态。经济的内部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储蓄和投资的失衡,及投资和消费出现的不协调;外部不平衡体现在经济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以及外汇储备过多。外汇储备本质上意味着拥有国际上可换取各种资产和资源的权利,而过多的的外汇储备却不利于国内货币经济的稳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中国银行业的内外开放也出现不协调,对内开放明显落后于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单兵突进,易导致我国金融市场的失衡,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只有把握好经济贸易的内外平衡,协调好内外开放,通过良好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管来防范开放中的风险,才能降低金融风险,减轻对外贸易摩擦,使对外经济和国内经济协调发展。
3、国际区域经济参与的缺乏
中国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面临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压力,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区域经济合作迎来了又一次的发展浪潮,我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合作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互补性与其它国家发展了经贸关系,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目前尚无一套清晰和立足于长远需要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战略和应对体制,总体上缺乏方向感和清晰的目标,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次,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主要在现有的关系框架下展开的,没有更多主动地去争取寻找新的国家与地区的合作伙伴,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也因顾虑较多,没有积极主动地争取区域经济组织的主导权,导致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较低。
4、外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外资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另外利用外资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目前我国引进外资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外资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却越来越弱,特别是在外资的使用效率上,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和监督机制,各地为了追求引资数量,不惜给予外商过度税收优惠政策,这种不平等的竞争不仅导致税源流失,国家财政收入下降,而且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净产值和利润率,不利于民族产业的发展。我国虽大力引进外国技术,但整体上吸收不到西方的先进思维理念和核心技术,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也主要采取内部交易方式,技术溢出的外部效应微弱,我国渴望从跨国公司学习尖端先进技术的结果并不理想。
5、发展导向型政府管理体制需要改进
发展导向型政府管理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管理模式。以发展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往往容易导致地区恶性竞争,不但使外资外贸的开放效益下降,同时也使得中国与国际贸易伙伴产生经贸摩擦,不利于构建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环境,因此,需要对发展导向型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真正实现发展规划的导向作用,首先要不断的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发展整体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完善,以确保政府的规划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其次要设立相应的机构组织进行推进和督促,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建设政府导向型的科技进步新机制,加强对企业成为科技进步主体的宏观主导。
② 联系材料一二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金砖国家创立两大金融机构对推动我国及其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金砖国家创立两大金融机构,主要涉及对外经济
表明我国实施更加版主动的积极开权放战略、推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普惠共赢、合作互利的方向发展
表明我国积极实施走出走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③ 矿山三边新型复绿模式是指什么的思路可以有效实现政府业银行主企业三方共赢
新华社下属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日前在京发布的《商业银行与第三方内支付机构竞合发展容报告》认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是长期竞合关系,未来双方间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应互取所长,合作共赢。
这份报告认为,为了在长期的竞合中实现发展,商业银行应该选择一条以自身业务模式创新为主,学习同时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为辅的竞争策略。加大业务模式创新,是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新需求以及面对来自非金融机构竞争挑战的成败关键。围绕互联网金融进行业务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可重点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中小信贷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
④ 金融服务如何善于双向沟通
(一)明确的目标
参与沟通活动的双方具备明确的目标是沟通的第一要素,这也是沟通区别于聊天、谈话等交往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具备了明确的目标的交往才叫沟通。
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将单向的通知当成沟通的现象。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单向信息传输的效果非常不好。只有双向的信息、情感传递才叫做沟通,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沟通双方,意指沟通活动的参与者。因为沟通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故沟通双方,它可以是金融业从业者,可以是金融客户,可以是金融企业内部员工,可以是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中,客户的消费目标是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利益得到维护;金融业从业者的工作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维护客户利益,这两者的目标一致,因而将金融服务称为沟通是准确的。
金融业从业者在互相交流中,各自抱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为了增进了解,或为了分享信息,或为了表达意见,或为了交流经验,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沟通双方目标明确,才能将此交往称为沟通。
企业合作中,证劵公司和银行企业资源共享,共同为金融客户服务;保险企业与银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还有更多形式的金融企业间的交往,目标明确,追求共赢,表现出形式多样的合作形态。所以,具有明确目标的金融企业间合作也可称为沟通。
(二)共同的协议
沟通过程的结束是以沟通双方达成了共同的协议为标志。只有沟通双方形成了共同的协议才叫做完成了一次沟通。如果沟通双方没有达成共同协议,那么这次活动不能称之为沟通。
沟通双方在沟通结束时,没有达成共同的协议,不仅不能称之为沟通,还将增添工作障碍,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沟通双方在沟通结束时应及时总结,如“非常感谢你,通过刚才交流我们现在达成了这样的协议,你看是这样的一个协议吗?”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技巧,也体现出对沟通对象的尊重,这将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融洽客户关系。
金融营销中,无论是客户接受营销人员的产品推介,购买金融产品,还是客户最终拒绝产品推介,没有成为金融企业的一名客户,这都是一次营销活动的结束,都是以达成共同协议为标志的一次沟通。
金融业从业者在工作交往中,以业务培训或者是班前例会为例,都是以达成共同协议为最终的交往目的,从而完成沟通双方信息、思想及情感的双向交流。
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是以达成和谐共赢的共同协议为出发点,通过各机构之间的交流、交往、求同存异,最终实现有效沟通。
在某种程度上讲,金融工作中,没有达成共同协议的沟通是没有效果的沟通。
(三)具体的内容
虽然沟通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金融服务中,还是可将沟通的具体内容分为信息和情感两大类。
1.信息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信息是事物属性的标识。由此,在金融沟通中,信息主要是指用来增进沟通双方对沟通事物了解的资料。它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表示出沟通事物的实际内容。如金融企业的产品宣传单、金融企业标识、产品价格表、营业大厅的背景音乐、企业宣传视频等。
信息内容是否准确,信息表达是否到位,信息传递是否及时,信息处理是否科学,信息组合是否有效,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着沟通的效果。
2.情感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
体验”。了解沟通过程中沟通对象的情感分类及特点,将有利于沟通的有效进行、服务的顺利开展。
沟通过程中,沟通双方的情感复杂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以下简单的分类。
⑤ 如果与银行合作的话,玖富万卡将发挥哪些优势
这个估计得根据具体的银行而定,每个银行的情况不同,可能需求也不同。我举个例子吧。玖富万卡是以数字技术驱动、连接用户和场景的智能信用账户产品,玖富万卡与内蒙古银行合作,能在借款用户推荐、大数据风控、生态场景搭建、AI机器学习等领域为内蒙古银行提供技术输出
⑥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秉承的四大理念是什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
四大理抄念:共同合作、互利袭共赢、开放包容与互学互鉴。
基本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秉承的四大理念,坚持的基本原则恰恰证明这点。
(6)金融机构合作共赢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国际国内的战略利益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它加快向西开放,发挥西北地区的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区位、资源、人文优势,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发挥西南地区毗邻中南半岛、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优势,打通海上连接东南亚、陆上连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并可与长江经济带形成互动。
利用长三角、珠三角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竞争。发挥中部地区腹地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联通东西、沟通南北。
⑦ 说明在金融危机下我国应该如何与其他国家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一)以 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要扩大有效需求,政府应及时调整需求结构。一方面,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由原来较多依赖出口向注重扩大内需转变,由进一步启动内需来带动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有效需求拉动经济的贡献率显示,消费需求占5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80%的贡献率,而投资需求比例比发达国家高出20个左右百分点,投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针对这一现状,当前扩大有效需求应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快 农村 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发展起来,必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一个内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
(二)适时适度对外开放。一是适时适度开放说明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开放可能会带来一些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如2007年出现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机遇,更多的是我们通过国际事务的参与,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对世界金融稳定做出的贡献。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像中国这样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国际及国内环境来确定对外开放的时机和进度。在资本项目的开放、汇率制度改革等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进度。特别是在汇率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 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汇率形成机制和金融开放政策服从于我国作为资本净输出国和债权国的利益需要,这本身就是开放时机的选择过程。
(三)加强金融系统的监管建设和国际合作。我国金融监管在吸取他国教训的基础上,具体应做到:一是配合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未来应一方面鼓励金融创新,一方面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要考虑将稳定资产价格纳入监控视野,除稳定一般物价之外,还应包含稳定资产价格。二是积极推进国际监管合作。要建立中央银行之间的监管协调机制,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增强其独立性,对金融市场进行联合、跨境、全面的监管;加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避免监管业务上存在重复和遗漏的状况;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构建金融机构服从监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适时沟通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使监管当局在设置金融监管指标时,不仅要考虑整个金融体系安全所要求的风险水平,而且还应尊重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方式及其风险指标水平的选择,做到监管水平尽量与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要求相一致,从根源上消除金融监管的空白地带。
⑧ 谁知道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如何实现共赢
新华社下属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日前在京发布的《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发展报告》认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是长期竞合关系,未来双方间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应互取所长,合作共赢。
这份报告认为,为了在长期的竞合中实现发展,商业银行应该选择一条以自身业务模式创新为主,学习同时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为辅的竞争策略。加大业务模式创新,是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新需求以及面对来自非金融机构竞争挑战的成败关键。围绕互联网金融进行业务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可重点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中小信贷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
在正视与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竞合发展关系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应探索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的模式,包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控股、参股或直接创办支付企业等,以达到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客户、产品、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有目的、有策略地促进自身业务的发展。
这份长达7万字的报告还对全球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以及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剖析,为国内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