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服务业与金融服务贸易的区别
金融服务业实际上就是金融业,金融服务业是微观的说法,侧重服务.而金融业是宏观上的.
金融服务业是以银行金融业(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其他非银行金融业(股票 点当等)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
而金融服务贸易是指通过金融服务业进行的贸易.
❷ 谁能给我提供2000--2009年世界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啊。我查了WTO,UNCTAD数据库都找不到。就要写论文了
(金额单位:亿美元,中国海关统计)
年份 总额 我出口 我进口 中方逆差
2000 31.4(↑.4%) 14.6(↑6.2%) 16.8(↑84.8%) -2.2
2001 35.7(↑13.5%) 16.2(↑10.6%) 19.5(↑16%) -3.3
2002 52.6(↑47.5%) 20.4(↑26%) 32.2(↑65.4%) -11.8
2003 94(↑78.7%) 30.9(↑51.5%) 63.1(↑96%) -32.2
2004 133.3(↑41.8%) 42.7(↑38%) 90.6(↑43.6%) -47.9
2005 175.6(↑31.7%) 46.9(↑9.8%) 128.7(↑42.1%) -81.8
2006 234.1(↑33.3%) 57.4(↑22.4%) 176.7(↑37.3%) -119.3
2007 306.2(↑30.8%) 75(↑30.7%) 231.2(↑30.8%) -156.2
2008 285.8(↓6.7%) 90.8(↑21.1%) 195(↓15.6%) -104.2
2009 205.3(↓28.3%) 85.8(↓6%) 119.5(↓38.8%) -33.7
这是非礼宾和 我国的 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
❸ 为什么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1、完善的理论基础;
2、丰富的实战经验;
3、成熟的市场环境;
4、健全的人才梯队;
5、强大的资金支持;
❹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最近这几年还可以。
❺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不好,缺乏竞争,缺乏动力
❻ 求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外文文献!!或者免费的查找途径
请下载附件吧,文献已给你上传,外国作者跟你的要求比较相关的,字数都比较多,还望采纳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
❼ 中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对比分析
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GDP 的60-70%
我国目前仅30%多
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具有很广的发展前景.
❽ 服务贸易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为了建立服务贸易的纯理论,各国的经济学家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家主要从两个方面作了尝试,一是尝试建立独立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新的服务贸易理论;另一个探索方向是运用既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进行解释和分析,试图将商品贸易理论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实现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一体化和一般化。国际上对于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适用论”,认为传统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仍有争执,但大多数学者,例如迪尔多夫(AlanDeardorff,1984)、桑普森、斯内普(1985)、塔可(K.Tucker)和森德伯格(M.Sundberg)(1988)等经济学家赞同将比较优势理论加以适应性的修改基本能用于解释国际服务贸易这个观点。
第二为“不适用论”,例如马库森(J.Msrkusen,1986),基尔兹克斯基(H.Kierkowski,1987),琼斯(Ronald Jones)和基尔兹克斯基(H.Kierkowski)(1988)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是基于完全竞争前提下纯理论,而现实中的垄断竞争、产品差异化,尤其是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应该用新贸易理论来解释。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1996)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提出的贸易模型不仅导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因素,而且还兼容了传统比较优势,他认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能够解释产业内贸易,而规模经济和与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相联系的国际产品差异可以更好地解释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之间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这种状况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尤为明显。
其三是“改进论”,为大多数国际经济学家所认可。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已改变或正在改变传统服务商品的特性,国际贸易原理的合理内核适用于服务贸易。但由于服务自身客观存的特性确实使得商品贸易理论的解释力不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完全套用,需要进行模型的扩展和修正。事实上,许多学者也在不断地对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服务贸易领域同样存在
比较优势的合理内核,只不过对服务贸易的某些特征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主要是许多商品和服务的投入往往交织在一起,比较成本难以获得,从这个角度看,把比较优势应用到服务贸易中,存在明显的度量问题。1990年,伯格斯将服务和技术差异因素引入传统模型用于分析国际服务贸易,以主流贸易理论中的H-O-S模型为基础,进行了简单的修正,得到诠释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此外,萨格瑞也将技术差异因素引入H-O-S模型进行扩展,分析了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克莱维、巴格瓦蒂等人通过两要素一般均衡模型解释服务价格的国际差异,以分析服务贸易发生的基础,认为各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的服务价格差异可能是服务贸易产生的坚实基础之一。二战后,国际贸易出现了传统的H-O-S模型无法预示和解释的格局,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两个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新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知识型服务贸易研究与国外基本一致,前期主要是对西方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性研究上。后来随着GATS的签署和中国服务业市场的逐步开放,极大推动了服务贸易理论在中国的研究进程。
20世纪90年代,国内对知识型服务贸易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国内对知识型服务贸易的探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对服务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代表有:程大中、陈宪(2002)的《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现实基础、总体状况及初步设想》,总结了西方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总体状况,并在些基础上对中国服务贸易理论的研究提出设想。杨圣明、刘力(1999)《服务贸易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从探讨服务贸易的概念开始,研究了国际贸易理论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国际服务贸易的决定,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及服务贸易自由化等问题。
二是通过一些实证研究,对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或行业竞争力进行的测度和评估。黎洁、赵西萍(1999)研究国际旅游竞争力,他们主要运用波特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初步提出了国际旅游竞争力测试的一些评价指标;刘维瑛、宋涛(2005)运用了竞争贸易指数(TC指数)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测量。鲁志勇(2002)分析了银行业的服务竞争力,比较全面的分析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初步建立了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的框架体系,共计40个指标。郭海虹(2002)运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对我国运输、通讯、计算机信息、金融与保险、旅游服务的竞争力进行了测算。谭小芬(2003)利用服务贸易总量、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服务贸易差额与服务贸易竞争系数、服务贸易逆差的结构等指标进行国际比较,得出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差,出口结构不合理,在新兴服务行业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传统服务行业方面的差距大,服务业开放程度低等结论。
本文来自网络教育精品课程(http://wljy8.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ljy8.com/wljs/OA/Html/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