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開發新產品的策略包括那幾個階段
新產品開發策略是在產品生命周期內進行的,因此產品處於壽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這種策回略表現出不同的答特色。
(1) 當產品進入介紹期時,採取盡量得到消費者信息反饋的策略,以便使生產部門進一步完善、改良產品的性能設計。
(2) 當產品進入成長期。銷售量迅速擴大時,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可以以該產品為基準,及時推出他們的產品(產品線),以便盡量佔領多個細分化市場。此即對同一產品市場中不同的消費者群做區隔分析,使每一區隔的消費者群體的特殊需求得到滿足。大企業往往在一系列產品上構成其他競爭對手難以克服的進入障礙,以此控制該類產品的國際市場。同時,由於推行產品系列化,公司就會擁有一個產品族,這樣,當一種牌子行銷無效時,還有其他幾種牌子可以頂上。
(3) 當產品逐漸由成長期進入成熟期的時候,產品的利潤量已經達到高峰,該產品可以找到的定位消費者幾乎全部找到,這時,企業一般多採取產品改良的方法,把前期的市場開拓策略改為市場滲透策略。市場競爭轉向外形、包裝、、價格、服務等方面的競爭。
(4) 當產品進入衰退期時,可以採取兩種對策,一是淘汰產品,二是尋找新的市場,延長其生命力。
Ⅱ 金融產品定價策略的種類有哪些
金融產品的定價主要有絕對定價法和相對定價法、無套利定價原理、風險中性定價原理、狀態價格定價法。
Ⅲ 金融產品創新有哪些策略
將基礎金融產品或者衍生產品進行拆分,再組合就是新的金融產品,這是思路,原則上是風險和收益匹配,策略就是把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人群。
具體方法:
(一)提高流動性
流動性是指資產能以低成本甚至是無成本的變現能力。流動性高,往往意味著資金的使用效率也高。
金融工程產品設計在提高流動性方面的一個最顯著的例子是資產證券化。所謂資產證券化,通俗地講就是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通過組合打包出售轉變為流動性很強的債券。資產證券化最早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住宅抵押貸款市場。在傳統的信貸管理方法下,銀行短期存款負債與長期貸款資產期限不匹配,增加了銀行的風險。如果將貸款證券化,銀行就可以將原來流動性很差的資產轉變為流動性很強的債券,可以使資金的流入流出時間相匹配並較快地收回資金,提高自身的經營效率。
除了資產證券化,還有許多金融創新產品的設計也體現了對市場流動性的提高。如期貨市場的保證金制度等擴大了市場交易的參與量。除了直接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外,有些金融衍生產品還可以通過重新分配風險來提高市場的交易量。例如可轉債對債權股權的轉化,交易方式中附帶的買權和賣權等等。因為風險會使投資者對收益的預期產生影響,相同的風險對不同的投資者影響不同。如果投資者認為風險可以承受,就會加大投資量,這將間接地促進市場的流動性。
(二)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手續費、稅收、達成交易的談判費用等等。金融衍生產品替代標的資產交易的一個突出優點就是交易成本的降低。例如一個希望買入股票市場組合的投資者如果真的買入市場指數組合的各種股票,其交易成本會相當高。但是如果投資者選擇股票指數期貨,或者股票指數期權,就可以顯著降低交易成本。再如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其交易的品種、數量、期限、交割方式和地點都已經標准化,唯一變化的只是價格。因此雙方的談判成本基本不存在。
(三)減少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在金融市場運行中廣泛存在,其也是市場不完全的重要原因。因為信息不對稱會對投資者的選擇產生很大影響,導致無效行為的發生,例如投資者無法找到最適於投資的對象等等。微觀經濟學中已經提出,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方法之一為信號顯示。因此,開發金融產品,促進各種信息的揭示,對減少信息不對稱,減少市場無效行為具有積極意義。開發不同的金融產品本身代表著發行者的不同信息,可以幫助投資者了解其風險收益情況。例如附帶回購權的股票,使投資者了解公司內部人對未來股價的看法。再如基金公司不同時期發行不同的基金產品,也可以有利於投資者對機構投資方向的掌握,有助於其對未來市場預期的判斷。
3.金融產品創新是指金融資源的分配形式與金融交易載體發生的變革與創新。金融產品創新是金融資源供給與需求各方金融要求多樣化、金融交易制度與金融技術創新的必然結果。一方面,金融產品的創新活動最大限度地動員和分配了可支配的金融資源,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對金融資源的需要;另一方面,金融產品創新適應了社會財富不斷增長的背景下,金融投資者對投資產品的多樣化需要和投資風險管理的各種要求。
4.金融資產的本質特性是其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組合,不同的組合,代表了不同的資產。金融產品創新的結果,從其實質來看,或是新產品能以更低的成本達到其他資產能夠達到的目標,或是新產品能夠實現已有的產品無法實現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產品都能真正創造價值。前者使市場更有效率,後者使市場更加完全。
Ⅳ 新產品的開發策略有哪些
1.獨立研製策略 2。引進技術策略 3。自行研究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的策略
Ⅳ 金融服務有哪些補救的策略
1.重視客戶問題:客戶認為,最有效的補救就是金融機構一線服務員工能主動地出現在現場,承認問題的存在,向客戶道歉(在恰當的時候可加以解釋),並將問題當面解決。金融機構應做到使客戶始終處於知情狀態。一般情況下,客戶希望看到金融機構承認金融服務失誤,並希望知道金融機構在採取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如果不能當場解決金融服務失誤,就應坦誠地告知客戶,金融機構正在努力,需要一段時間。當問題得到解決後,應告知客戶解決的結果和金融機構從這次服務失誤中所得到的經驗教訓以及將來如何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2.建立金融服務補救預警系統:有效的金融服務補救策略需要金融機構不僅能通過客戶的抱怨和投訴來確定企業服務失誤產生的原因,還能查找那些潛在的金融服務失誤。
金融服務失誤和金融服務錯誤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發生。這需要通過對服務過程、人力資源、服務系統和客戶需要的詳盡分析,尋找金融服務失誤的「高發地帶」,預測補救需求和採取措施加以預防。有時一個金融服務失誤會引發一系列反應,對這一類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做好預防工作。復雜的IT系統是引發服務失誤的另一「危險地帶」,因為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分析,智能化程度再高的機器也不能和人相比。當然,通過引進新系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尋找金融服務失誤的「高發地帶」並採取相應措施,可以使金融服務補救取得更好的效果。
3.測算補救的成本和收益:金融服務失誤會導致客戶流失,這樣就需要金融機構獲取新的客戶來彌補客戶流失所造成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客戶流失會給金融機構帶來「壞口碑」。獲取新客戶的費用通常比維系老客戶的費用要高出好幾倍,而「壞口碑」會使金融機構獲取新客戶更加困難。良好的服務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服務失誤而付出的額外費用,但金融機構很少能意識到金融服務失誤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因此,較為准確地測算這筆費用有利於提高金融機構的質量意識。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客戶終生價值,即金融機構在客戶整個生命周期里從客戶那裡獲取的全部價值。當某一客戶的終身價值遠低於為了彌補金融服務失誤所增加的服務成本時,就應該重新思考是否有必要採取金融服務補救措施。
4.積極鼓勵客戶抱怨和投訴:調查顯示,在那些不滿的客戶當中,只有4%的客戶會向公司投訴,96%的不滿意客戶不會採取投訴,而會將自己的不滿告訴16~20個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客戶不滿,他們不投訴比投訴更可怕,因為這樣將會嚴重影響公司的形象和口碑。因此,對於客戶投訴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的歡迎或是過於被動地「坐等」,而應積極地採取措施,為客戶創造更加便利的投訴渠道。
(1)鼓勵投訴。要在金融機構內部建立尊重客戶的企業文化,並通過各種渠道告知客戶他們擁有投訴的權利,更重要的是要讓全體員工認識到客戶的投訴可為金融機構提供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線索,而不是給工作帶來麻煩。那些直接向金融機構投訴的客戶是金融機構的朋友和忠誠的用戶,而對金融機構「沉默」的客戶會給企業造成更大損失。他們最容易轉向與金融機構競爭的對手交易,而且還會散布對企業不利的信息。為鼓勵客戶直接反映情況,金融機構應制定明確的產品和服務標准及補償措施,清楚地告訴客戶如何進行投訴及可能獲得的結果。
(2)培訓客戶投訴。在鼓勵客戶投訴的基礎上,金融機構還要採用各種方式培訓客戶如何投訴。如通過促銷材料、產品包裝、名片等客戶能夠接觸到的媒體,告知客戶投訴部門的聯系方式和工作程序。
(3)深化金融機構質量文化,降低失誤發生概率。深化金融機構的質量文化,引導員工對自身或他人的工作進行評定與反思,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同時,運用標桿管理,對員工的工作質量進行審評,根據客戶的滿意程度制定相對的激勵及懲罰措施,給員工的工作設置基本的底線,從而有效地降低失誤發生的概率。
(4)提高員工素質,樹立金融服務失誤及補救的正確觀念。大部分的失誤是由於員工的金融服務不當造成的,因此,從企業的一線員工到經營管理者都要樹立對待金融服務補救的正確觀念,把每一次金融服務補救都當成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的機會。正確觀念的樹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平時的積累中完成的。可以通過人力資源部招聘培養一批擁有可塑性的員工,對其正確地灌輸金融服務觀念。
Ⅵ 新產品開發有哪些策略
1.獨立式開發:這是由本機構獨立進行金融新產品開發的全部過程。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經濟實力與研發實力較雄厚的大型金融機構,中小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進行復雜程度不高的或仿製型、改進型產品的開發。
2.協作式開發:這是由金融機構、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協作進行新產品的開發。這種方式被大、中、小型金融機構廣泛採用。金融產品涉及各個方面,通過多頭協作,可以取長補短,發展群體優勢,通常情況下會收到比獨立開發更好的效果。如上海春秋旅行社與中國工商銀行合作推出免息旅遊貸款,中國交通銀行天津分行與天津腫瘤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業務合作關系,聯合推出「康復之光」醫療貸款等,這些都是協作式開發的成功實例。
3.技術引進式開發:這是通過引進國外技術、購買專利來開發新產品。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經過百餘年的發展,金融工具種類繁多,而且大多數經過了市場的檢驗。通過技術引進方式開發新產品,對我國金融機構迅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入國際市場將起到重要作用。
4.進攻式開發策略:進攻式開發策略又稱為搶占市場策略或先發制人策略。金融機構搶先開發新產品,投放市場,使某種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這樣的上市產品才是正宗的產品,具有強烈的占據市場「第一」的意識。具有較強的科技開發能力和雄厚的財力保障的金融機構開發出的新產品不易在短期內被競爭者模仿。
5.防禦式開發策略:防禦式開發策略又稱為模仿式開發策略。它不是被動性防禦,而是主動性防禦,即金融機構並不投資研製新產品,而是當市場出現成功的新產品後,立即進行仿製並適當改進,消除上市產品的最初缺陷而後來居上。具有高水平的技術情報專家,能迅速掌握其他機構研究動態、動向和成果,具有高效率研製新產品的能力,能不失時機地快速解決消費者關心的問題的金融機構可採用這種開發策略。
6.系列化開發策略:系列化開發策略又稱為系列延伸策略。金融機構圍繞產品進行全方位的延伸,開發出一系列類似的,但又各不相同的產品,形成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檔次的產品系列。金融機構針對消費者在使用某一產品時所產生的新的需求,推出特定的系列配套新產品,可以加大產品組合的深度,為新產品開發提供廣闊的天地。具有設計、開發系列產品資源,具有加大產品深度組合能力的金融機構可採用這種開發策略。
7.差異化開發策略:差異化開發策略又稱為產品創新策略。市場競爭的結果使市場上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金融機構要想使產品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就必須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需求。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必須進行市場調查,分析市場,追蹤市場變化情況,調查市場上需要哪些產品,哪些產品使用現有的技術能夠生產,哪些產品使用現有的技術不能生產。對這些技術,金融機構要結合自己擁有的資源條件進行自主開發創新,創新就意味著差異化。具有市場調查細分能力、具有創新產品技術和資源實力的金融機構可採用這種開發策略。
8.超前式開發策略:超前式開發策略又稱為潮流式開發策略。眾所周知,一般商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而消費流行周期和一般商品的生命周期極為相似並有密切的聯系,包括風格型產品生命周期、時尚型產品生命周期、熱潮型產品生命周期等特殊類型。在消費者日益追求享受、張揚個性的消費經濟時代,了解消費流行的周期性特點有利於金融機構超前開發流行新產品,取得超額利潤。具有預測消費潮流與趨向能力、具有及時捕捉消費流行心理並能開發出流行產品能力的金融機構可採用這種開發策略。
Ⅶ 產品策略有哪些
所謂產品營銷策略,即指企業制定經營戰略時,首先要明確企業能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去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也就是要解決產品策略問題。它是市場營銷組合策略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企業成功與發展的關鍵在於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的程度以及產品策略正確與否。
企業在其產品營銷戰略確定後,在實施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有關產品本身的具體營銷策略。主要包括商標、品牌、包裝、產品定位、產品組合、產品生命周期等方面的具體實施策略。企業的產品策略是其市場營銷組合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品策略是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在生產、銷售產品時所運用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包括產品定位、產品組合策略、產品差異化策略、新產品開發策略、品牌策略以及產品的生命周期運用策略。
拓展資料:
產品策略分析
1.產品概念在市場上能夠引起消費者注意並取得的一切因素總和。
①產品形態、品種、質地、用途、樣式、商標、包裝。
②產品實質、精度、交通、效能、方便。有時間消費,少消費時間。
③產品服務:有服務的產品與沒有服務產品是兩種不同產品,顧客買的不是產品而是產品的用途。
2.產品生命周期產品研製成功投入市場到退出市場所經歷的全部時間。
①介紹期:初銷階段。顧客,拒絕性;經營者,風險性;重點宣傳產品性能、開發用途、尋找機會、控制產量。
②成長期:暢銷階段。競爭、宣傳廠牌商標、市場佔有率、創名牌。
③成熟期:穩銷階段。回收資金、延長此階段。
④衰退期:淘汰階段。撤退。
Ⅷ 金融產品開發有哪些目標
1.開拓新市場,吸引新客戶:金融市場上不同客戶的需求各不相同,針對不同的客戶,金融企業應根據其不同的需求來開發金融新產品,從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戶,擴大產品銷售,不斷佔領新市場。例如,支票存款賬戶既能獲得利息又能開支票,從而吸引了許多潛在客戶;而房屋抵押貸款的證券化既有助於加強資產的流動性,又可有效地規避風險,自然吸引了一大批新客戶。又如,招商銀行為了吸引存款客戶,推出了集本外幣、定期、活期存摺存單等業務於一身的「一卡通」,具有一卡多戶、自動提款、商戶消費、貸款融資、自動轉存、長話服務、電話查詢、通存通兌等多項功能,充分顯示其安全、簡便、靈活、高效等特點,受到了廣大客戶的青睞。該卡在全國已銷售46萬張,吸收儲蓄存款超過30億元,該產品的開發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招商銀行明確設立了新產品開發的市場目標。
2.鞏固現有產品的市場份額:金融產品開發不僅是為了開拓新市場,而且還要鞏固已有市場,增加現有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量。這一目標的實現可以依靠以下兩項措施:(1)增加產品的交叉銷售。即不斷擴大與改善企業服務范圍或對金融產品進行重新組合,以便為客戶提供更加便利、全面的服務,從而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
(2)吸引競爭對手的客戶。金融客戶在選擇金融企業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便利性,因而為了吸引競爭對手的客戶,金融企業必須不斷設計新產品、開發新服務,以使客戶獲得新的利益。可見,金融企業必須對現有市場上的客戶進行調查分析,以鞏固其現有產品的市場份額。
3.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經營成本:金融產品開發應有助於提高金融企業的融資效率與工作效率,不斷降低經營成本。金融新產品的開發必須要以簡化業務手續、減少流轉環節、降低管理費用作為重要目標,而金融業務的電子化、網路化管理是降低管理費用、提高服務品質的有效途徑。
4.樹立金融企業的良好形象:金融產品開發必須要以改善企業形象作為基本目標,因為金融產品無專利可言,為了使本企業在眾多競爭者中異軍突起,應該使金融產品具有鮮明的特色,以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因此,在金融產品開發時,企業應對市場需求進行充分調查,使產品能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樹立金融企業的良好形象。
Ⅸ 金融產品開發有哪些原則
1.適應市場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從國際金融業的發展趨勢看,金融機構的產品范圍會越來越大。但金融產品不同於其他產品,它基本上是虛擬的,必須對客戶的資金量、偏好、習慣等因素進行分析,把具有相同意向的客戶進行歸並,從而設計出不同的金融產品品種。可見,金融行業產品設計的重心在於了解客戶需求。只有清楚客戶需求,才能設計出被市場廣泛接受的產品。
美國金融機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即已意識到:未來的成功者將是把客戶關系同信息技術結合,針對客戶需要及時地構造金融新產品的企業。因此,金融機構要整合客戶產品、關系等信息,按照人口統計、文化、社會階層、盈利貢獻等要素對客戶細分,定位合適的目標市場,有針對性地設計差別化、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特別是優質客戶需求的新產品,通過交叉銷售、低成本渠道轉移、合理定價策略等方法,以推動客戶的購買力和提高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
2.量力而行,明確開發方向:各種金融機構層次不同,規模不一,任何機構都不可能對市場上所有有需求的金融產品進行統一開發,只有那些既具有市場需求又是本企業擅長的項目,才是新產品的開發方向。
3.加強調研,密切關注金融業的發展動向:金融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全球化、一體化、自由化是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經濟新常態、供給側改革和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如何突破現有的制度框架是我國金融機構必須思考的嚴峻問題。只有加強調研,認真分析並明確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得先機,立於金融產品創新的潮頭。
Ⅹ 金融產品開發有哪幾種類型
1.產品發明:產品發明指金融機構根據金融市場需求,利用新原理與新技術開發出新的金融產品。這種新產品可改變客戶的生活方式或生活習慣。產品發明難度越大,就需要越多的資金投入與先進技術的採用,並且開發周期也越長。因而產品的開發可以充分反映金融機構實力與市場競爭能力。
2.產品改進:產品改進指金融機構對現有金融產品進行改進,使其在功能、形式等方面具有新特點,以滿足客戶需求,擴大產品銷售。當前,金融產品種類繁多,為了避免發明新產品所需的大量資金、人力、時間等,金融機構可以對現有產品進行改造或重新包裝,以增加產品的服務功能,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3.產品組合:產品組合指金融機構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現有產品或服務加以重新組合,從而推出金融新產品。金融機構擁有的產品越多,就越難從整體上開展有效的金融營銷活動,因為客戶難以充分了解全部產品。為了更好地讓客戶接受本機構的產品,金融機構可以對原有的業務進行交叉組合並在某個特定的細分市場中推廣,讓客戶獲得一攬子服務,這樣就易於佔領該市場並不斷吸引新的客戶。
4.產品模仿:產品模仿指金融機構以金融市場上現有的其他產品為樣板,結合本機構以及目標市場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加以改進和完善後推出新產品。由於金融新產品是在學習別人的經驗、結合自身的特點的基礎上加以效仿產生的,金融機構在開發時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資金等都較低,簡便易行且周期較短,所以被金融機構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