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建設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

建設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

發布時間:2021-02-09 23:08:33

❶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以為主線

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版提出:貫徹新發展理權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其內容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一、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基礎上,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二、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基礎上,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推進這兩方面建設,均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1)建設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擴展閱讀: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具有客觀必然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革。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體現,就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從根本上決定了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❷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方針、一條主線和三大變革是什麼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是未來中國經濟建設當中的一個總綱領。那麼怎麼去建設?要堅持一個方針:就是質量第一、效率優先;堅持一條主線: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三大變革:質量、效率、動力;建設四位協同的產業體系: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建設「三個有」的經濟體制:市場機制要有效、微觀主體要有活力、宏觀調控要有度。

❸ 如何建設現代經濟新體系

關鍵點一: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表示:
從「高速」到「高質量」、從「增長」轉向「發展」,與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相符合。
增長是經濟總量的增長,而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其要義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
制定戰略,先看清出發點在哪裡。從發展出發,以質取勝,有利於引導政策重心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許召元表示:
我國要在一批產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上佔領技術制高點,在新一輪產業革命進程中爭取彎道超車,縮小同領先國家的差距,培育全球主導權。
現代化經濟體系應轉向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成為產業發展的根本途徑。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傑認為:
必須依賴於「以完善產權制度和優化要素市場配置為重點」的一系列經濟機制體制改革,依靠激發全社會最廣泛的創新創業動力,來激勵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
關鍵點二: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成為主攻方向
一面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大而不強;一面是性價比高的產品需求得不到滿足,部分消費流向國外,在人民群眾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過程中,供給面無法適應需求面升級的矛盾愈發凸顯。
十九大代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
鋼鐵產能過剩,但每年還要進口一千多萬噸特種鋼材,必須通過加強技術改造、企業兼並重組、提高產品質量,把中國鋼鐵工業由大做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代表表示: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要做「減法」,發展新興產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做「加法」,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做「乘法」,使供給和需求更好匹配。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傑認為:
「質量第一」是全面建設中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任務。必須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體現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

關鍵點三: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創新能力不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金融脫實向虛、人才結構失衡……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
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代表指出: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在市場需求疲弱、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下降背景下,出現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企業「棄實投虛」現象,不少實體企業感到融資難、融資貴,制約了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要引導資本及各類要素向振興實體經濟聚力、發力,築牢國家發展根基。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正中表示:
技術、資金、勞動力,是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要素。通過優化制度環境,實現實體經濟與三大要素協同發展,將推動實體經濟沿著高質量軌道成長。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趙萍認為:
一個國家要強大,就必須注重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繫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吸引投資迴流的背景下,實體經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這是當前強調發展實體經濟和提升發展質量的背景所在。
關鍵點四: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我們面向國家和產業需要重新布局,推動產學研結合,不僅形成價值幾百億的產業,更讓自身成為全球無機化學研究的引領者。」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洪茂椿代表說,國家要強大,科技必須強大,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傑表示:
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體現在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方面,體現在中央部署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面落實上。

關鍵點五:鄉村振興戰略造就「三農」新面貌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十九大代表、上海市奉賢區委書記庄木弟表示:
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讓農民吃了「定心丸」。「鄉村振興戰略讓大家方向更明,我們要加油干,2020年蘭考有信心與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蘭考縣委書記蔡松濤代表說。
關鍵點六: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局面
報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十九大代表、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表示:
這是在較長時間跨度中對中國經濟發展空間進行布局。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將不斷釋放中國經濟的潛力和活力,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新的發動機。
十九大代表、福建荔豐鞋業開發有限公司車間主任翁鈺珍說:「加快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讓這個群體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關鍵點七:改革要啃硬骨頭 開放形成新格局
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經過近40年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改革行至中流,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剩下的多是難啃的硬骨頭。
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表示:
沒有產權的有效保護,企業家就缺乏充分激勵提供更好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沒有要素自然流動,降低了要素配置效率,也會影響人民以合理價格獲得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閱讀全文

與建設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