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1、金融發展有助於實現資本的積聚與集中,可以幫助實現現代化的大規模生產經營,實現規模經濟的效益。
2、金融發展有助於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提高社會經濟效率。
3、金融發展有助於提高用金融資產進行儲蓄的比例,因而有助於提高社會的投資水平。
4、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1)推動金融服務的規模擴展閱讀:
規律
1、在一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上層結構的增長比國民產值及國民財富所表示的經濟基礎結構的增長更為迅速,因而金融相關比率(FIR)有提高的趨勢。
2、一國金融相關比率的提高並不是永無止境的。一旦達到一定的發展階段,特別是當FIR達到1~1.5之間時(西歐和北美20世紀初就達到了這一水平),該比率將趨於穩定。
3、經濟欠發達國家的FIR比歐洲和北美國家要低得多。欠發達國家目前(指20世紀60年代)的FIR多在1和2/3之間,相當於美國和西歐在19世紀後半期就達到並超過的水平。
4、決定一國金融上層結構相對規模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經濟單位和不同經濟集團之間儲蓄與投資功能的分離程度。
5、在多數國家中,金融機構在金融資產的發行額與持有額中所佔份額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大大提高了。即使一國的FIR已停止增長,該份額卻依然呈上升勢頭。
6、儲蓄與金融資產所有權的這一「機構化」趨勢對各種主要金融工具有著不同的影響。
(1)與股票相比,債權的機構化進展較快;(2)在債券之中,長期債券的機構化又比短期債券更為明顯;(3)公司股票大多直接掌握在個人股東手裡。
7、在任何地方,現代意義上的金融發展都是從銀行體系發展開始,並且依賴於紙幣在經濟中的擴散程度。
8、隨著經濟的發展,銀行系統在金融機構資產總額中的比例會趨於下降,而與此同時,其他各種新型的金融機構的這一比率均有所上升。
結果,在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中,銀行系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資產已低於其他各種金融機構資產的總和,但在欠發達國家中,情況正好相反。
9、外國融資作為國內不足資金的補充或作為國內剩餘資金的出路,在大多數國家的某個發展階段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10、對於多數國家的金融發展來說,先進國家的示範作用大概同國際資本流動同樣重要。與其他許多領域相比,金融技術與管理經驗的傳播比較容易,整體性「移植」也更加成功。
11、在金融發達國家,包括利率和其他費用在內的融資成本要明顯低於欠發達國家,偶然出現的例外也主要是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
12、在大多數國家,如果對近數十年間進行考察,就會發現經濟與金融的發展之間存在著大致平行的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發展
Ⅱ 電子商務給金融業帶來哪些新的機遇
1.網路時代的金融服務
網路時代金融服務的要求可以簡單概括為: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提供任何方式(anystyle)的金融服務。顯然,這種要求只能在網路上實現、而且這種服務需求也迫使傳統金融業的大規模調整,主要表現在更大范圍內、更高程度上運用和依託網路拓展金融業務,而且這種金融業務必須是全方位的、覆蓋銀行、證券、保險、理財等各個領域的「大金融」服務。
2000年,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不少地區的網路金融業務開始邁出實質性步伐。網上銀行服務已經逐步成為銀行必須提供的金融服務之一,否則銀行就必然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網路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沖擊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網路金融業務會極大地降低交易成本。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網上銀行的經營成本遠遠低於傳統的銀行業。網上銀行是指通過Internet這一公共資源及使用相關技術實現銀行與客戶之間安全、方便、友好聯接的虛擬銀行。它可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產品。
現代商業銀行面臨的是資本、技術和管理水平等全方位的競爭。各家銀行不斷推出新的服務手段,如:電話銀行、自助銀行、ATM、客戶終端等。據國外統計資料顯示,銀行通過各種服務手段完成每筆交易所花費的費用情況,對比如下:
營業點:1.07美元;
電話銀行:0.54美元;
ATM:0.27美元;
PC:0.15美元;
Internet:0.1美元。
從上述對比中可以看出網上銀行的服務費用最低,甚至比普通的營業費用要低10倍。這主要是由於它採用了開放技術和軟體,極大地降低了開發和維護費用。例如信用卡業務是一項與計算機及網路系統緊密相連的銀行業務,對於信用卡申辦人,若其已經上網,則可通過網路提出申辦意向,這樣可大大方便客戶,縮短從申辦到領卡的時間。持卡人也可以通過網路查詢自己的帳戶余額和用卡明細,這一功能可替換當前的電話銀行系統,並且比電話銀行系統更加直觀和快捷。對於那些有E-mail地址的客戶,銀行每月可向他們提供對帳單,可為銀行提高工作效率,節約紙張。另一方面,也可讓客戶更快地收到信息。同時,銀行在網上還可以對特約商戶進行信用卡業務授權、清算、傳送黑名單及緊急止付名單等。
隨著Internet的迅速發展,網上購物變得越來越普及。顧客通過Internet瀏覽商家在網上展示的各種商品,據此選購自己喜愛的商品,選定後顧客所需做的只是輸入自己的信用卡號碼和密碼即可。這便是電子商務給金融業帶來的機遇例證之一。
有了網上銀行,人們就可以直接得到支付、轉帳等銀行服務。因此,網上銀行能夠提供比電話銀行、ATM和早期的企業終端服務更生動、靈活、多種多樣的服務。與營業點相比、網上銀行提供的服務更加標准化和規范化,避免了由於個人情緒及業務水平不同而帶來的服務質量的差別,可以更好地提高銀行的服務質量。
(2)降低銀行軟、硬體開發和維護費用
網上銀行的客戶端採用的是公共瀏覽器軟體,不需要銀行去維護、升級,這樣可以大大節省銀行的客戶維護費用,而使銀行專心於服務內容的開發。由於客戶使用的是公共Internet網路資源,銀行避免了建立專用客戶網路所帶來的成本及維護費用。
(3)降低客戶成本,客戶操作更加生動、友好
客戶只要可以接入Internet便可使用銀行服務,真正實現了跨越地理和時間限制的客戶服務。異地的客戶還可以節省過去實現方法中的國際、國內長途費用。客戶使用公共瀏覽器就可以享受到、圖文並茂的客戶服務。另外,網上銀行可以實現銀行的廣告、宣傳材料及公共信息的發布。例如,銀行的業務種類、處理流程、最新通知和年報等信息都可以在網上進行發布,這是網上銀行最基本、最簡單的功能。網上銀行還可以實現客戶在銀行各類帳戶信息的查詢,及時反映客戶的財務狀況,實現客戶安全交易,包括轉帳、信貸、股票買賣等。
(4)網路金融服務也打破了傳統金融業的地域限制,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金融服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網路可以十分容易地進行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這就為網上銀行拓展跨國業務提供了條件,使得網路金融服務能夠接觸的客戶群更大,打破了傳統金融業的分支機構的地域限制,能夠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規模經濟。一旦一家網路銀行順利完成了規模龐大的信息技術投資,就能夠以相當低的成本、大批量地迅速處理大量的金融服務,從而迅速降低運營的成本,實現更大范圍的規模收益。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強大的外資金融機構根本無需再在中國境內大規模設立傳統的分支機構,只需通過開展網上金融服務,就能夠吸引相當大的客戶群體。
2.網路經濟時代的金融游戲新規則
根據網上銀行家網站提供的數據,1997年底已經有625家銀行提供在線和網際網路銀行服務,1998年底達到800多家,2001年將達到1200家。簡而言之,「要麼適應網路經濟,要麼死亡」,這就是網路經濟時代金融機構不可迴避的選擇;任何金融機構、任何投資者,都必須主動適應網路經濟時代的新游戲規則。
(1)網路經濟時代,不同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之間的界限趨於模糊,金融服務的融合趨勢正在構建「大金融」的基石。
網路經濟的發展使得金融機構能夠快速地處理和傳遞大規模的信息,原來體制下嚴格的專業分工將經受強烈的沖擊,各種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日趨類似,同時,非金融機構同樣也有實力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據報道,日本索尼公司計劃在2001年設立針對一般個人的網路專業銀行,資本額為200億日元,索尼網路銀行設定的目標是;五年內存款達到一兆日元。刺網.伊藤洋貨堂正在籌組網路清算銀行,而富土通、日本壽險、東京電力等公司也正在組建網路銀行。大的網路公司如Yahoo、AOL以及微軟等也紛紛藉助已有的網路優勢,進入到金融領域中來,蠶食傳統的金融業務並挖掘新的金融業務.也使傳統金融企業的競爭對手今非昔比,金融與非金融業的差別日益模糊。
(2)更多的金融服務將離開傳統的金融服務機構,推動金融市場非中介化加劇。
金融市場享受金融服務的經濟主體,在選擇金融服務時,其選擇的優先次序越來越表現為從透明度低的金融機構轉向透明度高的服務機構。所謂透明度,就是主動向市場提供信息的多少、收取交易費用的高低。總體上看,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的透明度較低,共同基金等屬於半透明機構,而證券市場則基本屬於透明機構。金融市場上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和交易品種的不斷豐富,將吸引更多的金融交易從傳統的金融機構轉向金融市場。
(3)網路經濟的開放性,決定了任何金事機構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面對網路經濟的大潮,也許一些金融機構會心存僥幸:即使暫時不介入網路金融,對業務的影響可能也不會太大。
網路經濟的開放性,決定了這種想法的一廂情願。即使銀行想固步自封,市場的競爭也不會允許這種可能性的存在。網路經濟會讓傳統的銀行業被迫接受網路金融大潮的沖擊與洗禮。
3.網路大潮沖擊下的銀行戰略:困境與選擇
在網路經濟時代,傳統的銀行必須直面網路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
首先,銀行要充分利用網路條件降低交易成本,這主要表現為通過運用網路,以更低的成本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其次,銀行要利用網路條件強化銀行在傳統體制下形成的信息優勢。
從操作層面看,傳統體制下銀行的信息優勢主要來自於帳戶的信息,而帳戶信息的獲得則取決於銀行清算支付系統的運轉。銀行如果失去其支付中介業務,就會失去客戶的信息乃至整個業務。值得關注的是,在網路經濟時代,銀行在支付體制中的支配地位已經受到沖擊,這一是由於新的支付工具不斷出現,如虛擬信用卡的大量發行、電子現金(e—cash)的發展;二是非銀行機構藉助新興的信息技術爭奪支付系統的經營許可權。事實上,這一點在美國已經表現的十分明顯。從美國支付業務的發展趨勢看,銀行正在喪失其信息優勢——而信息優勢正是銀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銀行必須及時利用網路經濟的條件,大力加強對客戶信息的採集與分析,如通過網際網路搜集關於客戶屬性、交易習慣、業務偏好等信息,並相應提供金融服務。
第三,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成本降低,銀行傳統的公司業務的萎縮是必然趨勢,因此銀行應當將業務發展的重點放在開發消費者銀行業務上,其中又更應當把重點放在與網路相關的消費者群體上。
(作者:木之青雨)
Ⅲ 上海貴豐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發展規模
項目 規模 員工人數 100人以上 業務區域 覆蓋上海
Ⅳ 千企共贏(北京)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規模大不,有多少建制散入珠簾
現在很多白領也都合作項目呢
Ⅳ 怎樣能夠加強在金融行業發展實力
金融科技是繼互聯網金融後金融領域的熱點之一。隨著金融科技企業數量、融資總額和交易規模的迅速增長,金融科技對金融生態的深遠影響日益顯現。在此背景下,我們應對金融科技有更加深刻、准確的理解和認識,科學探查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效降低金融風險。
應該看到,隨著科技日益進步、金融領域持續創新,金融的外延、邊界和運行模式都在不斷變化,但金融的本質並沒有發生改變。對此,應順應當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趨勢,從創新的視角深刻理解金融科技的內涵,更好把握金融科技的本質。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銀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銀行業IT投資額為83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92%,其中硬體方面的投資佔到投資總量的54.7%,預計到2020年銀行業IT投資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
近年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對金融領域的影響日益增強。但目前,國內外對金融科技內涵的理解尚不統一,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科技就是金融,是新技術條件下金融的一種類型,或者認為它屬於產業金融的范疇。這是在我國新興互聯網企業中較為流行的一種觀點,一些研究也直接提出金融科技就是互聯網金融的高級階段。
第二類觀點認為金融科技是一種新產業,包括但不限於金融服務業。國外有研究將金融科技定義為應用新技術改善金融活動的新型金融產業,包括在金融服務業的新應用、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國內也有觀點認為,狹義的金融科技就是指非金融機構運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各項能夠應用於金融領域的技術來重塑傳統金融產品、服務於機構組織的創新金融活動。
第三類觀點認為金融科技就是指以新技術應用為核心的技術創新。例如,美國金融科技監管框架就認為,金融科技是涉及支付、投資管理、融資、存貸款、保險和監管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活動。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FSB)也認為,金融科技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創造新的模式、業務、流程與產品,以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由於對金融科技的不同理解,各方對金融科技涵蓋的領域或涉及的主要內容的認定也存在一定差異。
盡管如此,我們也應看到,在金融科技的不同定義或理解中,其核心要素都離不開「金融」「科技」和「創新」等關鍵詞,離不開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創新科技,數字支付、眾籌、智能投顧等都是與這些新技術相關的新模式、新產品。如果離開上述信息通信技術,就根本不可能實現移動支付、P2P、網路徵信等金融服務手段和交易模式的創新。但要注意的是,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不僅可以應用在金融領域,還可以應用在其他領域。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金融科技的實質就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在金融領域的具體體現。
雖然人們對金融科技的理解和界定存在差異,但對金融科技的不同認識基本上都可以分為金融技術手段和金融服務模式兩部分。前者是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和安全技術等技術手段,以及通過信息技術應用構建的金融數據基礎設施。後者則是上述技術應用帶來的支付模式、資金籌集、使用、管理等金融資產交易模式的創新。這些創新有些與傳統金融密切相關,有些則形成了新的金融交易模式,提供新的金融產品,形成新的經濟活動,具有新產業特徵。但這些都是因新技術應用不斷擴大而產生的共同特徵,因此金融科技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也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新興產業。嚴格意義上說,正如同農業科技不是農業,更沒有創造新產業,交通科技不是交通運輸業,也沒有創造新產業一樣,金融科技既不是金融業,也不是「互聯網+金融」形成的新興產業,它只是當前信息技術創新背景下金融技術創新的一種表現。
從創新的角度看,金融科技就是信息科技創新應用於金融服務業形成的金融技術創新,首先是金融科技創新,其次是金融服務創新。上述技術手段和金融服務模式實際上分別就是這兩類創新的體現。
在此基礎上,這兩類創新的規模效應必然帶來金融組織創新。相應地,也將逐步改變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市場的形態與外延,引起金融監管模式甚至是金融制度的變革。
應該看到,金融科技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方面體現了金融部門應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則體現了新興互聯網企業為規避現行金融行業許可管制而從事金融活動的現實需求,現實中,金融科技已經成為一些企業從事金融業務、進入金融部門的「敲門磚」。
在金融科技發展推動下,傳統金融機構正在開始逐步面向「信息技術+信息服務」轉型,未來金融科技的應用將成為金融業必不可少且影響競爭力的關鍵生產要素。短期來看,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提高了金融業運行和管理效率,創造了新的金融產品、金融市場、金融服務模式和金融生態,對金融風險管理和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雖然目前金融科技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未來整個金融技術經濟範式都可能因為金融科技的應用而被改變。
Ⅵ 簡述我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有哪些
金融服務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血脈,是各種社會資源的貨幣形式進行優化配置的重要領域。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服務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資產總量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金融業已成為增長較快的產業之一,尤其是近幾年,我市經濟市場化和金融化的進一步發展,市場需求對經濟增長的約束程度越來越強,金融業在經濟運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強。因此,大力發展金融業對於促進我市經濟快速增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建設和諧穩定、繁榮富強的新蕪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利用第一次經濟普查數據資料對我市金融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將為調整和優化我市金融服務業結構和促進金融服務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現狀
金融服務業作為一個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產業,是第三產業中的主導行業,金融業體系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證卷投資、證卷分析咨詢、保險業以及金融租賃、郵政儲蓄、典當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活動等。
1、金融機構體系日趨完善。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末,全市金融業共有法人單位127家,產業活動單位464家,單位數分別佔全市單位總數1.8%和5.6%。在金融業法人單位中,銀行業96家,佔比重75.59%;證券業5家,佔比重3.94%;保險業19家,佔比重14.96%;其他金融活動7家,佔比重5.51%。
2、金融機構所有制結構多元化。近幾年,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我市金融業加快了改革步伐,進入了國有、集體、股份、私營等多種所有制共同競爭發展的新階段。
(1)從單位所有制結構看,在金融業法人單位中,國有單位35家,佔27.56%,集體單位50家,佔39.37%,股份合作4家,有限責任公司10家,股份有限公司25家,分別佔3.15%、7.87%、19.69%、2.36%。數據顯示,目前國有、集體企業仍是我市金融業的主要組織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較快,已成為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新生力量。
(2)從人員結構看:金融業從業人員的集中度較高。與所有制結構不同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從業人員數量已佔據了全行業的半壁江山,總人數超過國有和集體企業的從業人數。2004年,金融業法人單位股份有限公司從業人員達4067人,分別是國有和集體企業從業人數的1.6倍和3.3倍,佔全行業的比重為51.13%,比2001年提高47.33個百分點。股份有限公司的戶均從業人員為163人,是平均水平的1.6倍,是國有和集體企業的1.2倍和7.6倍。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三種經濟類型單位的從業人數已佔全行業的95.8%。。
(3)從所有制的內部結構看,行業特徵鮮明。第一,銀行業是國有企業比例最高的行業,其中商業銀行由於進行股份制改造,其股份制企業比例在銀行中最高,為71 %;其中國有和集體比例僅為25 %,第二,保險業是股份制比例最高的金融行業,達到80 %。第三,在其他非銀行金融業中,組織形式較為靈活,私營企業佔比例較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業比例15∶85 ,其中典當業已完全實行私有化。
Ⅶ 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有
金融發展就是優化金融結構,擴大金融交易規模和金融產業,提高金融效率的過程,包括對金融工具的創新和發展金融機構多樣化。金融發展的歷程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一些西方經濟學家開始從事金融研究,創立了金融理論,這也就是金融發展理論的萌芽階段,萌芽時期,經濟學家們相信金融的發展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手段。隨著金融理論的成熟,金融體系也逐漸形成,金融體系的形成是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只有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能夠支付金融交易的人數足夠多時,交易次數達到一定限值時,金融市場才能形成。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服務需求無法滿足,隨之就有了金融機構的產生,金融機構就是為那些先富裕起來的人服務,通過他們激勵金融市場,使得金融市場越來越繁榮,加入的人也越來越多。
Ⅷ 信貸規模的新增措施
一、要最大限度將新增貸款規模真正用於支持小企業的發展。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方針,增強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改善資產期限的配置結構,並堅持總量微調和結構優化相結合,確保新增信貸總量用於改善信貸結構,真正用於加大對小企業的信貸投入。一是要單列規 模,單獨考核。要按照小企業信貸投放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增速,增量不低於上年的原則,單獨安排小企業的新增信貸規模,單獨考核。要加強資產存量結構調整,貸款回收後,要加大力度投向重點領域和經濟薄弱環節,優化存量信貸結構。二是要單列客戶名單,單獨管理,單獨統計。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將符合產業政策、環保政策,以及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的小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單獨列出各級分支機構支持的小企業客戶名單,以利於客戶經理營銷、信貸審批時准確把握。三是要單獨定價,合理浮動。要在防範風險的同時支持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在提高自身效益的同時履行好社會責任,對小企業貸款利率在風險定價的基礎上合理浮動。不能借發放貸款之機搭銷保險、基金等產品,不能附加不合理的貸款條件,不能變相收取不合理的費用。
二、要進一步增強小企業金融服務功能。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合適的經營模式和組織架構把「六項機制」落到實處,實現小企業授信的商業性可持續發展。各大中型銀行要增強服務意識,根據小企業融資需求「短、小、頻、急」的特點,進行組織架構和流程再造,推進小企業授信事業部制,抓長效機制建設。要建立專門的小企業授信管理部門和專業隊伍,建立分類管理,分賬核算,單獨考核的制度和辦法,建立適應小企業授信特點的授信審批、風險管理、激勵機制、人才培訓和內部控制制度。各地方性銀行機構要充分發揮服務小企業的功能優勢,結合自身特點致力於縣域和社區金融服務,在滿足審慎監管要求、確保穩健經營的前提下,可充分運用所增加的信貸資源加大對當地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民營經濟相對活躍、民間資本雄厚、金融需求旺盛的地區可適當增設機構網點;按照「低門檻、嚴監管」的原則,適當擴大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的試點范圍,加快審批進度。同時,要進一步規范和疏導民間借貸活動。
三、要加大力度推動金融創新。一是要創新小企業貸款擔保抵押方式,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探索權利和現金流質押等新的擔保方式,包括存貨、可轉讓的林權和土地承包權等抵押貸款,以及知識產權、應收賬款等質押貸款,推進股權質押貸款等。二是要在加強監管、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發展信託融資、租賃融資、債券融資和以信託、租賃為基礎的理財產品,拓寬小企業融資渠道。要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三是要發展並創新小企業貿易融資手段,特別是擴大信用證項下貿易融資,探索非信用證項下貿易融資,鼓勵將一般性應收賬款用於支持小企業,包括發展應收賬款融資,提供融通資金、債款回收、銷售賬管理、信用銷售控制以及壞賬擔保等綜合金融服務;鼓勵倉單質押、貨權質押融資,拓展供應鏈融資。四是要與保險公司加強互動。將銀行融資與保險公司的信用保險緊密結合,銀行憑借交易單據、保單以及賠款轉讓協議等文件,為企業提供貿易融資,利用保險公司分擔風險能力較強的優勢,擴大小企業融資的能力。五是要將信貸產品、資金結算、理財產品、電子銀行等產品與貿易融資產品有效結合,捆綁營銷,為小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同時,要加強小企業融資財務顧問和咨詢服務,為小企業提供理財服務,並幫助小企業規范運作,有效避免各類經濟金融詐騙,保證資金安全。
四、要科學考核和及時處置小企業不良貸款。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堅持風險覆蓋和可持續原則,減少金融交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根據自身信貸管理和風險防範的特點和需要,採用先進的技術和准確的方法對小企業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在科學測算的基礎上合理制定小企業不良貸款控制指標和不良貸款比例,對小企業不良貸款實行單獨考核。按照新的金融企業呆壞賬核銷管理辦法,對小企業貸款損失依法及時核銷。
五、要綜合發揮各項配套政策的推動作用。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充分合理運用財政稅收政策調整的有力時機,加強對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積極幫助出口企業做好資金結算等服務工作。要綜合發揮直接融資、間接融資、風險補償、財稅支持等作用,拓展融資渠道,適應不同行業、不同業績、不同盈利水平的各類小企業融資需求,降低小企業對信貸市場的依賴程度。監管部門和銀行要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探索以信用建設為支撐的融資模式,改善小企業融資環境。加快建立適合小企業特點的信用徵集體系、評級發布制度、違約信息通報機制以及失信懲戒機制,研究制定小企業信用制度管理辦法,提供有效信息共享和傳播平台。
六、要切實轉變作風努力為小企業融資辦實事、辦好事。各單位、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改變工作方法簡單、作風浮躁的問題。由領導帶頭深入小企業做調查研究,做到貼近業務,貼近客戶,貼近市場,要真抓實干,真正為小企業發展辦實事、辦好事,辦解燃眉之急的事,辦雪中送炭的事。要從銀行自身發展戰略、市場定位出發,培養一批優秀的小企業作為將來忠實的優質客戶群體。單位和機構負責人一定要走出辦公室,走出會議室,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開展進廠入店的調研活動,切實調查了解新情況新問題,傾聽基層意見,傾聽企業呼聲,面對面的商量辦法,研究措施,以真實的服務、真切的情感、真正的支持,塑造良好的銀行形象,贏得社會的回報,贏得公眾的信賴,為社會經濟發展勇擔社會責任,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