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帶來哪些沖擊
1、對商業銀行業務的沖擊。我們從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企業從非金融領回域不答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平台,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2、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客戶都是通過互聯網的電商,或者說是融資平台來直接較量,既存在著金融脫媒,同時也隔絕著客戶與銀行的聯系。對銀行和客戶的基礎來講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或者說一定的沖擊。3、雖然互聯網行業做了很多嘗試,目前還不能從根本上撼動商業銀行的地位,但是在人們的觀念和輿論上還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輿論和觀念上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新要求,這對商業銀行也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②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帶來哪些沖擊
1、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復沖擊。從制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企業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平台,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
2、雖然互聯網行業做了很多嘗試,還不能從根本上撼動商業銀行的地位,但是在人們的觀念和輿論上還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輿論和觀念上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新要求,這對商業銀行也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③ 互聯網金融對證券的沖擊表現在哪些方面
互聯網金融來襲,傳統銀行業戰戰兢兢,想方設法迎接挑戰。在銀行業燃起了烽火之後,證券業的烽火也為期不遠了。眼看著互聯網公司到處跑馬圈地,不少證券公司坐不住了。總不能等著互聯網公司殺將過來,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領地就那麼失去吧?在逼人的形勢面前,證券公司如何把握時機備戰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現實問題。
——亞夫
■在互聯網金融來襲時,證券公司受到的影響程度及時間先後會有所不同。對券商而言,雖然目前不會對自己的主流客戶形成分流,但互聯網金融提醒了券商對長尾市場的重視,同時應加快對高端核心客戶的服務層次,拓寬自己的護城河。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推進,經紀業務首當其沖。對於券商而言經紀業務仍是券商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資管業務、創新業務的基礎。當前換手率和市值上升面臨瓶頸,網上開戶即將落實,互聯網公司開展經紀業務也只需監管者應允,彼時純通道業務競爭更激烈,傭金面臨下行壓力。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券商的發展將是一個定位差異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券商將依據自身稟賦進一步分化,強者恆強與創新者逆襲都符合演進邏輯。證券公司應冷靜、理性地透過成功互聯網企業的形式和表面,探究屬於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創新策略。
□孟慶江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一系列戰略性技術從趨勢走向主流應用,互聯網從一種技術演變為人們生活的環境,信息技術讓金融無所不在。在溝通無極限的扁平互聯網世界裡,人們希望以開放、聚合、互聯、智能的方式,自組其需要的金融服務場景,便捷、快速地獲取針對自己的個性化金融產品,享受全天候服務,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
互聯網金融激戰狀況
互聯網金融既不同於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它屬於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2013年,互聯網金融概念的熱度開始急速攀升。6月17日,阿里巴巴推出了「余額寶」產品,截至2014年2月27日,余額寶資金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客戶數超過8100萬戶,創造了令金融界震驚的奇跡。
隨後出現的「類余額寶」拉開了互聯網金融的大幕,產業界、投資界、學術界乃至監管部門紛紛開始加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布局,P2P網路借貸、眾籌、網路小額信貸、比特幣等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層出不窮,互聯網金融已成為社會各界的焦點。據《2014年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顯示,受訪大眾富裕階層中有41.7%的人群參與了互聯網金融投資,顯示了大眾對互聯網金融投資的強烈需求。
隨著全民理財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藉助網路入口和移動端的客戶優勢,正成為傳統金融機構新的營銷渠道和平台。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網路,都有著海量用戶,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放量級的精準客戶群。互聯網企業在網路和移動入口上的爭奪,已經表明了理財營銷渠道創新的重要性,這從淘寶上線基金網店後成交的活躍中可見一斑。
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核心企業市場持續穩定,伴隨著傳統行業電子商務化程度的加深,部分電商、傳統零售、傳統金融巨頭出於戰略考慮,紛紛切入第三方支付市場。金融產品銷售電商化將成為未來支付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之一,而第三方支付進軍傳統金融服務領域,也在成為大勢所趨。
互聯網金融的突飛猛進,使傳統金融業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一方面可以推進利率市場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迫使傳統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互聯網浪潮從民間金融領域獲得突破,從互聯網企業跨界滲入到金融領域,關鍵在於降低了信息和資金交易的成本。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正在迫使傳統金融業改變服務模式,而互聯網企業在這場變革中不僅獲得了真金白銀,同時也對傳統金融業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互聯網企業能夠迅猛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從信息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雲計算推動了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產生和發展,隨之產生的海量數據形成了大數據;大數據的分析技術反過來又促進了雲計算的進一步發展。
雲計算和大數據是相輔相成、互為依託的關系,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雲計算兩種接入終端的衍生體系。這些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地沖擊和改變著所有的行業,最突出的就是穩健、保守的金融業。傳統金融業要想全面擁抱互聯網金融則必須依託信息技術的有效支撐。
移動互聯網在原有桌面互聯網的基礎上進一步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對用戶的禁錮,不僅增強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而且可以讓用戶隨時隨地進行交易和支付結算,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可獲得性,釋放了部分被束縛的需求。根據統計,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元,同比增長46.8%。並預計未來兩年互聯網金融對於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推動作用將會更強。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與普及,互聯網企業跨界涉足金融業日趨常態,涌現出大量的初創企業,對傳統金融業的多個領域形成了沖擊,從支付結算到投融資服務、再到流通貨幣、證券、基金等傳統金融行業無一倖免。互聯網企業滲入的范圍正在不斷擴大,並開始向金融業的核心領域拓展。
互聯網金融與大數據技術
傳統金融行業的互聯網服務,無法滿足廣大顧客的全部需求,80%的客戶把錢存入銀行,卻只讓20%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務。很多傳統金融理財都有一個不低的門檻約束著用戶的參與機會。金融企業本身的頑固和高傲需要積極富有激情的創新性應用的沖擊。無論阿里巴巴還是網路,它們擁有著海量的數據,並且接納任何初級的用戶,給所有的用戶一個參與的機會,進而帶來大量的長尾資金。當用戶的需求得到不斷地延伸和拓展的時候,金融大數據的優勢恰恰是這些公司的最大依仗。互聯網金融充分利用大數據來顛覆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其實,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是各種數據的組合。
互聯網金融企業掌握的最重要資源就是交易數據。在信用風險管理產業鏈中,若由銀行最終掌控大數據資源,將意味著銀行觸角進一步延伸和客戶基礎大規模下移。平台是互聯網時代壟斷性數據的唯一可持續來源,由此基於線上交易平台獲得數據是布局互聯網金融的必要條件。無論是銀行搭建電商平台還是互聯網企業利用交易用戶做服務,其核心都是想通過交易平台對客戶數據分析預測客戶可能的消費和交易需求,從而精準掌握客戶的信貸需求和其他金融需求。
互聯網對金融的變革,總體上來說,可以分為兩部分:互聯網思想和互聯網技術,這兩者類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是互相輔佐和滲透的。互聯網技術從深層次具體化的角度解讀可以分為:大數據、P2P人人組織網路和兩面市場。其中大數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促進金融的開放性,大數據首先要數據全量在線。現在太多系統都是孤立的,即使銀行本身的很多業務,比如對公業務、對私業務、卡業務等都是相互分離的難以形成聯動效應;況且決定信用本身的不單是金融數據,很多其他領域的數據也會產生影響,這對於數據的開放性要求更高。互聯網有天生的開放性、透明性,使得大數據的應用有了可能。
互聯網金融對大數據的使用,天生具有優勢。互聯網可以在法律和道德所容許的范圍內捕捉信用評估所需要的個人或群體的行為信息,並將這些繁雜的信息提供給大數據作業系統進行處理,完成對個人或群體的信用價值的評估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其核心是風險控制。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同樣明顯,如何完善監控仍是個問題。網貸平台不見面、不審查、無抵押的快速貸款模式雖然大大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卻也讓貸款風險無限放大。阿里巴巴等雖有大數據支持,但其資料庫建立為時不長,其可靠度還有待繼續驗證,那些不具備大數據支持的其他互聯網金融,風險評估需要的經營、誠信等信息根本無法核實。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控制大致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類似於阿里巴巴的風險控制模式,他們通過自身系統大量的電商交易以及支付信息數據建立了封閉系統的信用評級和風控模型;另外一種則是眾多中小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貢獻數據給一個中間徵信機構,再分享徵信信息。
利用電商大數據進行風控,阿里金融對於大數據的謀劃可謂非一日之功。阿里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大數據挖掘系統,通過積累的大量交易支付數據作為最基本的數據原料,以及賣家自身提供的銷售數據、銀行流水等情況作為輔助數據原料。所有信息匯總後,將數值輸入網路行為評分模型,進行信用評級。
在風控革新領域,現在理論上的業內觀點有兩種,第一種是通過技術的手段,可以實現很好的風控,從而讓壞賬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傳統金融機構採取的是人工盡職調查,依靠經驗判斷和數據調研等辦法實現,盡量壓低壞賬率,而互聯網金融其實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容納更多的數據來實行,傳統金融機構的風控方式,其實長期實踐的效果來看,並不理想。而互聯網金融採取的這種風控思維也一樣沒有得到實踐的證明,短期內估計也很難被證明行之有效。利用大數據風險控制短期內不現實,一方面是數據的寬度和深度不夠,另外大數據的技術處理能力也跟不上。
小貸類網站積累的信貸大數據包括信貸額度、違約記錄等。但單一企業缺陷在於數據的數據級別低和地域性太強,以及部分小貸網站平台通過線下採集數據轉移到線上的方式來完善信用數據。這些特點決定了如果單兵作戰他們必定付出巨大成本。因此,貢獻數據的模式正逐步被認可。
如今互聯網金融席捲而至,一方面互聯網自身存在安全問題,另一方面金融業也具有特定的風險問題,如此結合或將風險相互放大,這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徵信機構的產品及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金融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其核心在於背後的信用體系。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獲取成本的存在,其業態最初源於線下,具有一定的物理邊界。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技術與金融業態的結合在提升客戶便利性的同時,可使信息獲取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各類新型金融業態的出現與發展成為可能。隨著證券行業在互聯網領域探索的不斷深入,在推動經營業發生轉變的同時,相關領域的交叉也會對現有的行業競爭格局帶來一定的變化。
由於證券公司不同業務的門檻不一,對應的監管要求也不一樣,在互聯網金融來襲時,其受到的影響程度及時間先後都會有所不同。同質化、低技術含量、低利潤率、監管者有意放開的業務會率先受到沖擊,而對知識、技術、資本及風控要求高的業務則可能在互聯網金融向更高層次發展以後受到影響。對券商而言,雖然目前不會對自己的主流客戶形成分流,但提醒了券商對長尾市場的重視,同時應加快對高端核心客戶的服務層次,拓寬自己的護城河。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推進,經紀業務首當其沖。當前換手率和市值上升面臨瓶頸,網上開戶即將落實,互聯網公司開展經紀業務也只需監管者應允,彼時純通道業務競爭更激烈,傭金面臨下行壓力。即使近年來部門券商在調整收入結構上成績顯著,但對於券商而言經紀業務仍是券商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資管業務、創新業務的基礎。
從現實情況看,券商也已經開始備戰互聯網金融。網上開戶、網路商城、基於大數據的客戶資產管理等業務開展如火如荼不勝枚舉。證券公司早已實現網路交易,擁有標准化大數據,在行業特性上就具有融入互聯網金融天然品質。2014年4月份,國泰君安等6家券商相繼宣布獲得互聯網證券業務試點資格,圍繞賬戶管理為核心的行業革命也因此開始打響。
在證券業協會發布的創新大會意見徵求稿指出,將支持證券經營機構建立與私募市場、互聯網金融等業務相適應的賬戶體系,強化賬戶功能。互聯網降低了信息傳統和客戶切換的成本,也會加快券商差異化的進程。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券商的發展將是一個定位差異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券商將依據自身稟賦進一步分化,強者恆強與創新者逆襲都符合演進邏輯。
證券公司應冷靜、理性地透過成功互聯網企業的形式和表面,探究屬於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創新策略。
第一、要以專業為本,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用開放的心態迎接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金融的重心仍在金融,互聯網只是工具。市場擔心互聯網企業投身金融會對傳統機構造成沖擊,過於強調實現的方式而忽視金融業所包含的投資、融資、資本中介、風險管理和結構設計等更多專業的領域。
第二、以客戶為中心,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和採用靈活多樣的營銷方式。面向廣大客戶特別是零售客戶,提供全新的標准化服務產品,構建依託互聯網的客戶營銷服務體系和模式。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具有尊重客戶體驗、強調互動式營銷、主張平台開放等新特點,運作模式更強調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核心業務的深度整合。
因此從金融互聯網化,到按照互聯網理念做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券商要建立靈活、敏捷、快速、高效的扁平化組織,以及捕捉互聯網新服務場景商機。要在產品、服務、系統的設計、交付過程中,建立強大的服務和營銷隊伍,將客戶體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完備的線上客服體系,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體系,成立專門的客服團隊,提供24小時不間斷電話和在線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
互聯網金融沖擊下證券公司系統建設
證券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業務布局轉型階段需要從產品、賬戶、服務三個方面入手搭建互聯網金融的雛形,為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具體的系統建設包括構建產品中心,實現對於產品信息及全生命周期的統一管理;建設消費支付管理系統,打通保證金內外流動的渠道;建設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於客戶的分級分層管理;建設微信平台和QQ平台,實現證券公司服務方式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1.產品研發中心
產品研發中心是公司級的、開放的產品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提供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產品模型定義、供應商管理、渠道管理、產品配置、評估、審核以及風險合規等功能。通過產品研發中心可以實現對於產品供應商的管理、對於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對於產品的靈活配置組合。
2.客戶信息管理系統
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定位為公司級的客戶信息系統,它通過整合形成單一客戶視圖,獲取包括基本信息、賬戶信息、額度信息、風險管控和關系信息等在內的全面的客戶信息;它與各類應用系統進行整合,接受訪問和更新,展現完整的、一致的、共享的、權威的客戶信息,可以解決客戶信息重復採集、共享性差、利用率低、操作風險高等問題。同時,系統通過對客戶信息的歸集、整理、分析,發現客戶之間的關聯關系,從而提升營銷服務水平。證券公司通過構建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可以達成「統一客戶,統一賬戶、統一資產、統一服務、統一營銷」的目標,滿足綜合理財服務的業務需要。
3.互聯網營銷服務系統
互聯網營銷服務是基於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社交方式的改變與發展而產生的新需求,通過證券公司服務理念和互聯網服務方式的融合,開啟內控外聯全兼顧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滿足企業客服穩定、安全、快捷的工作需求,為企業真正實現高效率客戶服務和有效客戶關系管理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4.建立流程平台與交易功能統一接入系統
目前各個系統之間的數據互聯可以通過數據中心進行,但需要實時處理的業務功能互聯多採取點對點的方式,存在變更困難、後台業務系統暴露於前台後性能不足的問題,建立跨系統的流程平台和交易功能統一接入平台,以提升數據交互的標准化、統一性。
5.未來系統建設規劃
實現了布局轉型階段的系統建設後,證券公司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已經粗具雛形,在切入擴展階段可以繼續建設一戶通和內貸業務管理平台等系統,實現客戶賬戶、產品、服務的一站式體現及徵信授信業務辦理;在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較為成熟的融合鞏固階段,輔以相關系統的建設實現證券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業態下對有價資產進行登記管理的需求,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時代證券公司的信息系統建設,促進證券公司從傳統金融領域向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跨界經營,發揚證券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中介職能。
證券公司應推動互聯網金融下的創新
金融業的潛在進入者通常是藉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從金融業的薄弱環節切入,通過破壞性產品或破壞性商業模式,打破原有的市場結構,在不斷升級自身的產品與服務後,則很可能在未來攀升到金融業產業鏈的頂端。
現階段券商互聯網實踐進入實務操作:一是賬戶開戶實現網路開戶。多家券商推出手機開戶。二是金融商城落地。三是客戶的服務更為有形。基於大數據的集成,券商可以實現客戶識別和產品推介,不僅可以通過軟體做理財規劃。還有組合推介,甚至引導客戶做工資卡定投等。技術僅僅是外衣,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服務,提供更貼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更便捷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鑒於互聯網金融在國內證券領域的廣泛應用和迅速發展,建議證券公司應把握機遇、積極推動互聯網金融在公司的發展與創新,具體措施如下:
1.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搭建
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搭建對於公司的後繼發展作用至關重要。在搭建平台的過程中,主要考慮三個因素。首先要通過分析精準掌握用戶需求;其次考慮在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最後考慮用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在持續迭代中完善和更新產品,使之與時俱進。
金融互聯網業務的開展初期需要以下技術系統支持:
(1)電商網站。面向網上客戶提供服務的網站,包含開戶、產品銷售、在線交易、在線服務等功能。
(2)微信服務平台。建設中投證券微信公眾平台,構建公司在微信上的信息服務渠道,業務辦理渠道,營銷推廣渠道和客戶行為數據收集渠道。
(3)互聯網財富管理賬戶體系。目前公司賬戶體系無法支持用戶在無開設資產賬戶的情況下購買金融或服務產品。需建立涵蓋股票、基金、銀行理財、保險、期貨、服務產品購買的統一賬戶體系。並實現客戶網上自助開戶。
(4)整合對接系統。電商網站需與多金融產品銷售平台、經紀業務工作平台、前台營業管理系統、呼叫中心系統等相對接。
2.加大市場宣傳
目前券商不夠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券商宣傳不夠,缺乏運營網上商城的經驗。當前券商網上金融商城最大的問題是在同質化競爭中,如何將原有實體用戶吸引到互聯網中,為網站導入長期有效的客戶訪問量及銷售量。券商把業務搬到互聯網,主要目的是喚醒其存量客戶,增大存量金融客戶的金融需求黏性。同時,給增量客戶一次使用後留下深刻印象,上手快、體驗佳是互聯網券商的主要訴求。
市場拓展方面前期應注重合作渠道的拓展與線上廣告,包括建立客戶共同開發渠道、與多家單位互換服務資源、在微博、網站聯盟、微信等渠道營銷等,迅速擴大品牌知名度,擴展客戶群。
3.藉助大數據的分析工具
互聯網金融並非簡單地把傳統金融業務搬到網上去,而是充分利用大數據來顛覆券商與用戶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其實,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是各種數據的組合。以客戶和互聯網用戶在公司各個渠道表現的行為數據為基礎,收集市場融資企業信息數據,輔以金融市場資訊、宏觀分析、行業分析等外部數據,以雲計算基礎平台作為支撐,建立公司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對用戶互聯網操作行為數據、市場趨勢數據、已有或潛在投融資合作企業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進行公司金融產品、服務模式以及融資中介創新應用嘗試。通過交易平台對客戶數據分析預測客戶可能的消費和交易需求,從而精準掌握客戶的信貸需求和其他金融需求。
4.引進和培養互聯網金融人才
對於互聯網金融這個新興行業,互聯網金融人才的要求頗高,除了要求精通互聯網技術,還需要有專業和豐富運營經驗,同時又了解金融行業。要求從用戶體驗、業務模式、銷售運營模式與文化、溝通等方面去改變傳統金融人。建議證券公司能夠引進和培養能夠適應互聯網節奏的金融人才。
④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有哪些沖擊
互聯網金融更像是對銀行的一個補充,銀行的穩定性不可比擬。畢竟這個互聯網金融的借款服務對象基本都在銀行無法借貸的人。所以他們只是補充。
⑤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了傳統銀行業的沖擊
傳統銀行業目前的確處境艱難,除了年紀稍大一點的民眾,許多人辦理業務已經不去銀回行櫃答台了,前幾年還風風火火的理財產品這幾年已經被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差不多了,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業也需要不斷創新,唯有創新才能佔領市場。
1、傳統銀行業的優勢在於風控,這是互聯網金融的劣勢,銀行可與互金行業互相合作,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於低門檻,操作便捷,透明高效,兩者可互相結合。
2、銀行業務也應逐漸互聯網化,這個目前銀行已經在慢慢推進,以後的營業廳都會是在掌上。
3、不斷開發新產品吸引用戶,除了儲蓄貸款業務外,也應多發展其他理財業務,銀行有很多存量用戶,可對這些用戶做分析,利用其大數據分析出不同用戶的風險偏好,從而開發出適合用戶的產品。
4、銀行最大的功能是提供資金融通,支持實體經濟,這個是互聯網金融比不了的,應在這塊做強做深。
⑥ 互聯網會對金融中介帶來什麼樣的沖擊
當利率市場化來敲門——互聯網給金融行業帶來的沖擊(一)
《紅周刊(博客,微博)》作者記者 袁園
編者按:在一個偌大的房間里,只知道將錢存在銀行的人們沉睡著,銀行的工作人員悄悄出去把門關嚴,並喃喃自語道:「傻子才把這些利率2%的儲戶
叫醒」。由於銀行還需要增量來提升存款競爭力,便在房間門口和小商販做起了小生意,「我給你利率4%,你幫我吆喝吆喝,怎麼樣?」小商販盤算著差價滿心歡
喜。日子久了,沉睡的人們開始慢慢醒來……
「小商販沒有投資實體經濟和流動性管理的能力,也沒有廣泛吸收存款的能力,如果一定要做這樣的事情,就要受到和銀行一樣的監管。隨著利率市場化,銀行就會走進房間進行吆喝。」
——互聯網金融正在成為一個新的闖入者,加速利率市場化的到來。
嘉賓簡介
雷曜: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綜合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互聯網時代:追尋金融的新起點》作者之一。
鄧建鵬: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金融論壇互聯網金融中心研究員,《互聯網金融法律與風險控制》作者之一。
互聯網金融迎合了長尾需求
《紅周刊》: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是否有區別,您怎樣理解?
鄧建鵬:互聯網金融注重滿足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滿足這種需求以技術提升為前提。此前銀行貸款以及其它金融產品大多數是標准化產品,銀行設計
這些產品時首先是從自身作為思考的出發點。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互聯網化即從這種思路出發。互聯網金融則主要從客戶角度出發推出產品,比如余
額寶。所以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與現在的互聯網金融存在區別,將來兩者間的差異可能將會越來越小。
《紅周刊》:您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雷曜: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互聯網支付、網路借貸、眾籌等等都是互聯網金融,它們仍是現有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改進與延伸。互聯網一些新理念、商業模式、技術給金融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會。金融是一個服務行業,對消費者而言,不管誰來提供,最終的需求是好的服務。
鄧建鵬: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包括了分享、平等、民主和協作的理念。互聯網金融發展動力來自於民間金融,互聯網金融之所以有生命力,其重要原因是它迎合了民間80%被傳統金融所拋棄的長尾客戶的需求。
《紅周刊》: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經濟格局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鄧建鵬:一是促進利率市場化;二是為金融業的改革帶來巨大動力;三是彌補傳統金融機構的不足,尤其是為傳統金融機構不重視的人群提供金融產品與服務。
《紅周刊》:請二位簡單概括一下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有哪些?
雷曜:目前暫時可以總結為三類比較典型的產品和服務:第一,傳統金融機構和准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提供服務;第二,電子支付以及其延伸服務,非金
融機構在銀行卡單、互聯網支付等細分領域市場逐步成熟,交易渠道也從網路支付延伸至移動支付、電視支付、電話支付等;第三,網路借貸和眾籌融資等新興形式
正在興起。
鄧建鵬:互聯網金融各產業領域尚在不斷分化組合及高速發展之中,尚未定型,以模式論未必適合。互聯網金融關鍵要把握兩個要素:第一是貨幣虛擬
化、電子化;第二是支付的網路化、移動化。在技術上,這兩者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根基。互聯網金融產業領域包括第三方支付、「寶寶類」互聯網直銷基金、
P2P網路借貸、第四種互聯網金融的產業領域——眾籌、第五種互聯網金融產業領域——互聯網保險。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產業領域,不便分類。這包括供應鏈金融(如京東「京保貝」)、網路虛擬貨幣,比如比特幣、瑞波幣,其中的瑞波支付極具市場前景;金融信息服務網站,比如挖財網、銅板街等免費記帳與理財的網站。
顛覆?只是補充!
《紅周刊》:很多人使用「顛覆」這個詞來形容互聯網對金融的影響,您認為准確嗎?
雷曜:非金融機構電子支付及延伸服務,更多是基於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這也為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提供的支付、結算等服務形成了市場擠壓,沖擊了現有的競爭格局和經營理念。
但我們要清楚認識到,金融實質並未改變。長期以來,金融業都是信息技術推動的主要行業之一,傳統金融機構在數據集成、應用以及供應鏈金融服務市
場具有獨特優勢。面對互聯網的浪潮,傳統金融業務和互聯網金融本質上可以看做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沖突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下的放大。其實,傳統金融機
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劣勢並非因為技術或者創新能力不足,而是對非傳統客戶的服務覆蓋方面缺乏主動性。
鄧建鵬:近5年還談不上互聯網顛覆金融,主要是運用互聯網技術,使得金融業態在近年有了重大改觀,如余額寶以及其它寶寶類產品成為全民理財意識
覺醒的啟動器;如P2P網貸為過去幾乎無法從銀行融資的客戶(三農、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提供了巨大的融資便利。但也要看到,這些改變更多是彌補性的,
比如主要是服務那些被傳統金融業所拋棄的客戶。但隨著移動互聯網金融、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與運用,將來互聯網金融會進一步蠶食傳統金融的固有的領
域。在這個過程中,將迫使傳統金融業自我革新。因此,最終結果是兩者共存。
《紅周刊》:有一種觀點認為,隨著制度的放開、互聯網的平等特性將使得傳統金融中介的功能逐漸被摒棄,即互聯網金融能夠實現金融的「去中介化」?
雷曜:金融本身就是服務行業,先天具有中介的屬性,去中介化就是去金融化。金融行業為什麼會存在?就是因為大量的資金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存在信
息的不對稱,需要一個平台有效整合信息形成定價,以及風險評估。我們很難想像去掉這個中介,「能夠去掉」意味著這個中介是非常簡單的,這是不可能的!無非
是中介的機制跟此前有一個改變,但是這種改變一直存在,這只是金融行業進化過程中的其中一步,而不是最後一步。
鄧建鵬:互聯網金融能使金融的「中介」性質大大弱化,但是完全去中介化估計很難。互聯網金融很多產業領域本身就是中介,比如P2P網貸平台,本質上就是借貸信息服務中介。
互聯網金融挑戰傳統銀行
《紅周刊》:對傳統銀行業而言,互聯網金融是危,還是機?
雷曜:互聯網金融主要在支付、信貸、客戶基礎三個方面給傳統銀行帶來了嚴峻挑戰。互聯網提供了一些新的技術、商業模式和客戶體驗,銀行不是沒有
這方面的意識,但為什麼還是被民間機構搶了先機?因為銀行狀況很好,不需要去改變,或者說也在改變,但步子不會那麼大。對銀行來說,最大的沖擊是意識上的
改變,不要因為支行開得多,就可以不重視小額;不要以安全第一,就忽視了便利。這都是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提醒,是以一種拿走市場份額的方式在提醒。傳統金融
機構的力量和優勢還是很明顯,當然其中也存在很多難點,比如對小微企業服務的問題,在符合金融監管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應該更多鼓勵民間機構和傳統機構一起
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對立的。
鄧建鵬:目前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而言還談不上危險。互聯網金融的爆發,讓銀行看到了改革的方向和動力,或者說潛在的壓力。但是,如果傳統銀行不借勢自我改革,在5年以後,互聯網金融發展壯大,並且必將出現若干互聯網金融巨頭,到那時曾經的機會將變成危險。
《紅周刊》:互聯網金融對券商、銀行、保險有多大的沖擊?影響有限還是致命打擊?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業務模式上?
鄧建鵬:近5年,券商、銀行的中介性質弱化,其傳統盈利將下降。券商近年降低傭金即是表現之一,因此他們不得不提供其它增值服務。保險業逐漸互
聯網化,線下保險銷售中介人員減少。在理論上,互聯金融發展的未來將演變成人人金融,每個人成為自主金融,對中介性質的傳統金融機構依賴大大減少。
《紅周刊》:怎樣定位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互聯網之間的競爭關系?
雷曜:我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規模不斷提高,過去7年年均增速達到111%,其中支付寶憑借電商平台的優勢占據50%的市場份額,財付通市場占
有率約20%,銀聯10%,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主要走細分市場專業化道路。這打破了傳統商業的格局,也徹底打破了舊有的支付和交易格局。
傳統銀行的網路化,比如手機銀行在用戶體驗上面臨第三方支付的巨大競爭,在賬戶開立、非本行客戶跨行交易上,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相比處於弱勢;在B2C結算業務中不直接掌握客戶信息,一定程度上淪為第三方支付的後台服務。
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部分非金融機構支付具有類似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沉澱資金相當於吸收的存款,而且沉澱資金由於沒有類似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制度,其信用擴張的能力要遠遠強於商業銀行,這就存在了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支付安全等問題。
《紅周刊》:第三方支付也是一片紅海,現在很多電商有自建或者意圖收購支付公司,如支付寶、財付通、網路錢包等,未來這個市場的競爭格局將會怎樣?
雷曜:互聯網的技術發展很快,現在規模小的未必將來就是小的,現在嘗試的一種商業模式將來未必就不會成功,互聯網金融的時代不是比大小,都有機會。
分類監管成為大方向
《紅周刊》: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監管。未來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政策導向傾向於什麼方向?
雷曜:第一,互聯網金融本身需要門檻,不能說只要是互聯企業就可以隨意從事金融;第二就是針對不同的子行業,門檻應有高低,對不同的資本應該更
公平一些。現在有一個誤解,即對於互聯網金融不應該監管嚴格。但金融是一個中介,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風險,而不是服務的對象是誰,這是問題的起點。另外,監
管也有成本的考慮,產品、資金的來源、接受監管的程度是一一對應的,這個規律不會因為互聯網企業而改變,所以不管什麼機構都應回歸金融的本質。
具體來講,互聯網金融對於網路安全有更高的監管和評估要求,其所蘊含的系統風險不同於傳統金融體系。借鑒國際上對不同金融機構的監管思路,我們
傾向於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機制與商業銀行有一定差異。另外,改變傳統的分業立法模式成為共識之一,轉而適應金融綜合化經營的發展趨勢,從消費者角度橫向立
法。同時,打破傳統的按行業分類標准,如銀行、保險、證券等,對相同性質的金融產品採用總括性的概念,在適用法律上不應存在根本差異。
鄧建鵬:綜合目前監管機構官員表態以及我個人的研究,未來政策導向更傾向於:新的業態監管要轉變既有思路,要鼓勵行業自身規則的引導,也即我稱之為的「軟法治理」;監管機構設置一些底線法則,如不非法集資、不設資金池、要有信息披露等。
《紅周刊》:有人認為,互聯網企業做金融現在風聲水起是因為其游離在金融監管之外,即享受著「管制紅利」,一旦統一監管,互聯網企業所有的優勢也就同步消失了,您怎麼看?
雷曜:現在新興互聯網金融業務處於監管套利超常發展階段。以余額寶為例,表面上,余額寶們把錢從銀行賬戶轉走,通過貨幣基金繞一圈,又以大額存
單的形式返回銀行,對整個銀行體系而言存款沒有減少,但余額寶們轉出的是銀行儲蓄存款,轉入的是同業存款,在准備金等基礎性金融管理制度上,顯現出明顯的
監管套利問題。同樣P2P網貸平台能否真正按照「信息平台」模式運行,完全不涉及資金歸集,在商業上否有持續發展的可能,還有待證明。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體現出他是特殊時期的產物,第一,我國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未完全到位,比如銀行存款上限管制帶來明顯利差空間,另外我國對
銀行存款仍存在隱形保障,人們同樣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也有政府兜底;第二,我國金融體系仍採用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模式,而互聯網金融企業監管
明顯放鬆;第三,傳統金融監管法律和手段明顯滯後於互聯網金融在技術和商業模式方面的發展。現在一些沒有金融牌照的企業在從事金融活動,並不是沒有一點規
矩和管理,一些活動是由法律來限制的,比如不能吸收公眾存款,不能非法集資等,法律是底線。
鄧建鵬:互聯網企業做金融部分游離在監管之外,存在「管制紅利」問題。但是,其與傳統金融介入金融的性質不完全一樣,比如網貸,本質上是金融信
息服務中介,不經手資金,與銀行不同,所以統一監管是錯誤的,也是不可能的。完善合適的監管,正當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反而會正常成長起來。
《紅周刊》:我國目前P2P行業的模式有三類,平台模式、擔保模式、銷售模式,但絕大部分是擔保模式,如何看待這類公司風險——注冊資本很少,但業務規模很大?帶了擔保的P2P其本質是否就是沒有牌照的金融機構?
鄧建鵬:P2P本質是借貸信息服務中介,現在國內許多網貸多少與這個本質存在差異,部分公司由信息中介變成信用中介,在這一點上,近似於沒有牌照的金融機構。將來的監管要讓網貸回歸其本質。目前,網貸做信用中介,就算帶了擔保,風險仍較大。
《紅周刊》:隨著監管的落地,哪類新金融模式您覺得機會更大?您對新金融發展方向的看法是?雷曜:阿里小貸摸索了一套新的風險管理的辦法,非常有價值的一點是大數據。我們需要真正地利用大數據為普惠金融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未來一個大
的方向和商機。大數據技術是互聯網金融發揮獨特優勢的核心環節。隨著金融供應鏈的發展,大數據和金融體系更加緊密聯合,投資者通過上下游信息挖掘出核心企
業和衛星企業往來關系,評估企業財務狀況;金融機構將客戶消費行為、金融活動和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匹配,實現對客戶「量身定製」個性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有利
於信貸風險控制;提供支付、結算、投資、融資等金融服務的新型信用中介和數據的結合更為靈活和主動
⑦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造成哪些沖擊
1、對商業銀行業務的沖擊。我們從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企業內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容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平台,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
2、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客戶都是通過互聯網的電商,或者說是融資平台來直接較量,既存在著金融脫媒,同時也隔絕著客戶與銀行的聯系。對銀行和客戶的基礎來講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或者說一定的沖擊。
3、雖然互聯網行業做了很多嘗試,目前還不能從根本上撼動商業銀行的地位,但是在人們的觀念和輿論上還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輿論和觀念上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新要求,這對商業銀行也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⑧ 網路金融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有哪些
網路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
1、重新審視金融戰略,適應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為中小銀行提供了與大銀行競爭的契機。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模式,積極創新,將在一些新興業務上趕超大銀行,形成競爭力。傳統銀行業可能因為互聯網金融模式發生競爭格局的改變。一些互聯網企業已不滿足只做第三方網路支付平台,而是憑借數據信息積累與挖掘的優勢,直接向供應鏈、小微企業信貸等融資領域擴張,未來可能沖擊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搶奪銀行客戶資源、替代銀行物理渠道,顛覆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
2、拓展銀行業務的客戶和渠道。客戶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各項業務的基礎。互聯網金融模式有利於商業銀行拓展客戶基礎。2012年,全球互聯網用戶達24億人;我國互聯網用戶為5.65億人2,網購人數1.93億人3。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與自身戰略結合,一方面挖掘、吸引新客戶;另一方面增加客戶粘合度,拉近與客戶間的業務關系。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傳統目標客戶群可能發生改變,傳統物理網點優勢弱化,追求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更傾向於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商業銀行傳統價值創造和實現方式將發生改變,能夠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務的金融機構會得到市場青睞。
3、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大數據、雲計算和微貸技術。這三項技術可以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全面了解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經營行為和信用等級,建立資料庫和網路信用體系。在信貸審核時,投資者將網路交易和信用記錄作為參考和分析指標。貸款對象如違約,互聯網金融企業還可利用網路平台搜集和發布信息,提高違約成本,降低投資者風險,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及個人貸款具有獨特優勢。因此,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超越傳統融資方式的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減少交易成本,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4、價格發現功能,推動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模式能夠客觀反映市場供求雙方的價格偏好,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有效方式。互聯網金融作為交易平台,資金借方報價,貸方依據對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偏好選擇貸款對象,雙方議價成交,交易完全市場化。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金融機構不能完全依賴央行的基準利率指導,應主動在市場上尋找利率基準。互聯網模式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市場利率走勢,判斷特定客戶群的利率水平。如果還能夠深入研究挖掘數據,甚至可以形成完全由市場決定的「利率指數」,從而完善貸款定價基礎。
5、加速金融脫媒。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主要充當資金中介的職能。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邊緣化。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當資金信息中介的角色。從融資角度看,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台尋找交易對象,之後的融資交易過程由雙方自己完成。從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為客
⑨ 怎樣看待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在沖擊
隨著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務的不斷滲透,各種互聯網基金短期內吸納了巨量活期資金,在活期存款、理財產品和基金中間業務方面,搶奪了銀行相當一部分客戶資源。
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推出,吸納了大量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余額寶不僅有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而且還有活期存款的支取便利性,是商業銀行存款業務強有力的競爭者。從實際情況看,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推出給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帶來了致命打擊。
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商業銀行形成了絕對的壟斷競爭優勢。商業銀行掌握了金融行業絕大多數業務渠道和市場資源,具有絕對的行業競爭話語權。隨著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推進,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地位開始受到各種新興市場力量的沖擊。以第三方支付平台為例,商業銀行支付結算功能幾乎被市場完全拋棄。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對商業銀行市場地位的撼動是明顯的。
自余額寶推出之後,各大互聯網巨頭先後推出了以「某某寶」為命名方式的現金理財產品。很顯然,未來金融「攪局者」將會對傳統金融市場帶來巨大沖擊。傳統金融可能被顛覆,互聯網隨時可能成為市場新寵兒,而只有創新才能夠應對這樣的巨變。支付寶的崛起,是互聯網成功「試水」金融市場的結果,它在我國金融市場注入了一股創新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