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商銀行如何轉型
第一,允許差異化市場准入,更好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農村商業銀行長期植根於我國最低層次的金融市場中,對小微、對三農金融服務最熟悉,也最有經驗與自覺性。為此,未來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應該允許有以下兩種類型的農村商業銀行並存:一類是佔大多數的中小型農村商業銀行。這類農村商業銀行因規模和能力等原因,以深耕本土、服務本土中小微企業、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為己任,深入社區,堅定做有地方特色的社區銀行的決心和信心,與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進行錯位競爭;一類是佔少數的大型優秀農商行,比如監管評級為二級以上的資產規模1000億元以上的農商行。這類農商行規模大、內控好、服務三農或中小微企業到位,監管政策可考慮允許突破經營地域局限,向省內跨區尤其是向地級市以下的農業地區發展。
第二,實施轉型戰略,邁向精細化經營之路。隨著經濟金融環境和形勢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尤其是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資本監管從嚴、金融脫媒、技術脫媒、同業競爭加劇、科技創新、客戶需求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給銀行業的經營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加嚴峻挑戰,以往粗放型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已難以為繼,農村商業銀行需進行戰略轉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為適應新形勢發展和轉型改革的要求,農商銀行在法人治理結構、機制創新、業務轉型、人才儲備、品牌營銷等五個方面進行「二次戰略轉型」是非常迫切的,具有著力於優化資產結構、客戶結構、產品結構、收入結構、人才隊伍結構和內部組織流程結構,才能為精細化轉型戰略的實施打好基礎。
第三,優化渠道,提高客戶粘度。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區域性金融機構,需精耕本地市場,通過渠道優化,提高金融服務的深度與廣度,為客戶提供一體化、一站式的全方面金融服務,以提高客戶的粘度。渠道建設方面,通過線上、線下提供7×24小時無盲點的服務覆蓋,線上、線下一站式的「金融商店」;產品方面,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特點,推動整合的一體化產品設計鎖定客戶。通過渠道優化及產品設計,提高目標客戶的粘度,提升中間業務收入。
第四,運用大數據上線提高管理能力與水平。農村商業銀行不僅需重視基礎資料庫的建設,更需對大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提高大數據管理的能力與水平。提高風險計量的准確性,至少需要3~5年的基礎數據的積累,這是對大數據建設的最基本的需求。同時,我們更需關注大數據的管理,構建客戶管理系統,以挖掘、洞察客戶的需求。從擁有數據到實現信息對稱,防控風險,為客戶「量身打造」金融服務。
第五,挖掘創新型業務,節約資本、實現收入多元化。過度依賴資產擴張的外延式增長模式,不可能長期增強農村商業銀行的持續盈利能力和資本金補充能力,需大力發展資本消耗比較少或不佔用資本的業務,如中間業務等,注重提升非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可以信貸業務為先導,拓展和延伸銀行創新性業務,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如拓展、延伸融資顧問服務、債券承分銷業務、私人銀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支付結算業務等;做大做強銀行卡、代理收付、代理保險等傳統中間業務,實現規模效益的跨越與提升。綜合化經營是當今國際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加快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渠道,農村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條件,積極、穩妥推進創新性業務資格申請的步伐,爭取更多創新性的中間業務資格,實現創新型中間業務的突破。
同時,加強同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全國農信系統總體規模龐大,但是單一農村金融機構「各據一方」、規模相對較小、業務發展差異也較大,農村金融機構之間需加強交流與合作,相互借鑒發展經驗,實現「共贏」的發展目標。
⑵ 為什麼從傳統製造業往金融業轉行很難
轉行最成功的來方式有兩種:自
第一種方式是線性轉行。
雖然轉行是由於對已有的行業和崗位心生不滿,感覺無發展空間,但是,已有的技能、經驗和人脈仍然是轉行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比如傳媒人離開本行業後往往進入企業從事媒體關系工作,資深HR和獵頭、培訓師之間往往轉化身份,而快消行業的營銷人員往往成為互聯網電子商務競相搜獵的目標。
第二種方式是考證轉行。
對於擅長考試、想轉行的人來說。跨行進入那些對理論知識要求較高的行業,獲得一個有質量的證書,成功概率要高得多,比如轉行金融可以通過CFA、CPA、FRM、CIIA等。證書雖然無法證明你的實踐能力,但因已有一定知識儲備,而且由於企業需要有一定比例的持證者,所以會樂意向有證者提供職業機會。
轉行,容不容易,最主要看行業的相關度,可以選擇這個行業的上下游相關行業及這個行業橫向相關的行業,這樣轉型最簡單,30%以上的相關度,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優勢。但是千萬不要停留在自己的老經驗上。要學會改變。
⑶ 傳統金融業如何保持競爭力
該機構指出,來以美國90年代互聯網高度自發達時期為例,其初期發展迅猛,但此後逐漸放緩。具體來看,初期發展迅猛主要是依靠互聯網方便快捷的特點,接觸到盡量多的客戶,發揮平台優勢,再依靠靈活以及低成本的優勢降低費率,吸引客戶。 但談到發展放緩的原因,海通證券稱,主要因為互聯網從事金融業務在本質上仍存在兩大缺點 即缺乏專業金融人才,導致難以從事復雜的金融業務;以及缺乏產品開發能力,導致只能銷售其他公司的產品。 以上問題阻礙了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導致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往往會遇到瓶頸,難以進一步做大。 海通證券提出,目前國內互聯網平台客戶粘性更高,平台優勢更大;盡管從事復雜的金融業務仍較為困難,但從事一些簡單的金融業務,如保險中車險、 意外險、券商傳統經紀業務等很可能利用其更大的平台占據較大市場份額。 該機構提出,未來成功的金融機構需要滿足兩點要求,一方面是同時具備線上線下平台以互為補充;另一方面是有產品開發能力以獲取核心競爭力。
⑷ 如何看待金融業的種種變革
我們處身於金融時代。現代社會,人們因為持有信用卡、炒股票、買保險與銀行、證券、保險發生聯系,還會購買余額寶、銀行理財,參與眾籌,我們很難與金融絕緣。即使什麼都不做,我們的瀏覽記錄、購物行為也會被採集,成為互聯網企業預測消費與投資行為的素材。更何況金融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配置資源,已經成為經濟生活中的要素,不可或缺。
金融是如此重要,以至於金融業被置於嚴格的管制中,從機構設立、業務准入到定價機制,管制無處不在。片面的看,金融的歷史就是金融管制的歷史,金融業的創新是在突破金融管制,金融業門外的「野蠻人」顛覆傳統金融的產品也是他們受到較少管制的結果。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這幾年金融業的種種變革?這成為「鴻儒論道」在金融領域選題的主要問題來源。
宏觀尺度上,中國金融體系是在兩條鮮明的主線的引導下發生變革的:利率市場化與金融風險。《利率市場化勢如破竹》指出,隨著銀行理財、信託等融資渠道的發展,利率市場化正處於加速狀態,金融脫媒現象明顯,新興金融機構開始活躍。利率市場化推高了傳統企業的融資利率水平,也釋放了風險。傳統金融不得不開始艱難的市場化轉型。
自2010年以來,金融體系風險是金融業乃至整個經濟體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債務水平較高是其最直接的顯現。《企業債致中國金融體系風險高企》採用信貸與GDP的缺口指標計算中國社會債務水平,中國的闕值顯著高於10個百分點,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三季度的缺口指標為18。4個百分點,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傳統研究裡面的警戒線水平,其中企業債務金融風險是中國最大的系統性風險來源。這並不意味著政府的債務沒有風險。《貨幣幻境下的地方債懸崖》估計算了中國各部門的資產負債表,2012年底,中國五級政府債務規模28。5萬億元左右,省、市和縣三級地方政府佔了16。5萬億元。按三種償債率口徑計算,地方政府都需要普遍、持續的借新還舊,它們實際上在玩龐氏游戲。金融體系風險的高與低及風險化解的進程直接決定著金融業改革的推進力度和策略。
微觀尺度上,中國金融變革在兩個維度展開:傳統金融的突圍和新金融生態的顛覆。過去三十年的金融也是傳統金融機構轉型的歷史,金融機構從政府部門中分離,不斷的分化、多元化,形成今天銀證保分立的格局,同時還存在大量的民間金融。在利率市場化等的沖擊下,分業經營格局受到嚴重的影響,金融產品不斷創新,突破了現有的監管框架,影子銀行即是一例,也是今天中國的流動性過剩、低利率、信貸擴張、通脹、房地產泡沫等問題的根源。《影子銀行內幕》認為影子銀行的資產質量並不亞於銀行貸款,而且他們規模太小,還不足以威脅銀行系統。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中的P2P貸款,沒有擔保的P2P難成大器,易在競爭中落敗,有擔保的P2P則抬高了經營的難度,也限制了規模,其生存難度要遠遠超過其他金融業態。
傳統金融機構不僅遭受新金融業態的沖擊,金融業內部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向銀行集中。《保險業能否飛得更高》指出保險業趨於邊緣化的尷尬境地,保險作為風險保障的主業發展緩慢,既制約了保險行業的擴張,也讓行業的發展方向不明。新形勢下,保險業在資金運用、壽險費率市場化、償付能力新標准、保險銷售渠道創新等已經有了很多突破,在更市場化的環境下,對保險機構及其監管也是不小的挑戰。
與私人財富增值最密切相關的莫過於證券市場了。為什麼炒股不賺錢?為何經濟牛而股市熊?《最牛經濟難為股市另闢蹊徑》以國別、時序等數據為基礎,對比股市風險、股票定價、公司上市過程、退市過程以及關聯交易等問題,中國股市被經濟增長遠遠拋離並不意外。從問題的主次來看,上市門檻高與退市懲罰機制弱是股市與經濟脫鉤的主要原因,《資本市場該有怎樣的制度改革》從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多層次市場命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金融創新原則等四個層面梳理了改革的難點,也給出了資本市場頂層設計的圖景。其中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行將結束,以IPO注冊制與轉板通道等上市、退市機制再造中國股市,中國股市前景可以期待。
⑸ 如何推進全面轉型促進銀行全面發展
幾個轉型方向
面對傳統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受到的種種挑戰,我認為,積極推動銀行業的綜合化經營,將成為我國銀行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其中,發展各類資產管理業務是銀行綜合化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是進一步推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發展。2005年,國內商業銀行獲准發起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邁出了銀行業綜合化經營的重要一步。工銀瑞信是首批試點的三家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經過兩年多的快速發展,基金管理規模已達到五百多億,躋身中國十大基金公司行列,成為資本市場一支重要的力量。
其次是大力發展私募基金和企業理財等投資銀行業務,推動相應的衍生產品創新。目前全球私募基金規模已非常巨大,幾乎所有的國際金融公司都有自己的私募基金。2006年,全球並購交易的總值在3.79萬億美元,其中通過私募基金方式主導的交易占並購交易總量20%,美國2006年十大並購案中有五宗由私募基金經手。中國有很多並購通過直接投資的辦法來完成,將來通過私募基金的方式也可進行國際投資。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私募基金還沒有非常好的法規,包括銀行業如何從事私募基金業務還不夠明晰;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流動性相對過剩,但同時企業資本金嚴重短缺,不僅使得銀行的一些貸款資本化,而且造成國內一些優質的項目大量引進國際私募基金。這就導致了兩方面後果:一是國內金融機構難以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超額利潤,二是進一步加劇中國流動性過剩。所以我們建議,應逐步擴大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的業務范圍,穩妥推進中國金融機構的私募基金業務,有效緩解上述矛盾。
企業理財是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要部分,也是目前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我們的實踐來看,商業銀行實際上是有很多產品可以做成理財產品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就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產品,我看將來會有一個幾千億、幾萬億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銀行大量的信貸資產完全可以通過證券化賣掉,銷售給願意承擔較高風險並獲取較高收益的投資者。此外還有「信託加理財」產品,銀行設立專項的資產管理計劃,資金富裕的企業和個人可以通過信託平台直接將資金提供給有需求的企業。當然,這樣一些產品都需要做產品風險的隔離和信用增級,需要信託公司承接和管理更多的資產支持證券和資產管理計劃。
近年來我們自主開發的理財產品也越來越多,除各類固定收益產品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外,將來還會包括各類衍生產品,如基於信貸類固定收益產品的一些衍生產品、組合產品以及更有前途的一些利率、匯率的衍生產品等。
第三是促進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推動個人資產管理業務創新。私人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為富裕個人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的重要載體。根據美林對中國私人財富的調查,資產凈值100萬美金以上的個人有25萬到50萬。中國商業銀行中100萬美元凈值的客戶數量不多。原因是發展私人銀行對服務、渠道和產品要求很高。在亞洲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私人銀行客戶要求的主要是跟資本市場掛鉤的產品。如果要拓展此項業務,可能需要能夠直接投資到中國的股市、香港的股市甚至全球的股市,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非常好的專業團隊,能提供投資建議,也需要我們有完善的產品線。目前,我們已計劃積極嘗試拓展私人銀行業務,推動高端個人資產管理業務發展。
第四是繼續拓展完善資產託管服務。資產託管是資產管理業務必須的重要服務環節。隨著基金公司、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各類機構資產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資產託管業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全球最大規模的資產託管銀行紐約銀行在同梅隆銀行合並之後,託管資產總量達到18萬億美元,資產託管成為其最核心的業務。隨著我國基金等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銀行資產託管業務量也相應增加,但絕對規模同國外相比來說仍然較小。工商銀行是我國最大的資產託管銀行,託管資產1.24萬億,今年託管資產增加7767億,增長率達168%。希望隨著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工商銀行託管資產規模能迅速縮小與國際先進銀行的差距。
總之,資產管理業務是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我有兩個希望:一是希望在法律層面加大對商業銀行綜合經營的支持;二是希望將來銀行在證券、投資銀行、股權投資基金、信託公司等領域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的空間能夠進一步拓展,通過加快資產管理發展來疏導中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增強中國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力。
⑹ 互聯網金融如何改變傳統金融
在目前國內主流金融生態中,以銀行、證券、保險業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模式,逐漸暴露出沉積已久的各種問題:首先是國有金融機構壟斷,非金融部門不得從事金融業務。正是這種壟斷,導致了長期缺乏產品創新,同時由於手續繁雜,成本高居不下,中小企業和普通用戶很難享受到好的金融產品和相關服務。這種傳統金融服務的落後使得實體經濟出現巨大的融資缺口,同時個人資金需要尋找更加合適的資金出口,這些都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留下了空間。
⑺ 傳統的金融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的原因有哪三點
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有五大不同:
一、定位不同:互聯網金融主要聚焦於專傳統金融屬業服務不到的或者是重視不夠的長尾客戶,利用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規模效應和較低的邊際成本,使長尾客戶在小額交易、細分市場等領域能夠獲得有效的金融服務。譬如互聯網金融的一個細分領域,房產抵押市場,以為用戶提供便利的房產抵押融資服務為核心內容,客戶群體多為擁有個人住宅式房產的中產階級用戶。
二、驅動因素不同:傳統金融業是過程驅動的,注重與客戶面對面的直接溝通,在此過程中搜集信息、建立管控風險、交付服務,互聯網金融是數據驅動需求,客戶的各種結構化的信息都可以成為營銷的來源和風控的依據。
三、模式不同: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機構都在積極的運用互聯網的技術,但是模式設計上是有差別的。前者是線下向線上進行拓展,努力把原有的基礎更充分的利用起來,提升服務的便捷度。而互聯網金融則與之相反,普遍都採用O2O的抵押模式,例如互聯網金融下的房貸一般開創線上申請、審核,線下審批簽約公證、抵押相結合的新模式,這種採用線上向線下拓展的模式在挖掘客戶上具有強大的優勢。
⑻ 互聯網+金融,金融機構該怎麼轉型
大數據時代,數字化金融,看你是一些什麼金融機構了,金融機構轉型就是數字化+實體相結合,利用現有的平台推出自身的產品
⑼ 怎樣實現傳統銀行業務向互聯網金融轉變
基於高級的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互聯網金融開始出現各類創新的業務模式,這些創新回突破傳統業務范疇答,建立了全新且高度依賴於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發展的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在給社會大眾帶來了更好的體驗、更多的選擇,增進了社會的整體福利的同時,它的出現及快速發展,使商業銀行面臨客戶流失、業務萎縮的危險,傳統經營服務模式面臨變革,對傳統的金融理念、金融模式、金融業務和金融監管體制帶來了影響和沖擊,改變著傳統金融機構的生存業態,也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了市場化競爭的新思路和創新活力,推動了傳統金融機構的積極轉型和變革創新。
⑽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怎樣協調發展
個人認為很難,雙方在資金募集上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轉型是一個艱版巨漫長的任務,同權樣,讓既得利益者全面房開互聯網金融也很困難。
目前雙方的交集主要在一些資管產品,基金,私募的網路銷售。以及一些銀行風控、理財體系外的投融資需求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