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增強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

增強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

發布時間:2021-02-25 00:36:45

❶ 舉例說明金融創新的積極作用

一)金融創新的積極作用
1.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
首先提高了市場價格對信息反應的靈敏度。金融創新通過提高市場組織與設備的現代化程度,使國際金融市場的價格能夠對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作出迅速靈敏的反應,提高了金融市場價格變動的靈敏度,使價格快速及時對所獲信息作出反應,從而提高價格的合理性和價格機制的作用力。其次,增加了可供選擇的金融商品種類。現代創新中大量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現,使金融市場所能提供的金融商品種類繁多,投資者選擇性增大。面對各具特色的眾多金融商品,各類投資者很容易實現他們自己滿意的效率組合。第三,增強了剔除個別風險的能力。金融創新通過提供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的融資方式、交易技術,增強了剔除個別風險的能力。投資者能進行多元化的資產組合,還能夠及時調整其組合,在保持效率組合的過程中,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散或轉移法,把個別風險減到較小程度。第四,降低交易成本,使投資收益相對上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和籌資者進入市場,提高交易的活躍程度。
2.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
首先,金融創新通過大量提供具有特定內涵與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務、交易方式或融資技術等成果,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同時提高需求者的滿足程度,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務的效用,從而增強了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其次,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把計算機引入支付清算系統後,使金融機構的支付清算能力和效率上了一個新台階,提高了資金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率,節約大量流通費用。第三,大幅度增加金融機構的資產和盈利率。現代金融創新涌現出來的大量新工具、新技術、新交易、新服務,使金融機構積聚資金的能力大大增強,信用創造的功能得到發揮,使金融機構擁有的資金流量的資產存量急速增長,提高了金融機構經營活動的規模報酬,降低成本,加之經營管理上的創新,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增強。
3.金融作用力大為加強
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對於整體經濟運作的經濟發展的作用能力,一般是通過對總體經濟活動和經濟總量的影響及其作用程度體現出來的。第一,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再配置效率。現代金融創新使發達國家從經濟貨幣化推進到金融化的高級階段和大幅度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貨幣化程度,導致金融總量的快速增長,擴大了金融資源的可利用程度並優化了配置資源效果;第二,社會融資和投資的滿足度及便利度上升。主要表現為:一是融資成本降低,有力地促進了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二是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能夠提供更多更靈活的投資和融資安排,從總體上滿足不同的投資者的籌資者的各種需求,使全社會的資金融通更為便利;三是各種投資與融資的限制逐漸被消除,金融創新後各類投資融資者實際上都進入市場參與活動,金融業對社會投資和融資需求的滿足力大為增強;第三,金融業產值的迅速增長,直接增加了經濟總量,加大了金融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第四,增加了貨幣作用效率。創新後用較少的貨幣就可以實現較多的經濟總量,意味著貨幣作用對經濟的推動力增大。
(二)金融創新的負面影響
金融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對金融和經濟的發展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1.金融創新使貨幣供求機制、總量和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影響了金融運作和宏觀調控
在貨幣需求方面引起的一個明顯變化是貨幣需求的減弱,並由此引起貨幣結構改變,降低了貨幣需求的穩定性。在貨幣供給方面,金融機構創造存款貨幣的功能增強,增加了貨幣供給的主體。同時由於通貨—存款比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下降,增強了貨幣供應的內生性,削弱了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能力與效果,易導致貨幣政策失效和金融監管困難。
2.金融風險有增無減,金融業的穩定性下降
現代金融創新在提高金融微觀和宏觀效率的同時,增加了金融業的系統風險。一是創新加大了原有的系統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購買力風險等),如授信范圍的擴大與條件的降低無疑會增加信用風險;二是創新中產生了新的金融風險,如大規模的金融電子化創新所產生的電子風險、金融業務管理創新中出現的夥伴風險、與金融國際化相隨的國際風險等。各種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在帶來高收益和高效率的同時也產生了高風險,導致了金融業的穩定性下降。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的虧損、破產、兼並、重組等事件頻繁發生。
3.金融市場出現過度投機和泡沫膨脹的不良傾向
現代金融創新中,金融市場上出現了許多高收益和高風險並存的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尤其是從虛擬資本中衍生出的新奇的種類,如股票指數期貨交易、股票指數期權交易等。一些避險性金融創新本身又成了高風險的載體,如外匯掉期、利率或貨幣掉期等等,這些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以其高利率誘導和冒險刺激,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和大量的資金。在交易量放大的過程中,價格被推到不切實際的程度,拉大了與其真實價值的差距,表現為其市場價大大超過其凈值,虛擬資本

❷ 金融創新對金融和經濟發展的推動,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的

A提高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
C提高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
D增強金融產業的發展能力

❸ 為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出幾條建議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能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事關國家的戰略利益和安全,事關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事關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後勁。目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及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成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緩解資源供應緊張壓力的關鍵,成為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自主創新,集全黨智慧謀劃自主創新,舉全國之力推動自主創新,盡快實現發展戰略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從依靠國外技術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轉變。

一、創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1、通過重大工程建設帶動重大技術創新

從國際經驗看,國家重大工程是技術運用、技術集成和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圍繞國家需求、體現國家意志和實現國家目標的主戰場。國家直接興辦重大工程不僅能夠帶動一批戰略性產業發展,而且能夠在關鍵領域實現重大技術創新。如美國,通過政府興辦曼哈頓工程,帶動了核技術的發展;通過實施星球大戰計劃,實現了航天航空技術的重大突破;通過推動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帶動了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最近正在抓緊實施的TMD、NMD計劃,對完善衛星定位、精確制導、快速反應系統將產生重要帶動作用。我國要緊跟世界科技發展趨勢,選准一批重大工程,集中全國主要的科技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研發和系統集成,攻破和掌握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進而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

2、建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創新機制

長期以來,我國軍民自成體系,互相分割,不僅浪費了大量的科技資源,也不利於從總體上統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因此,要從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全局出發,統籌國防資源和經濟資源,注重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軍隊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發展,形成軍民兩大系統資源共享、協同配合、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創新機制。除特殊需求外,軍品科研及生產項目一般應實行全社會的公開招標制度,其成果除了軍用外,要直接轉化為民用技術,用民用產品利潤支持軍工產業的再發展,形成以軍促民、以民養軍、軍民結合的良性發展格局。

3、制定鼓勵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政策

自主創新往往伴隨著風險。自主創新不僅需要資金投入,更需要國家的優惠政策支持。例如,日本企業研發投入最高可享受20%的稅收抵扣和100%的折舊率;美國企業每年用於技術開發新增投入的30%―50%可以抵扣企業所得稅,大大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因此,要借鑒國際經驗,盡快建立健全我國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一是制定優惠的財稅政策。各級財政要建立穩定的研發投入增長機制,集中用於共性、關鍵性和前沿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對企業研發投入允許以較大比例直接抵扣稅收;對社會力量資助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研發經費,也可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二是實施金融扶持政策。金融機構要建立授權授信制度,增加信貸品種,擴大科技信貸投入。要完善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貸款擔保體系,包括降低商業銀行擔保比例、建立貸款風險擔保准備金、加大財政貼息力度等。要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發展風險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等。

4、通過政府采購促進自主創新

隨著政府采購規模的不斷擴大,許多國家都注重運用政府采購手段來促進自主創新,扶持本國產業發展。如《購買美國產品法》規定,凡是使用納稅人的錢采購商品,必須優先購買納稅人所辦企業生產的產品,只有當本國企業不能滿足需要時才允許進口。在日本,對社會公眾有利害關系的招投標項目,一定要有行業協會的推薦,其用意在於支持和鼓勵采購本國產品。但在我國,目前對使用進口設備實行減免稅,而對購買國產設備缺乏激勵政策,這是一種逆向調節,不利於國內自主品牌的發展,必須完善相關措施。一是盡快出台《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我國《政府采購法》規定:「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目前,要盡快出台《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增加這一規定的可操作性。要有目的地增加技術創新的引導,給予自主品牌產品優先採購權,通過前采購對企業的研發投入進行宏觀導向,通過後采購為企業研發成果創造穩定的市場空間。要以適當形式對積極購買和使用政府采購的重點產品及服務的單位給予一定的獎勵。二是加強對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和披露制度,加強對政府采購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規范招投標行為,對應采購自主品牌而未采購的,要嚴厲處分相關責任人,並取消該單位一定期限的采購權。

5、培養和吸引各類創新人才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人才是關鍵。目前我國人才十分缺乏,必須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加快形成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有效機制。一是制定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根據國家自主創新的總體需要制定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戰略和政策,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的目標及措施,盡快建成一支規模宏大、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的創新型人才隊伍。二是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機制。實行優先投資於提高人的素質的戰略,加大教育投入,調整國民教育體系,注重能力和素質教育,構建學習型社會,使我國盡快從人口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強國。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盡快建立市場主導、政府指導的人才資源配置機制;加大人力資本要素在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激勵和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以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培養和凝聚高層次人才。國家重大科技計劃不僅要出高質量的成果,更要出高水平的人才。要以培養戰略型科學家、學術帶頭人和科學家團隊為重點,將國家重大科技計劃與人才培養計劃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要通過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帶動,為優秀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乾的舞台。四是大力吸引國際優秀人才。首先,要建立全球人才信息網和人才儲備制度。及時收集全球人才信息,分析人才流動趨勢及各國人才政策,在此基礎上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其次,要採用多種形式引進人才。要以重要崗位公開招聘國際一流人才,以科技項目和人才計劃吸引優秀人才。建立「海外咨詢專家」制度,邀請他們參與我國重大項目、工程和課題的立項、評估。研究制定技術移民法,鼓勵海外優秀人才來華創業或工作。

6、把知識產權戰略納入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是鼓勵自主創新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把知識產權戰略納入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以強化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一是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把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提到科技、經濟、文化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綜合運用法律的、經濟的和行政的手段,引導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增強全社會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活力。二是建立日常監督和重點檢查相結合的機制。大力加強對知識產權法律實施的監督、檢查工作,定期、不定期地組織各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機關和科技、經濟、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公安等有關部門,對各地區、各部門貫徹實施知識產權法律的情況進行聯合大檢查,重點查處一些重要的、有影響的知識產權侵權大案,督促解決一些地方存在的執法不嚴和對侵權行為處罰不力的現象,堅決查處和制裁各種侵權行為,及時有效地處理知識產權侵權和糾紛案件。

二、充分發揮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1、確立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

從世界經驗看,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100多年來,世界上對經濟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技術幾乎全部源自企業。發達國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業中完成的。而在我國,企業尚未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沒有把技術創新作為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從戰略上盡快確立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一是逐步使我國科技體制由政府研究機構主導型轉變為企業研究機構主導型。在制定國家科技發展規劃時,要充分考慮企業需求,在科技投入、研究計劃和人員配置上向企業傾斜,逐步使我國科技體制由政府研究機構主導型轉變為企業研究機構主導型。將企業的重大技術課題列入國家科技計劃,對課題所需的基礎研究、開發性研究、共性技術、關鍵性技術等進行統籌安排,並給予政策、經費支持。二是改進國家財政的科研投資方向。國家財政科研投資的方向,應從主要投向科研機構轉為主要投向企業,促進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除重大基礎研究、戰略研究外,凡是沒有企業種子資金參與的科研項目,就認為其產業前景沒有落實,國家就不資助科研經費,迫使科研機構和院校積極與企業結合,促進產學研一體化。三是推進形成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從多元化、多渠道的社會資金市場上尋求創新支持。健全和完善風險資本與證券市場,實現企業科技與風險投資、企業科技與社會資金的良性結合。對技術創新的風險投資應給予信貸和稅收優惠,引導風險資本和證券市場向科技開發產業增加投資。四是創建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政府要通過誘導性和鼓勵性的財政、稅收和信貸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開展自主創新。對高新技術企業可實行一定的稅收返還或稅收減免,將科研經費全部計入成本。可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促進技術成果產業化。進一步實施火炬計劃,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擴大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規模,支持中小企業開展自主創新。

2、建立有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

由於缺乏創新機制,目前我國企業創新動力嚴重不足。2003年,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的只佔25%,開展研發活動的僅為30%;企業用於產品和技術研發的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0.75%,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比例通常在3%以上。因此,要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建立有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一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調整企業股權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盡快建立起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層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並把建立創新機製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二是把自主創新規劃納入企業發展戰略。把自主創新規劃與企業發展戰略一起制定、一起落實、一起考核。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產業技術發展趨勢,制定切實可行的自主創新規劃,並把規劃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要建立動態評估和調整機制,不斷跟蹤、調整、充實企業自主創新規劃。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構建有效的報酬與風險相對稱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把經營者的個人收入與企業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有效避免經營者的短期行為。

3、建立高水平的企業研發機構

要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提高企業自主開發能力,切實把提高經濟效益轉到依靠技術進步的軌道上來。一是加大資金支持。對技術創新的財力投入力度,是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要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的幅度,盡快實現研發費用與GDP同步增長。加快培育科技創新的資金市場,調動和引導社會資金,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對企業研發活動的投入。二是完善相關制度。建立健全技術開發准備金制度,技術及人才開發費稅金減免制度,以及新技術推廣投資稅金減免制度等,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重點支持對行業科技進步貢獻大的研發機構建設。加強對研發機構的運行機制、資金投入、人員結構及開發成果等方面的建設和管理。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企業用於研發的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不能低於3%,高新技術企業的這一比例要在8%以上。三是鼓勵聯合研發。完善相關機制,加強不同企業研發機構的交流與合作,鼓勵聯合開發與創新,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和運行效率。

三、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自主創新中的中堅作用

1、繼續推進科研院所體制改革

1999年以來,我國對科研院所進行了市場化改革,有效解決了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的問題,也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但也應該看到,這次改革對不同行業的特點要求考慮得不夠充分,改革後的科研院所注重應用性技術的研發,而對產業共性技術重視不夠。一些科研院所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忽視了長遠的技術儲備與社會效益。要區分不同情況,繼續推進科研院所體制改革,提高它們從事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一是明確劃分各科研院所的主要職能和次要職能,並確定發展方向和目標。對於公益類、基礎類科研院所的大部分撥款一般要通過與科研任務捆綁方式、以招標形式下達,提高事關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使它們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識創新基地。對於面向市場的開發類科研院所,要堅持向企業化轉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其成為技術創新的先導力量。二是引入競爭機制。科研院所負責人從任命制改為社會公開招聘,不拘一格地選拔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擔任。採用合同和階段目標管理責任制,通過由技術專家組成的評價機構,定期對科研院所工作進行考察和評價,把結果反映到負責人任免和經費支持上。在政府資助的科研院所中逐步推廣「研究開發課題中心制」,將以定員數為依據向科研院所劃撥資助金的傳統做法,改為以研究開發課題為依據,激發了科研院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加強科研院所對外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開放條件下科技全球化提供的機會,加強科研院所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科研院所整合全球技術資源、科技資源的知識和能力,及參與國際科技活動的能力與水平。

2、全面提升高校自主創新能力

高校主要從事基礎理論研究,是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性創新的重要源泉。要加強高校建設,全面提升高校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加強學科建設。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要根據比較優勢,突出特點,選准主攻方向,有針對性地加強重點專業和重點學科建設,構建一批能夠為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提供重要知識和技術支撐的學科群。二是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大對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支持力度,鼓勵多學科的交叉與綜合,積極探索成立多學科交叉的科研中心,尋求多側面、多角度的思考,產生創新性思維。三是完善高校科研人員評價與獎勵制度。尊重學科性質和工作性質的差異,尊重基礎研究的自身發展規律,進一步改革高校科研人員評價與獎勵制度,從根本上杜絕急於求成的短期行為。

3、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

打破我國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自我封閉的結構系統,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和高校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發展的產學研合作機制。一是探索多種合作形式。通過共同研究、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科研器材的共同使用、關鍵技術信息的服務、專利使用等兼職、培訓等形式,整合、優化現有資源,建立以實現共享為核心的合作機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建立技術中心、中試基地,或通過聯營、投資、參股等多種方式實現與企業的聯合,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二是企業研發要注重和高校、科研機構有機集合。企業研發經費要有一定比例用於產學研合作,以強化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的有效銜接,提高技術配套和自主開發能力。

四、要把引進技術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相結合

1、增加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創新的投入

引進技術是實現技術進步的捷徑。引進技術只有與消化、吸收和創新相結合,才能很快形成自主創新能力,擺脫對技術引進的依賴。因此,一些國家都大幅度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如日本、韓國等國家引進技術和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創新的投入之比是1

❹ 金融創新有何意義

(一)金融創新的積極作用
1.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
首先提高了市場價格對信息反應的靈敏度。金融創新通過提高市場組織與設備的現代化程度,使國際金融市場的價格能夠對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作出迅速靈敏的反應,提高了金融市場價格變動的靈敏度,使價格快速及時對所獲信息作出反應,從而提高價格的合理性和價格機制的作用力。其次,增加了可供選擇的金融商品種類。現代創新中大量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現,使金融市場所能提供的金融商品種類繁多,投資者選擇性增大。面對各具特色的眾多金融商品,各類投資者很容易實現他們自己滿意的效率組合。第三,增強了剔除個別風險的能力。金融創新通過提供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的融資方式、交易技術,增強了剔除個別風險的能力。投資者能進行多元化的資產組合,還能夠及時調整其組合,在保持效率組合的過程中,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散或轉移法,把個別風險減到較小程度。第四,降低交易成本,使投資收益相對上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和籌資者進入市場,提高交易的活躍程度。
2.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
首先,金融創新通過大量提供具有特定內涵與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務、交易方式或融資技術等成果,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同時提高需求者的滿足程度,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務的效用,從而增強了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其次,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把計算機引入支付清算系統後,使金融機構的支付清算能力和效率上了一個新台階,提高了資金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率,節約大量流通費用。第三,大幅度增加金融機構的資產和盈利率。現代金融創新涌現出來的大量新工具、新技術、新交易、新服務,使金融機構積聚資金的能力大大增強,信用創造的功能得到發揮,使金融機構擁有的資金流量的資產存量急速增長,提高了金融機構經營活動的規模報酬,降低成本,加之經營管理上的創新,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增強。
3.金融作用力大為加強
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對於整體經濟運作的經濟發展的作用能力,一般是通過對總體經濟活動和經濟總量的影響及其作用程度體現出來的。第一,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再配置效率。現代金融創新使發達國家從經濟貨幣化推進到金融化的高級階段和大幅度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貨幣化程度,導致金融總量的快速增長,擴大了金融資源的可利用程度並優化了配置資源效果;第二,社會融資和投資的滿足度及便利度上升。主要表現為:一是融資成本降低,有力地促進了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二是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能夠提供更多更靈活的投資和融資安排,從總體上滿足不同的投資者的籌資者的各種需求,使全社會的資金融通更為便利;三是各種投資與融資的限制逐漸被消除,金融創新後各類投資融資者實際上都進入市場參與活動,金融業對社會投資和融資需求的滿足力大為增強;第三,金融業產值的迅速增長,直接增加了經濟總量,加大了金融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第四,增加了貨幣作用效率。創新後用較少的貨幣就可以實現較多的經濟總量,意味著貨幣作用對經濟的推動力增大。
(二)金融創新的負面影響
金融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對金融和經濟的發展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1.金融創新使貨幣供求機制、總量和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影響了金融運作和宏觀調控
在貨幣需求方面引起的一個明顯變化是貨幣需求的減弱,並由此引起貨幣結構改變,降低了貨幣需求的穩定性。在貨幣供給方面,金融機構創造存款貨幣的功能增強,增加了貨幣供給的主體。同時由於通貨—存款比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下降,增強了貨幣供應的內生性,削弱了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能力與效果,易導致貨幣政策失效和金融監管困難。
2.金融風險有增無減,金融業的穩定性下降
現代金融創新在提高金融微觀和宏觀效率的同時,增加了金融業的系統風險。一是創新加大了原有的系統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購買力風險等),如授信范圍的擴大與條件的降低無疑會增加信用風險;二是創新中產生了新的金融風險,如大規模的金融電子化創新所產生的電子風險、金融業務管理創新中出現的夥伴風險、與金融國際化相隨的國際風險等。各種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在帶來高收益和高效率的同時也產生了高風險,導致了金融業的穩定性下降。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的虧損、破產、兼並、重組等事件頻繁發生。
3.金融市場出現過度投機和泡沫膨脹的不良傾向
現代金融創新中,金融市場上出現了許多高收益和高風險並存的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尤其是從虛擬資本中衍生出的新奇的種類,如股票指數期貨交易、股票指數期權交易等。一些避險性金融創新本身又成了高風險的載體,如外匯掉期、利率或貨幣掉期等等,這些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以其高利率誘導和冒險刺激,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和大量的資金。在交易量放大的過程中,價格被推到不切實際的程度,拉大了與其真實價值的差距,表現為其市場價大大超過其凈值,虛擬資本急劇膨脹,由此吹出了大量的泡沫,產生過度投機,極易發生金融危機。

❺ 當代金融創新對金融與經濟發展的影響

(1)對金融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當代金融創新對金融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主要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實現的:一是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首先,金融創新通過大量提供具有特定的內涵與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務、交易方式或融資技術等成果,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同時提高需求者的滿足程度,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務的效用,從而增強了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其次,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第三、大幅度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資產和盈利率。二是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首先,提高了市場價格對信息反應的靈敏度;其次,增加了可供選擇的金融商品種類;第三,增強了剔除個別風險的能力;第四,降低了交易成本與平均成本,使投資收益相對上升,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和籌資者進入市場,提高了交易的活躍程度。三是增強了金融產業發展能力。四是金融作用力大為增強。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對整體經濟運作和經濟發展的作用能力,一般通過對總體經濟活動和經濟總量的影響及其作用程度體現出來。
(2)產生的新矛盾和挑戰:金融創新在繁榮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對金融和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首先,金融創新使貨幣供求機制、總量和結構乃至特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對金融運作和宏觀調控影響重大。其次,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貨幣政策的決策、操作、傳導及其效果,對貨幣政策的實施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第三,金融風險有增無減,金融業的穩定性下降。第四,金融市場出現過度投機和泡沫膨脹的不良傾向。
綜上所述,當代金融創新雖然利弊作用皆存,利弊作用力都放大了,但從總體上看,金融創新的利遠遠大於弊,並且其利始終是主要和主流性的。正確認識和客觀評價金融創新對於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是有效利用和充分發揮其動力作用,主動駕馭並把握金融創新的內在規律,最大限度地推動金融、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前提。當然,當代金融創新的負作用亦不能忽視,必須加以有效的引導和監管進行防範和控制。對創新在不同方面存在的弊病可以採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予以克服或減輕。總之,只要改善宏觀調控,加強監管,正確引導,當代金融創新中的負作用應該可以減輕到最低限度,安全與效率並非不可兼得。

❻ 我國有哪些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對金融發展有哪些貢獻

中國的金融創新: 一、隨著中國加入WTO後金融開放進入程序化、規范化時期,外資銀行的進入與競爭將促進銀行業的制度建設。銀行業將從健全現代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出發,建立健全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謀發展的內在機制,把銀行辦成真正的現代金融企業。有條件的商業銀行將建立符合國際發展潮流的銀行控股公司,參股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甚至其他商業銀行),實行業務綜合化、專業化、全球化,以此提高其業務競爭力,增強創新能力。 二、銀行內部機構設置創新 中國銀行業將適應金融創新的要求,在內部管理方面建立有助於促進金融創新的機構設置。銀行業工具創新要求銀行在機構管理上進行相應調整,根據潛在業務發展的需要,及時增加有利於促進金融創新的部門設置。未來銀行內部將成立金融創新或金融工程中心,專門負責金融市場監測,制定有關金融創新規劃。一般來說,銀行業金融創新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種新的金融產品的出現,往往很快就被其他金融機構模仿。不過,率先推行金融創新的金融機構往往可以在客戶資源上獲得比較優勢。因此,率先把握潛在金融工具需求趨勢,推出新的金融工具的銀行,不僅可以有效開發市場:而且能夠促進相關業務的開展。通過業務的綜合經營,使銀行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利潤來源。 三、銀行業產品創新 20世紀末中國銀行業已經在加強信貸管理的基礎上,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對銀行信貸的需求,積極開展消費信貸、助學貸款,拓展銀行中間業務。加強銀證、銀保、銀企合作,推進金融業務電子化、網路化建設。21世紀,銀行業務創新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尤其是與住房、汽車消費、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相關的銀行業務會有新的突破。銀行業傳統的存貸款利差將進一步縮小。存款來源會因證券業、期貨業、保險業的發展而受到抑制。因此,銀行要適應直接融資不斷擴大的要求,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中間業務服務,外匯交易、衍生交易、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將會有較快發展。同時,銀行業將通過銀行控股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推進綜合業務開展,加強銀行與證券、保險之間的業務聯系與合作。在拓展中間業務時,銀行業將適應客戶對中間業務的需要,注重業務的特色化、專業化,創造高效的金融服務品種。中國銀行業的產品創新也可能面臨一系列困難,除了銀行自身創新動力、技術支持等約束外,還受到國民經濟和客戶群體條件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一是銀行業務創新不能離開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現狀。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是銀行業金融創新的基礎,銀行業管理制度創新也離不開經濟體制改革的現實,而金融工具的推出是國民經濟運行在銀行業的具體體現。比如,利率和匯率的變化引起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化,由此產生對金融資產保值和投資的要求,才出現新的金融工具。二是國內企業作為銀行業的主要客戶,其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直接關繫到銀行業的經營,銀行業的產品創新最終要由客戶需求決定,而不在於銀行自身。事實上,銀行業務創新不過是銀行為客戶「量體裁衣」,為客戶提供其所需的金融服務。因此,滿足企業和居民的需求,是銀行業金融創新的歸宿。 四、風險控制機制的創新 金融創新的本質是進行金融風險的重新配置。金融創新也會產生一系列新的金融風險,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對經營風險進行動態監測和評估,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21世紀,中國銀行業將適應金融市場變化的要求,在推進金融創新過程中,建立穩健的風險控制機制。如在利率、匯率劇烈變化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新的避險工具,保證銀行資產的增值與保值。21世紀,中國銀行業將參照現代商業銀行管理的「CAMEL體系」、「ROCA標准」以及銀行控股公司的「BOPEC標准」,建立動態的風險預警系統,及時跟蹤各種新的金融工具的風險和收益情況,加強銀行管理,在保證銀行業穩健經營的基礎上,努力提高銀行的創新能力和盈利水平,使銀行業在金融創新中得到穩健發展,充分發揮金融創新對銀行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金融創新對金融發展有哪些貢獻:1.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首先提高了市場價格對信息反應的靈敏度。金融創新通過提高市場組織與設備的現代化程度,使國際金融市場的價格能夠對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作出迅速靈敏的反應,提高了金融市場價格變動的靈敏度,使價格快速及時對所獲信息作出反應,從而提高價格的合理性和價格機制的作用力。其次,增加了可供選擇的金融商品種類。現代創新中大量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現,使金融市場所能提供的金融商品種類繁多,投資者選擇性增大。面對各具特色的眾多金融商品,各類投資者很容易實現他們自己滿意的效率組合。第三,增強了剔除個別風險的能力。金融創新通過提供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的融資方式、交易技術,增強了剔除個別風險的能力。投資者能進行多元化的資產組合,還能夠及時調整其組合,在保持效率組合的過程中,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散或轉移法,把個別風險減到較小程度。第四,降低交易成本,使投資收益相對上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和籌資者進入市場,提高交易的活躍程度。2.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首先,金融創新通過大量提供具有特定內涵與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務、交易方式或融資技術等成果,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同時提高需求者的滿足程度,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務的效用,從而增強了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其次,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把計算機引入支付清算系統後,使金融機構的支付清算能力和效率上了一個新台階,提高了資金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率,節約大量流通費用。第三,大幅度增加金融機構的資產和盈利率。現代金融創新涌現出來的大量新工具、新技術、新交易、新服務,使金融機構積聚資金的能力大大增強,信用創造的功能得到發揮,使金融機構擁有的資金流量的資產存量急速增長,提高了金融機構經營活動的規模報酬,降低成本,加之經營管理上的創新,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增強。3.金融作用力大為加強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對於整體經濟運作的經濟發展的作用能力,一般是通過對總體經濟活動和經濟總量的影響及其作用程度體現出來的。第一,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再配置效率。現代金融創新使發達國家從經濟貨幣化推進到金融化的高級階段和大幅度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貨幣化程度,導致金融總量的快速增長,擴大了金融資源的可利用程度並優化了配置資源效果;第二,社會融資和投資的滿足度及便利度上升。主要表現為:一是融資成本降低,有力地促進了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二是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能夠提供更多更靈活的投資和融資安排,從總體上滿足不同的投資者的籌資者的各種需求,使全社會的資金融通更為便利;三是各種投資與融資的限制逐漸被消除,金融創新後各類投資融資者實際上都進入市場參與活動,金融業對社會投資和融資需求的滿足力大為增強;第三,金融業產值的迅速增長,直接增加了經濟總量,加大了金融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第四,增加了貨幣作用效率。創新後用較少的貨幣就可以實現較多的經濟總量,意味著貨幣作用對經濟的推動力增大。

❼ 如何加強金融創新對離岸金融業務征稅的促進作用

(1)對金融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當代金融創新對金融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主要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實現的:一是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首先,金融創新通過大量提供具有特定的內涵與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務、交易方式或融資技術等成果,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同時提高需求者的滿足程度,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務的效用,從而增強了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其次,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第三、大幅度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資產和盈利率。二是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首先,提高了市場價格對信息反應的靈敏度;其次,增加了可供選擇的金融商品種類;第三,增強了剔除個別風險的能力;第四,降低了交易成本與平均成本,使投資收益相對上升,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和籌資者進入市場,提高了交易的活躍程度。三是增強了金融產業發展能力。四是金融作用力大為增強。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對整體經濟運作和經濟發展的作用能力,一般通過對總體經濟活動和經濟總量的影響及其作用程度體現出來。(2)產生的新矛盾和挑戰:金融創新在繁榮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對金融和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首先,金融創新使貨幣供求機制、總量和結構乃至特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對金融運作和宏觀調控影響重大。其次,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貨幣政策的決策、操作、傳導及其效果,對貨幣政策的實施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第三,金融風險有增無減,金融業的穩定性下降。第四,金融市場出現過度投機和泡沫膨脹的不良傾向。綜上所述,當代金融創新雖然利弊作用皆存,利弊作用力都放大了,但從總體上看,金融創新的利遠遠大於弊,並且其利始終是主要和主流性的。正確認識和客觀評價金融創新對於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是有效利用和充分發揮其動力作用,主動駕馭並把握金融創新的內在規律,最大限度地推動金融、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前提。當然,當代金融創新的負作用亦不能忽視,必須加以有效的引導和監管進行防範和控制。對創新在不同方面存在的弊病可以採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予以克服或減輕。總之,只要改善宏觀調控,加強監管,正確引導,當代金融創新中的負作用應該可以減輕到最低限度,安全與效率並非不可兼得。

❽ 簡述金融創新的意義

1、金融創新對貨幣定義和貨幣劃分的意義

從整個貨幣發展的里程來看,一般認為貨幣經歷了樸素的商品貨幣階段、貴金屬貨幣階段、代用符號貨幣階段、電子貨幣階段四個階段。

各階段就其作為貨幣的價值與本身所包含的價值而言,具有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數字貨幣等多種形式(其中數字現金是電子貨幣發展的較高階段形式)。

金融創新的日新月異使得理論界對貨幣的定義變得日益困難。貨幣到底是什麼?傳統的貨幣定義認為貨幣是為廣大公眾所普遍接受的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馬克思和一些當代主流經濟學家均認為「貨幣是一種社會關系」;而米爾頓·弗里德曼和新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的年輕教授曼昆卻說「貨幣是經濟中人們經常用於購買其他人的物品與勞務的一組資產」;

社會學家西美爾則把貨幣視作為「一切價值的公分母」、「價值的現金化」:「貨幣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活動的物化,是一種純粹功能的具體化。」

在圍繞著理解和把握貨幣到底是什麼這一問題上,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們被長期困擾,特別是金融創新使貨幣的外延越來越廣泛,所以對貨幣的界定越發復雜。

金融創新,特別是大量金融業務創新後,涌現了許多新型賬戶,這些賬戶的出現使傳統貨幣供給層次劃分出現混亂,例如NOW、ATS、MMDA等新型賬戶都具有開具支票的功能,類似於活期存款,理應劃入M1,但這些賬戶余額又大部分放在投資性儲蓄賬戶上,實際上它應屬於M2。

由於類似的金融創新,各國對貨幣供給層次的劃分不斷進行修改。英國已有M1、M2、M3、DCE、PSL1、PSL2等8個貨幣供給指標,從1970年到1984年間修改貨幣定義9次之多。

美國在1971—1984年間共修改貨幣定義7次,貨幣供給指標發展到目前的M1、M2、M3、L和Debt 5個。盡管頻繁修改,金融創新帶來的難題並未完全解決,如電子賬戶、多功能信用卡和網路支付賬戶等對應的貨幣層次,各國中央銀行目前尚無明確答案。

所以金融創新使得對與貨幣的定義和貨幣層次劃分更加難以界定,從而直接影響到貨幣流通速度的分析與測定。

2、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乘數的關系

貨幣乘數是指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

在一定的名義GDP下,貨幣乘數B和貨幣流通速度V之間存在著反比關系,即在一定的產出水平下,貨幣流通速度增大,則貨幣乘數減少;反之亦然。所以要分析金融創新對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只要找出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就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

3、從修正的貨幣乘數看金融創新對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

金融創新對貨幣的定義和貨幣層次的劃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隨著金融工具種類的不斷豐富,無論是流通中的現金、各類存款等流動性不同的貨幣供給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金融創新對貨幣乘數的各種影響因素的影響變化如下。

1)對現金的影響

隨著電子技術的日益成熟,電子貨幣的發展將會成為貨幣的主流。經濟體之間的借貸、消費、轉帳等將無一不是通過網路進行結算,支票和現金結算將逐步減少。

特別是數字現金是在銀行存款轉移支付工具的逐漸深化和對現金通貨的逐漸擠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電子貨幣的高級發育形態,是貨幣經歷實物貨幣、貴金屬貨幣、代用符號貨幣(紙幣)等各種發育階段類型的電子貨幣的不斷發展和演化的產物,

具有良好的匿名性、無限的分割性、真實的價值性、快捷便利和可交換性等一系列的優點,可以推知,數字現金對貨幣形態演化的這種影響趨勢將使數字現金不斷擠占現金通貨紙幣和存款通貨的某些形態而逐漸成為未來數字貨幣時代的最主要流通貨幣形式之一,

它是現金紙幣通貨和存款通貨的最佳替代者,因此,從其一問世以來便迅速擠占現金和存款通貨中數字現金前期各種發育形態的電子貨幣的位置,並且後來居上。

不難推知,隨著數字經濟對整體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提高,實體經濟對現行的現金紙幣通貨的需求將因數字現金的逐漸擠占而大幅縮減到少量存在,數字現金則會廣為流行,

而結算性臨時存款通貨的大部分將逐步轉化為數字現金形態,小部分仍將以卡型電子貨幣形態和存款轉賬型電子貨幣形態存在,但也將逐漸向數字現金形態轉化。

2)金融創新對貨幣層次和貨幣乘數的影響

金融創新使傳統的貨幣層次的劃分變得越來越模糊,各種貨幣之間轉變的交易成本越來越低,而且貨幣層次越來越多,如NOW賬戶、ATS賬戶等。

特別在西方國家金融市場,由於金融產品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日益增多,不同流動性的金融創新產品在不同程度上充當了商品交換的媒介。成為了事實上的貨幣。

這樣一來使貨幣的供應規模量在不斷擴大。這里可以引入一個金融創新下的可以充當貨幣媒介的可替代性金融資產的一個量,即在貨幣供應量上加入一個量Mc,所以金融創新下貨幣供應量為:

M=C+Dr +Dt +Ce +Mc(4)

金融創新對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得到解釋,其中現金漏損率的降低、替代性金融資產的比例增大和超額准備率的下降都使貨幣的流通速度降低,而數字現金占活期存款比例則會使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總的來說,由於數字現金和活期存款的流動性都比較強,所以在一定時期內產生較大的相互替代可能性不大(但是長遠來看ce還是增大的),所以要考察在一定時期內貨幣的流通速度或者貨幣乘數發生變換總的趨勢是:金融創新使貨幣乘數增大,流通速度下降。

(8)增強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擴展閱讀:

金融創新定義雖然大多源於熊彼特經濟創新的概念,但各個定義的內涵差異較大,總括起來對於金融創新的理解無外乎有三個層面。

1、宏觀層面

宏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將金融創新與金融史上的重大歷史變革等同起來,認為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金融業的每項重大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創新。

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金融創新有如下特點:金融創新的時間跨度長,將整個貨幣信用的發展史視為金融創新史,金融發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視為金融創新;金融創新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不僅包括金融技術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創新;

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金融企業組織和管理方式的創新,金融服務業結構上的創新,而且還包括現代銀行業產生以來有關銀行業務,銀行支付和清算體系,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乃至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體系,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的歷次變革。

2、中觀層面

中觀層面的金融創新是指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後,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中介功能的變化,它可以分為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是指製造新產品時。採用新的生產要素或重新組合要素,生產方法,管理系統的過程。

產品創新是指產品的供給方生產比傳統產品性能更好,質量更優的新產品的過程。制度創新則是指一個系統的形成和功能發生了變化。而使系統效率有所提高的過程。

從這個層面上,可將金融創新定義為,是政府或金融當局和金融機構為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在金融過程中的內部矛盾運動,防止或轉移經營風險和降低成本,為更好地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標而逐步改變金融中介功能,創造和組合一個新的高效率的資金營運方式或營運體系的過程。

中觀層次的金融創新概念不僅把研究的時間限制在60年代以後,而且研究對象也有明確的內涵,因此,大多數關於金融創新理論的研究均採用此概念。

3、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僅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信用創新型,如用短期信用來實現中期信用。

以及分散投資者獨家承擔貸款風險的票據發行便利等;風險轉移創新型,它包括能在各經濟機構之間相互轉移金融工具內在風險的各種新工具,如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

增加流動創新型,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變現能力和可轉換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長期貸款的證券化等:股權創造創新型,它包括使債權變為股權的各種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權認購書的債券等。

❾ 為什麼金融機構不斷進行金融產品的開發和創新 在線等,急啊

金融產品的開發和創新的原動力是增加盈利的需要,但同時,金融創新需要資金、人力等資源投入,在當前盈利能力充足的情況下,應當說金融機構創新的積極性不高。
西方國家的金融創新如火如荼是因為西方國家的銀行都是私有銀行,根據《貨幣戰爭》的說法連美聯儲都是私有銀行,那麼國家對銀行的監管也是毫不客氣的,正是嚴厲的監管促使銀行進行金融創新以突破政府監管實現盈利。
而我國的銀行體系由商業銀行、政策銀行、股份制銀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構成,商業銀行中的大部分國有控股,銀監部門的監管怎麼說都感覺像是機構間的較力,這是因為四大國有銀行的影響力一點都不比銀監系統弱到哪裡,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說不定都是從四大國有銀行調任的。
其他的比如利率政策,我國現有的利率已經是負利率,銀行靠吃利差已經夠活了,沒功夫跟你們玩什麼創新。金融創新是什麼?就是變著花樣賺錢,帶來的方便那是一不小心,或者是賺錢需要。那麼現在我國家是銀行的大股東,政策上下不了重手(哪有自己抽自己的道理),不用創新就能賺錢,換位思考如果是你,你還要創新嘛?

閱讀全文

與增強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