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經濟論文「為什麼說跨國並購是金融危機中的機遇」
坦白說,我粘貼的2008年,對於中國,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恰逢改革開放30年。近來,金融海嘯波及全球,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與走勢,給我國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初見端倪。但是,全球經濟的寒風並沒有吹滅中國並購市場的熱火,反而使其越燒越旺。來自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機,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未能倖免。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但是所謂危機,當然是既有「危」,又有「機」的。所以,國際金融危機,既是跨國並購的機遇,也是跨國並購的挑戰。我們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爭取使我們的並購活動能夠在危機中不斷的發展和壯大。跨國並購是指外國企業擁有被收購企業10%以上股份的收購和合並活動(UNCTAD,2000)。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並購逐漸成為外國直接投資(FDI)最主要的投資方式。跨國並購對國際資本流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極大地影響著國際產業重組的進程、結構和趨勢。1有關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轉移,外商對外直接投資出現一些變化,外資以並購國內企業的形式進入國內,發生在中國境內的外資並購份額日益擴大。2007年全國共批准外商並購國內企業1264件,佔全國新批准外商投資項目數的3.34%,外商實際投資20.8億美元,佔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量的12.78%,同比增長46.8%。能源生產、機械製造、食品消費品的生產、商業金融服務業成為外資並購的重要領域。同時外資在華並購出現了單向並購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2000年以來跨國公司在華並購有一半以上的單數並購案值超過1億美元,更有些超過10億美元。2為什麼說跨國並購是金融危機中的機遇呢?1、跨國並購具有先天優勢:(1)迅速擴大企業的規模,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擴大產品供給;(2)跨國並購有利於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進一步促進我國體制改革和體制創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3)有利於國內企業更有效的參與國際分工。跨國公司優先將生產轉移到中國後,使中國較其他發展中國家獲得一定技術的優勢。2、目前中國企業跨國並購行業主要分布在製造業、商務服務業及采礦業等產業,實施跨國並購的企業也主要為國有資源型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大型民營企業。前兩類關繫到國計民生以及國家戰略,因此政府的支持力度較大,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跨國並購。大型民營企業也大都成功上市甚至海外上市,有利於從國內國際金融市場獲得並購資金。製造業在較長時期內仍將是中國立國之本,而快速提升我國主要製造行業實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與歐美國家的行業領先企業進行股權層面的深度合作。歐美公司參股中國企業比比皆是,而中國企業參股歐美大公司卻屈指可數,如今這種局面可能出現轉機。3 3、次貸危機正逐步侵害到實體經濟:一方面為尋求國際化、進行產業升級的中國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機,以較低的價格並購國外企業;另一方面,力求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進而分散風險的全球跨國企業也對具有龐大潛力的中國市場表現出愈加強烈的興趣。這些因素均為中國並購市場中的跨國並購提供了較為強勁的動力。4、金融危機下,跨國並購更有利於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並購的核心要素在於市場支配能力和獲得壟斷地位。對企業的成長而言,單靠自身的積累是非常緩慢的,必須藉助於並購重組這一外生擴展形式。近代以來,全球相繼發生了5次大的企業並購浪潮,每次並購浪潮都產生一批巨型公司,我國企業有必要而且完全有可能通過並購重組,迅速帶動規模和效率的提升。(1)利於獲取戰略性資源獲取戰略性資源是中國大型國有能源開發企業跨國並購的主要動機。中海油的跨國並購通過收購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5大油田的部分股權和收購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天然氣項目,獲得了數千萬噸原油地質儲量;中石油的跨國並購則通過跨國收購戴文能源集團在印尼的油田和天然氣資產,擴充了自己的海外油氣探采資產規模。所以中國企業應根據金融危機的演化,相應地調整發展思路。(2)利於擴張與整合市場企業通過並購可以迅速獲得新的市場機會,在不載入行業生產能力下達到臨界規模,是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獲取更多利潤的主要途徑。此外,在壟斷市場追求市場力量和市場支配地位也是進行並購的推動力量。通過橫向並購活動跨國公司可以提高市場佔有率,憑借競爭對手的減少來增加對國際市場的控制力;跨國公司的縱向並購可以通過對大量關鍵原材料和銷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競爭對手的活動,並藉助對方的品牌,提高企業所在領域的進入壁壘,從而迅速進入東道國市場擴大原有企業市場總份額。(3)利於獲得實效性較強的研發技術「自主知識創新」是未來國家和企業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必由之路。目前普遍存在的將自主技術局限於獨立自主研發,獨立研發不確定性大、周期長,可能會使企業喪失一些戰略性的時間機會,從而錯過最佳市場時機。實際上除此之外,技術引進、並購其他公司來獲取關鍵技術並快速提高技術和商業競爭力也屬於自主創新的范疇。與自我發展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相比,跨國並購時效強、低成本,特別是當某種知識和資源專屬於另一企業時,並購就成為獲取該優勢的唯一途徑。(4)可以繞過貿易壁壘跨國並購避開了國外知識產權保護壁壘,快速進入戰略性行業。5、現階段中國的有關政策支持企業向外發展。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政府出台的配套措施是中國企業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出海購買股權能否成功的關鍵。4跨國並購可能給產業安全帶來一些問題:一是並購之後的國內企業可能自主創新動力不足,民族品牌可能逐漸流失;二是專業技術轉移難,關鍵技術很難通過市場換技術來獲得;三是軍工、國防等行業的產業安全問題值得關注,並且對於剛剛起步、競爭不充分、容易形成區域性壟斷的行業,尤其要權衡並購的利弊。既然金融風暴的來臨給跨國並購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那麼當前應如何做好跨國並購這一國際交易呢?(1)要以反壟斷法為主要的規制外資並購和監管跨國界並購的主要法律依據。反壟斷法是各國控制並購交易對市場競爭影響的最重要的法律根據,我國要盡快完善反壟斷法,建立規制國際並購的法律框架。(2)在高技術行業領域,政府應通過適度限制外資新建進入,鼓勵並購進入的規制方式,這樣可以得到外資向國內企業轉讓較高程度技術的更大好處。因此在高技術領域現實的方法是取消外資控股的比例限制,允許外資控股甚至完全控股。5(3)減少跨國並購控制的有關程序,為正常並購企業的交易活動節約成本。我國政府對國內企業跨國並購的相關審批程序十分復雜,費時費力,這在當前國際市場劇烈動盪,機遇轉瞬即逝的情況下會延誤許多並購時機。在目前這種國際特殊時期,政府相關部門可適當放寬有關審批條件,對於有時間要求的跨國並購申請,尤其是民營企業的並購,只要是合法的就可以放行,支持民營企業抓住機會走出去。 (4)跨國並購的目的不僅是生產、市場和資本的擴張,還是利潤的擴張,這方面客觀存在著復雜的價值風險。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並購者不能在短時間內充分了解並分析並購對象的財務及運作情況。所以要及時與國外政府就跨國並購的控製取得協調,為共同監管跨國並購交易制度有效協調監管的措施。(5)在成立自己的專門團隊的同時,還必須藉助國際上專業的中介力量參與並購,包括金融、保險、法律、理財、審計、教育與培訓以及公關公司等機構,利用他們的優勢,全面了解並購方所在國的有關政治、經濟形勢,以及並購目標企業的相關信息及其企業文化,以便於預測、分析並購中可能發生的問題,盡量消除阻力以促使並購成功。(6)拓寬企業在跨國並購中的融資渠道,提高企業跨國並購的融資能力;減少信息不對稱,合理估計財務風險。信息是交易成功的關鍵因素,很多並購交易當中或之後經常出現財務系統不匹配、稅收黑洞等財務風險,主要是由於中國企業缺乏並購經驗,以及雙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業務調查是合理估計財務風險的基礎,特別是對於一些表外融資項目和過於樂觀的盈利預測,直接關繫到並購完成後企業的財務負擔及經營控制權。 由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放緩使得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也將會提速。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在金融危機蔓延的今朝,增加跨國並購這種「走出去」戰略的優勢大於其他國家的競爭者。所以,我們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爭取使我們的跨國並購活動能夠在危機中不斷的發展和壯大! 參考文獻: 1、5《跨國並購與國際資本流動》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姚戰琪·著 P211 P2402 國際商報3 中國經濟周刊4 金融之星網站
⑵ 跨境並購有哪幾種主要的融資方式
一、內部融資
(一)內部融資的概念
1、內源融資是指公司經營活動結果產生的資金,即公司內部融通的資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舊構成。是指企業不斷將自己的儲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舊和定額負債)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內源融資對企業的資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風險的特點,是企業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內源融資是企業首選的融資方式,是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
2、內部融資是從企業內部開辟資金來源,籌措所需資金。如果收購方在收購前有充足的甚至過剩的閑置資金,則可以考慮使用內部資金並購。但是,由於並購活動所需的資金數額往往非常巨大,而企業內部資金畢竟有限,利用並購企業的營運現金流進行融資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內部融資一般不能作為企業並購融資的主要方式。只有當內源融資仍無法滿足企業資金需要時,企業才會轉向外源融資。企業外源融資分為直接融資為主或以間接融資為主,除了受自身財務狀況的影響外,還受國家融資體制等的制約。
(二)內部融資的優點
1、自主性
內部融資來源於自有資金,上市公司在使用時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批准即可,基本不受外界的制約和影響。
2、融資成本較低
公司外部融資,無論採用股票、債券還是其他方式都需要支付大量的費用,比如券商費用、會計師費用、律師費用等。而利用未分配利潤則無需支付這些費用。因此,在融資費用相對較高的今天,利用未分配利潤融資對公司非常有益。
3、不會稀釋原有股東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權
未分配利潤融資而增加的權益資本不會稀釋原有股東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權,同時還可以增加公司的凈資產,支持公司擴大其它方式的融資。
4、使股東獲得稅收上的好處
如果公司將稅後利潤全部分配給股東,則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相反,少發股利可能引發公司股價上漲,股東可出售部分股票來代替其股利收入,而所繳納的資本利得稅一般遠遠低於個人所得稅。
二、外部融資
外源融資源融資是指企業通過一定方式向企業之外的其它經濟主體籌集資金。外源融資分方式包括:銀行貸款、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等,此外,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融資租賃在一定意義上說也屬於外源融資的范圍。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融資方式總的來說有兩種:一是內源融資,二是外源融資。外源融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以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源融資已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源融資已逐漸成為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
⑶ 中國企業在跨國並購中的機遇和挑戰。
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成功主辦
跨國並購—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論壇
相關: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成功主辦 跨國並購—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論壇
2005年12月18日,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商務部對外經濟合作司聯合在北京•中國大飯店成功舉辦了跨國並購—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論壇。
歐美同學會是中共中央書記處領導的全國21個群眾團體之一,肩負著黨和政府聯系全世界中國留學人員的重要工作。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WRSA Entrepreneur Alliance)是歐美同學會的下設組織,由具有海外留學、進修或培訓經歷的企業家組成。主要為留學人員中從事經濟工商業管理的人士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2005年是中國企業跨國並購高潮年,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企業家聯誼會聯合商務部對外經濟合作司共同舉辦了此次論壇。此次論壇的議題包括: 2006年世界及中國宏觀經濟前景展望,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發展趨勢、法律環境、立法和政策導向,全球企業並購的概況及發展趨勢,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現狀、趨勢及對策,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挑戰和機遇,以及中國本土企業在海外兼並收購的實際經驗。論壇為與會人員與來自全球金融巨頭、商界和政界精英提供了面對面交流及磋商合作的場合。通過參加此次論壇,與會人員了解了最新官方發布的海外投資和境內外收購兼並的政策信息和規則及境內外並購戰略、趨勢、方法、途徑、策略、監管、制度的要求和條件。同時,為企業尋求海外投資市場和拓展境內外並購實踐交流了經驗、想法和心得。
論壇由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副會長、美中投資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徐昌東先生主持。全國政協副主席、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總顧問王忠禹先生、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先生、摩根斯坦利副總裁季衛東先生、瑞銀集團(UBS)中國區總裁李一先生、聯想集團副總裁白慧敏女士、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會長馮志成先生在論壇上發言。在華跨國企業、中國大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民營企業500強、投資銀行、證券公司、投融資公司的總裁、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等高級工商業管理人士及國內幾家重要新聞媒體均參加了此次論壇。會議規模達100餘人。
論壇結束後,舉行了「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晚宴酒會」。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會長馮志成學長在酒會上致祝酒辭,歷時兩個小時的酒會,氣氛融融。有關單位的領導、上百位國內企業家、來自各個方面的朋友歡聚一堂,暢談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與會者紛紛表示這樣的論壇,對於推動國內企業的發展、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起著非常積極的指導作用。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也將一如既往為我國企業的國際化、培育民族品牌、貢獻自己的力量。
⑷ "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服務營銷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個趨勢是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如信用卡、銀行匯款)。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的滲透率超過正規金融機構的網點或自助設備,以及移動通訊、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全球移動支付總金額2011年為1059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2016年將達到6169億美元。在肯亞,手機支付系統M-Pesa的匯款業務已超過其國內所有金融機構的總和,而且延伸到存貸款等基本金融服務,而且不是由商業銀行運營。
第二個趨勢是人人貸(個人之間通過互聯網直接借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其發展背景是正規金融機構一直未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現代信息技術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貸在商業上成為可行。
第三個趨勢是眾籌融資(crowd funding,通過互聯網為投資項目募集股本金)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機遇和挑戰
互聯網金融模式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現在金融業的分工和專業化被大大淡化了,被互聯網及其相關軟體技術替代了;市場參與者更為大眾化,互聯網金融市場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於普通老百姓。企業家、普通百姓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各種金融交易,風險定價、期限匹配等復雜交易都會大大簡化、易於操作。這也是一種更為民主化,而不是少數專業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
對政府而言,互聯網金融模式可被用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和促進民間金融的陽光化、規范化,更可被用來提高金融普惠性,促進經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監管挑戰。對業界而言,互聯網金融模式會產生巨大的商業機會,但也會促成競爭格局的大變化。對學術界而言,支付革命會沖擊現有的貨幣理論,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信貸市場、證券市場也會產生許多全新課題,總之現有的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和資本市場的理論需要完善。
⑸ 中國企業在跨國並購中的機遇和挑戰
未來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不是你並購他,就是他並購你,看似並購模式各種各樣,其結果必然形成少數幾個企業獨霸市場的新格局。
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進程中,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一方面得益於政府產業和貿易政策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又在積極推進全球化經營發展戰略,建立新的國際生產經營分工體系;資本積累越來越雄厚,財富聚集越來越集中,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強。與此同時,這些跨國公司繼續在全球范圍內實行「大魚吃大魚、活魚吃活魚」的跨國公司並購,進一步形成少數幾個跨國公司獨霸全球市場的新格局,以致我國乃至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企業,無論從規模、資本和市場,還是從技術、管理和效率方面都難以與之進行有效的抗衡,並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和生存危機。
例如:當今世界汽車產業總的競爭態勢是跨國公司全方位壟斷市場,領導汽車產業發展新潮流。2002年,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大眾、豐田、雷諾-日產、本田、標致-雪鐵龍和寶馬九大跨國汽車公司通過各自的並購重組,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年銷售總量就達到世界汽車銷售總量的92%,明顯佔有全球市場的絕對優勢。
又如:2002年,法國於齊諾爾公司並購盧森堡阿爾貝德公司和西班牙的埃塞雷亞公司,並購交易金額達31億美元。此次並購造就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阿塞洛鋼鐵公司。2003年,阿塞洛鋼年產量約為4,000多萬噸,年銷售額達到293億美元,已遠遠超過此前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日本新日鐵和韓國浦項制鐵。後兩者的鋼年產量均在2,600萬噸左右。
再如:2003年,新日鐵、阿塞洛與寶鋼實行強強聯合,三方投資65億元,引進新日鐵的設備、技術和工藝流程,共同生產高等級汽車鋼板,以搶占我國作為世界汽車製造大國的板材市場。
面對跨國公司並購活動,我們的應對策略是,我國政府主管部門要主動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加快調整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戰略和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完善市場機制,開放資本市場,健全法律體系,引導和支持一些企業盡快成為跨國公司並購主體或並購對象,參與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競爭與合作。
我國企業既要學習全球商業運作模式,增強跨國公司並購意識,又要調整自身經營發展戰略,推進管理變革,積極尋求與跨國公司實行並購重組及合資合作模式,以求獲取更多的資本、技術和管理方法,實現跨越式發展。
我國500強企業,特別是已經從事海外投資的企業,要全面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在並購與聯盟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突出核心競爭力,科學制定全球化經營發展戰略;在公司經營層面要加強資本運作,提升品牌效應,重視文化整合,進而加速創建我國自己的跨國公司。
跨國並購四點忠告
企業進行兼並僅是擴張的開始,如何整合好收購後的企業是擴張成功的關鍵,而進行跨國收購,整合的難度和挑戰對中國企業而言應是空前巨大的,企業在進行海外並購案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必須做好兼並後整合計劃和准備:收購後整合必須是系統的,嚴謹地通過計劃來完成,而絕不可能通過隨意的或收購方企業的意志便能完成。企業必須做好准備,在對被收購企業內外部情況十分了解的情況下制定出明晰的整合計劃。
(2)整體有效的管理和協調至關重要:由於整合涉及的所有利益相關者,企業內部所有的部門業務和員工,必須自上而下在企業管理層直接領導下來強有力地推進和完成,特別注意要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和計劃來完成。我們建設企業應設立專門的項目中心領導和協調各業務和職能部門的整合工作,對整合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能有所保證。
(3)整合涉及到的規模和影響巨大,管理層少數人能推進和完成,企業應充分與公司員工和各級管理人員溝通,特別是被收購方人員,以求達到共識和得到他們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事實上中國企業進行跨國收購,一樣也存在著本土化管理的問題,必須積極挑選、提拔和招募當地優秀的人才來進行管理,而非依靠輸出人才,尤其是中國本土具有這種跨國管理的人才本身就十分匱乏。
(4)必須從兼並第一天就開始進行企業文化的整合工作,其目的決非強制式地輸出本企業的文化,而是根據企業新的戰略目標和企業之間存在的差異,通過有機的一套整合方案來創立公司共同的一種新型文化,以求得共贏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風起雲涌。TCL收購了湯姆遜公司;上海汽車工業公司收購韓國雙龍;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集團。
中國企業進行跨國並購僅是擴張的開始,如何整合好收購後的企業才是擴張成功的關鍵。
因為在時間和文化這兩個層面上承受巨大壓力,中國企業跨國並購整合的難度和挑戰空前巨大。
⑹ 從文化全球化和跨文化管理的角度,分析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機會與風險。
其實回答這樣的問題,對於我來說是件很難的事,可是我沒辦法,我得完成任務。我還是說出了真相。
國際上70%的跨國並購失敗比率,並不能阻止中國企業海外出擊的熱情和激情;近5年間,中國企業以並購方式對外投資的數量增長了20-30倍,但頻頻失手、甚至失敗的並購,案例也並不鮮見。
企業家揭「家醜」坦陳海外並購教訓
「企業用『30年代的基礎,60年代的工具,90年的目光』來參與跨國並購,在談及並購時自拉自唱,除了自我證明判斷准確、出手得當以外,少有專業界的參與,加之傳媒的不懂行……這些,都使得中國企業的跨國並購看起來很美。」
07年6月1日,中外企業集團國際年會召開,商務部聯合四家單位發布了《中國企業跨國收購兼並的實踐與思考》課題成果(下稱「報告」),而在與會企業家介紹自己成功經驗的同時,專家們對企業提出了如上忠告。
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亦在年會上表示:「由於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起步較晚,還缺乏經驗,因此中國企業『走出去』整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
「除了在技術、管理、資金等方面的差距外,不適應國際競爭環境、風險防範意識不強、不善於處理企業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已經成為『走出去』的企業所面臨的普遍問題。」陳健說。
萬向、TCL、有色集團海外並購的尷尬:「人棄我取」
「中國正進入購並時代。」這是美國《商業周刊》的斷言。的確,跨國並購正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並且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據商務部對外經濟合作司商務參贊趙闖介紹,2002年,中國企業以並購方式對外投資的額度還只有2億美元,到了2005年,已經達到65億美元,2006年依然有47.4億美元。
然而,從過去幾年的並購案例來看,我國尚未出現類似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英國沃達豐與德國曼內斯曼、惠普與康柏的強強聯合式的購並案例。「由於我國尚未形成一批在行業內位居全球龍頭地位的『重量級』跨國公司,加上購並動因不同、融資條件限制等影響,決定了現階段多數企業仍將以購並境外中小企業或大型企業的部分業務為主。這種『人棄我取』的策略是由當前我國企業發展階段、自身規模和管理水平決定的。」商務部的報告顯示。
以汽車零部件鑄造為主業的萬向集團總裁魯偉鼎在年會上證明了這一點。據他介紹,萬向集團1994年開始在海外設立機構,到目前,除了在境外建廠3家以外,他們陸續收購了39家外企,用魯偉鼎的話說,他們的收購特點是「量大、規模小」。因為,300億的收購資金自有的只有不到200億。「我們的錢不多,國外有優勢的同行在並購時可以進行私募,我們不行,所以在進行跨國收購的時候我們就顯得很弱小。」於是,那些具有互補性的小企業成為他們收購的主要來源。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介紹,他們的兩次大的收購,對象都是對方的虧損企業。而中國有色集團也介紹說,作為國家有色金屬行業唯一的外經企業,他們自主投資境外資源開發並實現盈利的標志性項目—謙比希銅礦,亦是尚比亞資源狀況較差的銅礦山之一,他們公司介入時,該礦已經停產13年。
中海油、五礦、中化國際等並購案提示:風險無處不在
「其實,相對於回報,風險的控制更為重要。」魯偉鼎告戒與會的企業,「對於法律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認識風險、機會風險、運營風險、客戶風險、戰略風險等,一定要分析透,並且制定科學的風險管理計劃。」「回報低尚可補,風險大,則會一步錯而步步錯。」
商務部在總結了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諸多風險後認為,在跨國並購的諸多風險中,其實最突出的還是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和財務風險。其中,政治風險與東道國的政府政策變化等行為有關,包括徵收、國有化、戰爭以及恐怖活動等政治暴力事件。「中海油集團對尤尼科公司的收購案、五礦集團對諾蘭達公司的收購案,在經濟上來講,美國和加拿大的公司都不吃虧,但是東道國從政治上考慮還是要進行審查,結果導致了項目中止或無法順利進行。」報告中表述道。
此外還有法律風險。目前,世界上已經有60%的國家有反托拉斯法及管理機構,但是管理重點、標准及程序各不相同,經常使並購過程曠日持久,往往需要花費高額的法律和行政費用,增加並購成本。報告顯示,中化國際曾經擬以5.6億美元獨資收購韓國仁川煉油公司,在簽署了排他性的諒解備忘錄中,中方以大局為重,沒有意識到應該增加附加條款,以便用法律手段限制對方再提價,結果該公司的最大債權人美國花旗銀行在債權人會上提出要抬價至8.5億美元,超出了中化集團的承受能力,最終導致了並購失敗。
並購中還經常出現中外財務系統不匹配、投資回報預測假設條件存在缺陷、稅收窟窿及其他未登記風險、有形與無形資產的定價、融資成本等財務風險。致使不少並購項目因為防範財務風險不足,造成了日後企業虧損,實現不了預定的盈利目標。
困難還來自於其他方面。李東生在會上介紹了他們在歐洲遭遇和工會談判異常艱難的情況,兩年的時間都沒有和工會達成一致意見,甚至到2006年5月份時情況都無法控制。其實,在亞洲國家類似的情形也時有發生。「韓國的民眾意識和工會力量比較強,韓國的教師工會甚至已經敦促其會員告知他們的學生:自由貿易會加劇貧窮和不平等,並且會破壞環境。因此韓國人總體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並且對商界不信任。韓國民眾不僅認為本國的資金已經足夠,不歡迎外國資本、產品進入韓國市場,對韓國對外投資導致的國內就業崗位減少也持反對態度。」報告認為,這給京東方收購韓國現代電子生產線和上汽集團控股韓國雙龍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⑺ 金融危機下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
推動跨國並購的動因對並購結果的影響有利有弊,那麼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國企業進行跨國並購應該更多地看到各種推動因素後面所隱含的風險,認真分析跨國並購行為對企業的好處和弊端,採取謹慎的政策: 首先,要分析並購的成本和收益。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在於低成本勞動力;而歐美企業屬於資金密集、勞動力短缺型經濟,我國企業到發達國家投資或並購一個資本密集類的產業,投資回報率一定會比較低。對於企業投資戰略來講,這樣的並購從回報率來看是不合算的。而且我國企業收購的外國企業大多已經在經營上存在困難,我國企業不得不為這些外國企業的品牌效應、市場渠道、技術核心付出超額的價格。 其次,企業文化的沖突不可忽視。我國企業為獲得跨國市場或先進技術所選擇的並購對象都是一些老牌企業,這些企業往往具有深厚的企業文化,整合企業文化的成本很高,要想獲得並購的協同效益十分困難,這也是國際上許多並購失敗的主要原因。 再次,正確看待外在宏觀形勢。目前全球經濟發展放緩的確使許多企業的股價下跌,但選擇出售自己的企業往往是在發展前景上不容樂觀,因此低成本絕不能成為選擇並購對象的主導因素。跨國並購是一項高度風險、高度系統、高度專業的活動,要成功進行大規模的跨國兼並,宏觀上要有戰略思路支撐、政策支撐、外匯支撐等,微觀上要有詳細的目標考察、談判能力以及事後的整合能力,必須摒棄那種因為外在條件優惠就盲目擴張的機會主義行為。 另外,注意控制管理者的並購沖動。因為管理者往往是並購活動的主要推動者和參與者,但是並購風險的最終承擔者卻是主要股東。管理者出於對自身的信任和建立業績的沖動往往會做出比股東更冒險的決定。經驗證明,管理者的過度自信是導致並購發生和結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最後,要注意設立並購止損線。雖然所有的海外並購都開始於美好的預期,但當並購成本超出預期或預期目標不能實現,止損出局無疑是最佳選擇。但是目前有實力進行海外並購的我國企業大多是國有企業,其並購往往會被賦予很多非市場化的因素,即使並購之後整合未成,為了某些非市場化因素的門面,我國企業往往不能及時承認失敗、停止虧損。從這一點來說,設立止損線並嚴格執行,是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進行海外並購之前必做的功課。例如新中基並購普羅旺斯不成功,新中基迅速止損的策略,確實值得我國企業在海外並購時學習。
⑻ 一帶一路帶來重大金融機遇有哪些
一抄帶一路帶來重大金融機遇很多的。
設施聯通將成金融支持重要著力點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這既包括沿線國家的交通道路、油氣管道、能源以及港口基礎設施等,又包括關鍵通道和節點上的交通運輸網路和商貿物流中心等。
貿易暢通亟待金融服務創新
「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擴大外貿、優化貿易結構的作用不言而喻。投資和貿易壁壘的消除以及與沿線國家的自貿區談判合作,將使得貿易投資更加便利,從而為國內企業開拓出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