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媒體轉型金融服務

媒體轉型金融服務

發布時間:2021-02-26 09:49:02

❶ 傳統媒體為什麼轉型

樓下別幼稚,行外說行內事。首先,除了早已玩蛋的紙媒,沒任何傳統媒體是靠記者撐台的,聲音媒體靠主持人吸收聽眾,就如聽歌聽吹水、聽明星主持人分享日常趣事等,主持人成了第一吸引源。當然,聲音媒體也有新聞節目需求,就如央視630類,但往往不是主菜。而視像媒體如電視等,常年以來都是靠整個節目去競爭的,節目內的人也重要,但遠沒整體重要,所以電視媒體里的記者地位也不高,一般占據一個小部門或經營一個頻率(如新聞頻道)等,但對比自己所在台及外界,新聞類節目或頻道往往是很弱勢的,和他們自我包裝有極大差別。也可以隨便上街問問別人喜歡看綜藝節目還是新聞節目?答案10有八九能讓某些造假的包裝汗顏。另外,如果是如下面提到的是紙媒的記者,建議盡快轉型,如果有暗指人日和新社在託大記者的價值與地位,那麼,請三思再理解。另外供參考:,1.記者職業周期10-15,一般就會升到管理層成員台長什麼的,很少再做一線工作。2.主持人職業周期一般前十年學東西,從業15-25年才是成名有巨大收成時期,25-35.開始會教新人。3.其它工作崗位,和普通公司行政類差不多,不屬於特殊人才類,建議哪裡收入高去哪裡。總結,只有紙媒才是靠記者撐出來的,其它傳統媒體都不是,切記。

❷ 淺析傳統媒體如何尋求轉型發展之路

傳媒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區塊鏈促發新一輪技術革命
隨著國內用戶紅利逐漸消失,傳媒行業從產業層面到資本層面都經歷了一整年的消化期,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但從行業細分領域看,由於用戶內容付費意願提升、互聯網加速傳媒企業的轉型和並購等因素,傳媒部分新興細分行業仍保持高速增長。18年建議關注影視、數字閱讀、游戲、廣告等具有成長性的傳媒細分行業,並積極布局細分行業中低估值、業績優的白馬股。
就傳媒產業而言,隨著近幾年來文化傳媒資本市場格局的變動,其困境與當下痛點何在?如何用「信息互聯—智慧互聯—價值智鏈」對文化傳媒產業轉型升級內在邏輯的演進態勢進行概括總結?
數字經濟或成新引擎
政策利好疊加技術升級帶來的創新紅利,也使得傳媒產業發展新動能曙光漸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傳媒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後國內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開始呈現出規模增長快、從業人員數量需求大、延伸領域廣、相關產業聚集的特點。2015年我國數字創意產業已集聚了36,948家企業、近384萬從業人員,產業規模達到5,939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VR增幅最大,達267.5%。預計到2020年數字創意產業將成為產值規模達8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之一。
數字經濟既是「新經濟」也是「心經濟」,新的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為傳統人際交互、情感交互過程中的價值量化和價值變現創造了新的可能空間。情感與社交價值數據化、數據資產化、資產證券化互為支撐,為內容消費提供了全新的激勵機制,對個體內容消費者而言,甚至可能出現「消費即生產」的模式,這一趨勢與「通證經濟」疊加,或為傳媒產業發展提供新的動能引擎。
區塊鏈促發傳媒產業新一輪周期性革命
到了移動互聯下半場,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崛起,以多維度需求與場景精準匹配和用戶自助服務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崛起,從流量紅利時代向存量深耕時代轉型開始,未來幾年一些垂直行業空間有望迅速打開。而區塊鏈作為價值互聯時代的技術載體,或將促發傳媒產業新一輪周期性革命。
區塊鏈在文化傳媒領域最本質的應用在於重塑社群生態。未來內容的生產越來越用戶化、社交化、資產化,傳媒產業生態與外部商業生態和社會生態之間呈現出更加無縫融合的態勢。與5G相輔相成,全新的需求、全新的內容產出模式和全新的賽道值得前瞻性關注和研判。
區塊鏈的社群效應強於互聯網效應,有助於文創行業確權、流通、追溯交易,可以幫助作者和投資人更快更好地變現未來,這也是整個行業的突破點。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通證經濟通過對長尾的確權和定價,將改變互聯網文化娛樂產業的生產關系,帶來一個網路新世界。君聯資本投資副總裁李陶也有同感,他表示,新技術推動文化傳媒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風險投資應重點關注移動互聯網端的內容變現機會。
在內容監管和資本監管雙雙趨緊的態勢下,風險評估和防控能力成為重中之重;內容付費產業崛起,移動端增量賽道深耕成為熱點,短視頻、在線教育和圖片C端付費熱度持續。此外,「VR+AI+區塊鏈」的深度融合將持續驅動文化傳媒創新,該領域可能構成一個新興藍海。

❸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 應該靠什麼賺錢

要想富先修路,想在新媒體行業賺錢,單打獨斗肯定不行,那必須得要去參加培訓,多學一點新思維新方法,反正我去了2 8 推,現在月薪至少五位數,接下來打算創業了

❹ 新媒體方面怎麼努力讓傳統企業成功轉型升級

思維革新:新聞出版業具有全新的理念、思維,才能夠保證進行產品、模式、技術升級的成功,轉型升級是否深入取決於其是否深刻了解產業發展狀況。出版業的轉型升級會與網路發展趨勢相符,因為互聯網已成為了今後的出版業的發展環境。

所以在轉型升級中,出版業應完成從模式轉變到角色改變的全方位變革,為此其工作開展應立足於新型的互聯網視角、思維及發展規律,而非單純的修補原先框架、或是拓展及延伸以往的業務。

技術革新:新聞出版中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優良的內容和技術,此兩者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關系,所以只有同時大力推動技術及建設優質內容,才可以順利發展新聞出版業。較之於新媒體,傳統媒體更擅長內容信息的採集、解讀及積累,但若想鞏固其長處,必須在此基礎上結合進領先的技術,以大幅度的增強內容的影響力、傳播力。

(4)媒體轉型金融服務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新媒體編輯日常工作主要在PC上完成。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系統,瀏覽器穩定性差、廣告插件多,再加上經常需要搭配第三方排版插件工作,選好瀏覽器,能大幅提升日常工作效率。

重視閱讀體驗的新媒體團隊,都有嚴格的排版規范。所以新媒體編輯要養成一個習慣,在復制外部內容時,哪怕只復制一句話,也不要偷懶,先清除格式。否則很可能因為一個自帶的格式,讓用戶整個排版時間白費。

❺ 融媒體將會對媒體行業帶來怎麼的變革面臨哪些挑戰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媒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以深度融合、整體轉型為目標的媒體改革在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業務形態、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方面進行艱辛的探索和創新實踐,雖然有突破,取得一些成績,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2018年,中宣部提出要在2020年底基本實現縣級融媒體中心全國全覆蓋的背景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在沒有成熟經驗可循的情況下,如何變革,又會遇見哪些挑戰,都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目前,融媒體行業在內容生產、體制機制、行業理念等方面,正發生著一系列的變革。

其一、內容的深度開發

融媒體的發展實現了採集一體化,由一個團隊共同完成,採集的內容全方位、多角度,能夠完全滿足各類媒體的編輯需求,再由二次加工處理深度開發,形成規模聲勢,不僅可以增強內容的權威、真實、全面客觀性,同時提高傳媒業信息產品的品位和檔次,並引進新的技術,實現了傳播效果最大化。

其二,體制重構及資源整合的變革

融媒體中心整合了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的人力物力資源,變各自服務為共同服務。同時,融媒體重構了管理體制與事業體制,將原來由廣電行政部門設立的廣播電視台、縣委宣傳部設立的內部報刊、縣政府設立的政府網站整合起來,設立統一法人機構——縣融媒體中心,並採取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方式。

其三,媒體行業理念、媒體手段的創新

媒體融合是我們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追求信息傳播的優化過程,它正改變著信息的採集、合成、傳播、獲取、經營管理等方面各個環節的運行方式。面對市場需要,媒體需要向融合轉型,這是媒體經營理念的創新,也是媒體方式方法手段的創新。

參考中科院系科技企業中科聞歌提出的融媒體中心建設思路,我們可以發現,媒體融合,在五個方面大有可為,即技術業務的融合;內容渠道的融合,發聲渠道的融合,媒體資源的融合,多級媒體的融通。

中科聞歌融媒體建設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縣級媒體建設不僅要把握好媒體融合轉型的歷史性機遇,也應注意建設過程中,面臨著的差異化服務提供、新技術影響、信息監管等方面的挑戰。

其一,融媒體面臨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功能服務的挑戰。在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的同時,也需要開拓互聯網思維化,增強用戶思維,為用戶提供具有差異性的產品與服務。

其二,融媒體要面對新技術融合的挑戰,例如:5G的來臨,除了速度的提升外,對以往任何一代通信技術都有顛覆性的影響。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必須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用最好、最新的技術提升采編能力,拓寬傳播領域。

其三,在融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過程和傳播者上傳的信息缺乏完善的監管,其真實度難以保證,再加上良莠不齊的信息發布、原創資訊不足、轉發較多、新聞權威性不強、信息價值不足等,都給融媒體帶來了嚴重的挑戰,個人隱私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相繼出現,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融媒體開辟了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此同時,也應規避因資訊質量、信息安全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❻ 傳媒的應對危機

某廣告傳媒專家表示,每一次經濟危機都蘊含機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會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尤其是對包括新聞業在內的文化產業來說,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加之居民消費結構和消費心理的變化會產生良性效應,這些產業在經濟蕭條時期往往會逆勢上揚,經濟學上稱之為「口紅效應」。
通過對美日韓等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考查不難看出,在「口紅效應」的作用下,每次金融危機都會成為文化產業逆勢發展的機遇期。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低碳經濟的發展,以傳媒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正在迅速崛起並逐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宏觀引導向上
新聞業等文化產業相對於實體經濟而言,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在危機的傳導上也有滯後效應。文化產業在帶動經濟增長、創造財富、擴大就業、提高國家軟實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貢獻與潛力。這些獨有優勢,使很多國家紛紛將文化產業作為後金融危機時期振興國民經濟的戰略性產業,從宏觀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
為了適應新媒體環境的變化,促進傳媒業的自由開放式發展, 2009年7月22日韓國通過了《媒體法》,逐步廢除廣播電視的壟斷體制。美國政府歷來被視為是管得最少的政府,但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也加大了對新聞傳媒業的支持力度。2009年3月11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報業減稅法案。根據這項法案,直到2015年,報紙和報紙出版業將少繳40%的營業稅。
啟示:當前,文化產業因其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優勢已經悄然成為擴大內需、推動就業、促進產業升級、加強社會凝聚力的主導力量。2009年7月,我國出台了首個《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文化產業從戰略層面納入國家產業振興規劃的序列。通常認為,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達到財政總支出1%,文化產業才能獲得充分發展。雖然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但是,文化產業投入僅占財政總支出的0.39%左右,與文化建設的實際需要相比,財政投入還遠遠不足。與歐美、日韓等文化產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對外文化貿易、提高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需從資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加強與新媒體合作
傳統的新聞傳媒業高度依賴廣告,而廣告又對經濟變動極其敏感,所以傳媒經濟與經濟發展形勢正向相關。因而,金融危機使傳統媒體感受到陣陣寒意,但是對於數字化的新興媒體,卻是一個發展的良機。
國外很多主流媒體看到了這一商機,紛紛轉戰新媒體。美國《西雅圖郵訊報》《落基山新聞》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百年老報停止出版實體報紙,全力投身網路版經營。SNS社交網站的興起開啟了新媒體發展的新里程。針對當前很多人習慣於在社交網站獲取新聞信息,美國四大電視台,ABC(美國廣播公司)、FOX(福克斯廣播公司)、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NBC(全國廣播公司)紛紛進行Facebook的網頁改版,推出新服務加入新功能,以提升在SNS用戶中的影響力進而吸引用戶購買頻道收看。
日本報業加快了向新媒體的轉型。《日本經濟新聞》專門設立了電子媒體局,利用已有的網站平台,提供音頻、視頻等新聞服務,開發針對手機用戶的新聞產品。在企業利潤萎縮,廣告市場低迷的不利條件下,《朝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等報紙,將多年存儲的新聞報道及專業信息等數據資源建成網路資料庫,提供收費商業信息服務,探索出新的贏利模式。
啟示:當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關系已經從競爭轉向合作。我國的網路、手機等新媒體在此次金融危機中迎來難得的發展良機。騰訊財報數據顯示,2009年騰訊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為人民幣95.307億元(13.95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3.9%。如今,傳統媒體大多建立起自己的網站,開通了手機版,但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原有內容基礎上創新形式、突出特色,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互動,創造更為有效的贏利模式,仍需我們思考和探索。
加大技術創新
加強技術研發與應用,開發新型傳媒產品是媒體應對金融危機的有效途徑。很多傳統媒體加強了內容產品的開發轉型,大力開發面向新用戶、具有市場發展潛力的新聞產品。2009年4月,《華爾街日報》推出針對iPhone手機的新聞閱讀客戶端,《紐約時報》推出一款名為Times Wire的網路新聞閱讀產品,以類似於博客傳播的形式來實時推薦新聞。時代華納公司從2010年開始致力於推出一項「電視無處不在」(TV Everywhere)的服務,有線電視的付費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或手機等終端來欣賞有線電視公司提供的視頻內容。
繼數字電視轉型後,2010年韓國政府投入17億韓元進行數字廣播、三維立體節目廣播、新一代DMB(視頻傳輸速率提高兩倍的新一代地面波)的現場試驗,通過開發新型廣播節目,使韓國廣播業迎來新轉機。2011年4月,韓國政府又出台「智能電視三大政策」——提高智能電視核心技術、豐富智能電視內容和加強基礎公共設施建設,藉此鞏固韓國在智能電視市場的領先地位。
啟示:我國現今已經進入媒介融合時代,受眾信息需求、傳播生態環境、傳媒經濟發展模式等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傳統主流媒體要想在競爭中生存發展,必須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藉助技術進步與創新,實現采編流程的數字化、傳播平台的互動化、新聞產品的多樣化、信息服務的人性化,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資源共享
後危機時代,低碳經濟成為推動各經濟體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
為適應低碳經濟發展要求,提高資金產出效益,新聞媒體間開始了多種形式的廣泛合作,通過共享資源,降低成本。如美國《華盛頓郵報》和《巴爾的摩太陽報》在2008年底就達成協議共享新聞資源,《達拉斯晨報》和《沃思堡明星電訊報》則互為代理發行業務,並共享圖片和部分新聞產品的資源。福克斯電視台和NBC電視台也在醞釀共享視頻資源。
面對日益艱難的生存環境,日本報業巨頭也開始抱團取暖,加強合作以提高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讀賣新聞》與美國《華爾街日報》牽手合作,從2009年3月起,《讀賣新聞》每周兩天在其國際版刊登《華爾街日報》解讀性報道的日文譯文,《華爾街日報》則依託《讀賣新聞》進行其亞洲版的印刷和發行。《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三大報還共同組建了一個新聞導航網站,將三家報紙新聞報道的部分內容放在一起,供讀者進行比較閱讀。讀者點擊感興趣的內容即可進入各報獨立網站查閱詳細報道。這種聯合導航的方式既融合了新聞資源,又能使各報保持自己的特色,形成差異化競爭。除此之外,為了減少生產成本,三大報還在信息、發行等方面聯合互助。在偏遠地區實行聯合送報,當災害發生時,為受災方提供內容製作、印刷、發送等幫助。
啟示:每次金融危機都會推動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此次金融危機催生了低碳經濟。文化產業由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吸納就業能力強等特點,非常契合低碳經濟的要求,面臨寶貴的發展機遇。當前,由於競爭劇烈,我國新聞業面臨內容資源緊缺的發展瓶頸。實現新聞文化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打破地區、行業界限,變各自為戰為聯合作戰,最大程度實現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在合作中求得共贏。
專業
傳媒名校有哥倫比亞大學、密蘇里新聞學院、西北大學、雪城大學、紐約大學,這些大學的傳媒學院排名在美國都是前十。
美國傳媒專業排名情況分析
名列新聞與大眾傳播專業本科前五名的大學是: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yracus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Champain。
名列新聞研究生院的前五名是:Columbia Universit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Champain。

❼ 報紙媒體怎樣向全媒體轉型

報紙媒體怎樣向全媒體轉型 對於「全媒體」學界還沒給出統一定義,目前較為認同的說法是:「全媒體」指媒介 信息傳播採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多媒體), 利用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報紙、雜志、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業務 融合),通過融合的廣電網路、電信網路以及互聯網路進行傳播(三網融合),最 終實現用戶以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 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說 的通俗點就是融合所有媒介,讓人能隨時隨地的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自新媒體產生以來,報紙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眼看著電視,網路把一大半 的廣告費分去,卻無可奈何。報紙遭遇到了生存的危機,大的報業集團還能維持, 一些小的地方報紙正逐步走向滅亡。 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全媒體」這樣一個概念被報業重視起來,視為救命的 稻草。可以預見的是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可抗拒,2013 年中國的手機網民將達 到6 億,而電腦網民也以每年37%的速度在增長。當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越發的 成熟,人們對於獲取信息的方式必將是走向更便捷,更迅速和更全面。全媒體恰 好就是這樣一種傳播方式。 報紙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現在的女性幾乎是不讀報的,而大部分的青 少年更習慣使用手機和電腦獲取信息。所以報紙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向全媒體 轉型是一種方法。報紙向全媒體轉型目前就是進軍網路和移動客戶端市場,主要 方法是建立網站和開發手機app。以前傳媒不發達的時候是受眾找報紙看,現在 要做到的是受眾習慣在哪裡看就把信息送到哪裡。 這條路十分艱難。我國四大大新聞門戶網站:騰訊,搜狐,網易 ,新浪, 他們把持著很大一部分的用戶,用戶的上網慣性,使得很難把這些用戶爭取過來。 而在製作app 上,傳統的報紙沒有這個技術和經驗。目前在新聞類app 下載排行 榜上依舊是四大門戶網站app 的天下。這些都顯示著報紙並沒有那麼容易向全媒 體轉型。 究其緣由有三點。一是受自身限制,入行晚沒佔到先機。報紙始終是報紙, 它有它的本質屬性,不著力做好報紙是對本職工作的侮辱。所以沒有在進入網路 時代的時候有所准備,失去了先機。二是技術,資金和經驗不足。報業的新聞人 才集中在采寫這一塊,沒有專門的網路人才,加上報業的不景氣也拿不出多少錢 來砸向全媒體。三是報紙比網路媒體更具有權威性,作為喉舌機關它不能一味的 向利益靠攏和低級趣味獻媚,所以與網路水土不服。 也不是說報紙向全媒體轉型的路就死了。報紙還是有很大優勢的。很多報紙 開辦多年,有很好的口碑和印象,這樣的報紙擁有自己的讀者群。還有些報紙定 位準確,極具公信力和權威性,發展全媒體可以進一步提升影響力。比如《南方 周末》,它的app 下載量就在130 萬左右。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報紙最核心的優 勢在哪,那就是內容。 無論形式怎樣在變化,無論速度是怎樣在加快,無論受眾怎樣在看新聞,內容才是吸引 人的第一要務。只有內容抓住了讀者,才可以後續的談傳播方式。報界擁有一大批媒體的精 英人才,有記者也有學者等等可以寫出非常好的吸引人的內容出來。依靠這點報紙在轉型就 成功一半了。 再有就是要搭建好一體化平台。這是運營和技術上的要求。不惜成本的花錢做品牌運營 很幼稚,就算話再多錢也比不過互聯網那幾個巨頭,品牌運營的重點在立足本土化。騰訊旗 下針對各省做了諸如「大楚網」,「大粵網」等地方網站,發展的都還不錯。本土化能直接 拉近與當地讀者的距離,吸引到當地讀者的關注。很多報紙常年在一個穩定的區域發行,本 地讀者數量龐大,在轉型「全媒體」的時候不能為了做大做全而忽視他們。不僅在內容上偏 重,在信息服務上也要偏重。比如對本地交通的實時報道,對本地美食的介紹等等服務性的 新聞偏重本地讀者。 另外一點在技術上要捨得花錢。「全媒體」是建立在對通訊技術高要求的基礎上的,如 不能良好的運用網路技術打造更能滿足用戶體驗的網站,移動客戶端app,手機報,信息推 送提醒功能就根本吸收不到用戶。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報紙向全媒體的轉型其實是在加速自己的衰退。為了去分得市場利 益而去盡力去做全媒體,說白了就是放棄紙張把信息用到網上,通過電子終端閱讀信息。等 到每個人都用手機看新聞的時候,報紙也就沒存在必要了。「全媒體」已經是時代潮流,但 在這里有一個本位的問題,就是:是為了經濟利益去擴大影響力,還是擴大了影響力帶來了 經濟利益的問題。如果報紙真的活不下去,逼得報業人士去做新媒體,那麼這種轉型是由經 濟利益帶動的還是由社會發展帶動的呢?把這個問題弄清楚才不至於在轉型中迷失方向。

❽ 傳統媒體如何在新媒體浪潮下升級轉型

傳統媒體要轉換思維,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各級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要善於學習和借鑒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制定長期規劃,逐步實現媒介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傳統媒體要善於分析和運用互聯網模式,融入新媒體,不斷提升新媒體的影響力。在渠道拓展上傳統媒體不存在任何問題,報紙做電子報,電視做網路電視,數字電視,廣播也可以上網,拓寬形式,做好渠道,傳統媒體一樣可以成為復合媒體。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需要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不斷加大技術投入。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發展網路視聽服務,將優質內容推送到互聯網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屏幕多終端,推動社交平台與新聞傳播平台對接,廣泛吸引用戶,不斷提升影響力;不斷探索新應用,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和手機報等應用,借力微博、微信等傳播平台,建設公共賬號,進一步擴大覆蓋面,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互動化趨勢,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傳統媒體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專業采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以權威報道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佔先機;塑造融合新聞,在「全」「深」「廣」上狠下工夫,以傳統媒體的內容為核心,通過跨媒體聯動推助優勢互補,通過專題策劃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新聞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題血肉豐滿,更富感染力和滲透力。重視在服務和互動上出特色。優化信息服務,強化用戶理念,注重分析用戶特點,准確把握用戶個性化需求,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新媒體的「快」和「准」,在即時視頻播報上求實效。與時俱進,把握媒體發展脈搏,不斷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閱讀全文

與媒體轉型金融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