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金融信息服務業國際經濟環境

金融信息服務業國際經濟環境

發布時間:2021-02-27 01:18:02

人均gdp屬於金融服務業宏觀環境分析中的什麼環境

今年以來,在繼續實施區間調控的基礎上,中央注重把短期穩增長政策和中長期改革和結構調整政策結合起來,注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平衡,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有進:
一是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了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0%,一、二季度分別增長7.0%,從4月份開始,工業生產出現回升態勢。就業形勢基本穩定,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調查失業率也在5.1%附近。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7436萬人,同比增加18萬人;
二是需求出現積極變化。5、6月份,出現了、消費、出口同時轉好的局面。固定資產5、6月份連續回升,二季度房地產銷售量明顯增加,並帶動房地產企穩。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穩中趨升,出口降幅收窄口,其中6月份增速由負轉正;
三是結構繼續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5.8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比上年同期縮小0.04,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9%,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
四是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新增長動力正在成長。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仍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將近5個百分點。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鐵路機車等增長速度超過50%以上。網上零售額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在過去兩年連續高增長的基礎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長速度將近40%;
五是部分物價溫和回升,通貨緊縮壓力有所減小。隨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擴張和有效性提高,今年第二季度,部分物價開始溫和回升,綜合反映物價總水平的GDP平減指數從一季度的-1.1%回升至二季度的0.1%。按照住房和銷售面積計算的商品房價格一季度下跌0.1%,二季度上漲9.8%。和零售貿易、金融業、房地產等服務業價格上漲也帶動了服務業價格的總體穩定上漲。

⑵ 如何看待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

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可謂錯綜復雜,我想用以下四個關鍵詞來加以概括,也即停滯、分化、動盪、沖突。我解釋一下。
所謂停滯,是指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似乎完全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增長格局,在2007年之前世界經濟增速不斷向上,而在2011年至2015年間,世界經濟增速不斷向下,因此關於長期性停滯的判斷越來越多。對此的一個解釋是,由於全球儲蓄遠大於全球投資,要讓全球的儲蓄與投資相平衡,需要把實際利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但一方面名義利率面臨零利率下限(最近的負利率可謂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全球通脹水平很低,因此實際利率很難降下來,這意味著全球投資將長期低於充分就業所需要的投資水平,從而長期性停滯可能持續較長時間。換個角度來看,從生產函數來看,現在人口結構在老化、資本回報率與全要素生產率都在下降,這意味著當前的停滯可能是結構性的。
所謂分化,是指盡管全球經濟增長很低迷,但苦樂不均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發達國家中,美國、英國的表現相對不錯,而日本、義大利的表現比較糟糕。而在新興市場國家中,印度與印尼的表現相對不錯,而其他新興經濟體都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旦各國經濟走勢發生分化之後,貨幣政策就會發生分化,進而導致匯率和資本流動發生分化。目前美國在收緊貨幣政策,其他國家依然在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所以最近大家在關注全球流動性是否面臨拐點。
所謂動盪,是指在過去幾年以及未來幾年,全球金融市場會持續震盪。在我看來,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的原因,至少有三個持續的擾動因素。第一個因素是美聯儲加息的不確定性。第二個因素是英國脫歐的一系列影響,特別是歐盟銀行業在英國脫歐之後重新接受投資者審視,無論是義大利銀行業還是德意志銀行都面臨很大困難。第三個因素是全球地緣政治爆發的頻度在加劇。
所謂沖突,是指經濟層面的沖突此起彼伏,且可能繼續加深。從短期來看,有兩個經濟戰爭正在上演。第一個是貨幣戰,當前除人民幣之外的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的整體匯率已經處於40年以來的最低點,這就說明貨幣戰已經在上演。第二個是貿易戰,最近中國出口鋼鐵製品在美歐均遭遇反傾銷調查。通常情況下,在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低迷之時,貨幣戰與貿易戰就會輪番上演。從中期來看,美中兩個大國正在就全球與區域層面新一輪經貿投資規則的制定展開博弈。

⑶ 國際現代服務業發展狀況

當前,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主體,都從原來的製造業轉換到回現代服務業。在經合組織答成員中,金融、保險、房地產及物流等現代服務行業的增加值,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比重均超過了1/3。
全球現代服務業市場的「蛋糕」已越做越大。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04年全球服務業總體規模在28.08萬億美元左右。其中,高收入國家為23.69萬億美元,佔84.37%;中等收入國家為3.79萬億美元,佔13.5%;低收入國家為0.6萬億美元,佔2.13%。
另外,現代服務業在國際分工中佔有優勢地位。許多發達國家本身並不參與製造和生產,卻在國際分工與貿易中獲得絕大多數利益。其原因就在於這些國家的跨國公司憑借其先進的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高水平的研發和市場營銷能力,控制了全球生產網路和價值鏈,從而取得高收益。這種獲利模式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努力的方向。
目前,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國的服務業比重已分別達到77%、73%、70%和70%。另外,針對現代服務業的直接投資也不斷加大。

⑷ 如何分析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

1、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之處:
(1)金融服務業的資產負債表中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版比有極高的權比率;
(2)金融服務業的營運資本規模是其自有權益資本的十幾、幾十倍,甚至更高;
(3)金融服務業的風 險性很高,同時對整體經濟產生較強的聯動作用;
(4)金融中介機構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 (5)金融服務業的目標同樣是追求利潤。

2、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⑸ 中國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現狀 和 前景

中國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發展現狀,中國金融信息服務市場:1發展處於起步階段,仍不完善。2對金融信息服務業投資強度不夠。3專業人才相對匱乏。4金融信息服務系統應用水平較低。5對外國金融信息服務機構開放,但監管仍較嚴
發展前景
經濟環境持續改善,為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
我國GDP增長持續保持高增長,2009年增長8.7%,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逐步減小
國家刺激經濟計劃在2010年及其以後仍繼續發揮作用
宏觀調整政策適度寬松
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使機構和個人對於金融信息服務的需求增加
金融信息服務業當前市場總規模約30億元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信息服務業未來幾年將以超過30%的年增速發展
外國機構在中國境內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是把雙刃劍
《規定》對於外國機構的限制較多,為國內金融信息服務機構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缺少外國機構的直接強烈競爭,可能不利於形成有效的競爭格局,制約我國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發展的水平
我國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的發展,可能改變全球金融信息服務市場格局
我國正在建立自己的金融終端服務系統——新華08
新華08的發展將有利於國際金融信息服務市場格局的改善,促使市場從高度壟斷逐步轉向多方競爭,更有效地為金融信息消費者服務
國內金融信息服務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服務的專業化、精深化
用戶的交互性、個性化
信息檢索技術的智能化

⑹ 企業在哪方面分析國際經濟環境

企業環境關鍵要素
一、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是指那些對企業活動沒有直接作用而又能夠經常對企業決策產生潛在影響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與整個企業環境相聯系的技術、經濟、文化、政治法律四方面的力量。這些要素與力量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關系,從短期來說,社會文化力量通過它對於企業任務環境中相關權利要求者集團的作用,影響著企業的行動與決策。而從長期來說,企業也能通過自身的活動對任務環境中相關權利要求者集團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任務環境
任務環境泛指能夠直接影響企業主要運行活動或為企業主要運行活動所影響的要素及權利要求者集團,如:股東、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地方社團、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
三、信息來源
外部環境分析主要是一個非正式的過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分析者個人的主觀價值判斷。外部環境分析需要大量的有關資料,這有賴於眾多的信息來源渠道,如:用戶、供應商、銀行家、咨詢顧問、公開及非公開出版物、個人觀察調查、上級領導、下級員工、同級夥伴等。為使整個企業的各種信息能夠及時匯總到從事環境分析的人員手中,使得他們能夠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加工整理,及時給出關於企業外部環境情況的綜合分析報告,必須建立適當的企業戰略管理信息系統。

企業環境關鍵要素分類
一、外部環境的分類
外部環境諸因素對一個企業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
A.首先,對於一個特定的企業來說,它總是存在於某一產業(行業)環境之內,這個產業環境直接地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所以第一類外部環境是產業環境,它是企業微觀的外部環境。
B.第二類外部環境因素間接地或潛在地對企業發生作用和影響,將這第二類外部環境稱為企業的宏觀外部環境。
一般說來,宏觀外部環境包括下面一些因素或力量,它們是政治一法律因素,經濟因素,社會一人文因素和技術因素。這兩類環境因素與企業內部的關系如圖所示。產業環境和位於其內部的各個企業均要受到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等宏觀環境的影響。當然,這些因素和力量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二、外部環境的特點
特點:
1.企業外部環境的唯一性。
2.外部環境的變化性。
企業的外部環境作為一種企業的客觀制約力量,在與企業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三、外部環境的度量
為了使企業戰略適應環境的特點,企業必須確認環境的狀況。分析和確認環境的狀況,一是看環境的復雜性;二是看環境的動盪程度或穩定性。
1.環境的復雜性。
外部環境的復雜性指企業在進行外部環境分析時所應當考慮到的環境因素的總量水平。
一般說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它所分析的外部環境因素會有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因而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會變得更加復雜。
例如,隨著我國各方面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和與世界經濟的接軌,迫使企業增加對國際同行業者情況的了解,以及考慮生產要素在國際范圍內的優化組合。從這一點上來看,更加說明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環境的動盪程度或穩定性。
從兩個方面來考察環境的動盪程度。
其一:是看環境的新奇性,這主要是說明企業運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對這些事件的可處理程度。動盪水平低的環境,企業可以用過去的經驗、知識處理經營中的問題;而動盪程度高的環境,企業就無法僅用過去的經驗、知識處理經營中的問題;而動盪程度高的環境,企業就無法僅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去處理經營中的問題。
其二:要看環境的可預測性。隨著環境動盪程度的提高,環境的可預測性逐漸降低,不可預測性逐漸提高。在高動盪水平的環境里,企業所能了解的只是環境變化的弱信號,企業環境中更多地存在著許多不可預測的突發事件。

⑺ 金融市場的經濟環境分為哪幾個部分

經濟環境是指金融企業面臨的外部經濟因素,具體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發展速度、經濟制度與市場體系、收入水平、財政預算、貿易與國際收入狀況以及政府的各項經濟政策等因素的變化對金融企業產生的各種影響。

在國家的經濟政策中,財政及貨幣政策對金融企業影響巨大。寬松或從緊的經濟政策,往往對金融市場起著直接影響。同時,政府對金融行業採取的改革措施也深刻改變金融行業的運行方式。近年來,我國對匯率已經逐步進行市場化改革,截止到2016年,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已基本完成,未來將逐步放鬆銀行存貸款的利率限制。這無疑會使得銀行資金成本提高,存貸利差逐步縮小,這將給銀行以利差為主的贏利模式帶來巨大壓力,銀行業必須密切注意這種趨勢對其行業產生的重大影響。

目前互聯網金融浪潮的沖擊來勢洶洶。我國中小企業數量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在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中的比重分別為60%和40%,但其在全部銀行信貸資產中的使用比率不到30%,銀行對其貸款的滿足率也僅為30%~40%。經濟下行環境中,中小企業比大型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只有繼續扶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才能可能推動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而金融行業只有把服務對象瞄準更多的中小微企業,才能在未來迎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互聯網時代,金融的細分趨勢越來越明顯,金融行業已步入分化階段:以小額分散的消費貸款為主的P2P平台和以大額企業貸款為主的P2C平台正朝著不同的發展方向迅速壯大。2016年,中國網路經濟營收規模達到14707億元,同比增長28.5%。其中,PC端網路經濟營收規模為6799.5億元,移動網路經濟營收規模為7907.4億元,移動網路經濟首次超過PC端。電商營收規模為8946.2億元,佔比超過60%,是推動網路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隨著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將繼續向傳統金融領域滲透,我國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潛力、投資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開發,網民的消費投資行業甚至理念都將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而逐步改變,尤其是網購的興起,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降低市場、教育成本提供了新型渠道和用戶基礎。

⑻ 國際經濟形勢

2016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疲弱復甦態勢,我國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進而影響到國內經濟運行和結構調整特徵及趨勢明顯。

一是世界經濟貿易仍將維持低速增長態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雖然在各國大規模刺激政策作用下一度快速回升,但隨著刺激政策的退出和作用衰減,世界經濟貿易自2012年以來重新回落至4%以下的低增長,復甦動力明顯不足。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10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15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量分別增長3.1%和3.2%,預計2016年將分別增長3.6%和4.1%。但從去年4季度以來各主要經濟體的主要經濟指標情況看,今年全球經濟貿易增速難以明顯回升,多數研究機構和國際投行預計今年僅有0.1~0.2個百分點的微弱回升。總體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各國都在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為未來的經濟增長積蓄動能,世界經濟在短期內仍難以擺脫低速增長狀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中期展望,2020年前世界經濟貿易的年均增速分別難以超過4%和5%,明顯低於金融危機前5年5%和8%左右的年均增速。

五是全球產業重組和產業鏈布局調整步伐加快。隨著新技術發展和產業化進程加快,移動互聯網、可再生能源、物聯網、3D列印、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而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金融、商貿、製造、教育、醫療等更多領域普及應用和融合發展將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傳統產業將全面轉型升級。在全球產業加快重組的同時,依託信息化、智能化、小型化、分散化、個性化的新型生產組織方式將逐漸取代分工明確、規范嚴格的標准化大工廠生產組織方式而成為主流,國際分工方式也面臨變革。另一方面,美國主導推進跨太平洋(601099,股吧)夥伴協定(TPP)和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貿易投資夥伴協定(TTIP),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為基礎全面擴大市場准入,將勞工標准、環保標准、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競爭中立等新議題納入談判范圍,不僅為國際經貿規則標准提高設立了新標桿,抬高了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門檻,而且會逐步改變全球產業鏈布局,對其他經濟體產生貿易投資和產業轉移的負面效應。

六是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上升。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國際力量對比顯著改變,世界多極化更趨明朗,全球治理體系和結構繼續發生改變。面對新興大國的加速崛起,美國等發達國家竭力維護其全球主導地位和既有利益,各國都在調整發展戰略和對外關系,各種矛盾凸顯,競爭摩擦加劇。由此引發的地緣政治沖突更加頻繁,非經濟因素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也在上升。從目前情況看,中東局勢、美俄關系、極端勢力的恐怖襲擊、歐洲難民問題、朝核問題、伊朗導彈問題等,都有可能出現難以預見的新變化,世界經濟復甦也因此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總體看,我國的外部發展環境依然復雜多變。雖然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外部發展環境有望保持和平穩定,有利於我國繼續發展。但是,由於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和變革期,地緣政治關系復雜變化帶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的狀況短期難以改觀,外部環境變化對我國的挑戰也在增多。

對中國經濟五大影響

從目前情況看,外部環境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世界經濟貿易增長低迷既導致外需拉動作用減弱,也為我國深化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帶來新契機。國際金融危機後,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持續回落,去年甚至出現負增長,已連續4年未完成預期目標。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今年外貿出口穩增長仍面臨不少困難。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樣寄希望於擴大出口和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而是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要適應國際國內需求結構變化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310328,基金吧),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促進外貿優進優出,更好發揮外貿進出口對促進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

二在科技產業大變革背景下,我國既面臨迎頭趕上的機遇,也不排除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拉大、傳統產業面臨被技術性淘汰的風險。國際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紛紛加大對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的研發投入力度,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新興經濟體也在大力推進結構調整,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更加重視發展製造業。我國在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領域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在製造業領域的傳統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弱化,產業發展進步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若不能有效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就有可能進一步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在傳統製造業領域也會面臨來自其他新興經濟體的激烈競爭。

三是大宗商品供求格局變化和價格回落,既有利於我國降低進口成本和增加能源資源進口,但也會加劇上遊行業和企業經營困難。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無論是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還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都會增加能源資源消耗總量。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供求關系寬松和價格低位運行,總體上有利於保障能源資源供應安全和降低發展成本。但另一方面,在經濟換檔減速、需求擴張放緩、產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國際市場供應增多和價格大幅下跌也對我國能源資源開采加工等上遊行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生產者價格的持續回落也會進一步加劇企業經營困難,去產能、降成本壓力增大。

四是國際經貿規則主導權之爭,既為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帶來難得機遇,也對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市場開放帶來挑戰。去年10月,美國主導的有12個亞太經濟體參加的TPP談判最終達成協議,不僅在市場開放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而且在環境保護、勞工標准、競爭中立、電子商務、金融等服務業開放等領域設立了新標准,對未來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的演進具有引領示範作用。我國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為維護我國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就必須主動參與推動多邊經貿規則制定和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積極引導全球經濟議程,提升制度性話語權,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貿體系變革的新形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五是地緣政治關系復雜多變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構成潛在威脅,也擴大了我國在大國關系動態博弈中的迴旋餘地。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不斷從經濟、金融、科技、產業等領域向社會、政治、軍事、安全和國際治理等更廣泛領域傳導,全球利益格局的戰略博弈更加激烈,地緣政治和大國關系深刻調整,全球恐怖主義出現新回潮,熱點敏感問題頻發。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既要堅持原則,妥善處理大國關系,有效應對和管控風險,主動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更要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對外開放合作新格局,贏得發展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⑼ 金融市場狀況是構成經濟環境的最主要因素

影響金融市場的國際經濟環境因素是什麼?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
2020-05-29 16:11:23
影響金融市場的國際經濟環境因素是什麼?
金融市場是指經營貨幣資金借款、外匯買賣、有價證券交易、債券和股票的發行、黃金等貴金屬買賣場所的總稱,直接金融市場與間接金融市場的結合共同構成金融市場整體。
影響金融市場的國際經濟環境因素有以下幾種:
(1)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背景,極大地促進了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金融交易量的增長。
一方面,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加快了金融信息傳遞的速率,擴大了金融信息傳遞的范圍,提高了金融市場效率;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場的關聯性增強,增強了國際資本的流動性,各國宏觀政策的外溢效應更加明顯,由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引發國內金融市場動盪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2)放鬆管制和加強管制兩種經濟哲學的交替
經濟環境的變化引起經濟理論的發展,經濟理論的發展引起放鬆管制和加強管制兩種經濟哲學思想的轉換。
一直以來,各國在「放鬆管制——加強管制——再放鬆——再加強」這種循環中尋求對金融市場的最佳適度管理,每一次管制的加強和放鬆都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被賦予了全新的內容。
(3)世界貨幣制度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以後,各國普遍實行了浮動匯率制度。浮動匯率制度增加了匯率風險,金融業與從事國際經營的企業為了迴避匯率風險,必須藉助外匯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同時,匯率的波動也帶來了投機的機會,促進了投機交易與資本流動。

閱讀全文

與金融信息服務業國際經濟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