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宜昌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2010年度金抄融部門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先進單位」分別是:人民銀行宜昌市中心支行、宜昌銀監分局、建設銀行三峽分行、省農村信用聯社宜昌辦事處、農業銀行三峽分行、中國銀行三峽分行、工商銀行三峽分行、中國人保財險宜昌分公司、中國人壽宜昌分公司、平安人壽宜昌中心支公司、太平洋財險宜昌中心支公司、人保壽險宜昌中心支公司。
② 湖北的經濟
早在3000多年前,湖北地區已有大規模的采礦業和冶銅業。
楚國社會經濟大步發展,銅器生產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鐵器生產得到改善和推廣,絲織、刺綉、髹漆、采礦、水陸交通、城市建設、商品交易等各行各業欣欣向榮。
秦漢時期,荊楚地區人民以農業生產為主,利用江河湖泊縱橫、沼澤密布、氣候溫濕、雨量充沛的自然條件發展林牧漁業,手工業、商業也比較發達,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農業發展需要,江漢平原水利事業得到迅速發展,經濟作物和漁牧業也十分興盛。武昌(今鄂州)、江陵、襄陽、夏口(今武昌)等城市的興起與便利的水陸交通則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唐代,荊襄鄂地區農業生產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成為全國著名的糧食產區之一。茶葉、柑橘等經濟作物的生產與貿易得到空前發展,制漆業為全國之冠,麻絲織、竹編天下聞名。
宋元時期,湖北農業經濟曲折發展,城市經濟與商品貿易比較活躍。
明代,湖北農業經濟得到很大發展,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稱譽。明中葉,漢口、沙市等城市迅速崛起,交通運輸與轉口貿易十分發達。
清代,湖北政區正式形成。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湖北的農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棉花種植與紡織印染業興起,經濟比較發達。以商業貿易帶動手工業發展,漢口、沙市、宜昌等城市經濟發展迅猛,帶動了整個湖北經濟社會的發展。
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列強勢力的擴張,漢口、宜昌、沙市相繼開埠,湖北逐步淪為半殖民地。湖北的資源和農副土特產品被大量掠奪,地方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交通、金融、財政等重要領域被外控制。晚清時期,以武漢為中心的湖北洋務運動全面展開,湖北創辦了一大批近代企業,推動了湖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湖北經歷了3年的國民經濟恢復,隨後進行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開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中期,經歷了「大躍進」和國民經濟調整恢復,湖北經濟建設遭受到嚴重挫折,仍取得長足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
截至2015年,湖北省有14個國家級開發區,分別是: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即光谷,含東湖綜合保稅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含武漢出口加工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宜昌高新技術開發區、荊州開發區、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仙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隨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2014年,湖北省完成生產總值27367.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176.89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2840.22億元,增長10.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1349.93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為11.6∶46.9∶41.5。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09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66.90億元,增長17.1%。在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873.11億元,增長16.7%。全年財政支出5008.85億元,增長14.6%。
2015年,湖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550.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8.9%,增幅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增長速度全國第7,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2位。 工業
湖北省汽車、鋼鐵、石化、食品、電子信息、電力、紡織、裝備製造等產業,是工業產值的主體。其中,產值最大的汽車行業,是湖北省的主導產業。其次是鋼鐵行業和石化行業,食品行業和紡織業這兩大輕工業的增長勢頭猛烈。
2014年,湖北省擁有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842家。全省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0707.96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紡織,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建材,鋼鐵,有色,金屬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電氣機械製造業,電子設備製造業,電力等重點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1%。全年全省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174.63元,增長5.9%,其中國有控股工業實現利潤674.16億元,增長7.8%。
建築業
2014年,湖北省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產值10059.59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實現利潤451.29億元,增長18.7%;稅金480.39億元,增長15.7%。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01億平方米,增長12.7%。 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30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983.79億元,增長21.2%,商品房銷售面積5601.98萬平方米,增長5.7%,實現商品房銷售額3088.31億元,增長10.7%。按產業劃分,全省一、二、三次產業投資分別為536.01億元、10733.09億元和13033.94億元,分別增長32.5%、16.8%、23.1%。全省338個在建重點建設項目全年完成投資2595.36億元,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0.7%。
國內貿易
2014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06.27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9884.04億元,增長12.7%;鄉村實現零售額1922.23億元,增長13.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644.28億元,增長13.6%。
對外經濟
2014年全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30.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出口266.46億美元,增長16.7%;進口164.18億美元,增長21.2%。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01個。全年實際使用外資79.28億美元,增長15.1%。
金融業
2014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6494.82億元,比年初增加3591.99億元。其中:個人存款17820.70億元,增加1840.39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5289.82億元,比年初增加3408.8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8613.55億元,增加779.18億元;中長期貸款15517.22億元,增加2388.62億元。全年保費收入700.23億元,增長19.2%;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30.64億元,增長22.9%。
③ 金融機構有哪些
金融機構是專門從事金融活動的組織,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公司等。
1、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Central Bank)國家中居主導地位的金融中心機構,是國家干預和調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負責制定並執行國家貨幣信用政策,獨具貨幣發行權,實行金融監管。
中國的中央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
2、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縮寫為CB,是銀行的一種類型,職責是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主要的業務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
3、政策性銀行
政策性銀行(policy lender/non-commercial bank)是指由政府創立,以貫徹政府的經濟政策為目標,在特定領域開展金融業務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專業性金融機構。
實行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相分離,組建政策性銀行,承擔嚴格界定的政策性業務,同時實現專業銀行商業化,發展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商業金融服務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4、信用合作社
農村信用合作社(英文名稱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中文簡稱農村信用社、農信社)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5、信託投資公司
信託投資公司是一種以受託人的身份,代人理財的金融機構。它與銀行信貸、保險並稱為現代金融業的三大支柱。我國信託投資公司的主要業務:經營資金和財產委託、代理資產保管、金融租賃、經濟咨詢、證券發行以及投資等。
④ 大型金融機構和中小金融機構
我國的大型金融機構主要是指中農工建交五大國有控股銀行以及一些較大的城市商業銀行。中小金融機構主要是指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等等
⑤ 湖北省金融辦公室
金融辦辦公室具有以下職能: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銀行、證券內、保險等金融工作的方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組織落實市委、市政府對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督促地方金融系統落實執行市委、市政府有關金融工作的各項決議、決定、重要工作部署。引導、鼓勵和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改革創新、拓展業務,加大對地方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的支持。
(二)研究分析宏觀金融形勢、國家金融政策和本市金融運行情況,制定本市地方金融及金融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工作計劃,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提出改善金融發展環境,加強對金融業服務,促進金融業發展的意見與政策建議。
(三)組織協調防範化解和處置地方金融機構金融風險,整頓與規範金融秩序,配合有關部門查處和打擊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加強社會信用建設,維護金融秩序,促進廊坊金融安全區建設。
(四)引進域外金融機構,引導成立新型金融機構,完善和發展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對域內外金融機構在廊坊市的業務工作提供指導與服務,打造政銀企對接平台,搞活企業融資,推動金融機構與地方經濟實現雙贏發展。
(五)參與涉及金融領域的重要規劃、重大改革發展方案的研究、論證與實施。
⑥ 湖北十堰有多少家金融機構
12家左右吧
⑦ 湖北銀行的正式開業
2011年2月27日,湖北銀行在武漢隆重開業,並描繪出未來發展藍圖:開業3年資產過千億元,盈利逾10億元。湖北銀行是在黃石銀行(包括咸寧分行)、宜昌市商業銀行、襄樊市商業銀行、荊州市商業銀行、孝感市商業銀行5家城市商業銀行的基礎上合並重組設立的一家地方法人銀行。湖北省黨政領導、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有關領導及湖北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駐漢有關單位、各市州黨政、省內部分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負責人出席了開業慶典。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鴻忠,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國生共同為湖北銀行揭牌。著名經濟學家辜勝阻、左小蕾、吳少新被聘為湖北銀行獨立董事。王國生在開業慶典上表示,組建湖北銀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為推動湖北金融體制改革創新,促進全省金融業更好更快發展,加快構建武漢區域金融中心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湖北銀行的成立改變了湖北省地市城市商業銀行單體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弱的不利局面,帶來資源整合、規模經濟、品牌形象、資產增值、經濟支撐5個方面的積極效應,對做大做強地方金融產業,打造湖北省銀行業品牌,增強金融對湖北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湖北銀行組建後,有報道稱銀監會預計不會再批准類似的機構,監管部門的意圖在於發展中小地方商業銀行,而不是全國性跨區域的大銀行。徽商銀行是省級城商行改革的起點,湖北銀行或許是個終點。不過,之後的2011年11月19日,甘肅通過合並重組成立了甘肅銀行;2012年10月11日,貴州通過合並重組成立了貴州銀行;2014年12月16日,河南通過合並重組成立了中原銀行;另外,四川也醞釀通過合並重組設立西部銀行。
啟動增資擴股新增15億股本
由湖北省內黃石、宜昌、襄陽、荊州、孝感5家城商行重組設立的湖北銀行正式掛牌成立。掛牌成立後的湖北銀行將啟動增資擴股,在20億股原始股本的基礎上,新增15億股本,使總股本達到35億股。 對此,湖北省政府金融辦一位人士表示,隨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該省迫切需要一家實力較強的地方性法人銀行,能夠做大做強,吸收省內乃至省外的資金,集中支持湖北經濟建設。
⑧ 湖北聯社銀行是什麼銀行
湖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承擔對全省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是湖北內省內資產規模最大、營業容網點最多、服務范圍最廣的地方金融機構。
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是國務院批准組建的全國第一家副省級城市農村商業銀行,是具有一級法人的地方銀行機構。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國信合武漢市農村信用社。
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由139家企業法人股東和3515個自然人股東共同入股發起,股本金總額30億元。截至2016年6月,武漢農商行擁有營業網點200多個,包括3家異地分行(咸寧分行、宜昌分行、黃岡分行)、1026個惠民漢卡服務點、45個金融網格化工作站、852台自助機具、62家雙基普惠金融服務工作站,全國獲准籌建和開業的村鎮銀行47家,營業網點遍布武漢城鄉各地。截至2016年6月末,武漢農村商業銀行全行資產總額突破2000億元,達到2028.13億元,較年初增加368.65億元,增幅超過22%;存款總額1520.5億元,較年初增加167.24億元,增幅逾12%;貸款總額989.12億元,比年初增加68.27億元,增幅7.41%;利潤持續增長
⑨ 我國的金融機構有那些
我國金融機構按其地位和功能劃分大致有以下四類:①貨幣當局。又稱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是一個國家金融機構體系的核心,沒有這個銀行,國家的貨幣運轉就會發生紊亂。中央銀行是發行貨幣的銀行,只有它能發行貨幣,它是銀行的銀行,當銀行沒有錢的時候,可以向中央銀行借錢,中央銀行是整個社會最終的支付者。②銀行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又分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合作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商行、郵政儲蓄銀行、村鎮銀行。③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城市合作社及農村信用合作社、小額貸款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證券公司、證券交易中心、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登記公司、財務公司,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④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包括外資、僑資、中外合資的銀行、財務公司、保險機構等在我國境內設立的業務分支機構及駐華代表處。
⑩ 國內九大金融區是哪些
國內九大金融區是:
1、上海金融中心
早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就被世人公認為世界的遠東金融中心,亦以發達的金融市場著稱。1992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任務,並將此作為一項國家戰略予以實施。計劃在2010年基本建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框架,2020年完全建成區域性金融中心。
2、北京金融中心
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與決策中心,今年也首次明確提出要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3、天津金融中心
作為與北京相鄰的沿海直轄市,天津與其他城市相比有著更多的發展機遇。在「加快開發開放天津濱海新區」被納入國家戰略後,天津已明確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其重點是設立全國性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交易市場。
4、深圳金融中心
深圳金融發展的總目標是:建成「三有體系」,即建設一個能有力支持深圳經濟發展、能有機配套深圳產業結構、能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的金融體系;打造「四個中心」,把深圳建成產業金融中心、金融創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務中心。
5、重慶金融中心
重慶是中國西部惟一的直轄市,也是惟一擁有長江黃金水道、能江海聯運的西部城市,在中國具有承東啟西、左液隱右傳遞的區位優勢。 重慶最現實、最有潛力的兩塊是產權交易中心和票據中心,該市期望將其做成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都有名氣的中心。重慶表示未來將致力於建設要素市場,並計劃大力發展信貸、貨幣、證券、保險、外匯、黃金等諸多市場。
6、大連金融中心
大連是東北地區金融機構種類最全、密度最大、開放度最高的城市。大連擁有金融機構75家,其中,銀行40家、保險公司26家、證券公司2家、期貨公司7家;大連也是東北地區外資金融機構最多的城市,有23家外資金融機構;大連商品交易所是中國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之一,期貨交易品種由2002年的2個發展到目前的7個;同時,大連沒世還是東北地區主要的外匯結算中心和惟一的外匯交易中心,外匯交易額、結算總額、國際收支總額均占遼寧省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7、武漢金融中心
目前武漢地區擁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24家,保險公司30家,證券經營機構74家,上市公司35家,企業財務公司4家,信託投資公司2家,已經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信託、財務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元化格局。 武漢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是:立足湖北輻射鬧察廳中部,做中部的金融中心。
8、西安金融中心
西安作為歐亞經濟論壇的永久會址和「現代絲綢之路」的起點,通過亞歐大陸橋連接著中國東西部,在亞歐大陸橋上,西安是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作為西北貿易中心的西安,其金融資源基礎在西北地區各城市中也是最好的。
9、杭州金融中心
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杭州的金融總量僅次於上海,位居第二。目前,杭州共有各類金融機構200餘家,境內外上市公司60餘家,在證券市場上形成了聲譽顯赫的「杭州板塊」。 杭州提出將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區域性票據交易中心,組建杭州產權交易所,擴大創業投資基金,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推動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