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我國金融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2019年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以及金融業對風險控制的需求,智能金融應運而生。智能金融對金融業成本控制和效率提高方面起到促進作用,但由於其技術的制約和金融行業特性的制約,現階段的智能金融行業仍處於緩慢推進階段。
智能金融發展的驅動因素 內外部同時驅動
智能金融發展的驅動因素主要分為內部驅動和外部驅動兩大方面,內部驅動包括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產品服務滿意度、提高風控能力,而外部驅動則為促進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❷ 當前大力發展金融產品,對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有哪些並舉例說明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將逐步開放金融市場。從具體內容可以看出,我國的承
諾充分考慮了我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目前實際開放狀況以及WTO對成員國的
要求,入世承諾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的影響是在可控范圍之內的。當然,由於不同行業
的承諾水平不同,影響也會不同。
開放對銀行業的影響要比證券業和保險業大
與證券業和保險業相比,我國銀行業的競爭力要強一些,做出了開放度較高的承
諾,因此影響可能會更大一些,這些影響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管理體制和經營決策機制方面,我國的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
存在較大的弱勢。與國外銀行相比,長期的壟斷經營和政府對其經營的過多干涉,使
我國的商業銀行管理體制僵化,經營決策缺少自主性和靈活性,活力不足,市場競爭
能力相對較弱。
二是因為我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銀行的業務單調,利潤來源渠道
狹窄,不像外資銀行那樣囊括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等業務,通過業務之間的優
勢互補、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來吸引客戶。
三是我國銀行在中間業務方面的競爭力明顯不足,而外資銀行的中間業務則已經
發展得非常成熟了。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商業銀行的服務網路已經非常健全,
在人民幣存貸款業務上,外資銀行要想分得一杯羹極其困難,但是,縱觀目前外資銀
行的業務構成,傳統的銀行業務所佔比例已經很小,其利潤只構成總利潤很小的一部
分,相反,以傳統業務為平台,中間業務已經成為銀行利潤的大頭。因此,外資銀行
將會棄短就長,在中間業務上與國內商業銀行一拼高下。
四是外幣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外匯業務中,外資銀行已經占據了較大份額
,現在外匯業務已全面放開將可能使其佔有更大的份額。
五是人才的爭奪。由於外資銀行的待遇普遍高於國內商業銀行,在優厚薪水和良
好個人發展前景的吸引下,國內商業銀行的人才流失現象將加劇,這也會進一步削弱
其競爭力。
國外證券經營機構的進入將推動我國證券業的重組
對證券業來說,由於對證券業開放所做的承諾比較有限,對國外證券經營機構的
進入有嚴格限制,因此不會對國內證券經營機構構成整體上的威脅,短期內國內證券
經營機構受到的沖擊會較小。但是,由於被允許通過設立合營公司從事國內證券業務
,市場中將會增添許多新的競爭對手,國內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所以,雖然證券
業的有限開放不會對我國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但從個體上來看,國外證券經營機構的
進入必將改變我國證券市場的結構,加劇國內的競爭,推動證券業的重組高潮,對國
內證券經營機構個體的生存形成強有力的挑戰。
當然,外國證券經營機構的有條件進入也為我們提供了較好的機會,有利於我們
加強與國外同行的合作,促進國內證券經營機構個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業務創新步伐
,加快國際化步伐,盡早適應國際通行的法律體系和市場規則,從而提高在新環境下
的競爭能力。
外資保險公司進入後的主要著力點可能會是開拓市場,從而使市場規模擴大
在保險業方面,外國保險公司的大舉進入將會使我國面臨較大沖擊。但是,我國
保險業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市場准入條件將會對這些沖擊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同時還
可能為國內保險業的發展提供較好的發展機會。一方面,在我國,對包括外資企業在
內的所有保險公司均採取嚴格的監管模式,市場准入的門檻很高,如對申請開業的保
險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2億元,遠高於一般國家的要求;國外保險公
司要申請進入中國市場,最少需要具有30年以上的連續經營歷史,總資產不低於5
0億美元,在中國設立代表處2年以上等。另一方面,由於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時間較
短,保險市場的發育很不充分,外國保險公司的進入對現有市場的分割將不是主要問
題,相反,其進入的主要著力點可能會是開拓市場,將市場做大,從而與國內保險公
司形成共同促進與發展的局面。
❸ 我國農村金融基礎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狀況怎樣
農村金融基礎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①推動農村地區信用體系建設。截至2007年底,全國已建立農戶信用檔案7400多萬戶,評定信用農戶5000多萬戶,金融機構對已建立信用檔案的3900多萬農戶累計發放貸款9700多億元,貸款余額4800多億元。②農村地區支付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吸收了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加入大額支付系統和小額支付系統;設立了農村信用社資金清算中心,專門辦理農村信用社匯兌和銀行匯票清算業務;鼓勵商業銀行代理農村信用社的支付結算業務;協調各地農村信用聯社加快開發和健全省內農村信用社通匯系統,增強農村信用社的結算功能等。③2005年開始試點的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有效解決了農民工返鄉攜帶大量現金的資金安全問題。
❹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不好,缺乏競爭,缺乏動力
❺ 有序發展金融服務業 對我國有何利弊
「十五」期間,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2005年末銀行類金融機構人民幣總資產達32.7萬億元,是2000年末的2.4倍;國內股票(A股和B 股)市場五年累計籌資3986億元,企業債券發行額也由2000年的82億元,擴大到2005年的654億元;截至2005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 15226億元,是2000年末的4.5倍。「十一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推進金融服務業有序發展。
健全金融體系,完善服務功能。一是規范發展各類金融機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機構得到了較快發展,但金融機構的主體主要是大型商業銀行,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仍較少,而且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現象。為此,《綱要》提出,「規范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銀行以及證券公司、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力爭在「十一五」期間使我國金融機構體系得到進一步健全,同時又不是簡單地擴張金融機構規模和引進新的金融市場主體,而是強調要在嚴格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規范發展各類金融機構。
二是積極鼓勵金融創新。由於我國目前實行「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模式,加之金融機構鼓勵金融創新的內在機制還不完善,因此,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能力尤顯不足,國外已經很流行的網上金融服務在我國還剛剛起步。「十一五」期間要鼓勵金融機構在制度、機構、產品和服務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將防範金融風險與鼓勵金融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借鑒國際經驗,通過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適合國情的綜合經營組織形式,提高金融企業經營能力和競爭實力。同時,要加快金融電子信息化建設,支持發展網上金融服務。
三是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融資和小額信貸。我國目前的金融機構主體主要是大型商業銀行,它們主要適應國有大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所以,《綱要》明確指出,「積極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融資和小額信貸」。為貫徹落實《綱要》精神,要在完善創業投資體制,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股權資本供給的同時,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形成商業銀行和擔保機構「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要加強研究和大力推進面向小企業的融資制度創新。
四是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健全金融市場的登記、託管、交易和清算系統,提高支付清算效率。繼續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加快建立和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五是發展境外金融服務。發展境外金融服務業既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促進我國金融機構提升國際競爭力。為此,《綱要》明確提出了「發展境外金融服務和外匯風險管理、綜合理財等,為企業跨境經營提供便利服務和外匯避險工具」這一基本思路。
加快保險業發展,拓寬保險服務領域。一是發展養老、醫療保險,發揮商業保險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積極發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產品,研究開發農村簡易人身保險。穩步推進保險業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揮商業保險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健康保險和養老保險,推動個人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拓展企業年金市場。
二是發展農業保險、責任保險,建立國家支持的農業和巨災再保險體系。認真總結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經驗,積極探索以農業產業化為紐帶、以龍頭企業為依託的農業保險發展模式,積極開發銷售涉農保險產品。總結責任保險試點經驗,穩步推廣。積極推進火災公眾責任險、煤炭僱主責任險、醫療責任險等險種,充分發揮責任保險在扶助社會管理方面的積極作用。研究落實國家支持農業保險和巨災保險的政策措施,建立國家支持的農業和巨災再保險體系。
三是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發展網上保險等新的服務方式。強化保險資產集中化和專業化管理。積極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提高保險資金參與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積極研究探索保險資產證券化。不斷創新銷售渠道,積極探索電話銷售、職場行銷、網路銷售等新的銷售模式。
❻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最近這幾年還可以。
❼ 我國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什麼金融機構
我國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農業銀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銀行充分發揮國有大行的金融主力軍作用,在「三農」、實體經濟、脫貧攻堅、小微企業、國家重大戰略和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等多個方面積極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大力推進自身改革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志。作為一家以服務「三農」為使命和最大社會責任的國有控股大型上市銀行,農業銀行始終堅守面向「三農」總體定位,堅持高舉服務「三農」、做強縣域旗幟不動搖,用情、用力、用心做好「三農」金融服務。
(7)我國金融服務發展擴展閱讀
農業銀行大力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把握「大三農」「新三農」「特色三農」的發展趨勢和特徵,不斷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村旅遊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農業農村新產業、新主體、新業態加快發展,助力「三農」轉方式、調結構、增收入。
農業銀行創新「政府增信+銀政共管」、特色產業帶動、光伏扶貧帶動、龍頭企業帶動等金融扶貧模式,扎實做好產業金融扶貧、精準到戶金融扶貧和定點扶貧工作,確保每年對扶貧開發重點縣新增貸款不低於700億元,新增精準扶貧貸款高於400億元,帶動10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
❽ 簡述我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有哪些
金融服務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血脈,是各種社會資源的貨幣形式進行優化配置的重要領域。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服務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資產總量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金融業已成為增長較快的產業之一,尤其是近幾年,我市經濟市場化和金融化的進一步發展,市場需求對經濟增長的約束程度越來越強,金融業在經濟運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強。因此,大力發展金融業對於促進我市經濟快速增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建設和諧穩定、繁榮富強的新蕪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利用第一次經濟普查數據資料對我市金融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將為調整和優化我市金融服務業結構和促進金融服務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現狀
金融服務業作為一個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產業,是第三產業中的主導行業,金融業體系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證卷投資、證卷分析咨詢、保險業以及金融租賃、郵政儲蓄、典當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活動等。
1、金融機構體系日趨完善。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末,全市金融業共有法人單位127家,產業活動單位464家,單位數分別佔全市單位總數1.8%和5.6%。在金融業法人單位中,銀行業96家,佔比重75.59%;證券業5家,佔比重3.94%;保險業19家,佔比重14.96%;其他金融活動7家,佔比重5.51%。
2、金融機構所有制結構多元化。近幾年,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我市金融業加快了改革步伐,進入了國有、集體、股份、私營等多種所有制共同競爭發展的新階段。
(1)從單位所有制結構看,在金融業法人單位中,國有單位35家,佔27.56%,集體單位50家,佔39.37%,股份合作4家,有限責任公司10家,股份有限公司25家,分別佔3.15%、7.87%、19.69%、2.36%。數據顯示,目前國有、集體企業仍是我市金融業的主要組織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較快,已成為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新生力量。
(2)從人員結構看:金融業從業人員的集中度較高。與所有制結構不同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從業人員數量已佔據了全行業的半壁江山,總人數超過國有和集體企業的從業人數。2004年,金融業法人單位股份有限公司從業人員達4067人,分別是國有和集體企業從業人數的1.6倍和3.3倍,佔全行業的比重為51.13%,比2001年提高47.33個百分點。股份有限公司的戶均從業人員為163人,是平均水平的1.6倍,是國有和集體企業的1.2倍和7.6倍。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三種經濟類型單位的從業人數已佔全行業的95.8%。。
(3)從所有制的內部結構看,行業特徵鮮明。第一,銀行業是國有企業比例最高的行業,其中商業銀行由於進行股份制改造,其股份制企業比例在銀行中最高,為71 %;其中國有和集體比例僅為25 %,第二,保險業是股份制比例最高的金融行業,達到80 %。第三,在其他非銀行金融業中,組織形式較為靈活,私營企業佔比例較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業比例15∶85 ,其中典當業已完全實行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