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

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

發布時間:2021-03-03 11:26:22

1. 給我復制或轉載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或三農方面的,不要給我網址鏈接,因為我是手機上網轉不過去。

問題一、中央一號文件全文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歷史罕見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面對多年不遇自然災害的重大考驗,面對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異常波動的不利影響,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迎難而上,奮力拚搏,鞏固和發展了農業農村好形勢。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連續6年實現增產;農民工就業快速回升,農民收入連續6年較快增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體制創新取得新的突破;農村水電路氣房建設繼續加強,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改變;農村教育、醫療、社保制度不斷健全,農村民生狀況明顯改善;農村基層組織進一步鞏固,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這為黨和國家戰勝困難、共克時艱贏得了戰略主動,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提供了基礎支撐。

當前,我國農業的開放度不斷提高,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日益加大,農業農村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在積累增多,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挑戰也在疊加凸顯。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生產上新台階的制約越來越多,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任務越來越重。全黨務必居安思危,切實防止忽視和放鬆「三農」工作的傾向,努力確保糧食生產不滑坡、農民收入不徘徊、農村發展好勢頭不逆轉。必須不斷深化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認識,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強化農業農村的基礎設施,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層體系,大力加強農村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夯實打牢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2010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毫不鬆懈地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繼續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新的貢獻。

一、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1.繼續加大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要確保財政支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優先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增長幅度都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要繼續向重大農業農村建設項目傾斜。耕地佔用稅稅率提高後,新增收入全部用於農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計提和使用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收入,嚴格執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部用於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的規定。對各地土地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的各項資金徵收和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繼續增加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規模。

2.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和市場調控機制。堅持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增加良種補貼,擴大馬鈴薯補貼范圍,啟動青稞良種補貼,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種類,把牧業、林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納入補貼范圍。落實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存量不動、增量傾斜的原則,新增農業補貼適當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逐步完善適合牧區、林區、墾區特點的農業補貼政策。加強對農業補貼對象、種類、資金結算的監督檢查,確保補貼政策落到實處,不準將補貼資金用於抵扣農民交費。落實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擴大銷區糧食儲備規模。適時採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臨時收儲政策,支持企業參與收儲,健全國家收儲農產品的拍賣機制,做好棉花、食糖、豬肉調控預案,保持農產品市場穩定和價格合理水平。

3.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進一步完善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大力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都要進一步增加涉農信貸投放。積極推廣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抓緊制定對偏遠地區新設農村金融機構費用補貼等辦法,確保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針對農業農村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搞好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監管。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積極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區域覆蓋范圍,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鼓勵各地對特色農業、農房等保險進行保費補貼。發展農村小額保險。健全農業再保險體系,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

4.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投向農業農村。各部門各行業要主動服務「三農」,在制定規劃、安排項目、增加資金時切實向農村傾斜。大中城市要發揮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各種社會力量開展與鄉村結對幫扶,參與農村產業發展和公共設施建設。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或者設立專項的農村公益基金會,用於建設農村公益事業項目的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有關部門要抓緊健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下鄉支農制度,通過完善精神物質獎勵、職務職稱晉升、定向免費培養等措施,引導更多城市教師下鄉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機構到農村拓展服務、城市醫師支援農村。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充分發揮氣象服務「三農」的重要作用。

5.大力開拓農村市場。針對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適時出台刺激農村消費需求的新辦法新措施。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實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對現行限價內的產品繼續實行13%的補貼標准,超出限價的實行定額補貼,允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改善售後服務,加強市場監管,嚴禁假冒偽劣產品流入農村。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超市、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貿、郵政等企業向農村延伸服務,建設日用消費品、農產品、生產資料等經營網點,繼續支持供銷合作社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建設,提升「萬村千鄉」超市和農家店服務功能質量。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民建房、購買汽車和家電等提供消費信貸,加大對興辦農家店的信貸投放。

二、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6.穩定發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基礎上,大力優化品種結構,著力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全面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盡快形成生產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制度,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補助資金,提高產糧大縣人均財力水平。有關扶持政策要向商品糧調出量大、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突出的產糧大縣(農場)傾斜。繼續減少直至取消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資金配套。大力發展油料生產,加快優質油菜、花生生產基地縣建設,積極發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支持優勢產區發展棉花、糖料生產。繼續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擴大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實施規模,年內覆蓋全國所有農業縣(農場)。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支持墾區率先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大型農產品基地,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7.推進菜籃子產品標准化生產。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快園藝作物生產設施化、畜禽水產養殖規模化。支持建設生豬、奶牛規模養殖場(小區),發展園藝作物標准生產基地和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開展標准化創建活動,推進畜禽養殖加工一體化。支持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完善撲殺補貼政策,推進基層防疫體系建設,健全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增加漁政、漁港、漁船安全設施等建設投入,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發展遠洋漁業。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

8.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把水利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進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搞好蓄滯洪區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大力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快末級渠系建設。按期完成規劃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統籌安排其餘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在科學規劃論證基礎上,啟動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拓寬水利建設基金籌資渠道。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規模,新增一批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支持山丘區建設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設施。通過一事一議、財政補助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投工投勞開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推廣農民用水戶參與管理模式,加大財政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加強基層抗旱排澇和農村水利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9.大力建設高標准農田。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集中投入、連片推進的要求,加快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重視耕地質量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支持農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機耕道路和農田林網建設,把800個產糧大縣的基本農田加快建成高標准農田,建立穩固的商品糧基地。繼續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計劃分片推進中低產田改造。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和范圍。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對應用旱作農業技術給予補助。

10.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切實把農業科技的重點放在良種培育上,加快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和推廣應用體系建設。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推動國內種業加快企業並購和產業整合,引導種子企業與科研單位聯合,抓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發展農業產學研聯盟,加強農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實施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抓緊建設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等公共服務機構,擴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范圍。積極發展多元化、社會化農技推廣服務組織。啟動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特設崗位計劃,鼓勵高校涉農專業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工作。推進農用工業技術改造。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大力推廣機械深松整地,支持秸稈還田、水稻育插秧等農機作業。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11.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統籌制定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規劃,支持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落實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等扶持政策,發展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加大力度建設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倉儲設施,完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持大型涉農企業投資建設農產品物流設施。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逐步拓展交易品種,鼓勵生產經營者運用期貨交易機制規避市場風險。發展農業會展經濟,支持農產品營銷。全面推進雙百市場工程和農超對接,重點扶持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大型連鎖超市、學校及大企業等產銷對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培育農村經紀人,充分運用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促進特色農業發展。加強市場動態監測和信息服務。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

12.構築牢固的生態安全屏障。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在重點生態脆弱區和重要生態區位,結合扶貧開發和庫區移民,適當增加安排退耕還林。延長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期限,抓緊制定實施辦法。繼續推進三北、沿海、長江等防護林體系和京津風沙源治理、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統籌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加大力度籌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從2010年起提高中央財政對屬集體林的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准。建立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補貼制度,開展造林苗木、森林撫育補貼試點,中央財政對林木良種生產使用、中幼林和低產林撫育給予補貼。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啟動森林經營工程,增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提高林地綜合產出能力。大力增加森林碳匯。切實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加大退牧還草工程實施力度,延長實施年限,適當提高補貼標准。落實草畜平衡制度,繼續推行禁牧休牧輪牧,發展舍飼圈養,搞好人工飼草地和牧區水利建設。推進西藏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工作。加大草原鼠蟲害防治力度。加強草原監理體系建設,強化草原執法監督。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加快岩溶地區石漠化和南方崩崗治理,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搞好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發展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

三、加快改善農村民生,縮小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差距

13.努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整合培訓資源,規范培訓工作,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林下種養業,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推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森林旅遊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將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農民就地就近創業納入政策扶持范圍。加大農民外出務工就業指導和服務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深入開展工傷保險全覆蓋行動,加強職業病防治和農民工健康服務,將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抓緊落實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落實以公辦學校為主、以輸入地為主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的政策,關心農村留守兒童。

14.提高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水平。鞏固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好教師培訓制度和績效工資制度。農村學校布局要符合實際,方便學生上學,保證學生安全。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改善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繼續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逐步實施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落實鄉鎮衛生院人員績效工資和鄉村醫生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政策,逐步實施免費為農村定向培養全科醫生和招聘執業醫師計劃。搞好農村地區婦幼衛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強農村食品和葯品監管。積極發展農村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繼續推進新農村新家庭計劃和少生快富工程,完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持制度,加強和創新農村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和綜合利用,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農民健身活動。

15.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政府補助標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醫療救助、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政策銜接。繼續抓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快試點步伐。積極引導試點地區適齡農村居民參保,確保符合規定條件的老年居民按時足額領取養老金。合理確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和補助水平,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落實和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健全臨時救助制度。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水平。搞好農村養老院建設,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探索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有效辦法。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生產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農村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優先覆蓋殘疾人。做好農村防災減災工作。

16.加強農村水電路氣房建設。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引導,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變農村面貌。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強水源保護、水質監測和工程運行管理,確保如期完成規劃任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行城鄉區域供水。適應農村用電需求快速增長的趨勢,結合推進農村電力體制改革,抓緊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提升農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繼續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推進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全面完成「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任務,落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推進城鄉客運交通一體化。加快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和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加強沼氣技術創新、維護管理和配套服務。支持農村開發利用新能源,推進農林廢棄物資源化、清潔化利用。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國有林區(場)、墾區棚戶區改造,繼續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抓住當前農村建房快速增長和建築材料供給充裕的時機,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多種形式支持農民依法依規建設自用住房。加強村鎮規劃,引導農民建設富有地方特點、民族特色、傳統風貌的安全節能環保型住房。實行以獎促治政策,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農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試點,搞好垃圾、污水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工業污染向農村擴散。推進農村信息化,積極支持農村電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

17.繼續抓好扶貧開發工作。堅持農村開發式扶貧方針,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擴大扶貧開發和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著力提高貧困地區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確保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因地制宜加大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以工代賑等各項扶貧工作力度,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積極穩妥實行扶貧易地搬遷,妥善解決移民後續發展問題。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進行綜合治理。擴大貧困村互助資金、連片開發以及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建設等試點。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積極開展反貧困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未來10年扶貧開發綱要和相關規劃。

四、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18.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快制定具體辦法,確保農村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繼續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實承包地塊、面積、合同、證書「四到戶」,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范圍,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健全流轉市場,在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嚴格執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加快構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按照權屬明確、管理規范、承包到戶的要求,繼續推進草原基本經營制度改革。穩定漁民水域灘塗養殖使用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2. 急!給我復制或轉載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或三農方面的,不要給我網址鏈接,因為我是手機上網轉不過去

新華社昨日受權發布了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連續第七年鎖定「三農」。針對今年的「三農」形勢,這份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的一號文件,提出了「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針。

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今年一號文件全文約為12000字,分為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加快改善農村民生、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部分。新華社撰文分析稱,今年一號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強農惠農新政策,「強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是其最大亮點」。

文件全文多處具有新意,如首次在文件名稱中突出「城鄉統籌概念」、對「三農」投入首次強調「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首次提出要在三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首次提到「新生代農民工」這一概念等。

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

根據文件,在土地確權方面,中央將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力爭用3年時間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在戶籍制度方面,將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並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增加良種補貼,擴大馬鈴薯補貼范圍,啟動青稞良種補貼等。

此外,比較受關注的政策還包括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並允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

七年一號文件

3. 80年代以後有多少個三農中央一號文件

2012:一號文件根本在於科技興農
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加大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以及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中的主導作用,保證財政農業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
2011: 農田水利建設輔助農業發展
力爭未來10年水利年均投入較2010年高出一倍,並將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各級財政對水利投入的總量和增幅要有明顯提高,進一步提高水利建設資金在國家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
2010:一號文件破題城鄉統籌
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擴大農村需求,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引導信貸資金投向"三農",三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適時出台刺激農村消費需求的新措施.
新世紀以來出台的6個中央一號文件,2004年關注的主題是農民收入,2005年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06年至2009年是新農村建設,傳統的農民收入、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都裝入了新農村建設發展戰略中。
人們不會忘記:從1982年至1986年,中央連續出台了5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開創了中國農村發展和改革的新局面。此後,在廣大農村幹部群眾心目中,中央一號文件成為象徵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專用名詞。

4. 最近金融行業頒布了什麼政策

一、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保持貨幣信貸總量

統籌兼顧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合理保持貨幣總量。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和差別存款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引導作用,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中小金融機構繼續實施較低的存款准備金率,增加「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信貸資金來源。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資金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提高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二、引導、推動重點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

堅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壓原則,增強資金支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消費、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綠色環保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保證重點在建續建工程和項目的合理資金需求,積極支持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對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要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對合理向境外轉移產能的企業,要通過內保外貸、外匯及人民幣貸款、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等方式,積極支持增強跨境投資經營能力;對實施產能整合的企業,要通過探索發行優先股、定向開展並購貸款、適當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業兼並重組;對屬於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要通過保全資產和不良貸款轉讓、貸款損失核銷等方式支持壓產退市。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集中的區域延伸服務網點。根據小微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需求特點,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理財、咨詢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所募集資金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不納入存貸比考核。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盤活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適度放開小額外保內貸業務,擴大小微企業境內融資來源。適當提高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加強對科技型、創新型、創業型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力爭全年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支持小微企業信息整合,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管,對非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清理規范。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出資設立或參股融資性擔保公司,以及通過獎勵、風險補償等多種方式引導融資性擔保公司健康發展,幫助小微企業增信融資,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小微企業貸款覆蓋面。推動金融機構完善服務定價管理機制,嚴格規范收費行為,嚴格執行不得以貸轉存、不得存貸掛鉤、不得以貸收費、不得浮利分費、不得借貸搭售、不得一浮到頂、不得轉嫁成本,公開收費項目、服務質價、效用功能、優惠政策等規定,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優化「三農」金融服務,統籌發揮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協同作用,發揮直接融資優勢,推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空白鄉鎮設立服務網點,創新服務方式,努力實現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支持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農業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和農產品(000061,股吧)批發商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力爭全年「三農」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林權抵押貸款,探索開展大中型農機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農業銀行(601288,股吧)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縣域「三農金融事業部」試點省份范圍。支持經中央批準的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地區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林業局、法制辦、銀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

加快完善銀行卡消費服務功能,優化刷卡消費環境,擴大城鄉居民用卡范圍。積極滿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新型消費品以及教育、旅遊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合理信貸需求。逐步擴大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城市范圍,培育和壯大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強個人信用管理。根據城鎮化過程中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消費特點,提高金融服務的匹配度和適應性,促進消費升級。(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銀監會等參加)

六、支持企業「走出去」

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重點,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推進外匯管理簡政放權,完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逐步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改進外債管理方式,完善全口徑外債管理制度。加強銀行間外匯市場凈額清算等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拓展外匯儲備委託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為用匯主體提供融資支持。(人民銀行牽頭,外交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七、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進一步優化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市場的制度安排,完善發行、定價、並購重組等方面的各項制度。適當放寬創業板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財務准入標准。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規范非上市公眾公司管理。穩步擴大公司(企業)債、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發行,促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規范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探索發展並購投資基金,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產品創新,促進創新型、創業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加快完善期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期貨市場品種創新,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的定價、分散風險、套期保值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證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參加)

八、進一步發揮保險(放心保)的保障作用

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推廣菜籃子工程保險、漁業保險、農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農房保險等新型險種。建立完善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鼓勵為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資、運營、勞動用工等方面的一攬子保險服務。深入推進科技保險工作。試點推廣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推動發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拓寬保險覆蓋面和保險資金運用范圍,進一步發揮保險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保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林業局、銀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九、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

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探索優化銀行業分類監管機制,對不同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營地域和業務范圍上實行差異化准入管理,建立相應的考核和評估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銀監會牽頭,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參加)

十、嚴密防範金融風險

深入排查各類金融風險隱患,適時開展壓力測試,動態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觸點,及時鎖定、防控和化解風險,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繼續按照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防範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等風險。認真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強名單制管理,嚴格防控房地產融資風險。按照理財與信貸業務分離、產品與項目逐一對應、單獨建賬管理、信息公開透明的原則,規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加強行為監管,嚴格風險管控。密切關注並積極化解「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時暴露的金融風險。防範跨市場、跨行業經營帶來的交叉金融風險,防止民間融資、非法集資、國際資本流動等風險向金融系統傳染滲透。支持銀行開展不良貸款轉讓,擴大銀行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及時主動消化吸收風險。穩妥有序處置風險,加強疏導,防止因處置不當等引發新的風險。加快信用立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培育社會誠信文化,為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環境。(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法制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5. 農村信用社金融機構空白鄉鎮設立的難點和問題是什麼

網點設置成本高,組織存款難,特別是由於沒有設集會後農民不會把錢存在此類鄉鎮金融機構,因為農民對方便觀念勝過通兌觀念。

6. 農村公路大中修補助政策是什麼包括補助范圍,補助對象,補助條件,補助程序等,請高人指點啊!

農村水,電,氣房「的民生工程,包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電網,農村公路,農村沼氣工程,擴大試點項目在農村地區的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的49.5億人民幣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水電工程,農村郵政和農業,林業,水血吸蟲病控制項目。這些民生工程的建設,將是有效的,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農業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44.16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大型灌區,新的10億公斤糧食田間工程和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動物防疫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食品質量和安全檢查系統,糧食儲存設施,退耕還林,森林工程和天然草原恢復的豬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植物保護工程,品種改良,種植業和養殖業工程,漁政漁港,保護性耕作,農民技術推廣體系;批發市場的農產品,草原防火以及油料,糖料生產基地,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和新疆棉花基地建設,建設。通過實施上述設施,將繼續改善條件農業生產,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農業補貼制度

目前,中國的農業補貼政策,包括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簡稱為「四補貼」。在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756億元人民幣,19.85億元人民幣,農機具購置補貼,良種補貼19十億人民幣13十億人民幣,熱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調動農民種糧的農民。
在2010年,中央政府將繼續實施對種糧農民的補貼,補貼資金需要分發到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特別是省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的建立和改進的綜合農業補貼系統,基於農用材料,如化肥,柴油價格變動,遵循「價的補充的原則合作,統籌,動態調整,只漲「及時安排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對種糧農民增加農業生產成本的合理補償。2月4日,中央政府在2010年的兩項補貼共867億人民幣預留地方力爭「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發放到農民在春天之前。良種補貼,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和大豆在東北,內蒙古地區,長江流域,10個省及直轄市河南信陽,陝西漢中和安康地區的油菜實行全覆蓋;早稻,小麥,玉米,大豆和油菜每畝補貼10元,水稻每畝15元的補貼,棉花,水稻,玉米,油菜補貼採取直接現金補貼,小麥,大豆,棉花,採用統一招標,購買後各種補貼,也可現金直接補貼,具體由各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同時在2010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擴大??土豆種子生產補貼面積,將啟動的大麥種子補貼,在藏區,到啟動花生種子補貼在一些花卉生產面積,30%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補貼范圍繼續覆蓋所有國家的農業和牧縣(場),補貼標准維持的購買價格,和單機補貼上限為50,000元不變的基礎上,補貼機具種類涵蓋12大類45個小類180件,約20來增加自己的3月1日,中央財政已撥出了預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28.6億元人民幣的資金,以確保在整個春耕生產的需要。

實施標題。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國家調節糧食供求關系的重要手段,同時也促進農民種糧的有效政策。自2004年以來,國家不斷提高最低糧食收購政策,並逐步提高小麥,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格,擴大收購范圍,合理安排收購時間,以促進糧食市場的穩定,並保護了農民的??利益,確保國家糧食的安全性。
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支持種糧農民,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國家決定從今年新糧上市,從適當增加在主產區的小麥產量在2010年,大米最低收購價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麥(第三,下同),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為90元,86元,86元,一個平均每年增加3元,比2009年每50公斤早秈稻(三等,下同),水稻,粳稻最低收購價為93元,97元,105元,分別較2009年增加3元,5元,10元。該
提高2010年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將有利於彌補由於農產品價格上漲和成本增加的糧食生產,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農民糧食產量,確保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水稻價格總水平上漲稍大,有利於水稻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引導農民擴大生產的優質稻,提高水稻產量結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准備採取玉米,大豆,油菜籽和其他臨時采購和存儲策略
實行臨時收儲政策,是國家調控的重要手段的農產品,如玉米,大豆,油菜籽市場自2008年以來,部分農產品的現象,價格的下降,銷售放緩的國家適時推出了玉米,大豆,油菜籽和其他臨時采購收儲政策,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在收儲,??健全國家收儲農產品的拍賣機制,解決了部分農產品銷售問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產品生產穩定,市場穩定。
做的工作東北地區糧食收購,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國家決定實施東北地區玉米在2009年12月1日至4月30日-2010年大豆臨時收儲政策。臨時玉米收儲價格(國標三等),內蒙古自治區和遼寧省0.76元/斤,吉林省0.75元/斤,黑龍江省0.74元/斤,大豆(國標三等)臨時采購存儲價格為1.87元/斤;引導東北大豆壓榨企業市場收購,並給予指定大豆壓榨企業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補貼0.08元/公斤的一次性費用;大省積極鼓勵南方飼料消費東北產區采購玉米,中央財政根據實際到貨數量(摺合標准水)給予0.035元/斤的一次性費用補貼。
今年繼續進行臨時收儲政策的大豆,玉米,使廣大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農民願意出售的糧食不限於交易完成後,不拒絕,實行敞開收購,將有利於穩定的社會預期,引導農民均衡有序售糧,保持臨時收儲價格基本穩定,市場價格的大豆和玉米的底部支撐,通過財政給予適當補貼,以鼓勵多元市場主體收購,減少政府的壓力收儲,但也為企業收購和生產創造了條件。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相關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改善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在最近幾年中,中國的農村金融改革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然而,分配金融資源在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和的不平衡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基層金融網點,涉農貸款比例太低,農村抵押擔保機制不健全,農村金融仍不能有效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此,中央1號文件對農村金融改革取得了顯著部署,明確要求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體制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
首先,改善「三農」的金融機構的激勵機制。的財政政策和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政策評估方法,以進一步提高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貸款,鼓勵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為農業和農村的一號文件。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和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增加涉農貸款,這些政策有利於提高金融機構支農的力量,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和涉農貸款的比重逐步提高。
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小額信用貸款和聯戶貸款,不斷擴大小額貸款,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各種微信貸產品,努力滿足農民對小額信貸的需求。展開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大力開展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長期信貸業務的發展,以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資在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支持發展微型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為了提高網路覆蓋的農村金融機構,並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在農村地區,繼續擴大農村金融市場,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和新類型的金融機構建立適應農村需要,加快發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的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小額信貸組織。支持偏遠地區,在三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確保偏遠農村地區所有居民獲得基本的金融服務完善農業保險。補貼

國家開展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試點以來,農業保險的投資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品種,范圍不斷擴大,有效化解農業災害風險發揮了積極的的作用。在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的保費補貼資金預算790十億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近60%;農業保險支付賠款102萬美元,受影響的農民21,860,000保險金。農業保險機制還不完善,補貼的品種和范圍,巨災風險防範機制已經建立。為此,中央1號文件,提出今年要加快發展農業保險,並改善現有的農業保險政策來自四個方面:
首先,積極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范圍。試點已經開展,實施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省份達到16個,補貼品種玉米,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小麥,棉花,大豆,花生,油菜籽油作物,母豬和奶牛和其他牲畜可以是復雜的產品。今後,中央還將繼續增加農業保險試點區域,增加品種的農業保險試點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讓更多的農民能享受到農業保險的保障。
增加保費,中部和西部地區,中央財政補貼力度。現有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要求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資金,但中部和西部地區的農業大省(市,縣)的財務實力弱補貼資金的大部分是難,影響了保費補貼政策的實施,因此,這1號文件加大力度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以減少地方財政分配比例的保費補貼,以減少的中部和西部地區的財政壓力,鼓勵地方發展農業保險。
三是鼓勵特色農業,農村住房保險保費補貼的。近年來,一些地方在發展地方經濟與地方特色為重點,積極開展蔬菜,橡膠,白糖,和其他特種作物保險,把重點放在「三農」,積極開展農村住房,小額保險等涉農保險業務的農民的普遍歡迎。中央鼓勵地方特色農業,農村住房,繼續開展保險業務和保險范圍內的保費補貼。
四,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和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的建立。在最近幾年中,中國的農業氣象災害的突然頻繁重發的趨勢,是遠遠大於風險的構成必須攤開一般保險業,再保險巨災保險,農業保險制度運行,以確保安全。國家主管部門正在積極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農業再保險,金融支持也將在未來得到加強,通過建立巨災風險准備金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加大力度實施家電下鄉的家電下鄉補貼政策,2007年12月開始試點山東,河南,四川12月1日,2008年擴大到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月1日,2009年擴展到全國,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帶動工業生產的重要舉措,促進消費,拉動內需。
農民補貼的范圍包括在購買家電產品給予產品銷售價格13%的國家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的貫徹落實,各地區統一暫定為四年。的財政補貼。補貼家電下鄉產品每戶農民購買2台(件),補貼產品種類包括彩電,冰箱(含冰櫃),洗衣機,手機,電腦,熱水器(包括存儲輸入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空調,微波爐,電飯煲9個產品類別,補貼兌付根據各地實際採取農民申領,鄉鎮財政所審核兌付方式的不同。
2010年,國家進一步加大力度,實施家電下鄉。首先,大幅提高家電下鄉產品的最高限價。電視,手機的價格上限增加1倍,冰箱等產品增加了25 %-75%的最高限價,繼續執行13%的補貼標准產品內的電流極限,超越極限的定額補貼,二是家電下鄉產品的種類大幅增加。目前正在銷售的公告新一輪的家電下鄉產品招標結果,近萬種新產品型號,約有也可根據本地實際增選進入補貼范圍的各種三是擴大家電下鄉補貼下鄉產品的對象。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工人(區)從今年1月1日,據統計,2009年,登記的家電下鄉產品銷售3450萬台,銷售金額64.7億元人民幣,7.54億元人民幣的補貼金額。
家電下鄉補貼政策,以符合農村消費升級的趨勢,使用的財政和貿易政策,引導和組織工商,發展農村消費,性能,可靠性,質量保證,物美價廉的家電產品,分銷和售後服務,以滿足農民的需求,生產的特點,有效地刺激消費者的需求,在農村地區,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生產和流通服務體系,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支持農民建房
按照2010年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國家將支持農民住房問題的重大舉措,擴大內需,固定資產投資由國家預算安排,鼓勵,引導,支持農民依法建立你自己的房子。
首先,危房改造擴大試點方案在農村地區。為了解決農村地區的貧困人群的住房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中央2009年國家在農村危房改造擴大試點項目的資助對象。住在破舊的建築散落支持五保,低保家庭和其他農村貧困農戶。的農民籌集的資金,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政府補助,補充,通過銀行信貸,多渠道的社會捐贈,並提出2009年中央投資40億元人民幣,以支持陸地邊境縣,西部地區民族自治地方的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縣在貴州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邊境團場794000農村特困戶破舊的房屋改造,其中1.5萬農民在三北地區,東北,西北,北中國和其他試點范圍內的農村地區的建築節能示範危房改造相結合。在2010年,該國將完成繼續安排2.5億元,擴大農村地區危房改造的試點項目,繼續推進總結了2009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農村地區危房改造的工作。
游牧人口。為了促進牧區的牧民傳統的游牧民族的游牧生產生活方式,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促進草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國家自2001年以來的第一個在西藏的自治區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將實施范圍擴大到7個省,西藏,內蒙古,四川,雲南,青海,甘肅,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在2008年。截至2009年底,中央政府總投資29.4億元人民幣,定居游牧民117,000。2010年,中央財政投入1.5億元人民幣,繼續支持游牧民定居在上述七省的工程建設,項目內容定居房,存儲小屋和牲畜攤位。
第三農墾翻新破舊的建築物。要解決農墾職工群眾住房困??難的,破舊的房屋,在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范圍包括國營農場改造。第四季度2008年,黑龍江,海南,廣東,雲南墾區啟動農墾翻新破舊的樓宇項目,加大在內蒙古海拉爾,大興安嶺在2009年填海的范圍。截至2009年年底,在中央政府累計投資19.5億元元,6個支持258,000填海工程危房改造,2010年,國家將安排14十億元,其中中央部分墾區繼續支持實施危房改造的投資。
BR />增加產糧大縣獎勵
改善和提高主要糧食生產大縣的財政狀況,調動地方政府糧食的積極性,重農抓,中央財政在2005年推出了主要產糧大縣獎勵政策。由於政策的實施,中央政府一方面逐年加大獎勵力度,一方面,不斷完善激勵機制,2009年,年產糧食縣獎勵資金達到175億元人民幣,獎勵縣達到了1000元。鼓勵地方多產糧多色調的糧食,佔中央財政預算的50%,按量,糧食商品的生產,種植面積,25 %,25%的權重,結合區域金融因素,獎勵資金直接估計到縣到縣的資金。「超級食品生產或商品量分別位於全國百強縣,中央財政和主要獎項;超級產糧大縣糧食生產「誰滑坡,誰退出,誰收益率,輸入的動態調整制度。自2008年以來的糧食生產大縣獎勵政策框架內,以增加石油生產大縣獎勵政策,每年安排資金25億元,由省委,省政府的原則,按照「重點品種,獎勵重點縣(市)」確定獎勵條件,共超過900個縣的利益,更好地發揮獎勵資金的作用,提高食品生產和流通,中央政府成立了一個股票增量相結合的激勵與約束並重「的獎勵機制,要求所有新的資金促進糧食和石油安全開支後,在2008年之前,股票部分具有金融性質的縣財政轉移協調更容易,但在地方財政困難,但也逐步調整支出用於支持糧食安全。同時提供獎勵資金不被非法購買,更新汽車,沒有新的辦公樓,培訓中心,不得從事資源的浪費,「形象工程」是不現實的。 2010年,中央政府將繼續增加主要產糧大縣獎勵力度,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對糧食主產區的財政實力水平穩步提高,調動其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我們少的耕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耕地,建設高標准農田的整體素質,已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我國現有耕地中低產田,占約2/3的大規模改造中低產田,加快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的,進一步鞏固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今年要大力建設高標准農田。
2010年,該國將在「國家新的100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確定核心區?主要的食品生產和非主產區的糧食生產縣,根據分工,連續推進的原則,提高中央基本建設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土地整治和長期的政策性貸款,基金投資基本農田建設,努力加強建設小規模的灌溉和水利設施,加快土地平整,機耕道,農田林網等工程建設項目的落實,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和范圍,並積極推動保護性耕作和旱作農業示範技術,加快高收益的領域中間天健城低產田改造成旱澇保收生產穩定的中間領域,努力在北方地區建設一批80畝,建設一批50萬畝南部地區的區域化,規模化,集中式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連續的。
通過加快建設高標准農田,能顯著增加的高產穩產農田的比重,提高中國農業生產條件,並顯著提高了土壤,肥料,整體產能利用率水資源和耕地,耕地和水資源短缺的壓力,緩解,有效地提高中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

支持菜籃子產品標准化生產
實施農業標准化生產是從根本上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的重要途徑。中央1號文件,今年,「推進菜籃子產品標准化生產,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提出了明確的計劃,標准化的創建工作,是在總結了活動的基礎上推出的又一重大舉措,在產將專注於創造經驗,明確了以下內容:
首先,開展規模化生產的「菜籃子」標准化活動,集中創建標准園創建一些蔬菜,水果茶和園藝產品,牲畜和家禽養殖標准示範場,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加強農業標准化示範縣圍繞當地的實際情況,組織,創造了多項不同的功能標准化示範基地,通過標准化示範園(場)建設,提高整體水平的建設標准化的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農葯和獸葯殘留標准450個農業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並加快建立一個統一的,科學的,合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體系,組織支持各地發展的生產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鼓勵農業企業,生產基地和有條件的協會,專業合作社,制定技術標准,更嚴於國家標准,作為組織生產,企業或行業自律的基礎。
大力開發一個標準的「三品,今年計劃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10000注冊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200。通過這項工作,認定培育一批高品質的名牌農產品,以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

提高動物疫病的預防和補貼政策,,做重大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基礎性工作,以促進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自2004年以來,中央政府推出了7個1號文件,動物防疫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重大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政策,進一步完善和做的預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證。

7. 哪幾年一號文件提到測土配方施肥

全國人大開幕。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出台了許多政策,強農惠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成員關注的重點仍然是。土地為載體的社會經濟發展,同樣可以不分離從土地「3農村」,今年的第一個文件不是唯一的想法的??宏觀指導農村土地管理,及約1200字的投入直接到土地管理作出明確要求,主要包括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設高標准農田,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進了城市化發展的制度創新以及支持三農??「的土地政策。中央一號文件

發行引起各界關注,也帶動了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專家,包括土地管理相關的主題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國內媒體的權威報道的內容,專家熱喘振的理論觀點總結時提供一些參考,讓更多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亮點現場「穩定供應糧食安全和收入惠民生,促進協調的改革,強基增後勁的20字基本思路的指引。突出顯示在文件名中的第一次城市和農村,第一次投資的概念,強調了「三農」的總持續穩步上升,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首次提出在三年內將被淘汰,和第一次的林業畜牧業和抗旱節水設備納入補貼范圍,第一次提到「新一代農民工」的概念,等等。專家認為,資源要素有力地推動了農村配置是其最大的亮點。

城市和農村地區,並專注於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鎮加快發展的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解決「三農」城市和農村發展的新概念,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以促進全鎮的問題。強調,在推進城市化的發展,關鍵是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重點是加快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方向,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發展質量。建議三大措施推進城鎮化和發展:促進轉移的農業人口在城鎮落戶,並享有平等的權利和利益的當地居民,城市,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將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和一定的年數居住在城市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有利於發展的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鎮,財政和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土地政策的實施。

專家普遍認為,人口城鎮化的城市和農村的發展是一個重大的改革,促進城市化的發展也是一大亮點。葉興慶,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地區司巡視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產業轉移,土地如何向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鎮傾斜,為下一步的安排實施過程中的政策,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將進入一個黃金時代。

農民問題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禎獨到的見解。與此相對應的是,農民還需要留在農村種田的激勵機制和安全政策。他認為,目前最大的農業危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農村勞動力,農村的年輕人都不願耕作不會,這是更可怕的耕地流失。唯一的農業收入較高的,這樣可以加快城市化進程的一部分年輕人願意留在農村的經營性用地。他建議,發展勞動力密集型農業,恢復一部分傳統種植,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解決農村就業問題。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和2009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城市化的發展,提出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重點應放在加強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副組長,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指出,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將是重點。他進一步分析,在英國的城市化和城市化的概念沒有什麼區別,但在中國,除了到了城外,有一類稱為「城市的」小城市比。中央明確地走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是指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他認為,通過分配的年度建設用地,下一步推進城鎮化的重點,並引導產業轉移,加強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以及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小型和中型城市和小城鎮,吸引農村和農業人口的非農產業。

在城市化發展戰略,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的鄭風天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我們的城市化的發展必須有新思路,如在小城鎮的財產稅試點,採取預防措施,防止小城鎮的房地產泡沫。

投入一個明確的方向和重點,重視耕地質量建設

文件強調繼續加強國家的努力,在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資,除了建議「總量繼續穩步提高「的12字要求,有代表性的三個渠道的支農資金的變化。該文件提出,確保財政支出優先支持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預算固定資產投資優先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需要大力建設高標准農田,重視耕地質量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安排的中期和長期政策性貸款,以支持農業灌溉,土地復墾,土壤改良,耕作道路和農田林網建設,800個產糧大縣的基本農田的速度完成了一個高標准農田。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勞資遠指出,目前全國渠道的農業投入的財政資金預算包括三個方面的投資在固定資產和土地出讓收入,中央文件提出三個優先支農資金的投入方向和重點更加明確了。

中國農業大學,今天和明天的糧食市場,未來的挑戰是非常艱難的,讓人揪心。他指出,國內糧食生產,增加耕地面積的空間已經不大,同時,他還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的很多耕地,至少1/3的耕地,去歐洲和美國去'耕地',因為質量差的。「可以說,中國正面臨著糧食產量和土地生態保護的雙重壓力。

據悉,2008年年底,全國耕地總面積的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的64%,佔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的72%,佔75%該國的糧食生產。今年,中央文件提出的政策和措施,支持主產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加快建立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系統的聲音,抓緊全面實施的國家新增成千上萬噸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管理部,農業部說,今年將全面啟動實施這一規劃,重點是開展大規模建設高標准農田,800個產糧大縣(場)的建設一些高產穩產的糧食葉貞琴。這是多年的建設時間最長,覆蓋面最廣的農田建設項目投資規模最大的。今年,國家還將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扶持力度,提高補貼方案,這是多年來罕見專項用於耕地質量建設的重大項目。

鄭豐恬教授指出,今年的「努力建設高標准農田」第9條明確寫入中央文件,其重要性。建設高標准農田是通過實施綜合治理的稻田,森林道路,中低產田旱澇保收,高產,高效節水標准化農田建設。他建議,資金安排重點向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布局,以糧食主產區集中。同時,他還主張需要的高標准農田建設的三大誤區:第一,停止許多領域一邊倒「的鑽井,以實現高標準的灌溉標准前田。他認為,這是吃子孫飯的短視行為。第二,不應該只注重高標准農田建設,而且還注重後續管理,建議實行「誰拿錢,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通過經濟鼓勵農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三是改變現行的做法,過量施用化肥,提倡傳統引導農民施用農家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主張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的數量,並建議進一步研究如何提供測土配方施肥補貼。

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管理和服務,加快農村土地所有權登記證書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強管理和服務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完善的轉會市場,法律,自願,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各種形式的適度規模操作也提出了全面推行承包的土地,面積,合同,證書「四家」,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范圍,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和發證工作,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力爭3年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
陳總統說,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該路徑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主要表現在管理和經營規模。聲音土地出讓制度的形式,專家們認為,應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的法制化,是一個突破的原則,按照「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和「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鼓勵。同時,它是必要的,穩定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土地的農業專家們重點討論,並鼓勵實施土地股份合作制,使農民享受到土地資產的長期收益。此外,應鼓勵「四荒」使用權拍賣,適當延長合約期。

農村土地所有權的問題,中央文件張鳳榮,中國土地學會副會長,並在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在接受媒體記者說,在最後的分析中,解決股權分置問題解決所有權問題。在他看來,農村土地所有權的歸屬問題本質上是復雜的類別包括村民小組,村集體和鄉鎮集體土地,如果你想徹底澄清這些所有權問題,三年,也許不是很充裕的。王鳳榮,相對來說,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證明的工作量,畢竟,第一全國土地調查已經做了部分工作。事實上,這部分的土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證明的工作量要大得多,而且情況更復雜,這也可能是中央沒有這有限的時間的原因。「

規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文件的要求,開展了城鄉建設用地掛鉤有序地進行農村土地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要嚴格限定在試點范圍內,周轉指標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統一管理,農村宅基地和村莊儲蓄仍然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整理後,,以確保城市和農村建設用地總規模不突破,確保復墾耕地質量,確保維護農民利益。根據嚴格的審查和批准,地方試點,封閉運行的原則風險控制,規范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修訂的「土地管理法」

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十七屆三中全會的一系列部署??。黨的農村土地管理,從政策層面上實現了突破,但還的法律問題並沒有移動。的制定的第一個文件,今年的看法,強調,總規模為原則,在城市和農村建設用地突破「,並特別提到要加快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改革。

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今年的第一個文件的亮點之一。據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浙江,成都,重慶等地開始,土地改革試點。陳陳錫文,媒體記者提到的農村集體土地被徵用,在第三次全體會議會議,黨的建議在禁區外的問題??城市規劃,建設農村集體土地佔用批准非公開的福利項目,使村集體通過租賃,股份和其他形式的參與的開發和運營。的規定和現行法律規定必須是一致的,「外面的城市規劃區」和「非福利」為前提的基礎上,突破並不大。他說,「土地管理法」也應該有一些變化的漸進式改革。

專家對土地徵用制度創新的政策建議:明確的定義,「公共用途」的內涵和外延,明確界定政府土地徵用權和徵用范圍。同時,有必要允許集體建設用地直接進入市場,商業用地價格應該是市場的形成,建立全面科學的的溢價評估系統,真正體現土地資源的價格,資本的價格,征地補償價格的基礎上的社會保障價格。此外,我們還必須充分考慮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標準的基礎上,未來的收入補償,社會保障,補償,勞務派遣,福利占據了長期穩定的收入,讓農民利於土地的長期股權。

另外,今年中央文件支持農民建房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農民,農村金融機構,鼓勵建造一所房子,購買汽車和家電和其他消費信用。鄭風田教授給農民住房貸款是一個重大的政策突破,這個政策是像阿基米德支點,可以撬動農村消費市場的。同時,他指出,很多地方在這個問題上是一個雙贏的事件,法律糾紛,處理問題。可見,相關法規應該及時跟進,應加快相關法律的

8. 在哪裡可以找到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歷史罕見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面對多年不遇自然災害的重大考驗,面對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異常波動的不利影響,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迎難而上,奮力拚搏,鞏固和發展了農業農村好形勢。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連續6年實現增產;農民工就業快速回升,農民收入連續6年較快增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體制創新取得新的突破;農村水電路氣房建設繼續加強,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改變;農村教育、醫療、社保制度不斷健全,農村民生狀況明顯改善;農村基層組織進一步鞏固,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這為黨和國家戰勝困難、共克時艱贏得了戰略主動,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提供了基礎支撐。[1]
當前,我國農業的開放度不斷提高,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日益加大,農業農村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在積累增多,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挑戰也在疊加凸顯。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生產上新台階的制約越來越多,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任務越來越重。全黨務必居安思危,切實防止忽視和放鬆「三農」工作的傾向,努力確保糧食生產不滑坡、農民收入不徘徊、農村發展好勢頭不逆轉。必須不斷深化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認識,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強化農業農村的基礎設施,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層體系,大力加強農村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夯實打牢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2010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毫不鬆懈地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繼續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新的貢獻。
一、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1.繼續加大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要確保財政支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優先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增長幅度都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要繼續向重大農業農村建設項目傾斜。耕地佔用稅稅率提高後,新增收入全部用於農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計提和使用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收入,嚴格執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部用於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的規定。對各地土地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的各項資金徵收和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繼續增加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規模。
2.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和市場調控機制。堅持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增加良種補貼,擴大馬鈴薯補貼范圍,啟動青稞良種補貼,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種類,把牧業、林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納入補貼范圍。落實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存量不動、增量傾斜的原則,新增農業補貼適當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逐步完善適合牧區、林區、墾區特點的農業補貼政策。加強對農業補貼對象、種類、資金結算的監督檢查,確保補貼政策落到實處,不準將補貼資金用於抵扣農民交費。落實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擴大銷區糧食儲備規模。適時採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臨時收儲政策,支持企業參與收儲,健全國家收儲農產品的拍賣機制,做好棉花、食糖、豬肉調控預案,保持農產品市場穩定和價格合理水平。
3.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進一步完善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大力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都要進一步增加涉農信貸投放。積極推廣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抓緊制定對偏遠地區新設農村金融機構費用補貼等辦法,確保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針對農業農村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搞好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監管。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積極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區域覆蓋范圍,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鼓勵各地對特色農業、農房等保險進行保費補貼。發展農村小額保險。健全農業再保險體系,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
4.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投向農業農村。各部門各行業要主動服務「三農」,在制定規劃、安排項目、增加資金時切實向農村傾斜。大中城市要發揮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各種社會力量開展與鄉村結對幫扶,參與農村產業發展和公共設施建設。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或者設立專項的農村公益基金會,用於建設農村公益事業項目的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有關部門要抓緊健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下鄉支農制度,通過完善精神物質獎勵、職務職稱晉升、定向免費培養等措施,引導更多城市教師下鄉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機構到農村拓展服務、城市醫師支援農村。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充分發揮氣象服務「三農」的重要作用。
5.大力開拓農村市場。針對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適時出台刺激農村消費需求的新辦法新措施。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實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對現行限價內的產品繼續實行13%的補貼標准,超出限價的實行定額補貼,允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改善售後服務,加強市場監管,嚴禁假冒偽劣產品流入農村。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超市、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貿、郵政等企業向農村延伸服務,建設日用消費品、農產品、生產資料等經營網點,繼續支持供銷合作社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建設,提升「萬村千鄉」超市和農家店服務功能質量。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民建房、購買汽車和家電等提供消費信貸,加大對興辦農家店的信貸投放。
二、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6.穩定發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基礎上,大力優化品種結構,著力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全面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盡快形成生產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制度,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補助資金,提高產糧大縣人均財力水平。有關扶持政策要向商品糧調出量大、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突出的產糧大縣(農場)傾斜。繼續減少直至取消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資金配套。大力發展油料生產,加快優質油菜、花生生產基地縣建設,積極發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支持優勢產區發展棉花、糖料生產。繼續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擴大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實施規模,年內覆蓋全國所有農業縣(農場)。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支持墾區率先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大型農產品基地,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7.推進菜籃子產品標准化生產。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快園藝作物生產設施化、畜禽水產養殖規模化。支持建設生豬、奶牛規模養殖場(小區),發展園藝作物標准生產基地和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開展標准化創建活動,推進畜禽養殖加工一體化。支持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完善撲殺補貼政策,推進基層防疫體系建設,健全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增加漁政、漁港、漁船安全設施等建設投入,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發展遠洋漁業。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
8.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把水利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進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搞好蓄滯洪區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大力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快末級渠系建設。按期完成規劃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統籌安排其餘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在科學規劃論證基礎上,啟動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拓寬水利建設基金籌資渠道。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規模,新增一批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支持山丘區建設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設施。通過一事一議、財政補助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投工投勞開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推廣農民用水戶參與管理模式,加大財政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加強基層抗旱排澇和農村水利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9.大力建設高標准農田。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集中投入、連片推進的要求,加快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重視耕地質量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支持農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機耕道路和農田林網建設,把800個產糧大縣的基本農田加快建成高標准農田,建立穩固的商品糧基地。繼續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計劃分片推進中低產田改造。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和范圍。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對應用旱作農業技術給予補助。
10.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切實把農業科技的重點放在良種培育上,加快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和推廣應用體系建設。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推動國內種業加快企業並購和產業整合,引導種子企業與科研單位聯合,抓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發展農業產學研聯盟,加強農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實施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抓緊建設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等公共服務機構,擴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范圍。積極發展多元化、社會化農技推廣服務組織。啟動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特設崗位計劃,鼓勵高校涉農專業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工作。推進農用工業技術改造。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大力推廣機械深松整地,支持秸稈還田、水稻育插秧等農機作業。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11.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統籌制定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規劃,支持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落實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等扶持政策,發展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加大力度建設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倉儲設施,完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持大型涉農企業投資建設農產品物流設施。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逐步拓展交易品種,鼓勵生產經營者運用期貨交易機制規避市場風險。發展農業會展經濟,支持農產品營銷。全面推進雙百市場工程和農超對接,重點扶持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大型連鎖超市、學校及大企業等產銷對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培育農村經紀人,充分運用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促進特色農業發展。加強市場動態監測和信息服務。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
12.構築牢固的生態安全屏障。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在重點生態脆弱區和重要生態區位,結合扶貧開發和庫區移民,適當增加安排退耕還林。延長天然林保護工程實(博客)施期限,抓緊制定實施辦法。繼續推進三北、沿海、長江等防護林體系和京津風沙源治理、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統籌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加大力度籌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從2010年起提高中央財政對屬集體林的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准。建立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補貼制度,開展造林苗木、森林撫育補貼試點,中央財政對林木良種生產使用、中幼林和低產林撫育給予補貼。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啟動森林經營工程,增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提高林地綜合產出能力。大力增加森林碳匯。切實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加大退牧還草工程實施力度,延長實施年限,適當提高補貼標准。落實草畜平衡制度,繼續推行禁牧休牧輪牧,發展舍飼圈養,搞好人工飼草地和牧區水利建設。推進西藏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工作。加大草原鼠蟲害防治力度。加強草原監理體系建設,強化草原執法監督。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加快岩溶地區石漠化和南方崩崗治理,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搞好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發展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
三、加快改善農村民生,縮小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差距
13.努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整合培訓資源,規范培訓工作,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林下種養業,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推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森林旅遊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將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農民就地就近創業納入政策扶持范圍。加大農民外出務工就業指導和服務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深入開展工傷保險全覆蓋行動,加強職業病防治和農民工健康服務,將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抓緊落實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落實以公辦學校為主、以輸入地為主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的政策,關心農村留守兒童。
14.提高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水平。鞏固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好教師培訓制度和績效工資制度。農村學校布局要符合實際,方便學生上學,保證學生安全。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改善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繼續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逐步實施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落實鄉鎮衛生院人員績效工資和鄉村醫生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政策,逐步實施免費為農村定向培養全科醫生和招聘執業醫師計劃。搞好農村地區婦幼衛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強農村食品和葯品監管。積極發展農村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繼續推進新農村新家庭計劃和少生快富工程,完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持制度,加強和創新農村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和綜合利用,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農民健身活動。
15.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政府補助標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醫療救助、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政策銜接。繼續抓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快試點步伐。積極引導試點地區適齡農村居民參保,確保符合規定條件的老年居民按時足額領取養老金。合理確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和補助水平,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落實和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健全臨時救助制度。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水平。搞好農村養老院建設,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探索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有效辦法。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生產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農村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優先覆蓋殘疾人。做好農村防災減災工作。
16.加強農村水電路氣房建設。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引導,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變農村面貌。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強水源保護、水質監測和工程運行管理,確保如期完成規劃任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行城鄉區域供水。適應農村用電需求快速增長的趨勢,結合推進農村電力體制改革,抓緊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提升農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繼續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推進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全面完成「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任務,落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推進城鄉客運交通一體化。加快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和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加強沼氣技術創新、維護管理和配套服務。支持農村開發利用新能源,推進農林廢棄物資源化、清潔化利用。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國有林區(場)、墾區棚戶區改造,繼續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抓住當前農村建房快速增長和建築材料供給充裕的時機,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多種形式支持農民依法依規建設自用住房。加強村鎮規劃,引導農民建設富有地方特點、民族特色、傳統風貌的安全節能環保型住房。實行以獎促治政策,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農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試點,搞好垃圾、污水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工業污染向農村擴散。推進農村信息化,積極支持農村電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
17.繼續抓好扶貧開發工作。堅持農村開發式扶貧方針,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擴大扶貧開發和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著力提高貧困地區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確保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因地制宜加大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以工代賑等各項扶貧工作力度,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積極穩妥實行扶貧易地搬遷,妥善解決移民後續發展問題。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進行綜合治理。擴大貧困村互助資金、連片開發以及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建設等試點。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積極開展反貧困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未來10年扶貧開發綱要和相關規劃。
四、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18.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快制定具體辦法,確保農村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繼續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實承包地塊、面積、合同、證書「四到戶」,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范圍,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健全流轉市場,在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嚴格執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加快構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按照權屬明確、管理規范、承包到戶的要求,繼續推進草原基本經營制度改革。穩定漁民水域灘塗養殖使用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19.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建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劃定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落實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上級審計、監察、組織等部門參與考核。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力爭用3年時間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要嚴格限定在試點范圍內,周轉指標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統一管理,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後節約的土地仍屬農民集體所有,確保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不突破,確保復墾耕地質量,確保維護農民利益。按照嚴格審批、局部試點、封閉運行、風險可控的原則,規范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
20.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推動家庭經營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力,為農民提供多種有效服務。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入推進示範社建設行動,對服務能力強、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給予補助。各級政府扶持的貸款擔保公司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服務范圍,支持有條件的合作社興辦農村資金互助社。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發展農業農村各種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質優價廉的各種專業服務。支持龍頭企業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扶持建設標准化生產基地,建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和專業示範村鎮建設。
21.積極推進林業改革。健全林業支持保護體系,建立現代林業管理制度。深化以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為重點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配套改革。規范集體林權流轉,支持發展林農專業合作社。深化集體林採伐管理改革,建立森林採伐管理新機制和森林可持續經營新體系。完善林權抵押貸款辦法,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和評估師制度。逐步擴大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范圍。扶持林業產業發展,促進林農增收致富。啟動國有林場改革,支持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國有林區管理體制和國有森林資源統一管理改革試點。
22.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繼續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水平,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政策。按相關規劃和要求,中央和省級財政繼續支持農村義務教育歷史債務的清理化解,推進其他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試點,防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堅持政府引導、分級負責、農民自願、上限控制、財政補助的原則,探索建立新形勢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有效機制,認真總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經驗,加大財政獎補力度,擴大試點范圍。繼續開展農民負擔重點治理,堅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加快落實推進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基層社建設,強化縣聯合社服務功能。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對新形勢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的指導。
(因為太多發不上來,詳見http://ke..com/view/3205472.htm)

做好2010年農業農村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奮力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9. 銀監局金十條具體內容

一、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保持貨幣信貸總量
統籌兼顧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合理保持貨幣總量。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

金十條
組合,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和差別存款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引導作用,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中小金融機構繼續實施較低的存款准備金率,增加「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信貸資金來源。
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資金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提高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二、引導、推動重點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
堅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壓原則,增強資金支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消費、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綠色環保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保證重點在建續建工程和項目的合理資金需求,積極支持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
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對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要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對合理向境外轉移產能的企業,要通過內保外貸、外匯及人民幣貸款、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等方式,積極支持增強跨境投資經營能力;對實施產能整合的企業,要通過探索發行優先股、定向開展並購貸款、適當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業兼並重組;對屬於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要通過保全資產和不良貸款轉讓、貸款損失核銷等方式支持壓產退市。
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2] 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集中的區域延伸服務網點。根據小微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

金十條
金融需求特點,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理財、咨詢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所募集資金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不納入存貸比考核。
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盤活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適度放開小額外保內貸業務,擴大小微企業境內融資來源。適當提高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加強對科技型、創新型、創業型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力爭全年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支持小微企業信息整合,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管,對非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清理規范。
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出資設立或參股融資性擔保公司,以及通過獎勵、風險補償等多種方式引導融資性擔保公司健康發展,幫助小微企業增信融資,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小微企業貸款覆蓋面。推動金融機構完善服務定價管理機制,嚴格規范收費行為,嚴格執行不得以貸轉存、不得存貸掛鉤、不得以貸收費、不得浮利分費、不得借貸搭售、不得一浮到頂、不得轉嫁成本,公開收費項目、服務質價、效用功能、優惠政策等規定,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優化「三農」金融服務,統籌發揮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協同作用,發揮直接融資優勢,推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空白鄉鎮設立服務網點,創新服務方式,努力實現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支持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農業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和農產品批發商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力爭全年「三農」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林權抵押貸款,探索開展大中型農機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農業銀行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縣域「三農金融事業部」試點省份范圍。支持經中央批準的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地區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林業局、法制辦、銀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
加快完善銀行卡消費服務功能,優化刷卡消費環境,擴大城鄉居民用卡范圍。積極滿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

金十條
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新型消費品以及教育、旅遊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合理信貸需求。逐步擴大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城市范圍,培育和壯大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強個人信用管理。
根據城鎮化過程中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消費特點,提高金融服務的匹配度和適應性,促進消費升級。(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銀監會等參加)
六、支持企業「走出去」
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重點,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推進外匯管理簡政放權,完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逐步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改進外債管理方式,完善全口徑外債管理制度。
加強銀行間外匯市場凈額清算等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拓展外匯儲備委託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為用匯主體提供融資支持。(人民銀行牽頭,外交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七、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進一步優化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市場的制度安排,完善發行、定價、並購重組等方面的各項制度。適當放寬創業板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財務准入標准。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規范非上市公眾公司管理。穩步擴大公司(企業)債、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發行,促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
規范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探索發展並購投資基金,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產品創新,促進創新型、創業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加快完善期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期貨市場品種創新,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的定價、分散風險、套期保值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證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參加)
八、進一步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
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推廣菜籃子工程保險、漁業保險、農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農房保險等新型險種。建立完善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鼓勵為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資、運營、勞動用工等方面的一攬子保險服務。深入推進科技保險工作。
試點推廣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推動發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拓寬保險覆蓋面和保險資金運用范圍,進一步發揮保險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保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林業局、銀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九、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
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

金十條
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探索優化銀行業分類監管機制,對不同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營地域和業務范圍上實行差異化准入管理,建立相應的考核和評估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銀監會牽頭,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參加)
十、嚴密防範金融風險
深入排查各類金融風險隱患,適時開展壓力測試,動態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觸點,及時鎖定、防控和化解風險,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繼續按照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防範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等風險。認真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強名單制管理,嚴格防控房地產融資風險。
按照理財與信貸業務分離、產品與項目逐一對應、單獨建賬管理、信息公開透明的原則,規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加強行為監管,嚴格風險管控。密切關注並積極化解「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時暴露的金融風險。
防範跨市場、跨行業經營帶來的交叉金融風險,防止民間融資、非法集資、國際資本流動等風險向金融系統傳染滲透。支持銀行開展不良貸款轉讓,擴大銀行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及時主動消化吸收風險。穩妥有序處置風險,加強疏導,防止因處置不當等引發新的風險。
加快信用立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培育社會誠信文化,為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環境。(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法制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3]

10. 我記得國家有一個紅頭文件說支持農村貸款建房。這個現在能貸嗎

這個問題是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個亮點,首次提出要在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進一步完善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政策。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民建房、購買汽車和家電等提供消費信貸,加大對興辦農家店的信貸投放。有關專家在解讀該一號文件時指出:「讓農民享受到金融服務,尤其是大件的建房、汽車與家電服務,是一項極大的利民工程。農民建房可貸款是一項大的政策突破,這個政策如阿基米德支點,可以此撬起過去屢撬不起的農村消費市場。因為農民一生中90%的投資都用在住房建設上了,祖祖輩輩建房基本上都得靠積攢。如果農民可以通過貸款來解決建房問題,就可以有閑錢來消費了。城市居民早就享受到抵押貸款的好處了,每年還貸一部分,這樣就不用傾全力幾乎類似不吃不喝來建房了。農民由於受制於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房屋不能進行抵押,所以建房靠貸款一直沒有支撐。不過各地已進行了不少試點,突破了政策規定。畢竟對許多地方來講,這是一個雙贏的問題,農民解決了建房難的問題,金融機構也可以有業務了。」
其實,江西省農村信用社早在2006年就試點農民建房貸款,2007年10月28日,《石陶網》報道稱:「經過一年的成功試點,江西省即將在農村全面推廣農民住房貸款。這是記者4日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獲悉的。據悉,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推出此金融產品開全國之先河。去年5月,江西省農村信用聯社贛州辦事處對該市農民貸款購房建房需求展開調查。與城鎮居民住房按揭貸款不同,農民住房貸款是信用貸款。省聯社負責人介紹,農民住房貸款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才可發放:農民購房建房是符合土地運用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的農民普通住房,包括新農村建立規劃區內的商品房、農民公寓、普通農宅;申請貸款的農戶沒有不良信用記錄,並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貸款額一般不超過購房建房總額的50%。據悉,此項工作將在6月中旬啟動。」
至於現在能不能貸,這要根據各地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落實中央政策的條件而且是定,成都市推行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村房屋、宅基地、承包地進行了確權,為農村抵押貸款創造了條件,因此在成都和一些試點過該辦法的地區是可以貸款的,我們也相信中央的這項惠民政策,在不僅的將來全國各也都將實施。

閱讀全文

與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