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金融服務村村通報告

金融服務村村通報告

發布時間:2021-03-03 17:02:56

㈠ 龍訊村村通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龍訊村村通商標總申請量2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2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龍訊村村通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㈡ 湘潭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報告內容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最困難的一年,是經受各方面嚴峻挑戰和考驗的一年,也是大有作為、大有收獲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砥礪奮進,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在推進富民強市的進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過去一年,我們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及時出台系列抗風險、保增長措施,經濟逆勢上行取得超過預期的成效。
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強基礎的決策部署,迎難而上,趨利避害,科學應對,把保增長的重點放在保企業增效、保財政增長、保居民增收上,將2009年確定為「項目建設年」,果斷實施保增長「百千工程」,適時出台促進工業企業平穩較快發展的綜合性政策,充分發揮3000萬元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效應,開展「溫暖2009·金融系統在行動」,落實房地產「穩市」政策,全力打造戰略引資平台,激活有效需求,破解發展難題,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地區生產總值達734億元,同比增長13.5%(預計數,下同)。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72億元,增長48.7%,增速創五年來新高。財政收入在政策性減收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仍保持較快增長,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不含基金)58.1億元,增長19.1%。
過去一年,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提升經濟運行質量,產業競爭優勢進一步顯現。
三次產業協調較快發展。新型工業化有效推進,工業增長質量提高,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34.7億元,增長20.6%。湘鋼、湘機、江南、江麓技改加速推進,全創科技一期和旭寧科技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風電裝備形成整機500台產能規模,全市技改投資達250億元,增長73.7%。四大戰略產業實現產值592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總量的55%。強化政策引導,設立專項資金,全力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年內新增產值過億元中小企業33家,年產值過5億元的企業達22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32.7%,佔全部規模工業增加值的64.7%。工業園區領跑經濟發展,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34%,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凸顯。現代農業在結構調整中鞏固提升。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322.5萬畝,總產量達150萬噸,連續六年保持糧食增產,水稻復種指數和單產均居全省前列;湘潭縣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稱號。生豬出欄560.4萬頭,增長4.5%;湘潭縣、湘鄉市生豬出欄和外調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糧食、生豬、竹木、湘蓮四大主導產業貿工農產值突破200億元。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66.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增長10.4%。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九華工業現代物流園、荷塘現代綜合物流園等15個重點物流項目完成投資8.5億元,10家企業通過國家A級物流企業評定。城鄉消費市場持續繁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3.2億元,增長19.6%。著力打造核心商務圈,單體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全省最大購物中心——建設路口步步高購物廣場竣工開業;啟動13家城區農貿市場改造提質;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網點達396個,新增消費額2億元。成功舉辦「中國(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和「中國(湘潭)紅色旅遊論壇」,全年接待中外遊客1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增長33.7%。湘鄉東山學校舊址獲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撤消市區湘江一、二、三橋收費站和四個二級公路收費站,解決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廣大人民群眾呼籲多年的難點問題,優化了發展環境,提升了對外形象,帶動了居民汽車消費迅速上升,全年小汽車上牌量達2萬多台,比2008年增長一倍以上。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融合,自主創新在保增長、調結構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顯現。湘潭高新區成功升格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湘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納入國家創新體系。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44%,居全省第二。爭取列入國家、省級科技項目56項,組織實施26個重點科技項目和3個重大科技專項,新增銷售收入47億元。實施知識產權、質量興市和標准化戰略,專利申請量和工礦企業授權量位居全省前列;主持、參與制定國家標准和湖南省地方標准19項;27個產品榮獲湖南名牌。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分別在九華和高新區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深化。組建風電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增國家級創新型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企業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
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構建「立體環保」機制,在全省率先實現污染源在線監控。推進節能減排科技支撐行動「1126」工程,創造經濟效益4.2億元。實施「藍天碧水」工程,開展「湘江枯水期保水安全」等專項行動,完成《湘江湘潭段重金屬污染治理規劃》編制,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領域的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生態文明建設邁出重大步伐。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6.2%,二氧化硫、鎘、砷等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標。五個縣(市)區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投入運行,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城鎮污水處理「三年行動計劃」。
過去一年,我們立足城鄉統籌發展,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承載功能,改善農村基礎條件,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交通、通訊、電力、環保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80億元以上。城際快速通道紅易大道全線竣工通車,芙蓉大道即將竣工,天易大道開工建設;覆蓋城鄉的5條市域干線公路建設全面鋪開;湘潭、湘鄉火車站改擴建、滬昆客運專線、城際軌道交通等一批重大項目加速啟動和推進;潭衡西線、長湘等高速公路、韶山高速江南連接線及易俗河港區、鐵牛埠港區二期建設進展順利,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駛入快車道,市際市域兩個「1小時經濟圈」加速形成。漣水大橋建設已經啟動。湘江風光帶、福星中路、體育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全面加速。長株潭三市通訊實現升位並網,信息同享邁出重大步伐。
城市品位顯著提高。強化規劃對新型城市化的引領作用,市本級規劃編制投入增加到2000萬元以上,實現重點區域和重要地段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全年完成城建投資50.7億元。對25條城市主次幹道實施路面硬化及人行道修整;改造小街小巷79條;實施公園改造、景觀道建設等提質工程,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凈化水平大幅提升。深化城管體制改革,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城市臟、亂、差治理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開展集中「拆違」行動,拆除違法建築13萬多平方米;實施戶外廣告專項整治,拆除違規戶外廣告5萬多平方米,對17條城市主次幹道進行了門店招牌的統一規范設置。整合公交資源,新購置139台公交車投入運營。智能化城市交通監控系統投入使用。創建國家園林城市通過驗收。
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深入推進「百村示範、百村幫扶」工程,農村基礎條件、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建設農村公路614.8公里,新增通暢行政村115個,通暢率達94%。完成水利建設投入3.7億元,除險加固病險水庫102座,解決8.7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建設戶用沼氣池8138個;完成119個村的農電改造任務。農業機耕化程度達81%。小城鎮建設投資8.3億元,增長11%;城鎮化率達到49.9%。縣域經濟發展提速,湘潭縣、湘鄉市連續兩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20強。
過去一年,我們突出以解放思想為動力,堅持先行先試,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進一步增強。
「兩型」示範效應凸顯。充分運用「兩型社會」建設頂層設計成果,高標准制定《湘潭市湘江灣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湘潭綜合交通規劃》等12個專項規劃和《湘江風光帶概念性規劃》、《湘潭火車站核心區規劃》等10多個重點區域控制性詳規,形成了規劃催生項目、帶動投資的喜人態勢。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全面啟動九華、昭山、天易三個示範區改革與發展,賦予其市級行政管理許可權和高度靈活的用人自主權,示範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步伐明顯加快。九華示範區入園企業達137家,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等三大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工業總產值、高新技術產值、財稅收入分別增長2倍、5倍和1倍以上;昭山示範區保護性開發建設得到強化,立體交通路網加快完善;天易示範區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各項改革縱深推進。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實現重大突破。率先在全省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實施集體土地「先行徵收」,完成竹埠港地區8.2平方公里土地性質變更,經營性土地交易全面實行網上招拍掛。投融資體制改革成效顯著。進一步整合、盤活國有資產,搭建政府投融資平台,市「兩型」投、城建投等公司融資50多億元,成功發行企業債券9億元;新成立4家信用擔保機構和1家小額貸款公司,中小企業融資難得到一定程度緩解。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創歷史最高水平,年末各項貸款余額超過450億元,增幅為40%,比年初增加128億元,增量居全省第二。率先在全省開展城鄉水務體制改革,全面啟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市耕地、山地流轉面積達40萬畝,涉及近10萬農戶。增值稅轉型改革、成品油稅費改革、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等各項改革順利推進。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突出招商選資和戰略引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全年實際到位外資3.5億美元,增長22.4%;引進境內外資金突破140億元,增長20%以上。日韓的機械電子、美國奧克蘭郡的小汽車及零部件、港澳台的物流及電子信息、「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現代服務業等重點區域、重點產業招商取得重大進展。省政府批准在九華示範區設立「湘潭台商投資區」。積極參與「中博會」、「港洽周」等重大招商活動,成功承辦「2009湖南經濟合作洽談會暨第三屆湘商大會」,湘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全市境外投資企業達27家;完成進出口總額14億美元,總量位居全省前列。
過去一年,我們大力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
嚴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擠出更多財力用於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務。市本級財政對實事辦理的投入達2.3億元,增長27%,實事後續管理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全年新增城鎮就業4.7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2.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5萬人;政府出資購買1000個公益性崗位安排困難對象就業;開展返鄉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專項就業援助行動,提供就業崗位8.4萬個。率先在全省開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湘潭被列為首批「全國創建創業型城市」。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全市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社會保險擴面20.2萬人,城鎮居民醫保人數達50萬人;湘潭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全面啟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戶」供養水平明顯提升。率先在全省建立臨時救助制度,湘潭社會福利院、救助管理站竣工投入使用,社會救助工作獲國家民政部「探索創新獎」,湘潭被列為全國兩個社會救助工作試點示範市之一。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全年新建廉租房22.7萬平方米,是前五年總量的5倍多。一系列惠民措施的落實,促進了城鄉居民收入的穩步增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109元,增長12.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6770元,增長11.3%。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堅持教育優先,教育強市邁出堅實步伐。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均居全省第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基」債務全部償清;投入近5000萬元,建設合格學校48所;職教基地群建設加快,職業院校在校生規模居全省第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新改擴建鄉鎮衛生院15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3.8%;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制度;啟動「農村已婚婦女婦女病免費普查三年行動」,惠及23.1萬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成功創建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廣泛開展「廣場文化」、「送戲下鄉」、「四進社區」等活動,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完成14家鄉鎮文化站建設;湘潭縣、湘鄉市榮獲全國農村文化先進縣(市)稱號。實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解決86個電視「盲村」的收視問題。城鄉科普、社會科學、文藝創作、新聞出版等事業加快發展。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人才培訓、場館建設等迎接省運會的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35‰以內,我市成為全省兩個人口計生工作模範市之一。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區域性人才開發與合作力度加大。外事僑務工作步入全國先進行列。市人防指揮中心投入使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不斷深入。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系列慶典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全市人民的愛國熱情。統計、工商、保險、郵政、煙草、氣象、水文、韶灌、檔案、保密、史志、殘聯、老齡老乾、民族宗教、對台事務、糧食儲備、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過去一年,我們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為民、務實、高效政府建設。
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的監督。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質量進一步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不斷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咨詢、社會公示和聽證等制度得到落實。電子政務建設步伐加快,市直機關實現網上公文傳輸;政務公開力度加大,行政權力運行進一步規范。歷經七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共取消行政審批項目1911項,減幅達85%。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在全省率先開通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推進。順利完成第七次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整合城市社區,徹底改變了「有小區、無社區」的狀況。推進依法治市,「五五」普法成效明顯。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食品、葯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加大。扎實開展「大排查、大接訪、大化解、大穩定」活動,一批突出信訪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安全生產年」活動深入開展。大力創建「平安湘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扎實推進,駐潭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和人民警察在保障安全、維護穩定、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面對的局面極其嚴峻,面臨的形勢極其復雜,取得的成績極其不易,積累的經驗極其寶貴。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廣大幹部群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和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湘潭改革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偏小,結構性矛盾突出,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節能減排壓力大;消費市場不夠活躍,投資約束依然嚴重,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活力還不強;改革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有待進一步突破;城市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民增收難度大,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就業和社會穩定壓力較大;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投資環境需進一步改善,安全生產、社會治安亟待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㈢ 人民銀行關於調整完善內設結構的總結

2014年,市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人民銀行總分行工作會議精神與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切實防範金融風險,依法、高效履行基層央行職責。按照「能力提升、基礎支撐、創新引領、項目拉動、黨建保障」的整體工作思路,開拓進取,扎實工作,深入推進「四型中支」建設,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有力支持和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認真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搭建平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不斷提高。
2014年,市人民銀行主動謀劃、組織和推動全市金融機構開展了「金融幹部進千企、金融產品(政策)進萬戶、金融服務進千村」三大活動,構建了「人行推動、銀行主動、縣區聯動」三位一體的工作推進機制,有效引導金融資源投向實體經濟,實現了信貸增量合理增長。

(一)搭建「金融幹部進千企」活動平台,打造「金融強企」工程。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對象,組織全市金融幹部深入走訪企業1282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59戶),實施「一對一」的信貸輔導和金融服務2380次,幫助企業制定融資計劃551份,累計貸款38.75億元,貸款余額55億元,有效促進了全市實體經濟的發展和轉型,為轉變行業作風,促進銀企對接交流,塑造新型銀企關系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受到政府、銀行和企業的普遍好評,《金融時報》、《工作》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轉自第一公文網:gongwen.1kejian.com]

(二)搭建「金融產品(政策)進萬戶」活動平台,打造「金融惠民工程」。以持續深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為重點,組織金融新產品、服務新方式和金融新政策深入各類經濟實體(尤其是與民生相關的經濟領域),提供「面對面」的金融服務,全市金融創新產品達47種,累計支持各類小企業和示範農戶8.31萬戶,累計貸款192.79億元;全市中小微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42.29億元,增長28.85%,高於全市平均信貸增速8.63個百分點。活動的開展有效促進了全市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提高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也為宣傳金融政策,促進社會更好地了解金融提供了新的載體。

(三)搭建「金融服務進千村」活動平台,打造「金融助農」工程。以落實國家惠農政策為著力點,積極推進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試點建設,全年全市批設服務點2147個,覆蓋了全市1206個行政村,提前實現了「匯農工程村村通」目標,填補了我市鄉鎮以下金融服務空白點,使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便捷的取款、繳費、轉賬、查詢等金融服務,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目列入了市政府年度「十大惠民實事(工程)」。

(四)加強貨幣政策工具管理,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提升。主動發揮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政策激勵約束作用,引導轄內金融機構按照合意貸款要求均衡安排信貸投放。加強利率市場化微觀機制建設,開展了法人金融機構利率風險定價能力現場評估。宣傳、培育直接融資市場主體,實現直接融資32億元,同比多增24億元。

二、金融管理與服務機制建設扎實推進,金融監管與金融風險防範工作進一步加強

高度重視並持續加強「兩管理、兩綜合、重大事項報告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以下簡稱「2211」工作),把「2211」制度與機制建設作為年度加強金融管理與服務、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轄區金融穩定、增強依法履職有效性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和抓手,轄區金融機構對人民銀行工作的呼應和配合進一步提高,貫徹執行人民銀行相關政策的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機構信用代碼推廣、重大事項報告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深入推進「2211」制度機制建設。制定並完善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管理與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及13個配套制度和辦法,形成了以「2211」工程為主體,以「指導意見為統領、服務辦法為支撐、執法評價為保障」的金融綜合管理與服務體系;注重發揮「2211」項目聯動效應,對銀行業機構執行人民銀行政策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評價結果實行「一行一通報」,與銀行機構主要負責人「一對一」談話,對評為C類的2家機構啟動了綜合執法檢查,連續第6年開展了綜合執法實踐活動,綜合執法與單項執行比較分析的專題調查報告被總行條法司採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實現金融機構、縣域全覆蓋,探索開展了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落實情況現場核查,金融機構累計上報重大事項118件,協調處理金融消費糾紛27項。

(二)持續推進金融改革和金融體系建設。推動農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並完成相關機構考核評估,依法規范對建行改革效果、蕭縣信用聯社穩健性以及泗縣農合行內控管理現場評估,對央行專項票據兌付後續監測考核一類聯社給予支農再貸款限額獎勵與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網點向縣域延伸,核准淮海村鎮銀行、本富村鎮銀行等8家新設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機構加入人民銀行金融管理與服務系統,促進新設機構相關業務規范開展。

(三)積極預防和處置風險,金融穩定工作進一步加強。堅守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深化銀行、證券、保險業風險監測與預警,開展了流動性風險市縣兩級聯動綜合應急演練;密切關注非正規金融組織發展,主動參與了小額公司開業審核和業務輔導,參與實施了寄賣行等類金融組織現場檢查,建立了地方非金融機構基本信息庫,召開了第四屆公檢法司暨類金融機構聯席會議,動態掌握非正規金融組織狀況和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三、認真落實外匯改革政策,促進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

(一)認真落實貨物貿易外匯改革各項便利化政策措施。積極落實國家外匯管理局取消對企業進出口逐筆核銷制度,構建了以總量篩選、動態監測、分類監管為特點的新型外匯管理模式。對全轄103家外貿企業進行了改革政策培訓,完善了外匯政策宣傳QQ群,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運行順暢,行政效能、透明度以及監管效率有效提高。企業出口退稅時間與改革前相比提前了一個月左右。

(二)加強外匯業務合規性管理。創新非現場核查方法,利用非現場檢查系統開展申報數據專項核查。督促外匯指定銀行切實履行代位監管職責,加強對開戶企業外匯企業輔導。

(三)嚴格外匯市場准入管理。不斷完善銀行結售匯業務的市場驗收內容,對轄內48家備案銀行網點結售匯市場准入情況進行了回訪,及時掌握了各銀行網點結售匯最新情況。

(四)跨境人民幣結算有序開展。積極宣傳跨境人民幣結算政策,支持企業「走出去」,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領域,成為省首個人民幣境外投資的地級市。

四、不斷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一)國庫管理與服務職責切實履行。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國庫經收處評比辦法,會同財政部門對商業銀行國庫經收業務全面考核,由財政每年撥付專項考核經費並通報表彰,國庫監管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在皖北經濟產業園區中率先設立和營運了現代產業園區國庫,國債承銷機構星級認證經驗全省推廣,財稅庫銀橫向聯網實現全覆蓋,初步實現了稅款直達入庫、支出即時到賬目標。

(二)人民幣流通環境進一步優化。開展了銀行對外誤付假幣和「加大殘幣回籠優化流通環境」兩個專項活動,按季開展繳存款錢捆質量抽查,督促建立殘幣兌換綠色通道,加大了原封新券投放力度。

(三)支付科技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支付清算系統運行平穩,清算系統實現了安全高效運轉。積極推進銀行卡晶元化遷移工作,全市3614台POS機具受理金融IC卡功能改造完成,ATM機具改造完成率達78.47%。發卡機構增至5個,累計發行金融IC卡43231張。啟動了金融IC卡載入社保功能工作。

(四)反洗錢工作標准化體系不斷完善。確立了反洗錢履職標准(共6類21項),反洗錢標准化管理體系推廣至證券保險行業和縣域金融機構,對6個金融機構開展了反洗錢現場檢查。落實反洗錢工作協調機制。

(五)金融研究和調研信息扎實推進。持續開展了「百人百題」調研競賽、金融法制調研競賽、農字型大小特色金融研究,完善了重點調研課題管理和調研信息共享機制,45個調研課題全部完成。政務信息工作在分行、合肥中心支行、市委、市政府考核中均位居前三名,幹部職工研究工作、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六)轄區社會信用體系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持續改善。積極爭取縣成為省首批6個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之一,制定了金融生態縣活動方案,推動市政府召開了金融生態縣推進大會,持續推動了市縣政府簽訂縣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目標責任書,對各縣區政府落實情況開展量化考核並下發通報。與市團委聯合開展了農村青年信用示範戶創建活動,強力推進機構信用代碼發放工作,進度和質量在全省儲蓄保持領先位次。

六、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和內部管理,確保中心支行系統穩健、高效履職

(一)黨委班子領導水平不斷提升。堅持以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為著力點,班子凝聚力不斷增強,完善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三位一體」的職工民主管理體系。堅持以促進科學發展為中心點,班子引領力不斷增強,探索形成了「四位一體」(謀劃―執行―反饋―提高)的工作推進機制,完善了「三化同步」(基礎工作規范化、重點工作項目化、創新工作特色化)的工作推進路徑。堅持以勤政廉政建設為關節點,班子凝聚力感召力不斷彰顯。簽訂並扎實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廉政風險防控責任書及項目維修責任書共3類37人(次),行風評議滿意率達100%。

(二)幹部隊伍履職水平不斷提高。認真落實從嚴管理幹部規定,通過民主推薦、競爭上崗等方式選任了科長4名,支行行長1名,副科長4名、支行紀檢組長1名,副主任科員10名(含支行2名)。堅持從嚴管理幹部,對1名不能遵守勞動紀律的幹部進行了辭退處理。完善了重點工作、目標考核、工資收入分配機制,努力調動幹部職工積極性。推動學習型中心支行建設,建立了金融宣傳、調查研究等7個子人才庫,入庫人員125人(次)。積極實施教育培訓三年工作規劃,實現了參訓率、滿分率「雙百分」的學習目標。

(三)黨的建設全面加強。以迎接黨的十八大為契機,全面加強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召開了黨建工作大會,統籌安排、協同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年、創先爭優、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等活動。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組織了民主評議黨員、黨員創先爭優公開承諾、「一先雙優」評選表彰和宣傳活動,中心支行機關16個支部123名在職黨員按照「五帶頭」的標准開展公開承諾、踐諾和評諾活動,黨員中堅與骨幹作用進一步顯現。堅持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帶婦建的工作思路,有效激發了幹部職工愛崗敬業、勤勉奮進的工作熱情。

(四)內部安全管理進一步加強。規范會計基礎工作,開展了異地輪崗試點,強化基建項目檢查輔導,推進公務卡報賬管理,強化集中采購過程監督。強化日常監督,下發事後監督通知(提示)書7份,較好地發揮事後監督「屏障」作用。推動內審轉型,完成審計項目8個,開展飛行檢查6次。開展制度集中梳理完善活動,增加崗位職責、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27項,修訂73項,刪減7項。開展了「整改提高月」活動,開展審計咨詢服務5項,提出建議54條。強化安全管理,實現了安全無事故,榮獲省保衛業務知識競賽團體二等獎。強化機關行政服務職能,規范辦事程序。

(五)黨風廉政建設繼續加強。以深化制度執行力專項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強教育,改進作風,提高效能。黨委帶頭倡導理論學習之風、聯系群眾之風、求真務實之風、厲行節約之風和廉政勤政之風,認真執行行長接待日和行長信箱等制度。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突出黨內監督,完善監督機制,對新提任幹部進行任前廉政談話。開展了「制度完善月」、「整改提高月」活動,全面落實分行巡視、民主生活會、履職審計三項檢查整改措施。

2014年,市人民銀行各項工作穩中求進,基礎工作扎實推進,重點工作有序開展,履職能力進一步提升,全行幹部職工爭先創優意識和氛圍進一步濃厚。2013年,市人民銀行將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穩中求進,開拓創新,推動中心支行和轄區經濟科學、和諧發展。

㈣ 婁底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我們經受嚴峻考驗並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
牢牢把握「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強基礎」的總體要求,突出「工業主導、基礎先行、項目帶動、協調發展」的戰略重點,團結一致,奮力攻堅,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努力開創了我市「科學發展,加速趕超」的新局面。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0億元,增長12.6%(預計數,下同);完成財政總收入45.51億元,增長13.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5.53億元,增長1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80元,分別增長8.9%和9.3%;人口自然增長率7‰;城鎮登記失業率4.5%;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35;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4.5%,化學需氧量削減4.97%,二氧化硫、砷排放量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
(一)工業經濟較快增長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去年上半年我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9%一度下滑至5月份的3%,全市生產總值增速同步下滑至7.2%。在嚴峻的形勢面前,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科學應對,力促規模工業止跌回升,全年增速達到17.8%,總計完成工業增加值269億元,增長16.1%。
工業企業加快發展。及時出台促進企業平穩較快發展若干意見,集中開展「工業企業服務年」活動,由市級領導牽頭,上千名幹部深入企業開展服務,幫扶企業促技改、調結構、拓市場、渡難關。完成工業投資169億元,增長30%,其中技改投資140.5億元,增長20.7%。原煤、發電量、鋼材、焦炭、銻品、水泥等主要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0%、34%、25%、36%、54%、46%。十大產業集群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實現增加值190.5億元,增長19.2%。規模工業企業總戶數達到601戶,新增92戶。
園區工業不斷壯大。研究出台支持產業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園區績效考核辦法,明確園區高技術產業發展定位,實現園區工業增加值63.4億元,增長16%。婁底經濟開發區獲批「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婁底薄板材料深加工產業園」,各縣市區產業園也競相發展。
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扎實開展「科技創新年」活動,推進產學研結合,市內75家企業與國內3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成功對接,在全省率先組建了湖南特種陶瓷、煤礦機電、農業機械、特色生豬等四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閃星銻業技術中心進入國家級技術中心行列。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家、湖南名牌產品8項,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51項。市農科所選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陸兩優267」通過省級鑒定,在全省大面積推廣應用。我市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考核驗收,獲批「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湖南省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冷水江成功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二)投資拉動強勁有力
搶抓國家實施擴內需一攬子計劃的有利機遇,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年」活動。全年施工項目1276個,增長48.2%,其中新開工項目1010個,增長48.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1億元,增長54.2%,是我市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年份之一。
工業建設呈現新亮點。漣鋼2250熱軋板生產線、金電二期、華潤電力一期、雙峰海螺二期、湖南海螺、安石湖南煤化新能源等30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產,72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尤其是總投資115億元的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電工鋼項目成功落戶婁底經濟開發區並開工建設,將為我市發展增添強大後勁。
交通建設取得新突破。完成投資34.32億元。成功爭取滬昆鐵路客運專線通過我市,並規劃在婁底城區和新化設站,婁邵鐵路擴能改造順利開工。婁新、新漵、安邵三條高速公路建設全面推進,打響了干線公路改造三年大會戰,加快推進G207、S210、S312、S209、S217、S225、X024等七條干線公路改造,婁底汽車南站投入使用,農村通鄉通暢工程完成1231公里,其中改造縣鄉公路140公里,新建鄉鎮到村水泥路1091公里。全面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交通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理順。
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完成投資18.6億元。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運營,成為城市投資的主載體、城市融資的主平台和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中心城區吉星路等主次幹道完成提質改造,孫水公園建成開放,市體育中心和漣水河南岸防洪堤主體工程竣工,城區綠地率達到34.25%。縣市城區與小城鎮加快建設。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竣工面積分別增長21.2%和10.7%。成功爭取水府示範片區納入長株潭城市群昭山示範區范疇,與長株潭對接融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要素保障得到新加強。加快對接國家、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40個重大項目進入省重點項目規劃,17家企業列入省重點產業骨幹企業名錄,爭取中央、省各類建設資金26.1億元,比上年增加11.1億元。積極搭建對外合作交流與招商引資平台,成功舉辦婁底深圳投資洽談會、廣州科學城投資推介會、第三屆「青春婁底·湘中之光」經貿洽談會,組團參加「中博會」、「港澳洽談周」、「珠洽會」、「湘商大會」,實現內聯引資80.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34億美元,是我市歷史上招商引資力度最大、措施最硬、效果最好的一年。大力實施金融機構扶持中小企業600家工程,組建了2個資本金過億元的擔保公司,成立了2家小額貸款公司,冷水江成功創建省級金融安全區。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比年初凈增97.2億元,增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居全省第一位。重點項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連續十年實現耕地總量占補平衡,維護礦產資源管理秩序工作榮獲全國先進。
(三)農業基礎更加鞏固
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農業經濟穩步增長。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92億元,增長5%,糧食播種面積393.5萬畝,總產162萬噸,分別增長4.29%、3.19%。出欄生豬499.7萬頭,增長3.4%。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化肥補貼、農機購機補貼、種糧大戶補貼等補貼資金3.22億元。全市「三農」支出完成8.32億元,增長29.78%。種養大戶發展到5.1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372個,會員7.2萬戶,帶動農戶19.26萬戶。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888家,完成產值47.8億元,增長20.6%。雙峰、新化分別獲全國糧食生產標兵縣和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新化、漣源列入國家油茶基地建設重點縣(市)。
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業基礎不斷夯實。重點抓了78個省級新農村示範村建設,逐步形成了特色產業型、生態養殖型、勞務經濟型等8種建設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完成水利建設投資3.9億元,完成各類水利工程5.1萬處,解決24.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水利建設工作獲全國先進,第六次獲得全省水利建設競賽「芙蓉杯」獎。農業機械化率達到27.1%,農機產值達到10.7億元,已有27個產品納入國家和省支持推廣的農機產品目錄。扶貧建設、革命老區、庫區開發、移民後扶、農民負擔監管、「三冬」生產等工作扎實開展。及時有效抗禦山洪災害,奪取了雙峰「7·2」抗洪救災勝利。森林防火、農林病蟲害防治、氣象水文信息和技術服務、農資供應與價格調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進入全省前列。農村道路、通信等設施不斷完善,農網改造完成投資1.22億元。加強基本農田保護,新化被評為全國基本農田保護、農業綜合執法先進縣。推進土地集約經營,已流轉耕地面積31.5萬畝,占承包面積的15.4%。狠抓農村能源建設、鄉村清潔工程和農村面源污染的整治,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林地現場核實率、林權發證率、山林糾紛調處率分別達到92.1%、36.1%和88.4%,均超過省定年度目標。完成造林11.6萬畝,新增油茶林2.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7.5%。
(四)促進消費成效顯著
全年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87億元,增長11.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5.6億元,增長18.7%。我市成為全國首批商務綜合執法試點城市,「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持續推進,「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活動效果明顯,發放財政補貼9800萬元,帶動直接消費15億元。成功舉辦湖南省首屆農業機械、礦山機械、電子陶瓷產品博覽會,加工貿易實現零的突破,進出口總額居全省第四位。消費者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0.7%。旅遊業快速發展,旅遊接待總人數達到544萬人次,增長34.5%,實現旅遊總收入27.6億元,增長36.4%。啟動了大梅山文化旅遊區域合作,開展了「億元優惠迎國慶·萬人免費游婁底」大型促銷活動,成功舉辦第二屆曾國藩國際文化旅遊節,波月洞成功創建AAA景區,梅山龍宮、曾國藩故居創AAAA景區通過國家專家組評審,填補了湘中AAAA景區的空白。湄江成功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紫鵲界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我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通過國家驗收。
(五)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為民辦實事任務圓滿完成。實施33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投資19億元。落實積極就業政策,開展就業培訓10.7萬人,新增城鎮就業和安置再就業5.1萬人,穩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7.4萬人。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市社會保障支出18.71億元,增長48.88%。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婁星區啟動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運行效益和參合農民受益水平提高,參合農民280.8萬,參合率達到85.37%。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新增廉租住房7167套,新建經濟適用房1298套。加強財政、政府投資項目和專項資金審計,確保了資金使用效益和惠民政策落實。
節能減排扎實推進。強化環境監管,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堅決淘汰落後產能,關閉「三高一低」企業和項目32個。市第二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基本完成,4個縣市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投入運行。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加大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各類安全事故持續下降。爭取中央投資2374萬元、銀行貸款3億元,實施國家煤礦安全改造項目12個,煤礦安全生產消滅重大及以上事故,創歷史最好水平。推進「百件信訪老案」辦理,集中解決了大批遺留問題。調整警務體制,加強防控建設,刑事發案率進一步下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取得明顯進步,信訪和維穩工作獲得全省先進。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基礎教育進一步鞏固,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協調發展。城區學校入學新生班額過大問題得到有效控制,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初見成效,婁底技師學院籌建工作扎實推進。我市順利通過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加快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六項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和婁星區、冷水江基本葯物制度試點工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葯監工作獲全國醫葯衛生系統先進。慈善、老齡和紅十字會工作卓有成效。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連續三年獲全省先進,我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人口文化新傳播基地。大力發展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人民群眾身體素質不斷增強。組織「中國著名作家看婁底」大型采風創作活動,大型現代花鼓戲《花落花開》獲得田漢戲劇獎並被列入全省農村黨員遠程教育教材,電影《馬東的假期》榮獲全國中小學生優秀影片獎,新聞出版業加快發展,鄉鎮綜合文化站、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數字電視工程建設扎實推進,市廣電技術大樓投入使用。組織了建國60周年和撤地設市1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彰顯了「青春婁底」形象,激發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進一步凝聚了全市人民科學發展、加速趕超的合力。
全面推進國企改革改制掃尾攻堅,市屬106家企業已有102家完成改制,省屬下劃企業湖南省鍛造廠改制完成。
軍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穩步推進,公安、消防、武警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抗災救災和維護社會穩定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統計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僑務工作獲全國僑務系統先進,人防工作扎實有效,民族、宗教、地震、對台、地方誌、檔案、保密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六)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市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議案2件、人大代表建議209件,政協建議2件、政協委員提案196件。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貫徹落實《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出台《婁底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則》,聘請了68名專家,開展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咨詢論證工作,加強行政復議和規范性文件管理,有力推進了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政府績效評估,切實加強行政監察和政務督查,嚴格實行行政問責,大力實施投資項目全程代理服務和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收費「一票制」,機關效能建設逐步加強。集中整治「三強」(強裝強卸、強攬工程、強行阻工)行為,著力優化施工環境。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幹部作風進一步改進。加強財稅征管,促進財政增收,開展厲行節約工作,財政保障能力增強。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不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切實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全市第七次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圓滿完成。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不僅取得了各項建設的重要成果,也積累了在復雜環境中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經驗。一是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學發展、加速趕超總體戰略,以切實可行的思路引領發展,全力以赴促進發展。二是必須立足實際,選准路徑,在比較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不斷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三是必須解放思想,開放視野,胸懷全局,科學研判,不斷增強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和針對性。四是必須不畏艱難,敢於擔當,大力弘揚「堅韌、勤奮、尚德、自強」的婁底精神,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五是必須高度重視抓基層、打基礎,夯實發展平台,優化發展環境,增強發展後勁。
經驗彌足珍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總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力監督和社會各界全力支持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扎實工作和全市人民努力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婁人民解放軍、武警和消防官兵、政法幹警,向各位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以及所有關心、支持我市建設和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發展中也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實力還不強,區域競爭壓力大;產業結構還不合理,轉變發展方式任務艱巨;節能減排要求高,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經濟發展環境還不優,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任務很重;老百姓關心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亟需解決,改善民生力度還需加大。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㈤ 如何破解農業融資難

「農業企業融資難,我體會最深了!」1月27日,河北亞雄現代農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武殿雄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喚起社會對農業企業融資難的關注。
武殿雄委員的公司是做蔬菜加工的,如今固定資產上億元,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然而,回憶起幾年前因為無法貸款而險些傾家盪產的情景時,他仍然心有餘悸。
2005年,武殿雄租了50畝土地和大棚,想建廠房進行農產品粗加工。由於出現2000萬元資金缺口,他選擇到銀行貸款。此時,棘手的問題出現了!他打算用租賃的土地、大棚等進行抵押,但銀行方面告訴他,土地等沒有確權,不能抵押。由於土地沒有土地證,所有地上建築都是無效的。
武殿雄委員介紹,為此他在銀行、信用社間跑了兩個月,也未貸到款。最後走投無路的他通過找親戚朋友借錢、賒購高價磚、高價鋼筋等,總算在沒有向銀行貸一分錢的情況下,艱難地把企業做起來了。
這也讓他對政府工作報告中「引導各類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這句話感慨良多。
那麼,如何破解農業企業融資難?
「銀行業機構要下沉服務,深入了解『三農』金融服務需求,特別是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的金融需求。根據當前農村實際,對林權、宅基地、責任田等抵押貸款進行探索,加大金融創新,不斷增加貸款投放,改善金融服務。」河北銀監局局長郭錦洲委員給予了這樣的回應。
據介紹,為加大對涉農企業的支持力度,今年,我省將繼續推進銀行業機構擴大在農村的覆蓋面,要求城市商業銀行加快分支機構在本轄區縣域實現全覆蓋,要求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村村通」工程加快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要求銀行業機構涉農貸款增速不低於其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速,涉農貸款項目數量不少於上年。「同時,涉農企業也應在健全法人治理、規范管理制度、提升產品品質、加強信用建設上下功夫。」郭錦洲委員說,企業有了較強市場競爭力和良好信譽,金融機構也會對其另眼相看。
郭錦洲委員還建議,政府應加大支農資金的整合,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同時,應利用各方面資金建立擔保機構等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引導銀行業機構為農業企業提供更大資金支持。

㈥ 金融村村通的推進效果怎麼樣減肥

沒用過。不過我最近用的那個不錯 4天減了5斤

㈦ 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能辦理轉賬業務嗎

河北抄省農村信用社可以辦理的業務如下:
1、「農信村村通」 助農金融服務業務是河北省農村信用社通過布放在農村地區EPOS終端設備,實現農民足不出村,就能辦理「存」、「貸」、「匯」等金融業務的一種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業務。
2、適用對象:
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發行的信通卡所有持卡客戶
3、產品功能:
1.消費:消費、消費撤銷、退貨
2.現金:存現、取現
3.轉賬:活期轉定期、行內轉賬、跨行約定轉賬、跨行非約定轉賬
4.查詢:余額查詢、卡分戶查詢
5.管理業務:簽到、簽退、查詢交易明細、當日交易匯總、歷史交易查詢、末筆交易查詢/

4、支持轉賬業務的。

㈧ 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到底通了沒

1.產品的風險控制:看所選擇P2P理財產品的產品的平台是否規范,是否有內一套完善的風險管容控技術,是否有抵押,是否有一套嚴格的信審流程,是否有一個成熟的風險控制團隊,是否有還款風險金,是否每一筆的債權都是非常透明化,是否每個月都會在固定的時間給客戶郵寄賬單和債權列表等等,以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問題,所以客戶在進行選擇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清楚。
2.所選產品平台實力:一般平台越大,其風險管控越嚴格,因為平台大,所以每一筆債權都是經過嚴格審核,才會轉讓給出借人。另外,公司的實力和規模也是衡量一個公司規范與否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還有公司的注冊資金,在全國的營業部的規模也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3.合同的規范性:認購產品時務必要把合同中的每一條認真的閱讀清楚,摸清每一個條每一個字的具體含義,千萬不要馬馬虎虎的就把合同給簽署了

㈨ 普惠金融什麼意思

普惠就是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讓更多人受益。
比如銀行理財產品最低門檻是5萬元,而余額寶這樣的貨幣基金最低只要1塊,這就可以算是普惠;又比如以前中小企業基本貸不到款,而現在有了小額貸款服務,相對來說容易了一些(雖然還是比較難),這也可以算是普惠。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村村通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