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金融業現狀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國有銀行、 國有企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金融風險因素。 但三資企業及股份制企業健康發展的基本因素未變; 外資也保持較穩定的增長,投資項目也越來越大, 而且大多是長期投資,外商不會輕易放棄。
因此推斷, 中國在三五年內不會出現類似東亞其它國家那樣的金融危機。但是, 真正的危險是在三五年之後, 當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的壓力, 對他們的經濟及金融體制進行全面開放,徹底改革, 建立起與國際完全接軌的先進體系以後, 將會對中國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如在二戰之後, 美國接管日本及德國,輸入美國的經濟體制, 使日本和德國的經濟較快地發展起來, 而將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中國漸漸拋在後面。 因此,中國必須抓住各國在金融風暴後進入調整期的有利時機, 盡快改革金融和外匯管理體制,改善銀行服務, 進一步提高出口競爭力,吸引外資紮根中國, 使中國的經濟保持實際高質量的調整增長。因為要真正避免危機, 就必須保證基本經濟因素的健康。
中國要維持一種實際高質量的高速增長, 就必須打破過去的傳統發展模式,即:發展經濟—銀行增加貸款— 國有企業—擴大生產—增加就業—實現經濟增長。中國大陸的經濟, 已經形成兩個不同的部分,一個是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部分; 另一個則為三資企業、股份制企業部分。 後者在近五六年內得益於先進制度與優惠的政策,發展相當迅速。 由於外資進入中國後,在中國最先進的地區引進最先進的技術、 管理,建立了基本上與世界經濟相接軌的企業。 三資企業與一些股份制企業成為中國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源泉。 現在中國正進入一個關鍵時刻。 隨著一些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的完成,中國投資環境的「硬體」 部分逐漸完善起來,中國現在吸引外資的外部條件越來越好。 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是勞動力最便宜、土地(用於發展製造業基地) 最多、市場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現在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是什麼,就是中國的政策。 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沒效,不在於降低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 也不是看中國有沒有市場, 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實物成本不一樣。實物成本,如勞動力的成本、 土地的成本、資本的成本, 都是可以根據一個國家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但「交易成本」 卻是一個人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 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時,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慮, 但最終成功與否,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中國,交易成本很高, 主要體現在政府、會計、法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的服務方面, 整個都跟不上。政府部門有重重人為的障礙要打通, 銀行和律師根本不能適應面向國際市場經濟的需要, 這些都增加了中國市場的「交易成本」。 外國投資者很想來中國投資,但他們都感到來中國投資不容易, 故爾採取了一種觀望的態度。中國市場高額的「交易成本」 主要存在於金融服務中。 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金融業的問題。因此, 建議中國在現階段採取一種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開放政策, 包括向外國銀行開放貸款業務,允許三資企業運用美元進行交易等。 一方面可以使外國投資者看到中國有決心開放金融業,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開放風險。
B. 關於2010年我國金融市場現狀及發展
【論我國金融市場的現狀及發展】
[關鍵詞]金融市場 貨幣市場 資本市場
[摘 要]金融市場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不斷發展的,本文通過對金融市場現狀的分析,闡述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及發展,並探討了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
金融市場,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場所,如貨幣資金借貸場所,股票債券的發行和交易場所,黃金外匯買賣場所等等。它是中央銀行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對經濟進行間接調控的依託,是以市場為基礎,在全社會范圍內合理配置有限的資金資本資源,提高資本,資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時也是發揮資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靈活的融資方式把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和場所。國家和中央銀行根據金融市場發出的信息,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同時,金融機構和企業也可依據金融市場信息做出相應的決策。
一、金融市場的現狀
金融市場按使用期限劃分,可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作為短期資金融通場所,滿足了參與者的流動性需求;資本市場作為長期資金的融通場所,為參與者提供了安全性和盈利性保障;各個市場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場體系。發育完善、健康的金融市場體系,能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迅速、有效、順暢傳導,促進經濟穩定發展。要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金融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必不可少。隨著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朝市場化方向的不斷發展,我國金融市場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參與主體日趨廣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規模、分工明確的市場體系,成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市場創新繼續穩步推進,已有創新產品發展迅速; 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涵蓋面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金融市場改革進展順利, 市場功能日趨深化;金融市場結構不斷優化,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我國金融市場正在向以建設透明高效、結構合理、機制健全、功能完善和運行安全的目標邁進。
二、我國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金融市場雖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與國外成熟的金融市場相比仍存在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一)金融結構失衡。我國的金融機構雖然呈現不斷優化趨勢,但現存結構狀態仍然不能夠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及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甚至嚴重製約了金融效率與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二)金融創新乏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創新還很落後,且存在金融創新過於依賴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創新中,各領域進展失衡的狀況。這些都降低了金融資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國金融機構的創新競爭力。(三)金融監管存在突出問題。從內部看,金融機構面臨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決激勵與約束機制問題;從外部監管看,首先表現為金融法規建設滯後,中國現行有關金融監管方面的法律經過多年修改,已經較為系統,較為完善。但由於我國的整體法律基礎不牢固,金融監管經驗不足,法律的涵蓋面並不廣泛,法律的局限性嚴重,特別是一些臨時性的管理條件、實施辦法,缺乏一致性、連續性、權威性,對金融市場發展極為不利。(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塞不通,人為割裂,迫使資金變相暗通,阻礙了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聯動效應,阻滯貨幣政策的傳導,減弱了貨幣政策效力,使貨幣市場的發展能有效地帶動資本市場的發展。且銀行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造成了金融市場的一些監管真空。
三、加快金融市場發展
加快金融市場發展,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成熟與完善貨幣市場的發展是資本市場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鑒於我國金融市場中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均衡現狀,筆者認為,應抓緊我國貨幣市場的發展,為各經濟主體提供一個發達的、高流動性、低風險性的短期資金融通市場;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其為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產權制度的改革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加快貨幣市場的發展
首先,要重新認識貨幣市場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同業拆借市場。一是要規范、健全同業拆借市場交易網路系統;二是充分發揮同業拆借市場的融資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場的前提下,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穩步發展我國的無形拆借市場,提高我國同業拆借市場的融資能力;三是規范拆借市場行為,通過制定有關的交易規則和監管辦法,規范市場運作,嚴格市場管理和監控,使拆借市場運轉正常化、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擔保拆借比重,改變我國拆借市場上基本以信用拆借為主要手段的現狀,以此達到防範和分散風險的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銀行的調控力度。
第三,大力發展商業票據市場。
(二)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
首先,應調整非國有經濟與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政策,適當擴大它們的投資需求;其次,進一步健全國債市場;第三、適當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第四,逐步使社會保障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第五、著力發展產權交易市場;第六、完善資本市場的組織結構體系;第七、發展機構投資者。
四、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趨勢
(一)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在金融體制和金融市場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對國有商業銀行要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體制, 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經營管理模式,最終使其成為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健全、按照市場化機制運作的現代金融企業。同時,也要對股份制銀行進行制度創新,真正按照現代商業銀行的標准,建立內控嚴密、運轉規范高效的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全面提升其經營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保險市場運作機制。根據入世承諾,我國對保險業採取的過渡期保護措施2004 年年底到期,取消對外資的地域限制,保險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要轉變經營模式,徹底改變依靠低賠付率來維持高增長率的現狀,完善市場運作機制,使保險公司的工作重點切實轉換到完善內控、強化管理、創新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上來,這種轉變應該是保險公司自願、主動適應市場機制的需要。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金融市場的發展一直伴隨並推動著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判斷一個金融監管體系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則應為是否能逐步放鬆管制, 減少行政審批,為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要切實把監管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通過行業規劃、政策引導、市場監管、信息發布以及規范市場准入等手段,調控金融市場,防範化解風險,促進金融市場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
(四)規范證券市場主體行為首先是投資主體。我國的證券市場正經歷著從散戶與機構投資者並存向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要投資主體的過渡時期。發展和完善證券投資基金及逐步地允許保險資金等投資證券市場是投資主體深化的主要途徑。其次是融資主體。為國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創造積極條件,逐步實現資產存量的流動;在規范化的基礎上,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戰略性重組;擴大國有企業的債券發行規模, 完善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改變對銀行信貸的過度依賴;加大國有企業經營的外在壓力,促使其轉換經營機制,提高管理質量。最後是證券公司。建立風險控制長效機制,在制度設計上嚴防證券公司挪用客戶資金,同時建立有效的融資融券機制;完善客戶保證金的安全保管和受償制度,確保客戶資產安全;通過收購兼並的方式實現強強聯合,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曹龍驥,貨幣銀行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潘英俊,金春寶,孔源,我國金融市場現狀及發展研究.科學論壇,65
[3]我國金融市場運行分析,財經界,2007 2
C. 關於我國金融營銷現狀與對策,求現狀資料。
隨著金融市場全球化、全球資金一體化、通訊技術現代化的發展,作為服務貿易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業的開放,必然使傳統的金融營銷受到巨大沖擊。金融主體間的同業競爭也日益激烈,不僅表現為金融企業在完善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豐富服務手段等方面的競爭,而且還表現在創新金融工具、有針對性地開展金融服務等深層次上的競爭,如何創新我國金融營銷觀念,進行金融新產品開發、組合,實施各種營銷策略創新,是金融企業在入世後獲得良好發展空間的需要。本文擬就金融營銷問題作初步探討。
一、金融營銷的發展和特點
1、金融營銷的發展歷程
1.金融營銷萌芽階段——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1958年在全美銀行聯合會議上,第一次提到市場營銷在銀行的運用。在英國,直到20世紀60年代早期,才有少數幾家銀行意識到營銷研究對其未來發展及當前經營活動都很重要,將營銷思想引入到金融領域中來。此時金融營銷還處於萌芽階段。整個60年代,市場營銷在金融服務領域的發展非常緩慢,盡管一些銀行開始採用廣告等營銷手段,但它們還沒有充分認識營銷在整個企業運營中的重要作用。
2.金融營銷發展階段——20世紀70至80年代。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許多金融企業開始意識到它們所經營的業務本質上是滿足客戶不斷發展的金融方面的需求,營銷創新成為這一時期金融營銷發展的主流。這一時期西方金融營銷的特點是從簡單的採用營銷方法到廣泛運用營銷思想的轉變,市場細分和企業定位是金融企業研究的重點。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的金融服務業發展迅猛,成為整個經濟活動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作為一種組織功能,市場營銷無疑已經確立了在金融服務領域的地位。而市場營銷作為一種經營哲學所發揮的作用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3.金融營銷成熟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金融營銷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金融營銷研究的重點開始由銀行轉向其他金融機構,金融營銷研究的核心由戰略轉向關系。國際營銷和網路營銷成為新的研究熱點:營銷創新出現新的高潮;金融企業更加強調面對面的服務;由於白領階層和新生代收入的增加,開始重新重視零售銀行業務。與此同時,其金融營銷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他們必須解決好下列問題:如何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迅速變化和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何開展金融業間的戰略合作;如何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和提供超值服務;如何開展內部營銷;如何面對金融全球化以及對利率市場化做好准備。
2、金融營銷的主要特點
1、從金融營銷的主體——金融機構的地位看,金融企業作為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不僅要在資金籌集活動中針對不同投資者的需要開發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又要在資金運用活動中針對不同的客戶,開發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在滿足資金需求者要求的同時,保證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質量。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其作為交易中介的地位和作用,積極為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中介服務。
2、從金融營銷的客體——金融服務的消費者看,隨著經濟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發展,金融市場發育日趨成熟,全方位、多功能、多渠道的資金融通、交易結算便成為可能,也使參與金融活動的金融消費者數量日益增多,構成日趨復雜,對金融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3、從金融營銷的目的和要求看,實現收益最大化便成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主要目的,企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向消費者提供各種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由於金融服務的提供和服務的消費過程往往是同步進行的。二者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具有不可分離性,這種金融服務提供與消費的同步性,要求金融企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通過提供規范的服務才能贏得更多的顧客。
4、從金融營銷的標的——各種金融產品來看,它是金融活動中與資金融通的具體形式相聯系的載體,籌資者和投資者的工具,也是金融管理者在金融市場上買賣的對象,同時又是金融工程技術人員的勞動成果。其特徵主要表現為:
(1)存在形式上的無形性。它不採取任何具體的物質形式來展示,而通常是採取帳簿登記、契約文書等形式,人們購買某項金融產品,並不一定非要持有具體的金融資產,而只需保存代表該資產的某種憑證即可。
(2)本質上的一致性和可替代性。金融產品與一般實物產品不同,它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重合的,它是一種價值尺度的表現。這種產品本質的一致性賦予了不同金融產品間的可替換性和極易被其他金融企業所仿效,從而加大了競爭的難度。
(3)表現形式的多樣性。金融產品在形式上因其期限、流動性、承擔的風險、發行者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區別。籌資者可利用不同金融產品的這些差異,吸引不同的金融投資者;投資者也可以利用這些差異進行合理的資金投向選擇,實現自己參與金融活動的目的。
5、從金融營銷的實現方式看,在金融企業中,員工成為營銷活動的主體,員工的狀況直接決定著顧客的滿足程度,因此,金融企業在做好企業與顧客的外部營銷的同時,必須把一線員工作為內部「顧客」,對一線員工做好內部營銷,包括工作設計、員工招聘、員工培訓、相互溝通及激勵等。成功的內部營銷是成功的外部營銷的前提。
(1)科學的市場定位和產品創新。加強對客戶市場的研究,根據需求同質的特點,將企業和公眾劃分為若干個消費群體,針對客戶的不同需要,向選定的目標客戶群體提供獨特的金融產品、服務和營銷組合,在維持客戶忠誠度的同時,不斷延伸和拓展新的市場。
(2)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既與技術創新有關,也與金融市場體制創新有關,它主要是通過採納和運用改變金融市場結構的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來實現。金融企業應當在市場細分和合理定位的基礎上,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要,適時地創新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這些需要。
二、金融營銷的現狀和對策
1、金融營銷的現狀
1.市場營銷觀念陳舊。在金融業務活動中,大多數銀行的經營觀念還是停留在金融產品的推銷階段,尤其是一些主管貸款的銀行高級職員,依然是一副居高臨下地對待有求於他的客戶,這種以銀行為中心的經營導向,顯然不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的競爭要求。
2.市場營銷認識不全面。有些在經營策略上雖也借用了營銷的概念和手法,但往往又把推銷當營銷,只有在推銷自己企業產品時才零星地使用廣告、宣傳公關策略,各項宣傳缺乏整體性和一致性,未能將銀行產品和銀行經營理念等形象宣傳結合起來,更缺乏整體營銷。有些銀行在營銷中雖新招頻出,但所採取的營銷組合策略常與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相沖突,在業務活動中違規操作不斷出現。
3.市場營銷缺乏戰略目標。營銷策略出現盲目性和隨機性主要表現為:(1)普遍缺乏從長遠角度來把握對市場的分析、定位與控制,而是簡單地跟隨金融市場競爭的潮流被動零散地運用促銷、創新等營銷手段;(2)在改善服務態度、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尚未與營銷的戰略目標和營銷策略聯系起來而缺乏針對性、主動性和創造性;(3)在營銷策略上,業務的拓展以公關、促銷為基本方式,沒有形成多樣化的營銷策略的科學組合。(4)雖在渠道設計上利用了高新技術,但分銷渠道的擴展策略仍以增設營業網點為主要方法,難以形成高效的營銷渠道。
4.缺乏營銷專業人員。員工知識結構基本是金融專業,很少有營銷專業人員進入企業,企業的招聘和培訓也大多注重金融專業。專門負責金融產品市場推廣的職員也多是從其他部門調來做簡單的廣告宣傳和促銷活動。目前在人員的專業構成中,精通市場營銷理論,諳熟市場營銷策略、策劃和實施的專業人員鳳毛麟角。
5.金融市場不成熟。金融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和交易機制單一,尚未形成市場化操作,使銀行的價格策略和價格組合大打折扣。產權關系模糊,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缺乏進行金融營銷的內在驅動力。國有金融機構過多地承擔了宏觀調控職能,在進行市場細分、選擇目標市場時,難免把政策因素作為最終制定和選擇營銷策略的重要參數。商業銀行較普遍地存在高比例的不良資產。
二、金融營銷的方法和策略
1、整合營銷策略。金融營銷觀念應是整合營銷觀念的思想,發揮營銷職能的各個部門應統一指揮,在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方面協調行動,以取得綜合經濟效益。為此,金融企業一要樹立「大市場」觀念,即突破傳統的時空界限,樹立起全方位、全時點服務。從傳統的同質化、大規模營銷觀念轉變為個性化的營銷理念。
2、新產品開發策略。金融新產品開發要找准「利基點」,以滿足客戶利益為傾向,設法多增加產品功能。具體可採取仿效法、組合法和創新法等不同方法。在這方面也可借鑒國外銀行成功經驗。為滿足客戶的新的需求和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應注重產品的組合開發以及服務的更新。
3、促銷策略。入世以後,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國金融企業在促銷策略運用上一方面應加大投入,形成規模;另一方面則應把各種好的促銷手段,把這一系列促銷手段加以有機組合、統一策劃、統一組織,以便收到良好的整體效果。促銷的主要策略有一是廣告促銷、二是營銷促進,國內外金融業常用的促銷工具有有獎銷售、贈品、配套優惠、免費服務、關系行銷、聯合促銷等等。三是人員推銷。四是公共宣傳與公共關系。
4、產品期限策略。在做好產品策略的時候,更要運用好金融產品期限策略,依據金融產品從入市到終市的時間長短來制定相關促銷策略。一是根據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來確定金融產品的營銷策略。金融市場發達地區,可適當推銷多一些營銷期限較長的金融產品;二是靈活地對金融產品期限進行適時調節。利用一些附加條件調節營銷期限,分散貨幣支付負擔,調整企業負債結構,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獲得信譽上的提升。
5、知識營銷策略。在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下,金融企業要努力開發出知識含量高的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並積極引導客戶進行使用。這就要求金融企業必須採取知識營銷,通過提供知識服務來加強與客戶的知識交流,使客戶了解並懂得如何使用金融產品以及使用所帶來的便利,使客戶成為本行的忠誠客戶。
6、品牌經理營銷策略。如何在保持金融企業整體形象、價值觀念和企業文化的前提下,或者說在一個總品牌形象下,塑造品牌的各自特色,形成各自品牌的忠實消費群體,為金融企業贏得更為廣闊的市場和生存空間,避免出現一個金融企業的品牌族群互相矛盾及沖突的尷尬局面。
7、網路營銷策略。網路有著明顯的優勢,能夠為客戶提供更為方便和快捷的服務。網路打破了時空界限,可以24小時提供服務,而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同時,無論是廣告宣傳還是業務交易,都可以節約成本,這樣也為進一步降低客戶成本創造了條件。
8、服務營銷策略。必須在加強核心服務創新的同時整合表現服務的優勢,實現服務的差異化策略。金融企業只有建立「大服務」觀念,強化「大服務」意識,積極改進和創新服務品種、服務手段和服務設施,才能向社會提供高質量、高效率、高層次的金融服務,贏得競爭優勢,樹立良好形象。服務產品的有形化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實現:金融服務產品有形化,服務環境的有形化,服務提供者的「有形化」。
9、營銷哲學轉變的策略。第一,在企業組織結構中設立客戶經理。客戶經理體現了營銷導向的要求,其主要職責是發展客戶;向客戶提供業務咨詢、資金支持及新的業務品種;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系,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向企業反饋客戶的呼聲和需求等;設立客戶服務中心。
10、合作營銷策略。我國金融業面對入世後的全方位、多層次競爭的新形勢,合作營銷,合縱聯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可以預見,在今後的金融市場競爭中,必將會有各種新的合作營銷形式出現,這無疑會使金融企業在競爭中取得最佳綜合效益,有利於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有利於維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利益。
11、內部營銷策略。「內部營銷」就是企業的決策層和領導層必須擅長管理人,幫助下屬做好工作。要求必須重視和抓好對內部雇員的培養和訓練工作。同時通過制訂企業工作準則、服務標准,以及一系列對內營銷宣傳、教育,使廣大雇員樹立營銷服務觀念,熟悉其提供服務的特點,認識雇員與客戶交流反應過程對本企業經營業務成敗的重要作用。
12、善變營銷和快速營銷策略。未來的金融業必須訓練員工的客戶導向意識,充分了解客戶不斷更新的需求,捕捉新的市場機會。及時推出新產品、新概念,為客戶提供新的服務。其次,在產品和服務市場上「快速出擊」、「捷足先登」,比競爭對手先行一步。等到其它企業紛紛仿效之時,行動迅捷者又製造新的熱點去了。市場經濟好比競技比賽,勝利者僅僅是搶先半步,脫穎而出者。
13、特色營銷策略。金融企業應通過市場調研活動,在把握金融需求趨勢的基礎上,認清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營銷重點,適時適地確立企業經營發展的目標,針對不同的消費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各金融企業應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找准自己的優勢,突出自己的特色,選准目標市場,在服務內容、服務渠道和服務形象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創造性地開發服務項目,並採取優於他人的傳遞手段,迅速快捷地把其傳遞到消費者手中,以滿足目標客戶的需要。
14、文化營銷策略。必須不斷地培育和壯大自己的品牌,並提高品牌的知識含量,出金融精品,創行業名牌,這樣才能在國際、國內金融多元化競爭的格局下站穩腳跟,不被時代所淘汰。滿足客戶需求,超越客戶需求,是營銷文化發展的基石。特別是中國社會環境特有的「人情」文化特徵,使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具有獨特的關系特性,要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理念,強化企業文化精神,通過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增強銀行員工的凝聚力、激勵力、約束力、導向力、調節力和輻射力,培養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提高認同感,激發起員工的首創精神和敬業奉獻精神。
15、分銷渠道策略。金融行業要進一步拓展其市場范圍、增大其市場容量,應盡快建立起各類中間環節,包括各種代理網、經紀網等。運用廣闊順暢的分銷渠道,即有形的分銷網點和無形的Internet,溝通金融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並為金融企業節省更多的資金,使資金更有效地投入到技術開發和擴大服務規模上。要合理調整直接分銷渠道分支機構,按規模效益的原則,繼續撤並一些虧損、無效益的支行和網點,積極調整網點布局,優化網點結構,提高網點運作效率,改變效益不佳的狀況。依據區域經濟內的經濟實力、經濟結構分等級設置分銷機構。同時要拓展間接分銷渠道,加快發展新型分銷渠道,提高其科技含量,使產品的銷售既方便又暢通。
16、市場定位策略。市場定位包括產品定位和企業形象定位。營銷市場定位的步驟(1)進行市場分析。主要是對金融市場細分。市場細分可按不同標准進行,通過對營銷市場細分,了解市場規模、位置和未來發展趨勢,為選擇目標市場找出依據。(2)評價內部條件。在評價內部條件時既要看到自己的優勢,又要找出自己劣勢,預測未來市場給本企業帶來的機會和挑戰。(3)競爭對手分析。包括分析競爭對手的優劣勢和當前定位即指客戶接受的存款產品印象,並把本企業目前的定位狀況與競爭對手比較,做到知己知彼。
17、企業形象戰略。企業形象(簡稱CI)是公眾對企業的總體的、概括的認識和評價,它是企業主體實態的一種理性再現,也是企業同公眾進行信息溝通、聯絡思想的工具。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簡稱CIS)三個子系統:企業理念識別(簡稱MI);企業行為識別(簡稱BI);企業視覺識別(簡稱VI)。商業銀行在確立CIS戰略時,應善於宣傳和突出其自身的經營特色。具體要求成立「CIS戰略領導小組」,由其負責CIS戰略的開發和實施,該小組成員可由行長或分管行長、一線營銷人員、營銷方面專家、CI策劃專家等組成。
18、多元思維的大營銷觀念。樹立大營銷觀念,充分運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全方位開展市場營銷,形成以市場營銷為龍頭,以內部管理控制為保障的經營管理新體制,切實提高應付市場經濟變化的反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充分注重各個關系主體之間力量的匹配,協調、優化與同業、媒體等的關系,為自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堅持創立精品、名牌營銷戰略。客戶不僅從眾多金融產品中去認定心目中的品牌,還可以從規模、質量、品種、數量、服務、信譽等方面,全方位選擇其中的名牌企業。
19、整體營銷戰略。即在營銷活動中應將最終客戶、競爭者、同盟者、政府部門、內部員工、大眾傳媒及其他社會公眾等均作為自己的營銷對象,全方位地開展營銷活動。它要求主動去完善微觀營銷環境的各個方面,通過對內對外的公共關系活動來建立、改善與各方面的關系。改造單一的產權結構和分層授權代理制,實施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解決局限營銷戰略的體制問題。構造金融業務營銷機制和金融產品創新機制,健全人力資源利用機制和約束激勵機制,為銀行實施營銷戰略提供完善的內部環境。與同業和其他金融機構建立戰略、戰術同盟,優勢互補,節約交易成本,完善服務內容。
20、產品定價策略。產品定價應考慮的基本要素是需求和風險程度。同時還要考慮政府的金融法規和風險程度。必須在符合金融法規的前提下制訂價格,有時還必須服從國家經濟政策和宏觀調控要求。可依據情況採取下列三種定價策略:第一,依據金融產品的不同生命周期採取不同的定價方法。在產品的創新階段,進入市場的初期,採用撇脂定價法來定價,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利潤;在產品的發展期,運用滲透定價法調整產品價格,以形成規模經濟,達到對市場壟斷的目的。第二,依據金融產品價格彈性定價。可依據自身的經營目標和市場營銷組合的情況,對不同的購買者買同一產品收取不同的價格,允許銷售人員根據不同市場行情對產品的售出價格作出調整,使銷售人員可以靈活地調整產品售價,以招攬更多的客戶。第三,依據金融產品價格折扣和貼補定價。依據客戶資金需求量的季節性變化,在不同的季節靈活調整金融產品價格,以適應市場的變化;根據自身營銷費用的分析以及客戶的信用等級,對大宗交易或關系良好的客戶購買,給予付款上的寬限;還可以給予客戶各種優惠。
21、金融營銷組合管理戰略。可以採取在地區分布政策下,制定與修改行業投向政策的模式。首先,根據各分支機構所在地區的各行業產值(銷售額)所佔的比例及其增長率、行業平均利潤率、行業規模等指標對行業進行打分、排名,並按打分情況把各行業分為:成熟行業,成長性行業,衰退行業,不確定行業。按上述四類行業制定投向政策。對成熟行業可維持或擴大信貸規模;成長性行業在控制風險的條件下擴大信貸規模;衰退行業逐步縮小信貸規模,並關注對這些行業的替代行業,將衰退行業中縮小的信貸規模轉移到這些行業;密切注意不確定行業中蘊含的行業投資機會,為以後的信貸投向調整做准備。其次,要對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進行研究,商業銀行的各個分支機構在這方面必須要注意地區間產業結構的雷同。尤其要注意的是,當時本地區的優勢行業和支柱產業有可能在全國范圍內看就變成了劣勢行業而要淘汰或轉移。要研究產業在不同地區之間的轉移規律的形勢和態勢,以識別本地區的產業變化格局,選擇變化中的優勢行業。在地區范圍內,根據地區分布政策,實施有差別的品種和信貸投向政策。第三,關注國際產業結構變化和產業轉移對國內產業轉移的影響,以此調整上述產業分類,進而修改地區分布政策和信貸投向政策。這一點在面臨沖擊下顯得尤為重要。根據進入之後可能的產業結構的變化提前調整資產的地區分布結構和行業分布結構,改變行業投向。
全是復制內容,找的相關資料 漢鷹網沈洛專業解答
D. 關於我國金融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2019年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以及金融業對風險控制的需求,智能金融應運而生。智能金融對金融業成本控制和效率提高方面起到促進作用,但由於其技術的制約和金融行業特性的制約,現階段的智能金融行業仍處於緩慢推進階段。
智能金融發展的驅動因素 內外部同時驅動
智能金融發展的驅動因素主要分為內部驅動和外部驅動兩大方面,內部驅動包括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產品服務滿意度、提高風控能力,而外部驅動則為促進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E. 我國質量管理現狀以及策略
我國質量管理現狀以及策略:質量管理發展歷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質量管理部的部長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該書強調執行質量只能 是公司全體人員的責任,應該使全體人員都具有質量的概念和承擔質量的責任。因此,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個企業內各部門中做出質量發展、質量保持、質量改進計劃,從而以最為經濟的水平進行生產與服務,使用戶或消費者獲得最大的滿意。
全面質量管理(TQM)的四個發展階段
從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開始,世界各國對它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論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應用和發展。概括地講,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日本從美國引入全面質量管理
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開展質量管理講座,日本人從中學習到了這種全新的質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當時,全面質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並沒有像如今一樣被完整地提出來,但是它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到1970年,質量管理已經逐步滲透到了全日本企業的基層。
◆質量管理中廣泛採用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企業從質量管理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認識到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好處。日本人開始將質量管理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並廣泛採用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進行推廣和應用,全面質量管理在這一階段獲得了新的發展。
◆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和要求得到標准化
隨著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採用這種管理方法。1986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把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和要求進行了標准化,並於1987年3月正式頒布了ISO 9000系列標准,這是全面質量管理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因此,我們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標准實際上是對原來全面質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標准化。
◆質量管理上升到經營管理層面
隨著質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層次發展,企業的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被提升到經營管理的層次。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企業界,很多知名學者如朱蘭、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關這個方面的觀念和理論,「質量管理是企業經營的生命線」這種觀念逐漸被企業所接受。
世界范圍內TQM的實施狀況和代表人物
全面質量管理(TQM)在國外的實施現狀
60年代以來,菲根堡姆的全面質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但是由於國情不同,各國企業在運用時又加進了一些自己的實踐成果,各有所長。目前,全面質量管理已經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整個世界的工業需要恢復。全面質量管理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以日本為代表的「日本系統」,以及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前蘇聯系統」,這三種全面質量管理系統各有自己的特點。
◆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
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提到無缺陷運動。這項活動來源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為了能夠確保軍品的生產質量,各個工廠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質量管理組織機構。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第一次展開了質量成本或質量費用的研究,即認為質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體研究內容包括故障費用、評價鑒定費用和預防費用等。
◆以日本為代表的「日本系統」
從70年代開始,日本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推廣全面質量管理,它是在美國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出了QC小組這種全民性的質量管理活動形式,QC小組成為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質量大師都曾到日本激勵推動QC小組的活動。到70年代末期,日本國內已經發展出了70萬個QC小組,共有500多萬成員參與了QC小組活動,這樣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統」。
◆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前蘇聯系統」
為了盡快恢復正常的工業生產,二戰結束後前蘇聯和東歐開始了質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欽斯基和杜布維可夫,他們在前蘇聯從軍品向民品的轉換生產過程中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蘇聯國家為了鼓勵質量改進,將杜布維可夫所創造出來的系列方法稱為「薩萊托夫制度」。
在「薩萊托夫制度」中,對產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確的規格和標准,這樣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當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產的成本。提出生產合乎標準的產品的概念,是質量管理思想上的一個飛躍。此外,「薩萊托夫制度」還提供適當的信息、測定儀器、操作方法來生產並進行充分的培訓。 全面質量管理(TQM)在我國的發展 ,質量問題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如表1-1所示,我國的全面質量管理從最初的「質量月」活動開始,逐步發展為聲勢浩大的QC質量小組活動。許多公司決定學習日本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並推行新的「適時適量生產和存貨控制制度」,全面改革了生產管理. 增強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確保入世後我國的經濟能夠更加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管理體制改革中質量管理的職能劃入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以後,質量監督與質量管理的整體職能遠不止1+1=2的功效,而應當是乘法.大企業不斷挑選中小企業進行間接控制,通過持股、金融援助、人員派遣等進行經營指導,特別進行質量管理等.
F. 了解我國金融業發展的現狀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論文怎麼寫
估計你是在校生。這個標題太大了,國內金融業發展現狀可以寫一篇完整的論文,互金行業發展趨勢又可以寫一篇完整的論文,兩個合在一起資深從業者都未必能寫得漂亮。
如果拆開選擇,相對來說後者好寫一些,因為參考資料很好找。
結論也容易得出,在技術創新驅動業務形態創新的環境下,提高監管跟進速度,防範結構性風險,完善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培訓,加強普通民眾投資理財教育,擁抱新技術帶來的便捷性和易用性
G. 急:我國商業銀行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西方商業銀行經歷了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這是現代西方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體制帶有根本性的轉變,這一轉變體現在銀行經營管理體制的各個方面,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積極改革傳統的營銷模式,普遍實行了客戶經理制。從管理體制和組織結構上進行了較大變革,逐步把以產品主導型組織結構和經營布局調整成為客戶導向的以客戶、行業、地區和產品為線索的網狀矩陣式組織和經營架構,集中營銷資源,按照客戶類型和金融需求進行排布,以最大程度地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變化,形成前台營銷、中間風險控制和後台產品處理既有區別又緊密聯系的三大序列。
隨著我國經濟及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國商業銀行外部經營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金融同業競爭日趨激烈。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先進商業銀行的競爭的差距不僅表現在金融產品和風險防範、控制方面,在營銷理念、營銷人員和營銷技術上的差距更加巨大。能否進一步提升國有商業銀行營銷服務層次,強化對優質存量客戶潛在需求的挖掘和對優質增量客戶的滲透、拓展,加大對優質客戶的營銷管理力度,是決定國有商業銀行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成敗的關鍵。面對嚴峻復雜的競爭形勢,國有商業銀行必須創新經營方式,改進金融服務,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管理體制和業務運營模式。客戶經理製作為一種科學的營銷組織形式和服務創新模式,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變革的發展方向和必然選擇,是客戶營銷體制和客戶關系管理的全新嘗試,是實施客戶發展戰略的重大突破,必將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客戶經理制的概念和內涵
客戶經理制是商業銀行通過選聘客戶經理,對客戶關系進行管理和維護,與客戶建立全面、明確、穩定的服務對應關系,推銷金融產品、采購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一體化服務,從而實現客戶資源配置優良化、推進金融服務商品化、增強商業銀行競爭實力的經營管理模式。
客戶經理制是商業銀行服務理念和業務經營管理機制的創新,是穩定和擴大優質客戶群體的有效手段。客戶經理既是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推銷員」,又是收集市場信息、反饋客戶需求的「采購員」,同時也是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服務員」。作為商業銀行業務代表,客戶經理可以調動內部資源,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在與客戶建立長期、密切的關系中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是商業銀行經營體系中一個專業化的服務群體。
實施客戶經理制的實質和根本目的,就是一切從客戶和市場的有效需求出發,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增強營銷能力為動力的全行聯動的市場營銷服務機制,通過培植一個龐大、穩定的優質客戶群體,實現商業銀行效益最大化。客戶經理制必須包含以下幾種核心理念:
1.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這是客戶經理制的最核心理念。商業銀行必須把客戶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調動所有資源讓客戶感到滿意,以客戶的滿意度作為評價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的標尺。要通過提供專業水準的服務,使客戶資產價值增加,讓客戶享受增值服務,使其經營風險降低,運營效率提高,從而提高客戶對商業銀行的信賴度、依賴度和忠誠度。
2.營銷一體化理念。目前服務業的市場營銷早已超越了產品的生產,范圍擴展到市場調研、營銷戰略、營銷組織、公共關系、技術指導、售後服務等諸多領域和環節。商業銀行實施客戶經理制,也就是要把金融產品的營銷作為一種專門化的事業,將各種營銷資源進行整合,以滿足各種營銷活動要素,實現營銷的專業化。
3.核心客戶綜合開發理念。對為商業銀行創造80%的業務和利潤,且占客戶總量20%的優質、核心客戶,商業銀行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實行差別化服務,最大程度地滿足核心客戶的金融需求。只有核心客戶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開發,才能更好的為客戶提供高品位、專業化的金融服務,才能謀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4.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理念。客戶經理必須能夠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量體裁衣」式的金融服務,通過對客戶進行調查和評價,提供客戶服務方案,在金融產品和各種可以藉助的外部資源中進行組合設計,最大限度地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
5.金融服務創新理念。客戶經理制本身是制度創新,客戶經理本身又是金融產品創新的主體。作為橋梁和紐帶,客戶經理應對客戶的需求和變化異常敏感,及時進行提煉和總結,反饋到產品部門,和產品部門聯手進行產品創新設計,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金融產品提供給客戶。
二、國有商業銀行實施客戶經理制的難點和障礙
國有商業銀行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專業銀行改制而來,它無論在經營體制、管理機制,還是經營管理水平上都與現代商業銀行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的情況下實施客戶經理制必將遇到的難點和障礙:
1.經營管理體制改革滯後於客戶經理制對體制的要求。客戶經理制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建立全新的勞動用工制度和靈活有效、利益分配合理的經營管理體制。但從實際情況看,盡管國有商業銀行近年來進行了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等經營管理體制改革,但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權力過分集中、幹部任用方面論資排輩、收入分配方面平均主義等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適應現代商業銀行發展要求的激勵約束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考核和激勵機製做保障,客戶經理的工作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失去工作動力。經營體制改革的滯後將直接影響客戶經理制的有效實施,成為制約制度實施的體制障礙。
2.對實施客戶經理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缺乏足夠的思想認識。目前國有商業銀行部分員工包括相當部分高級管理人員對市場競爭形勢分析不足,缺乏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創新觀念淡薄。不能從「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戰略高度選擇業務運作方式,在全行范圍內配置多種資源,運用多種綜合手段拓展和培育客戶市場。不能用新的觀念和標准,創造實用和富有特色的服務模式,並通過提供科技含量高和完善的綜合服務功能,變脆弱的客戶基礎為相互依存的銀企合作關系,實現銀行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
3.員工隊伍建設與客戶經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客戶經理的職責要求其不僅要熟悉單純的銀行業務,還必須在企業經營、資本營運等各方面掌握較高的操作技巧,才能在產品組合、企業重組和金融顧問等非常規業務領域內不斷創新,成為名副其實的貸款項目的調查者、新業務的開發者和推廣者、低成本資金的組織者、中間業務的營銷者和值得客戶信賴的財務顧問。但從國有商業銀行營銷人員的整體素質來看,無論是群體隊伍,還是單一層面,離應有標准都有不小的差距。營銷人員數量少,綜合素質偏低,隊伍建設滯後的問題十分突出。
4.集中統一、適應客戶經理制考核要求的考核機制尚未建立。實施客戶經理制要求首先建立一個集中統一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在內部經營管理上存在明顯的機關化管理的特點。公司業務、個人銀行業務、房地產金融業務、國際業務等有各自的營銷人員,在客戶服務的研究、提供、管理等方面缺乏統一協調的部門。同時與經營業績掛鉤的考核激勵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考核上過於分散,對不同業務的反饋、監測、分析和考核經常出現誤差和脫節。
5.集約營銷與部門服務分割的矛盾制約著客戶經理的「對外作業」。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機構設置和職能劃分,主要以業務種類為標准,客戶的多元化一體性需求被分割,造成在市場拓展中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客戶經理對外作業的內部條件不足,影響了市場拓展,削弱了市場競爭能力。客戶經理制的實施要求重組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體系,打破原來的部門設置和職能分工,建立全新的機構設置模式。
6.服務手段落後,金融創新不足。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對客戶服務的技術手段落後,業務品種少,必然牽制和影響客戶經理對客戶服務的質量和營銷的層次。客戶經理也普遍存在技術應用水平低,對知識經濟認識不足,業務創新經驗少等情況,在提供服務的技術含量和業務創新上不能滿足和適應客戶的需要。
三、國有商業銀行實施客戶經理制的對策研究
實施客戶經理制必須突破國有商業銀行管理體制落後、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服務手段落後創新經驗不足等多方面障礙,遵循「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循序漸進、逐步實施」的原則,以全新的經營理念和服務手段,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高效率、全方位市場營銷和以客戶經理制為中心的服務體系以及相配套的人事激勵約束機制、支持保障機制,培養高素質的客戶經理隊伍,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實現效益最大化。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在員工中樹立全新的市場意識和營銷觀念。引入新的客戶經營理念,優化客戶結構,增植優良客戶是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在實施客戶經理制過程中,首先必須統一全體員工,尤其是各級管理人員的思想,使大家充分認識到實施客戶經理制是實現國有商業銀行「再造」的重要手段,涉及銀行業務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員工。全體員工都必須認真學習市場營銷理論,提高對實施客戶經理制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另外,要強化市場意識、客戶意識、競爭意識,加強工作中的協調和配合,樹立「二線為一線、一線為客戶」的觀念,克服工作作風不嚴謹、服務觀念陳舊、發展意識淡薄等問題,積極深入市場、深入客戶,以市場份額和客戶滿意度為標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順利實施客戶經理制奠定良好的基礎。
2.改造業務流程,完善客戶經理制的組織架構。以業務流程整合為重點,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營銷機制,構建以客戶經理制為主要標志的商業銀行組織架構。對外對同一客戶的各種金融服務實現一站式服務,即所有業務聯系統一由客戶經理負責;對內把對同一客戶的調查、評估、信用評定、貸後檢查、台賬管理及綜合授信等職能合並,避免多頭管理,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建立與客戶經理制相對應的產品經理制和風險經理制度,在產品管理部門設置產品經理,在風險控制部門設置風險經理,為客戶經理搭建工作平台。後台部門簡化操作程序、提高審批效率,提供高效、優質的櫃面結算和高科技金融服務手段,為客戶經理提供業務支持。
3.對客戶經理實行對等配置、競聘上崗的動態管理。客戶經理與客戶的對等配置,是確保銀行對客戶進行優質服務的實質要素。凡由國有商業銀行提供信用、承擔風險的法人客戶和優質個人客戶均應配備客戶經理。要按照客戶回報率、客戶社會地位及風險狀況等因素確定客戶質量等級,根據客戶質量等級配備相應等級的客戶經理。對重點客戶和核心客戶要配備高級客戶經理和客戶經理小組。建立和完善客戶經理任職資格考試、等級考核、競聘上崗、末位淘汰制度,實行等級化管理。在客戶經理配備中,堅持把思想好、素質高、能力強的優秀員工選拔到客戶經理崗位,不斷壯大客戶經理隊伍,增強客戶經理的整體實力。
4.完善客戶經理考核體系,建立績效掛鉤的薪酬分配機制。完善考核體系,建立與績效掛鉤的薪酬分配機制是實施客戶經理制的重要內容。要按照責、權、利相匹配的原則,建立與客戶經理制相配套的考核激勵機制,將客戶經理的收入和等級晉升與個人業績聯系在一起,根據客戶經理對銀行效益的貢獻度,確定其績效工資,實現多勞多得,拉開收入分配差距。要改革現有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客戶經理小組和客戶經理個人為考核單位的考核體系。客戶經理的薪酬分配採取基本保障、績效考核、全額浮動的方式。客戶經理基本生活保障金和職級津貼按月發放,績效工資以量化考核指標(包括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完成情況)為依據,並實行部分薪酬延期分發的模式。
5.強化培訓,全面提高客戶經理整體素質。建立和完善客戶經理培訓制度,對客戶經理進行全面培訓是提高客戶經理整體素質、順利實施客戶經理制的重要一環。只有構築客戶經理終身教育體系,才能不斷提高客戶經理綜合素質與業務技能,為客戶提供持續、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客戶經理培訓可實行積分制,由客戶經理管理部門負責為客戶經理建立培訓檔案,培訓積分作為客戶經理能否續聘的重要依據。培訓以實用為主,兼顧人力資源潛能開發和商業銀行業務發展需求。培訓力求形式多樣,滿足客戶經理素質差異和工作性質要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可採取集中培訓、專題調研、網上培訓等靈活多樣的方式。要突出開拓創新素質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客戶經理的創新意識、愛崗敬業精神和優質服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