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方政府如何發揮金融管理的正能量
加強「地方政府金融管理」,實際意義體現在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上,對此,地方政府理應被賦予一定的管理權力,明確其在「風險處置」上的職能。地方政府在金融機構的經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職能分散、職責定位寬泛而矛盾、風險監控不力、管理「扯皮」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而隨著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和准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各地政府近年來越來越認識到發展金融業對於促進本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地方金融管理職能逐漸增強,也更加重視金融管理。在「一行三會」和全國性金融機構均已實現垂直管理的格局下,地方政府在金融機構的經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地方金融管理體制存在的職能分散、職責定位寬泛而矛盾、風險監控不力、管理「扯皮」、人才嚴重缺乏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那麼,地方政府究竟在金融監管中應發揮什麼作用?城市、農村商業銀行及地方准金融機構究竟該如何監管?是否應採取多極監管形式?筆者認為,加強「地方政府金融管理」,實際意義應體現在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上,對此,應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管理權力,明確其在「風險處置」和「區域性金融穩定」方面的職能。事實上,有效履行地方金融管理職責,是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的重要保障。「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強化地方政府對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責任」。在剛剛結束的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鮮明地指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加強對局部和區域性風險的監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專家談到,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可從如下幾點入手:首先,建立健全的地方金融管理制度。中央政府應出台地方金融管理的指導性意見,明確各地或各區域發展重點,加強對地方金融發展的引導,真正處理好金融領域的中央與地方關系,進一步明確和規范各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的職能、許可權和責任,規范地方金融機構的進入和退出機制。提高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和典當行等准金融機構監管的立法層級,在國家層面對准金融機構監管制定立法或制定行政法規。其次,整合強化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職能。地方政府應打破部門壁壘,將分散於各部門的金融職能整體集中至金融辦,便於金融辦統籌對地方金融進行更有效、更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同時加速提升金融管理和金融風險防範能力。理順地方准金融機構的監管體制,對業務內容相同或相近的金融機構實行統一的監管標准和監管要求。第三,明確界定央行、各金融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許可權。堅持以「一行三會」的專業金融管理為主,同時賦予地方政府協調相關管理的職能,構建條塊結合的管理協調機制。既要保證全國金融市場的統一和開放,又要兼顧地方的特殊性,引導和調動地方發展金融事業的積極性。堅持金融發展與金融風險防範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在維護金融穩定的前提下加快地方金融業的發展。第四,釐清地方政府金融管理的職責邊界。將地方金融管理重點從爭取資金投入轉為協調和服務,以市場化的金融資源配置為主導,不幹預金融機構的具體業務操作。
⑵ 地方政府如何發揮金融作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發揮政府職能 為金融機構
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創造環境
蔡宜春
金融機構一般都是中央直屬單位,管理體制也是自上而下的總分行制,但其服務對象卻是當地民眾與當地經濟,在服務當地的過程中才能壯大自己。所以,地方政府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以提升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地方政府應當利用不同金融機構各自的特點,正確協調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快速發展。
一、地方政府要與各級人民銀行協調關系,充分了解掌握中央金融政策的變動與貫徹落實情況,及時調整當地經濟發展方向。我區的金融發展情況與全國有很大不同。為了及時調動資金,保證經濟正常、均衡發展,商業銀行往往不得不向政府有關部門發放臨時周轉貸款。但不同時期金融貨幣政策的不同常常給貸款帶來困難,使商業銀行在執行金融貨幣政策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處於兩難的 尷尬境地。地方政府如果能預先了解掌握金融貨幣政策的發展孫悉趨勢,就能在制定地方經濟發展重點時把握輕重緩急,從而有效取捨,做到發展與資源配置更趨合理。
二、地方政府要與銀行監管部門保持實時聯系與溝通,及時了解掌握當地金融運行情況,為商業銀行健康運行提供有利環境和通道,確保金融穩健運行。由於金融市場規模有限,金融行業內部的競爭也相對激烈,特別是政府類存款這一塊,更是肥美可羨。有時會出現人為因素的介入,導致競爭的不公平,使金融機構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由於受當地從業人員的制度執行水平限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生一些問題,影響地方經濟正常運行,並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政府應責成銀監部門嚴格監管,避免人為問題的發生。要加強協調與指導,創造適當環境,治理「三亂」,有力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
三、雖然銀行商業化已經多年,但各家銀行在專業銀行時期的長處並未完全消失,在執行不同領域金融服務時可能還存在差別。如中行的國際金融業務、農行的農業金融業務、建行的中長期金融業務、郵儲銀行的與郵局匯款緊密聯系的郵政儲蓄業務,以及與此相關聯的服務內容與特點等方面,都仍然有別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在有意識地引導各商業銀行使其短處變長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其原有的長處,保證金融服務的質量與速度。
四、在用好用足國家優惠金融政策的同時,關注各金融管理條線政策、制度的平衡性,及時協調、充分調動金融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形勢看,我區將長期處於執行國家優惠金融政策的局面。怎樣用好用活用足國家優惠金融政策,政府應當關注、支持、鼓勵、創造條件,不放棄任何有利於我區經濟快速發展的機會。在各商業銀行管理條線中,經營虧損或高成本現象給商業銀行帶來經營困難,其總行對於經營補貼的情況是不一樣的。補貼與否、補貼多少都不一樣。這常常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政府應當及時出面協調,努力縮小這種差距,為金融員工爭取更多的應得的利益,使經營環境更加公平合理,這對於化解矛盾、激發熱情是大有助益的。飢敗
地方政府是當地經濟的領航員,各金融機構服務於地方政府確定的經濟工爛凱顫作重心,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如果其它因素過多,必將會影響經濟的正常運轉和快速發展。
金融機構的經營發展和服務是具有能動性的。金融機構應當嚴格貫徹執行國家各項金融政策,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密切配合各級人民銀行和監管部門,開展文明、有效的行業競爭,不斷研究市場,強化體制與機制改革,實行規范可行的內部管理制度,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採取適合群眾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服務方式和措施,防範各類風險,千方百計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在地方經濟大發展中尋求自身的發展,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
------轉
⑶ 市政府金融辦的職能
。金融辦是政府的一個辦公室,地府政府直屬單位,一般由政府辦統一專管理。協調銀行為企業貸款屬是一個方面。還包括代表地府政府下達對銀行和保險機構的年度考核任務;指導地方企業改制上市;協調地方重大項目融資;打擊地方非法集資;審核審批地方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並負有監管責任;起草、出台地方金融服務政策(各級地方政府出台的關於金融類的文件都是由金融辦起草的);
代表黨委政府領導協調其它事項等等。如果你是要去金融辦工作,一定要珍惜機會,金融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單位,各級黨委政府領導都是非常重視的。雖然在政府序列裡面,金融辦沒有其它政府的組成部門大,也沒有執法權和行政權。但是它是一個金融經濟協調單位(幹得好的金融辦每年都要為地方經濟發展協調三分之一的資金,一般都是幾十上百億),所以金融辦一般都是黨委政府領導親自安排工作,與政府主要領導聯系非常緊密。一般在政府領導眼中,金融辦主任都是自己人,其它部門的局長可能是外人。你如果到金融辦工作,一定要抓緊機會。
⑷ 國家 金融政策
因為政府 代表那些人(金融/地產)的利益
呵呵 為他們所處的階級服務
別想了 想了也沒有用
⑸ 金融政策的匯總
多地政府出台了各項金融政策幫扶中小企業發展。
1、河北省出台九項措施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在專項資金、稅收政策、融資、用地、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方面,強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突出支持「十百千工程」重點企業和縣域產業集群龍頭企業重大技術改造項目;
2、廣西省印發了《關於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若干金融財稅政策的通知》,通過十大方面的政策幫助小微企業發展;
3、天津市檔案局將繼續以大項目好項目為抓手,積極為地區城鎮化建設、科技「小巨人」企業等提供建檔服務,將推出一批有影響的檔案文化精品,力爭地區檔案事業發展再上新水平;
4、貴州《扶貧條例(草案)》提出,鼓勵支持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教育、衛生、醫療等機構建立智力扶貧制度,為貧困地區定向培養人才,組織和支持技術人員到貧困地區服務。鼓勵組建扶貧志願者隊伍,引進人才到貧困地區創業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創業的,視為自主創業扶貧對象,在物資、資金、智力等方面給予支持;
5、新疆自治區2013年將制定出台《自治區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培育扶持300戶成長性中小企業做強做大;浙江省將從2013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百萬企業健康服務直通車」活動;北京市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將從每年5億元增至8億元,而300萬元以下的政府采購項目將優先從小微企業采購。
6、福建省政府出台《關於支持福建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用先進科學技術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拓展農業創建福建農民創業園,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水平。
⑹ 金融風暴下,國家、地方政府、金融機構有哪些針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呢
降稅和低息貸款應該是最好的扶持政策
⑺ 面對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出台了那些政策
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出口、股市、房地產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中國政府出台了4萬億投資、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等政策,用以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增長和調整產業結構。在中國政府相關利好政策的作用下,國內許多行業出現回暖跡象,其中作為經濟增長助推器的汽車業和房地產業回暖跡象明顯。相信通過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共同作用,2009年中國經濟一定會保持穩定的增長。
【關鍵詞】:金融危機 擴大內需 汽車業 房地產業 回暖
一、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從2007年下半年至今已經對全球的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經濟作為世界經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首先,國內股市遭受沖擊。中國滬深股市在2007年10月達到最高6100多點後震盪下行,最低點到達1600多點,最後徘徊在2400點左右。盡管央行連續出台降低存貸款利率等寬松的貨幣政策,股市依然沒有大的好轉。第二,美元疲軟造成外匯儲備的無形損失。截至2008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已達19460億美元,其中美國債券佔一半以上。美元的貶值無疑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蒙受巨大的損失。第三,出口下降。受外部需求萎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紡織、服裝、鞋帽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明顯下降,不少結構不良的小企業紛紛倒閉。第四,GDP增速減緩。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出口的受阻嚴重影響GDP的增長。據統計,2007年中國GDP增長率為13%,出口對GDP增長貢獻3個百分點。然而2008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只有9%,出口對GDP增長只貢獻了0.8個百分點。第五,對我國就業的影響。國外需求的減少、企業經濟的不景氣導致許多崗位流失,失業率增加。在勞動力市場上則表現為,2008年第四季度的用人需求同比下降9.3個百分點,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力市場招聘人員的數量與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求職者的比例下降到0.85的低點,城鎮登記失業率也同比增加了0.2個百分點。第六,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導致我國外部需求萎縮,企業效益下滑,投資意願和能力下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越來越大、股票市場財富縮水、房地產業企業家信心指數大幅下降也都促使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
二、中國政府出台應對政策
面對金融危機的來襲,中國政府果斷出台相應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下面是出台的幾個主要的政策:
(1)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大一部分依靠出口,金融海嘯使外部需求急劇萎縮、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中國的出口嚴重受挫。面對這樣的狀況,中國想要保持原有的經濟增速,必須利用起國內的需求。中國有13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5。而且中國人並不像美國人那樣提倡超前消費,每戶人家都有一定的儲蓄,因此有很大的消費潛力可以挖掘。國家出台拉動內需政策正是為了開發國內消費潛力,以度過這個難關。由於政府投資和政府消費一直以來都很旺盛,而居民消費不足,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相對薄弱,所以這4萬億資金只有投入到教育、醫療、失業保障以、住房保障和基本設施建設中去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以下是這4萬億投資的重點投向和資金預算: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000億,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3700億,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15000億,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1500億,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2100億,自足創新和結構調整3700億,災後恢復重建10000億。從以上的投資比例中可以看出,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災後重建、民生工程和住房保障方面的投入比較大。
(2)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國家制訂了對汽車業、鋼鐵業、紡織業、船舶業、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產業、輕工業、石化產業、有色金屬產業和物流業等十大產業的振興規劃。汽車業的規劃率先出台,重點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一要培育汽車消費市場。從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徵收車輛購置稅,從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國家安排50億元,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以及購買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增加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並清理取消限購汽車的不合理規定。二要推進汽車產業重組。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並重組,支持汽車零部件骨幹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擴大規模。三要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今後三年中央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發展。四要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推動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中央財政安排補貼資金,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在大中城市示範推廣。五要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發展現代汽車服務業,完善汽車消費信貸。而這5大舉措中,對消費者和企業影響最大的是第一條。「減免」小排量車的購置稅不僅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買一輛十萬元的車可以省下8500左右),同時消費者信心的上升也將增加對汽車的需求,從而讓汽車企業看到了希望。
雖然房地產業最終沒有被納入十大振興產業,但考慮到房地產業對拉動內需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所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據相關測算表明,房地產業每減少100萬平方米建築量,就會影響30萬人的就業,減少鋼材需求兩萬噸,減少門窗需求8萬套,減少兩萬套左右的衛生潔具需求。房地產行業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所佔比例已達1/4左右,且上下游共涉及50多個行業),2008年國家三次調整了房地產的稅收政策,其一是2008年3月,減免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和運行中的有關稅收,以及減免住房租賃涉及的有關稅收;其二是2008年11月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契稅稅率統一下調到1%,以及免徵印花稅和土地增值稅;其三是2008年12月出台的國辦131號文,規定對住房轉讓環節的營業稅暫定一年實行減免政策。並鼓勵地方政府出台更大力度的救市措施。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南京政府於2009年4月16共發放了4萬張共計2.4萬億院購房消費券,據估計,購房券大約可以拉動40億元的商品房銷售。房地產的振興將直接拉動對鋼鐵、水泥等行業的需求,從而提供大量的就業。同時,房地產業的健康成長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也很大。因此,國家在4萬億投入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跟房地產業有關的。
(3)醫葯衛生體制改革。2009年4月6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8500億元醫改投入用於確保支持五項重點改革: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有效提升城市中低收入者和農民的醫療保障,減弱他們對預防性的儲蓄需求,從而促進民間投資和消費。
三、中國經濟的回暖
在政府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下,中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據國家統計局調查資料顯示:一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05.6,與上季度相比回落1.4點,降幅明顯收窄(去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回落21.6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01.1,比上季度提高6.5點;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80.4億元,同比增長15.2%。截止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53.0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1%,增幅比上年末高7.69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5.11個百分點。另外,據海關統計,今年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620.2億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億美元,同比下降17.1%;進口717.3億美元,同比下降25.1%;當月貿易順差185.6億美元,同比增加41.2%。指標表明了我國對外貿易開始出現明顯的好轉跡象。
我們再來看看支撐經濟發展的兩大行業:汽車業和房地產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4月9日發布的最新統計表明,在國家政策利好和季節周期的雙重作用下,2009年一季度我國汽車銷售量達267.88萬輛,同比增長3.88%,其中3月份創下新高,為110.98萬輛。在2008年全球汽車業普遍受挫的情況下,中國汽車銷售量達到938萬輛,僅次於美國。考慮到國家刺激經濟的政策作用逐漸見效,汽車市場已開始回暖,可以預計在2009年中國的汽車總產量有可能超過美國。房地產業,今年2月份以來,全國樓市普遍出現了成交大幅反彈的「小陽春」行情。據中國指數研究院重點檢測的30個城市中,有24個城市2月住宅成交面積環比1月出現上升。3月,京滬深三地的樓市更是經歷了2008年以來最溫暖的春天,三地樓市成交量均比之前有明顯的增加。其中北京樓市成交量最大,一二手住房網簽數量分別為15034套和19973套,環比上升81.5%和113.1%。而在價格上,三地樓房也有小幅度的上調。
四、對中國經濟未來的展望
從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和調整結構的政策以及這些政策作用下國內各個行業出現的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正在中國政府有效的宏觀調控下出現回暖跡象。雖然現在還不能過早的下經濟復甦的定論,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國政府制定的2009年GDP增長率保8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從前不久許多外國媒體將倫敦G20峰會視為中國和美國的G2對話中可以看出,中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世界開始關注中國的一舉一動了。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也許是一個難度不小的挑戰,但我認為它更是個不錯的機遇。在全球經濟普遍萎靡的200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曾表示,全球經濟在2009年將出現負增長),中國將被認為是經濟復甦最快的國家,世界經濟的復甦需要中國經濟的帶動。我們且不論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帶動作用到底有多大,就中國國內而言,中國政府這一系列的「組合拳」將在未來的幾年內逐漸發揮出作用。相信在宏觀調控這個「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共同作用下,中國一定會保持穩定的增長。
⑻ 當前,政府大力倡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並且把金融上升至國家核心競爭力,至善基金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以具體事例來看,2018年,至善基金先後在麗水、紹興、金華等地攜手當地金融辦,開展「鳳凰行動」學習計劃暨私募股權投資巡講活動,邀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案例中心主任、金融學教授沈紅波、浙江省股權投資行業協會秘書長鄭鈞元、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月鵬等專家智庫、行業精英,就「鳳凰計劃」和私募股權投資現狀及發展趨勢作深度解析這也是至善基金支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大體現吧。
⑼ 國家各部位對金融的產業政策和扶持政策、對VC/PE的國家政策
在各級、各部門的重視和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全省361個欠發達鄉鎮廣大幹部群眾積極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扶貧開發會議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欠發達鄉鎮奔小康步伐,特提出以下意見。一、進一步明確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一)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以增強農民致富能力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為核心,擴大區域協作,強化結對幫扶;加大扶持力度,推進下山脫貧;加強農民培訓,促進轉移就業;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欠發達鄉鎮奔小康步伐,提高農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二)工作目標。2005—2007年,全省欠發達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年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80%以上的欠發達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當年全國平均水平;完成下山脫貧20萬人,其中省重點扶持的211個鄉鎮15萬人,三分之二以上的下山勞動力實現轉產轉業;通鄉公路全面硬化,75%以上的建制村通等級公路,65%以上的通村公路路面得到硬化;安全衛生飲用水普及率達到70%以上;貧困家庭子女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免費入學;基本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二、加快下山脫貧步伐(一)下山脫貧的重點和原則。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願,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整村搬遷、靈活安置」的原則,制定欠發達鄉鎮下山脫貧和整村(以自然村為主,下同)搬遷規劃,主要抓好缺乏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高山遠山地區、重點水庫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地區農民的整村搬遷工作。堅持以幫助農民增加在二三產業就業機會為目標,以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政府對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投入的效益為導向,使下山脫貧與推進農村工業化、城市化統籌實施,確保完成下山脫貧計劃任務。(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2005—2007年,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重點對納入省扶持范圍的211個欠發達鄉鎮的整村搬遷給予支持,並按不同類型制定補助標准。市、縣也要相應安排下山脫貧專項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同時,切實抓好面上的下山脫貧工作。(三)落實下山脫貧建房用地指標。下山脫貧是「五大百億」工程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應優先安排下山脫貧小區建設所需的農用地轉用指標。省里將根據下山脫貧項目落實情況,匹配一定的折抵指標額度,戴帽下達到有關縣(市、區)。有關縣(市、區)要用好下山脫貧建設用地復墾項目的周轉指標,切實抓好下山農戶原宅基地的退宅還耕(林)工作。(四)落實配套政策。認真落實浙委辦〔2003〕14號文件規定的下山農民建房用地收費優惠政策。交通、水利、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等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籌措資金,對安置整村搬遷農戶的下山脫貧小區基礎設施給予重點支持。三、切實加強欠發達鄉鎮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一)培訓的重點和任務。把欠發達鄉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脫貧奔小康的根本性措施來抓,確保361個鄉鎮每年完成培訓25萬人次,實現轉移就業9萬人的目標。培訓工作要講求實用、實效,重點開展兩個方面的培訓:一是開展適應二三產業發展要求的職業技能培訓;二是圍繞當地農業特色產業的農業技術培訓。各地應從土地出讓金凈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農村勞動力的培訓。省安排的「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專項資金的新增部分,重點用於211個欠發達鄉鎮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二)加強後備勞動力的教育培訓。在農村對回鄉初、高中畢業生開展「3+X」的職業技術教育,使之掌握1—2門就業技能,提高後備勞動力的素質。各縣(市、區)政府應通過獎學金、助學金、貸學金、減免費用等多種形式,對欠發達鄉鎮的低收入農戶子女參加職業技術教育提供幫助。(三)加強就業的指導和服務。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實行城鄉勞動者平等享受公共就業服務的制度。加快推進鄉鎮就業服務平台建設,開展免費的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任何地方和部門都不得隨意設置有關收費項目,各級就業服務機構必需的經費由當地政府安排。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為欠發達鄉鎮農村勞動力的求職登記、政策咨詢、信息發布、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等提供「一站式」的就業服務,使他們享受更多的就業機會。(四)鼓勵企業招用欠發達鄉鎮農村勞動力。各地可視財力情況,給予招用本省欠發達鄉鎮農村勞動力的企業一定的就業補助。對各類服務型企業(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新增崗位招用本省欠發達鄉鎮農村勞動力,並與其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經當地財政、勞動保障部門共同批准,由促進再就業專項資金按招用人數提供為期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准按單位應為所招人員繳納的養老和失業保險費之和計算,個人應繳部分仍由個人負擔。因企業原因提前與招用的欠發達鄉鎮勞動力解除勞動關系的,企業應為其一次性補繳至滿3年的社會保險費。(五)切實保障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的權益。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全面掌握用人單位招用農民工,以及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障和權益保障等方面的情況。在切實保證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和將其納入社會保險范圍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省內農民工特別是對欠發達鄉鎮農民工跨地區轉移社會保險關系的辦法。各級工會組織都應吸納農民工入會,並努力維護他們的權益不受侵犯。(六)切實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以開放本地公辦學校為主、建立農民工子女全日制學校為輔的辦法,千方百計讓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享受與本地居民子女同等受教育的權利,解除農民工的後顧之憂。(七)大力支持發展來料加工業。廣泛動員欠發達鄉鎮農民群眾從事來料加工,鼓勵和支持有關企業和經紀人將來料加工業務擴散到欠發達鄉鎮。對到欠發達鄉鎮發展無污染、能帶動當地農民就業的來料加工企業,各級政府應作為扶貧龍頭企業,在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支持。四、加大產業化扶貧力度(一)扶持產業化組織。省級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標准,認定一批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包括來料加工企業和扶貧專業合作社),享受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的有關扶持政策。鼓勵和支持工商企業到欠發達鄉鎮投資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勞務培訓基地,發展流通加工業等。(二)建立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擔保資金。有條件的欠發達縣(市、區)要積極籌措資金,建立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擔保資金,支持欠發達鄉鎮的貧困戶發展家庭種養業,參與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發展來料加工業等。省里安排一定的資金,對開展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成效明顯的縣(市、區)給予適當的扶持。(三)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各級政府要把開發欠發達鄉鎮的旅遊資源作為加快發展服務業的一項重要內容,充分利用「老、少、邊」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革命歷史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遊和「紅色旅遊」,鼓勵和引導農民興辦「農家樂」、「漁家樂」。各地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費中,要適當安排一定的資金,支持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用於改善人居條件等。五、加快欠發達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符合規劃、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對欠發達鄉鎮縣鄉公路建設、有線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給予傾斜支持。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繼續支持欠發達鄉鎮小流域治理、農田水利和飲用水工程建設,提高防洪抗災能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二)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加大對欠發達鄉鎮教育、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加快農村破舊校舍改造,全面實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計劃。加強農村基層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減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從今年起,省級有關部門組織選派具有一定經驗的教師和衛生技術人員,到欠發達縣(市、區)教育和醫療衛生機構任職,擔負起業務帶頭人的職責,幫助欠發達鄉鎮提高教育和醫療衛生水平。任職時間原則上不少於半年,並建立期滿輪換制度。(三)開展廉租公寓建設。對欠發達鄉鎮勞動力就業相對集中的地方,由當地政府、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集中建設「民工公寓」,重點為本省欠發達鄉鎮農民工提供廉租住宅。在實施整村搬遷下山脫貧的地方,對部分有下山脫貧意願而缺乏搬遷能力的困難家庭,各級政府要幫助他們租住「下山脫貧公寓」,實現下山脫貧。各地要在財政投入、土地供給、城鎮建設配套費減免等方面,對「下山脫貧公寓」建設給予大力支持。(四)實行人才交流制度。推行欠發達鄉鎮與發達地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幹部等人才的交流制度,通過互派教師、醫務人員和管理幹部,進行定向、定點交流。特別是要加強發達地區與欠發達鄉鎮幹部的交流工作,形成互動式的人才交流制度。從今年起,所有結對幫扶的發達縣(市、區)與欠發達鄉鎮都要互派人員,進行半年以上的結對交流和幫扶活動,期滿後進行輪換。省扶貧辦要做好協調並加強檢查督促,確保落到實處。六、廣泛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進一步做好結對幫扶工作,建立由省級領導牽頭的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在結對幫扶組長單位的具體協調下,實行「組合式」幫扶。把落實幫扶項目、解決勞動力就業、提高欠發達鄉鎮農民收入等作為結對幫扶的重要內容來抓。採取以縣為單位的「集團式」幫扶辦法,拓展結對幫扶內容,加大結對幫扶力度。廣泛開展「一戶一策一幹部」的幫扶活動,在對貧困戶進行全面普查的基礎上,確定由縣級部門或鄉鎮幹部每人掛鉤一個貧困戶,從貧困戶的實際出發,提供可實施的脫貧措施,把扶貧工作做到戶,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七、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一)進一步增強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責任感。要從構建和諧社會、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堅持一把手負總責,按照全省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個務必」的要求,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組織帶領廣大群眾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從今年起,結合省對各市、縣「三農」工作的督查考核,對發達縣(市、區)結對幫扶工作進行督查考核,確保扶貧開發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二)制定完善欠發達鄉鎮發展規劃。各地要結合當地「十一五」規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編制,將扶持欠發達鄉鎮的發展作為規劃的重要內容,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於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相對較大的縣(市、區),都應對本區域內的欠發達鄉鎮制定發展規劃,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三)加強扶貧隊伍建設。各地要根據扶貧工作的實際,健全工作機構、完善工作體系、充實工作力量,充分發揮扶貧部門在扶貧開發中的綜合協調、組織實施、指導服務、檢查督促的作用。欠發達鄉鎮都應配備專職扶貧幹部,專門負責貧困村、貧困戶的幫扶工作。各級幹部要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為促進欠發達鄉鎮群眾脫貧致富作出更大的貢獻。
⑽ 為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政府提供了哪些方面政策
近年來,國務院多次研究部署普惠金融領域的政策措施,推動出台一系列貨幣信貸、差異化監管和財稅政策,不斷強化正面引導和負面約束,激勵各類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加大普惠金融服務力度。
貨幣政策方面。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准,繼續落實並完善對各類普惠金融服務機構的優惠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發揮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對資金投向、利率的傳導功能,創設扶貧再貸款,同時發揮宏觀審慎工具的激勵引導作用。
差異化監管政策方面。強化監管考核,在前期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增速、戶數等監管考核目標的基礎上,原銀監會於2018年重點針對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含)的小微企業貸款提出「兩增兩控」的新目標,針對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含)普惠型農戶經營性貸款和1000萬元以下(含)普惠型涉農小微企業貸款、扶貧小額信貸和精準產業扶貧貸款等提出增速等新目標。建立差別化的監管指標體系,小微企業貸款適用優惠風險權重,將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小微企業、三農、扶貧等普惠金融服務情況納入監管評價體系,適當提高小微企業、三農等貸款不良容忍度。支持銀行發行小微、三農專項金融債,拓寬普惠金融信貸資金來源。穩步推進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流轉和收益權轉讓等業務創新,加速資金流轉。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鼓勵試點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不良貸款資產支持證券,鼓勵通過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合規開展小微企業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試點。
財稅政策方面,對銀行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利息免徵增值稅、對貸款合同免徵印花稅,准予貸款損失准備金稅前扣除,延續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機構有關准備金稅前扣除政策,擴大自主核銷權。整合設立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包括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等4個資金使用方向。
答案由關數e海關數據科技服務平台整理自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首次發布普惠金融白皮書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