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加入wto後服務業對外開放實際情況如何面臨哪些問題中國
服務業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部分,在加入WTO之前已經有步驟的實行了對外開放,但中國服務業的開放整體上晚於製造業,開放的程度也低於製造業。整體上看,中國的服務業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和自然人流動方面開放程度較高,然而於商業性存在方面在外資准入資格、進入形式、股權比例和業務范圍等方面還存在較多的限制。當然,不同的行業在商業性存在方面的限製程度並不一樣。總的來說,在金融、電信、保險領域的限制要多一些,在海運服務、會計服務、零售等領域的限制要少一些。
㈡ 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後,保險業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應對措施
可以這么說,金融業是國家命脈。不可否認,國外的保險經驗,理念都比中國保險公司要強很多。而且經濟勢力也有。
不過既然金融業是國家命脈,那麼國家就不可能讓外資控制中國金融,而且在國家開始提倡民眾購買商業保險以減輕國家壓力的時候。保險行業更是一個越發容易發展的行業,如果大規模的集資。國家是不會放手由外資來侵佔的。
當然無法否認,中國保險業也應該以此為契機,加強學習,交流,投資。以更高的投資回報,更好的保險險種,更專業的保險代理人來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
作為大眾,所關心的無非就是兩點:第一,我買了以後萬一出事了賠不賠;第二,哪家的更適合我
作為我的觀點,目前中國保險行業應該做的,應該是以提高保險代理人素質為最有限
㈢ 上海自貿區怎樣擴大金融服務業開放
2018年6月21日下午,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召開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工作推進會,推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關於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進一步形成開發開放新優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今年摩根大通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在華欲設合資券商。法國興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環球金融市場部總監何昕表示,之所以選擇上海自貿區,一是因為上海有較為健全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因為在人民幣跨境業務等方面有政策優惠和便利,三是具有包括海外背景人才在內的人才優勢。
據張紅透露,上海自貿區目前儲備的外資金融機構項目類型涵蓋了銀行、證券、基金、保險、評級、第三方支付等幾乎所有金融業相關領域,既有新設金融機構,也有存量機構申請金融牌照、增加外資股權比例,或者擴大業務范圍等。
張紅表示,從開放對象上看,涵蓋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新加坡等歐美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土耳其、約旦等發展中國家;從綜合實力來看,這些項目的股東背景雄厚,均為國際上的大型、知名金融機構,這些外資項目多是中國第一家或第一批,具有很強的先發優勢。
㈣ 中國的服務業對外開放了嗎
正在逐步開放中,比如金融領域的銀行業和保險業已開始。
㈤ 如何推進金融業進一步開放和國際化
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
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回,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答,擴大銀行、保險、證券、養老等市場准入。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改進並逐步取消境內外投資額度限制。提升股票、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有序拓展境外機構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體范圍和規模,擴大境內機構境外發行債券的主體類型和地域范圍,放寬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限制。建立與國際金融市場相適應的會計准則、監管規則和法律規章,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
深化內地與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金融合作。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推動香港金融服務業向著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內地對港澳金融開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金融合作平台建設。推動海峽兩岸金融業合作及貿易投資雙向開放合作,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打造平潭等對台經濟金融合作平台。開拓我國經濟金融對外開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
㈥ 如何構建金融業雙向開放新體制
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
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銀行、保險、證券、養老等市場准入。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改進並逐步取消境內外投資額度限制。提升股票、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有序拓展境外機構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體范圍和規模,擴大境內機構境外發行債券的主體類型和地域范圍,放寬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限制。建立與國際金融市場相適應的會計准則、監管規則和法律規章,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
深化內地與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金融合作。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推動香港金融服務業向著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內地對港澳金融開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金融合作平台建設。推動海峽兩岸金融業合作及貿易投資雙向開放合作,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打造平潭等對台經濟金融合作平台。開拓我國經濟金融對外開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
㈦ 簡述我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有哪些
金融服務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血脈,是各種社會資源的貨幣形式進行優化配置的重要領域。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服務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資產總量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金融業已成為增長較快的產業之一,尤其是近幾年,我市經濟市場化和金融化的進一步發展,市場需求對經濟增長的約束程度越來越強,金融業在經濟運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強。因此,大力發展金融業對於促進我市經濟快速增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建設和諧穩定、繁榮富強的新蕪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利用第一次經濟普查數據資料對我市金融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將為調整和優化我市金融服務業結構和促進金融服務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現狀
金融服務業作為一個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產業,是第三產業中的主導行業,金融業體系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證卷投資、證卷分析咨詢、保險業以及金融租賃、郵政儲蓄、典當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活動等。
1、金融機構體系日趨完善。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末,全市金融業共有法人單位127家,產業活動單位464家,單位數分別佔全市單位總數1.8%和5.6%。在金融業法人單位中,銀行業96家,佔比重75.59%;證券業5家,佔比重3.94%;保險業19家,佔比重14.96%;其他金融活動7家,佔比重5.51%。
2、金融機構所有制結構多元化。近幾年,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我市金融業加快了改革步伐,進入了國有、集體、股份、私營等多種所有制共同競爭發展的新階段。
(1)從單位所有制結構看,在金融業法人單位中,國有單位35家,佔27.56%,集體單位50家,佔39.37%,股份合作4家,有限責任公司10家,股份有限公司25家,分別佔3.15%、7.87%、19.69%、2.36%。數據顯示,目前國有、集體企業仍是我市金融業的主要組織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較快,已成為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新生力量。
(2)從人員結構看:金融業從業人員的集中度較高。與所有制結構不同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從業人員數量已佔據了全行業的半壁江山,總人數超過國有和集體企業的從業人數。2004年,金融業法人單位股份有限公司從業人員達4067人,分別是國有和集體企業從業人數的1.6倍和3.3倍,佔全行業的比重為51.13%,比2001年提高47.33個百分點。股份有限公司的戶均從業人員為163人,是平均水平的1.6倍,是國有和集體企業的1.2倍和7.6倍。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三種經濟類型單位的從業人數已佔全行業的95.8%。。
(3)從所有制的內部結構看,行業特徵鮮明。第一,銀行業是國有企業比例最高的行業,其中商業銀行由於進行股份制改造,其股份制企業比例在銀行中最高,為71 %;其中國有和集體比例僅為25 %,第二,保險業是股份制比例最高的金融行業,達到80 %。第三,在其他非銀行金融業中,組織形式較為靈活,私營企業佔比例較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業比例15∶85 ,其中典當業已完全實行私有化。
㈧ 舉例說明服務業對外開放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服務業對外開放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成真比。 據有關資料顯示,國際服務貿易正以超過貨物貿易發展的速度高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尤其是1994年簽訂《服務貿易總協定》以來,服務貿易的發展勢頭更為強勁。1997年服務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7.1%,達1.35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20.2%。服務貿易已打破多年來貨物貿易在國際貿易領域內一統天下的局面,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知識的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和社會分工的深化,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使服務貿易不僅日益重要而且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並將很快成為主流。據世界銀行和其他國際組織預計,2010年世界服務貿易佔全球貨物貿易的比重將可達50%,接近5萬億美元。我國加入WTO以後,在外來壓力和內在動力的推動下,業已開放的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勢必擴大開放。
一、國際服務貿易的高速發展
國際服務貿易能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它代表了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首先是經濟服務化潮流。所謂經濟服務化,從宏觀上講,是指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產業部門;從微觀上講,是指工農業生產過程中服務的投入或者說軟體的投入比重加大。從70年代起,世界高收入國家服務業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即已達到60%,以美國為首的歐美發達國家社會完成工業化進程而步入後工業時代也即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取代工業成為產業結構的重心,一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成為該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其次是經濟知識化潮流,即指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經濟具有綜合性的特徵,是製造業與服務業混合的經濟。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知識產品從以物質產品為主轉向以精神產品為主,而在人們的消費中,非物質的精神消費的比重也將日益增加。這意味著在知識經濟時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高,也將獲得更大的發展。其三是經濟全球化潮流。當今世界,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流動性進一步加強,促進了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迅速發展,進而促進了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形成。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又反過來進一步帶動國際貿易的發展,在經濟服務化的發展趨勢下,服務業的比重上升,國際貿易中服務貿易的比重上升也就成為了必然。
此外,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立和《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簽訂加強了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立運行,WTO確立的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多邊貿易體制,為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正常運行提供了組織上和機制上的保障,極大推動了國際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在WTO體制下,《服務貿易和協定》的任何參加方都應向提供服務的另一簽約方開放本國市場,WTO成員的服務市場必須是開放競爭的。1997年,世貿組織各成員國經過艱苦談判終於相繼達成了《全球基礎電信協議》、《信息技術協議》和《金融服務貿易協議》。這些屬於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協議的達成將進一步加快服務貿易在全球的自由化進程。
二、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及開放現狀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總體發展水平落後。首先,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與貨物貿易的增長速度極不相稱。據有關部門統計資料顯示,1994年,我國貿易出口額為121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11位,而同期的服務出口額僅為92億美元,位居第22位。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差距甚遠,遠未同步發展。其次,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不相適應。按1987年美元不變價格計算,我國GDP佔世界比重從1990年的2.3%升至1994年的3.2%。而1994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只佔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1%,兩者差距甚大。再從對外貿易結構來看,1985年,世界主要工業國服務貿易占整個貿易的比重,英國為49.7%,美國為40.1%,法國為37.9%,前西德為20.65,日本為20.6%,而我國到1988年,這個比重才為12.3%,1994年還下降為9.5%。
第二,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當前世界發展的潮流。我國服務出口以旅遊、勞務出口、遠洋運輸等勞動密集型服務項目為主,較具國際競爭力的也是此類貿易方式,而當今國際服務貿易發展主流是金融、保險、咨詢、郵電、專業服務等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服務項目。在此類服務項目上,我國處於落後狀態,缺乏國際競爭力。
第三,在服務貿易市場廣度上,國際上通行的服務項目約有150種,而我國僅有40餘種,還有很多服務項目在我國是一塊空白,有待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市場逐步開放,並初具規模。從《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定的四種交易方式來分析,主要方式有下述幾種。
1.越境交付方式。我國只承諾了這種交付方式在增值電信業中開放。我國郵電企業從1982年開始利用外資,迄今為止,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和日本電氣公司滿足了中國53%的通訊設備要求。
2.境外消費。隨著近年來國內公民和法人出國商業考察、洽談、留學和旅遊活動的增加,我國消費者到境外獲取國外服務的數量呈上升勢頭。而除了特殊情況外,我國政府對此也沒有大的限制。
3.商業存在。這是我國服務貿易對外開放的主要形式。20世紀80年代起,外商就對我國服務業(主要是旅遊飯店、餐飲、融資租賃、銀行等)開始投資。進入90年代,許多長期封閉的「禁區」開始解凍,允許外商的商業以存在的方式進入我國服務市場的部門領域不斷擴大,包括商業零售、旅遊、金融、保險、航運、房地產、進出口商檢、國際貨運代理、水運和公路運輸、船務、醫療保健、會計、信息咨詢等。在商業零售領域,國家允許商業零售業進行引進外資的試點,允許外商在中國境內投資建立獨資、合資、合作的生產加工類企業按照合同批準的銷售比例,在中國市場自行銷售或委託中國國內銷售機構代銷其企業產品。允許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大連、青島、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11個省市各開辦兩家中外合資、合作經營的商業零售企業。允許在北京、上海各開辦兩家中外合資、合作連鎖企業。允許外國公司通過特許經營形式吸收中國國內的零售企業作為加盟店,進行銷售活動。在旅遊業方面,國家允許外商投資興建旅遊區,在旅遊度假區開辦旅行社、外匯商店、出租公司。在金融、保險方面,外資銀行於1991年3月起進駐上海。在專業服務市場方面,1993年有3家海外律師事務所獲准在上海設立機構。在房地產市場方面,外商投資成片土地開發,由沿海向內地進軍,並開始進入房地產業。在利用外資開發石油方面,1993年我國繼黃海、渤海、南海開放後,又開放了東海地區的石油開發,從而使整個海岸線全面開放。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對外開放領域已放寬,形成了涵蓋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倉儲、建築、房地產、衛生、信息咨詢等十幾個部門對外開放的格局。
4.自然人移動。我國對外來勞務沒有通過法律形式予以限制,但事實上,建國以來我國只允許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力度的增大,外來勞務急劇增加,外國服務者以自然人形式進入我國市場的數量正在快速增加。
隨著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其他服務部門的開放也在所難免,這就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對外開放的問題分析
作為一個服務業水平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過去十幾年裡,我國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和開放進程是比較快、也是比較有成效的。但是,我國服務貿易總體發展水平仍然落後,與發達國家乃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差距甚遠,西方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工業化國家服務業發展水平遠遠高於我國。市場的開放,外國強勢服務企業進入我國服務市場,在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也會對我國服務市場造成不小的沖擊,從而帶來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1.進一步開放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可能帶來一系列沖擊
首先,由於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國際先進服務業發展水平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進一步開放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必將對國內服務業產生巨大的沖擊,導致一系列不利於我國服務業發展的後果,具體表現在:第一,幼稚產業發展舉步維艱。我國服務業的許多部門,尤其是新興服務部門,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而這些新興服務部門又往往是發達國家的強項。市場開放後,外國服務及服務提供者必須進入並佔領這些領域的市場,從而使我國的這些幼稚產業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發展更加困難。第二,傳統服務部門企業的競爭環境可能惡化,導致過高的淘汰率。開放後給予外商投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將使本已處於改制困境中的國企雪上加霜。第三,外資服務企業的進入,還可能導致國內本已稀缺的服務業人才的流失。外國先進服務企業進入國內市場後,勢必吸引大批國內人才的加盟,在一定程度上搶走了國內企業人才資源,不利於國內企業的長遠發展。
其次,可能對我國的國際收支結構產生不利影響。進一步開放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後,服務出口與進口都將有所增長,但由於我國服務業的落後,進口的增長可能將高於出口的增長,從而造成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額的增加,進而影響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嚴重的話,可能導致外匯收支的失衡,惡化我國的金融狀況。
最後,服務貿易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可能使我國的經濟主權受到損害。
2.我國缺乏健全、有效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來規范管理進一步開放後的服務貿易市場,使之有序化。
目前,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的管理和綜合協調主要是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負責,其職能主要是:參加國際多邊談判,歸口管理我國引進外資、國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以及審批我國部分服務業企業在境外投資等等。這種管理模式曾一度促進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但已不適應當前服務業發展的要求,更無力承擔進一步開放後,對我國服務貿易市場進行規劃、管理,使之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良性發展的重任。現有管理體制的局限主要表現在:管理職能分散,導致了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全國沒有設立統一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宏觀管理部門和協調部門,導致管理體制不順,管理上責任不明,多頭、交叉管理的現象時有發生。一方面使管理混亂,既有職能重疊、難以實行職權的地帶,又有無人管轄的中間地帶,另一方面又易於形成部門保護主義,造成行業壟斷,不利於市場體系的發育成長,更不利於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對服務貿易的發展極為不利。
3.相關立法工作有待加強
近年來年國先後頒布了一些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法律法規,如《商業銀行法》、《保險法》、《海商法》、《廣告法》、《民用航空法》等等,但立法現狀與服務貿易的廣泛內涵和逐步開放的需求相比還遠遠不夠,存在著諸多不足,表現在:第一,服務業相關立法數量少,未形成體系,有不少領域甚至還沒有基本法律,處於立法的空白狀態。第二,已有的立法中,存在著指導原則、立法精神、內容及技巧與國際規范有差距甚至相悖,法規內容陳舊,條文缺乏可操作性等缺陷和問題,有待改進。第三,立法層次低,法規沖突嚴重。現有的法規大部分是職能部門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相互之間存在空隙和矛盾,嚴重影響法律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度。服務業立法的落後,使國內服務市場的發展缺乏法律的保護,也造成服務出口摩擦的難以解決。
四、對策分析
首先,要大力發展我國服務業,爭取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縮短與發達國家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差距,在服務貿易中掌握主動權。可以採取如下措施:1.高度重視服務業發展和貿易,加強第三產業的政策研究和制訂工作,有步驟有重點地發展服務業各部門。2.針對我國服務業立法薄弱的問題,大力開展服務業立法工作。增強服務業管理的透明度,最好能盡快制定一部關於服務業的一般性法律,以統一協調服務業各部門法規。3.加快服務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鼓勵服務企業聯合。推進服務業企業股份化改造、改組及集團化。增強其自身的競爭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4.加快服務人員的培養,優化服務質量,培養人才也留住人才。5.改革對服務業的宏觀管理制度,變行政干預為採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進行調控,建議按國際慣例逐步建立起民間性質的行業協會組織,以統一協調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改變目前我國服務業各自為政的局面。
其次,建立健全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統一政策、協調一致對外,保證我國服務貿易的順利發展。1.確定服務業進出口政策的歸口管理和綜合協調部門,根據我國《對外貿易法》規定,由國務院授權,外經貿部成立國際貿易服務的歸口管理和綜合協調部門,其管理范疇應確定為對行業眾多、門類繁多的服務業領域規劃發展戰略,制定或參與制定服務貿易法律法規,對外協調與其他國家的關系並落實《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有關條款。2.建立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宏觀管理和協調機制,理順中央與地方及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使各級管理部門職責明確,分工明確。服務業各有關行業行政管理部門主要側重於:統計和掌握國內服務貿易量的基本數據和服務貿易的市場狀況;外經貿部的職責則是:按照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和達成的國際協議,對開放的服務貿易市場進行監督管理,提出關稅減讓和關稅保護的行業方案,促進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優勢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等。
第三,根據GATS的有關規定,調整我國服務貿易相關政策
1.調整我國原有的一些保護性政策,比如,根據GATS的要求,金融市場要在貨幣借貸、各種票據及有價證券的買賣等業務方面對外國資本實行開放。2.國民待遇原則下,我國服務市場對外國服務和服務提供者不得有任何「歧視性」待遇。因此,我國必須制訂的扶持鼓勵本國服務業發展的政策,以增強本國服務企業的競爭力。3.利用「發展中國家更多的參與」條款,制訂鼓勵拓寬海外服務的政策。
第四,加強服務貿易領域的立法工作
根據GATS的基本原則,結合我國服務業的實際制定出服務業各部門法規,並在此基礎上制定統一的服務貿易法律,特別注意充分利用GATS中的例外條款,從立法上對我國服務業給予應有的保護。
第五,我國服務業的發展現狀決定了我國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不能一步到位,而只能分層次逐步開放。
首先,要清理整頓現有開放領域,掌握全國的對外開放全局。在此基礎上,堅持以我為主,分層次,逐步開放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形成梯度開放局面,減小服務貿易開放帶來的沖擊。
其次,在各部門開放程度的層次安排上,根據各部門發展狀況及其發展特性,把開放層次分為禁止開放部門、有限制開放部門和鼓勵開放部門。具體而言,對於威脅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如出版、視聽服務)和國內禁止經營的有損國人健康的服務行業,不承擔對外開放的義務,禁止開放。對於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確有需要,國內市場化程度較低,我國自給能力又嚴重不足的部門,要嚴格限制開放程度和步驟並強化開放後的監控和管理。再次,在地區開放層次安排上,可以從沿海到內地梯度進行開放。沿海地區開放力度可稍大一些,一些服務部門的開放可先在沿海地區試點,若成功,再向內地擴展。
綜上所述,在國際服務貿易發展一浪高過一流的潮流中,我國基礎薄弱的服務貿易如何迎頭趕上,在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的盛宴中分一杯羹,是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也是我國外貿發展必然面對的問題。筆者通過對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成因、問題及對策的思考、探討,旨在說明開放是必然的,開放也是要講究策略的,唯有開放,也唯有有策略地開放我國的服務貿易市場,我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才能真正迅速而健康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TD></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