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金融機構可自行對系統預警

金融機構可自行對系統預警

發布時間:2021-03-10 21:08:37

金融服務有哪些補救的策略

1.重視客戶問題:客戶認為,最有效的補救就是金融機構一線服務員工能主動地出現在現場,承認問題的存在,向客戶道歉(在恰當的時候可加以解釋),並將問題當面解決。金融機構應做到使客戶始終處於知情狀態。一般情況下,客戶希望看到金融機構承認金融服務失誤,並希望知道金融機構在採取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如果不能當場解決金融服務失誤,就應坦誠地告知客戶,金融機構正在努力,需要一段時間。當問題得到解決後,應告知客戶解決的結果和金融機構從這次服務失誤中所得到的經驗教訓以及將來如何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2.建立金融服務補救預警系統:有效的金融服務補救策略需要金融機構不僅能通過客戶的抱怨和投訴來確定企業服務失誤產生的原因,還能查找那些潛在的金融服務失誤。

金融服務失誤和金融服務錯誤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發生。這需要通過對服務過程、人力資源、服務系統和客戶需要的詳盡分析,尋找金融服務失誤的「高發地帶」,預測補救需求和採取措施加以預防。有時一個金融服務失誤會引發一系列反應,對這一類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做好預防工作。復雜的IT系統是引發服務失誤的另一「危險地帶」,因為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分析,智能化程度再高的機器也不能和人相比。當然,通過引進新系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尋找金融服務失誤的「高發地帶」並採取相應措施,可以使金融服務補救取得更好的效果。

3.測算補救的成本和收益:金融服務失誤會導致客戶流失,這樣就需要金融機構獲取新的客戶來彌補客戶流失所造成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客戶流失會給金融機構帶來「壞口碑」。獲取新客戶的費用通常比維系老客戶的費用要高出好幾倍,而「壞口碑」會使金融機構獲取新客戶更加困難。良好的服務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服務失誤而付出的額外費用,但金融機構很少能意識到金融服務失誤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因此,較為准確地測算這筆費用有利於提高金融機構的質量意識。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客戶終生價值,即金融機構在客戶整個生命周期里從客戶那裡獲取的全部價值。當某一客戶的終身價值遠低於為了彌補金融服務失誤所增加的服務成本時,就應該重新思考是否有必要採取金融服務補救措施。

4.積極鼓勵客戶抱怨和投訴:調查顯示,在那些不滿的客戶當中,只有4%的客戶會向公司投訴,96%的不滿意客戶不會採取投訴,而會將自己的不滿告訴16~20個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客戶不滿,他們不投訴比投訴更可怕,因為這樣將會嚴重影響公司的形象和口碑。因此,對於客戶投訴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的歡迎或是過於被動地「坐等」,而應積極地採取措施,為客戶創造更加便利的投訴渠道。

(1)鼓勵投訴。要在金融機構內部建立尊重客戶的企業文化,並通過各種渠道告知客戶他們擁有投訴的權利,更重要的是要讓全體員工認識到客戶的投訴可為金融機構提供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線索,而不是給工作帶來麻煩。那些直接向金融機構投訴的客戶是金融機構的朋友和忠誠的用戶,而對金融機構「沉默」的客戶會給企業造成更大損失。他們最容易轉向與金融機構競爭的對手交易,而且還會散布對企業不利的信息。為鼓勵客戶直接反映情況,金融機構應制定明確的產品和服務標准及補償措施,清楚地告訴客戶如何進行投訴及可能獲得的結果。

(2)培訓客戶投訴。在鼓勵客戶投訴的基礎上,金融機構還要採用各種方式培訓客戶如何投訴。如通過促銷材料、產品包裝、名片等客戶能夠接觸到的媒體,告知客戶投訴部門的聯系方式和工作程序。

(3)深化金融機構質量文化,降低失誤發生概率。深化金融機構的質量文化,引導員工對自身或他人的工作進行評定與反思,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同時,運用標桿管理,對員工的工作質量進行審評,根據客戶的滿意程度制定相對的激勵及懲罰措施,給員工的工作設置基本的底線,從而有效地降低失誤發生的概率。

(4)提高員工素質,樹立金融服務失誤及補救的正確觀念。大部分的失誤是由於員工的金融服務不當造成的,因此,從企業的一線員工到經營管理者都要樹立對待金融服務補救的正確觀念,把每一次金融服務補救都當成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的機會。正確觀念的樹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平時的積累中完成的。可以通過人力資源部招聘培養一批擁有可塑性的員工,對其正確地灌輸金融服務觀念。

㈡ 金融機構反洗錢部門發現洗錢風險情況在本系統內部進行風險提示是對的嗎

發現洗錢風險情況在本系統內部進行風險提示是對的,這是法律賦予的職責,也是人民銀行的要求。
《反洗錢法》規定,反洗錢的主體是各金融機構,對洗錢風險進行監控、預警、防範是法律賦予金融機構的職責。對於反洗錢工作過程中發現的重要情況應及時向當地人民銀行反洗錢部門報告。

㈢ 因金融機構判斷你的帳戶存在危險怎麼了

那很有可能是賬戶登錄異常,有被盜風險

㈣ 銀行風險預警系統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 風險 預警系統 對策建議
論文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的經濟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和破壞,對我國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自上世紀90年代一系列金融危機發生後,各個國家都在努力建立自己的金融危機防禦體系。隨著金融業的日益開放並與國際接軌,銀行業面臨的風險因素也在不斷增多,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主體,它經營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銀行體系的正常運行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研究並建立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系統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1研究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系統的意義
I.I從商業銀行自身來看,商業銀行以信用為經營基礎,銀行的資金籌集和運用已經開始市場化,商業銀行的資本金極易受到侵蝕,甚至造成商業銀行的倒閉,由於商業銀行在整個社會經濟活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商業銀行的經營異常將會給國民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商業銀行風險預警體系可以有效的預測控制一部分風險,可以把風險的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從而穩定金融秩序,從而使我國經濟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
1.2隨著我國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轉化,在經濟體制發生根本性變革和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調整的過程中,銀行經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必然增加,這將導致銀行風險的加劇。為了緩和這些波動,必須建立新行的風險管理體系。
1.3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是我國商業銀行與國際商業銀行接軌並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今年的經濟危機使好多西方國家的商業銀行面臨倒閉,銀行業的國際化要求我國商業銀行要迅速適應環境,建立風險監測系統並提出風險管理方案,從而將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降到最低。
2我國商業銀行現有風險預警系統及相關學者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採取的風險預警體系是我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商業銀行的非現場監管指標體系。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包括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兩部分,定量指標由資本充足度、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5項分類指標組成,共22個指標。同時,定性指標包括六項分類指標,分別為管理層評價、經營環境、公司治理、風險管理與內控、信息披露和重大危機事件。同時,風險預警體系根據金融風險的歷史數據和銀行監管經驗,確定各指標的預警閥值和權重系數,對每個定量指標設置了藍色預警值和紅色預警值。銀行監管部門通過對單個商業銀行的各項預警指標進行連續觀測,並將數據導入模型,計算其綜合風險分值,並獲取相應的預警信號。在此基礎上,按照一定的風險轉換矩陣,綜合判斷商業銀行的風險預警等級,分別給出正常、藍色預警、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信號。目前,銀監會已開發出相關工具軟體,實現了風險預警的自動化操作。另外,賀曉波、張宇紅通過構造輸入模塊、計算模塊、輸出模塊,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中的聚類分析法、熵值法、層次分析法構造了一個較為完善的風險預警系統,即宏觀經濟預警中的信號燈顯示法。通過對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進行分析,建立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測定各個指標的警限和警度,判斷銀行經營風險落入的燈號區問並亮出相應的指示燈。
張美戀、王秀珍研究了徑向基神經網路(RBF)在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系統中的應用。根據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系統的特點選擇12個指標,構建了風險預警系統的RBF模型,基於該模型進行了示範性模擬實驗。
牛源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基於人工神經網路能很好地對時變信息進行處理將ANN與Es結合起來,建立基於ANN與Es組合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提出的基於Es和BP神經網路的風險判定與預警模型,實現對銀行風險狀態的判定,不需要主觀定性地判斷銀行風險狀態,因而能夠更加合理地確定銀行的風險狀態。但實際應用中由於BP演算法的缺陷容易導致收斂速度慢和陷入局部極小,從而影響了網路的預測精度。
高峰從定量和定性兩方面對銀行風險做出綜合評價,根據量化得分情況對銀行面臨的風險狀況進行評級,從而建立起一套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系統。

㈤ 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什麼評估指標。

公共危機管理四 經濟安全管理與風險防範公共危機管理四經濟安全管理與風險防範國家經濟安全,是指一國最為根本的經濟利益不受傷害,主要體現在,一國經濟在整體上主權獨立、基礎穩固、運行健康、發展持續;在國際經濟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衛力和競爭力;不至於因為某些問題的演化而使整個經濟受到過大的打擊和遭受過多的損失;能夠避免或化解可能發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機。一、金融風險及其化解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直接影響經濟安全。當今世界的金融市場的發展,資本流動的加速,為許多國家提供了急需的資金,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資金流動加快、流量加大,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也給金融投機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前幾年,東亞、俄羅斯、拉美等地爆發過嚴重的金融危機,產生很強的擴散效應,波及很多國家和地區,導致財富縮水、經濟衰退、政局動盪,給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安全造成嚴重沖擊。我國的現代金融起步較晚,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還較為有限,法律監管體系還不完善,同時由於部門和地方利益驅動,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過熱,帶動能源原材料等價格上漲,交通運輸緊張,給宏觀經濟的調控和運行帶來一系列問題。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相繼結束,市場保護措施進一步減少,對外資開放的領域進一步放寬,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行業面臨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因此,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金融領域的安全。金融風險的特徵:金融風險具有擴散性、波動性和可控性。金融風險的預警及防範建立金融監管的預警指標評估體系。金融風險預警系統通過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來實現對風險的識別與評估。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指標類型評估指標主要功能 宏觀經濟環境評估指標國內信貸/GDP的比率 反映金融深化程度和宏觀經濟運行是否健康金融相關率(FIR) GDP增長率 M2增長率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企業資產負債率企業凈資產受益率泡沫經濟型風險評估指標市盈率反映泡沫經濟程度和大小股票市價總值與GDP的比率 商品房空置率銀行內部風險評估指標銀行不良貸款率反映銀行資產的品質和銀行的抗風險能力資本充足率資產收益率國債風險評估指標國債負擔率反映政府償還債務、抵禦風險的能力債務依存度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 外債風險評估指標經常項目赤字與GDP的比率 反映國際收支狀況、外匯儲備充足程度和外債償還能力外債總額與GDP比例 外匯儲備支援進口時間短期外債與外債總額之比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應是一個包括政府監管、金融機構內部控制、行業自律、社會監管四個層面的立體監管體系。建立金融監管的法律支援體系。制定一套保護金融債權人利益的法律制度,賦予金融機構保全資產的法律權力,明確規定信貸資金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截留、挪用,借款人所借貸款必須按期歸還本息,企業兼並破產前必須經開戶銀行清理債權債務,辦妥轉債手續等,以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信貸資產的安全和迴流。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一方面要積極發揮政府宏觀風險管理的作用,健全化解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管理,強化制度建設,規范主體行為。一是要增加金融風險管理的透明度,二是要完善防範和處理危機金融機構的法律和手段,建立完善有效的風險性化解機制,三是實現多元化資金管理組合,建立金融風險的分散策略,四是建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處理機制。二、財政風險及其化解財政風險,是指財政收支在總量或結構上失衡,進而對國民經濟整體運行造成損害的可能性。為彌補財政赤字,政府經常通過舉借債務的方式籌集財政收入,因此,財政風險實際上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財政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財政風險的特徵財政風險具有廣泛性。財政風險往往引發政府系統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系統出現危機。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財政風險包括更為廣泛的內容。我國的金融機構多為國有,所以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所導致的損失以及所蘊涵的風險最終要由財政承擔。在政府財政和國有企業所有權統一的條件下,使得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就成為財政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面臨著由企業保障向社會保障的轉軌,由現收現付向部分積累制的轉軌,由此帶來的空賬風險最終要由政府財政來承擔,同時,要承擔保障企業成員基本生活需要的責任,這也構成我國財政風險的重要內容。財政風險具有機遇性。財政風險對應著兩種可能性,即得到收益或遭受損失。財政風險具有傳導性。財政風險是各種風險的最終承受者,是最深層次的宏觀經濟風險。比如企業風險、金融風險最終會影響財政運行,導致財政風險。財政風險具有時滯性。財政風險首先表現為其他風險,然後通過一定的傳導過程才最終表現出來,因而具有一定的時滯性。政府行為實質上就是政權在各個領域的表現與行使。由於政府因素導致的風險,是最大的風險,也是輻射面最廣的風險。當然,這種政權的表現與行使也是在現代市場機制運行中政府對宏觀經濟實施調控,規避風險、控制不確定性的最根本的手段。財政風險的預警及防範一要加強對財政風險的評估,建立財政預警評估監控機制;二要構建財政風險的預警指標體系;三要統一管理政府內外債務,建立財政風險基金,增強抗風險能力;四要轉變財政職能,建立專業化制衡的風險控制機制。財政風險的化解風險意味著收益與損失共存,完全迴避風險會使行為過於保守,在避免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時,也就放棄了獲取收益的可能性。要明晰政府債務,加強債務管理,制定合理的債務政策;要建立政府公共預算,實現財務陽光預算和透明化;要轉變政府財政職能,通過市場機制轉移風險;要加強財政制度建設,建立財政風險損失控制機制。三、經濟戰略資源危機及其化解經濟戰略資源是指國民經濟發展緊急狀態下的戰略需要,如果供應中斷可能危及國家生存的資源。我國經濟戰略資源體系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糧食為代表的經濟安全物資。包括的主要品種為糧食、稀有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尤其是特種鋼材)、金屬礦產品等。另一類是以石油為代表的戰略安全能源。包括的主要品種有石油、天然氣等國家重要戰略能源。經濟戰略資源的危機預警與儲備制度構建經濟戰略資源需求預測指標體系。經濟戰略資源安全預警評估體系。 建立國家經濟戰略資源儲備調控體系。經濟戰略資源危機的化解1、建立全球視野下的戰略物資保障體系。這個體系應由國內能源勘查開發供應體系、國外能源供應體系和能源戰略儲備體系三部分組成。實施全球能源戰略重點要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補充,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逐步加大利用國外能源的力度。2、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經濟戰略資源儲備運行機制。3、以替代戰略化解經濟戰略資源危機。4、以節約戰略化解經濟戰略資源危機。5、建立彈性、靈敏的反映市場需求的能源投資管理體制。信息來源:國土資源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

㈥ 如果金融機構合理懷疑存在洗錢或恐怖融資行為 能不能簡化流程

金融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及客戶分類管理指引

為深入實踐風險為本的反洗錢方法,指導金融機構評估洗錢和恐怖融資(以下統稱洗錢)風險,合理確定客戶洗錢風險等級,提升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以下統稱反洗錢)工作有效性,根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 等法律制定本指引。
第一章總則
一、基本原則
(一)風險相當原則。
金融機構應依據風險評估結果科學配置反洗錢資源,在洗錢風險較高的領域採取強化的反洗錢措施,在洗錢風險較低的領域採取簡化的反洗錢措施。
(二)全面性原則。除本指引所列的例外情形外,金融機構應全面評估客戶及地域、業務、行業(職業)等方面的風險狀況,科學合理地為每一名客戶確定風險等級。
(三)同一性原則。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洗錢風險評估及客戶風險等級劃分流程,賦予同一客戶在本金融機構唯一的風險等級,但同一客戶可以被同一集團內的不同金融機構賦予不同的風險等級。
(四)動態管理原則。金融機構應根據客戶風險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其風險等級及所對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五)自主管理原則。金融機構經評估論證後認定,自行確定的風險評估標准或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效果不低於本指引或其中某項要求,即可決定不遵循本指引或其中某項要求,但應書面記錄評估論證的方法、過程及結論。
(六)保密原則。金融機構不得向客戶或其他與反洗錢工作無關的第三方泄露客戶風險等級信息。
二、功能
(一)本指引所列風險評估要素及其風險子項是金融機構全面科學評估洗錢風險的參考指標,為金融機構劃分客戶洗錢風險等級提供依據。
(二)本指引所確定的工作流程是金融機構科學整合內部各類資源,特別是發揮業務條線了解客戶的基礎性作用,有效評估、管理洗錢風險的必要管理措施。
(三)本指引有助於指導金融機構依據洗錢風險評估及客戶風險等級劃分結果,優化反洗錢資源配置。
三、適用范圍本指引適用於金融機構開展洗錢風險評估、客戶洗錢風險等級劃分及其他風險管理工作。支付機構及其他應履行反洗錢義務的特定非金融機構可參照本指引開展相關工作。
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實際風險狀況,自主決定是否將本指引的要求運用於一次性交易客戶。
保險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實際風險狀況,自主決定是否將本指引的要求運用於投保人以外的其他人員。
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的行業自律組織可根據本指引進一步制定分行業的指引。
第二章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一、指標體系概述
洗錢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包括客戶特性、地域、業務(含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行業(含職業)四類基本要素。金融機構應結合行業特點、業務類型、經營規模、客戶范圍等實際情況,分解出某一基本要素所蘊含的風險子項。金融機構可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增加新的風險評估指標。例如,金融機構可區分新客戶和既有客戶、自然人客戶和非自然人客戶等不同群體的風險狀況,設置差異化的風險評級標准。
二、風險子項
(一)客戶特性風險子項。金融機構應綜合考慮客戶背景、社會經濟活動特點、聲譽、權威媒體披露信.息以及非自然人客戶的組織架構等各方面情況,衡量本機構對其開展客戶盡職調查工作的難度,評估風險。風險子項包括但不限於:
1 .客戶信息的公開程度。客戶信.息公開程度越高,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成本越低,風險越可控。例如,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以及在規范證券市場上市的公司開展盡職調查的成本相對較低,風險評級可相應調低。
2 .金融機構與客戶建立或維持業務關系的渠道。渠道會對金融機構盡職調查工作的便利性、可靠性和准確性產生影響。例如,在客戶直接與金融機構見面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更能全面了解客戶,其盡職調查成果比來源於間接渠道的成果更為有效。不同類的間接渠道風險也不盡相同,例如,金融機構通過關聯公司比通過中介機構更能便捷准確地取得客戶盡職調查結果。
3 .客戶所持身份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的種類。身份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越難以查驗,客戶身份越難以核實,風險程度就越高。
4 .反洗錢交易監測記錄。金融機構對可疑交易報告進行回溯性審查,有助於了解客戶的風險狀況。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金融機構還可對客戶的大額交易進行回溯性審查。
5 .非自然人客戶的股權或控制權結構。股權或控制權關系的復雜程度及其可辨識度,直接影響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的有效性。例如,個人獨資企業、家族企業、合夥企業、存在隱名股東或匿名股東公司的盡職調查難度通常會高於一般公司。
6 .涉及客戶的風險提示信.息或權威媒體報道信.息。金融機構如發現,客戶曾被監管機構、執法機關或金融交易所提示予以關注,客戶存在犯罪、金融違規、金融欺詐等方面的歷史記錄,或者客戶涉及權威媒體的重要負面新聞報道評論的,可適當調高其風險評級。
7 .自然人客戶年齡。年齡與民事行為能力有直接關聯,與客戶的財富狀況、社會經濟活動范圍、風險偏好等有較高關聯度。
8 .非自然人客戶的存續時間。客戶存續時間越長,關於其社會經濟活動的記錄可能越完整,越便於金融機構開展客戶盡職調查。金融機構可將存續時間的長度作為衡量客戶風險程度的參考因素。
(二)地域風險子項。金融機構應衡量客戶及其實際受益人、實際控制人的國籍、注冊地、住所、經營所在地與洗錢及其他犯罪活動的關聯度,並適當考慮客戶主要交易對手方及境外參與交易金融機構的地域風險傳導問題。風險子項包括但不限於:
1 .某國(地區)受反洗錢監控或制裁的情況。金融機構既要考慮我國的反洗錢監控要求,又要考慮其他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推行且得到我國承認的反洗錢監控或制裁要求。經營國際業務的金融機構還要考慮對該業務有管轄權的國家(地區)的反洗錢監控或制裁要求。
2 .對某國(地區)進行反洗錢風險提示的情況。金融機構應遵循中國人民銀行和其他有權部門的風險提示,參考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英文簡稱 FATF )、亞太反洗錢組織(英文簡稱 APG )、歐亞反洗錢及反恐怖融資組織(英文簡稱 EAG )等權威組織對各國(地區)執行 FATF 反洗錢標準的互評估結果。
3 .國家(地區)的上游犯罪狀況。金融機構可參考我國有關部門以及 FATF 等國際權威組織發布的信息,重點關注存在較嚴重恐怖活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毒品、走私、跨境有組織犯罪、腐敗、金融詐騙、人口販運、海盜等犯罪活動的國家(地區) , 以及支持恐怖主義活動等嚴重犯罪的國家(地區)。對於我國境內或外國局部區域存在的嚴重犯罪,金融機構應參考有權部門的要求或風險提示,酌情提高涉及該區域的客戶風險評級。
4 .特殊的金融監管風險。例如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對於其住所、注冊地、經營所在地與本金融機構經營所在地相距很遠的客戶,金融機構應考慮酌情提高其風險評級。
(三)業務(含金融產品、金融服務)風險子項。金融機構應當對各項金融業務的洗錢風險進行評估,制定高風險業務列表,並對該列表進行定期評估、動態調整。金融機構進行風險評級時,不僅要考慮金融業務的固有風險,而且應結合當前市場的具體運行狀況,進行綜合分析。風險子項包括但不限於:
1 .與現金的關聯程度。現金業務容易使交易鏈條斷裂,難於核實資金真實來源、去向及用途,因此現金交易或易於讓客戶取得現金的金融業務(以下簡稱關聯業務)具有較高風險。考慮到我國金融市場運行現狀和居民的現金交易偏好,現金及其關聯業務的普遍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金融機構可重點關注客戶在單位時間內累計發生的金額較大的現金交易情況或是具有某些異常特徵的大額現金交易情況。此項標准如能結合客戶行業或職業特性一並考慮將更為合理。
2 .非面對面交易。非面對面交易方式(如網上交易)使客戶無需與工作人員直接接觸即可辦理業務,增加了金融機構開展客戶盡職調查的難度,洗錢風險相應上升。金融機構在關注此類交易方式固有風險的同時,需酌情考慮客戶選擇或偏好此類交易方式所具有的一些現實合理性,特別是在以互聯網為主要交易平台的細分金融領域(如證券市場的二級市場交易),要結合反洗錢資金監測和自身風險控制措施情況,靈活設定風險評級指標。例如,可重點審查以下交易:
( 1 )由同一人或少數人操作不同客戶的金融賬戶進行網上交易;
( 2 )網上金融交易頻繁且 IP 地址分布在非開戶地或境外;
( 3 )使用同一 IP 地址進行多筆不同客戶賬戶的網銀交易;
( 4 )金額特別巨大的網上金融交易;
( 5 )公司賬戶與自然人賬戶之間發生的頻繁或大額交易;
( 6 )關聯企業之間的大額異常交易。
3 .跨境交易。跨境開展客戶盡職調查難度大,不同國家(地區)的監管差異又可能直接導致反洗錢監控漏洞產生。金融機構可重點結合地域風險,關注客戶是否存在單位時間內多次涉及跨境異常交易報告等情況。
4 .代理交易。由他人(非職業性中介)代辦業務可能導致金融機構難以直接與客戶接觸,盡職調查有效性受到限制。鑒於代理交易在現實中的合理性,金融機構可將關注點集中於風險較高的特定情形,例如:
( 1 )客戶的賬戶是由經常代理他人開戶人員或經常代理他人轉賬人員代為開立的;
( 2 )客戶由他人代辦的業務多次涉及可疑交易報告;
( 3 )同一代辦人同時或分多次代理多個賬戶開立;
( 4 )客戶信.息顯示緊急聯系人為同一人或者多個客戶預留電話為同一號碼等異常情況。
5 .特殊業務類型的交易頻率。對於頻繁進行異常交易的客戶,金融機構應考慮提高風險評級。
銀行業金融機構可關注開(銷)戶數量、非自然人與自然人大額轉賬匯款頻率、涉及自然人的跨境匯款頻率等。
證券業金融機構可關注交易所預警交易、大宗交易、轉託管和指定(撤指)、因第三方存款單客戶多銀行業務而形成的資金跨銀行或跨地區劃轉等。
期貨業金融機構可關注盜碼交易、自然人客戶違規持倉、對倒、對敲等異常行為。
保險業金融機構可關注投保頻率、退保頻率、團險投保人數明顯與企業人員規模不匹配、團險保全業務發生率、申請保單質押貸款(保單借款)金額或頻率、生存保險受益人變更頻率、萬能險追加保費金額或頻率等。
信託公司可關注客戶購買、轉讓信託產品的頻率或金額等。
在業務關系建立之初,金融機構可能無法准確預估出客戶使用的全部業務品種,但可在重新審核客戶風險等級時審查客戶曾選擇過的金融業務類別。
(四)行業(含職業)風險子項。
金融機構應評估行業、身份與洗錢、職務犯罪等的關聯性,合理預測某些行業客戶的經濟狀況、金融交易需求,酌情考慮某些職業技能被不法分子用於洗錢的可能性。本指引對此基本要素不再細分風險子項,金融機構可從以下角度進行評估:
1 .公認具有較高風險的行業(職業)。原則上,按照我國反洗錢監管制度及 FATF 建議等反洗錢國際標准應納入反洗錢監管范圍的行業(職業),其洗錢風險通常較高。
2 .與特定洗錢風險的關聯度。例如,客戶或其實際受益人、實際控制人、親屬、關系密切人等屬於外國政要。
3 .行業現金密集程度。例如,客戶從事廢品收購、旅遊、餐飲、零售、藝術品收藏、拍賣、娛樂場所、博彩、影視娛樂等行業。
三、指標使用方法
本指引運用權重法,以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來計量風險、評估等級。中國人民銀行鼓勵金融機構研發其他風險計量工具或方法,金融機構自主研發的風險計量工具或方法應能全面覆蓋本指引所列風險子項,並有書面文件對其設計原理和使用方法進行說明。
(一)金融機構應對每一基本要素及其風險子項進行權重賦值,各項權重均大於 0 ,總和等於 100 。對於風險控制效果影響力越大的基本要素及其風險子項,賦值相應越高。對於經評估後決定不採納的風險子項,金融機構無需賦值。同一基本要素或風險子項所概括的風險事件,在不同的細分金融領域內有可能導致不同的危害性後果發生。即使是處於同一細分金融領域內的不同金融機構,也可能因為客戶來源、銷售渠道、經營規模、合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而面臨不同的風險狀況,從而對同一風險事件的風險程度作出不同的判斷。因此,每個金融機構需結合自身情況,合理確定個性化的權重賦值。
(二)金融機構應逐一對照每個風險子項進行評估。例如,金融機構採用五級分類法時,最高風險評分為 5 ,較高風險評分為 4 ,一般風險評分為 3 ,較低風險評分為 2 ,低風險評分為 1 。金融機構應根據各風險子項評分及權重賦值計算客戶風險等級總分,計算公式為 Pi:,其中 a 代表風險子項評分, p 代表權重, m 代表金融機構所選取的風險分級數(例如三級分類、五級分類等) , n 代表風險子項數量。客戶風險等級.得分最高 1 00 分。
(三)金融機構應建立客戶風險等級總分(區間)與風險等級之間的映射規則,以確定每個客戶具體的風險評級,引導資源配置。金融機構確定的風險評級不得少於三級。從有利於運用評級結果配置反洗錢資源角度考慮,金融機構可設置較多的風險評級等次,以增強反洗錢資源配置的靈活性。
四、例外情形
(一)對於風險程度顯著較低且預估能夠有效控制其風險的客戶,金融機構可自行決定不按上述風險要素及其子項評定風險,直接將其定級為低風險,但此類客戶不應具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
1 .在同一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凈值超過一定限額(原則上,自然人客戶限額為 20 萬元人民幣,非自然人客戶限額為 50 萬元人民幣),或壽險保單年繳保費超過 1 萬元人民幣或外幣等值超過 1000 美元,以及非現金夏交保費超過 20 萬元人民幣或外幣等值超過 2 萬美元;
2 .與金融機構建立或開展了代理行、信託等高風險業務關系;
3 .客戶為非居民,或者使用了境外發放的身份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
4 .涉及可疑交易報告;
5 .由非職業性中介機構或無親屬關系的自然人代理客戶與金融機構建立業務關系;
6 .拒絕配合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工作。對於按照上述要求不能直接定級為低風險的客戶,金融機構逐一對照各項風險要素及其子項進行風險評估後,仍可能將其定級為低風險。
(二)對於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客戶,金融機構可直接將其風險等級確定為最高,而無需逐一對照上述風險要素及其子項進行評級:
1 .客戶被列入我國發布或承認的應實施反洗錢監控措施的名單;
2 .客戶為外國政要或其親屬、關系密切人;
3 .客戶實際控制人或實際受益人屬前兩項所述人員;
4 .客戶多次涉及可疑交易報告;
5 .客戶拒絕金融機構依法開展的客戶盡職調查工作;
6 .金融機構自定的其他可直接認定為高風險客戶的標准。不具有上述情形的客戶,金融機構逐一對照各項風險基本要素及其子項進行風險評估後,仍可能將其定級為高風險。
第三章風險評估及客戶等級劃分操作流程
一、時機
(一)對於新建立業務關系的客戶,金融機構應在建立業務關系後的 10 個工作日內劃分其風險等級。
(二)對於已確立過風險等級的客戶,金融機構應根據其風險程度設置相應的重新審核期限,實現對風險的動態追蹤。原則上,風險等級最高的客戶的審核期限不得超過半年,低一等級客戶的審核期限不得超出上一級客戶審核期限時長的兩倍。對於首次建立業務關系的客戶,無論其風險等級高低,金融機構在初次確定其風險等級後的三年內至少應進行一次復核。
(三)當客戶變更重要身份信息、司法機關調查本金融機構客戶、客戶涉及權威媒體的案件報道等可能導致風險狀況發生實質性變化的事件發生時,金融機構應考慮重新評定客戶風險等級。
二、操作步驟
(一)收集信息。金融機構應根據反洗錢風險評估需要,確定各類信息的來源及其採集方法。信息來源渠道通常有:
1 .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時,客戶向金融機構披露的信息;
2 .金融機構客戶經理或櫃面人員工作記錄;
3 .金融機構保存的交易記錄;
4 .金融機構委託其他金融機構或中介機構對客戶進行盡職調查工作所獲信息。
5 .金融機構利用商業資料庫查詢信息;
6 .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等公共信息平台搜索信息。
金融機構在風險評估過程中應遵循勤勉盡責的原則,依據所掌握的事實材料,對部分難以直接取得或取得成本過高的風險要素信息進行合理評估。為統一風險評估尺度,金融機構應當事先確定本機構可預估信息列表及其預估原則,並定期審查和調整。
(二)篩選分析信息。評估人員應認真對照風險評估基本要素及其子項,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歸類,逐項評分。如果同一基本要素或風險子項對應有多項相互重復或交叉的關聯性信息存在時,評估人員應進行甄別和合並。如果同一基本要素或風險子項對應有多項相互矛盾或抵觸的關聯性信息存在時,評估人員應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刪除不適用信息,並加以注釋。
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整理完基礎信息後,應當整體性梳理各項風險評估要素及其子項。如發現要素項下有內容空缺或信息內容不充分的,可在兼顧風險評估需求與成本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收集補充信息。
金融機構可將上述工作流程嵌入相應業務流程中,以減少執行成本。例如,從客戶經理或營銷人員開始尋找目標客戶或與客戶接觸起,即可在自身業務范圍採集信.息,並隨著業務關系的逐步確立,由處在業務鏈條上的各類人員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應的資料收集工作。
(三)初評。除存在前述例外情形的客戶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應逐一分析每個風險評估基本要素項及其子項所對應的信息,確定出相應的得分。對於材料不全或可靠性存疑的要素信息,評估人員應在相應的要素項下進行標注,並合理確定相應分值。在綜合分析要素信.急的基礎上,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累計計算客戶評分結果,相應確定其初步評級。
金融機構可利用計算機系統等技術手段輔助完成部分初評工作。
(四)復評。初評結果均應由初評人以外的其他人員進行復評確認。初評結果與復評結果不一致的,可由反洗錢合規管理部門決定最終評級結果。
第四章風險分類控制措施
金融機構應在客戶風險等級劃分的基礎上,採取相應的客戶盡職調查及其他風險控制措施。
一、對風險較高客戶的控制措施金融機構應對高風險客戶採取強化的客戶盡職調查及其他風險控制措施,有效預防風險。可酌情採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一)進一步調查客戶及其實際控制人、實際受益人情況。
(二)進一步深入了解客戶經營活動狀況和財產來源。
(三)適度提高客戶及其實際控制人、實際受益人信息的收集或更新頻率。
(四)對交易及其背景情況做更為深入的調查,詢問客戶交易目的,核實客戶交易動機。
(五)適度提高交易監測的頻率及強度。
(六)經高級管理層批准或授權後,再為客戶辦理業務或建立新的業務關系。
(七)按照法律規定或與客戶的事先約定,對客戶的交易方式、交易規模、交易頻率等實施合理限制.
(八)合理限制客戶通過非面對面方式辦理業務的金額、次數和業務類型。
(九)對其交易對手及經辦業務的金融機構採取盡職調查措施。
二、對風險較低客戶的控制措施金融機構可對低風險客戶採取簡化的客戶盡職調查及其他風險控制措施,可酌情採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一)在建立業務關系後再核實客戶實際受益人或實際控制人的身份。
(二)適當延長客戶身份資料的更新周期。
(三)在合理的交易規模內,適當降低採用持續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的頻率或強度。例如,逐步建立對低風險客戶異常交易的快速篩選判斷機制。對於經分析排查後決定不提交可疑交易報告的低風險客戶,金融機構僅發現該客戶重復性出現與之前已排除異常交易相同或類似的交易活動時,可運用技術性手段自動處理預警信息。對於風險等級較低客戶異常交易的對手方僅涉及各級黨的機關、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軍事機關、人民政協機關和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等低風險客戶的,可直接利用技術手段予以篩除。
(四)在風險可控情況下,允許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合理推測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質,而無需收集相關證據材料。
第五章管理與保障措施
一、風險管理政策金融機構應在總部或集團層面建立統一的洗錢風險管理基本政策,並在各分支機構、各條線(部門)執行。
客戶風險管理政策應經金融機構董事會或其授權的組織審核通過,並由高級管理層中的指定專人負責實施。
金融機構.總部、集團可針對分支機構所在地區的反洗錢狀況,設定局部地區的風險系數,或授權分支機構根據所在地區情況,合理調整風險子項或評級標准。
金融機構應對自身金融業務及其營銷渠道,特別是在推出新金融業務、採用新營銷渠道、運用新技術前,進行系統全面的洗錢風險評估,按照風險可控原則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
二、組織管理措施
金融機構應完善風險評估流程,指定適當的條線(部門)及人員整體負責風險評估工作流程的設置及監控工作,組織各相關條線(部門)充分參與風險評估工作。
金融機構應確保客戶風險評估工作流程具有可稽核性或可追溯性。
三、技術保障措施
金融機構應確保洗錢風險管理工作所需的必要技術條件,積極運用信.息系統提升工作有效性。系統設計應著眼於運用客戶風險等級管理工作成果,為各級分支機構查詢使用信息提供方便。
四、代理業務管理
金融機構委託其他機構開展客戶風險等級劃分等洗錢風險管理工作時,應與受託機構簽訂書面協議,並由高級管理層批准。受託機構應當積極協助委託機構開展洗錢風險管理。由委託機構對受託機構進行的洗錢風險管理工作承擔最終法律責任。
金融機構應建立專門機制,審核受託機構確定的客戶風險等級。

㈦ 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以下哪個系統對境內個人身份的真實性進行核查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 銀行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有效防範民間借貸、違規擔保和非法集資引起的風險向銀行體系轉移。 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要依法合規開展業務活動,不得直接或變相參與民間借貸、違規擔保和非法集資活動。不得以變相提高存款利率或向存款經辦人和關系人支付費用或傭金等方式違規吸儲,不得以各種形式參與非法集資活動,不得介紹機構和個人參與高利貸或向機構和個人發放高利貸,不得借銀行名義或利用銀行員工身份私自代客投資理財,不得利用銀行員工或銀行客戶的個人賬戶為他人過渡資金,不得借用銀行客戶的個人賬戶為銀行員工過渡資金,不得自辦或參與經營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機構,不得向他人提供與自己經濟實力不符的個人擔保,不得向民間借貸資金提供擔保,不得允許本行員工以各種方式進入銀行業金融機構辦公或營業場所開展民間借貸、違規擔保和非法集資活動。 具體要做到加強員工思想教育,梳理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前、中、後台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特別關注「八小時」意外的行為,建立落實管理責任制,集中力量對內部員工參與民間融資活動的行為進行風險排查。 另外,對現場檢查發現的違規問題及通過群眾來信、來訪等方式舉報核實的違規問題要依法從嚴處罰,對於發現銀行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違規參與非法融資活動的,一律取消其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

㈧ 如何建立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任何行業面對布滿各種不確定性的宏觀政治、經濟氣候和微觀經營環境,隨時都存在著一定的經營風險,銀行更以其非凡的經營對象、廣泛的社會聯系和強大深遠的影響力成為風險聚散的焦點。因此我們把銀行所面臨的損失和獲益的機會稱之為金融風險。金融風險是指金融市場主體從事貨幣、資金、信用交易過程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金融風險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假如不加以防範和化解,就會釀成金融危機。不同的金融機構所面臨的風險形式是不相同的,對其分析方法、認定和控制也不相同。二、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主要設想所謂金融風險預警主要是對金融運行過程中的可能性進行分析、預,為金融安全運行提供對策和建議。金融風險預警系統主要是指各種反映轄內金融風險警情、警兆、警源及變動趨勢的形式,指標體系和猜測方法等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它以經濟金融統計為依據,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是國家宏觀調控體系和金融風險防範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建立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科學的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必須要設置可行的預警指標,而這些指標既能夠體現適應性、穩定性、一致性的特點,又能明顯反映出預警對象的內容,並且能隨著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對指標值作出相應的調整,指標內容包括:金融性技術指標和社會性指標;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的預警區間的預警指標。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指標的選擇一般是以巴塞爾協議和我國資產負債比例治理的要求設置。指標體系分為7大類,共15個指標。7大類是:經濟風險類、信用風險類、流動性風險類、資本風險類、經營風險類、金融犯罪風險類。15個預警指標分別是:1、真實GDP增長率下降。2、企業資產負債偏高。3、不良貸款率超過15%。4、流動性資產與各項流動性負債的比例小於25%。5、存貸款比例超過75%。6、一年期以上的中長期貸款與一年期以上存款比例超過120%。7、存款預備金率小於6%。8、資本充足率低於8%。9、總成本與總負債的比例超過7%。10、應收未收利息與利息收入總額的比例超過15%。11、拆入資金余額與各項存款余額之比超過4%。12、拆出資金余額之比超過8%。13、各項資金損失率超過10%。14、金融犯罪發案率上升。15、賬外經營額與金融資產的比例上升。除以上15個指標外,在實際工作中,還應將儲蓄網點的日存款下降率作為識別支付風險的重要指標。以上16個預警指標較為全面地反映了銀行經營狀況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以及經濟環境狀況,對衡量銀行經營風險和風險監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中心銀行非現場監管的重要內容。因此,基層中心銀行必須依照以上預警指標,科學設計有關險情預警表,建立內容詳實、完備的預警資料庫,在日常非現場監管的基礎上,加強對金融機構風險的猜測和監督,中心銀行通過對銀行風險分類、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估價後,對金融風險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數,對及時採取有力措施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將起到積極作用。、建立金融風險分析方法及識別機制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是衡量和監測金融風險的基礎,對金融預警指標的分析和識別是構建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對金融預警指標的分析一般藉助以下方法。1、金融風險的分析方法。風險分析是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重要內容,採取科學合理的分析方法是基層中心銀行有效預防、控制和對金融機構進行非現場監管的重要手段。在現實操作中,一般採取以下幾種分析方法。、財務表分析法。在商業銀行的經營治理中,最直接、最方便的風險識別工具就是本銀行的財務表,對銀行自身的財務表進行分析是風險治理者實行財務風險分析的重要內容,運用以下幾項表分析方法,通過評估商業銀行過去的經營績效,衡量目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並猜測未來發展趨勢,著重找出可能影響銀行未來經營的風險因素。 A、比較分析法。用本期表與前幾期本銀行表或同期其它可比銀行的財務表,就各個科目絕對數字、絕對數字的增減變動、百分比增減變動、比率增減變動等各方面作具體的比較。B、趨勢分析法。選擇某一年為基期,計算以後每一期中各科目對基期對應科目的趨勢百分比,主要目的是探索銀行過去、現在、未來業務開展、風險承擔、盈利能力的發展趨勢,非凡注重影響這些趨勢發展的各種不確定因素。C、共同比分析法。分析個別科目占總資產、總負債或者毛利的百分比,判定是否有異常現象,並尋找原因。D、比率分析法。計算財務表中某些科目的數值比率,如流動性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負債比率、資金流量比率、平均收款時間、利潤率等,識別影響銀行營運資金、資金運用效率,獲利能力的因素。E、特定分析。編制財務狀況變動表,考察資金流動的充足性,與通暢性,分析銀行經營成本,銀行業務量和銀行利潤的關系,尋找變動原因。、風險環境分析法。除財務表分析法之外,另外一種常用的風險識別方法就是從商業銀行經營治理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出發,識別有關的不確定因素。值得注重的是,無論採用財務表分析法還是採用風險環境分析法,風險治理者不僅要判定存在哪些風險因素,而且要根據各風險因素的相對重要性進行篩選,從而排除干擾,有重點地治理風險。關於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要靠風險估價來具體分析確定和比較。2、金融風險的識別。在諸多風險因素中,有些一目瞭然,有些卻直到已造成損失以後才輕易被治理者熟悉,所以,風險識別需要治理者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經營業務的充分熟悉和了解,豐富的實踐經驗,完備快捷的信息處理和深刻敏銳的預見力。風險識別就是在商業銀行四周紛繁復雜的宏、微觀風險環境和內部經營環境中發現可能給商業銀行帶來意外損失或者額外收益的風險因素。風險識別是風險治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沒有識別出來的風險因素根本談不上有效的治理。可見,風險識別至關重要。對於地方性金融機構來說,支付風險、資產風險、治理風險、道德風險、政策性風險和法律風險等其它風險是各類風險識別的重要內容。支付風險識別。支付風險是金融風險狀況的綜合表現,是其它種類風險長期聚集的結果。資產風險的識別。資產風險基本權數是識別和認定銀行各類資產風險含量的基本標准,是衡量銀行經營風險的主要依據。為了科學地劃定資產風險程度,通常把銀行資產劃分為表內資產項目和表外資產及或有資產兩大類。

㈨ 金融安全的態勢的監測與預警

金融安全既包括金融體系的安全(例如金融機構的安全、金融資產的安全等),也包括金融發展的安全。金融安全所要求的是一種宏觀整體上的安全、金融安全是動態發展的安全狀態。正如有些學者指出的,如果有幾家金融機構在競爭中破產倒閉就認為金融不安全;是以偏概全;如果在某一時點上出現了暫時的金融困難,就認為是金融不安全,也同樣是小題大做。從金融運行來看,金融安全只是其中的一種客觀狀態和主觀能力狀態。金融安全的對立面就是金融不安全,臨界於金融安全與金融不安全之間的就是金融基本安全,而金融危機則是金融不安全狀況積累的爆發結果,參見表1。
金融安全 無明顯風險 各項風險指標均在安全區內,金融市場穩定,金融運行有序,金融監管有效,金融業穩健發展。
金融基本安全 輕度風險 金融信號基本正常,部分指標接近預警值;不良資產占總資產比重低於10%;有正常的金融機構倒閉,但所佔比重很小;貨幣有貶值的壓力;金融運行平穩。
金融不安全 嚴重風險 大部分金融指標惡化;大多數金融機構有程度不同的不良資產問題,不良資產占總資產比重超過10%;有較多的金融機構倒閉;貨幣較大幅度貶值;金融動盪、經濟衰退。
金融危機 風險總爆發 是金融不安全狀況積累的結果,爆發嚴重的貨幣危機和銀行危機,貨幣大幅度貶值、大批金融機構倒閉;金融崩潰、經濟倒退、社會動盪。
金融運行的四種基本態勢在1997 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是金融危機,在此期間印度尼西亞爆發金融危機,金融動盪波及到了政治領域,導致政局動盪、經濟倒退和社會動盪。二是金融不安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泰國、韓國和日本等國的金融運行狀況就是典型的金融不安全。三是金融基本安全,在此期間我國雖然面臨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經濟金融狀況基本良好。四是金融安全,在此期間美國經濟運行保持良好態勢,失業率、消費物價指數處在低水平,金融體系穩定。 由於金融安全監測預警系統的研究有較大的難度,目前國內外尚無完整的、准確性較高的研究成果,初步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信號分析法。該方法主要是以金融安全狀態轉化的機理為切入點,研究影響金融安全的各種因素,考察其變化規律,分析導致一國金融不安全或金融危機的因素,據此制定應對策略和措施。
信號分析法首創於1997 年,其後經逐步完善,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受重視的金融安全預警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思想是:選擇一系列指標並根據其歷史數據確定其臨界值,當某個指標的臨界值在某個時點或某段時間被突破,就意味著該指標發出了一個危機信號;危機信號發出越多,表示某一個國家在未來24個月內爆發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大e。
在信號分析法這類方法中,典型的做法是建立計量經濟模型,試圖用模型將金融安全狀態的轉化解釋為一組變數變化的結果,並且認為可以找到不同的安全狀態和這些變數之間的量化關系。典型的模型有Frankel等人的probit模型或logit模型,以及Sachs、Tornell和Velasco等人的橫截面回歸模型。由於金融系統本身的復雜影響關系以及經濟結構的不斷變化,使得傳統計量經濟學模型在預測方面的作用變得十分有限。就實際效果來看,這兩套模型對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都沒有做出任何預警。目前理論界已基本達成了共視,即用傳統計量經濟學模型預測金融危機的思路是無效的。我們認為,信號分析法能夠在事後判斷對一國金融安全形成威脅的主要原因,從而有利於管理者制定相應的對策。但是,由於信號分析不能給出量化的標准,就難以預測危機何時發生。而且,市場信心在決定金融安全狀態轉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同樣的金融事件,由於人們的市場預期的差異,在不同國家很可能形成截然不同的結果。因此,信號分析法用於預測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2) 概率分析法。該方法有兩種類型:一是並不考慮促成金融安全狀態轉化的具體因素和機理,只是根據歷史上各種安全狀態下某些經濟指標的表現,制定一套指標,並通過一定的方法構造出度量總體風險程度的綜合指標;二是利用模糊類比的方法,通過與歷史數據相比較,對現實經濟及金融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和預警。前者的代表是卡明斯基(Kaminsky),後者的代表是劉遵義。值得一提的是,劉遵義的模糊類比法(或稱為主觀概率法)因比較成功地預測了亞洲金融危機而受到重視。在概率分析法中,通常是根據一國的歷史觀察值或國際公認標准,擬定一系列安全狀態臨界值。對處於某個臨界范圍內的指標賦予相應的警戒值,並根據各個指標對一國經濟安全的影響程度來確定權重。將所有這些指標的警戒值加權平均,即可以構造反映整體安全態勢的綜合指標。同樣,由此可以得出綜合指標的臨界值表。根據計算出的綜合指標,即可判斷出一國金融體系的安全狀態,並可藉助一定方法計算出發生危機的概率。一種計算公式為:

其中,Pj表示第j月發生危機的概率,Ai表示第i項指標的警戒值;Bi是該指標的權重。選擇合適的指標是建立可靠的概率分析預警系統的關鍵。這些指標必須能對各種影響金融安全的因素做出迅速、准確的反應。傳統的概率分析只藉助可以量化的指標,所以在具體應用時,一般是與情況比較接近、並且發生過金融安全問題的國家進行比較。實際上,這種情況相似中包含了大量定性描述的信息。例如劉遵義就是在比較了亞洲國家和墨西哥發生危機時的10項指標之後(這10項指標是:實際匯率、實際GDP增長率、相對通貨膨脹率、國際國內利率差、國際國內利率差變化、實際利率、國內儲蓄率、國際貿易差額、經常項目差額及外國組合投資與外商直接投資比例),成功地預測了亞洲金融危機。概率分析法可以明確指出在何種情況下發生危機的概率有多大,可以及時發出預警信號。但是它也存在著缺陷,不能直接給出引致某些指標惡化的原因,難以據此提出應對策略;而且比較的標準是歷史數據,對於新問題缺乏敏感性。盡管如此,由於概率分析法在量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其成為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
為了維護金融安全,需要先進的監測預警系統。因為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金融市場日趨復雜,要從錯綜復雜的金融環境中理出對金融運行整體局勢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及其脈絡決非輕而易舉。但是,目前的概率分析技術過多地依賴量化指標,不能包含充分的市場信息,而且對金融安全影響重大的諸多因素中,還有許多因素是無法直接量化的,例如文化、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劉遵義教授的預測之所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是因為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和開放程度與某些拉美國家有較多相似之處,許多定性指標能夠用參照物替代。但是,在研究對象比較特殊的情況下,難以找到在各方面都很相似的參照國。例如,我國的經濟體制與經濟結構都處於轉型階段,如果單純用量化指標就不可能對金融安全狀態做出有效的預警。因此,在金融安全監測預警指標體系中引入更多的定性描述信息就顯得十分必要。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可自行對系統預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