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發展金融服務貿易的原因

發展金融服務貿易的原因

發布時間:2021-03-11 12:41:38

① 簡述二戰後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

(一)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移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傳統製造業比重相對下降,服務業地位提升,在各國GDP和就業中的比重不斷提高。1999年在世界GDP中,服務業的產值佔61%,製造業佔34%,而農業僅佔5%左右;發達國家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59%提高到1999年的65.3%,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國內就業人數的比重在55%~75%之間。美國第三產業產值佔GDP的比重1997年為72.6%,2003年達到75.9%。第三產業中信息產業的發展尤其快,1993~1997年的5年間信息產業為美國直接增加1580萬個就業崗位,產值佔美國GDP的28%以上,美國經濟增長的25%來源於信息產業的增長。
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自20世紀60、70年代以來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占產值和就業中的比重都呈上升趨勢,發展中國家服務業佔GDP的比重也從1980年的41%提高到1999年的51%,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國內就業總數的36%~65%。在國民經濟日益向服務化方向發展的趨勢下,國家間相互提供的服務貿易量也就大大增加了。
(二)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
科技進步極大地提高了交通、通訊和信息處理能力,為信息、咨詢和以技術服務為核心的各類專業服務領域提供了新的服務手段,使原來不可能發生貿易的許多服務領域實現了跨國貿易,如原來不可貿易的知識、教育服務現在可以存儲在光碟中,以服務產品的形式交易,或者通過衛星電視、網際網路直接發送。這與國際間的技術、產品和產業梯度擴散緊密相關。新技術不僅為附加服務提供了貿易機會,而且使高新技術服務的成為一些跨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三)跨國公司擴張帶動了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
跨國公司國際化經營活動的開展,帶來了資本、技術、人才國際流動,促進了與其相關或為其服務的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具體而言:(1)跨國公司在世界范圍擴張過程中所帶進的大量追隨性服務,如設立為本公司服務的專業性公司,這些服務子公司除滿足本公司需求之外,也向東道國的消費者提供服務,從而促進了東道國服務市場發展;(2)跨國公司在國際服務市場上提供的銀行、保險、會計、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也隨著跨國公司的進入在東道國市場上獲得滲透和發展;(3)製造業跨國公司對海外的直接投資,產生了「企業移民」,這種企業移民屬於服務跨國流動的一種形式,隨著設備技術的轉移,其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產生流動,因而帶動了服務的出口。
(四)服務需求的迅速擴大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對各種服務的需求迅速增長。首先,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低層次需求是與物質產品有關的生理需求,在生理需求滿足之後,人們開始產生其他的和服務有關的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其次,人們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隨著收入的提高而加深。服務行業基本屬於綠色行業,污染小,能源消耗少,各國政府普遍把服務行業作為重點發展行業之一。再次,解決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的需要。傳統服務行業如餐飲業等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新型服務行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社會就業渠道;服務業也是許多國家出口創匯的重要行業,如美國在貨物貿易領域的巨額貿易逆差,是通過電訊、金融保險等方面的服務貿易順差來彌補的。
(五)國際貨物貿易的發展成為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力
國際服務貿易是伴隨商品貿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其中金融、保險業和運輸業表現最突出。例如,2003年,以海運業為主,包括鐵路運輸業、公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等在內,各國國際運輸業的年收入已超過3500億美元,約佔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的1/4。
(六)發展中國家採取開放政策,積極參與世界服務貿易
發展中國家為了發展經濟,普遍採取了開放型經濟政策,積極地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和技術。與此同時,為增加外匯收入,實現本國經濟現代化,發展中國家也積極參與國際服務貿易,隨著外貿政策不斷趨向自由化和經濟實力的增強,貿易范圍不斷擴大。近年來,發展中國家除積極參與國際運輸、勞務輸出外,還大力發展旅遊業,千方百計吸引外國遊客,並且積極擴大其他服務出口,推動了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

國際金融市場形成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國際金融市場是在生產國際化的基礎上,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借貸關系的發展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既是經濟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過來又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

③ 在<國際貿易原理>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及其原因.

(1)戰後各國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服務業在各國國民經濟中地位的不斷上升,是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基礎。

(2)經濟生活國際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促進了國際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

(3)國際直接投資和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對國際服務貿易的不斷擴大起著重要的作用。

(4)各國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的增加,推動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

④ 為什麼發達國家在金融服務貿易中佔主導地位

1、完善的理論基礎;
2、豐富的實戰經驗;
3、成熟的市場環境;
4、健全的人才梯隊;
5、強大的資金支持;

⑤ 當今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特點及原因分析~急啊~

據加統計局統計,2004年,加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7,922億加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61.4%,占其國際貿易總額的85%;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363億加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6%,占其國際貿易總額的15%。服務貿易出口額為618億加元,比上年增長3.9%;進口額為745億加元,比上年增長5.0%。服務貿易逆差達127億加元,比上年增加13億加元,為2004年前10年中表現最差年份。

作為貿易立國的國家,在貨物貿易持續增長的同時,加服務貿易也隨之不斷增長,但近幾年增速明顯放緩。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加服務貿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3%和13.5%;在80年代和90年代,雖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減緩至10%和7.2%;而進入21世紀以來,年均增長率更是不足5%。

加服務貿易劃分為旅遊、運輸、商業服務、政府服務四大類,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商業服務,包括通訊服務,建築服務,保險服務,其他金融服務,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管理服務,研發,建築、工程和其他技術服務等諸多方面。

2004,加商業服務出口額為325億加元,比上年減少近10億加元,其中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管理服務兩個類別的出口下降最多,占總下降額的80%以上;進口為369億加元,與上年基本持平,逆差為43億加元,比上年增加9億多加元。商業服務類逆差額增長過快是導致2004年加整個服務貿易逆差擴大的主要因素。

由於受SARS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2003年是加1994年以來旅遊表現最差的一年,而2004年外國旅遊者在加消費回升了13.1%,使旅遊收入又回復到了2002年167億加元的水平;支出為208億加元,支出的增加主要是由於加拿大人國外旅遊消費增長了10.8%,從而導致了旅遊類41億加元的逆差。

包括旅客和貨物的運輸服務收入為110.5億加元,支出為158億加元,收入和支出比上年的增長均超過了10億加元,而48億加元的逆差與上年基本持平。

以上三類服務貿易的逆差大約各佔加整個服務貿易逆差的三分之一,最後一類政府服務收入為15億加元,支出為9.5億加元,略有盈餘。

⑥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原因

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 的變化。20 世紀 60 年代起步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這種歷史演變的進程,從 而導致世界貿易結構和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具體來說,當代國際服務 貿易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世界產業結構的重心向服務業偏移。 按照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增長階段論的說法,隨著國家經濟能力的增長,
該國的產業結構將依次提升,逐步由農業經濟過渡到工業經濟,再由工業經 濟發展到服務經濟。本世紀 60 年代初,主要西方工業化國家都已完成了本國 的工業化進程,開始步入後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即國內經濟重心向服務業偏 移。新科技革命的介入為這種經濟結構的轉型提供了杠桿,從而加速了這一 進程。
根據統計,1960—1985 年間,西方主要國家的服務業就業人數占整個就 業人口的比重由 51.6%上升到 60.7%,其中美國從 57.2%上升到 65.8
%,歐共體國家從 43.4%上升到 56.8%,日本從 40.9%上升到 54.4%。
甚至在西方發達國家之後才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亞洲「四 小龍」等,也都自本世紀 80 年代以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產業結構,把國內加 工製造業等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基礎產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從事跨國經營, 利用這些國家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另外,從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看,
1994 年服務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美國已高達 69%,法國為 67%,
英國為 62%,德國 59%,日本 56%。這些比例清楚表明,西方國家為適應
21 世紀的發展,已經大幅度地調整自己經濟的產業結構,由工業經濟轉變為 服務經濟,如美國僅金融業一項就占其國民總產值的 25%。
由各國經濟能力增長所帶動的產業升級使得世界產業結構發生大規模的
調整。在這一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經濟結構不平衡,導致了對國際服務 的更大規模的需求。與此相適應,全球服務性產業的貿易總額才有了高速增 長的潛力。另外,服務產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專業化,規模也趨於擴大。規模 的擴大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提升了服務業的生產率,從而刺激向國外輸出, 增加了國際市場的服務的供給。
(2)商品貿易和國際投資增長的帶動。 同國際貨物貿易直接關聯的傳統服務貿易會隨著世界商品貿易的增長和
自由化而在規模上擴大並在數量上增加,而國際投資的迅速擴大和形式多樣 化,同樣會使得廣義服務貿易項目的投資收益(股息、利息、利潤)流量加 大。
在戰後關貿總協定組織的貿易自由化原則的帶動下,世界各國通過雙邊 和多邊的國際協調和談判,逐步形成了有序運行的國際商貿體系,為各國的 商品貿易和投資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市場環境,推動了貿易和投資的迅速增 長。
戰後半個多世紀以來,除了最初的幾年各國都處於戰後經濟恢復狀態之 外,自 50 年代起,國際商品貿易流量就開始不斷擴大。以世界貨物貿易出口

總值為例,1950 年總計為 611 億美元,1960 年為 1280 億美元,1970 年為 3120 億美元,1980 年為 19946.68 億美元,1990 年則達到 33949 億美元,40 年 時間增長了近 56 倍,遠遠超過了世界工業生產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 在商品貿易高速增長的帶動下,同貨物進出口直接關聯的傳統服務貿易項目 如國際運輸服務(海運、陸運和空運)、國際貨物保險、國際結算服務等, 都相應地在規模上、數量上成倍地增長。
國際投資帶動國際服務貿易的迅速增長可以從 4 個方面說明:1)速度帶 動。國際直接投資自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快速增長,到 80 年代達到高潮,從
1983 年到 1990 年這類投資的增長速度是世界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 4 倍,是 全球國際貿易增長速度的 3 倍。這種增長勢頭在 90 年代初因世界性經濟衰退 而有所減慢,但自 1993 年起又開始恢復。2)國際直接投資帶動國際間接投 資和國際貿易(貨物和服務)額的增長。因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形式是跨 國公司,而世界貿易額的約 1/3 是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3)國際投資收益 作為要素服務項目,其迅速擴張本身就構成海外服務貿易流量的擴大。4)國 際直接投資的產業向服務業傾斜。1975 年到 1990 年間,西方國家在第一產 業和第二產業的國際投資比重都有所下降,而對服務業投資的比重卻從 31.4
%上升到 48.4%。由於服務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因此服務業的跨 國直接投資必然驅動國際服務貿易的進一步國際滲透。
(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動。
新科技革命,特別是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有力地推動 了國際服務貿易的迅猛發展。首先,高新技術的發展廣泛應用到了服務產業, 使許多原先「不可貿易」的服務轉化成「可貿易」的服務,從而使國際服務 貿易的種類增加,范圍擴大,例如一些傳統的教育服務、健康服務一向被認 為是「不可貿易」的服務,現今可被儲存在磁碟或軟體中進行買賣。信息技 術和通訊的發展,促使銀行、保險、商品零售等得以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務。 由於交通條件的改善,工業組織和勞動市場得以改組,為跨國界提供服務帶 來了機遇。新信息技術使得日益一體化的跨行業公司能夠分散其生產基地, 刺激服務的專業化生產,並從中享受規模經濟效益。其次,科學技術革命加 快了勞動力和科技人員的國際流動,因為每一次科技革命必然更進一步推動 生產的自動化、機械化,這就促進了專業科技人員和高級管理人才向其他國 家流動,為發展中國家所引進,推動國際服務貿易流量擴大。最後,隨著科 技的進步,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逐漸向電子、航天技術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 產業轉移,把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再轉移到我國 大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使這些國家和地區能夠利用本地區豐富 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賺取外匯服務收入,形成大規模的境內服務輸出。所以, 科技革命帶來了國際服務貿易變革性的發展。
(4)社會生活國際化的促進。 由於戰後持久的和平和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
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冷戰後意識形態的對立也有所緩和,加之交通、通訊 工具的便利,使得現代人的社會生活越來越國際化了。出國旅遊、接受教育 以及聘請專門人才,即使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民眾來說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了。在過去的 40 年間,旅遊業成為國際上發展得最快的行業之一,許多發展 中國家也通過發展旅遊業而賺取大量的外匯收入。當然,社會生活國際化最 大的贏家還是西方國家。根據 1991 年美國的官方統計,當年美國的旅遊服務

收入居各服務項目(除海外投資收益)之首,為 487.57 億美元,向世界各 國學生提供教育服務的收入是 57.52 億美元。隨著各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同社會生活國際化相關的服務貿易將會有更長足的發展。

三、國際服務貿易與中國的服務業

國際服務貿易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促使各國政府和學術 界加強對本國的服務業和產業結構升級的研究。在我國,服務業的較大發展 是自改革開放之後開始的,整個 80 年代以年平均 10。9%的速度增長,90 年代增長速度更趨加快。在發展速度大幅提升的同時,我國服務業的行業結 構也不斷更新和更趨多樣化,如咨詢業、房地產業、證券業、保險業、中介 服務業等新興行業迅速崛起,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然而,與世界上發達國家 相比,或者與世界各國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國的服務業無論是在總體發展水 平上還是在所佔國際貿易比重上,都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需要我們認真 地加以研究。

1.我國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服務業得到較快的發展。80 年代,服務業每年以
10.9%的平均速度增長,超過同期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 8.9%的增長速度。
90 年代以來,特別是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和「中共中央、國務 院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頒布以來,我國的服務業有了更加快速的 增長,目前我國服務業的增加價值已超過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的 30%左右,接 近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不過,從總體水平上看,我國服務業產值所佔 GNP 的比重仍是相當低的。當今世界上的高收入國家服務業產值占 GNP 的比重和 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一般都在 65%以上,中等收入的國家也占 50%左右,而我 國僅接近於一般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當然,目前我國服務業的統計無論是在范圍上,還是在指標體繫上,都
很不健全,存在著許多漏計的情況,有一部分企業內部服務不能計入統計, 因此統計數字可能低於實際情況。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服務業由於受長 期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抑制,在生產和發育的各個方面都是相當不完善、相當 落後的,是一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應當重點發展的產業。
盡管我國服務業的發展起步較晚,但由於最近 10 多年來的加速發展,在
行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上呈現出了多樣性的產業群體。以交通運輸、郵電通 訊、金融保險等為主的傳統行業不斷擴大,其產值占服務業總增加值的 65% 左右,就業人數占服務業全部就業人數的 50%以上,從而構成我國服務業的 主體。另一方面,新興的服務行業如證券業、信息業、咨詢業、會計律師服 務業等,進入 90 年代以來也蓬勃興起。中國的兩家證券交易所,即上海證券 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都在 90 年代初設立,帶動起一大批同證券業發展相 關的服務企業。信息業、咨詢業隨著經濟規模和經濟活動的擴大以及科學技 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也開始步入迅速發展的階段,90 年代以來,全國專門的 咨詢和信息處理的服務機構已超過 4000 家,它們在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 產品競爭力,提高科研效率和創新能力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截止 1991 年,全民所有制單位中服務業的就業人員為 45.1%,城鎮集體所有制單位 中服務就業人數比重為 36%,而城鎮個體勞動者中從事服務業的人數竟占就 業人數的 82.1%。這說明,服務業的興起和發展,為各種所有製成分的經 濟活動開辟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不過,從總體上看,我國服務業的發展不僅總體水平較低,而且其行業

結構也屬於明顯的低發展階段結構,其基本特徵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企業 居主導地位,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企業所佔比重十分低,以至於人們習 慣於把服務業就業視作解決企業富餘人員的渠道,其實這是我國服務業行業 水平低給人們造成的誤解。盡管如此,我國服務業在某些部門也具有一定的 優勢,如在航運、衛星發射服務、工程建設服務等部門都有著相當的優勢和 發展潛力。勞動力便宜且訓練有素是我國拓展海外服務市場的最大優勢。如 何在國際服務貿易這一新興領域充分利用我國的現有優勢,是我國政府和學 術界應當認真研究的問題。1993 年我國商品出口已居世界第 11 位,但服務 的出口則只佔第 27 位,當年我國商品出口額佔世界總量的 2%左右,而服務 出口僅佔世界服務出口總額的 0.5%。這說明我國服務業的外向型發展是一 個相對落後的領域,應當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2.我國服務業發展落後的原因

我國服務業發展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根本原因在於傳統計劃經濟體制 的抑制。服務業的高度發展歸根結底依賴於人類經濟活動的社會化、專業化 和市場體系的高度發達。而傳統體制恰恰在這些方面抑制了服務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的服務業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實踐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這一 點。
改革之前,我國實行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微觀經濟主
體含義的企業和組織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生產單位和事業單 位,各單位之間相互封閉,不論規模大小,都自成系統。各經濟單位由於不 可能從社會方面得到服務提供,因此只好眼睛向內,自辦服務體系,形成「大 而全」或「小而全」的經濟單位格局,任何一項國家計劃的投資項目,都必 須把配套的服務設施投資考慮在內,使傳統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和事業單位背 上了沉重的包袱。一方面由於各經濟單位得不到高質量的生產和社會服務而 影響了產品的進步,另一方面由於企業或事業單位自身背著一個「小社會」 而造成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增加了企業的開支和管理上的負擔,難以全力 發展生產,阻礙了生產效率的提高。
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另一重要特徵是消費的實物化傾向和福利化傾向。
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大量的職工生活消費和服務,不是採取市場經濟的購買 形式,而是採取產品經濟的福利形式分配給職工。在生活消費方面,最突出 的例子是住宅,它不是作為商品而是作為職工所享受的一種福利待遇。因此, 一方面住宅投資被打入企業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實際上成了職工的工資收 入,抑制了房地產業的生長,此外,城市改革起步以來,企業濫發實物的現 象也十分普遍,由於政府機構職工收入偏低所導致的折價供應經濟也在某種 程度上助長了實物消費的勢頭,抑制了正常的市場渠道的發展。
還有,居民生活服務消費中的隱蔽性補貼,如教育、醫療、養老等支出 都由國家包下來,在交通、郵電、保育、娛樂等方面,國家又給予廣泛的補 貼,這就大大壓縮了職工在非商品消費上面的開支。同時,大量醫療、養老 保險和部分教育服務在企業內部進行,實際上也誇大了第二產業的產值,縮 小了服務業的產值,使得服務價格低估。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錯誤 地認為勞務活動不是商品,不創造價值。在價格管理中一直把勞務價格稱作 「非商品收費」。我國服務業中交通運輸價格、郵電資費、醫療收費以及飲

食、服務、修理等長期統一定價、統一管理,收費標准幾十年不變,價格脫 離生產成本,也不反映市場供求關系。改革以來雖然作了一定的調整,但主 要還是補償性的,許多重要的服務行業仍然無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得發展。 除以上這些體制原因之外,我國傳統的農業化社會歷史條件以及新中國 成立後城市發展與農村建設相分離的二元化經濟發展策略,也是造成我國服 務業發展落後的重要原因。農村勞動力不能向城市流動,只能滿足於自給自 足的生活環境,像我國這樣一個 75%的人口在農村的經濟體系中,服務業的
平均發展水平低下是十分自然的。

3.我國加快發展服務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服務產業加快發展是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在我國經濟發 展從國內轉向國際、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為彌補服務產業 過去發展的不足,改善國內的產業結構,推動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加速 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總體水平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主要表現在:
(1)加快發展服務業,可以促進市場充分發育,提高服務的社會化、專 業化水平,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有利於勞動、工資、價格、企業經營機制和 流通體制等一系列改革順利實施,有利於經濟進一步國際化,更多地吸引外 資,有利於精簡機構,提高效率,逐步改變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辦社會的 狀況,為改革開放在更廣闊的領域向縱深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2)我國工業經濟效益差,農業市場化率低,流通不暢,財政收支困難,
嚴重地制約了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產生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 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結構的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服務業不適應第一和第二 產業發展的需要。服務業投入少。見效快、社會效益好,加快發展服務業, 既可以調整三次產業的比例關系、優化國民經濟結構,又是緩解經濟生活中 深層次矛盾和促進經濟更快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3)我國每年都將有大批新成長的勞動力和從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來
的勞動力需要安置。服務業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具有深厚的潛力:行業多、 門類廣、勞動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行業並存,能夠吸收大量的和不 同層次的各類人員,特別是可以容納大量的科技、專業人才。加快發展服務 業是緩解我國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的主要途徑。
(4)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提高,人民群眾不僅在衣、食、住、行、
通訊、衛生和生活環境等物質生活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 且在文化娛樂、廣播電視、圖書出版、體育保健、旅遊休閑等精神生活方面 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快發展服務業,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 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5)服務業的全球市場正在迅速發展,而且變得越來越復雜了。除了服 務與商品之間的傳統區別外,服務業之間的區別也越分越細,尤其在發達國 家和地區更是如此。計算機、信息、電報電傳和電子郵遞等業務同傳統電信 服務的界線變得日益模糊。服務業的這種向高新技術水平發展的趨勢,既給 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形成了機遇。加入國際貿易組織是我 國既定的經濟國際化目標,在國際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原則下同他國實現平等 互利的服務貿易往來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們願意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同 時也應享受協定所賦予的經貿權利。這顯然意味著對於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戰

略的設想,應該放在國際產業競爭的總體環境下,進行思考。

4.我國服務業應積極參加國際服務貿易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為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利 用多邊貿易體制來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從世界各國經濟 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經濟國際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步入經濟現代化的重要 標志,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實現經濟現代化發展的必經階段。由於服務貿易 成為國際經貿關系中最有發展潛力的新領域,服務業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發 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積極參與世界服務貿易對於促進我國經濟 的國際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般來說,服務性產業有兩個重要的特點:(1)市場需求有廣泛的世界 性,產業發展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換句話說, 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往往是合而為一的,像旅遊業、金融服務業、保險業、 咨詢服務業等服務產業的市場屬性本身就是國際化的;(2)服務性產業的國 際競爭比較優勢主要是技術、知識和管理,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產成本, 這就是說,服務性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這種知識密集型的產 業在目前經濟國際化的進程中受到的制約少,可以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同時接受。正是由於服務性產業的這兩個特殊的經濟屬性,世界上經濟發展 比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在把第一、第二產業不斷向外轉移的背景下,卻大力 提升自己的服務性產業的經濟比重和質量水平,以期在國際產業競爭中保持 競爭優勢。
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思想的影響,我國經濟理論界和實際經濟部門普遍
對服務業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偏差,不能認識到服務業的高度發展同經濟國 際化之間的關系,僅僅滿足於抓第一、第二產業的外向型經濟,而不能夠從 世界經濟結構和貿易結構演變的高度,透視我國服務業高質量、高水平的加 速發展,積極參與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對於提高我國經濟總體發展水平的重要 戰略意義。
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服務業比較落後,但某些部門在國際上也佔有一定
的優勢,如在航運、衛星發射服務、工程建設和勞務輸出等部門就有相當的 優勢和發展潛力。改革開放以來的對外經貿實踐證明,有條件地開放我國的 市場,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吸收國外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的機會。服務業 的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競爭,必將對我國經濟和人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具 有深遠意義的影響。同時,要參與國際服務貿易競爭,享受各種貿易優惠和 保障,就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因此,應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選擇部分有 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業市場對外開放。自參加「烏拉圭回合」的《服務貿易總 協定》的談判以來,我國根據現行的政策法規,就航運、專業服務、銀行業、 廣告、旅遊、近海石油勘探等 6 個服務部門的逐步開放作出了承諾,目的是 引進外部競爭的壓力,促進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以便最終確 定我國的服務業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國際地位和份額。

⑦ 為何要發展服務貿易

首先,這將有利於支持貿易強國建設。「當前,貨物貿易是貿易強國建設的基礎和重點。但是,服務貿易是貿易強國建設的關鍵與核心。」李俊表示,服務貿易越來越成為貿易強國的本質特徵與核心衡量指標。放眼全球,世界主要貿易強國無一例外都是服務貿易強國。雖然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達到4.1萬億美元,再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但服務貿易僅為6957億美元,而美國服務貿易達13190億美元。

此外,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意義更在於其綜合帶動作用明顯。尤其是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服務貿易是經濟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深化開放的新引擎、開展國際合作的新領域、促進國際交流交往的新途徑、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家新形象的新載體。

⑧ 當代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戰後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 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上升

(二)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服務業日益專業化

(三) 世界貨物貿易的增長和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

(四) 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加強了服務的國際化

(五) 國際服務合作的擴大促使服務貿易擴大

(六) 國際旅遊業的興起與迅猛發展加快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七) 發展中國國家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八) 各國政府的支持是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催化劑
戰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 生產性服務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已上升為主體,成為國際化大生產的必要條件

(二) 服務貿易已成為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三) 國際服務貿易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調節器

(四) 國際服務貿易的地理分布不平衡

(五)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服務貿易結構存在差異

(六) 國際服務貿易市場呈多元化方向發展

(七) 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加劇,保護主義盛行

影響國際服務貿易產生和發展的因素

一、會生產力是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二、自然條件是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重要來源

三、各國參加國際服務貿易競爭的比較優勢

四、跨國公司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

五、社會需求結構變化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

六、各國政府政策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

(一) 鼓勵國際服務貿易的政策

(二) 限制國際服務貿易的政策措施

戰後國際資本移動的特點

(一) 國際直接投資迅速發展並佔主導地位,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二) 國際資本移動中的主體是發達國家,但發展不平衡

(三) 國際資本移動的國別地區流向發生了較大變化

(四) 國際資本移動的部門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

(五) 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對外資本移動的持續穩定地發展

(六) 國家壟斷資本在國際資本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戰後國際資本移動迅速發展的原因

(一) 生產國際化的發展,國際經濟相互依存度提高

(二)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新技術革命的興起

(三) 國際市場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四) 國家壟斷資本的輸出促進了私人資本的輸出

(五) 跨國銀行和區域性金融投資機構的興起,促使國際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為資本移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六) 貨幣升值、貶值的影響

(七) 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八) 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南南合作的發展促進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本輸出

戰後跨國公司迅速發展的原因

1. 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 國際市場競爭日益尖銳

3. 發達國家政府的積極推進

4. 跨國銀行的發展

5. 放寬對外資的限制

戰後國際技術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 戰後科技革命為技術貿易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各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發展不平衡

2. 通過技術貿易可獲得很大的經濟利益

3. 外部壓力不斷地促使跨國公司向外部企業轉讓技術

(1)技術產品的生命周期

(2)新技術替代的壓力

4. 戰後各國都將引進技術作為本國科技、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

地區經濟一體化加強的主要原因

(一) 美國與原蘇聯在歐洲的對峙迫使西歐聯合

(二) 發展中國家維護民族經濟權益與發展的需要

(三) 發達國家維護自身經濟、政治利益的需要

(四) 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

(五) 經濟一體化區域內部經濟發展的需要

(六) 加強集團對外談判力量的需要

戰後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 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上升

(二)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服務業日益專業化

(三) 世界貨物貿易的增長和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

(四) 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加強了服務的國際化

(五) 國際服務合作的擴大促使服務貿易擴大

(六) 國際旅遊業的興起與迅猛發展加快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七) 發展中國國家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八) 各國政府的支持是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催化劑

(九)和南南合作的發展促進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本輸出

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金融業繁榮,發展的原因

一戰後中國金融業能繁榮發展的原因,一是有戰前銀行業成立和發展的背景。實際上,鴉片戰爭以後, 由於實行「開放門戶」,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麗如銀行(1845)。隨後又相繼設立了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即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 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等。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1897 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二是辛亥革命以後,開始實行資本主義,中國的銀行業開始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庄、票號等相應退居次要地位,並逐步衰落。(在清朝的時候山西晉商雖然構 建起過覆蓋國內諸多省份金融體系,但這一金融體系的功能主要局限 在存取、承兌方面,沒有多少投資因素在內,還不能看作是金融市場 的出現。而辛亥革命後,中國銀行業與證券業的發展真正開啟了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大門)。三是大戰初期,我國金融、進出口貿易、稅收等一度陷入困境,戰爭還引發了社會恐慌、工人失業、物價飛漲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正是這重重的困境,刺激著國人深刻反思本國經濟狀況,提倡國貨、振興民族企業的呼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響應,由此民族企業取得較大發展,也給民族資本帶來發展的黃金期。金融業與工商業之間緊密聯系,這一時期國內金融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互為推進的。

⑩ 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歷史原因及特徵

發展原因
上世紀末以來,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業發達的程度成為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並把擴大服務業領域的對外開放作為我國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內容。
我國國際貿易的特徵
可以概括為三個特點:基礎差、起步晚、發展快。長期以來,相對於工業、製造業,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基礎較差,這就必然帶來服務業在國際交流方面缺乏競爭力。發展服務貿易、擴大服務貿易出口,這是我國近年才提出的戰略,服務貿易也是近年來才大規模開展,而美國及歐洲各國早在二戰後就著手發展了。但需看到,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速度很快。一組數字可以說明,中國的跨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2年到2005年增長了35.5倍。其中,服務貿易出口增長近29倍,年均增長15.9%。據最新預測,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56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5%,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7的第7位;進口1290億美元,增長28.6%,進口排名也由1982第40位上升到第5位。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4000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年均增長將達到20%以上,這也意味著服務貿易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
改善方法
一是要夯實基礎。美國服務貿易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規模最大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美國本身的服務業也是全世界最強的,因此,我們首先就要大力發展服務業。二是提高認識。服務貿易具有明顯的優勢——無污染、低能耗,能充分發揮勞動力優勢。與貨物貿易不同,服務貿易領域內的傾銷、反傾銷等貿易摩擦很少,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對於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提高貿易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三是政策引導。除了制定鼓勵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外,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業的開放意識。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相對於貨物貿易,我國發展服務貿易的獨特優勢。服務貿易要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開放程度。我國旅遊業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紅火,國內的旅遊賓館、星級賓館達到國際水平;伴隨著商業的開放,國內商場、超市面貌一新。開放帶來競爭,而競爭給服務業帶來了新的變化。這要求我們在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服務業開放度。四是要有重點有計劃地打造一部分中國服務貿易品牌。

閱讀全文

與發展金融服務貿易的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