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識付費平台有哪些 知乎 分答
知識付費平台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
基於微信平台的SaaS型工具,代表是短書、小鵝通,類似於之前的微店工具平台(有贊商城)可為內容平台或有變現需求的自媒體人提供技術支持。這類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為內容付費的變現方式,除知識形態多樣(圖文音頻專欄+語音實時直播+視頻直播講解)外,還可進行用戶管理、付費轉化、社群運營等。
流量型平台是在提供PGC或UGC的內容供消費者購買。其中PGC以得到、喜馬拉雅為典型代表,平台參與內容策劃、製作和把關。用戶生產內容(UGC)則以分答、簡書等平台為典型代表,普通用戶也能夠以自身掌握的知識進行變現。
不同類型的平台其知識付費形式也不一樣,流量型的平台其主要是將知識付費的形式集中於某一個點,例如得到就是以音頻為主的、而簡書是以圖文為主;工具型平台則是較為全面的知識付費方式,其包含有各大知識付費的形式,包括圖文、音頻、視頻、直播、問答等等,這些是比較主流的知識付費形式。
㈡ 投資類的入門書籍
1、股票作手回憶錄
《股票作手回憶錄》是2015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埃德溫·利非弗、傑西·利非莫爾。本書描述了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股票投資人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波瀾起伏的精彩投資生涯。
2、期貨市場技術分析
《期貨市場技術分析》是2008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約翰·墨菲。
該書是講商品期貨技術分析,主要內容有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道氏理論、圖表簡介、趨勢的基本概念、主要反轉形態、持續形態、交易量和持倉興趣、長期圖表和商品指數、移動平均線、擺動指數和相反意見、日內點數圖、三點轉向和優化點數圖、艾略特波浪理論、時間周期等。
約翰·墨菲是著名美國市技術分析大師。他因為《期貨市場技術分析》的影響而兩度獲得美國市場技術分析師協會的年度大獎,最近一次是2002年。
3、窮查理寶典
《窮查理寶典》是2010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彼得·考夫曼 。本書首次收錄了查理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書中十一篇講稿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
4、華爾街幽靈
1997年,美國著名的「期貨雜志」交易論壇上有一位自稱「幽靈」的神秘交易大師,他把30年成功交易的經驗,歸納為3個規則,並與助理阿瑟·L.辛普森通過對話交流的形式。毫無保留地公開了自己成功交易的秘訣和方法體系,迅速成為「期貨雜志」交易論壇上的超級大熱門。
幽靈這樣做的動機。是他認為自己的成功源於許多人的幫助,如今他將以自己的智慧和經驗進行回報……
接受這份珍貴的禮物,你的投資交易將重新開始,並走向令你無法想像的坦途。
5、對沖基金風雲錄
《對沖基金風雲錄》是美國作家巴頓比格斯的作品。書中的主人公是華爾街上執著專注的投資人士,他們是一群奇特、危險而迷人的傢伙,在投資生存戰中弱肉強食。
作者講述了一段又一段投資冒險與個人奮斗的經歷,展示了投資家們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經營手法,在他們身上,華爾街濃厚的商業文化、深邃的生存之道被演繹得出神入化。
㈢ 知識付費平台有哪些
目前網路上知識付費平台五花八門,從被叫做「知識付費元年」的2016年以來,知識付費的內平台類型也容越來越多樣:
比如問答型的網路問咖,大咖們可以將經驗,見解,知識,技能分享給需要的用戶,其slogan是約見發現新世界。專欄型的豆瓣時間,就是以音頻、文字等形式呈現的付費專欄。還有工具型的,比如美閱教育,提供專門的知識付費、教育行業小程序解決方案。
現在比較多從業者都會選擇工具型的平台來搭建個人專屬知識空間,還有一些早期選擇流量平台型的從業者也都紛紛轉向搭建個人的平台(可以參考吳曉波頻道),其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容易流量被頭部大v吸取,另一方面是專屬知識空間可以實現粉絲的沉澱和留存。
㈣ 金融學入門適合看什麼書,准備考FRM
這里給你推薦8本FRM入門金融書籍
願你打開知識的大門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01、《零邊際成本社會》
作者:傑里米·里夫金
譯者:賽迪研究院專家組
副標題:一個物聯網、合作共贏的新經濟時代
這是一個零邊際成本、智能經濟、物聯網、共享經濟、能源互聯網的社會大變革時代。在本書中,享譽全球的社會發展預測家傑里米?里夫金開創性地探討了生產力、協同共享、產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概念,詳細地描述了數以千萬計的人生產和生活模式的轉變。
他認為,「產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製作並分享自己的信息、娛樂、綠色能源和3D列印產品。他們也通過社交媒體、租賃商、合作組織以極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車、住房、服裝和其他物品;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基於零邊際成本的開放式網路課程……
02、《金融科技創新》
作者:保羅·西羅尼
譯者: 馬睿 、汪呂傑
副標題:智能投顧問,目標導向的投資,金融和投資的游戲化
本書通過互聯網金融、社會化媒體、大數據分析、數字技術等,將財富管理行業向更高效的、以客戶為中心的咨詢流程轉變。目標導向即通過新的金融、機器、網路技術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智能投顧(Robo-advisor)和金融科技創新(FinTech)最近成了全球熱點。市場的力量正在改變銀行和融資顧問原有的商業模式,向由機器人技術驅動的商業模式轉化。理財經理正站在數字化浪潮的震盪中, 幾百年來根深蒂固的行業格局逐漸從方方面面開始發生改變。
03、《創新者》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
譯者:關嘉偉 牛小婧
副標題:一群技術狂人和鬼才程序員如何改變世界
《創新者》豆瓣評分高達9.1,此書是沃爾特·艾薩克森繼全球暢銷書《史蒂夫·喬布斯傳》之後的又一部力作。
不僅講述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為我們生動地刻畫出數字時代的創新者群像,還深度挖掘互聯網的精神內核,解讀了「詩意科學」這個重大主題。
04、《偉大的博弈》
作者: 約翰·S·戈登
譯者: 祁斌
副標題: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2011)
這是一部寫盡華爾街風雲起伏的恢弘著作,視角宏大深遠,豆瓣評分8.6,這是一本關於華爾街歷史的書,也是一本關於美國金融史和經濟史的書。它所描述的歷史事件使我們清晰地看到,在很大程度上,華爾街推動了美國從一個原始而單一的經濟體成長為一個強大而復雜的經濟體。
在美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華爾街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而華爾街本身也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而成長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美國經濟的成功是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協同發展的很好的例證。
05、《投資的常識》
作者:伯頓?馬爾基爾 查爾斯?埃利斯
譯者:黎木白
對於大多數人的投資理財而言,簡單的常識往往比深奧的理論更為實用和有效。這本書是兩位世界級的金融學家用通俗的語言為普通人的家庭理財所提的一些簡單可行的建議,短小精悍,深入淺出,值得一讀。
06、《門口的野蠻人》
作者:布賴恩?伯勒 約翰?希利亞爾
譯者:張振華
副標題: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
深度接觸資本世界,金融大鱷、國際巨頭悉數登場——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羅門兄弟、第一波士頓、貝爾斯登、大通曼哈頓、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爾肯、納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國運通、百事可樂、寶潔、卡夫、麥肯錫……有史以來最推薦的商界與金融界實戰經典案例!
對於那些不懷好意的收購者,華爾街通常稱之為「門口的野蠻人」。兩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憑借人脈和技巧,令當事人吐露真言,獲取了第一手的資料,再輔以引人入勝的妙筆,曝露出當時華爾街最大的收購——1988年KKR公司收購雷諾茲-納貝斯克的來龍去脈,以及華爾街金融操作的風風雨雨。
07、《證券分析》
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 戴維?多德
譯者: 邱巍
此書是巴菲特推薦給投資者看的書,1934年初版的《證券分析》就是一部經典,盡管出過了6個版本,售出百萬冊,歷經80餘年,且多次修訂,卻依然被奉為投資者的《聖經》。
在1934年的第一版中,你將領略到格雷厄姆出色的文采。80年過去了,這些文字依然以真實、審慎的風格,嚴謹的思維和邏輯性而充滿魅力。這也是為什麼本書會引發一場投資革命的原因。
08、《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作者:沃倫·巴菲特 查理·芒格
編者:勞倫斯·坎寧安
譯者:路本福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復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
僅僅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朴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㈤ 新人想自學金融知識 能不能推薦幾本書
金融分析師要買官方教材,金融分析師官方教材分為紙質版和電子版,電子版包含在金融分析師報名的考試費中,是必須買的,紙質版購買需要額外支付,但考生自己可以選擇是否購買。
金融分析師電子版官方教材下載步驟:
第一步:進入金融分析師考試報名主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第二步: 點「Curriculm」,獲取cfa ebook下載碼
第三步:點「Redemption Code」進入下載頁面,選擇自己的系統進行下載「Bookshelf」的安裝程序
第四步:安裝下載的程序包
第五步:打開「VitalSource Bookshelf」,注冊用戶名
第六步:注冊「VitalSource Bookshelf」的用戶名和密碼
第七步:登陸後點Account → Redeem Code
第八步:輸入CFA協會的「Redemption Code」即可添加到左邊導航欄,開始書籍的下載。
㈥ 金融的邏輯的書籍
本書深入淺出地從財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談起,告訴讀者:金融到底是怎麼回事?危機之後,金融市場是否會終結?人類社會為什麼要金融市場?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如果有的話,是如何貢獻的?如何創造價值的?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作者密切關注中國社會轉型問題,全面駁斥了市場上流行的《貨幣戰爭》關於金融「陰謀論」的謬論,觀點振聾發聵,再次起到了痛擊時弊清迷局的效果。
《金融的邏輯》探討金融發展和一般市場發展對文化和社會帶來的影響,作者從金融作為「大社會」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時刻關注社會轉型問題,並籍此審視中國社會的傳統與未來。 陳志武,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中國金融博物館首席顧問,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經濟學家之一。
自1990年獲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博士學位以來,陳志武教授先後在威斯康辛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任教,並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著名學術機構聘為特聘教授或訪問教授。
陳志武教授一直是世界金融學和金融資產定價領域最具有創造力和最活躍的學者之一,獲得過美國默頓.米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研究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研究獎等多項重大學術獎勵。
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出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
2006年,《華爾街電訊》將陳志武教授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陳志武教授擁有國內經濟學術界少見的政治經濟學視野,更為重要的是,他也是國內鮮見的能用現代經濟學和金融學的源流把事情說得很清楚的經濟學家。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金融創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治國的金融之道」等觀點啟發了更多人對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經濟的思考。 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奮》成為當年度最具影響力的財經讀物之一。其中《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榮獲「2008和訊華文財經圖書大獎」之「年度財經圖書大獎」和「最佳原創學術類」大獎,並入選多家專業媒體評選的2008年度最值得珍藏圖書。 序言:
危機之後,金融市場是否會終結?人類社會為什麼要金融市場?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
第一部分 資本化的邏輯
第一章 中國的錢為什麼這么多?
「流動性過剩」,「錢太多」,這是時下時髦的話題。社會上的確到處是錢!
第二章 為什麼中國錢多了許多人並不感到富有?
為什麼許多人在錢包鼓起來的同時,卻並不一定感到更富有,原因在於市場化發展後「什麼都要錢了」。
第三章 西方的興起是因為掠奪的銀子多嗎?
制度的優劣決定一個國家「錢」的多寡。
第四章 掠奪對西方的崛起貢獻有多大?
國家持久繁榮靠制度,不靠掠奪。
第五章 資本化是美國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
美國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不僅包括投機,還有它活躍的股票文化。
第二部分 金融的邏輯
第六章 治國的金融之道
決定經濟國策的兩個關鍵要素是國債利率和國家投資回報率,前者取決於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後者取決於國家制度是否有利於市場交易。
第七章 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
「政府總是缺錢」是否成了民主憲政制度的催化劑?「國富」是否反而給掌權者以壓制民權、踐踏法治的底氣呢?
第八章 中國人的理財前景 56
不管你的財富有多少,理財的問題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保值、增值、養老、保險、在未來和今天的錢之間做合理配置等等,這些都是每個人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第九章 反思高利貸與民間金融 59
除了使民間金融合法化之外,中國目前也有必要建立一種有效的民間借貸利率信息的分布機制。
第十章 中國是否會發生金融危機? 67
在缺乏憲政的社會里,遍及全國的現代銀行體系、現代證券市場只會為當權者個人和有權力關系的機構方便地提供近似無限的金融資源,最後醞釀成危害全社會的金融危機。
第十一章 金融現代化為何如此艱難? 71
沒有民間金融的自由發展空間,沒有現代法治,就難有現代金融。
第三部分 金融危機的邏輯
第十二章 從美國次貸危機中學到什麼? 75
只有進一步鼓勵自發的金融創新、放開金融市場的手腳,中國的金融市場才能深化。
第十三章 政府為解救危機而持股銀行不是國有化 81
我們不怕看到美國政府、中國政府因為其與市場的邊界發生變化而頻頻介入市場,但我們怕只看到政府權力的擴張,而見不到對權力制約和問責的出現。
第十四章 金融危機之下,美國的借貸消費模式會改變嗎? 85
美國自19世紀末演變而來的、靠借貸消費帶動的增長模式不會改變,其金融資本主義模式也不會終結,在質上不會變,只是在度上會有收縮。
第十五章 消費驅動型模式不會改變 89
中國必須學會游泳,即使要交學費,也應該去學。
第四部分股市的邏輯
第十六章中國股市怎麼了? 91
一旦股票跟其上市公司的實際脫離了關系,股市真的只是換了個說法的賭場。
第十七章 從國有銀行A股上市中看到什麼? 93
只要股市還不對民營企業真正開放,培植中國的創新文化要麼是一句空話,要麼就只能繼續依賴香港和美國的資本市場。
第十八章 資本市場與法治發展的互動 95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廣泛存在操縱業績的現象。這意味著投資者被系統性地欺騙了。
第五部分 文化的金融學邏輯
第十九章 對儒家文化的金融學反思 114
「中庸之道」扼殺的不只是物質文明上的創新能力,而且也激發人們不要在精神資源上有「出眾」的創新突破。
第二十章 儒家「孝道」文化的終結與中國金融業的興起 123
以「孝道」為中心的文化體系將逐漸終結,這一趨勢不會因我們個人的偏好而改變,而是由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所決定。
第二十一章 儒家文化與中國金融發展的滯後 128
證券金融技術和西方制度文化是套餐,要麼就不要,要麼就全要,而不能像超市購物那樣只挑自己喜歡的。
第二十二章 市場經濟是個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138
沒有金融市場,中國人就無法從名分等級秩序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個人無法自由。
最後的話:
發展金融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12
由政府來花別人的錢和老百姓自己花自己的錢,其效果是兩碼事。花自己的錢才心痛,才知道怎麼花,才會花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政府替老百姓花錢存在很多的問題。
金融的邏輯 網路貼吧《金融的邏輯》豆瓣陳志武&《金融的邏輯》 豆瓣小組
陳志武新浪博客 2007年7月,美國出現次貸危機。到2008年秋,次貸危機進一步演變成全方位的金融危機。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後,美國的金融危機不僅裂變成全球金融危機,而且轉變成十足的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形成嚴重沖擊,給多國帶來失業大增、政治動盪的嚴峻挑戰。
在這種時候,我們自然想知道:金融到底是怎麼回事?危機之後,金融市場是否會終結?人類社會為什麼要金融市場?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如果有的話,是如何貢獻的?如何創造價值的?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㈦ 現下的知識付費平台都有哪些各有什麼優缺點!
現下知識付費平台從功能上來進行劃分,可以分為 流量型平台 和 工具型平台 ,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具有系統自帶的流量以及官方平台是否會抽取收入提成上。流量型平台與工具型平台的主要區別如下:
流量型的平台(類似喜馬拉雅、得到、知乎Live、分答等)
優點:流量型平台系統自帶流量,擁有大量用戶,可為內容創作者提供大量用戶。
缺點:平台分流嚴重,平台向用戶大量推薦類似的服務內容,競爭對手只要價錢上稍微低一些,就會分走流量。用戶缺乏黏性,最終屬於平台而非個人。平台抽成,內容創作者輸出課程所產生的利潤是會被平台按一定比例抽成,而且時間越久,到最後所損失的利潤越大。
工具型的平台(短書、小鵝通等SaaS型工具)
優點:用戶屬於內容創作者,對於內容輸出者來說,所有的用戶都是在自己的「知識店鋪」 內;不用擔心用戶流失問題,更加有利於打造個人品牌。而且無需擔心抽成問題,避免出現付費利潤被折扣的長尾現象。
缺點:工具型平台流量現對較少,個人宣傳得加大力度,要以好的內容吸引用戶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