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金融創新有哪些
在中國加入WTO後,銀行業將直接面對外資銀行的挑戰,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當務之急恐怕就是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是指金融領域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產生或引進的新事物,包括金融制度、金融業務、金融組織結構的創新等。
金融創新工具的特點是高收益、高風險。首先,金融創新工具具有杠桿性,即以較少的資金成本取得較多的投資,以提高投資收益。一般是以原生工具的價格為基礎,交易時不必繳清相當於相關資產的全部價值,只要繳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證金,便可得到相關資產的管理權,到一定時期對已交易的金融創新工具進行反方向交易,而進行差價結算。這種「以小博大」的交易方式可能給交易者帶來高收入,也可能帶來巨額損失;
其次,金融創新工具具有虛擬性,即證券所具有的獨立於現實資本運動之外,卻能給證券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特性。具有虛擬特徵的金融創新工具的價格變化脫離了實物運動過程,它一旦形成,就必然會導致一部分貨幣資本停留在這種能夠生息的有價證券之上,以獲得風險利潤的管理權。金融創新工具的虛擬性所產生的市場後果是,金融創新市場的規模大大超過原生市場的規模,甚至遠遠地脫離原生市場。
目前,國際金融創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趨勢:
金融產品、金融工具的創新多樣化。
表外的重要性日趨增強。
融資方式證券化。
金融市場一體化趨勢。
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I)模仿法。主要是指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金融創新的產品,迅速地加以模仿和運用。其優點是創新成本低、創新速度快。但由於各國的金融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完全模仿不一定能夠適應本國的市場和客戶的需要。
(2)改進法。是指在借鑒發達國家和國內同行業創新的基礎上,再結合本國和本行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改進後推出。這種創新由於考慮了本國的實際情況,往往容易被接受,其效果也較好。但由於不屬於原創,沒有技術壁壘,容易被其他銀行模仿,形成同質化。
(3)組合法。是指將各種不同的業務要素或服務方式進行重新組合,形成不同於以前的金融產品。這種組合的內容較多,如活期、定期和儲蓄存款的組合,本、外幣存款的組合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等。這種銀行業務各要素的充分利用,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
(4)創造法。是指銀行創造出來的而其他金融機構尚未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是創新的原始來源,也是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的法寶。但這種創新有一定的難度,往往由商業銀行的總行來進行開發,大的商業銀行分行也可以開發,小銀行開發的成本較高,有時還得不償失。
⑵ 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案例
12月11日正好是《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頒布一周年。2006年12月11日,由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簽署的《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正式開始生效。銀監會在總結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監管實踐經驗、借鑒部分境外監管機構成熟做法的基礎上,制定的《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對商業銀行起到了哪些作用呢?一年來,在這份《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的指引下,商業銀行又有哪些變化呢?
產生於一年前的《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植根於當時國內國際全面開放的背景。
2006年12月11日,我國開始全面履行對WTO的承諾,中國銀行業與國際銀行業開始在同一規則下同台競技,來自觀念、體制、機構、技術、產品、利潤生成以及監管思路等多方面的沖擊和挑戰,使中國銀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按照國際通行原則,在評價一家銀行或一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能力和水平時,主要是通過分析銀行的收入結構來獲得其金融創新水平高低的結論。
統計數據顯示,國際大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普遍超過50%,有的銀行甚至達到80%,但是在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傳統的利差收入,非利息收入佔比最高的銀行也不到30%,還有相當多的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佔比在1位數徘徊。顯然,從當時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水平和能力來看,與國際銀行業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中國銀監會開始把《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的起草納入議事日程。
金融改革開放20多年來,國有銀行經歷了幾次大的改革,包括劃轉政策性業務、剝離不良資產、改制上市等等。如今,管理和經營越來越市場化的四大商業銀行在國內國際的競爭環境中,越來越看重金融創新的作用,他們在銀監會《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的全面指引下,充分運用金融創新工具,打造自己走向國際金融舞台的核心競爭力。
工行:金融創新再造中國銀行業「大哥大」
對於工行這樣一家銀行信貸業務長期飽滿,不創新也有飯吃的銀行來說,「創新」難免瞻前顧後。因此對工行而言,創新是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如何引導廣大員工改變觀念。
如何推動金融創新?工行以個人金融業務作為突破口,改變「一人存款三人服務」的舊式儲蓄模式,以電子金融創新來統領這項業務???儲蓄業務實現電子化,勞動組織形式實現櫃員制。2007年,工行把個人金融推向更深層次的創新和變革,利用「金融@家」個人網上銀行高新技術,實現「身邊銀行」到「家中銀行」的轉變。
對老百姓而言,工行是「身邊的銀行」,越多越好。但對工行經營而言,過於龐大的網點數量卻是巨大的成本管理壓力。在面對中外股東追求最大利潤的壓力下,投入產出的最大邊際效益,是衡量銀行經營水平的重要標尺。在各大銀行全力爭奪零售業務市場份額最大化的競爭中,工行堅持把以市場和客戶為中心的金融創新作為制勝「武器」,通過制定對核心客戶的優惠指導價格、貸款審批流程等用精細化的創新模式來指導管理,以「創新求變」來保持國內「第一零售銀行」的地位不動搖。
2007年工行在金融創新上做的另一篇好文章,是以金融產品創新來破解小企業貸款難題。
工行緊密結合經濟發展的實際,以市場為導向,致力於開展小企業信貸產品創新,實施融資產品與投資銀行產品、電子銀行產品等綜合營銷,通過打造對小企業金融產品線的融資品牌,為小企業提供融資產品系列,在滿足了小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多樣化理財需要的同時,也為工行自身的發展創造了市場良機。
工行在《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的引領下,通過金融創新能力凸顯其強大的綜合競爭力和市場引導力。工行對此總結為???用金融創新來保持「再造工行」的創新沖動,目標就是超越工行國內第一的極限,再造世界級的中國銀行業老大。
農行:以服務「三農」思想統領金融創新
2007年,國務院啟動農行股份制改革,要求以服務「三農」統領整個改革,金融創新自然也不例外。在銀監會《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的指導下,2007年農行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獲得全面豐收。
農行以服務「三農」推動業務創新,在農業保險領域與中國人壽保險推出「新簡易人身保險」,成為一款「情系金土地、服務到農家」的為農民量身打造的惠農新產品;在信用卡業務上設計研發出「金穗惠農卡」系列產品。在前期金穗通寶金卡、白金卡產品推廣的基礎上,今年農行又推出了金穗通寶銀卡和金穗通寶鑽石卡兩個產品,基本構建了從金穗通寶銀卡、金卡、白金卡到鑽石卡的金穗通寶貴賓卡產品架構體系。同時,實施貴賓卡優惠增值服務,開展全國性聯名項目拓展,發行一批特色貸記卡如大學生專屬貸記卡「優卡」;推出單戶信用總額在200萬元以內的小企業簡式快速貸款、針對小企業客戶的整貸零償貸款、商鋪經營權質押貸款、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等特色服務。
財務顧問業務創新是2007年農行金融創新的一個亮點。農行在改制上市的緊鑼密鼓中不失時機進行財務顧問業務創新,在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改制上市財務顧問、投融資顧問、銀團貸款、資產支持票據財務顧問等業務的基礎上,正式推出常年財務顧問、信託理財(融資)和企業債(公司債)財務顧問等新業務。財務顧問業務前三季度業務收入比2006年全年增長237%,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1.85%。
中行:金融創新植根於創新產品線中
在執行《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一年來,中行以全行系統各業務條線產品創新統領整個金融創新,以鮮明的「線穿珠」思路取得中行新業務的突破。
2007年,中行以金融市場產品線、公司金融產品線、個人金融產品線和國際結算產品線全面出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金融市場產品線,中行推出了代客商品衍生產品交易、結構性人民幣利率掉期、白銀遠期交易等交易產品,在部分分行開始外匯保證金業務試點。同時,建立標準的人民幣資產管理業務模式,在資金、人員、賬戶、交易、財務、清算等6個方面實現了與自營業務的徹底分離,使客戶利益有更多的保障,開辟了國內商業銀行進行標準的人民幣資產管理的先河。此外,較典型的QDII產品創新也獲得市場認可。
在公司金融產品線,中行推出經銷商融資「票貨通」產品和「應收款轉讓」產品;在個人金融產品線,中行創立並在全國推廣了「理想之家」消費貸款服務品牌,還研發了「融資寶」個人住房循環額度貸款等適應市場變化的創新產品與服務。2007年,中行最典型的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是國際結算產品線???「達」系列貿易融資新產品的推出。此外,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中行先後推出了「融信達」、「融易達」、「通易達」等一系列產品,獲得良好的市場反響。
建行:客戶之聲引領金融創新市場驅動
《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頒布一年以來,建行在優選金融創新行動路徑、加強金融創新市場驅動、健全金融創新工作模式、提升金融創新流程能力、夯實金融創新管理基礎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為有效傾聽客戶聲音,把握客戶有效需求,建行組織實施了全行客戶之聲系統(VOCS)建設項目,通過採集、整理、分析、挖掘外部客戶的需求,建立全行客戶滿意度晴雨表,並創建全行客戶之聲工作的規范化流程。
在新產品創新流程執行中,引入了客戶之聲、戰略之聲、市場之聲和內部流程用戶之聲調查分析,規范健全了創意評估篩選模式和方法,以提升產品創新的市場響應和內部響應能力;在構建產品創新標准流程的基礎上,同步建立產品創新快速流程,引入產品創新責任部門、利益相關部門的協同開發工作模式,體現市場調研、業務設計、技術設計、市場營銷、人員就緒、度量監控的並行推進,以提升產品創新的質量和效率;有機銜接產品創新流程與產品管理流程、IT項目管理流程,實現流程互動,逐步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夯實組合產品創新基礎;引入風險過程式控制制方法和工具,建立產品創新階段審核和階段資源配置模式,以提升產品創新的風險預控水平和財務管控水平;明確了產品創新責任體系和產品創新人員的專業化分工,建立新產品創意和項目的分類、分級審批模式,以及由專家參與的新產品創新決策組織,以保障和支持建行新產品創新的市場領先程度。
⑶ 金融服務手段有哪些方面的創新
金融服務手段的創新是指在現代信息社會,金融業的電子化得到了充分發展,經營從產品的無形化發展到服務場所的無形化。只要藉助現代信息工具,金融產品和服務就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傳遞到客戶手中。電話銀行、網上銀行、自助銀行、ATM網路、POS網路等分銷渠道的產生,使客戶享受到更全面的金融服務。科技手段的廣泛運用成為金融服務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如各家銀行在產品的電子化、多功能化方面都投入較多的精力和財力,爭相以科技領先的形象吸引公眾,以先進的科技水平全方位地服務於客戶。
⑷ 為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各金融機構推出了哪些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
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農戶、貧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時,往往面臨客戶分散、資信水平不高、信息規范化標准化不足、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等問題。針對小微企業、農戶、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短、小、頻、急」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打造專屬產品服務體系。
一是運用新型信息技術手段,拓展銀行服務渠道。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渠道發展迅猛。截至2017年末,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賬戶數已達32.8億戶,主要電子交易筆數替代率平均達到79.6%,其中,手機銀行交易筆數佔主要電子交易筆數的31.8%。
二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線上信貸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涌現出一批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創新大數據模型風控模式,精耕個人小額消費貸款、電商貸款等細分領域。建設銀行探索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小微快貸」,2017年新增客戶超過14萬,當年放款1466億元。互聯網保險迅速發展,2017年互聯網保險簽單124.91億件,較上年增長102.60%。
三是開展續貸業務創新,緩解小微企業貸款到期資金周轉難題,提高貸款資金使用效率。目前,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均已開展續貸業務,泉州銀行創新續貸產品「無間貸」,截至2017年末累計為客戶節約融資成本2.5億元。
四是發展供應鏈金融,與核心企業合作對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進行批量授信、批量開發。農業銀行「數據網貸」通過「核心企業推薦+歷史數據分析」,向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戶提供全流程線上化的供應鏈融資服務。
五是完善貸款審批流程,探索運用零售業務管理技術,優化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政策和流程,壓縮獲得信貸時間。中國銀行「信貸工廠」模式將授信流程從200多個步驟減少至23個,審批時間從2-3個月縮短為5-7個工作日,最快當天即可完成審批。
六是豐富抵質押品類型。在農村地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開展林權抵押貸款,開展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抵質押貸款,緩解「缺擔保」難題。
七是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明確「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政策要點,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脫貧。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扶貧小額信貸余額2496.96億元。
八是服務科創企業發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科技企業特點,探索建立有別於傳統信貸業務的科技金融組織架構、管理機制、業務流程、風控手段以及保障體系。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設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645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1.7萬億元和0.6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外部投貸聯動項下科創企業貸款余額225.6億元。
九是創新農業保險產品,豐富價格保險、指數保險、制種保險的種類。2017年共開發出農業保險產品1714個,涉及215類農產品。價格保險標的擴大到4大類72個品種,指數保險已備案19個省(區、市)57款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制種保險開辦省份達29個。
十是創新農產品期貨期權產品,降低農業價格風險。已上市23個農產品期貨品種和2個農產品期權品種,覆蓋糧、棉、糖、林木、禽蛋、鮮果等主要農產品領域。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目前已包括天然橡膠、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5個品種,試點項目達到79個,試點區域包括黑龍江、新疆、雲南等多個省(區、市)、覆蓋近40個貧困縣,各期貨交易所支持資金總額達到1.23億元。
本答案由 關數e 海關數據科技服務平台 整理自銀保監會就首次發布普惠金融白皮書答記者問
⑸ 銀行金融創新的基本內容
金融創新:變更現有的金融體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獲取現有的金融體制和金融工具所無法取得的潛在的利潤,這就是金融創新,它是一個為盈利動機推動、緩慢進行、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創新概念是由熊比特提出的,當時指新的產品的生產、新技術或新的生產方法的應用、新的市場開辟、原材料新供應來源的發現和掌握、新的生產組織方式的實行等。金融創新正是循著這一思路提出的).
金融創新背後的根本經濟力量是競爭,它通常導致了執行金融功能的方式的改進。
金融創新的含義,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的解釋。有關金融創新的定義,大多是根據美籍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的觀點衍生而來。熊彼特於1912年在其成名作《經濟發展理論》(Theory of Econoforc DeveloPment)中對創新所下的定義是:創新是指新的生產函數的建立,也就是企業家對企業要素實行新的組合。
按照這個觀點,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與組織管理上的創新,因為兩者均可導致生產函數或供應函數的變化。具體地講,創新包括五種情形:(1)新產品的出現;(2)新工藝的應用;(3)新資源的開發;(4)新市場的開拓;(5)新的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確立,也稱為組織創新。
金融創新定義雖然大多源於熊彼特經濟創新的概念,但各個定義的內涵差異較大,總括起來對於金融創新的理解無外乎有三個層面。
1、宏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將金融創新與金融史上的重大歷史變革等同起來,認為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金融業的每項重大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創新。
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金融創新有如下特點:金融創新的時間跨度長,將整個貨幣信用的發展史視為金融創新史,金融發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視為金融創新;金融創新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不僅包括金融技術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金融企業紐織和管理方式的創新,金融服務業結構上的創新,而且還包括現代銀行業產生以來有關銀行業務,銀行支忖和清算體系,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乃至金融機構,金融布場,金融體系,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的歷次變革。如此長的歷史跨度和如此廣的研究空間使得金融創新研究可望而不可及。
2、中觀層面的金融創新是指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後,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中介功能的變化,它可以分為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是指製造新產品時。採用新的生產要素或重新組合要素,生產方法,管理系統的過程。產品創新是指產品的供給方生產比傳統產品性能更好,質量更優的新產品的過程。制度創新則是指一個系統的形成和功能發生了變化。而使系統效率有所提高的過程。從這個層面上,可將金融創新定義為,是政府或金融當局和金融機構為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在金融過程中的內部矛盾運動,防止或轉移經營風險和降低成本,為更好地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標而逐步改變金融中介功能,創造和組合一個新的高效率的資金營運方式或營運體系的過程。中觀層次的金融創新概念不僅把研究的時間限制在60年代以後,而且研究對象也有明確的內涵,因此,大多數關於金融創新理論的研究均採用此概念。
3、微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僅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信用創新型,如用短期信用來實現中期信用。以及分散投資者獨家承擔貸款風險的票據發行便利等;風險轉移創新型,它包括能在各經濟機構之間相互轉移金融工具內在風險的各種新工具,如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增加流動創新型,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變現能力和可轉換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長期貸款的證券化等:股權創造創新型,它包括使債權變為股權的各種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權認購書的債券等。
我國學者對此的定義為: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創造或引進的新事物。並認為金融創新大致可歸為三類:(1)金融制度創新;(2)金融業務創新;(3)金融組織創新。
從思維層次上看,"創新"有三層涵義:(1)原創性思想的躍進,如第一份期權合約的產生;(2)整合性將已有觀念的重新理解和運用,如期貨合約的產生;(3)組合性創性,如蝶式期權的產生。
⑹ 當代銀行金融創新業務有哪些
如果你去看北京的金融展,就會發現,基本銀行金融創新集中在支付結算與科技結合的創新,簡單說就是銀行給高科技企業打工唄。
⑺ 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思考
在西方經濟學陣營中,對商業銀行創新作用的利弊認識存在著較大差異,因為商業銀行創新存在著利益的沖突,並且受制於整個經濟金融環境。但是絕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商業銀行創新利大於弊。從創新主體看,商業銀行只有當預期創新能為其帶來凈收益時才會從事創新活動;從社會效果看,商業銀行創新不僅增強金融活力和滲透力,還能有效地促進市場機制的靈敏度和作用力,有力推動經濟金融健康穩定的發展。但是少數經濟學家如亨利?西蒙斯則認為商業銀行創新的弊遠大於利,他們認為商業銀行的創新利是眼前的,而弊卻是長遠而深重的。
從商業銀行發展的大方向上看,當代商業銀行創新雖然有利有弊,而且利弊作用都放大了,但其利始終佔主導地位。用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來分析商業銀行發展的歷史,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沒有創新就沒有當代商業銀行所表現出來的高層次和高水平,就不可能使商業銀行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具有巨大的能量和貢獻。而商業銀行創新過程中的弊端多是一種潛在的危險,這種弊端是可以通過不同創新活動予以克服或減輕的。
⑻ 金融服務領域有哪些方面的創新
由於競爭激烈,金融機構多以延伸服務來爭取更多客戶。
1.客戶需求的延伸:過去金融機構的服務只限於滿足金融業務的現實需求,而現在金融機構開始研究和滿足客戶的潛在需求,如銀行向客戶提供貸款,除了滿足客戶融資這個需求之外,還可以通過該業務顯示客戶的信用度,滿足其將來獲得更多資金支持等潛在需求。銀行可以通過公開信用評級結果、頒發信用等級證書、追加授信額度等方式滿足客戶的這種潛在需求。
2.金融服務內容的延伸:過去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服務僅限於金融業務范圍,但個性化營銷提倡銷售人員像交朋友一樣與客戶相處,對客戶在金融業務以外的某些需求也應盡力滿足,以密切與客戶之間的關系。
3.金融服務場所的延伸:長期以來,金融機構一直習慣於櫃台服務,在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形成過程中,金融機構的服務場所逐漸延伸到客戶的工作場所。而現在的金融服務則延伸到更廣的范圍,金融機構的主動營銷方式及服務手段的電子化,使社區、家庭都可以成為金融服務的場所。
4.金融服務種類的創新如果金融機構的服務種類單一,即使金融機構銷售人員的營銷能力十分強,客戶也會棄之而去。所以,豐富的金融服務種類是金融機構銷售人員營銷的有效工具。因此,各金融機構在傳統的金融服務之外,紛紛增加金融服務的種類。如理財服務、投資咨詢、財務顧問、擔任中介、項目融資等中間業務,漸漸成為金融機構的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