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文化產業與科技產業

文化產業與科技產業

發布時間:2020-11-25 09:43:22

1. 什麼是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與文化研究聯姻是個全新的命題,新是新在文化產品作為一門新興的產業進入研究領域,促使書齋式的文化研究面向市場,這對傳統的研究格局是一大沖擊。
什麼是文化產業? 簡而言之,是以文化產品作為商品進行資產增殖。應該說,從有商品以來,就有經營文化產品的商人,但是君子恥言利的傳統使得文化研究者與商業行為自古就有一道鴻溝。現代經濟的發展驅使文化人紛紛下海,但多是科技人員,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不能改行的,仍然埋首書齋,日復一日的筆耕如故,對文化產業很少關注。
90年代以來,新的醞釀就在萌動,在展望21世紀的時候,有兩種看似相互背反的觀念在知識界中引起反響: 一種是要高揚「文化中國」的理想,這是中國文化建設最崇高的追求,對新世紀又寄予這樣的厚望;另一種是強調「知識致富」,認為21世紀最能盈利的是文化行業,人文社會科學也不例外。毫無疑問,從傳統觀念看來前者重視義,後者看重利,這兩者難得兼容。然而這最能賺錢的與最崇高的理念都以文化為支柱,是不爭的事實。隨著開放型經濟的迅速發展,全方位開放勢態的形成,文化產業洶涌而來並與文化研究聯袂,已經勢不可擋。曾兒何時,精神產品能不能商品化的爭論,言猶在耳,那文化產業已經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載入新一代的史冊,這預示在文化觀念、研究課題和研究體制上都面臨必要的調整。正是如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一成立,就以文化研究與文化產業為課題,拉開序幕。
這是對策,是權宜之計,還是文化發展的根本大計? 從文化學科的發展來說,有沒有與文化產業聯手的內在趨勢? 是這一問題能不能作為文化發展的戰略納入學科建設的重要問題。
不論是八十年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中國的傳播,還是九十年代「知識經濟」席捲全球的旋風,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已是人所共知的常理。那在知識系統中與科學技術並立的另一大類,人文社會科學呢? 能不能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卻未必得到人們的認同,雖然介於科技與人文之間的經營管理一向受到重視,但是哲學、文學、史學等創造制度和文明而與生產沒有直接關系的學科卻受到冷落,以至在「智力資本」的概念中幾乎沒有人文知識的地位,充其量也就是作為科技人員文化修養的一部分。伴隨人文價值觀的失落,人文知識分子走向邊緣化,因此在科學技術成果中要求突出人文精神的呼聲日益見高,其中尤以人文知識分子的反響最為強烈。對此,憤世嫉俗的,孤芳自賞的,無可奈何的都不乏其人,然而任何情緒化的感嘆都無助於理性的思考,重要的是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更新觀念,尤其是科學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亟需從現代科學發展的趨勢來把握文化研究的潮流,及時調整規劃和人才機制,才是人文社會科學改革之道。
從現代科學的走向來看,自然科學的發展愈來愈離開人們的生活經驗,17世紀牛頓從蘋果掉在地上發現萬有引力,18世紀瓦特從水壺蓋被蒸汽掀起發明蒸汽機,這都是從生活經驗的啟示中引發的科學創造。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愈來愈加遠離日常生活,原子能、基因與太空探測,靠人的肉體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卻愈來愈貼近人們的生活經驗,這在中國表現最為明顯。哲學工作者中出現詩人哲學家、散文哲學家,讀者給哲學研究者冠以這樣的稱號,反映了哲學平民化的要求。
突破政治經濟學的范疇,向消費、流通領域深入,愈來愈重視對策性和操作性的研究。歷史學也失去代聖人立言的神聖光環,從治國理政的高閣,下移到平民百姓的書桌。各類社會生活叢書的出版,將芸芸眾生的穿衣吃飯,婚喪嫁娶,休閑娛樂,推上大雅之堂,這對專事研究社會發展規律,王朝興亡盛衰,那種大事變、大業績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論自然科學的遠離生活經驗和社會科學向生活經驗的靠攏,這兩極背反的發展趨勢,都同樣表現了人類對大自然和對人類自身認識的深化,分別從不同的方位體現對人類力量的進一步開發。因此一切有助於表現人類思維、情緒和情感的藝術形式也必將獲得充分的發展,包括目前尚不能為中國人普遍接受的某些前衛性的文學藝術,在21世紀的中國也必將擁有一席之地。
隨著民眾生活的提高,精神需求日益豐富,文化產品成為人人可以享受的消費,潛移默化地影響國民素質,因此人人可感知的生活經驗應該成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這是21世紀文化產業崛起的社會文化基礎,也是人文社會科學在當代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
然而遺憾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現狀,卻遠遠不能適應已經發展的形勢。以史學讀物來說,已出版的有關社會生活著作,大都停留在淺層次的描述,在時間上多局限在古代,與現實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近代中國社會風尚和生活方式的研究,甚為稀缺,理論研究更為滯後,許多缺門無人問津,最近出版的一套休閑專著,全部譯自外文,有的如《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閑》等選題,在國內聞所未聞。
經典作家對社會生活的論述, 有許多精闢的見解。馬克思視「生活」為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並進而指出:「現代歷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進步,都是當歷史學家從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會生活深處時才取得的。」馬克思對論述社會生活的歷史著作給予這樣高的評價,是因為他一貫強調生產方式、生產關系的變化,歸根結底表現為生活方式的改變。人是生活方式的主體,人的解放離不開生活方式的變革,這是生產力發展的最終目的,所以對社會生活的研究是史學著作走向深化的表現。
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在中國學術界卻姍姍來遲,首先是領導者和組織者,沒有及時跟上這日益變化的學術趨勢。試看當今的社會科學規劃中又有多少與生活方式、社會風尚有關的課題? 社科基金又有多少資助這類項目? 課題的選擇又有多少與民眾的需求接軌? 就如社會風尚史的研究自古以來佳作迭出,建國後史學界卻沒有一部專著問世,研究這類問題的往往被視為旁門左道。缺少研究的積累,而又急功近利的出版,又怎能不使此類成果淪為粗糙膚淺、簡單重復。
為什麼學科需要的、民眾熱衷的在這邊受到冷落? 按照既往的習慣,規劃的制定和資金的投入都以政治和經濟為重點,為政治服務是社會主義學術倡導的方向,但不能因此眼睛只向上看而不向下看! 這種只為上層參考服務而不為讀者服務幾乎成為學術組織者的思維定勢。文化產業浪潮的到來,預示文化研究成果必定要走出「資治通鑒」的老路,回歸百姓的案頭,這是文化研究發展的戰略,而不是策略,怎樣化被動為主動,是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候了。

2. 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材料:在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直接推動下,世界各國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目前,美

(1)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4分)
(2)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自身經濟安全必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4分)
(3)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何提升中國文化競爭力,不能不引起當代中國青年的深刻思考。(4分)

3. 文化產業與科技產品哪個最賺錢

首先,前者抄有時我們也襲能將之比作一個品牌,但文化產業更多的代表一個行業、一種企業存在類型,它投向市場的我們才可以理解為文化產品,所以這個題目能否理解為文化(創意)產品和科技產品哪個更能盈利?其次,文化產品並不一定都是盈利空間非常少的,如名人字畫;科技產品創造出來並不都是全部賺的盆滿缽滿,如手機製造王者諾基亞在智能手機的滑鐵盧。所以,據前面思路,從市場需求的角度考慮,如果非要分出個高下,我們姑且可以理解為哪個更能適應市場需求,更符合消費者的消費理念,那個就更具有市場價值,相應地具備更多的盈利空間;最後,這兩者並沒有實在的高下之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很多的文化產品包括傳統手工藝品,推陳出新、升級換代,蘊含著現代科技元素的理念,科技產品也大多返璞歸真從傳統文化中尋求靈感與創意,兩者從大趨勢下朝著融合的方向發展,所謂「內容為王,創意先行」,不管是文化產品還是科技產品,只要它們自身具備這種核心的品牌和產品價值,且與時俱進,我認為它們的利潤空間都是非常巨大的。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

4. 請問「文化科技含量」比較高的產業是指哪些

文化科技含量」比較高的產業是指電視電影業,一些體育賽的開幕式中的文化呈現,卡通等。

5. 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藉助於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生產出高附加值

①文化創意產業所具有的經濟、文化、技術等強融合性特徵,說明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特點日益顯著,文化的經濟功能日益增強(2分)
②文化創意產業藉助於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和提升,說明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分)
③文化創意產業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具有高知識性特徵,說明為推動經濟建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2分)
④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創造財富和挖掘就業潛力的作用,安徽省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發展態勢,說明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2分)

6. 舉例說明如何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實現文化科技與經濟的融合

喬布斯的蘋果經營實例就是非常現實、非常完美的詮釋。
蘋果品牌回通過創意實現了文化、科技答、經濟的融合。
蘋果是一項科技發明或者說是科技產品,形成了其獨特的蘋果文化,科技與文化實現了融合。蘋果的經營實現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通過資本的運作和投入,蘋果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不僅僅是科技的提升,文化也逐漸被世人接受和追捧。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

希望可以幫助你!

7. 文化創意產業如何促進科技發展

由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辦、中關村軟體園承辦,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協辦的「首屆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論壇」在北京中關村軟體園國際軟體大廈順利召開。來自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單位的主管部門領導和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創新研究院等高校專家學者以及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負責人,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龍頭企業代表,各相關專業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代表等200餘人參加了大會。 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依託和載體,在《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將建設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作為促進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計劃到2010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到30個。2006年經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審定通過進行掛牌的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中關村科技園區雍和園、中國(懷柔)影視基地、北京798藝術區、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北京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園區、宋庄原創藝術與卡通產業集聚區和中關村軟體園等首批1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態勢良好,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效應日益明顯。據不完全統計。首批掛牌的1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已入駐企業4687家,其中掛牌後新入駐企業1101家。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企業2006年營業收入478.5億元,利潤48.8億元,上繳稅金18.5億元。 本次論壇上,圍繞「集聚、交流、創新、發展」的主題,主管部門領導、專家學者、集聚區負責人、企業代表等各界人士就集聚區應如何為企業服務,集聚區服務體系建設、集聚區特色定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鏈與集群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孵化、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國內外成功經驗模式借鑒和推廣等問題展開了深層次的討論和交流,共同探討如何更好更快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與會的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負責人還就進一步增進交流、加強合作,分享成果、總結經驗、共同發展達成了共識。論壇不僅吸引了各集聚區企業的熱情參與,更吸引了天津、河南、雲南等外地省市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參會,並得到許多文化創意企業的支持。北京天地正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還向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範基地、中關村軟體園、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贈送了價值100多萬的人才測評軟體。 據悉,圍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北京市將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對集聚區規劃建設的指導,有序引導各部門、各區縣,根據首都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域功能定位,發展具有自身優勢和特色的產業集聚區。二是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將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落到集聚區內的各個企業。三是引導和用好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用資金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集聚區內的產業發展,具有帶動和支撐作用的重點項目,關鍵環節和基礎配套設計,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建設功能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與文化產業與科技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