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發展產業的路上

發展產業的路上

發布時間:2020-11-25 09:55:42

❶ 從「概念」到價值,大數據產業的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大數據發展面臨哪些

缸蓋論的價值,大數據的路還有很長,我們一定要認真做

❷ 一帶一路區域戰略會促進內蒙古哪些產業的發展

1,有利於促進物流金融等新型業態發展,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2,有利於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化區域經濟結構。
3,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道路,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
4,有利於促進消費、投資、出口協調發展,優化需求結構。
5,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完善我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有利於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
6,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沿途基礎設施、金融服務等互聯互通項目建設,促進商貿物流等新型業態發展;吸引國內外產業向通道沿線集聚,加快構建輻射東、中、西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促進沿途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加居民創業、就業,拉動內需;加強國家及區域經貿合作,開拓出口市場、資源能源投資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❸ 一帶一路會帶動中國哪些產業的發展

1交通運輸業2建築業。3中國油氣進口的管道建設相關產業,電站建設、電力設備等。4商貿與文化旅遊產業5信息產業6自貿區建設

❹ 我是做平面設計的,想努力在這條路上一直發展下去,並做出一定的成績,在行業能有一些影響力,請問我平時

只有不停的去學習,不僅僅看大師的作品還要把功夫下在個人能力和藝術修養上!
很多人在這行沒有前途的原因有兩點
一點是個人能力不足,特別是相關的基礎知識和藝術修養。這主要是指美工的能力,把握色彩的能力,手繪的能力,創新的能力等等。平面設計不等於平面處理,只學個幾天PS和AI那不要平面設計!
一點是不少人工作中只動手不動腦,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拷貝和粘貼!那不是平面設計!

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有什麼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差異表現在三個方面:
(1)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不同。
(2)體現利益機制的分配製度不同。
(3)國家宏觀調控的出發點不同。
社會主義企業的特徵:
第一,社會主義的國有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是以公有制為所有制基礎的。
第二,社會主義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生產的直接目的是利潤最大化,但企業的這一生產目的要受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制約。
第三,社會主義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有權自主經營、獨立決策,其生產經營活動直接受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調節,但社會主義企業在自主經營的前提下,也必須服從國家的計劃指導和管理。
2、企業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第一,企業是社會生產的基本單位,它通過合理組織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結合,為社會提供各種產品和勞務,客觀上承擔著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任務。
第二,企業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第三,企業提供的剩餘產品,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

農戶的經濟行為,就是農戶在一定的農業發展階段和一定的經濟體制下,在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特點及其內在的發展趨勢。
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意義和作用:
第一,這是我國農業經濟體制的重大創新。
第二,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迅速得到提高,加速了我國農業的發展。
第三,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流動。
第四,使許多具有現代特點的新的合作組織與其他組織得以產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規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趨向合理,防止兩極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分配製度是根本不同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是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鄧小平講過這樣的話:「 們要繼續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這個不能改。實際工作中,在調整時期, 們可以加強或者多一點計劃性,而在另一個時候多一點市場調節,搞得更靈活一些。以後還是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06頁)
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從國情出發探索發展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揮其獨特優勢。
中央提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決策後,不少專家和學者提出,我國應積極學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現代農業經驗,一些基層幹部也存在這樣的認識:發展現代農業要高起點、高標准,要學就學發達國家。這不禁讓人想起前一時期不少地方紛紛去韓國學習新農村建設的現象。

不可否認,一些發達國家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的確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但像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有自己獨特的國情,這決定了中國發展現代農業的模式、目標和路徑都會與國外有所不同,決不能照抄照搬。發展現代農業,更重要的是立足國情、立足實際,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國情一: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要養活這么多人,中國必須把糧食生產放在農業發展的首位。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搞好糧食生產。近年一些地方放鬆糧食生產,搞結構調整,甚至以「無糧鎮」「無糧村」自居,這種現象在局部可以,但放在整個中國不行。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保持足夠的糧食麵積,而且要不斷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

國情二:中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有限。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不可能像美國、加拿大等國那樣,靠大規模粗放經營取勝。必須精耕細作,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單位產出率。這一國情還決定了發展現代農業,要格外珍惜土地資源,保護耕地,減少建設佔地;同時,要不斷增加對土地的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土地質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國情三:我國農村土地政策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種土地經營的最大特點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這種體制有利於保持農村的長期穩定,但一家一戶力量弱小,與市場對接難。要與國外農業抗衡,必須創新組織形式,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依靠龍頭和組織,形成合力。

國情四: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各地情況不一,發展現代農業也不能一個模式,必須根據當地實際,確定自己的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發展思路。

總之,發展現代農業,必須立足國情,不能脫離實際。發展現代農業也不能脫離現在的發展階段,不能目標過高,急於求成,搞大躍進式的發展。只有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國情,結合各地實情,才能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子,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謹防「貪大求洋」等六大不良傾向

從各地實際情況看,當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尤其要謹防六大不良傾向:

一是提升農業裝備水平時,杜絕「貪大求洋」傾向。一些群眾反映,「貪大求洋」是基層幹部的通病。過去在農業綜合開發、節水灌溉等工作中,一些地方上馬了許多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購進了價格昂貴的設備,但產生的效益卻甚微,今後應當吸取教訓。

二是用科技技術改造農業時,要杜絕「盆景化」傾向。近年來,有關部門加大科技入戶工作力度,出現了一些高產戶、高收入戶,但目前相當部分仍是「盆景」。基層群眾建議,在發展現代農業用科技技術改造農業時,必須突破盆景效應,做到全面「開花結果」。

三是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基層幹部要杜絕「千百萬」傾向。一些基層幹部認為,發展現代農業就要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不能當農民討厭的「千百萬」型幹部。前些年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一些地區熱衷於上規模、出成績,各式各樣的「百里長廊」「千畝基地」「萬畝基地」,重規模、輕效益;重生產,輕銷售,引起群眾反感。

四是在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時,要杜絕「土地歸大堆」傾向。一些群眾擔心幹部借發展現代農業為名,剝奪農民對土地生產經營權,搞規模經營和租賃經營。在個別地區,已出現動地論,有的村莊在土地調整中隨意增加機動地面積。

五是在用現代理念引領農業時,要杜絕「棄糧轉經」傾向。一些人士擔心,地方政府在發展現代農業中可能會出現「棄糧熱經」,盲目發展經濟作物,忽視糧食生產。個別基層幹部認為,種糧對農民來說沒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發展現代農業就要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發展經濟林果。

六是在培養新型農民時,要杜絕「書齋化」傾向。對農民的教育培訓要有針對性、適用性,專家不能把學校教學模式照搬到農村。最好採取現場培訓的方式,出版的技術書籍最好圖文並茂,便於農民接受。政府應當有效整合農業部門內的教育培訓資源,將各級農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建設列入重要日程,使其成為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一些基層幹部認為,當前農業科技培訓存在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要緊緊圍繞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抓住關鍵環節的關鍵技術。

--警惕「三重三輕」的苗頭

調研中還發現,當前一些地區在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存在「三重三輕」苗頭,即「重點輕面、重房輕人、重路輕田」,必須盡快予以糾正。

一是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抓示範點,這些示範點一般基礎較好,容易出成績,對面上工作投入精力較少。二是將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當成新村建設和新房建設,甚至讓農民舉債建新村、蓋新房,有的縣還將城市大廣場、寬馬路移植到農村,甚至在村子裡建起「雕塑」,嚴重脫離農村實際。三是過於重視農村道路建設,對農田水利和農民技術培訓等投資不夠。水、電、路都是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政府應從發展生產入手,從最制約農業生產的農田水利設施入手,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同時不少農民表示,他們最缺的是技術,最希望得到的是技術培訓,只要讓農民長了致富本事,就不愁發家致富。

❻ 簡述推動實現產業現代化的路徑主要有哪些

第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的部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方式,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增長」到「發展」兩個字的調整,體現了我們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認識的深化。一般來說,經濟增長方式是指通過要素結構變化包括生產要素數量增加和質量改善來實現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投入、迫求產品數量擴張的增長方式,稱為粗放型增長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長方式,稱為集約型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更加豐富,既涵蓋要素結構的變化,又包括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的變化,也包括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狀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要求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又要求從通常的經濟增長轉變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中央歷來十分重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問題。黨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經濟工作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黨的十三大提出,要從粗放經營為主逐步轉上集約經營為主的軌道。黨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所佔的含量,促進整個經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行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性轉變。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們對增長與發展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調整需求結構等方面,進行了新的實踐。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反映了客觀規律,順應了時代要求,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要是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的要求,實現以下「三個轉變」:

一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目前,我國需求結構中投資率偏高、消費率較低。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隨著經濟快速增長而同步提高,導致國內市場規模受限,生產能力相對過剩。消費率的持續下降,還對擴大內需造成嚴重製約,使得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而外貿順差過大和國際收支盈餘過多,還會造成國內資金流動性過剩,反過來又助長了投資的高增長。因此,無論是著眼於改善民生,還是著眼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收支平衡,都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鼓勵合理消費,把經濟發展建立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調整和健全消費政策,通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定居民消費預期;通過改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信心,促進居民擴大即期消費。要拓寬服務性消費領域,不斷開拓城鄉消費市場,繼續拓展住房、汽車、通信、旅遊、文化和健身等熱點消費。同時,要適度控制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合理降低投資率。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調發揮拉動增長的作用。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既是擴大國內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目前,農民仍然是我國人口的主體,農村是國內市場的潛力所在。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更加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特別是農村消費市場。要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同時,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這是提高農民收入和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

二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近些年來,我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仍存在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服務業發展滯後等問題。對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鞏固第一產業,做大第三產業,提升第二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首先,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逐步做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時機地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在繼續發展商貿服務、社區服務、旅遊文化、住宅產業等生活性服務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綜合運輸、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盡快把服務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再次,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依託重大項目,集中組織攻關,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培育產業集群,積極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現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環保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抓住結構調整的契機,加快淘汰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煤炭、電力等行業的落後生產能力,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區域結構是產業結構的空間分布。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必須優化國土開發格局。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加強國土規劃,按照形成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以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為方向,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紐帶的互利互惠、共同發展格局。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高度重視並逐步緩解區域發展差距問題,促進各地區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三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自主創新不足,轉化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不論是從國際科技競爭加劇的趨勢看,還是從國內低成本競爭優勢減弱的現實看,都到了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

影響我國科技創新的因素較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採取綜合性措施。要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緊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要推動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的主體。要繼續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大力提高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實現這一轉變,必須把節能減排作為重要抓手。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抓緊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節能、節水、節材機制。要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護土地和水資源,加快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實施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重點加強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三個轉變」,主要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結構等方面,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和基本途徑。加快推進「三個轉變」,逐步形成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以及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發展相協調的新格局,將有力地促進經濟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

第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必須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大的生機活力,建立健全有利於自主創新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提供製度基礎。

一是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財稅改革不斷推進,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分稅制改革後,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結構尚未調整到位,還不能滿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需要。實踐表明,現行以增值稅為主體的財稅體制,很難避免一些地方不顧資源和環境條件、盲目發展財政增收效應大的加工業尤其是重化工業。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進一步界定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和財權,不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採取有區別的經濟政策,不消除行政力量干預經濟發展的利益動因,國民經濟就難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按照履行職責與提供資源相對稱的原則,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統一規范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圍繞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制定和實施差別化的財稅政策和績效評價體系,提高經濟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深化稅制改革,引導經濟活動主體走科學發展的道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促進了現代化建設。但在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密切的新形勢下,金融體制和結構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日益顯現,保障金融安全的任務相當繁重。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著力建設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要擴大資本市場規模,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深化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改革,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金融企業經營效益,提升金融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要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及時化解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安全。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國家計劃對維護宏觀經濟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協調作用。要抓緊改革和完善規劃體制,健全編製程序,完善國家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管理和實施機制,形成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統領,各類規劃定位清晰、功能互補、有效銜接的規劃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二是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門類齊全、功能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但與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主要有加強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解決資本市場不適應經濟發展的矛盾。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場的方式,經營性土地使用權一律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積極發展人力資源市場,建立健全市場化的用工機制和服務體系,引導勞動力合理流動。健全和完善技術市場,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技術成果轉化。

資源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不能反映資源利用和要素使用的真實成本,既不利於資源節約和保護,也不利於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必須深化價格改革,理順資源價格體系,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當前的重點是理順水、電、油、氣、土地等價格,深化資金、外匯等要素價格改革,穩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體系的基礎,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規范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結合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信用記錄為重點,通過道德建設、產權改革和法律約束,加快建設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健全並嚴格執行失信懲戒制度。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和規范水平是市場體系發育成熟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標志。要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范運作、市場認可的行業協會和專業化中介服務機構,在行業內發揮應有作用。

三是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平等保護物權,從根本上確認和保障了公平競爭這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原則。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和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是有機統一的。只有公有制經濟始終居於主體地位,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只有各種所有制的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才能始終保持並不斷增強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和活力。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為著眼點,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一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對已經引入競爭機制的電力、電信、民航等行業,進一步分離壟斷性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對其他有關行業和城市公用事業等,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對競爭性業務要放寬准入,對壟斷性業務要實行國有法人為主的多元化持股。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關鍵是切實落實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重點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臨的行業准入難、融資難等突出問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引導和管理,促進企業依法經營。

第三,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近些年來,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機遇,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目前,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吸收外資不斷增加,對外開放進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雙向流動的新階段。國內外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影響不斷加深,經濟利益互相交織,我國對外經濟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國際眼光,加強戰略思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環境,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優化出口結構,重視發揮進口對國民經濟的積極作用,合理進口國內短缺的技術、設備、資源等產品。

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要進一步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更好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高素質人才和資金。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完善支持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財稅、信貸、外匯、保險等政策。對外投資企業要遵守當地法律,參與公益事業,維護企業聲譽和國家形象。

要加強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推進區域和次區域經濟合作;完善公平貿易政策,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努力形成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互利互補的關系。

對外開放越擴大,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經貿利益的問題就越突出。必須始終牢牢掌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善於在國內國際形勢的相互聯系中把握發展方向,在國內國際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在國內國際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要適應開放型經濟的要求,建立統籌內外經濟的調控和應對機制,更好地處理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把握關鍵領域和敏感行業對外資開放的程度,防範國際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❼ 產業路發展申請書

定義

什麼是行業報告?

行業報告內容是商業信息、
是競爭情報,
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一般都是通過
國家政府機構及專業市調組織的一些最新統計數據及調研數據,
根據合作機構專
業的研究模型和特定的分析方法,
經過行業資深人士的分析和研究,
做出的對當
前行業、市場的研究分析和預測。

行業報告有何價值?

1
、如果您現在在這個行業里經營和管理企業,平時工作的忙碌使你沒有時
間來對整個行業脈絡進行一次系統的梳理,
一份行業報告會讓您對整個市場的脈
絡更為清晰,從而成為您做重大市場決策的有力依據。

2
、如果您希望進入這個行業投資,閱讀一份高質量的行業報告是您系統快
速了解一個行業最快最好的方法,
使得您的投資決策更為科學,
避免投資失誤造
成的巨大損失。

行業報告主要內容?

標准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包括七個部分,分別是行業簡介、行業現狀、市場特徵、
企業特徵、發展環境、競爭格局、發展趨勢。
(
不同的報告側重點有所不同,這
需要看具體的報告目錄。
)

行業報告適用對象

報告廣泛適用於政府的產業規劃、金融保險機構、投資機構、
咨詢公司
、行
業協會、公司、企業信息中心和戰略規劃部門和個人研究等客戶。

行業報告數據來源:

一份行業報告一般的數據渠道主要包括:國家統計局、國家海關總署、商務部、
各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市場一線採集
.

❽ 企業寫一篇關於產業強市的發展路徑,做法,怎麼寫

這個概念好大啊,從專利本身的價值去寫,企業去研發一個產品,得問為什麼要研發這個東西?有沒有市場?別人是不是提前進行專利布局了?如果手上有一個很好的專利,那就得問問自己這個專利如何發揮價值啊?會被競爭對手無效掉嗎?如何進行有效的專利布局保護呢?如何去進行專利的授權、許可等操作,讓其發揮最大價值呢?

❾ 洛城街道的產業發展

每年一屆的中國(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在該街道召開。近年來,該 街道以綠色食品基地為依託,以農發集團為龍頭,成立了蔬菜安全生產協會和病 蟲害防治中心,完善了蔬菜檢測體系和無公害蔬菜生產指導網路,全街道無公害 蔬菜面積發展到3.8萬畝, 形成了普通菜、精菜、特菜、特果、食用菌、保健菜 等六大系列100多個品種的種植格局,年產蔬菜3億多公斤。所有蔬菜實行統一指 導、統一檢測、統一收購、統一包裝上市,「洛城」牌特菜的知名度和含金量進 一步提高, 產品銷往全國2 0多個省、市和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街 道綠色食品基地先後被國家和省確定為「綠色食品基地」、「無農葯殘毒放心菜 基地」、「農業標准化生產基地」,被北京市政府認定為「『場地掛鉤』蔬菜生 產基地」 。到2005年底,該街道蔬菜種植面積達到61000畝,綠色食品基地認證 面積達到23000畝,有13種瓜菜獲得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壽光市東城工業園坐落該街道,面積30.13平方公里,園區內柏油道路 15條, 全長35公里,配套排水管網實現了南北貫通,配套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4 萬立方米, 配套110KV變電站兩座,其它「八通一平」設施逐步完善。現已安置 投資過千萬元項目106家,逐步形成了以機械製造、竹木加工、飼料加工、制葯、 食品加工為主的行業格局。 2005年,該街道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9億元,完 成工業投入13.6億元。

❿ 脫困發展為何仍在路上

報告認為,2018年,煤炭下游產業有望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將為煤炭產業創造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將為煤炭產業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優質供給、改善供需關系等提供強大動力。

報告同時指出,當前影響煤炭產業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中的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從國內環境看,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問題突出,鋼鐵、煤炭、火電、建材等傳統基礎產業產能過剩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一些新興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凸顯;各產業鏈條中上下游產業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尤以煤電矛盾為甚。

基於上述分析,報告認為,當前不能對煤炭經濟形勢好轉過於樂觀,煤炭產業脫困發展仍在路上,任重道遠。「煤炭產業經過『隆冬』的錘煉,積累了經驗,吸取了教訓,發展的動力和韌性都在增強。我們堅信煤炭產業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應對挑戰、溫和調整、轉型升級、向好發展。」岳福斌說。

閱讀全文

與發展產業的路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