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寧縣經濟發展靠什麼產業
新寧縣是農業大縣,經濟主要還是靠農業。
⑵ 浙江最小的縣嵊泗縣發展的是什麼產業呢
浙江最小的縣嵊泗縣發展了三大產業,先是發展了農林牧漁業 ,再就是發展了工業,最後就是發展了本地的電話用戶。
⑶ 1縣1產業是如何發展的
其實他主要就是通過推廣特色產品,打造地方名片,提升城市影響力,吸引更多外來投資,進而帶動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⑷ 如何推進全縣經濟發展重點工作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大創新思維。為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大竹縣擬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現按照《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抓緊申報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的通知》要求編制實施方案如下。
第一章 大竹縣經濟社會概況
素有「中國薴麻之鄉」、「中國香椿第一縣」、「中國醪糟之都」、「中國糯米之鄉」、「川東綠竹之鄉」美譽的大竹縣,位於四川東部,達州南部,東鄰重慶梁平、墊江,南接鄰水,西連渠縣、廣安,北靠達川區,唐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始臵縣,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因「竹多竹大」而得名。大竹縣全域地跨東經106°59′—107°32′,北緯30°20′—31°00′,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75公里,幅員面積2076平方公里。屬平行嶺谷區,呈「三山兩槽」地形特徵,東有明月山、西有華鎣山、中有銅鑼山三座南北向的川東名山,銅鑼山以西稱山前(包括縣城),銅鑼山以東稱山後。
山嶺最高海拔1196米,槽谷最低海拔253米,是典型的丘陵農業大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1℃—17.3℃,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329.4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84天。轄3個街道、48個鄉鎮、382個行政村、60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12萬,其中縣城建成區24.2平方公里24.1萬人。
——區位交通。大竹縣地處成都、重慶、西安及武漢交匯輻射的腹心地帶,境內包茂高速公路、國道318線、國道210線及南大梁高速公路呈「井」字型縱橫貫穿,縣城北距達州60公里,南距重慶機場135公里,東距萬州港176公里,西距成都350公里,形成了「半小時達州、1小時重慶、1小時萬州港、3小時成都、5小時西安、5小時武漢」的通達格局,是川、渝、鄂、陝四省(直轄市)的物資集散地和川東北地區的商貿中心。縣域內100%的鄉鎮(街道)、100%的村(社區)通水泥(油)路,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3759公里。國道外遷、山後快速通道竹石線、包茂高速達渝段大竹南出口等重點交通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南大梁高速公路大竹段全線竣工,達州—大竹—鄰水—重慶城際鐵路已獲國家發改委批復並納入「十三五」建設規劃。
——資源稟賦。大竹縣屬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低山、丘陵、平壩有適宜多種竹木生長的林地。森林類型有:以馬尾松為主體的松、杉針葉混交林;以絲栗為主的常綠闊葉林;以白夾竹為主的竹、針、闊混交林;也有松、杉、柏、樟、櫟等純林。
境內有煤、天然氣、石灰礦、灰石岩、鐵礦石等多種礦產資源,蘊藏量較為豐富。大竹縣系全國100個重點產煤大縣之一,原煤總儲量為1.63億噸,符合工業標准和礦山開采技術條件的保有儲量達1.44億噸,發熱量在5000-7000大卡/千克。天然氣蘊藏量約60億立方米,擁有亞洲第二大天然氣集輸站,年輸轉天然氣27億立方米。縣域內有啟於先秦、興於三國的古官驛道,有四川歷史文化名鎮清河古鎮,有川東小峨眉美譽的雲霧山,有單井出水量亞洲第一的海明湖溫泉和佛教文化聖地凈土寺。境內五峰山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百島湖和龍潭水庫創建為省級濕地公園。被評為全省環境優美示範縣城,入列全省十大區市縣旅遊目的地和四川省旅遊標准化示範縣。境內有薴麻30萬畝、香椿10萬畝、竹40萬畝、糯稻15萬畝,還有玉米、小麥、油菜、蠶桑、茶葉、生豬、家禽等生物資源。薴麻紡織品、竹製品、「巴山紅」香椿、東漢醪糟、大竹豆乾、大竹涼席等特色農產品享譽國內外。
——經濟發展。大竹縣曾連續十二年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連續三年榮獲全省助農增收工作先進縣、連續兩屆被表彰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成功創建全省現代流通示範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經濟總量在全省丘陵縣排位靠前,成為全省首批工業強縣示範縣之一和首批商標戰略實施示範縣。2015年,實現了GDP、民營經濟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三個總量全市第一」,GDP、規模以上工業增
加值、民營經濟增加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個增速全市第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2.89億元,同比(下同)增長7.9%;規上工業增加值61.52億元,增長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9.63億元,增長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32億元,增長13.8%;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1.6億元,增長9.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8元,增長8.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3元,增長10.3%;民營經濟增加值165.25億元,增長8.5%。
——發展環境。大竹縣系全省革命老區縣、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和全省16個「金融生態環境示範縣」之一,被納入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區、成渝經濟區渝廣達經濟發展帶和全省川東北城市群。先後被表彰為第三輪全國科普示範縣、被命名為全省文明城市、全省衛生城市、全省環境優美示範城市等稱號,並通過全國文化先進縣復查。大竹縣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計劃實施的重大戰略機遇,堅持追趕超越、轉型發展,在全市率先出台《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不斷激發。「6+5」產業振興計劃縱深推進,規上企業達113戶,中小微企業達3296戶。大竹經開區規劃面積40.88平方公里,2015年基礎設施覆蓋區達
9.5平方公里,入駐投產項目101個,實現營業收入203.8億元,同比增長9%。被列入全省「51025」工程500億元重點園區培育計劃名單。經開區企業(項目)代辦中心對企業(項目)實行 「一
站式」服務和「並聯式」審批,「領導掛包、部門代辦」重點企業(項目)。以經開區為主陣地,廟壩小微企業創業園、石河建材園和月華食品園三個配套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初步形成了「1+3+10」工業發展格局。
大竹縣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四化同步」、「三個跨越」,緊扣「建成川東渝北區域次級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全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奮力擴總量提質量、強建設夯基礎、抓改革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諧,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再上新台階。今天的大竹,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為加快建設繁榮時尚美麗和諧大竹、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勇前行!
⑸ 寬城縣礦產資源型產業及相關產業發展概況
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寬城縣按照「做大做強鋼延、加快多金屬開發、積極培育非金屬建材、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和兩頭在外企業」的總體思路,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推動了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目前,寬城縣有黑色金屬采選、鋼鐵壓延、黃金、化工、服裝、建材等企業12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家。2008年全縣產鐵精粉949.4萬噸,產生鐵75.3萬噸,產鋼120萬噸,黃金3290.49 千克,不銹鋼復合材料5748噸。全部工業實現產值270億元,增長105.78%;實現增加值96.4億元,增長28.75%;工業利稅實現41.97億元,增長65.70%;工業經濟對財政貢獻率達到80%以上。寬城是礦業大縣,2010年,礦業及相關製品業產值佔全縣總產值的90%。
⑹ 一個縣發展到什麼程度可以申請撤縣建市
1993年《關於調整設市標準的報告》對撤縣設市規定了詳細的標准,包含了人口、GDP、財政收入等眾多指標。以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縣為例,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12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15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15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10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100元,總收入不少於6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到1997年,考慮到許多地方盲目追求縣改市造成的耕地佔用、權力尋租等眾多問題,國務院作出了「暫停審批縣改市」的決定。此後,撤縣設市進入了嚴格管控階段。2004年,民政部提出了新的撤縣設市標准建議,對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二、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城區自來水普及率,污水處理率,城區綠化率和從事非農人口占就業人口的比例等指標均有大幅度提高。
⑺ 如何發展縣域經濟
一、在微觀層面上,應立足於縣域實際,放大特色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首先,要整合利用縣域內資源優勢,做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盡管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不對稱性,但在資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就縣域個體而言,可圍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宏觀方針政策,充分「盤點」縣域內的礦產資源、工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態資源以及文化旅遊資源,圍繞高效益綜合開發利用,進行大力度的整合,以工業化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形成從資源利用到產業發展、從城鎮開發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規劃體系,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基地,努力實現居民增收、財政增長、後勁增強的「三增」目標。通過不懈的努力,即使欠發達的縣市也能夠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其次,要深化合作,聚集項目,依靠項目帶動產業優化升級。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突破過去單純圍繞本地需求謀發展的局限,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的分工協作;要始終堅持以特色資源聚集項目、以良好環境吸引項目,全方位接軌域外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地招大引強,形成資金、技術、企業和人才向縣域流動的凹地效應。要著力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園區工業、現代農業、旅遊產業,進一步膨脹縣域主導產業規模,培育知名品牌,拉長產業鏈條,加速產業集聚,增強縣域自我發展能力,在區域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最後,要堅持全民創業,興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熱潮。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最大特色。在縣域經濟實力普遍較弱、政府投資相對乏力的形勢下,必須進一步激發各類民間主體創新創業的熱情,讓民營經濟成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戰場,成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放寬准入門檻,堅持縣鄉村齊頭並進、一、二、三產業全面放開,為民營經濟徹底松綁、放行,讓更多的群眾加入到民營經濟行列中來。同時,要從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入手,在建設完善金融擔保、技術服務、創業培訓三個體繫上下工夫,使更多的民營企業膨脹崛起,形成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企業航母」優勢。針對當前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更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制定合理的扶持計劃,引導民營經濟變挑戰為機遇,積極調整經營戰略,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勇於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不斷增強在復雜考驗中生存發展的綜合實力。
二、在宏觀層面上,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打造強縣引領、中縣角逐、弱縣超越,縣域經濟互動發展、良性競爭的格局
三、在發展機制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協調這一基本要求,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
(一)以生產發展為首要任務,全面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以設施農業、裝備農業、高新農業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產出率和規模效益。縣域之間和縣域內要注重對市場需求和農業發展方向的把握,積極推進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引進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和適用技術,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力爭形成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產業區。同時,按照產業化發展方向,積極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和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依靠近農工業的蓬勃發展,為工業化發展和農民的轉移就業、增加收入開辟更大的空間,為工業反哺農業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礎。
(二)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一般認為,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首要的是搞好城鄉一體化的規劃,打破城鄉界限和區域限制,統籌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使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覆蓋縣域內每一寸土地,科學地引導城鎮化建設。要充分發揮主城區的核心拉動和鄉鎮的主體作用,形成主城區—中心鎮—農村新社區—新村莊梯次分明的規劃體系,加強鄉鎮駐地開發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優勢明顯、獨具特色的示範鄉鎮,形成輻射拉動作用,引導農民逐步向城鎮集中。要堅持高效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按照「城鄉互動,以點帶面,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積極探索村並城、村並鎮、村並區、村並企、小村並大村等發展模式,科學規劃建設農村居住、供排水、通訊、交通、防災、供電等基礎設施,為農村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創造良好條件。
(三)以實現城鄉和諧發展為根本,全方位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隨著這幾年黨對「三農」工作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群眾收入逐年增加、生活逐步改善、精神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的良好局面,但城鄉之間享受公共服務的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各級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切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進一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與城市居民同台共舞,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共同加快現代化進程
採納哦
⑻ 酋陽縣發展茶油產業對當地的經濟有什麼影響嗎
酉陽縣發展油茶產業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