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哪些方面關注行業發展
二十一世紀進入信息時代,席捲全球的信息科技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信息產業已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目前,中國軟體產業還處於成長期,其市場潛力還遠遠沒有挖掘出來。2005年中國軟體市場總體規模將達到907億元,增長率達到33%。2010年左右,中國軟體產業將步入成熟期。IT產業作為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其迅猛發展的關鍵是有一大批從事IT技術創新的人才。一定數量、結構和質量的IT人才隊伍是IT產業發展的支撐,一個國家的IT人力資源儲備、IT人才培養及使用狀況決定著該國IT產業發展的水平和潛力。也可以說,IT產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高水平的IT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是走向IT產業大國和強國的前提條件。美國、印度和愛爾蘭的信息產業發展就是最好的例證。 就中國來說,IT產業在過去5年經歷了年28%的增長速度,是同期國家GDP增長速度的三倍,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已進一步增強,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03年,我國IT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88萬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4000億元,利稅總額1000億元,IT產品出口額1421億美元。軟體與系統集成銷售收入1600億元,軟體出口額20億美元,創歷史最好水平。IT產業佔全國工業比重達到12。3%,佔GDP的9。1%,成為第一大產業。 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將會利用國際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聚集各種資源,突破核心技術制約,在集成電路、軟體、計算機與信息處理、現代移動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務和系統集成等技術領域加強創新,促進IT產品更新換代,推動我國由IT大國向IT強國轉變,並進而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所以,無論是從大的方向講,還是從小的方面講,培養和儲備高素質的IT人才都顯得非常重要。 五部委報告:IT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萬 中國計算機報訊 教育部、信息產業部、國防科工委、交通部、衛生部日前聯合發布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與軟體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護理等四個專業領域的人才需求狀況。 計算機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萬! 據介紹,目前我國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現有計算機和信息技術設施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運用,比發達國家落後10-20年。但我國信息技術在不斷地發展中,目前的軟體營業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預計到2005年軟體產業的規模將達到2500億元。 隨著我國軟體業規模不斷擴大,軟體人才結構性矛盾日益顯得突出。教育部關於緊缺人才的報告稱,軟體從業人員近60萬人,其中專業人才約有34萬人(其中高級人才4萬人,中級人才20萬人,初級人才10萬人)。人才結構呈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結構, 不僅缺乏高層次的系統分析員、項目總設計師, 也缺少大量的從事基礎性軟體開發人員。 根據國際經驗,軟體人才高、中、初之比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結構比例進行測算,到2005年,我國需要軟體高級人才6萬人,中級軟體人才28萬人,初級軟體人才46萬人,再加上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行業,初步測算,全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百萬,但國內學歷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萬人。
② 什麼是「產業現狀」
產業現狀是根據所要了解的國家、地區、集團還是工廠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資源,貿易交流開放度以及政治氣候。
你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角度參考:
1、當前產業規模;
2、有沒有利用自然氣候地理、人文優勢;
3、是否有特色品牌;
4、產業科技水平在什麼位置;
5、設施及其生產技術還能改善多少;
6、有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新產品;
7、生產規模、機械化、自動化和標准化程度怎麼樣;
8、產品的市場需求和發展;
9、有沒有統一的規格和質量標准,與國外相比在什麼程度;
10、有沒有進出口,如有管理制度規范怎樣;
11、人才隊伍、科技投入和自主創新能力情況。
③ 未來十年,什麼行業的發展前景比較好
在書吧閱讀品茗,在健身房練習瑜伽,在餐飲中心烘焙糕點……提供如此多彩生活的不是某個豪華度假村,而是一座正在北京順義新城興建的高端養老社區。這樣的養老社區,正成為如今一些中國人安享晚年的答案。
近年來中國老年人口數量迅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49億人,占總人口的17.9%,較上年增長800多萬人。隨之而來的,是民眾對養老等健康服務需求的井噴。
2010-2018年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此巨大市場,自然吸引眾多企業「搶灘登陸」,保險業就是其中主力軍。截至目前,幾乎所有中國大型險企都對「大養老」「大健康」產業有所布局,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等行業巨頭已在全國多地斥巨資興建養老社區。
以輕重資產結合的方式進入養老產業,是不少險企的選擇。例如開設本文前述養老社區的君康人壽,其計劃未來5年在中國核心城市布局5至10家大規模、全功能醫養融合的持續照料康養社區。在該公司規劃中,保險產品、社區養老、醫療照護以及健康管理等多項服務將相互融合。
談及保險業為何「押寶」養老產業,君康人壽總裁於衛紅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當前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同時,國內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特別是核心城市高端養老迅速增長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這種供需關系嚴重不匹配,催生了中國養老產業,尤其是高端養老市場的巨大空間和投資機遇。
與此同時,由於養老社區等項目前期投入較大,且尚未形成高回報模式,其資金需求緊迫。而險資的長期屬性剛好與之呼應。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健康養老事業中心黨委書記王光劍告訴記者,壽險公司具有長周期發展特點,謀求的是長期價值增長發展戰略,因此在資金供給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投資養老產業也可以助力保險公司實現內涵式增長和差異化競爭,是保險業轉型發展不可多得的戰略機遇。
此外,保險與養老均關注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兩行業在天然特性上亦較為契合。
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朱銘來分析說,保險業掌握著中國居民健康狀況基礎數據,尤其專業健康險公司在開展商業健康保險業務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投保、理賠、疾病發生率、發生年齡等數據,這能夠為包括養老在內的「大健康」戰略提供技術支撐。
盡管「保險+養老」似乎正迎來機遇期,但作為兩個在中國起步並不算早的行業,如何實現「一加一大於二」,成功填補巨大需求缺口,還得仔細思考。
業內人士認為,保險業不應僅僅將資金機械地投往養老機構,更要從自身業務本質出發,發揮保險的風險和資產管理功能,並與各類具體養老服務有機結合。於衛紅就舉例說,險企可為消費者提供涵蓋養老財務規劃和養老生活安排的一攬子養老解決方案,從而實現金融產品與實體養老有機結合。
安永發布的一份報告亦指出,在中國養老市場呈現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保險公司應穩步構建「大養老」發展格局,建立以技術、數據和保險業務為基礎,對客戶關聯需求進行追蹤開發,並協同相鄰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商業模式。、
④ 未來十年中國最有發展前景的產業
一、雲計算
企業向雲端遷移是大勢所趨。國內雲計算市場蛋糕正變得越來越誘人。
雖然阿里、騰訊、華為等IT巨頭等紛紛進入,但中國企業級市場的復雜性使得IaaS層面依然存在機會;
而在SaaS層面,還應重點分析具體的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國內客戶的實際市場需求。
二、大數據
「大數據+」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行業,該領域的投資策略為:
1、對於資源型大數據公司:數據資源足夠龐大完整,數據價值足夠有想像空間,數據挖掘整合能力足夠強;
2、對於技術型大數據公司:技術門檻夠高,並足以讓公司快速形成規模效應、網路效應,從而快速佔領足夠市場份額;
3、對於應用型大數據公司:應用市場足夠大,公司成長性好且可實現性強。
三、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的發展前景引人想像,具備廣泛的應用空間,如游戲、影視、教育、體育、星際探索、醫療等等。
該領域的投資策略為:
1、短期內,能夠布局虛擬現實產業鏈的廠商,從硬體設備、內容生產到平台分發,均具備投資價值;
2、從長遠來看,虛擬現實的內容將是行業靈魂存在,投資成熟內容產業廠商將充滿機會。
四、人工智慧
根據預測,2024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11億美元。初步的技術積累和數據積累已經在過去有了比較顯著的規模效應,因而人工智慧重塑各行各業的大潮即將來襲,並引發新一輪IT設備投資。
在人工智慧領域內,主要關注的方向包括:
1、計算機視覺識別(以人臉識別為典型);
2、計算機自適應(以各類機器人為例);
3、各項細分底層技術領域(比如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
五、3D技術
經過過去幾年3D列印的投資熱,3D列印技術步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應用市場仍有待突破。
接下來新一輪的3D技術的關注點,包括:
1、3D列印專用材料及其工藝技術;
2、3D建模和個性化定製設計軟體;
3、圍繞3D列印技術出現的行業模式創新企業(即3D列印與教育、醫療和工業4.0等行業的結合)。
六、無人技術
無人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在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美國蒂爾集團預測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會從2015年的64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億美元,發展態勢迅猛。無人駕駛汽車至今仍未揭面紗,但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該領域將會有2000億美元到1.9萬億美元產值,屆時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產值空間至少也在萬億規模,潛力無限。
該領域可長期持續關注如下標的:
1、隨著政策逐漸放開,網路、谷歌、寶馬、奧迪等巨頭加緊布局無人駕駛汽車,可側重關注汽車電子相關硬體、車聯網相關軟體、整車等各個領域領導企業;
2、無人機領域,重點關注部件製造與總體設計細分領域,以及無人機解決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潛力的優質企業。
七、機器人
由於中國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整體經濟結構轉型,機器人未來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場規模已經被各大機構認可。
1、未來的工業機器人將具備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專業化能力,向更細分的領域和結構進行創新延伸;
2、協作機器人可以與人協同工作並且廣泛應用在生活中各種領域,屬於「跨界」的產物;
3、服務機器人則沒有上限,具有遠超工業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潛力。
八、新能源
中國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場,發展新能源產業是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度,減少環境污染的必然選擇。
1、鋰電池在中國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下游動力和儲能電池需求巨大;
2、超級電容在快速充放電、高循環壽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較鋰電池有明顯優勢,能夠廣泛用於城市公交、軌道交通、風力發電、石油鑽探、港口機械等領域。
九、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經濟的基石,我國在軍工、高鐵、核電、航天航空等尖端製造領域的快速發展均離不開基礎材料領域的突破。
十、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
隨著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生物制劑與生命科學技術正在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劑方面,越來越多的單抗葯物對腫瘤、糖尿病等疑難雜症產生突破性療效,「重磅炸彈」級新葯頻出。
⑤ 一個行業的興起為何能帶動產業的發展、、
挪威人捕沙丁魚,抵港時如果魚仍活著,賣價比死魚高出許多,所內以漁民千方百計想法容讓魚活著返港,但種種努力都歸失敗,只有一艘漁船卻總能帶著活魚回港,原因不明。直到這艘船的船長死後,人們才發現秘密:魚槽里放進了一些鯰魚。原來,鯰魚進入魚槽後,處處攻擊沙丁魚,而大量沙丁魚也意識到危險的存在,自然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就一條條活蹦鮮跳地回到漁港。經濟上也是如此,當一個行業發展起來後,改變了市場的環境,逼迫眾多企業去改變自身,適應新的環境,也因此增加了企業的活力,所以能帶動產業的發展。
⑥ 什麼行業發展前景好
國家扶持的朝陽產業好。
比如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航天軍工產業技術等,這些行業發展前景比較好。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謝謝。
⑦ 如何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做好發展重點規劃
在產業抄發展和規劃之中,要確定襲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產業發展的重點。
對於各產業規劃而言,需要確定未來各產業內部行業的發展重點,如服務業包括各種行業,是發展現代服務業還是傳統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又包括各種領域,應該根據行業發展現狀、目標和未來發展潛力等確立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對於區域產業規劃來說,要根據區域產業特徵、優勢、市場需求等因素,確立區域發展的主導產業或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並設計相應發展和規劃的方向和內容。
⑧ 如何為產業發展做好產業定位
產業定位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有層次性,由大而小層層定位,如在國家層面和區域明滲搭層面各產業可能發揮的作用和所處的地位等;
二是要以激拿市場為導向,不拘喊茄泥於行業和區域自身的發展現狀,從未來產業發展潛力和對周邊區域發展可能帶來的機遇進行定位;
三是要體現未來性,要著眼於未來,從長遠的發展前景和趨勢看各產業可能發揮或承擔的作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