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產業的地位和作用
大力發展水產業,不僅可充分利用水面資源和水生經濟動、植物,還可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蛋白質食品(當今人類植物蛋白質中的6%、動物性蛋白質中的17%來自水產業);為食品、醫葯(如玳瑁、海龜、黿、北海狗、海馬等)、飼料、製革(儒艮、斑海豹、北海獅等)和工藝品(如珊瑚、珍珠、揚子鱷等)提供原料。發展水產業對合理利用國土資源有著重要作用。
水產品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尤其是魚類的蛋白質高、脂肪低、膽固醇少,為人們所喜食。20世紀80年代初,人類直接或間接食用的動物蛋白質中,水產品動物蛋白質已佔25%左右。水產品還可以為食品工業、醫葯工業和其他化學工業提供重要原料。水產品是國際貿易中的暢銷品,換匯率較高。發展水產業有利於保持農業生態平衡,實現農業生產各部門的良性循環。
中國東、南濱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區,大陸海岸線長1.8萬多千米,適於捕撈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漁場面積約150萬平方千米,大於全國耕地面積。淺海灘塗可供養殖面積約134萬公頃。內陸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水域約1675萬公頃,可養殖水面502.5萬公頃,還有大量稻田具備養殖條件。魚類資源相當豐富,海水魚類約1500多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近百種;淡水魚類約700多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約50種,常見的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鯿魚等。許多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產品在國際上頗具盛名,如對蝦、海參、鮑魚、扇貝、珍珠等。
2. 水產業的現狀
1985年世界水產品總產量(不包括藻類)8490萬噸中,海洋魚類約佔75.5%,淡水魚類約占 9.9%,溯河降海魚類約佔2.8%,甲殼類約佔4%,軟體動物類約佔7.2%。以水產品出自的水域劃分,海洋產量約佔88%,內陸產量約佔12%。1985年世界海藻產量約為358.2 萬噸(鮮重)。年產量在100萬噸以上或接近100萬噸的有日本、蘇聯、中國、美國、智利、秘魯、挪威、印度、南朝鮮和印度尼西亞等20個國家和地區,其全部產量約佔世界年總產量的75~80%。1950年全部發展中國家的產量只有發達國家的1/3,而1970年的產量則已略超過發達國家的全部產量,估計今後全部發展中國家產量有可能進一步超出發達國家的產量。世界水產品總產量中,供食用的約佔70%(1982),其他用於魚粉、魚油等非食品加工。80年代初全世界有100~400總噸的漁船約20000艘,總噸位共約1200萬噸,此外還有300萬艘小船和獨木舟從事漁業。全世界漁民總數約有1600萬人(其中部分為兼業),此外還有更多的人參與漁業有關的工作。多數漁民分布於發展中國家。漁業是許多國家外匯收入來源之一,也是提供就業機會的重要部門。各生產國的水產品大部分在國內市場銷售,但水產品的國際貿易在1970~1980年間,按重量計增加了34%,金額增加了4倍。1985年世界水產品出口總量為1254.27萬噸,價值169.41億美元。主要輸出國有日本、加拿大、美國、挪威、丹麥等,其中日本、美國同時也是重要的輸入國。
中國東南所面臨的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面積為472.7萬平方公里,其中水深200米以內、適宜漁業生產的大陸架面積有153萬平方公里,沿海灘塗面積2萬平方公里中可供人工養殖的面積約在 1.3萬平方公里以上。淡水水域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可供養殖的水面達5 萬平方公里。1986年中國水產業總產值佔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的1.1%。水產品總產量為823.5萬噸,僅次於日本和蘇聯,佔世界第3位。總產量中海洋產量475.3萬噸(其中魚類佔65%,蝦蟹類佔16%,海藻佔5%,貝類佔14%),內陸水域產量 348.2萬噸。水產品出口量達6萬噸。1986年全國國營水產品加工企業有120餘個,每年加工水產品約113萬噸。此外許多小加工廠遍布沿海200多個縣,大多生產鹽干魚、魚露及魚粉等。製冰冷藏事業也已形成相當規模。1982年全國有大小冷庫250餘座,冷藏能力25萬噸/日,凍結能力8000噸/日,製冰能力7000噸/日;此外農村集體漁業企業也建成中小型冷庫129座,冷藏能力約3萬噸/次,彌補了國營冷庫冷藏能力的不足。
3. 什麼是可持續發展水產業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善,人們對水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產養殖也愈來愈向規模化、集約化、效益化方向發展,規模養殖戶越來越多。在這種快速發展的同時,往往著重的是投餌、施肥、用葯等,而忽視了飼養過程中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所造成的嚴重污染,常此以往,必將成為制約水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此,我們必須採取積極對策,保護水體生態環境,實現水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4. 福建省發展水產業有什麼優勢多一點
第一,有產地優勢,海岸線長,水資源多。
第二,有種苗優勢,水產種類多。
第三,有運輸優勢,福建海運業比較發達。
第四,銷路優勢,沿海人習慣吃水產海鮮。
第五,政策優勢,在福州算是支柱產業之一吧。有相應的鼓勵措施。
注意劣勢:競爭大,優勢多,進這個產業的人就多
海區夏季氣候經常遭遇台風。
5. 如何振興水產業
聊城水產業以實施農業調整振興計劃為主線,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導,加強行業管理與服務,保持了全市水產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截止6月底全市水產總利用面積23.02萬畝。其中養魚面積10.65萬畝,水產品產值4.20億元,同比增長15.6%。水產事業呈現出七大特點。
一是甲魚養殖規模實現新擴張。甲魚養殖以山東臨清丁馬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為龍頭,東昌府區、茌平縣、經濟開發區互相帶動,呈現出優質快速的發展態勢,出現了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甲魚養殖示範基地。臨清丁馬甲魚繁育、養殖、加工基地,開發區科淼甲魚養殖基地、茌平綠源甲魚養殖基地等一批甲魚養殖基地,發展規模大,影響范圍廣,成為帶動全市甲魚養殖的龍頭企業。現全市甲魚養殖面積達到7753畝,占名優養殖面積的37.45%,甲魚產量804噸,甲魚產值達到7549萬元。
二是休閑漁業建設水平實現新提高。在冠縣天沐、東昌府區東昌湖風景區、天運怡園休閑基地、開發區九洲窪漁村、東阿水雲天生態觀光園等5處先後被確定為省級休閑漁業基地之後,各縣(市、區)進一步依託資源優勢,出台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建設力度,積極引導休閑漁業發展。經濟開發區古漯河濕地生態園、高唐縣魚丘湖休閑漁業風景區、東昌府區華農漁業示範園區、茌平縣漁業錦綉家園、北蘇漁業生態園等等,都加強了規劃和基礎建設,呈現出勃勃的發展生機,休閑漁業已成為我市促進漁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三是項目輻射帶動能力實現新提升。一是丁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新型綠色生物飼料項目。是國家發改委立項批准支持興建的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目前主體工程已建設完畢,預計8月底投產。該項目年產5萬噸生物飼料,總建築面積16663平方米,總投資7950萬元。二是冠縣革鬍子鯰良種場項目,佔地20餘畝,有46個溫水池,依靠600米深井地溫水四季養殖革鬍子鯰,年產魚800多萬斤,產值3200多萬元,新上的苗種繁育場,國家投資200萬元,資金已到位,現正在建設。三是東阿縣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實驗室、化驗室等基礎設施改造、裝修,正等待省里統一采購儀器設備。四是開發區標准化生態魚塘整理改造項目。現項目園區已推廣7項新品種、5項新技術,改造養殖區6000畝。五是東昌府區烏鱧高效生態養殖模式與關鍵技術推廣項目。在東昌府區5個鎮辦事處各確定100畝示範池塘,從外地購進優質苗種,主要推廣烏鱧高效生態養殖模式與關鍵技術,目前烏鱧長勢良好。幾大重點項目的實施建設,進一步帶動了全市水產養殖的發展
四是水產龍頭企業競爭能力實現新增強。一是丁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建設,已發展成集甲魚繁育、養殖、加工、飼料為一體的全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目前公司正在運作,准備在香港上市。二是科瑞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淡水魚高效養殖、飼料生產、水環境改良劑生產、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民營企業,其技術服務和飼料銷售輻射全市及周邊省市,公司新上水環境改良劑生產項目,利用微生物原理調節水體、改善腸道、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目前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五是品牌漁業得到了新發展。各縣市區大力推進無公害品牌。臨清「黃運牌」中華鱉,被列為全省十大漁業品牌之一,開發區「金壽」牌甲魚、茌平「綠水源」中華鱉、臨清「博陵」、「雪翠」蓮藕等等品種也得到了認證。今年東阿縣努力打造「無公害黃河鯉魚」品牌,增加繁育設施,提高繁育技術,增強繁育能力。目前全市已通過無公害認證的水產基地有3個,水產養殖品種有9個。最近又申報無公害認證2個產地4個品種,並通過驗收,待發證。
六是工廠化養殖取得新突破。工廠化養殖是實現高產高效的有效途徑,全市共有工廠化養殖10家,總利用面積40萬平方米。冠縣定寨鄉南揚庄工廠化革鬍子鯰養殖基地,佔地20餘畝,有46個溫水池,依靠600米深井地溫水四季養殖革鬍子鯰,一年生產三至四茬,產量達1300斤/平方米,年產魚800多萬斤,產值3200多萬元。還有經濟開發區科淼工廠化甲魚養殖、高唐獨秀錦鯉工廠化養殖、莘縣鯰魚工廠化養殖、陽谷鯰魚工廠化養殖均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七是魚藕混養和觀賞魚養殖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各縣(市、區)積極發展魚藕混養,效益可觀,臨清劉垓子綠野農業開發公司開發了1000畝的南斯拉夫雪蓮和泥鰍的混養基地,藕產量4000公斤/畝,泥鰍產量400公斤/畝,畝效益達2.8萬元/年。此外,觀賞魚養殖也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高唐獨秀錦鯉養殖場,擁有8000平米的生產車間,4000平米陽光棚,八大品系純正日本錦鯉繁育,年育苗種50萬尾,最大錦鯉個體達90多厘米,售價最高達6萬元/條,成為名副其實的「寵物魚」。它和池豐錦鯉養殖專業合作社、吉祥錦鯉養殖場,成為我市發展觀賞魚規模化的重要載體和平台,吸收全市乃至周邊縣市從事錦鯉養殖。
6. 中國水務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水務行業又可分為原水生產與供應、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污水收集、污水處理、中水與再生水利用等多個環節。一般意義上是指供水與排水。除了傳統的供水和排水管理,水務產業還包括保護和擴大水資源、節水減排、中水回用、淡化海水、用水需求管理、社區性計劃、集水區管理以及舉辦公共教育及增強節水意識活動等事務。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水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7. 水行業,做什麼比較有前景
污水處理,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社會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污染問題也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污水處理已日漸成為經濟發展和水資源保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大力發展污水處理技術和產業化水平,是防止水體污染、緩解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分析報告》指出,在處理水平正常提高的情況下,我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的廢水治理投入(含治理投資和運行費用)將分別達到10,583億元和13,922億元;而在既定控制目標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我國廢水治理投入將分別達到12,781億元和15,603億元。
總體來看,我國污水處理領域總體處於起步階段,對於具備較強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實踐經驗的污泥處理企業,未來將面臨較大的發展機遇。
8. 北海近年來的水產業發展的怎麼樣
北海近幾年的海水產業發展的相當飛速,但淺海海水的富營養化也逐年顯現。海水產品的加工業也未能跟得上海水產養殖的步伐,導致了相當多的資產外流到外省。如果投資的話希望能多投資海產品深加工這方面的,以造福當地人民。
9. 有利於我國發展水產業的因素有哪些
我國的水產業:
水產業水產業包括淡水水產業和海洋水產。根據生產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撈和人工養殖兩大類。我國的水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發展水產的水域條件優越,陸地上河湖面積廣大,養殖歷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廣闊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