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發展油茶產業

發展油茶產業

發布時間:2020-11-25 11:59:53

Ⅰ 油茶種植調查規劃

我國人多地少,糧油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尤其是優質食用油匱乏,全國60% 的食用油依靠進口。隨著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關注,對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還會繼續增長,其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為我國原產鄉土樹種,已有2000 多年栽培歷史。茶油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效益,可媲美橄欖油。油茶在山區種植,不與糧棉爭地。大力發展油茶,不僅可以提高我國食用植物油生產能力、保障糧油安全,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

目前,我國油茶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以湖南為代表的各地油茶種植區多措並舉,油茶產業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期待中央能出台更為細致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進油茶產業騰飛。

油茶與油棕、油橄欖和椰子並稱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樹種,也是我國特有的優良鄉土樹種。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油茶栽培面積曾達6000多萬畝,主產區茶油產量佔到食用油的一半以上。然而,由於長期以來缺少優良新品種、經營管理不善、初次投入較高,以及認識不足、缺乏政策扶持等原因,我國油茶產業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隨著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迅猛發展,茶油的市場份額逐漸下降,面積和產量也逐步萎縮,目前為近5000萬畝,現有油茶林中,絕大部分為畝產茶油3-5公斤的低產林,年總產量僅為20多萬噸。

令人欣喜的是,經過林業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國已成功選育出一大批畝均產油量達到50公斤以上的優良高產新品種(系),並研究開發了一系列配套豐產栽培技術。同時,近幾年來,油茶產區各級地方政府對發展油茶產業日益重視,老百姓和有關企業的積極性也普遍高漲。因此,目前在油茶適生區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油茶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1畝油茶出油量=2.3畝大豆

`在油茶主產區,南方諸多省份如江西、福建、浙江、廣東和湖南人均耕地面積已經接近或低於聯合國規定的耕地警戒線(0.8畝)。在我國耕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僅靠大力種植油菜緩解食用油供需矛盾的空間十分有限。

而油茶生產在山區,不與糧棉爭地,全國14個油茶主產省區現有2.6億畝宜林地,有相當一部分適宜種植油茶,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可有效緩解食用油供給壓力和耕地緊張壓力。目前,新品種油茶林畝產茶油已達50-80公斤。在穩定現有油茶林面積的前提下,通過大力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可使畝均產油提高到50公斤以上,總產量達到250萬噸以上。如果再在適生地區擴大油茶林面積1000萬畝,總產量將達到300萬噸以上,可佔到我國食用植物油總產量的25%左右。據測算,種植1畝良種油茶,其產油量相當於種植1.15畝油菜或2.3畝大豆。若以油茶畝均產油40公斤計算,相當於置換出7500萬畝耕地用來種植糧食。這不僅對於增強食用植物油供給能力,減少食用植物油進口大為有利,而且對於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維護糧食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食用油消費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低檔油品,高檔保健食用油消費比例很低。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食用橄欖油已逐漸成為習慣。茶油號稱「東方橄欖油」,是我國的特產。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提供品質優良的茶油供應市場,有助於改善國民食用油消費結構,提高國民身體素質。

油茶四季常綠,根系發達,耐乾旱瘠薄,抗低溫凍害,防火效果好,適生范圍廣,可以充分利用邊際性土地來發展,既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又能綠化荒山、保持水土,促進生態脆弱區的植被恢復,顯著改善農村生態面貌和人居環境,是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俱佳的優良樹種,符合現代林業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初的特大雨雪冰凍災害中,油茶表現出損失較小、抗性較強的突出特點。因此,結合林業災後恢復重建大力發展油茶,可以有效改善林種樹種結構,增強林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特別是退耕還林工程,受雨雪冰凍災害損毀面積較大,補植補造任務繁重,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行樹種更換,更多地發展一些油茶,有利於退耕還林成果的長期穩固。

增收的「鐵桿莊稼」

我國69%的國土面積是山區,全國70%的貧困人口集中在山區,加快山區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油茶是一種常綠、闊葉、長壽樹種,一次種植,多年收益,穩產收獲期可達80年以上,經濟效益高,產業鏈條長,是名副其實的「鐵桿莊稼」。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油茶適生區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可以持續穩定地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山區農民脫貧致富。

據統計,2007年,油茶籽的銷售價格已突破6000元/噸,毛油價格高達4萬元/噸,茶油副產品茶枯的價格也達到1800元/噸以上。據測算,每畝油茶的產值約為4.2畝油菜,農戶種10畝優質油茶林,穩產期後每年收入可達2萬元左右,油茶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湖南省瀏陽市淳口鎮城花村有油茶林5000畝,人均2.6畝,2007年農民人均收入5680元,其中油茶收入佔18.6%。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羅坊鎮樟塘村農民傅忠保2001年新造高產油茶林120畝,2007年收入高達18萬元。江西省豐城市白土鎮崗下村農民雷本江,1998年新造高產油茶林2畝,第五年開始產油,畝產油15公斤,第六年畝產油41公斤。2007年畝產油達到55公斤,畝收入2500元。全村120畝油茶,僅此一項人均收入4300元,成為農民收入的最主要來源。

油茶產業鏈條長,綜合利用價值高,除可生產茶油、營養保健品、護膚品等精深加工產品之外,其加工剩餘物還可以提煉茶皂素和製作飼料、肥料、洗滌清潔等,這對於帶動農村工業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市場升溫,條件具備

油茶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淮河、長江以南的14個省(區、市)的低山丘陵地區,其中湖南、江西兩省分布最多,佔全國油茶林總面積的2/3。全國每年生產油茶籽106萬噸,生產加工茶油27.7萬噸。

然而,5000萬畝與建國以來最多時油茶麵積達到6000多萬畝相比,不升反降,油茶產業始終無法發展壯大。國家林業局相關調查認為,制約油茶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認識不到位。長期以來,由於油茶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種植特點,盡管種植規模大,但產量低,在全國油料產品中所佔比重很小,依存度低。二是資金投入不足,生產基礎落後。油茶新品種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較大,一般農戶無力承受。三是產業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近些年,部分地區雖然出台了一些鼓勵發展油茶的扶持政策,推動了當地油茶產業發展,但由於財力所限力度不夠,油茶發展步伐緩慢。四是品種老化混雜,經營粗放,科技含量低。現有油茶林相當一部分是建國前種植的,長期以來主要靠「人種天養」,沒有重視優良高產油茶品種的推廣應用、采穗圃的認定和建立,致使單位面積產量低。油茶大省湖南使用良種更新造林的高產油茶林面積為168萬畝,僅佔全省油茶麵積的8%左右,其他省區油茶良種應用率更低。

2000年以來,隨著我國食用油市場供給矛盾的加劇,油茶產品市場逐漸升溫,特別是油茶無性系品種高產特性逐步為社會所認識,全國陸續建立了一批無性系(品種)采穗圃基地。據統計,湖南、江西、廣西等9個省(區)已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71處,可年產油茶良種苗木(穗條)0.61億株。目前,中國林科院和湖南、江西、廣西等林業科學研究部門已選育出100多個優良無性系品種,這些良種的測產每畝在35—50公斤,部分優良品種已經應用於生產實踐。

全國14個油茶主產區現有油茶加工企業近1700家,具備年產茶油110多萬噸的生產能力,加工能力在500噸以上的企業達178家,具有精煉能力的企業達到200多家,油茶加工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具備一定基礎。油茶副產品綜合開發利用技術進一步成熟,其產品加工工藝和技術日趨成熟。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資源利用水平較高。

對此,國家林業局相關專家說,目前發展油茶已經具備了非常好的條件。一是茶油市場好,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和逐步提高的價格空間對發展油茶產生強大拉力;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擴張,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業,茶油的加工能力接近原料供應量的3倍;三是經過油茶科研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選育出了一大批高產穩產油茶良種,基本可以滿足油茶發展對良種資源的需要,集約化系列栽培技術都已成型過關;四是近幾年各地發展油茶的勢頭很猛,許多省份提出了具體的規劃和發展意見,出台了一些優惠政策。尤其是去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頒發以後,各地大力發展油茶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國家林業局對發展油茶高度重視,近幾年來相繼出台了《關於發展油茶產業的意見》、《關於加強林業「菜籃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特別是在2008年工作部署當中,把油茶低改確定為重點工作之一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這位專家指出,根據油茶適生地區的土地資源現狀,通過大力推廣應用油茶新品種、新技術,對現有油茶林進行撫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產油茶林,對於重振油茶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0年可望做強油茶產業

根據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國家林業局提出,要用10年左右時間,做大做強油茶產業,通過對現有低產油茶林改造,以及在宜林荒山荒地營造高產油茶林,重點加快油茶豐產林基地建設,使油茶產業有一個大的、歷史性的發展。

初步設想,在現有油茶林中,先期對立地條件較好、經營管理不善的約2000萬畝進行撫育改造;對品種退化嚴重的約1000萬畝進行重造;其餘約2000萬畝,積極創造條件,分期分批進行改造。此外,再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建立約1000萬畝新的基地。最終使我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000萬畝以上,進入盛果期後年產茶油總量達到300萬噸以上。

當前的工作重點和採取的措施一是抓緊編制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油茶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新造林和低產林改造補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新品種推廣示範以及實用技術培訓等。二是對從事油茶產業發展的農戶和生產大縣,研究制定類似國家對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所給予的補貼政策和獎勵政策,調動廣大農民和主產區的積極性。同時,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油茶產業發展。三是建設良種采穗圃和苗木繁育基地,制定年度苗木生產計劃,保障種苗供應,同時加強種苗監管,杜絕非良種壯苗上山造林,確保工程建設從高起點上發展。四是重點扶持建立一批油茶科技示範基地,加快油茶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進油茶產業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五是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制定必要措施,引導企業參與油茶基地建設,建立「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以點帶面,促進產業化經營。

--------------------------------------------------------------------------------

油茶全身都是寶

油茶(Camelliaoleifera)又叫茶子樹,泛指山茶科山茶屬植物中種子油脂含量較高且具有經濟栽培價值的植物總稱。

油茶的主產品是茶油。根據上海植物分析所檢測及《中國油脂植物》公布的數據,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遠遠高於菜油、花生油和豆油,比被譽為「液體黃金」的橄欖油還高出7個百分點,維生素E的含量也比橄欖油高出一倍,並且還含有橄欖油所沒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質山茶甙,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長期食用對於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醫療保健作用。聯合國糧農組織已將茶油作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高級食用植物油。

除生產茶油外,油茶還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茶枯餅、茶皂素、茶籽殼及生產茶油的剩餘物,可廣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紙、化學纖維、紡織、農葯等領域。

Ⅱ 山茶油的發展歷史

山茶油是從山茶科(Camellia)油茶( oleiferaAbel)樹種子中獲得的,是我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產基地,除此之外只有東南亞、日本等國有極少量的分布。油茶的中心產地則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及湘、贛南部,其栽培歷史有2300年以上,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中國是油茶的原產地。油茶樹生長在沒有污染的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整個生長過程中不施農葯、化肥等。經緯度及土質氣候適宜營養成分高。不含芥酸、膽固醇、黃麴黴素等對人體有害物質。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純凈,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為中國政府提倡推廣的純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衛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茶油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的食用植物油,其生產和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據公元前三世紀的《山海經》緒書記載:「員木,南方油食也」。這里所說的「員木」即油茶,可見我國民間當時就開始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歷史上,茶油曾經是「皇封御膳」用油,據史料記載,用小米麵為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帶絲、豆腐丁和調味品、茶油,是宮廷的御膳食譜,足可顯示享用茶油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油茶,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就開始栽種油茶。世界上除日本和東南亞極少數國家有零星分布外,唯有中國大面積栽培。野山茶油,因其稀有的資源和對人體健康的特殊功效,歷來為皇家指定進貢品,野山茶油在全世界唯中國獨有,野茶油是大自然賦予華夏大地的瑰寶。 我國山茶油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食用歷史,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茶油的食療作用:「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其他古籍中也多有記載,《綱目拾遺》記載「茶油可以治療痔瘡,退濕熱」《農居飲食譜》記載「茶油烹調餚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
相傳元末年間,朱元璋被陳友諒軍隊追殺到建昌(今江西苑溪村)的一片油茶林,正在油茶林中採摘的老農見此狀況急中生智把朱元璋裝扮成採摘油茶果的農夫,倖免一劫。朱元璋深切的稱老農為救命「老表」。
老表見朱元璋遍體是傷。用茶油幫他塗上。不幾天朱元璋就覺得身上的傷口癒合、紅腫漸消,於是他高興地稱此油茶果,是「上天賜給大地的人間奇果」。後來他在老表家休養一段時間,便秘又有好轉,得知這是每天吃茶油的緣故。從此。朱元璋與茶油結下了不解之緣。
朱元璋統一天下後,將江西茶油封為「御膳用油」。因明朝皇帝對茶油的喜好和重視。各大神醫對茶油進行了深究。神醫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茶油性偏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治肝血虧損,驅蟲。益腸胃,明目」又雲「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病垢。」後來江西把苑溪村茶油當作上等貢品進獻於朝廷,皇帝大悅,並賜封為「御膳奇果汁,益壽茶延年」!足可顯示享用茶油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以油茶為主料,由花生、芝麻、炒麵經科學配方,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的河南武陟縣「武陟油茶」是傳統上貢珍品,其味香美、濃而不膩、營養豐富,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秦時稱甘醪膏湯,漢末稱膏湯枳殼茶,唐代始稱油茶,沿用至今。據史料記載:楚漢之爭,漢高祖劉邦受傷,行至武陟,食之傷愈體健,遂封為宮廷御膳。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食後,曾為油茶賦「芳香滋補味津津,一甌沖出安昌春」的詩句。清代雍正皇帝到武陟視察黃河險工,知縣吳世碌以油茶進奉,雍正食之大喜,稱贊「懷慶油茶潤如酥,山珍海味難媲美」,並傳旨廣開油茶館,油茶由此盛名遠揚。經現代科學證實,茶油的脂肪酸組成與橄欖油極為相似,而其平均組成則高於橄欖油 。 山茶油作為一種全新的油種,在茶油的主產區,比如福建、安徽大別山腹地、江西、河南、浙江、湖南等地,消費者的認知度比較高,而對於山茶油非主產區的深圳、北京、廣州等市場,消費者在認知上存在較大的陌生感,但這些市場卻是山茶油潛力消費區。茶油主要集中在我國安徽大別山、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廣西等地區的高山及丘陵地帶,一直被視為山珍貢品,素油王之美譽,在營養價值上和橄欖油有過之而無不及。對市場茶油的前景。我國油茶主產區集中分布在湖南、河南、江西、廣西、浙江、福建、廣東、湖北、貴州、安徽、雲南、重慶、四川和陝西14個省(區、市)的642個縣(市、區)。其中,種植面積大於10萬畝的縣(市、區)有142個,種植面積在5萬-10萬畝的縣(市、區)有97個,種植面積在1萬-5萬畝的縣(市、區)有142個,種植面積小於1萬畝的縣(市、區)有261個。
油茶的生產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身,對於推進山區綜合開發、保護糧食耕地、維護國家糧油安全、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改善人民健康狀況、加快國土綠化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國務院的《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顯示, 2009年產茶油約26.65萬噸,產值約110億元。而從茶油系來看,則大致以江西、廣西、湖南、河南、浙江五省為主。同時提出要把油茶產業培育成興林富民的支柱產業,十二五時期14個主要油茶省區將建設油茶林基地3250萬畝,到2020年我國油茶林基地有望達到7000萬畝,年產茶油突破250萬噸,人均可消費茶油2公斤。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其果實可提煉重要的天然綠色有機保健食用油——茶油。據《山海經》記載,我國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茶油卻長期以來「藏在深閨人未識」,國人尤其是北方地區普遍對茶油缺乏足夠的認知,由於畝產低、回報周期長等原因,油茶的產業化更是步伐緩慢甚至出現倒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對茶油和橄欖油進行的對比研究表明,茶油與橄欖油的成分盡管有相似之處,但茶油的食療雙重功能實際上優於橄欖油,也優於其它任何油脂。橄欖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達75%-90%,茶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則高達85%-97%,為各種食用油之冠。茶油中含有橄欖油所沒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質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脂的升高,對抑制癌細胞也有明顯的功效。同時,茶油的分子結構比橄欖油還要細,所以食用時不用擔心副作用、有油膩。
國家糧油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外資油脂企業已基本壟斷了中國食用油市場,股權、定價權均被外方控制著。然而國際市場變幻莫測,只有自力更生,大力生產自己的油,方能確保我們國家糧油安全。茶油,是我們中國人所獨有的食用油!

Ⅲ 油茶前景如何

種植良種嫁接油茶前景看好。一、 油茶生產現狀我國現有油茶林多為60、70年代種植的實生油茶,雖然面積較大,但產量低下(平均畝產油量在2.5公斤左右),比較效益更低,究其原因,一是品種問題,二是管理過於粗放。近十幾年來,林業科研人員已經選育出一批優良的高產無性系及優良農家品種等,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二、 油茶的市場前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可與橄欖油媲美的茶油,市場售價逐年看漲,2007年茶果採摘時,僅油茶鮮果就達0.84--1.04元/公斤。為促進油茶的發展,國家林業局於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以「林造發〔2006〕274號」文發布了《關於發展油茶產業的意見》,一個樹種發展成一個產業,足見其市場前景。油茶是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富含維生素E、脂肪酸和山茶苷,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5%以上,居各種植物油之冠,有東方油橄欖之稱。產品市場用途廣,經濟效益高。選用良種嫁接油茶苗(高產無性系),第三年掛果,第四年投產。經實地抽樣測算,第五年平均每畝產茶油15公斤,第六年後逐步進入豐產期,畝產茶油可達30公斤左右,第8-9年,可以畝產茶油40-50公斤左右。豐產期可達100年。大面積栽培,則依據集約經營的程度,豐產期平均畝產茶油30-60公斤,比對照高600%~1 200%,油酸含量85%~88%,比對照高15%~20%。平均單果質量14~25克,鮮出籽率46%~58%,干籽出油率42%~55%,鮮果含油率7.4%~12.5%。也就是說,油茶高產無性系在豐產期的產油量是普通實生油茶同期的8—10倍,甚至更高。三、 油茶的適栽地區及栽培地段的選擇油茶在我國的天然分布是比較廣泛的,北界在淮河-秦嶺一線;南界大致在北回歸線附近;東界為東南海岸和台灣;西界是雲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東緣。而垂直分布在東部地區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西部地區可達海拔2000米。 油茶適宜在年均溫15-18℃,絕對低溫不超過-10℃ ,≥10℃年積溫在4500-5200℃之間;年雨量1000mm左右,生長期在260天左右;春季溫暖晴朗,地勢開闊的低山下部和丘陵地帶,土層深厚的紅壤、黃壤上生長。但做為人工栽培,應選擇在海拔高500米以下、相對高200米以下、坡度26度以下的陽坡地段。盡管油茶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能耐較瘠薄的土壤,但以PH值5—6的酸性土壤為最適宜。土層疏鬆、深厚、排水良好、較肥沃的沙質土壤對油茶生長發育特別有利。在這種土壤上生長的油茶結實豐滿,產量及出油率均高。谷地寬度不足50米的兩側山坡不宜選用。四、種植成本及預期效益投入的多少與作業方式、山場條件等密切相關。種植的當年度投入最大(以緩坡地、雜灌覆蓋中等、機械化作業為主的山場為例,單位面積一畝)①全墾翻耕80元;②挖穴50元;③基肥50元;④苗木110株、130元;⑤栽植20元;⑥中耕30元;⑦農葯、肥料55元;⑧其它用工等100元;計515元。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的中耕墾撫、農葯、肥料等,各175元左右。前四年的投入在1040元左右。現有的、大面積種植的良種油茶林的平均狀況,第四年即可有一定的收益,平均畝產茶油10公斤左右,按40元/公斤計算(現在超市裡的茶油價格普遍在80元左右/公斤),畝產值可達400元;以後逐年遞增,在第8-9時達到穩定的產量,此時畝產油量在40--60公斤,產值1600--2400元。五、發展油茶的注意事項 1、 盡管油茶的天然分布范圍很廣,但最適栽的范圍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湖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人工栽培以這些省(區)為好。 2、 購苗應選擇能提供苗木質量檢驗合格證、檢疫證、標簽的正規供苗單位。 3、油茶苗以春節後栽植較為適宜。 4、不少讀者及網友也問到老油茶林的處理問題,筆者建議:在適當的高度鋸斷,高嫁換冠成觀賞性強的茶花,老油茶林的行間栽上良種嫁接油茶。 5、 油茶為異花授粉樹種,因此,在引種時不能低於5個優良無性系;油茶花為蟲媒花,地蜂等能有效地幫助油茶授粉,從而提高產量。 6、 油茶一年到頭花果不斷,營養消耗很大。因此,墾撫、施肥等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7、 所謂的大果油茶,奉勸不要引種,那不是良種,皮(果殼)特別厚、出籽率低,含油率更低。 油茶的投入成本跟當地的土地租金,勞務費,選擇的品種,前期的投入等因素有關,油茶對氣候和土壤的要求不很嚴格。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要求酸性土壤。但為了提高油茶林的產量和經濟效益,應盡可能選土層較厚、立地條件較好的立地造林,南方坡度太大的山地不適宜大面積種植油茶。新造油茶林一定要選擇無性系良種,目前推廣較好的無性系品種有很多如亞林系列、贛林、長林、湘林等。優良無性系造林,加強撫育管理,油茶2-3年即可掛果,5-6年即可進入盛果期,畝產量可達300斤左右。拓展油茶關聯產業。茶油不僅是高檔食用油,還是食品、制葯、化妝品工業重要的優質材料,廣泛用於制染、造紙、化學纖維、紡織。因此,可依託豐富的油茶資源進行油茶的綜合利用與開發,重點培育發展一批油茶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延伸油茶產業鏈條,積極開發下游產品。積極探索油茶產業化經營方式。在自願、合法、有償的前提下,鼓勵油茶林向有實力、懂技術、會經營的油茶生產大戶流轉,推行適度規模經營。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通過訂立供銷合同,使龍頭企業與農戶、油茶園業主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你可登陸 http://www.anhuiyoucha.com/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33查看油茶的經濟效益

Ⅳ 酋陽發展茶油產業會不會對當地生態帶來破壞

酋陽發展茶油產業會不會對當地生態帶來破壞?只要規劃好,就不會影響

Ⅳ 當前我國油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數十年來,我國油茶產業雖然在基地建設方面曾有過幾次大的發展過程,但全國油茶產業卻一直沒有發展壯大起來。綜合分析各方面原因,當前制約我國油茶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2、比較效益相對較低
3、高產優品種未得到大面積推廣
4、宣傳不到位

Ⅵ 未來茶油產業是否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

近年來,抄我國油茶產業發展較快襲,基地建設逐步擴大,油茶苗木進一步良種化,並已篩選出一批優良無性系品種,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不斷深入並在生產中推廣應用,油茶產品深加工方法不斷改進,油脂工業精煉油生產技術應用到油茶產業,開發的產品正被廣泛應用於多個行業。為此,在多種因素的促成下,使得本世紀以來油茶產量得到較大提高,油茶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一)高產穩產新品種培育成功,為油茶產量大幅度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二)良種苗木培育技術,為油茶新造林分早實、豐產穩產奠定了種苗基礎
(三)低產林改造模式與技術日趨成熟,提高了當前低產林分產量水平
(四)政府產業引導和機制創新為油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動力
所以說未來茶油產業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Ⅶ 在農村承包山林種植油茶有前景嗎

是有前景的。油茶是中國南方獨特的食用油木本油料植物。它也被稱為橄欖油,油棕和椰子。它被稱為世界上四個最大的木本植物油,尤其是油茶的茶油。它是一種高級食用油。目前的銷售價格一般在60元/公斤以上,高檔茶油甚至賣到三四百元一斤。

下面從油茶種植的優勢進行分析。

1,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中國現有的油茶麵積約為7,000萬畝,涉及長江流域和南部的18個省(區)。湖南,廣西和江西是中國油茶產業的中心(約佔全國的80%)。國家將油茶列入產業發展規劃,湖南省是中國油茶產業的發展中心,將油茶列入千億元油產業。

3,油茶管理比較廣泛,成本低廉,適合山區或丘陵地帶開發。

許多農民喜歡種油茶,這是因為茶的種植門檻很低,而且種植了幾年。結果之後,基本上是「不問農業,只問收獲」。茶花採摘男女老少均可參加,費用不高。

一些工商資本公司到農村發展油茶產業。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他們。他們經常給最好的,最優越的條件,並把各種可用的政策資金集中到這些公司,希望讓企業帶頭並帶動當地油茶產業的發展。

Ⅷ 中國目前油茶市場怎樣

中國目前油茶市場供不應求,市場空間很大。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人們對油茶認識的提高,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新成果的全面推廣,我國油茶產業發展較快,基地建設逐步擴大,油茶產品深加工方法不斷改進。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油茶產業發展予以充分重視,出台多項優惠、扶持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各方發展油茶產業的積極性。中國油茶產業迎來發展新契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隨著我國食用油市場供需矛盾的加劇,油茶產品市場逐漸升溫,特別是油茶無性系品種高產優質特性逐步為社會所認識,各油茶主產區陸續建立了一批高產無性系(品種)采穗圃基地。我國油茶良種選育進展順利,國內14個油茶主產省(區、市)良種苗木生產能力從2008年的5000萬株提高到2011年的5億株,增加了近10倍。油茶加工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具備一定基礎。油茶副產品綜合開發利用技術進一步成熟,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資源利用水平較高。
通過良種和豐產栽培技術應用,使油茶高產穩產,可大幅提高茶油在食用油供給中的比例,緩解我國日益緊張的食用油供給矛盾,保障國家食用油安全。發展油茶具有不與糧爭地的顯著特點,從而大大緩解國家耕地資源短缺的壓力。與此同時,加快油茶產業發展,能夠促進農民增收就業,優化食用油消費結構,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聯合出台的《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茶油產量將達到250多萬噸,按銷售價格4萬元/噸計算,年產值達1000億元;再加上副產品,種植油茶年總產值可超過1120億元。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油茶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九章。首先介紹了油茶的概念、分布、特性等方面內容,接著深入分析了中國油茶產業的總體發展狀況,全面闡述了茶油市場的運行情況;然後報告對中國油茶產業的區域發展、重點企業運營、投資機遇及風險進行細致透析,並對中國油茶產業的發展前景做出科學預測。最後,報告分析了中國油茶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政策環境。

Ⅸ 油茶的前景

油茶前景不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作為高檔食用油的茶油,其市場前景看好,綜合加工利用前途廣闊。油茶樹壽命長,適應性強,丘陵、山地、溝邊、路旁均能生長。
油茶果不僅能生產出純天然綠色保健的高檔食用油,而且是食品、制葯、化工以及化妝品工業的重要優質原料。
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遠遠高於菜油、花生油和豆油,與橄欖油比維生素E含量高一倍,並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茶殼還是一種良好的食用菌培養基。研究表明,油茶皂素還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
豐產期每畝一年可採摘生茶果1000公斤以上。出產茶油100公斤以上,按茶油每斤15元計算,每畝每年產值達3000元以上,即每株油茶樹可產值達30元以上。而且茶殼、茶枯還有綜合利用價值。因此,種植油茶一次投資長期收益,經濟價值高,生態效益好,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

閱讀全文

與發展油茶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