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4 22:36:04

⑴ 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具體表現在什麼方面

首先,來認識什麼是農業產業化?
所謂農業產業化就是以市場為導向,提高比較效益為中心,依靠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實現一體化經營的農業。
其次,來認識農業產業化的特點,這樣,你就要對照這個特點,來判斷這個產業的產業化程度高低了。
1、市場化:市場是農業產業化的起點和歸宿。農業產業化的經營必須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自我服務的封閉式狀態,其資源配置、生產要素組合、生產資料和產品購銷等靠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和實現。
2、區域化:即農業產業化的農副產品生產,要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相對集中連片,形成比較穩定的區域化的生產基地,以防生產布局過於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產不穩定。
3、專業化:即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專業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農產品商品率等等,這些只有通過專業化才能實現。特別是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基礎的農副產品生產,要求把小而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在保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穩定的基礎上,擴大農戶外部規模,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的適度規模之間的矛盾。
4、規模化:生產經營規模化是農業產業化的必要條件,其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只有達到相當的規模,才能達到產業化的標准。農業產業化只有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增強輻射力、帶動力和競爭力,提高規模效益。
5、一體化:即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把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龍」型產業鏈,使各環節參與主體真正形成風險共擔、處益均沾、同興衰、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這是農業產業化的實質所在。
6、集約化: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活動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7、社會化:即服務體系社會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建立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對一體化的各組成部分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信息、技術、資金、物資、經營、管理等的全程服務,促進各生產經營要素直接、緊密、有效的結合和運行。
8、企業化:即生產經營管理企業化。不僅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應是規范的企業化運作,而且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為了適應龍頭企業的工商業運行的計劃性、規范性和標准化的要求,應由傳統農業向規模化的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發展,要求加強企業化經營與管理。
目前農業產業化的主要問題(當然不只是這些):
一是農民單家獨戶的分散經營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業生產多了砍、少了趕、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大貴大賤、大起大落的情況多次反復出現;農民生產規模小,農產品批量小,質量差,履約率低,很難進入大市場、大流通。
二是城鄉關系、工農關系不協調,農業比較效益低,與其他產業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更加尖銳。農民務農積極性不高,投入嚴重不足,農民收入增長減緩,農業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三是農業領域市場法規不配套、不完善,農村經濟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日趨明顯。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農產品加工經營者或者搶收搶購,或者拒收拒購,農民或者待價而沽,或者有貨難售,各方之間缺少利益連接機制,經濟行為隨意性很大,影響了農業穩定發展。

⑵ 申報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具備哪些條件

1、企業組織形式

依法設立的以農產品加工或流通為主業、具有獨立注入資格的企業。包括依照《公司法》設立的公司,其他形式的國有、集體、私營企業以及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外商獨資企業,直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開辦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等。

⑶ 如何促進農業產業化和專業化,解決農村資源外流和農村哀敗問題

農業產業化可多種多樣,但必須(特徵):1、面向國內外大市場;2、立足於當地優勢;3、實行專業化分工;4、形成一定經濟規模;5、組織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6、實行企業化經營。只有這幾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把農業改造成能夠與國內外大市場相銜接的產業。核心是如何把"千家萬戶"和"廣闊市場"兩者結合起來。

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一是保證農產品有效結合;二是增加農民收入。只有靠農業化這只大船,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民才能順利進入市場。所以,農業產業化是農民進入市場的好方式。

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扭轉農業弱質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農業產業化有利於解決農業社會效益高與經濟效益低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第二,有利於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它有利於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市場化。

第三,有利於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之間的矛盾,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第四,有利於提高農業的生產力水平,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它有利於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建立高效農業體系。

第五,有利於縮小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實現城鄉一體化。它有利於促進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實現農業產業化的背景,是因為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徹底地解決,如何解決好一家一戶分散的小生產與逐漸擴大的市場之間的矛盾,使農戶的分散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銜接好,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進行組織制度的創新。而農業產業化的本質是經營方式的貿工農一體化。通過發展農產品貿易和農產品加工業,使市場形成對農業生產的帶動,使農民提高直接參與市場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農民進入市場,開拓市場。另外,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與非農產業的利益分配的矛盾也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農業的比較利益較低,國家對農業的投資又難以真正落實到農業上來。這些矛盾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而農業產業化把產加銷融為一體,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實現了產品增值,從而改變了原始產品供應狀況,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

主要內容包括:
(-)農業專業化和集中化。這是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特徵。農業專業化包括農業企業專業化、農藝過程專業化和農業地區專業化三個方面。所謂農業企業專業化是指農業企業之間實行明顯的社會分工,各企業逐步擺脫"小而全"的生產結構,生產項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給自足轉變到專門為市場生產某種農產品,其它生產項目或者降為次要的地位,或者成為從屬的、輔助的生產部門,甚至完全消失。農藝過程專業化又叫農業作業過程專業化,即把生產某一種農產品的全部作業過程分解為若干個階段,分別由不同的專業化的企業來完成。如美國畜牧業生產,從育雛、飼養、蛋奶生產等工作都由專門的企業來完成。農業地區專業化又稱農業生產區域化,是指農業生產在較大的地區之間實行日益明顯的分工,各地區逐步由"千篇一律"、"萬物僅全"、"自給自足"的生產結構轉變為比較集中地為市場生產某些農產品的專業化地區。如美國因地制宜地進行某種作物的生產,通過長期演進,已形成玉米帶、棉花帶、畜牧帶等10個各具特色的農業帶。生產集中化一般是指伴隨農場數目的減少而出現的農場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如美國農場總數由1974年的231.4萬下降到1992年的190多萬,小規模的家庭農場逐漸減少,代之而起的是大規模經營的農場。雖然大農場在1992年只佔全國農場總數不到18%,但是他們擁有的土地佔農業用地的54%,產量占農業總產量的83%。
(二)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這是農業產業化最突出的表現形式。它是指農業企業集團內部、農業企業之間以及農業企業與非農業企業之間,通過某種經濟約束或協議,把農業的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納入同一個經營體內,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如芬蘭最大的乳製品聯合生產企業瓦利奧公司,它是一個具有大規模生產能力的專業化、社會化和集團化公司。公司從奶牛的飼養、原奶的收購、運輸,到乳製品的精加工、產品的銷售和出口進行一體化經營,不僅效率高、周期短、生產成本低,而且隨時可以根據市場的動態需求變化調整產品的品種和數量。該公司在全國各地擁有33個乳製品加工廠,加工能力佔全國牛奶加工總量的77%左右,產品種類多達1400種,年營業額達到81億芬蘭馬克(約合18億美元)。
(三)服務社會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其基本內容包括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上"一條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如墨西哥的錫那羅亞西紅柿生產協會就是為生產西紅柿的農戶設立的系列化服務機構,而且它還對西紅柿的產銷形勢、政府政策、市場動向、生產技術等問題及時准確地向農戶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利益分配機制合理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本質所在。由於農戶處於出賣原料的地位,作為價格的消極接受者,一般難以得到正常的利潤,而農業產業化則可以打破這種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通過農工商一體化經營,使農戶也分享到農產品在加工、流通過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潤。同時,發達國家還十分重視對利益分配機制的調控,除給農民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外,還突出表現在農產品價格措施方面。如歐共體通過制定干預價格(最低價格)與門檻價格(最低進口價格)等措施,保護農民利益,以防谷賤傷民。從國外農業產業化成功的經驗中看出,企業與農民互惠互利是產業聯結的基礎,妥善調節企業與農民的利益關系則是農業產業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⑷ 什麼叫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經營與傳統封閉的農業生產經營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徵:

市場化
市場是農業產業化的起點和歸宿。農業產業化的經營必須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自我服務的封閉式狀態,其資源配置、生產要素組合、生產資料和產品購銷等靠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和實現。

區域化
即農業產業化的農副產品生產,要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相對集中連片,形成比較穩定的區域化的生產基地,以防生產布局過於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產不穩定。

專業化
即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專業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農產品商品率等等,這些只有通過專業化才能實現。特別是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基礎的農副產品生產,要求把小而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在保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穩定的基礎上,擴大農戶外部規模,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的適度規模之間的矛盾。

規模化
生產經營規模化是農業產業化的必要條件,其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只有達到相當的規模,才能達到產業化的標准。農業產業化只有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增強輻射力、帶動力和競爭力,提高規模效益。

一體化
即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把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龍」型產業鏈,使各環節參與主體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同興衰、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這是農業產業化的實質所在。

集約化
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活動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社會化
即服務體系社會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建立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對一體化的各組成部分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信息、技術、資金、物資、經營、管理等的全程服務,促進各生產經營要素直接、緊密、有效的結合和運行。

企業化
即生產經營管理企業化。不僅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應是規范的企業化運作,而且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為了適應龍頭企業的工商業運行的計劃性、規范性和標准化的要求,應由傳統農業向規模化的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發展,要求加強企業化經營與管理。
上述特點說明,農業產業化的內涵非常豐富,而且從這些豐富的內涵中,還可以引伸出其他許多外延作用和意義。例如對鄉鎮企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作用,對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和農村城鎮化的推動作用等等。
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工、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⑸ 有沒有人幫我想一下如何寫關於《我國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的文獻綜述

內容提要:政策取向是一種前瞻性的研究,是從戰略上去認識政策實施可能帶來的結果。農業產業化將極大地拓展農業生產的發展空間,使"重視農業生產,突出農業基礎地位"的夙願得以實現;"口頭農業"、"文件農業"將被"訂單農業、"效益農業"所代替。由於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初始階段,所以,正確地選擇農業發展道路將有可能使之獲得比發展工業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本文擬通過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理解,指出政府應審時度勢制訂相關政策,順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內在規律的要求,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分包,投包,農業政策。

農業產業化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是農業體制的創新和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是在鞏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把小生產變為大生產,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企業化經營的有效途徑,也是農村穩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力措施;扶持、引導擴大農民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走農業產化之路,是當前農村工作重中之重。

一、關於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資源開發為基礎,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主導產品,按照產、供、銷,種、養、加,貿、工、農,農、科、教一體化經營的原則,把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各個環節結成統一的利益共同體。在實現形式上表現為生產的專業化,布局的區域化,服務的社會化,管理的企業化。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本質特徵是:以市場機制組織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使三者之間由原來的單純買賣關系變為以利益為紐帶,以契約的方式結成利益共同體,形成促進農業發展的新機制,實現利益一體化。

從制訂戰略性政策的角度來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推進農業運行的全過程,其中除農業產品市場化外,特別重要的是作為農業生產資料的土地和技術的市場化;二是推進農業運行的高度化。一方面是將傳統的低級產業一一糧食種植業降低比重,通過發展其它種植業,用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式, 促進農業高度化發展; 另一方面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使農業向第二產業延伸提高其附加值, 再則是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含量和水平, 使大工業技術和"實驗室"技術能普遍而有效地運用於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三是實現農業運行的有序化, 不但使農業生產各部門要有組織性地進行局部的分工與協作, 而且還要實現全社會范圍內農業資源的有序和有效配置。

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 農業從傳統的產品生產演進到商品生產,農業商品化、市場化經營明顯區別於計劃經濟時期的產品農業。基於這一認識上的轉變,將為政府制定和實施農業政策注入新的內容。如何實現農業增產只是問題的一方面, 實現農民增收才是我們工作的中心。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 農產品市場已經實現了"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 農產品短缺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過去一提到農業往往意味著農業生產以產出為首要目標, 現在所說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首先必須認識"經營"農業的真實含義,即搞農業生產要與賺錢掛鉤;農業不再是過去的"從田頭到地頭"只求產出不求收益的統購統銷的模式,而是要使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一直延伸到"餐桌",讓農業經營者利用市場機制獲得和投資其它產業-樣的平均利潤。農業不僅包括傳統的種植業,也涵蓋畜牧和水產養殖業的向產前和產後的延伸。在產業化經營農業的觀念下,過去單個的某一種農產品都形成了一個產業鏈或產業體系,整個農業將呈現為眾多的各具特色的"鏈條型經濟"格局。積極探索種、養、加相結合,農、工、商綜合經營,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方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竟爭力,實現農業的深度和廣度發展,是制訂和實施農業產業政策基本點。

"經營"農業還體現人們對農業的需求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在對農業產品的質量和多樣化提出新要求的同時,也要求農業功能的多元化,出現了"生態環保農業","旅遊觀光和休閑農業"等新的內容,這就要求農業生產者要實現質的飛躍,不僅要懂得農業生產的"田間管理"而且還要懂得農業的經營管理,要樹立競爭意識和品牌經營意識,講究市場營銷策略,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要借用工商企業管理的理念,用工商企業的經營之道去經營農業生產,推進農業的企業化建設。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另一種含義是對農業再生產過程的整合,它包括相關各經濟利益主體的明確分工和利益的合理分享,這是"利益共同體"的內在要求,最終能使各相關的利益主體都得到保障的同時實現降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市場成本。目前,農業產業經營實現形式是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實行基地化,集約化生產,這種模式是由具體的農產品生產引發和拓展而成的。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基本上屬於這個層次,雖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仍屬於起步階段。"公司十農戶","訂單農業"多受制於市場開發不力,流通渠道不暢及信用關系脆弱等因素的影響,農民時有增產不增收的現象,靠"田頭擺賣",小商小販式地"慘淡經營"。因此,尋找農戶小規模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對接的有效途徑,通過生產要素的合理流轉和配置及在產業鏈上的分工與合作,將各經濟主體的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轉化市場風險,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應成為我國政府農業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農業產業化經營呼喚政府職能的轉變,因而對政府指導和管理農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條件下主要是通過相關政府和法律為各參與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從制訂政策的角度來把握,一是要發揮農民主體精神和首創精神,遵重農民意志,不搞硬性搭配,不搞一刀切,實行自願、自覺的原則,以典型示範引路,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農民調整生產要素結構和產品結構,提高農業效益。二是要加大各級政府農業管理機構的設置和職能定位的改革力度,從創造"產業化"農業和"經營"農業的良好環境出發,切實轉變工作思路,為農業產業化發展保駕護航。三是要重視農業產業化經營人才培養。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農業生產產品化的觀念使農業商業化經營未能獲得全社會認同,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奇缺。因此,要十分注重發現、培養農業經營人才,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積極引導具有市場開拓能力人才投身農業產業化經營。

二、關於農業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沒有土地規模經營,就沒有高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這是國內外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樸素而寶貴的經驗。農業產業化作為我國農業市場取向改革的繼續和延伸,必然要求引入新的市場關系。作為生產要素之一的土地市場建設尤其為首,因此,必須加快培育農村土地市場,實現農地流轉的市場化。目前我國土地經營大都停留在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的"分包"這一層次上,土地經營規模狹小,地塊零散,調整頻繁,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沒有形成,極大地阻滯了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另外,個體農民無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進行農業技術改造,集體組織的弱化難於將分散的勞動集中起來,削弱了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後勁。這種分散經營的結果還會引致土地低效率利用,同時也無法滿足"大農業"所要求實行機械化,規模化生產的條件。筆者認為:制訂相關並實施有關政策,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通過土地入股的方式實現分散的土地使用權再次集中,把土地資源的配置問題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問題結合起來,促進農業土地資源向優勢產業和優勢龍頭企業轉移是當務之急,是我國解決農業產業化經營所面臨問題的關鍵性工作。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前提下,平均分包形成的土地使用格局已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大市場的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的稀缺性進一步提高,土地經營格局的相對凝固化使想多耕地的人不能多耕,不想耕地的人又不能不耕;耕地的人不願增加對土地的投入,不想耕地的人又不願放棄所承包的土地。這樣就不利於土地向農業龍頭企業集中,不利於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也不利於農業勞動力進一步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平均分包土地只能解決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問題,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來說存在明顯缺陷:(一)、農業粗放經營,規模過小。(二)、出現農戶兼業或棄耕現象,土地丟荒,降低土地效率。(三)、國家集體因發展和建設需要徵用農村土地十分困難,不利於農村城市化規劃與發展,妨礙農村小城鎮建設。(四)、土地開發和流轉過程中經濟利益分配不公。(五)、因征地完全失去土地的農民的生活難以保障。為此,把解決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承包權問題作為突破口,改"均田制"為"投包制",實現土地經營從"公平"到"效率"的飛躍,是新時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結點"。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的基本設想是:在不改變原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將土地折價入股,農戶土地經營權轉換為土地收益權,土地經營從實物形態轉換為價值形態,使土地收益和分配股份化,從而保證了農民承包土地的收益。,通過股份合作社(村、鎮集體經濟實體、農業公司)土地所有權的入股,把所有權同處分權分離開來,集體的土地所有權不變,土地處分權在股份合作社裡,收益權在農戶手中,實現土地"三權"分離,這樣使土地可以在股份合作社或更大的范圍內集中、流動和合理規劃使用,實現更大規模,更高起點上配置土地資源。農業也就能夠由粗放經營走向集約經營,由小生產轉向大市場。

⑹ 未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一家一戶的農業機械哪裡去

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的進步和變化才能達到,農業勞動力越來越少,農業機械越來越多。

當農業達到了產業化和規模化,統一整地,統一種地,統一收獲,原來一家一戶的農業機械去哪裡了呢?這個問題需要分時間和區域去看。

看未來:

幾十年之後的農業發展,比如全自動或者智能化農業,這里不做憧憬。因為當達到了全自動或者智能化的農業以後,現有的全部農業機械都將被全面淘汰。

不過看一下10年後的農業,應該還是人工操作為主的產業化和規模化農業,如上所說的統一整地,統一種地,統一收獲。

那麼達到這種統一作業以後,也就是我們的土地流轉達到一定的規模後,一家一戶的農機都去哪裡了?我覺得主要有3中去處:

1、報廢:在大面積的土地耕作面積整合以後,比如中原或東北地區,將會需要更大型的農業機械,比如500以上馬力的拖拉機。當500馬力的拖拉機用起來以後,原來的100-200馬力的拖拉機或者農機具,基本都是報廢處理了,也就是賣了廢鐵,回爐重造。這部分估計可以佔到80%。

2、留用:比如農田耕種都使用大馬力拖拉機了,但是也有一些農活需要小馬力拖拉機。比如拉東西,或者作澆水的動力,這時候就會有部分小型拖拉機繼續使用。估計在10%左右。

3、流轉:山區坡地由於地形限制,大型農機無法進行耕作,導致農業機械的更新速度達不到平原地區,還是只能使用原有的農業機械。比如一些淘汰下來的100馬力拖拉機,就流轉到山區,部分估計可以佔到10%。

不足之處,歡迎補充!

⑺ 農業的發展如何實現規模化和品牌化

農業產業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過程,把傳統的生產方式與現代的科學技術融合起來,加速了農暢場扳渡殖盜幫醛爆互業現代化的進程。遠景設計研究院農業產業化規劃專家道: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的兩個重點,一個是農產品營銷戰略制定與策略選擇,充分重視戰略性營銷,用好市場調研、市場分割、市場優先、市場定位等戰略性組合。利用好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等戰術性組合。一個是農業企業品·牌建設,抓創立品牌、提高農產品競爭力,農產品品·牌決策與管理的創新等。

⑻ 什麼是文化產品的規模化,產業化

我剛好也在搜這個問題,不過是選詞填空用的。。。
我看了了網路的定義:
產業化:產業簡單講就是企業或組織的集合。產業化,是說讓這些企業或組織集合成社會承認的規模程度,完成從量到質的變化,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規模化:就是事物的規模從小到大的一個變化過程。
我對它們之間的區別,是這樣理解的:
產業化:更專業的一個詞,側重於說明質變。
規模性:比較寬泛的一個詞(可以形容很多事物,如生產、發電、辦學),側重於說明量變的過程。

⑼ 產業化教育是什麼,不是教育產業化

先明白產業化的定義,再去理解產業化教育就不難了。
產業化也即產業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產業化導入階段,產業化發展階段,產業化穩定階段和產業化動盪階段四個階段。
1、導入階段:是指產業的技術研究開發和生產技術的形成階段,主要包括三個階段:研發、產品化及商品化階段。產品設計處於起步階段,製造工藝過程的組織是鬆散的,產品與工藝都經歷相對頻繁的大變動,整個產業基本處於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大量投入時期,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一些研究機構的科研及個別企業的加入。
2、發展階段:是指全面開展生產技術成果的商業運作的初級階段,包括小批量生產和大規模生產兩階段,這一時期,生產技術逐步改進,製造工藝過程趨於成熟,產品和工藝得到不斷的完善。在小規模生產階段,產品開始投入市場,市場處於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市場的需求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進入該產業企業開始增多,但產業總體上沒有實現盈利,行業規范不標准;在大規模生產階段:生產工藝成熟,行業標准走向成熟(包括部件標准生產標准及檢測標准等),市場走向成熟,產業開始全面盈利,大量企業涌進該產業,部分產品開始國際化道路。
3、穩定階段:是指商業化運作成熟階段,這一階段整個產業全面盈利,生產規模依舊保持增長的勢頭,但是趨於穩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技術成熟,分工專業化、區域化,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及配套的產業集群,形成產業群鏈結合發展模式;產品多樣化、差異化,國際化;行業標准系統化;市場成熟,趨於飽和狀態,市場競爭激烈,有企業退出,也有企業進入。新的相關技術或是產業開始出現,但趨勢不明顯。
4、動盪階段:新的相關技術或是產業開始崛起,舊的產業機制已經不適應市場,生產規模開始縮減,利潤萎縮,企業開始收縮規模或是退出市場競爭,整個產業體系呈現在動盪之中。

⑽ 為什麼胰島素產業化、規模化難度高於干擾素等其他基因工程產品

化學法我不清楚。
但就生物工程而言,胰島素有2條鏈,2條鏈是作為1條多肽鏈進行表達的,稱為前體,之後再進行酶切、提純、連接等,工藝相對較為復雜。如果是2條鏈分開表達,工作量增加很多。
干擾素只有1條鏈,表達然後再進行復性、純化、稀配等,工藝相對較為簡單。

閱讀全文

與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