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寫企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首先:產業這個概念是居於微觀經濟的細胞與宏觀經濟的單位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形成社會普遍承認的規模程度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說這個概念屬於相對宏觀的范疇, 並不具體指某一行業,某一市場下的某一特定經濟行為。
企業產業化應該是將企業「上升」到或者說用社會整體看待產業的視覺去看待企業的各種經營活動。站在相對高度來統一調配整個企業所擁有的社會資源,簡單來說它屬於企業戰略理念中的一種(特別是相對於那些 多元化或者業務涉及上下游的集團公司,而基於此制定的戰略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否具備較高的經濟效益,能不能多方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市場價值。
⑵ 為什麼要發展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下簡稱龍頭企業)集成利用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帶動農戶發展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主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對於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民就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⑶ 如何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一是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農產品基地建設。版
二是規劃區域化產權業發展。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自屬農產品生產基地,引導標准化種養企業所需農產品,使農業生產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
三是實施品牌戰略。要使產品走得出,叫得響,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增加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農業經濟發展的橋梁作用。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使合作組織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戶。
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把好農產品生產源頭關,標准化生產,無公害生產。加強農產品檢測,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六是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走出狹小的發展空間,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和地區,發展出口農業。
七是加強政府的引導職能。搭建平台,完善工作機制,激勵機制,科技機制,人才機制,投入機制,環境機制,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溝通。
⑷ 產業化的發展
1.農村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初步測算,全市200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增6.7%、林業增1.6%、牧業增1.7、漁業增4.0%,服務業增4.0%。
2.糧油實現恢復性增產。2008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54.5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4萬公頃,增長0.7%;油料作物面積1.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0.2%。由於這一年氣候較好,雨水充足,病蟲害較少,糧油產量增長較快。全年糧食產量228.3萬噸,比上年增加13.7萬噸,增長6.4%,其中稻穀產量68.8萬噸,增長18.7%,玉米產量60.5萬噸,增長6.4%,紅苕產量35.1萬噸,減少5.8萬噸,下降14.2%;油料產量20.0萬噸,增加3.1萬噸,增長18.2%。
3.農村經濟結構繼續優化。隨著各級政府對農業的投入增咋加,加上政策、市場的共同拉動,2008年全市農村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由上年的58.6%上升為61.1%,提高2.5個百分點,農業佔31.9%、林業佔1.3%、漁業佔4.5%、服務業佔1.2%。
4.畜牧業發展較快。以省政府將列為「全省丘區發展現代畜牧業試點市」為契機,不斷擴大「六方合作+保險」機制覆蓋面,充分調動廣大農民、業主和企業的養殖積極性,使全市畜牧業生產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初步統計2008年全市出欄生豬652.2萬頭,比上年增長5.2%;山羊322.1萬只,比上年增長2.8%;小家禽4131.8萬只,比上年增長4.3%。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63.7萬噸、10.3萬噸和1.1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4.6%、4.4% 和65.3%。與此同時,生豬生產後勁增強,年末全市能繁母豬存欄量達到42.0萬頭,比上年增長2.0%,仔豬存欄達到80.8萬頭,比上年增長1.8%。
5.農民收入創歷史新高。據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2008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41元,比上年增加595元,增長15.5%,收入水平和增加額均創歷史新高。其中,農民人均工資性純收入增加169元,增長10.9%;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增加375元,增長18.0%;人均財產性和轉移性純收入增加52元,增24.1%。從農民增收的渠道來看,畜牧、農業、務工收入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2008年資陽農民人均從畜牧業獲得的純收入比上年增加190元,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為32%,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最大;農民人均從農業獲得的純收入比上年增加146元,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為24.6%,貢獻居第二位;農民人均外出務工收入比上年增加109元,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18.3%,貢獻居第三位。
6.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提高。2008年全市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2834元,比上年增加415元,增長17.2%。其中:食品消費支出增17.2%、衣著消費支出增11.9%、居住消費支出增23.6%、設備及用品消費支出增31.5%、文化教育及娛樂消費支出增0.3%。
7.農民生產性投入增多。2008年農民人均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為1580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農業生產費用支出增6.8%、牧業生產費用增7.6%、林業生產費用支出增28.3%、漁業生產費用支出減28.6%。
⑸ 什麼叫做產業化
什麼叫做產業化 市場經濟都還不得不帶有特色 拿來就亂整。
「產業化」的概念是從「產業」的概念發展而來的,要理解「產業化」,首先需要搞清什麼是「產業」。所謂「產業」,本來意義是指國民經濟的各種生產部門,有時也專指工業。後來隨著「三次產業」的劃分和第三產業的興起,則推而廣之,泛指各種製造提供物質產品、流通手段、服務勞動等等的企業或組織。「產業」這個概念是屬居於微觀經濟的細胞與宏觀經濟的單位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又是國民經濟以某一標准劃分的部分的總和。
⑹ 一特四化的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
圍繞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堅持高起點、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發展方向,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增強產業化經營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到2012年,全市國家級龍頭企業達到5家,省級龍頭企業達到20家,市級龍頭企業達到50家。其中,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1家,過5億元的2家,過億元的10家,使我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分別佔全省規劃的五分之一。農產品加工增值率由28%提高到45%。
1、按照專業化布局和集群化發展的要求,引導農產品加工、貯藏企業跨區域集中布局。肅州區重點布局種子精選、果品、蔬菜、棉紡及乳品加工貯藏龍頭企業;玉門市重點布局啤酒原料、肉類和蔬菜加工貯藏龍頭企業;敦煌市布局果品、蔬菜貯藏龍頭企業。通過建立縣域間招商引資及項目建設利益分配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和市場營銷機制,形成相對集中、特色鮮明、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到2012年,全市種子精選、啤酒原料、蔬菜、棉花及畜產品加工能力分別由5.7萬噸、7.45萬噸、16萬噸、25萬噸和2.6萬噸達到6萬噸、14萬噸、40萬噸、30萬噸和7.95萬噸。
2、積極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以肅州區為中心,培育建設大型農貿市場,輻射帶動其它縣(市、區)的農產品貯藏、銷售,建成河西乃至西部重要的鮮活農產品批發銷售集散地。全市鮮活農產品的銷售量由目前的185萬噸發展到290萬噸。
3、市、縣(市、區)要安排並逐年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從政策、信貸、技術等方面對市場前景好、規模集約水平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骨幹龍頭企業重點給予扶持,促其做大做強。
4、繼續完善和發展各種行之有效的產業化經營形式,建立農業產業化組織內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帶動基地和農戶的標准化生產,促進產業化經營步入市場化、法制化軌道。
5、完善龍頭企業認定評價辦法,加強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的動態管理,建立競爭和退出機制。 全面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有關政策規定,到2012年,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214個增加到300個,其中發展專業合作社130個,70%的農戶加入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1、積極引導鼓勵有能力的組織和個人,緊緊圍繞特色產業創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引導現有專業協會向專業合作社過渡。通過推進標准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延伸產業鏈條、推進再聯合與再合作、強化市場營銷等措施,切實增強專業合作組織的競爭優勢。對帶動基地發展、促進農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作用明顯的專業合作社給予獎勵。
2、從資金、信貸、稅收、用地、人才引進和輿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開展技術、信息、倉儲、運銷、培訓等服務,促進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
3、引導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完善內部組織結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在傳遞產銷信息、推廣生產技術、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方面的作用。
⑺ 如何謀求產業化經營
應該突出五個重點:
1、突出龍頭企業的發展。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有計劃、有重點地培育一批大型龍頭企業,不斷增強它們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帶動、支持能力。應選擇一些經濟實力強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和以農產品加工、營銷為主的鄉鎮企業,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行列,充當龍頭企業,發揮它們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的引導和支持作用。應鼓勵具有比較優勢、有發展潛力、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企業,擴大規模,增強實力,發展成為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提高競爭力。
2、突出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對經濟利益進行合理分割,適時引導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向緊密型發展。要充分調動農戶、龍頭企業和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要發揮農業行業協會作用,使之成為貫徹國家產業政策的中介和政府部門的助手。支持各類經紀人和農業專業大戶等中介組織在農業產業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突出市場體系的培育。要積極融入現代物流,努力形成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要培育和扶持流通服務組織,規范「訂單農業」發展。要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機制,開辟面向國際市場的農產品「綠色通道」,為農業大流通提供保障。運用好現代市場營銷手段,建立統一的、專門的市場預測系統和信息發布系統。圍繞訂單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建立連接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科研單位、重點縣鄉和專業大戶的信息網路,提供多樣化、全方位服務。
4、突出農業基地的建設。要堅持「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種植結構,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基地建設,把支柱產業基地建設與龍頭企業的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扶持專業戶和專業村的健康發展,使之配套成龍。要樹立零資源觀,巧妙使用「拿來主義」,以政策、環境、管理、服務上的優勢來外引資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注入新的活力。
5、突出名優品牌的打造。要將各地分散的、規模較小的加工企業,通過掛大靠強,形成產品系列,提高產品檔次,擴大知名品牌市場分額。特別是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鎖定到農業的多功能性,保護環境,實現綠色GDP上來;把發展的定位提升到田園風光和鄉村風味,提供綠色生態景觀,弘揚特色民族文化上來;要把品牌的打造轉移到發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生產效益好的精深加工名牌產品上來,從而提升產品的文化底蘊和知名度,積極自然的融入國際國內的大流通,大競爭。
⑻ 企業產業化前景什麼意思
首先:產業這個概念是居於微觀經濟的細胞與宏觀經濟的單位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形成社會普遍承認的規模程度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說這個概念屬於相對宏觀的范疇, 並不具體指某一行業,某一市場下的某一特定經濟行為。
企業產業化應該是將企業「上升」到或者說用社會整體看待產業的視覺去看待企業的各種經營活動。站在相對高度來統一調配整個企業所擁有的社會資源,簡單來說它屬於企業戰略理念中的一種(特別是相對於那些 多元化或者業務涉及上下游的集團公司,而基於此制定的戰略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否具備較高的經濟效益,能不能多方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市場價值。
——————這個問題太「抽象」了,查了很久的資料,我所能解釋的也只有這么多了,不一定準確 有必要的話向專業的人士咨詢一下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⑼ 什麼是產業化經濟
「產業化」的概念是從「產業」的概念發展而來的,要理解「產業化」,首先需要搞清什麼是「產業」。所謂「產業」,本來意義是指國民經濟的各種生產部門,有時也專指工業。後來隨著「三次產業」的劃分和第三產業的興起,則推而廣之,泛指各種製造提供物質產品、流通手段、服務勞動等等的企業或組織。「產業」這個概念是屬居於微觀經濟的細胞與宏觀經濟的單位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又是國民經濟以某一標准劃分的部分的總和。 講到這「化」那「化」,實際上「化」的意思都是大體相同的,是指要形成社會普遍承認的規模程度,通行法則和在全社會范圍內達到通變,以徹頭徹尾地從質的規定性上達到提倡的目標。「產業化」即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集合成社會承認的規模程度,以完成從量的集合到質的激變,真正成為國民經濟中以某一標准劃分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農業產業化為例,其基本內涵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龍頭帶動和科技進步,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村經濟的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農業產業的基本思路,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類型主要有:市場連接型、龍頭企業帶動型、農科教結合型、專業協會帶動型。我地區是以龍頭企業帶動型為主,多種形成相結合的綜合形式。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徵:1、面向國內外大市場;2、立足本地優勢;3、依靠科技的進步;形成規模經營;4、實行專業化分工;5、貿工農、產供銷密切配合;6、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配套服務功能的作用。採取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 農業產業化的實現方式和目的 1、使農民真正得利,這是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目的是使農民不僅獲得生產環節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從而使農民富裕起來。這是推進農業產業經營的宗旨。 2、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轉化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這是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的。 3、農業科技貢獻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是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 4、農產品的生產與市場流通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是實行農業產業化鏈條的首要環節。 5、以「龍頭」企業來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兩個市場為引導,帶動、輻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這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中樞。 6、有一批主導產品、一批「龍頭企業」、一批服務組織、一批商品基地。
⑽ 產業化是什麼意思
是指某種產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實現效益為目標,依靠專業服務和質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
「產業化」的概念是從「產業」的概念發展而來的。「產業」這個概念是屬居於微觀經濟的細胞與宏觀經濟的單位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又是國民經濟以某一標准劃分的部分的總和。
(10)發展產業化擴展閱讀
產業化的發展
1、農村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初步測算,全市200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增6.7%、林業增1.6%、牧業增1.7、漁業增4.0%,服務業增4.0%。
2、糧油實現恢復性增產。2008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54.5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4萬公頃,增長0.7%;油料作物面積1.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0.2%。由於這一年氣候較好,雨水充足,病蟲害較少,糧油產量增長較快。
全年糧食產量228.3萬噸,比上年增加13.7萬噸,增長6.4%,其中稻穀產量68.8萬噸,增長18.7%,玉米產量60.5萬噸,增長6.4%,紅苕產量35.1萬噸,減少5.8萬噸,下降14.2%;油料產量20.0萬噸,增加3.1萬噸,增長18.2%。
3、農村經濟結構繼續優化。隨著各級政府對農業的投入增咋加,加上政策、市場的共同拉動,2008年全市農村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由上年的58.6%上升為61.1%,提高2.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