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促進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建議
第一、按照市場換技術的原則,加強國內企業和國際生物醫葯界的合作交流,促進我國醫葯工業在質的基礎上有新的飛躍。
第二、要加快扶植和培育一批上規模的醫葯企業集團,以企業為核心和依託,大力發展我國生物醫葯產業,集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以實現高起點、高標準的生物醫葯開發,避免遍地開花、低水平重復建設,實現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並能起到良好的產業示範和帶頭作用。
第三、國家要學習借鑒歐美在生物制葯方面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加快生物醫葯方面的立法,繼續建立和完善包括教育、科技、研發、新品保護、品牌建設等生物醫葯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在內的一套完整的扶持政策和優惠扶持政策。
第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與國際接軌,掌握核心技術;向自主研發新品的企業適度傾斜,保護企業自主研發的積極性。
第五、建議國家對創新的生物制葯產品開發「給市場」的政策扶持。
② 如何構建中葯產業鏈
(簡稱:公司)自成立以來,秉著以推進「現代中葯產業化」、實現「現代中葯產品國際化」為發展目標;以中葯基礎研究、中成葯現代生產,工藝研究、中葯質量標准國際化研究為突破口;多方面、多層次地發展現代中葯的研發和生產。
為全面提升公司醫葯產業層次和產業結構,必須從打造(優化)一條符合國際標準的現代中葯產業鏈入手,成為國內一流的現代化醫葯企業集團。
與部分先進醫葯企業集團相比,公司無論是在經濟實力、發展速度上,還是在形象建設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歸根到底還是在打造(優化)的產業鏈差距,因此,公司要迎頭趕上先進醫葯企業集團,建立國內大型的現代化中葯品牌基地,使之成為國內最大的中成葯生產銷售的企業之一,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實現產業聚集,盡快突出產業形象。
實現產業有序聚集
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葯業基礎和自身的主導高新技術項目,然而,縱觀公司發展歷程,和國內許多葯企業集團一樣,其產業發展和集聚基本上是一個自發形成的過程,在產業鏈中發展的現代中葯農業、現代中葯工業、現代中葯商業、現代中葯知識產業、管理知識產業和健康服務產業的統籌安排上存在許多不足。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司需要把握和處理好之間關系協調發展,特別是比較薄弱的知識產業和現代中葯農業環節。
公司要實現葯業高速、可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著眼於世界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與新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結合自身的產業基礎,量身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鏈,將研發、采購、生產、存儲、配送、銷售、服務等一系列價值活動構築在一個從供應商直至顧客的產業鏈條中,真正形成產業聚合效應,實現產業聚集,徹底解決公司葯業經濟總量不夠大,高新技術產品不夠多,國際競爭力差,產業較分散,形象不突出的現狀。
抓住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公司經廣泛的市場調查篩選和專家的反復論證,以符合GMP和FDA認證作為質量管理的基本依據,運用最先進的科研手段和設備研製而成。其配方科學、工藝先進、科技含量高,其中「柴葛清熱顆粒」、「身通逐瘀膠囊」、「小兒清肺顆粒」分別被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認定為「高新技術項目」。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2006年幾大高新技術項目完成利潤xx億元。因此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是產業鏈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共同努力的成果。面對當前形勢,要堅持以高新技術產品為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加快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和聚集,使公司產業形象盡快凸顯。
最後,要構建針對產業鏈發展的政策、技術和服務支撐平台。公司應盡快出台相關鼓勵和引導政策,將資金扶持導向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集中財力和政策資源,促進產業鏈構建優化。將公司辦成更加專業、專科、專一的具有現代化制葯水平的中葯制葯企業。成為國內一流的現代化醫葯企業集團。
③ 怎麼看待中國中葯材行業的發展
進入中葯材這一行,最快的途徑就是中葯采購這份工作,一是,自己雖然沒有經驗,但是有專門的師傅帶你,教你認識葯材的品種,產地,規格等級的劃分,往年葯材價格的波動。葯材的儲藏,炮製等等一系列知識。二是,利用公司的資源,可以與產地和市場的商家直接溝通,進一步來了解中葯市場。 這樣你的學習成本會大大的降低。但前提條件是你必須是學的相關專業,否則更本就沒有機會。
④ 目前制約中葯飲片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參考《2016-2021年中國中葯飲片加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國回內外中醫葯的需求持續答旺盛,中醫葯產業快速發展。然而,中葯的整體質量卻難言令人滿意,種植和初加工模式粗放導致葯材有效成分含量不達標、農殘重金屬含量超標等問題,成為制約中醫葯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瓶頸。切實提高中葯產品質量水平,增強中醫葯產業核心競爭力,亟須統一、科學、高質量的國家標准進行規范。
中葯材生產加工的其他環節也存在諸多隱患:如加工手段落後,採用馬路暴曬、硫磺熏蒸等方式;葯材包裝不規范,無包裝、濫包裝、無標示;此外還有摻雜使假、不能全程可追溯等問題。
⑤ 中葯要如何發展
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需求不斷上升
中葯企業經營現狀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
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
而非品牌中葯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我們預計到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中國中葯材市場規模分析
2010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僅為232億元。到2016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670億元。
2017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約746億元,同比2016年的670億元增長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⑥ 生物醫葯產業發展成功的關鍵要素有什麼
一、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二、自主創新體系完善
三、資金運作模式成熟
四、領軍企業集聚效應顯著
五、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緊密
⑦ 闡述一下中國發展生物醫葯產業的機遇
(一)生物醫葯產業是全球性朝陽產業。
1、全球醫葯產業逆境中繼續保持增長
2、生物版技術葯在世權界醫葯產品中所佔比例持續上升
3、跨國巨頭在生物醫葯領域的競爭重心將逐步轉向中國
(二)我國生物醫葯產業正處於國家政策機遇期
1、我國生物醫葯產業政策利好
2、中國醫葯市場增長高於全球,發展潛力巨大
3、生物制葯領域成為增速最快的子行業
4、我國醫葯市場進一步規范化,市場擴容加速
⑧ 未來中醫如何發展
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據悉,由屠呦呦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廖福龍等專家撰寫的青蒿素等傳統中醫葯科研論著,有望首次納入即將再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教科書《牛津醫學教科書(第六版)》。其中,題為「傳統醫葯的典範——中醫葯」的章節已完成定稿,分為「什麼是傳統醫葯」、「青蒿素等中葯發現史、作用機理和臨床應用」、「中醫葯整體觀與辨證論治」和「傳統醫葯便廉可及」四大部分。
此次,屠呦呦團隊的重大創新突破不僅具有重大成研究成果的意義,對於中國中醫葯行業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近年來,我國中醫葯行業不斷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前景十分廣闊。中醫葯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即中醫所用的葯物,以植物為最多,也包括動物和礦物。
因此,中醫葯的產業鏈也是從上游的動物養殖、礦物採集、中葯材種植,經過一次列的採收和粗加工後,我們的中葯材材料便流入中葯材專業市場或葯材批發市場,由倉儲、物流、貿易等來到中成葯企業和中葯飲片企業;後進入我們的下游醫院、葯房、超市等,從而到達消費者手中。
未來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11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已達6658億元,同比增長13.3%。2014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截止至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預測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011-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1年市場規模增速為13.3%)
中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領域研究的突破不僅能夠推動瘧疾防治的進展,對於中國中醫葯行業來說也具有重大的影響。未來,中醫葯行業在世界的影響將加深,對於業內的研究也具有示範意義。總體來看,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入如下:
1、市場空間將持續擴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農村城鎮化進程提速,總體健康需求顯著提高,人民群眾保健意識普遍增強,對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另一方面,我國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大量有消費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動醫療保健市場的需求。
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政策助力,進一步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活力
中醫葯是我國重要的衛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有潛力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中醫葯產業。《「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中醫葯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葯服務能力,推進中醫葯繼承創新。
而根據《中醫葯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制定的中醫葯行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中葯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823億元,年復合增速15%,中葯企業收入占整體行業比重從29.26%上升到33.26%。事實上,隨著中醫葯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進一步激發,相關企業也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3、「互聯網+中醫葯健康產業」將成未來發展熱點
隨著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期,新時代、新形勢下老百姓健康需求的變化,醫改攻堅帶來的醫療服務格局調整,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潮流的涌現發展,必將為醫療服務提升優化釋放出巨大空間。
目前互聯網+中醫葯領域的發展來看主要有幾種模式:中葯材電商、在線問診、O2O送葯、O2O推拿保健,以及通過互聯網進行健康管理、中醫媒體、中醫教育及智能化設備等。從投資數量上看,中醫O2O、在線問診、中醫連鎖獲投數量最多。未來隨著5G的快速發展,中醫葯行業市場前景可觀。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⑨ 我國中葯材市場發展趨勢如何
中葯作為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我國早在唐代就已開始了中葯材的栽培種植實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葯材開始進行多品種大規模種植,近年在「健康中國」戰略與國家支持中醫葯行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下,我國中葯種植發展壯大,中國中醫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葯資源龐大,中葯種植面積總體回升
中葯資源以自然資源為物質基礎,極為廣博。物種間的形體構造、生理機能以及生態環境千差萬別,但從自然屬性來講分別屬於植物、動物和礦物,即我國中葯資源基本上是由葯用植物、葯用動物和葯用礦物三大類構成的。
據統計,我國的中葯資源種類有12807種(含種下分類單位),葯用植物佔全部種類的87%,葯用動物佔12%,葯用礦物不足1%。
「十二五」時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中葯材生產研究應用專業隊伍初步建立,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標准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監管不斷加強,50餘種瀕危野生中葯材實現了種植養殖或替代,我國中葯種植已經可以基本滿足了中醫葯臨床用葯、中葯產業和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十三五」時期,隨著我國中醫葯行業政策的不斷落地,中葯種植科技水平將會不斷提升,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基地建設,提高我國中葯材產量,提高行業運行質量,未來行業整體向好。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