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的大豆產業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美國最早引入大豆在1765年,由東印度公司的海員Samuel.Bowen將中國大豆帶到喬治亞州Savannah。第二個把大豆引入美國的是美國駐法國大使Benjanin.Franklin,1770年將大豆由法國送到費城。植物探險家Dorsett在1927年以前,用了二年半時間,從中國東北各地搜集了近1500份大豆,悉數帶回美國,之後不久,即1929—1931年,Dorsett和Morse再次到中國東北、朝鮮及日本進行考察搜集,又從中國東北搜集了622份大豆。他們寫出了詳盡的考察報告,描述了大豆生產的全過程,直至大量的商品大豆、豆油、豆餅的出口情況,僅照片就有100多幅,對了解當時東北大豆生產很有參考價值。美國利用中國東北、朝鮮和日本大豆品種(尤其東北大豆)發展了大豆產業。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就成為大豆生產第一大國。19世紀末,大豆相繼傳入美洲其他國家,1912年在阿根廷,1916年在加拿大開始種植大豆。巴西和阿根廷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相繼發展大豆生產,已成為世界上第二、第三個產量最多的國家。
② 20世紀70年代後美國的甚麼產業興起
70年代,第3產業蓬勃發展。90年代,知識經濟興起。
③ 美國近年來經濟收入靠哪個產業
他們都不懂經濟,美國經濟是靠金融業發展的,在美國經濟中 第三產業佔有82%的比重,而金融業又占據多數,所以 美國發達靠的是美元霸權,美元是世界貨幣,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都是美元,因為美元既可以買黃金又可以換石油。~美國人就是靠錢生錢,當然 美國科技很發達,但是美國製造業並不發達,因為美國勞動力成本高 製造業都流失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當然美國掌握的核心技術也是美國強大之源,而美國科技靠的是美國強大的教育體系 沒有教育就沒有科技。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學 美國佔了7個。 那軍事是不是美國經濟收入呢?也算是 但不是主要的 因為美國軍工產業是民營化的 通過上市籌資,比如洛馬,雷神,波音等等~~這也間接帶動了美國經濟發展,但並非是美國支柱產業 我們知道 美國去年軍費開支是7000億美元 而美國GDP是15萬億美元 可見美國軍事經濟成分不足GDP5% 所以 美國經濟靠的是金融業,信息產業(包括互聯網)和其他高科技。
④ 什麼是美國的優勢產業
美國優勢產業有如下4種:1、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服務產業。華爾街的名字可以說是名震四海,其當仁不讓為世界的經濟和金融中心。華爾街的風吹草動,牽動世界的每一根經濟神經,他大一個噴嚏,世界就會感冒!2、以矽谷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矽谷這些年來創造了多少奇跡和神話:戴爾、英特爾、HP、思科、甲古文......不勝枚舉。這些公司早已成為美國企業的標志和象徵,其市值總和可能要以十萬億美金為單位來計算。而這些公司銷售收入的加總佔美國GDP的比例也該是2位數的。矽谷如此魅力,吸引各國家和地區爭相上馬高科技孵化基地:中國的中關村、印度的班加羅爾、日本的祝波科技城,還有歐洲、南美、非洲等國家的類似工程和項目,然而矽谷只有1個,不可復制!3、以好萊屋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我們可能很少人知道,為美國創外匯最多的不是飛機、汽車,而是美國的大片及染生產品。世界各大城市最希望的是2個項目,一個是申辦奧運,另一個就是建迪斯尼主題公園。4、高科技軍事工業。美國年軍事費用超過4000億美圓,比所有其他大國的相加還要多。其軍事產品更是世界一流,主要軍事裝備的技術水平領先俄羅斯、歐洲、日本等軍事強國半代到一代,甚至更多。美國的第四代戰機F-22即將服役的時候,俄羅斯的同類產品還沒有定型,中國的第三代戰機才剛剛公布,其他國家連搞的能力都沒有。在不允許各過進行核試驗使其不能發展核技術或使其核利用技術無法進步的同時,美國通過高性能計算機不斷進行模擬核試驗,其核武器應用水平早以今非昔比。
⑤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比重
美國等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0%,中低收入國家一般也在43%,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均值為43.5%。
(5)美國發展產業擴展閱讀
第三產業即各類服務或商品。公共服務業,(政治文化業、大型或公辦教育業、大型或公辦醫療業、公辦行政、管理業、公辦金融業、公辦咨詢收費業、聲優動漫製作事務所、公辦客運業、管理人員、科研教育或培訓業、人力資源事務所、大型糧棉油集中購銷業、民族宗教、影視媒體事務所、兵役、)。個體商人服務業,(盲人按摩業、個體售賣座商、個體餐飲業、住宿業、維修理發美容服務性商業、個體加工業、個體文印部、個體葯店、個體洗浴業、個體網吧、回收租賃業、外賣流動商販、流動副業)。綜合服務業,(房地產開發服務業、宇宙開發業)。經濟產業的結構分類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第三產業知網-中國區域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⑥ 美國依靠什麼產業發展
信息化 ,科技智能化
⑦ 美國的工業發展的啟示
美國的工業發展的啟示:
盡管美國實現工業化比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時間較短,但也花了約100年時間,這說明工業化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絕不可能在短期內通過走捷徑一蹴而就。
美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是在各產業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推進的,這一點對中國極具借鑒意義。
美國的工業化首先表現為人的專業化,勞動力專業化素質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在美國趕超英國過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美國獨立以來,一直非常重視教育,重視人才,重視人權,重視人的成長,這無疑是其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化強國的主要奧秘。這一點啟示在工業化過程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是最積極的力量,絕不能「見物不見人」或「重物不重人」
美國的工業化表現為明顯的產業聚集、區域專業化和人口集中(城市化)。這說明在工業化過程中,人口、生產要素和企業或產業都會在利益最大化法則的引導下,尋找自己的最佳位置或崗位,各種不同的地方因具有不同的優勢而在工業化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有的地方因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而成為產業和人口的聚集地。只要允許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動,這種現象就不可避免,那種期望人口、要素和企業或產業在各地均衡布局的想法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符合經濟規律的。各地競爭的結果是各自成為某方面的專業化區域。
美國的工業化是由市場化來保證的,其工業化過程也是市場不斷發育、市場范圍不斷擴大的過程。資本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的發育和發展,國內產品市場的擴大、國際貿易的發展(或國際產品市場的擴大),都為美國的工業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制度選擇對美國的工業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述產業協調發展、人的專業化、產業聚集、市場化等都離不開制度的作用。正確的制度選擇是美國工業化順利推進的必要條件,或者說美國工業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與其一系列制度選擇分不開的,如美國選擇了有利於工業化的土地制度、專利制度、現代企業制度和教育人才制度等。
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對美國成功實現趕超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雖然美國的工業化較英法等國起步晚,在工業化起步時期其國內的幼稚工業一度受到英國商品的沉重打擊,但美國政府通過頒布《禁運令》和提高關稅等措施,成功地保護了紡織業等幼稚工業。即使在其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化強國後,仍然維持了相當長時期的高關稅。可見,即使是極力倡導自由貿易和自由精神的美國,在推進工業化過程中,仍然是採取內外有別的貿易政策,對內強調自由貿易,對外則強調貿易保護,目的是使本國利益最大化。
美國工業化的成功與美國政府發揮了較積極的調控作用是分不開的。在工業化過程中,美國政府並沒有完全採取放任自流的政策,而是適時採取一些必要的調控政策,促進工業化發展,如藉助發行公債、直接投資公共工程、獎勵和補貼某些產業、設立專門的管制性機構等手段,以及通過設立中央銀行、統一通貨、設立存款准備金、買賣國庫券、使用銀行支票、發展投資銀行等金融手段,促進工業化進程。這些都說明,雖然會有「政府失靈」,但在同樣存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適當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對推進工業化十分必要。我國在計劃經濟時期,政府發揮了過多的作用;在體制轉軌時期,政府仍然在許多方面發揮了過多的作用,但也存在在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沒有發揮作用的現象。因此,在今後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政府既要部分退出和防止「政府失靈」,又要加強其在「市場失靈」領域的積極作用。
⑧ 美國健康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金融危機導致的美國經濟持續疲軟和國家債務連年上漲增加了未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但同時,IT、健康產業等一系列新興的朝陽行業逆流而上,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新支柱。據統計,美國健康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比十年增加了22.7%,產業鏈總就業人數增加了76.58%。截至2010年,健康產業對GDP的直接貢獻已達到8.8%,產值3.5萬億美元,僱用超過1600萬人,佔美國總就業人口的10%以上。
⑨ 20~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的經濟增長主要要主要得益於什麼產業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的增長主要得益於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
故選:如.
⑩ 美國經濟支柱產業有哪些
房地產,重工業(如汽車,機械製造),鋼鐵、航空、高科技產品(如電腦、軟體),金融行業(銀行,金融類衍生產品如股票期貨),農業(多種作物的出口國)、軍事、電影、食品。美國是發達國家其支柱產業基本上都是高附加值產業或高科技產業。
以上只是有明顯差距的行業。其實美國作為一個發達的國家沒個行業都是站在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