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新區產業發展

新區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13:37:38

Ⅰ 渾南新區的產業發展

以電子信息和先進製造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已形成特色。電子信息產業主要包括電子商務、信息家電、軟體開發、動漫製作、計算機通訊產品、數字技術產品及電子元器件等技術領域。

2005年 ,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121.3億元,同比增長21%,比重占工業總產值的40.4% 。 先
進製造產業主要包括IC裝備製造 、汽車及零部件製造、工業自動化、數控、數字醫療設備等技術領域。2005年,實現產值96.9億元,同比增長23.6%,占工業總產值的32.3%。
作為優勢產業 的新材料和生物制葯產業也得到迅速發展 。新材料產業基本形成了以納米材料 、合金材料、新型建築材料、化工材料等為主的企業群。
2005年,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32億元,同比增長35.6% ,占工業總產值的10.6%。生物醫葯產業形成了以生物技術、中葯現代化等為特點的產業群體,涌現了協合集團、雙鼎制葯、遼寧成大生物 等一批骨幹企業。2005年,生物醫葯產業實現產值 28.6億元,同比增長45.3%,占工業總產值的9.5%。
新區現代服務業在高新技術產業帶動下迅速崛起,它在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著重發展信息服務業、會展服務業、旅遊服務業、物流服務業,構建現代服務體系,體現商務辦公、文化娛樂、生態旅遊特色,致力於打造高品位的商務休閑環境。

Ⅱ 北戴河新區的產業發展優勢

北戴河新區擁有河、海、港、瀉湖、沙丘、森林等自然結合的獨特景觀,匯集著「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深林、湖泊、沙山、溫泉、鳥類、田園」等十大旅遊資源,可與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相媲美,具備打造世界級陽光海岸的自然資源條件。 秦皇島市是我國首批沿海開發城市,生態環境優越,旅遊資源豐富,為了加快城市發展步伐,拓展發展空間,深化建設宜居宜業宜游「三宜型」城市的發展理念,努力打造「長城濱海畫廊,四季休閑天堂」的旅遊品牌,更重要的是將秦皇島最美麗、最具有開發潛力的海岸線開發好、建設好,秦皇島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開發建設北戴河新區的戰略構想,並於2008年4月成立了北戴河新區工管委。
北戴河新區開發建設的總體思路,可以概括為「12345」,即「一個目標」:以(低碳)生態為基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建設中國北方乃至世界上一流的旅遊休閑度假目的地;「兩項原則」:人文生態立區、新型業態興區;「三個重點」:規劃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招商項目建設;「四條路徑」:錯位借力發展、集約規模發展、機制創新發展、統籌和諧發展;「五大定位」:人文生態新亮點、新型業態新平台、沿海強市新引擎、城市發展新空間、特色濱海新城區。
開發建設北戴河新區意義重大,一是有利於探索轉變發展方式的新路徑,深入實施旅遊立市戰略,形成有別於環渤海地區偏重二產結構的高端特色服務業集群,加快打造全省現代服務業發展先行區;二是有利於探索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科學發展新模式,保護這片重要沿海地帶的生態環境,堅決杜絕低水平開發,把最美的海岸用於發展最生態的產業;三是有利於構建全省「環京津休閑旅遊產業帶」的戰略新支點,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帶動城鄉一體化,與曹妃甸新區、渤海新區錯位互補,形成全省沿海地區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四是有利於樹立秦皇島銳意科學發展的新形象,與北戴河有機呼應和融合,更好地完成暑期服務的政治任務。 充分利用新區區域內海產品、花卉、分季節瓜果蔬菜等特色產業優勢,建成集收購、保鮮、加工包裝、以及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一體的輻射京津冀及東北地區的中心批發市場。
海洋產業:重點發展遠洋捕撈業、近海養殖業及種苗基地、海產品加工基地和批發市場。
文化健康產業:重點建設影視文化基地、藝術中心、文化創意園、會議中心、醫療保健中心、休養療養中心。 重點發展城市通訊設施、互聯網、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微波和光線電訊、圖文傳真等。
體育休閑業:利用北戴河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建設一批濱海特色高爾夫球場群、體育中心、四季體育訓練比賽場館、休養休療中心等,發展體育訓練、比賽。

Ⅲ 西咸新區產城如何穩步發展

8月27日 題:以人為本綠色發展產城一體勾勒未來——陝西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調查

「城鎮化進程不是簡單的征地造城,而是要使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共享發展紅利。西咸新區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村民』變『市民』後不僅住有所居,還能勞有所得,保障他們的長遠生計。」西咸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說。

在西咸新區的空港、灃西、秦漢等五個新城裡,得益於特色小鎮和都市農業等業態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成為「上班族」。今年58歲的李芳茹是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坡劉村村民,以前一家人種地每年收入不到兩萬元。把家裡部分土地流轉出去後,現在的李芳茹和丈夫都成了附近一個酒庄的工人,兩人加起來每個月能收入3500多元。

「綠色基底」涵養城市「氣質」

如今,走在位於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的渭河景觀帶,映入眼簾的是堤上綠樹成蔭,灘內水草豐美,時見魚鴨飛鳥,引來不少市民在此嬉戲遊玩。

建設大小水系45條,打造湖泊、濕地23處,5000畝的大西安中央公園加速建設……西咸新區以打造現代田園都市為目標,綠色、生態、低碳作為發展之基,通過增綠擴綠、「柔性治水」等方式,孕育出獨特的城市「氣質」。

綠色發展,也成為西咸新區破解「大城市病」的妙方。每逢暴雨全國不少城市都會陷入「看海」窘境,而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卻能靠「海綿城市」技術安然度過雨季。作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地區,截至目前灃西新城已實施海綿型園區240萬平方米、海綿型道路50餘公里、海綿型公園綠地140萬平方米。

西咸新區還探索利用中深層地熱供熱技術,緩解大城市的冬季霧霾之困。西咸新區秦漢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朝輝介紹,中深層地熱供熱技術就是通過向地表以下2000多米鑽井,將地下熱能通過有效介質傳遞到地面上的設備房進行蓄熱供暖。目前秦漢新城已在10萬多平方米的商業住宅和7萬平方米的寫字樓推廣使用,有效減少了煤和天然氣的使用。

針對大城市因為管線維修而反復開挖的「拉鏈馬路」現象,西咸新區持續推進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在城市下面建設「隧道式」空間,將污水、燃氣、熱力、電力等管線集納其中進行統一管理,確保城市有序安全運作。

現代產業體系構造城市「內核」

今年3月,總投資400億元的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西咸新區開工建設。寶能新能源汽車西安基地負責人李永鴻說,項目已經進入土建施工階段,並有300多人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前期研發,一期建成後將達到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

「產業興則城市興」,近年來西咸新區初步形成了先進製造、電子信息、臨空經濟、文化旅遊等六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五個新城分別布局臨空經濟、大數據、文化旅遊、都市農業等產業,發展定位清晰明確。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岳華峰說,西咸新區把產業作為發展之「魂」,依託陝西的科教、軍工等優勢,因地制宜搭建現代產業體系,為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

來自人民網

Ⅳ 貴安新區的產業發展

大數據產業。規劃建設32平方公里電子信息產業園,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電子信息製造業。目前有富士康第四代綠色環保產業園一期、斯特林能源裝備製造基地、三大電信運營商數據中心、泰豪國際數字文化產業園等項目落地建設,總投資達400億元。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規劃建設22平方公里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已入駐貴安環保設備生產基地等項目,2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已建成一期10萬平米標准廠房,正式入駐貴安機器人與極光產業園項目,貴安新區乾新光纖高科技產業項目等。
生物醫葯產業。新醫葯產業園規劃面積9.8平方公里,主要依託貴安新區中葯材資源優勢和民族葯基礎,夯實提升民族葯業,大力發展現代生物醫葯,重點發展化學葯品原葯製造、化學葯品制劑製造、中葯飲片加工、生物制葯、中成葯製造、醫療器械等領域,支撐貴安新區大健康產業發展。
大健康產業。圍繞貴安新區功能定位,依託貴安新區豐富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自然資源、以生態文化旅遊、生態地產和綠色食品為重點,做大做強健康產業。
電商產業。打造中國貴安電商生態城,佔地面積298畝,建築面積28萬平米,從杭州武漢深圳等引進先進的電商服務機構,匯聚倉儲、物流、平台、融資、營銷、技術、包裝等核心電商企業,輔之衣食住行用娛等配套設施,構建產業鏈長、功能完整、產業共生的電商產業生態圈,未來三年有望激發百億產業規模。

Ⅳ 鄭東新區產業發展方向!!!!

關於促進鄭東新區商貿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鄭政〔2009〕22號),發揮商貿流通業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設「三化兩型」新城區,推進商貿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現就加快鄭東新區商貿業的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優化商業發展環境,塑造東區商業形象

2009-2011年,東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用於商業街區基礎設施配套、商圈宣傳等重點項目。

1、建立鄭東新區購物直通車,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和發車密度,緊密聯系各個商貿業項目,方便消費者到CBD商業步行街、寶龍城市廣場等商業項目的購物和旅遊。

2、合理設置重點商業街區如CBD商業步行街和寶龍城市廣場的停車泊位,加強行人和非機動車輛管理。

3、有效整合鄭東新區特色商業資源,提煉城市商業宣傳主題,加強高端媒體長效廣告宣傳,鼓勵各種媒體宣傳推廣鄭東新區商業服務信息,提升鄭東新區商業的輻射影響力。

4、積極吸引國家、省級部門或行業協會到鄭東新區舉辦各種形式的展會、商業論壇等活動,鼓勵結合經貿、旅遊、文化、體育等舉辦不同主題的購物節活動,鼓勵企業開展各種商業促銷活動。

5、策劃鄭東新區商業項目以及CBD商業圈的整體宣傳推廣計劃和分階段實施方案。政府牽頭、企業參與,進行全面市場推廣活動。

二、積極培育商貿服務業,加快發展便民服務業

1、大力培育重點商業。提升經營品味檔次。CBD商業步行街70%以上面積要自營,引入知名商家,對符合業態規劃的入駐商貿企業,對其所繳納稅收東區留成部分2009-2010年按照100%的比例進行獎勵,2011-2013年按照50%的比例進行獎勵。

2、推進實施標准化菜市場工程,建立完善農貿市場設置和管理體系,採取政府補貼、市場運作的方式進行標准化菜市場建設,力爭在兩年內新建標准化菜市場達到每萬人1000平方米的標准。

3、完善社區便民服務體系,以「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為主題,積極開展創建國家級、省級社區商業示範區活動。在建、新建社區要規劃預留商業網點建設空間,有針對性地根據入駐居民的需求特點和社區商業網點的建設要求,合理配置各種業態的商業網點,由管委會土地規劃局、商務局、社會事業局、工商局、執法局、房管局按有關規定加強管理。

4、加強商貿隊伍建設。重視商貿流通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激勵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把商貿隊伍培訓納入政府創業素質工程,管委會每年安排1-2次商貿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商貿隊伍的綜合素質。

5、與本文件不一致的政策,以本文件為准。

鄭東新區管理委員會關於促進投資和繁榮的若干意見
管委會各局(辦)、各有關單位:

Ⅵ 兩江新區的發展規劃和產業分布

首先,重慶的大發展基調是「一路向北」,特別是兩江新區作為中國第三個掛牌成立的國家級新區,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

重慶兩江新區於2010年6月18日掛牌成立,是中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中新項目核心區;是重慶作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連接點、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的樞紐和中心,正深入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口岸高地和內陸開放高地。新區位於重慶主城區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包括江北區、北碚區、渝北區3個行政區部分區域(我們常稱為「三北區域」),規劃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可開發面積5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萬。

根據重慶兩江新區發展規劃,新區劃分出了十大組團。分別為:水土組團、蔡家組團、悅來組團、禮嘉組團、觀音橋組團、人和組團、唐家沱組團、空港組團、魚嘴組團和龍興組團。

北碚-悅來-水土新興產業組團,依託水土雲計算產業園、仙桃數據谷、悅來國博中心、健康產業園,重點發展雲計算大數據、大健康、國際會展、智慧城市、智能製造、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渝北-空港組團,重點發展加工貿易、保稅維修、綜合物流、融資租賃、快件集散、著力推動加工貿易向「研發+產業+物流」 鏈延伸,打造保稅+「貿易、物流、金融」等新型貿易業態。

金山-水港組團,依託保稅和貿易多元化試點功能,重點發展保稅展示交易、總部及轉口貿易、綜合物流、專業市場、

,依託照母山科技城、、互聯網產業園等成熟樓宇載體,重點布局總部經濟、總部貿易、跨境電商、商品類交易中心、、科技創新、、文化貿易、、高端商貿商務等產業和業態,建設樓宇型總部經濟集聚區和區域性金融、科技、商務中心。

江北-江北嘴金融組團,依託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運營中心,重點布局金融總部和要素市場,建設長江上游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區。

龍盛高端產業組團,依託製造、物流、總部等重大平台和產業新城,重點發展新能源及智能汽車、裝備製造、通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和科技研發、工業設計、

果園港物流組團,依託「鐵、公、水」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樞紐功能,重點發展口岸物流、多式聯運物流、臨港先進製造業、國際貿易、供應鏈金融;建設港口物流倉儲和加工中心、鐵路貨運到發中心、港鐵貿易中心、


閱讀全文

與新區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