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統計局 2016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比2015年增加多少
目前國來家統計局最新只有2015年的數據源。但根據《2016年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上海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632.68億元,同比增長8.1%,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6.50%,占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比重的6%。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上海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B. 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對文化產業有什麼影響
上海自貿區對文化類行業的保護意圖十分明顯,根據目前我國國情,此舉措也有較大現實意義。文化產業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有重要促進作用,「十二五」規劃中,中央政府將文化產業置於戰略性發展產業高度,為其發展提供了較為寬松的環境。在政策紅利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勢如破竹,然而起步晚、底子薄,相比國外文化產業仍存在較大差距。 如果在自貿區中對國外文化企業不加限制將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造成較大沖擊。尤其是圖書、影視、廣播等行業,其區域局限性較小、影響范圍廣,外資進入對國內其他公司具有嚴重破壞性。目前我國影視、出版等文化行業正處於迅速發展期,為了保持其增長速度,對外資有所限制是明智之舉。 但是在文化領域中限制外資並非長遠之計,這與自貿區的意義相違背。事實上,政府已經在娛樂性企業、游戲主機生產等方面有所開放,影視、出版等領域的開放也將是必然之勢。國內相關企業應該警惕外資的「入侵」,面對國際化市場的大環境,政府所起的保護作用十分有限。 現階段,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文化產業崛起提供了良好環境,文化行業的市場需求量達到空前高度。然而在我國文化市場蓬勃發展之際,國外市場卻進入飽和狀態。國外資本對中國市場這塊「肥肉」垂涎已久,如果我國文化產業不主動對外開放,歐美等國家或也將採取高壓政策,迫使我國文化市場對外開放。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2012年,中國文化產業總產值突破4萬億元,比2011年得到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在我國的經濟地位日益凸顯。然而面對外資進入,我國當前依然需要保持謹慎態度,首先開放一部分影響范圍較小的文化領域,然後逐漸開放其他關鍵領域,否則將對國內文化企業產生較大沖擊。上海自貿區對與文化產業可能會是一個新的飛躍,也可能是一場災難,如果假象中國文化產業同他國文化產業競爭,我們是沒有太多優勢,可能會導致破壞中國文化產業。都是可能,只能走著看。
C. 上海自貿區對娛樂文化和演出經紀產業有何意義
上海自貿區作為一個大型的貿易交易的場所,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想要進去工作的一個地方。在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懷揣著夢想,想要通過自貿區的一些經濟政策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這里也是娛樂文化發展的繁榮中心,自貿區的設置,給這些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生機。
因為開放的經濟政策以及具有獨特的優勢,上海自貿區的文化產業發展蓬勃日上,對於娛樂文化以及演出經紀產業來說,能夠使它們的發展更加快速。作為一個優秀的發展自貿區,上海的娛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在這種環境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優勢,使這類產業具有更多的推廣渠道與更多的粉絲效應,從而增加更多的收益。除此之外,由於上海的外貿比較發達,這類產業在這發展也能更好的幫助文化對外傳播,使我們本國的娛樂文化事業也能對其他國家的娛樂文化進行輸送。
D. 文化產業在上海又稱作什麼
您好
文化創意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世界各國政府都對這一產業的發展給予了特別關注和高度重視.
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效益日漸明顯.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創意產業園區建設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測,到2015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將達18000億元,佔GDP的比重將超過5%,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尤其是在一些基礎較好的城市,如深圳、北京和上海,文化產業更是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勢頭強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文化產業園區超過2500家,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多達500家之上,其中國家已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就已超過350個,分布於全國各地.
但是在各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快速發展的背後,一些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如園區太多、資源分散;建設模式雷同,房地產色彩濃厚;園區定位不明確,產業結構雷同;園區之間相互分離而自成體系,缺少必要的分工與合作;園區耗費巨資建成後,租金高,企業入駐率低,難以吸引創意階層,文化氣息淡薄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創意產業園建設行業研究小組表示,盡管目前創意產業暴露出了各種問題,但從整個國際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創意產業仍有廣闊前景.因此政府目前暫停審批創意產業園,可以看作是一個調整改善過程,未來即將繼續加大創意園區的開發和建設,但與此同時政府管理將從嚴,向著適合社會產業需求的方向引導.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稱,要在政府引導下發揮市場機制積極作用,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進入.
此外,一些地方出台的「十二五」規劃中把發展創意產業園區提到了重要位置,如深圳市的「十二五」規劃中要求大力實施產業集聚,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統籌規劃,加快推進國家級創意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培育和推廣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頭企業和文化產品.在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下,創意產業園區也將迎來美好的發展前景.
E. 北京市和上海市,哪個在文化產業上實力位居第一
在2007年初中國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比較中,北京市在文化產業上實力位居第一。從文化產業總體實力看,由於上海經濟總量大,文化產業總量就大,在全國文化產業總量中所佔比重最高。但是北京作為全國首都和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資源和創意人才資源豐厚(2007年初,77所高等院校,353所科研院所,科研人員達30萬人),國家文化機構集中(全國演藝業的1/2,影視產品的1/2,圖書近1/2,音像製品的1/3,期刊的1/4,報紙的1/5集中在北京),因此文化產業在GDP中所佔比重最高。而且,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速度最快,將繼續保持這一優勢。總的來說,北京市在文化產業上實力位居第一。
文化產業在上海總體經濟格局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07年,上海文化產業總產出達到2718.95億元,實現增加值683.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2%。2007年,文化產業發展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0%,拉動全市生產總值增長0.8個百分點。隨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市場進一步開放,民營資本呈現出旺盛的投資熱情。截至2007年底,全市擁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的機構有258家,其中民營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機構207家,占總數的80.2%;2007年,全市民營影視製作機構在電視劇生產上的投資總額達到28174萬元,是國有製作機構的1.86倍。2007年全市營業性文藝表演團體共有103家,其中61家為民間職業劇團。
2010年上海世博會即將到來,世博會對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的綜合影響也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對接世博會,依託世博會的平台,大力發展上海文化產業,把世博會對文化產業的貢獻率提高到最大的可能,已成為上海近期文化產業發展策略的重要選擇。
中國投資網 2009-2012年北京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F. 上海文化產業有哪些
去文化和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局問,要麼宣傳部也行。文化產業大致:娛樂場所,書店,網吧,廣告設計……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