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未來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旅遊會更加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多樣化的發展方向既包括旅遊方式的多樣化,也包括旅遊目的地的多樣化。特別是空間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載人航天技術的更加成熟,未來太空旅遊已經不是夢想,到月球轉一圈或者星際旅遊都不再是夢想。天空旅遊,深海旅遊都成為可能。
二、旅遊的個性化定製與大數據結合
旅遊更具有目的性。旅遊公司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向遊客提供個性化的旅遊方案日益簡單,也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智慧旅遊的雙向性更加成熟。一方面是旅遊公司充分利用網路信息的智慧化發展方向,向遊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一方面遊客自助選擇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項目也更加精準,更加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進行預訂和實施。
三、自由行更加開放和個性化
交通的便利和互聯網技術的更加普及和升級,使更高級的自由行更加便利化,旅遊目的地的禁區會越來越少,各種旅遊方式、交通工具日益便利化,空中、陸地、水下都成為平常人家可以遊玩的地方。
⑵ 中國未來旅遊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旅遊服務提出的新的要求
未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一、旅遊的多樣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將向多樣化發展,如休閑娛樂型、運動探 險型等。旅遊者多樣的個性化需求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進入老齡 社會後針對老年人
⑶ 2020年中國的旅遊行業如何發展呢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這三部分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國內旅遊市場穩步增長
根據中國文旅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9年,國內旅遊市場持續平穩增長;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首次突破50億人次,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突破60億人次,達到60.06億人次,較2018年同比增長8.43%。
國慶假期期間國內旅遊市場
根據中國文旅部發布的國慶節假期八天的旅遊市場數據,2013-2019年,國慶假期期間國內旅遊收入逐年增長,但增速整體呈現波動下降趨勢,2019年旅遊收入突破6000億元,達到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5%。2020年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⑷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
⑸ 中國旅遊業為什麼發展迅速
中國旅遊業發展迅速的原因:
1、居民收入的增長與消費水平的提高對版旅遊業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權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出現了穩步的增長,與之相對應的是消費水平也有隨之了明顯的提高。而這些都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有著推動的作用。
2、閑暇時間的增多對旅遊業的影響
隨著我國假日制度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公民就會有更多的閑暇時間,而閑暇時間的增多,使得人們「走出去看看」的期望值提高,可以性增加,旅遊成為現實。
3、國家政策的支持
「黃金周」的出現,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
4、我國旅遊資源豐富
作為一個面積大國和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很豐富,不同地區的景觀差異大,旅遊價值高,也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⑹ 中國未來旅遊產業會怎麼發展
開啟「新」旅遊 智慧旅遊成為今年主流
今年中國旅遊日,全國多地推出了節日特惠,向遊客送出免票、半價票、優惠券等「大禮包」。「雲旅遊」「雲推介」「雲購物」等成為今年的新特點、新亮點。
智慧旅遊成為今年中國旅遊的主流。各地旅遊景區、景點重新開放以來,預約、錯峰、限流成為「標配」,智慧旅遊平台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線上購票、刷臉入園、自助導覽等智慧服務大范圍應用,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遊客安全和旅遊秩序的同時,提升遊客的體驗度和滿意度。
可以預見的是,預約制、定製化將成為今後旅遊消費的新常態。對於旅遊目的地而言,提供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將不再是唯一要求,讓到訪的遊客在看美景的同時,安全游、安心游更加重要。旅遊目的地的安全、環境、服務品質將對遊客的旅遊決策起到關鍵性的影響,中國遊客新的旅遊安全觀將逐漸形成。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了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入出境旅遊總人數3.0億人次,同比增長3.1%;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國內旅遊收入57251億元,增長11.7%。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5%。
隨著旅遊活動的高頻化,人們的旅遊消費觀也隨之改變。「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正逐漸向深度游、文化游、定製游過渡,遊客更加關注旅遊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同時重視自己給旅遊環境帶來的影響。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
⑺ 對中國旅遊業發現前景的認識
中國旅遊業發展前景可觀,個個都極度重視,這是政府的宏偉目標。
⑻ 中國旅遊業發展概況
一、旅遊的多樣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將向多樣化發展,如休閑娛樂型、運動探 險型等。旅遊者多樣的個性化需求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進入老齡 社會後針對老年人出遊增多進行的特色旅遊服務等。
二、旅遊空間擴展的趨勢 科技的進步,旅遊的空間活動范圍更加廣闊,不但可以輕易地進行環球旅行,而且可以向深 海、月球或更遠的宇宙太空發展,出現革命化的新的旅遊方式
四、旅遊大眾化趨勢 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旅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的 工作、生活都可能是遠距離的長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群交流和遷移,傳統 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被進一步打破,旅遊的淡旺季不再明顯。
五、文化性是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就旅遊業的市場運作而言,第一個層次的競爭是價格競爭,這是最低層次的也是最普遍的競 爭方式;進一步是質量競爭;而最高層次則是文化的競爭。旅遊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內在的。 旅遊企業是生產文化、經營文化和銷售文化的企業,旅遊者進行旅遊,本質上也是購買文 化、消費文化、享受文化。
六、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但隨著經濟、文化和 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遊的過程中獲取知識 和體驗生活。人們旅遊需求的多層次發展勢必迫使旅遊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呈現 出多元化的特點。從形式上講,自助游等旅遊形式將越來越普遍;從內容上講,工業旅遊、 農業旅遊、會展旅遊等將會成為新的熱點。所謂工業旅遊,是指以工業企業的生產線、生產 工具、產品和廠區等為對象的專項參觀活動
⑼ 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據報道,旅遊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專會多,綜合效益好。從當屬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國際國內環境來看,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在國家和地方旅遊發展戰略,以及旅遊法制化進程加快等利好政策的影響下,政府和社會各界發展旅遊的積極性將更加高漲,資源和要素短缺的矛盾將得到有效的緩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速交通體系的完善、信息化在旅遊業的普及應用使遊客的旅行、居住和相關消費變得更加方便。
希望中國旅遊產業可以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