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西部產業發展

西部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4 22:44:51

① 經濟結構調整在西部地區主要方向是什麼

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國家「十五」計劃指出,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積極主動、全方位地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這是新時期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條主線,主要包括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地區結構和城鄉結構的調整。西部大開發是地區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而產業結構調整則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西部產業結構調整除要考慮上述八個方面的出發點以外,還必須考慮全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框架。

「十五」期間,全國產業結構調整將在以下四個方面對西部產業結構調整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是繼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對農業經濟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這必將促進西部優勢農牧業的發展。二是加快發展基礎工業和裝備工業,加大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的力度,通過加快信息化步伐推動工業化進程。西部產業結構中,重化工業和傳統工業比重較高,國家的政策導向必然有利於西部現有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工業化進程的加速。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西部第三產業的發展必將得益於這一政策推動。四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我國西部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國家將把更多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公共投資投向西部,這將極大地改善西部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條件,促進西部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目前,西部產業結構的綜合素質與中、東部還有較大的差距,由我國自然資源、人口以及市場分布的空間結構所決定的、長期形成的東西部垂直分工格局,在短期內難以有明顯的變化。但是,隨著東部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中部經濟的逐步崛起,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逐步實施,東、中、西部的地區產業結構都將得到普遍提升。西部在大開發過程中,體制條件、市場條件、技術條件和要素流入狀況會逐步改善,西部產業結構將實現較大幅度的優化升級,其綜合素質與東部的差距將逐步縮小,東西部產業結構的垂直分工也將會逐步向水平分工方向發展,形成新的產業分工格局。

綜合以上考慮,西部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方向可以確定為:優先加快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西部產業結構調整打下堅實的基礎;立足西部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努力延長資源性產業的產業鏈,不斷縮小與中、東部在產業結構分工上的差距(同時要加強地區間的有效合作,努力避免與中、東部發生產業結構上的趨同),進一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通過培育和完善市場機制,努力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和改善市場環境,建立良好的市場信用體系,增強西部地區產業的競爭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適當發展有一定基礎的高技術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努力增強造血功能,實現一定的跨越發展。

西部發展特色經濟可以考慮三個具體方向:一是特色農牧業及農牧產品加工工業。西部農牧業最大的特色就是草原牧業。在我國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中,應當充分發揮西部草原牧業的優勢,加快我國農業牧業化的進程。這既符合我國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的總方向,也符合西部生態環境的本來要求。宜鼓勵西部率先實現肉食化,為改變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做出應有的貢獻。另外,西部可充分利用地形復雜、小氣候多樣性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如反季節蔬菜、優良品種花卉、優質水果、綠色食品等等。還有,就是大力發展特色農牧產品的後續加工工業,實現農牧業的產業化經營。特別要重視發展便於運輸的乾性食品,如深度加工的各種肉乾、魚干、乾果等等。要大力促進西部中草葯的現代化,用先進的處理加工手段,提純、濃縮有效成分,增加葯效,方便服用。

二是建立在優勢能礦(包括水能)資源基礎上的採掘業和後續深度加工工業。在我國能礦資源保證程度不斷降低、開采成本越來越高、一些礦產資源原有的比較優勢趨於弱化的情況下,西部地區自我造血功能的增強應主要靠資源的就地消化,提高加工深度、延長產業鏈,以提高資源產品的附加價值,而不能只靠初級資源性產品的開發和輸出。只有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深化資源的後續加工程度,開發出新的產品品種,才能補償資源開采階段附加價值越來越低造成的損失,也才能把潛在的資源比較優勢轉化為現實的市場競爭優勢。目前,西部具有比較優勢的能礦產業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化工業、水電力工業、有色金屬工業、鹽湖化學工業等等。今後,西部培育自己的經濟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重點產業領域應該是:上規模的資源開采業、生態環保產業、國土整治、有色冶金與化工、原材料深加工等等。西部後續加工工業要突出重點,有進有退,努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三是旅遊業。旅遊業是一個土地密集型、生態密集型、文化密集型、消費密集型以及勞動密集型的「無煙產業」和服務行業。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閑暇時間的不斷增加,為旅遊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有人認為,20年後旅遊業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支柱產業。我國西部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自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同時,西部還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厚,孕育了絢麗多彩的人文旅遊資源。因此,西部具有大力發展旅遊業的資源優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也要求西部減少高能耗、高污染產業,注重發展旅遊業。西部基礎設施的加快建設和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有利於西部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但也要防止過度開發和人為破壞。

② 我國中西部地區以什麼為代表,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新增長極

我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已在2014年3月16日,新華社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詳細註明,位於規劃的第二篇第五章。這是經中央長期研究決定後頒布的一個綱領性的規劃目標。現轉載如下。

——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城鎮化格局更加優化。「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經濟、人口能力明顯增強,東部地區城市群一體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中西部地區城市群成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極。城市規模結構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數量增加,小城鎮服務功能增強。
——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密度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導向的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成為主導,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建成區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成為城市經濟生活的主流,節能節水產品、再生利用產品和綠色建築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網覆蓋率明顯提高。
——城市生活和諧宜人。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加完善,消費環境更加便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逐步好轉,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自然景觀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護,城市發展個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城鎮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戶籍管理、土地管理、社會保障、財稅金融、行政管理、生態環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阻礙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
-

③ 如何促進西部經濟可持續發展

  1. 准確認識資源優勢,科學開發西部資源,推進西部資源開發從粗放型向精深加工型轉變。一方面應充分考慮加入世貿組織後,國際國內市場對資源需求的變化,考慮資源的生態效益價值,考慮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對資源重要性的影響,認真甄別資源的多樣性、豐裕度和市場價值,科學開發西部資源。另一方面應立足現有資源和產業基礎,努力推進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應以工業園區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為導向,調整產業布局,強化產業聚集和產業群形成機制,形成規模經濟,並對資源深度加工工業園區的污染治理進行集中投入。以傳統產業新興化和新興產業規模化為導向,依託優勢資源和產業,實行分類指導:在傳統產業領域著力推進規模化、新型化,加強技術改造、節能降耗,推進聯合化、集團化、集群化發展;在新興產業領域,著力擴大規模,提供風險投資,積極支持和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形成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通過項目支撐和資源整合,在中間原料產業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實現規模化、基地化。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水平,減輕區域環境壓力;加大對生態型工業園區的政策扶持,加強對工業污染的監控治理。

  2. 提升西部地區發展能力,改善西部地區能力結構。一是加快體制改革,推進西部市場化進程,提升西部的資源配置能力。加快調整所有制結構,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與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中小城鎮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推進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除國家法律禁止的領域,積極吸引非政府投資進入,實現投資多元化,增就業、增稅收、促增長;在稅收、土地使用、企業開辦、進出口等方面,取消不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限制性和歧視性規定,真正形成不同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應加快事業單位改革步伐,盡快使政府從會計、律師、培訓等服務行業退出,促進服務業的市場競爭。應大力培育中介組織和要素市場,完善商品交易市場。

  3. 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西部地區對外經濟發展。一方面,應適應新形勢新情況,制定西部對外開放的配套政策,修訂補充原有相關政策;加大西部地區吸引外資力度,進一步放寬外商在西部投資的限制,放寬對西部地區開發區和優勢產業試驗區的審批條件;允許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在西部大城市設立分行、分公司,經營人民幣和保險業務;放寬中外合資旅行社和外資旅行社的申報條件;放寬西部地區海外融資的限制。應採取更有力的措施鼓勵西部擴大外貿出口,特別是要擴大私營企業出口經營權試點。另一方面,應重視對內開放,特別是對沿海發達地區開放。積極引進東部地區的資本、技術,促進東部地區產業西移。應在防止重復建設、轉移落後技術和導致環境污染的前提下,在投資、財政、稅收、信貸、工商、勞動、統計等方面,積極採取措施支持東中部地區企業以投資設廠、參股入股、收購兼並、技術轉移等多種方式在西部地區進行發展。
    此外,作為擴大西部開放的重大舉措,當前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蘭渝鐵路和西南出海鐵路通道的建設工作,促進西部地區對外經濟發展。

  4. 採取返還部分關稅等方式進一步推動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邊境地區的發展。建議國家在「十一五」期間,每年按20%—30%的比例將西部邊境地區上繳的關稅以直接提留或上收後通過專項轉移支付方式返還給西部邊境地區,促進西部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西部邊境地區關稅在全國所佔份額不大,但在地方財政中所佔比重卻較大。據統計,六省區邊境地區2004年上收關稅99285億元,佔全國總關稅474405億元的209%。如按30%返還,則六省區邊境地區返還總額為29786億元,只約佔全國總關稅的063%,不到1%,所佔份額很小,不會影響到國家總的關稅資金安排。但返還關稅在當地財政中所佔份額則較大,以廣西東興市(縣級)為例,2004年全市財政收入為141億元,東興海關上繳關稅14094億元,按30%返還則為0423億元,佔地方全年財政收入的1/3。這樣一筆資金用於地方建設,既有利於國家,又有利於地方,作用不可低估。

④ 我國中西部地區以什麼為代表,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新增長極

東部省份: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山東、安徽、海南、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天津、北京、港、澳、台
中部省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內蒙古
西部省份:陝西、寧夏、甘肅、四川、重慶、貴州、廣西、雲南、西藏、青海、新疆
-

⑤ 西部地區的可以重點發展哪些優勢產業

西部地區發展產業應該分兩種。
一種是依據自然資源優勢開發。如石油開采、礦產開采、精品綠色農業等。
另一種產業轉移引入。現在浙江、廣東的紡織、輕工、化工產業等逐步向中西部轉移,可以順勢發展。

⑥ 如何進一步加快西部大開發

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十年來,西部地區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當前,西部大開發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十二五」及到2020年期間是西部地區立足新起點、形成新突破、邁上新台階的關鍵時期。在新形勢下,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進一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明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定位、重點任務和重大政策措施,努力在新的起點上,推動西部大開發邁出更大步伐,形成新的發展機制,構築新的競爭優勢,取得更大的成就,使西部地區的發展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和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一、階段性調整一個基本思路

「十二五」及到2020年期間是西部地區立足新起點、形成新突破、邁上新台階的關鍵時期。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應盡最大努力保持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趨勢的延續,鞏固近些年來其良好的發展勢頭,使統籌區域發展進入到縮小地區差距的軌道;在「十三五」時期,繼續穩步全面推進,顯著縮小西部地區與東中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差距,最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性突破。這既是西部地區自身發展的需要,又是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要求。

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新的戰略思路,有必要立足於新的起點,對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思路進行調整。「十二五」及到2020年期間,應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深入推進、加快發展」這一主線,全面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西部大開發邁出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就,使西部地區的發展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和水平,在縮小地區差距上取得實質性突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抓住三個有利時機,增強六個發展能力

第一,抓住國際間、地區間產業調整與轉移加快的有利時機,推進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國際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步伐不斷加快。一方面世界製造業持續向中國轉移,這一趨勢仍沒有改變;另一方面,東部地區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壓力很大,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步伐加快。西部地區要素成本低,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發展,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產業發展具備了較好的基礎,近年來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產業轉移承接地。這為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提供極為有利的條件,應促進東部地區產業向西部地區有序轉移,積極鼓勵和引導西部各地根據各自的特點承接產業轉移,把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作為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一項重要戰略。

第二,抓住西部地區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的有利時機,推進西部地區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西部地區工業化進程從總體上看,正處於由初期向中期過渡的階段,而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已進入中期階段。按照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階段發展規律,進入中期發展階段後,工業化和城鎮化具備加快發展的內在動力,一般情況下將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趨勢,並且這種趨勢將維持較長的一段時間。這一階段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聯系更加緊密,工業化與城鎮化將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全面進步。近年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發展速度加快的實際情況與這一階段發展規律是相符的。可以預計,「十二五」及到2020年期間,在發展環境不斷完善的情況下,西部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西部地區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和發展基礎,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第三,抓住金融危機後經濟振興和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推進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民生工程建設。國家在擴大內需中所確定的若乾重要舉措,如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等,正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任務,也是西部地區亟待解決的急需領域。這些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中,其投資的重點很大部分是在西部地區,其中明確提出了用於西部地區的工程和項目,如游牧民定居工程;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干線鐵路、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等。西部地區應抓住國家擴大投資需求的有利時機,爭取更多國家財政支持,在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取得更大突破,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增強長期發展能力,推動西部地區的持續快速發展。

同時,要繼續增強六個發展能力,即繼續壯大優勢產業發展,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繼續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保障能力;繼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繼續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增強科學發展能力;繼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三、著力實現五個戰略性轉變

第一,在開發思路上,由夯實基礎向謀求突破轉變。「十二五」及到2020年期間,西部大開發將進入全面深入推進的第二階段,開發的總體思路應當由「夯實基礎」向「力求突破」轉變,其核心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步伐,保持快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發展速度,在縮小與東中部地區經濟社會差距、促進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上實現轉折性突破,最終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上實現實質性突破。

第二,在開發模式上,由以資源型為主向以加工製造型為主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西部地區發展要發揮資源優勢,但不能長期依賴於資源產品的輸出,要防止陷入「資源陷阱」。目前西部地區產業結構中資源型、初加工型工業比重較高,對資源的依賴程度高。在工業化初期這種情況較為普遍,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患上了資源依賴症,就會掉入發展的陷阱。為防止這種情況,今後西部地區在開發模式上應該有所轉變,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完善產業配套,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西部地區新型工業化進程,促使產業結構由資源開發型向加工製造型轉變,構建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競爭力強、具有西部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第三,在開發機制上,由政府為主向政府支持引導與市場機制共同推動轉變。要把政府支持引導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制定相應的投資引導措施,鼓勵、吸引民間資本和外資投入,形成多元化開發的格局。

第四,在開發目標上,由單純的經濟發展向更加重視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轉變。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應該承認,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將長期存在,但在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社會保障等社會發展以及人居環境方面應該有大的邁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應當接近全國其他地區乃至均等化,使全體人民平等享有發展的權利,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最終目標是在人均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圍的同時,居民綜合生活質量趨於平衡。

第五,在開發重點上,由以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核心,向在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以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體系為核心轉變。發展是西部大開發的第一要務,在繼續完善西部地區發展環境的基礎上,應著力增強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資源型特色優勢產業,繼續發展壯大能源及化學工業、重要礦產開發及加工業、特色農牧業及加工業等資源型特色優勢產業,集中力量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非資源型現代優勢產業,積極扶持培育新興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物流業等現代服務業。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規劃發展一批重點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促進特色優勢產業向規模化、集群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促使產業發展達到新的水平。

⑦ 西部地區發展花卉產業怎麼樣

這里的氣候條件並不適合種植花卉,但是這里如果是土壤比較肥沃的話,是完全可以的。

⑧ 西部如何選擇正確的產業戰略

西部地區發展優勢產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四個做強做大、三個大力發展、一個營造、一個抓好」。

一、做強做大優勢產業十大工業基地

工業基地是發展優勢產業的支柱。目前西部地區在工業方面形成了優勢能源、礦產資源及其加工產業、特色農牧業及農牧產品加工產業、裝備製造和國防軍工產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葯、航空航天等優勢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特色旅遊產業等五大優勢產業,初步建成了四川攀枝花鋼鐵工業、德陽重大裝備製造業、陝西關中「一線兩帶」裝備製造業、重慶軍工、內蒙煤炭及煤化工、內蒙奶製品及羊絨加工、雲南煙草工業、寧夏枸杞及枸杞加工、廣西糖業、新疆石油天然氣採掘等十大工業基地。只有把這十大工業基地按照科學發展觀、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進一步做強做大,才能促進西部地區優勢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四川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以生產優質特色鋼和開發釩鈦新材料為特色。攀枝花有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現已具備年產鐵800萬噸、鋼材800萬噸及釩鈦系列產品5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但目前對釩鈦等稀有金屬的開發利用還沒有實現現代化和產業化,應加快攀枝花釩鈦稀土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培育釩鈦新材料產業, 將其建成為中國最大的優勢特色鋼、釩鈦新材料基地。

四川德陽重大裝備製造基地。以二重、東電、東汽等大型機械製造企業為龍頭企業,有強大的重型機械製造能力和水電、火電、氣電、核電、風電設備的製造能力。隨著我國水電產業的大規模開發,向家壩、溪洛渡等大型水電站相繼上馬,以及我國核電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數千億元的市場需求。這給德陽重大裝備製造業帶來了巨大機遇,應立足於現有基礎,著力提升大型發電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重型機械、大型工程基礎等成套設備的開發和製造能力,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做強做大德陽裝備製造業基地。

陝西關中「一線兩帶」裝備製造業基地。陝西的裝備製造業高度集聚, 90%以上的企業集中在關中「一線兩帶」地區,包括西飛、西電、陝汽、陝陵、法士特等大型骨幹企業,從業人員達40萬, 2006年完成銷售收入980億元,在飛機製造、航空動力、數控機床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關中地區「一線兩帶」的產業布局,有利於發揮大型骨幹企業的龍頭作用,帶動周邊中小企業,形成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重慶軍工和汽車、摩托車工業基地。重慶是我國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幾家大型軍工企業集中在重慶,不僅擁有強大的軍品研發和生產能力,而且擁有多年從事軍品研發生產積累的技術人才及裝備,為軍工企業開發生產民品,走軍民結合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長安汽車、嘉陵摩托都是軍民結合取得的突出成效,應大力支持重慶建成我國西部軍工產業和汽車、摩托車工業基地。

內蒙煤碳及煤化工產業基地。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二位, 2005年煤產量達2•753億噸,向區外輸出1•6億噸,已成為我國僅次於山西的第二大煤炭資源生產和輸出基地。此外,煤炭轉換、深加工和煤化工產業正在興起。神華集團煤制油和煤烯烴項目、山東東泰50萬噸煤制甲醇及10萬噸二甲醚項目、新奧集團60萬噸煤制甲醇及40萬噸二甲醚項目、多倫大唐160萬噸煤制甲醇及46萬噸烯烴項目等一大批、上水平的煤化工項目相繼落地,內蒙古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煤化工基地。

內蒙奶製品及羊絨加工基地。近幾年,內蒙古不斷擴建奶源基地,大力發展奶牛產業,引進設備,提高產品檔次,建成了伊利、蒙牛等全國知名大企業,使內蒙古成為全國最大的奶製品加工基地。內蒙古有豐富的羊絨資源,發展羊絨加工的優勢得天獨厚,有「鄂爾多斯」、「鹿王」、「維信」等知名大企業和知名品牌,「十五」末,全區羊絨加工企業年設計加工能力達到2•4萬噸,實際加工數量為1•1萬噸,產成品出廠價值總額為51•6億元,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羊絨加工業基地。

雲南玉溪煙草基地。煙草產業是雲南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雲南的烤煙產量佔全國的1/3,卷煙佔全國的1/5,煙草稅利佔全國的1/2。雲南煙草有30多個卷煙品牌獲國優、部優、省優稱號,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玉溪煙廠是全國最大的煙草企業,以玉溪煙廠為中心,帶動周邊一大片地區煙草種植的產業化經營,使玉溪成為中國最大的煙草產業基地。

寧夏中寧枸杞及枸杞加工基地。寧夏通過推行「優質名牌枸杞基地建設」,建設萬畝枸杞園區4個,千畝園區30個,基本形成了以中寧為核心、清河流域和銀環灌區為兩冀的枸杞產業帶。2005年全區枸杞面積達44•3萬畝,總產量為5萬噸,產值15億元,形成了寧夏紅、杞濃、聖杞樂、早康等為主體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等10大類40多種產品,枸杞加工轉化率達到總產量的15%。寧夏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枸杞生產和加工產業基地。

廣西糖業基地。2006年,廣西機製糖產量突破600萬噸,佔全國的一半以上。廣西糖業產業鏈較長,蔗渣造紙制板、糖生產氨基酸、單細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機化合物等綜合利用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由於實現循環生產,製糖成本比國內其他糖主產區每噸低100~200元,加上綜合利用的效益,市場競爭力較強,廣西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糖業生產基地。

新疆石油、天然氣工業基地。石油、天然氣採掘是新疆第一大優勢產業。石油、天然氣總資源量達300億噸,佔全國的1/4。2006年,石油、天然氣產量分別為2474•7萬噸和164•2億立方,分別居全國第三位和第一位。目前已建成准葛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土哈盆地三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克拉瑪依、獨山子、烏魯木齊、庫爾勒、庫車、澤普等不同規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天然氣化工產品加工基地,一個全方位發展、多元投資、產業鏈逐步延伸的石油化工集群正在形成,新疆已成為我國西部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工業基地。

二、做強做大五大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是發展優勢產業的重要支撐。園區經濟具有資本集中化、經營集約化、企業集群化的優勢。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和布局的調整要與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通過各類工業園區的發展實現結構優化和產業集聚。工業園區是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有利於產業集聚和發展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形成產業集群;有利於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向集約化發展轉型;有利於招商引資,引進資本、人才、先進技術和現代管理。因此,發展優勢產業,離不開工業園區的發展,要培育、發展和壯大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的工業園區,特別要做強做大成都高新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慶高新區、西安高新區、綿陽高新區等五大國家級工業園區,以此為支撐,推動產業升級,推動高新技術和優勢產業向園區集中,延伸產業鏈,形成企業集群。

三、做強做大做長做精四大優勢產業鏈

延伸產業鏈、做強做大做長做精產業鏈,是發展優勢產業、提升優勢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西部地區應在資源類產業、農牧產品加工、裝備製造及軍工和高新技術等四大優勢產業中,選擇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現實和潛在的競爭優勢和成本比較優勢的小類產業,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將其做強做大做長做精。

(一)資源類優勢產業

西部地區資源採掘產業有較大優勢,應逐步向資源加工產業延伸產業鏈。在內蒙古以神華集團為優勢企業,發展煤化工產業鏈;在新疆和四川以中石油和中石化為龍頭企業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產業鏈;在四川以攀鋼為龍頭企業發展釩鈦新材料產業鏈和優質鋼產業鏈,以三峽公司、二灘公司、華地集團、華能集團、中電集團為龍頭企業發展包括水電勘探設計、水電站建設和發展及電力傳輸等環節的水電產業鏈;在雲南以雲鋁為龍頭企業發展鋁製品產業鏈。

(二)農牧產品加工類優勢產業

在貴州、四川以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大企業為龍頭發展白酒產業鏈;在雲南以玉溪煙廠為龍頭企業發展煙草產業鏈;在廣西以南寧糖業和貴糖為龍頭企業發展蔗糖產業鏈;在內蒙以鄂爾多斯為龍頭企業發展羊絨製品產業鏈,以伊利、蒙牛為龍頭企業發展奶製品產業鏈;在寧夏以寧夏紅、杞濃、聖杞樂、早康為龍頭企業發展枸杞加工產業鏈。

(三)裝備製造和軍工類產業鏈

在四川德陽以東方電氣集團、二重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川化機、攀長鋼為龍頭企業發展大型發電成套設備產業鏈;在陝西、四川以西飛、西電、成飛、成發、成飛研究所、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為龍頭企業發展航空航天及空中交通管制系統成套設備產業鏈。

(四)高新技術類產業鏈

在四川以長虹集團為龍頭企業發展數字家電產業鏈,以新光硅業、峨眉中導體、樂山菲力克斯、英特爾、中芯國際、友尼森、成都華為、威斯達晶元、微軟成都基地等為龍頭企業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鏈,以迪康制葯、成都恩威、吉安康葯業、三勒槳葯業等龍頭企業發展中葯產業鏈;在陝西以西安楊森、利君集團、東盛集團等為龍頭企業發展醫葯產業鏈。

四、做強做大八大集團公司

從西部地區現有的產業優勢出發,著力培育幾戶規模巨大、實力雄厚、競爭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經過努力能夠在幾年內進入世界500強的大集團公司,對支撐西部地區優勢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目前,西部地區總資產、凈資產和銷售收入均超過100億元,發展前景好的大集團公司有長虹、五糧液、攀鋼、東方電汽、長安汽車、茅台、伊利、包鋼等8家,進一步做強做大這8大集團公司,是實施大集團公司戰略,推進區域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現實選擇。

長虹已經具備發展為世界級大集團公司的基礎條件:目前彩電生產能力已達年產1700萬台,為全球最大,空調、視聽、電池、網路等都具備了巨大的生產、開發能力,產品輻射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4年市場佔有率居中國第一;主要產品的應用技術開發居國內領先水平。長虹應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市場開拓, 充分發揮龍頭帶頭作用,發展數字視聽產業鏈,按照專業化協作原則,帶動機頂盒、顯示器件、嵌入式軟體、晶元設計等生產企業的發展,並同綿陽高新區電子工業基地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長虹為核心的企業群落。

五糧液已發展成總資產和銷售收入均超過百億元,利稅超過30億元,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六大支柱、眾多分支多元發展的現代大型企業集團。五糧液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必須通過產業擴張和資本擴張來實現:一是將非酒產業鏈進一步做強做大,建立糧食產業化基地,從上游延伸產業鏈;發展酒糟綜合利用產業鏈,向循環經濟的方向發展;開拓高新技術產業鏈。二是充分利用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低成本的快速擴張。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品牌擴張,並與產業擴張和資本擴張有機結合起來。

攀鋼已經是總資產超過300億元、銷售收入接近200億元的大集團公司,經濟實力雄厚,又控制了三個上市公司,具備十分有利的發展條件。攀鋼應充分利用攀枝花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加快攀西釩鈦、稀土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培育釩鈦新材料產業。力爭5~10年內形成年產2000萬噸特種鋼的生產能力,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以上,進入世界500強,建成中國西部最大的優質特色鋼、釩鈦新材料工業基地。

東方電氣集團公司下屬的控股或全資公司東電、東汽等都是德陽的大型機械製造企業,擁有強大重型機械、水電設備、火電設備和核電設備製造能力。應緊緊抓住目前發展重大裝備製造業的有利時機,著力提升大型發電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重型機械、大型工程基礎等成套設備的開發和製造能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並不斷延伸產業鏈,形成企業群落,建設和發展德陽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進一進做強做大東方電氣集團公司,力爭5~10年內銷售收入達到或超過600億元。

長安汽車, 2006年總資產達167億元,銷售收入達257億元,主產品利潤達42•9億元,總資產僅次於上海汽車,全國排名第二。長安汽車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小排量汽車生產企業,計劃在未來數年投入30億元研發高科技含量的小排量汽車,並將推出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民車;中國廣闊的市場有利於長安汽車進一步做強做大。

貴州茅台的總資產、銷售收入和主營利潤在同行業中僅次於五糧液,在全國居第二位,是中國醬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和知名品牌。2001年貴州茅台上市,為其進一步做強做大提供了良好的融資環境,2008年茅台投資7億元實施「十一五」萬噸茅台酒工程三期技改項目,完工後,將新增2000噸茅台酒產能,可新增銷售收入11億元,利潤4•34億元。

伊利集團公司總資產88億,銷售收入194億(2007年),是中國乳業無可爭議的龍頭。伊利控制了大量優質奶源,具備規模和原材料成本優勢,目前正計劃通過整合資源、強化品牌建設,完善產業基地布局等舉措,積極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做強做大,力爭在2010年提前達到進入世界乳業15強的目標。

包鋼總資產315億元、銷售收入267億元(2007年),是中國西部最大的鋼鐵類上市公司,擁有世界稀土儲量最大的白雲鄂博鐵礦、鐵礦石自給率相當高, 在資源成本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而且所在內蒙地區,電力資源充足;包鋼正在建設的冷軋薄板、中厚板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投產後將使其規模和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包鋼整體上市後,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五、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加快優勢產業中民營經濟發展,大幅提高民營經濟比重。在西部地區五大類優勢產業中,資源開采類產業,如石油開采、天然氣開采等為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大集團公司所壟斷,民營經濟難以進入,但資源加工類產業,如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特別是精細化工,可以引導和鼓勵民營資本進入,促進附加值較高的資源加工產業快速發展;在特色農牧業和農牧產品加工產業中,民營經濟佔有重要地位,要進一步優化外部環境,不僅做到政策上給予鼓勵,而且要在法律上給予保護,運作上給予指導,服務上給予方便,盡量減少和消除體制障礙;在裝備製造和軍工類產業,為大企業生產配套所需部件和提供各種服務的是眾多中小民營企業, 四川德陽有近500家中小民營企業為二重、東電、東汽等大型國有企業提供配件和各類服務,要支持和鼓勵他們上規模、上檔次、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 在高新技術產業中,以中小科技型民營企業為主體,要確定一批優勢民營企業,在用地、融資、稅收、項目審批等方面給予保護支持,促進其盡快做強做大;在旅遊產業中,應對民營資本進入旅遊產業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鼓勵和扶持民營旅遊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六、大力發展資源加工產業

西部地區的資源類產業具有明顯的優勢,但資源加工業則十分薄弱,即使有一點,也僅僅是初級加工,精加工業幾乎是空白。為加快西部優勢產業發展,必須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資源加工產業,特別要大力發展精細加工產業,建設資源加工產業基地。例如,在四川天然氣原產地達川可以建設天然氣大化工基地,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精細化工系列產品;在新疆克拉瑪依、獨山子等地建設石油化工基地,生產附加值高的石油化工系列產品;在內蒙以神華集團的龍頭,建設現代煤化工基地,生產煤化工系列產品。西部地區大力發展資源加工產業,不僅有利於縮小東西部差距,而且,有利於就地利用資源,有利於減少運輸壓力,降低資源運輸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七、大力發展西部特色旅遊產業

西部地區各省區的旅遊產業各具特色和優勢,從實際出發,大力培育和開發具有西部特色的知名旅遊景區和路線,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努力開發國內外旅遊市場,推進跨區域旅遊整合,重點開發一批跨區域旅遊區。繼續發展紅色旅遊、文化旅遊,鼓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探險旅遊、邊境旅遊和農業旅遊等專題旅遊。加強保護、合理利用文化自然遺產資源,推動重點風景區可持續發展。加快發展西部跨區域十大重點旅遊區。這十大旅遊區是,絲綢之路旅遊區、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長江三峽高峽平湖旅遊區、青藏高原特色旅遊區、川黔渝旅遊區、珠三角一桂東—桂北旅遊區、滇桂民族風光邊境旅遊區、西北大漠草原旅遊區、黔東南 ———湘鄂西民族風情旅遊區、重點紅色旅遊區。

八、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

在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方面,實行指導性准入政策,鼓勵外資和民營資本進入西部地區五大類優勢產業;實行優惠的財政政策,設立西部優勢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對需要鼓勵快速發展的西部優勢產業,給予財政貼息、財政資助和獎勵等;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按相關規定給予相關稅收優惠;實行優惠的融資政策,爭取政策性銀行對西部五大優勢產業中的中小企業融資的軟貸款給予支持,建設公共融資平台和融資擔保體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實行優惠的人才政策,對發展西部優勢產業需要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人事、公安、勞動和社保等部門給予優先審批和辦理調入手續。通過實行上述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方面,西部各省區要嚴格實行《公司法》、《勞動法》和相關經濟法規條例,依法行政,廉潔執法,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幹擾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執法部門要制定統一的管理辦法、制度和政策,避免重點和交叉檢查。企業可以拒絕一切未經省級政府批準的不合法和不符合規定的檢查。通過依法辦事、嚴格執法,為招商引資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在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方面,建設政府服務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為招商引資促進西部優勢產業發展提供高效、優質、配套、廉潔的行政服務,同時,治理整頓和規范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不符合國家、省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還要根據招商引資、發展優勢產業的需要,建立技術創新、投融資信息資訊、人力資源、現代物流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服務環境。

在擴大招商引資方面,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又要引導外商投資方向,把利用外資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技術水平和擴大對外經貿有機結合起來,千方百計吸引國內外各類資本、企業、技術和人才進入西部優勢產業領域。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開展網上招商、中介代理招商和行業主題招商等活動,在努力引進東中部資金的基礎上,重點吸引港台、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資本,積極吸引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企業,進入西部地區。

九、抓好節能、減排、降耗,實現可持續發展

西部地區發展優勢產業,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抓好節能、減排、降耗,實現可持續發展。一要嚴禁發展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對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高污染、低產出以及低水平重復的項目,在項目審核時嚴格把關。二要實行目標責任制、嚴格考核節能、減排、降耗指標。將節能、減排、降耗指標分解到西部地區各省區,再由省區分解到五大優勢產業內的各個企業。三要加大節能、減排投入。政府要大力支持節能、減排重點項目,對關鍵節能、減排技術和高效節能產品的開發,對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和高耗能企業的節能技改項目,給予一定的財政資金支持;企業也要加大本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和技改項目的投入,特別要加大發展本企業循環經濟的投入。四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西部地區花大力氣組織好重點城市、行業和園區的循環經濟試點,通過試點,逐步推行,促進循環經濟在西部地區快速發展。

作者簡介:陳永忠,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⑨ 中國西部大開發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條件:

(1)礦產資源、草地資源、水能、太陽能等資源豐富,資源開發潛力大;

(2)人口稀少,土地成本低,勞動力廉價;

(3)國家開發和發展西部的優惠政策;

中國西部大開發也有一些不利因素:

(1)自然環境比較差,地形復雜,耕地面積小。氣候乾旱或高寒,淡水資源不足。植被覆蓋狀況差,生態環境脆弱,一些地區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2)受地形等因素影響,這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基礎設施薄弱,對外交通很不方便,影響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

(3)發展經濟資金缺乏,技術落後。

(9)西部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基本思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說,西部大開發已進入第十二個年頭。《規劃》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圍繞主題主線,進一步明確了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的基本思路。

一是在開發理念上,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二是在開發方式上,更加註重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

三是在開發布局上,更加註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重點經濟區培育壯大,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一手抓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推動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民族地區跨越發展。

四是在開發重點上,更加註重集中力量解決全局性、戰略性和關鍵性問題。

閱讀全文

與西部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