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棉籽產業鏈

棉籽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0-11-25 14:22:31

A. 棉籽脫絨加工是什麼經濟行業

東興農場,五圖河農場都有,圩豐鎮,到那隨便找個人問問就知道哪有了。

B. 阿克蘇的支柱產業是什麽

既然是支柱產業,就只能有一個。
阿克蘇的支柱產業:棉花!

C. 中國最好的奶源基地

這個飼養帶橫貫東北、西北和華北草原帶,包括「三北」地區的大部分省份和膠東半島,集中了全國70%的奶牛和超過60%的原料奶,這些地區因為適宜養殖奶牛,牛奶產量大,質量高,所以被稱為國內「黃金奶源帶」。

內蒙古大草原

國內最大牧場、奶源帶、最優質奶源基地



純天然無污染,是國家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總面積達86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6818萬公頃,居全國五大草原之首,生長著1000多種飼用植物,其中飼用價值高的就有100多種。肥美的草原,孕育出豐富的畜種資源。內蒙古大草原日照充分,有利於植物的光合作用,豐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鏈,尤其是獨特的飼草飼料資源,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種營養素,為奶牛提供了最優質的營養;內蒙古大草原的氣溫年際變化顯著,這非常有利於草原植物糖分的儲存;內蒙古大草原晝夜溫差大,海拔高以及高寒的氣候,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牲畜的傳染病流行。紮根內蒙古的伊利集團占盡天時地利,能成長為乳業龍頭在環境是上有很大必然性的。

綜合評價:★★★★★

新疆奶源帶

年產奶量超過152萬噸

新疆擁有8.6億畝優質草場,集中在天山南北地區,佔了全國草原面積的22%,新疆優良奶牛的存欄量已超過210萬頭,還擁有全國最大的進口良種牛核心群,奶源品質在全國名列前茅。截至2017年,伊利集團在新疆的投資總額已達4億元,形成了覆蓋液態奶、酸奶、冰淇淋及奶粉的全方位產品線。

綜合評價:★★★★★



牛奶大廠伊利集團的奶源帶分布(主流的內蒙、新疆、東北、河北四大黃金奶源基本囊括)

東北奶源帶

年產鮮奶100多萬噸

主要是黑龍江地區的密山、大慶、綏化、肇東等地,擁有奶牛近百萬頭,是我國主要奶源基地之一。尤其是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擁有草原469萬畝,黑龍江杜爾伯特大草原是中國最大的優質草原之一,伊利在亞洲最大的嬰幼兒奶粉生產基地就建在這里,是當地最大的乳品龍頭企業。

D. 棉花的下遊行業有哪些

下遊行業包括:棉油,棉粕,棉籽等。 影響棉花產業的因素: 我們棉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在過去十幾年中,我國棉花產業開放程度逐步提高,棉花上下游產品受到來自國際市場場全方位的沖擊。 1。棉花進出口貿易。從棉花貿易環節看,自1990年以來我國棉花進口整體呈現增長態勢,尤其是自從2003年以來,進口量增速很快,進口總量規模顯著增加。在棉花出口規模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棉花市場總體呈現絕對凈進口狀態。2005年度,棉花進口量約占國內用棉量的1/3以上,對外依賴程度高。 2.棉花下游產品進出口貿易。從棉花下游產品——紡織品和服裝市場來看,出口量逐年增加,不僅在我國外貿出口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在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中也占據較大比重。據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全年,我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出口總值為1346.3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17.90%,佔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47%。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值是1175.35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0.69%,佔全國外貿出口總值的15.42%。2005年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僅增長5%,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了21%,在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比重達到了24%。 3.棉花流通。從棉花流通環節看,經過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我國棉花收購已基本在國內全面放開。 4.棉花產業鏈特徵。棉花產業的逐步的放開,使得從棉花種植、流通和加工等多環節都將受到國際市場影響。如圖1所示。 從理論上講,開放不是目的,終極目的應該是提高我國棉花產業的競爭力,提高棉花產業的增值能力。那麼,我國當前的開放是否真正朝著這一目標靠近?通過分析,我們會發現棉花產業的開放前景並不容樂觀。 棉花產業的開放,帶來了棉花產業利益在相關主體間的重新分配。而最終結果是:我國無論是棉農還是流通企業、加工企業。都將是利益損失者。而大部分利益則轉移至國際棉花的生產國、棉花製成品的消費國以及國際棉商手中。 我國大豆產業和羊毛產業開放過程已經表明,過度開放且缺乏較為有效的應對措施,導致國內整個產業發展出現萎縮,這對於棉花產業來說,不能不說是前車之鑒。 二、棉花定價權的理論分析 在棉花產業鏈中,棉花及製成品價格的水平及其變動是決定利益分配狀況的關鍵。那麼,決定定價權的根本因素又是什麼呢?按照經濟學理論,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兩方面決定的。從這個角度似乎可以解釋我國棉花產業在定價權中處於劣勢的原因:中國是棉花需求最大的國家之一,國內需求增加,導致供求缺口,棉價必然上漲;中國是世界紡織品的最大供給國,國內紡織企業供給量過大,其價格必然下跌。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全競爭市場中,供求定律是可以有效發揮作用的,而現實中完全競爭市場並不存在,更多的是非完全競爭市場。在非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的決定因素要復雜的多。在定價權背後隱藏著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即企業的行為。例如,在一年的期限來看,我國棉花的總體需求是增加的,但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由於用棉企業的限量采購,可以緩解其供求緊張的狀況,其價格水平也可能是平穩的。因此,在定價權問題上,企業的行為影響至關重要。 根據產業組織理論,企業的定價行為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企業數量、規模等產業組織結構特點。企業數量越多,企業規模越小,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就越弱,在價格上更多表現的是被動地接受價格。而當企業數量有限、規模較大的情況下,企業在定價中的權利就將增強; 2.產品差異化程度。產品差異化程度越大,企業的不可替代性就越強,市場壟斷性就越強,在定價中的地位就將增強; 3.橫向,縱向一體化程度等。橫向一體化程度實際上反映的是企業規模的擴大。這實際上是通過影響企業規模和數量來影響企業的定價權。在縱向一體化中,企業通過在產業鏈中上下游環節的一體化,能夠防範由於資本專用性所引發的風險。並且在不完善市場中,縱向一體化有利於消除上下游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獲取融資便利等優勢。 4.調節企業間行為的制度等。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行為是典型的博弈行為。企業間達成的某種形式的協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協調、約束企業行為的保證。 5.交易組織。商品的價格最終是通過交易行為來實現的,而交易的組織化程度、交易方式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價格的形成。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存在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點價交易的慣例,實質上是期貨價格為現貨交易來定價,那麼,選擇的期貨市場的發展狀況、期貨市場參與主體的特徵會對點價交易的價格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影響我國棉花定價權的因素分析 1.我國紡織業高度競爭,企業數量眾多,橫向。縱向一體化程度普遍偏低。由於紡織業進入門檻較低、退出成本較小、技術要求不高,在我國經歷了迅速的擴張期。到2004年底,中國已擁有紡織服裝企業13,9萬家,包括紡織品企業8.7萬家,服裝鞋帽企業5.2萬家。其中,從事紡織服裝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多達3萬家。紡織產業整體的市場集中度較低。根據2006年6月底統計,規模以上全國棉紡織企業6980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95戶,佔4。2%。全國規模以上棉紡織行業銷售收入2640億元,利潤總額83.65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銷售收入287.18億元,佔10.87%,利潤1.29億元,僅佔0.89%,利潤率只有0.45%,虧損面達40.68%。西部地區國有及國有控股棉紡織企業虧損面更高。產業集中度低並且普遍微利生存,是我國棉花企業嚴重缺失定價權的重要內部原因。 2.產品差異性小。在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差異性上來看,我國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品牌還很少。據統計,中國紡織產業的出口產品中,98%是國外品牌的貼牌加工,只有2%的產品屬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缺乏自主品牌,只是不斷擴張棉花生產加工的能力,勢必導致如下的情況:當棉花市場供不應求時,出現搶購資源、哄抬價格的情況;當棉花資源充裕,棉花價格下跌時,出現設備閑置與浪費,造成經濟損失。由於棉花價格波動頻繁。這對棉農的種植決策產生不利影響。我國棉花產業「多頭在外」,受國際棉花及其製成品價格波動影響巨大,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性。國內棉花成本高、品質低,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劣勢地位。國內加工企業轉向大量使用進口棉花,導致國內棉花種植面積萎縮,使得國內企業的定價權能力下降。 應對當前棉花產業的嚴峻形勢,關鍵要認清形勢,把握走勢,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加以應對。 1、重視棉花產業,防止棉花生產大起大落。穩定的種植面積是棉花產業穩步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市比較穩定的棉田面積約佔全部耕地的1/4,覆蓋農戶近20萬戶,這不僅是自然種植條件的要求,更是長期比較效益的選擇。據供銷部門對歷年的統計分析,種植棉花每畝的凈收益平均是水稻的2倍左右。可見,棉花產業對農民增收、擴大就業、財稅增加意義重大。因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棉花生產,防止大起大落,特別是在當前的嚴峻形勢下,一方面要研究落實各項扶持措施,保護棉農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向廣大棉農深入宣傳引導,「危機」時刻,既有「危險」,更蘊含「機遇」,一定要冷靜看待眼前困難,堅定發展信心,在穩定種植面積的同時,把工作重心放在改良品種、科學種植、主攻單產、增加總產上。此外,要按照集約發展的要求,引導和鼓勵農民以轉包、互換、股份合作等形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棉大戶、種棉能手集中,優化種植布局,實現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是在無為東西部、含山南部、廬江北部、居巢北部打造集中聯片的棉花種植基地,推進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建設。 2、加大政策扶持,幫助棉農棉企度過難關。當前棉農、棉企面臨的困難之大、來勢之猛、影響之深、波及面之廣為歷史罕見。如何支持他們順利度過難關,各有關方面責任重大。根據目前形勢,對棉農的扶持措施建議:參照糧食收購政策,按照保護價收購棉花,目前的保護價以籽棉5.2元/公斤(種植成本)為宜;實行棉貼直補,把過去購種補貼的做法,調整為按照種植面積直接補貼方式,以保證棉農有更多的購種選擇權。對軋花企業的扶持措施建議:增加國家儲備,降低收儲門檻,在長江中下游棉花主產區定向收儲,並根據該區域氣候實際條件,將回潮率指標調整為10%,同時,建議出台實行省級棉花收儲,對紡織企業和棉花收購站等收購棉花給予貸款貼息等,鼓勵多收購,保護棉農生產積極性;減免稅費,把增值稅按照銷售額5‰計征調整為按增值額為基數計征,同時嚴格按照政策要求,清除所有不合理規費;實行扶優扶強,對省市級龍頭企業或加工量10萬擔以上的企業,實行政策扶持。如:企業今年在銀行延期還貸不影響信用等級,把技改貸款利率的7.48‰調整為信用貸款同等利率5.98‰,對涉棉中小企業實行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虧損和運費補貼,等等。 3、加快產業延伸,推進棉產品深度開發。一是科學規劃。要依託我市棉花產業基地分布情況,盡快編制軋花、棉紡及有關配套行業的總體規劃,使之合理布局,健康發展。當前,尤其要針對軋花企業小、亂、散,成本高、效益低,加工能力嚴重浪費的現狀,通過整頓、兼並、重組,科學合理布點,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扶大做強龍頭企業。二是招商引資。要圍繞規劃,放眼長遠,編制項目,加大推介,引進強勢企業,扶持現有企業,積極發展紡紗-織布-印染-製成品行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棉花加工增值能力。市經濟開發區應加快實施輕紡工業園區規劃,著力引進紡織、印染、服裝等相關企業,盡快實施50萬錠紡織、2000台噴氣織機及配套工程等,特別是近期紡織行業紛紛調整轉移,固定資產成本相對較低,應鼓勵引導本市紡織企業借機主動出擊,積極承接,擴大產能,早日使我市的棉花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三是優化環境。經驗表明,政府合理的政策引導和調控可以加速棉花產業的發展。主要是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技術推廣、加大金融扶持、推進社會化服務、建立風險防範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加強輿論引導等方面,努力為棉花產業化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狠抓力量整合,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棉花產業結構升級要求生產規模化、加工集約化、流通網路化,基於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供銷社要充分發揮產業化牽頭部門的作用,加強指導,深化服務;農業農技推廣、種子供應等單位,要進一步做好良種推廣、技術培訓等工作;棉花協會要繼續在行業內發揮服務、協調、自律、維權等作用,成為棉農、棉企和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軋花企業要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通過訂單等形式與棉農結成利益共同體;特別要加快棉花專業合作社和棉花經紀人隊伍的建設,盡快提高棉農的組織化程度和適應市場的能力,爭取通過3至5年的努力,構建起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棉花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保駕護航」。

E. 新疆的棉花幾月份開始摘

新疆的棉花9、10月份開始摘。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產量大、生產成本低,使棉製品價格比較低廉。棉纖維能製成多種規格的織物,從輕盈透明的巴里紗到厚實的帆布和厚平絨,適於製作各類衣服、傢具布和工業用布。

棉花生長期為200天,採摘期集中在40天的時間內,每年9月至10月,棉花必須採摘完成,否則到10月底,棉桃就要落地。每到棉花成熟季節,僅靠本地棉農的人手,已經無法搶在無霜期結束前收獲全部棉花,而機械化採摘還存在技術障礙難以實現規模普及。

這樣,每到九、十月間,新疆就形成了百萬「采棉大軍」赴疆采棉的壯觀景況。

(5)棉籽產業鏈擴展閱讀

棉花的主要價值

新疆長絨棉品質優良,各項質量指標均超過國家規定標准。吐魯番所產尤佳,其纖維柔長,潔白光澤,彈性良好,新海棉花細度較一般長絨棉多1000餘米/克。

新疆長絨棉可製成高級大胎簾子布,防化與防原子輻射布、其他紡織品,及各類寶塔線、縫紉線、綉花線、針織線等。

棉織物堅牢耐磨,能夠洗滌和在高溫下熨燙,棉布由於吸濕和脫濕快速而使穿著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過拉絨整理使織物表面起絨。通過其他整理工序,還能使棉織物防污、防水、防霉;提高織物抗皺性能,使棉織物少燙甚至不需要熨燙;降低織物洗滌時的縮水,使縮水率不超過1%。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疆長絨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棉花

F. 棉籽粕如何

棉籽中含有對動物有害的棉酚及環丙烯脂肪酸,尤其是棉酚的危害很大。棉酚主要存在於棉仁色素腺體內,是一種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的黃褐色聚酚色素。在制油過程中,由於蒸炒,壓榨等熱作用,大部分棉酚與蛋白質、氨基酸結合而變成結合棉酚,結合棉酚在動物消化道內不被動物吸收,故毒性很小。另一部分棉酚則以游離形式存在於餅、粕及油品中,這部分游離棉酚對動物毒性較大,尤其單胃動物過量攝取或攝取時 間較長,可導致生長遲緩、繁殖性能及生產性能下降,甚至導致死亡。幼小動物對棉酚的耐受能力更低。游離棉酚的中毒量與飼糧中蛋白質水平、亞鐵離子水平及鈣離子水平有關。而棉籽粕中游離棉酚的含量與制油方法及制油過程中的加熱程度有很大關系。

G. 衡水中棉工業棉花產業化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衡水中棉工業棉花產業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衡水中棉產業化公司)成立於2006年8月,是中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控股企業,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衡水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擁有倉儲能力達8萬噸的標准棉花倉儲庫,一個年加工能力1萬噸的現代化棉花加工廠和年處理棉籽3萬噸的棉籽蛋白加工廠。公司以棉花收購、加工、棉籽蛋白生產、物流為依託,建立「高新技術+產業化公司+農戶」商業經營模式,通過建立棉花專業合作社,從棉花收購訂單、技術扶持棉花種植開始,建立了從棉花收購、加工,棉副產品深加工及現代化的棉花倉儲物流和區域性現貨交易市場的比較完整的棉花初加工產業鏈條,實現棉花分散種植與大市場聯系,從而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目的。
法定代表人:劉俊安
成立時間:2006-08-18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3110000002312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衡水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H. 08年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的國內產量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本月維持2008年中國大豆、玉米、小麥、稻穀和油菜籽的播種面積及產量與11月預估值不變。預計2008年中國大豆產量為1,650萬噸、玉米產量為15,600萬噸、小麥產量為11,250萬噸、稻穀產量為18,900萬噸、油菜籽產量為1,150萬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未調整2006年和2007年主要糧油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http://www.grain.gov.cn/
進口量看這個
http://www.p5w.net/futures/sjzl/sj/200612/t690955.htm

I. 如何反駁轉基因毀掉了中國棉花產業

2016年,轉基因抗蟲棉進入中國農田整整20年,轉基因棉花並沒有實現所謂增產增收的承諾,也沒有通過減少農葯用量改善生態環境;相反,轉基因棉田次生蟲害嚴重發生、農葯投入倍增、棉花質量降低,種植面積下滑,中國和全世界一樣,棉花產業正遭遇被轉基因徹底摧毀的厄運。
一、次生蟲害嚴重發生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20世紀90年代,華北棉田發生棉鈴蟲大范圍肆虐,孟山都公司趁機入侵,在山東省和安徽省大面積推廣轉基因抗蟲棉,從黃河棉區迅速蔓延至長江棉區。(註:中國轉基因棉後來實現國產化。)新世紀以來,轉基因棉花已擠佔95%的棉田,僅在新疆地區有少量的非轉基因棉花種植。
中國農業科學院從事轉基因研究的吳孔明等人曾對北方棉田10年追蹤,發現種植轉基因Bt棉花引起嚴重後果,原本處於次要地位的害蟲盲蝽蟓等區域性種群劇增,其發生與為害逐年加重,並對生態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
專家調研指出,在棉花主產區種植抗蟲棉,在棉鈴蟲基本被抵抗之後,刺吸式口器害蟲種群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如棉蚜、盲蝽蟓、棉葉蟎、白粉虱、棉薊馬等集中爆發,這些次要害蟲一躍成為危害棉田的主要害蟲,且與時加劇,棉花減產嚴重,部分地區甚至絕收。2013年一項調查表明,華北地區棉花病蟲草害發生。其中,二代棉鈴蟲大發生,盲蝽蟓中等發生,煙粉虱、枯萎病中等發生,棉蚜、棉葉蟎中等偏輕發生,地下害蟲小發生,棉花苗病中等偏輕發生。
二、農葯投入成倍增加
轉基因抗蟲棉的抗蟲原理是把蘇雲桿菌病毒植入棉花種子,起到「內置」殺蟲劑的效果,而免去「外用」殺蟲劑數量。但因棉田次生病蟲害嚴重發生,棉農不得不連續噴施高濃度殺蟲葯劑,大量的劇毒農葯無情地殺死了棉鈴蟲的天敵。天敵數量(蜘蛛、草蛉、瓢蟲、赤眼蜂等)減少導致蟲害爆發頻率增加,又使二代棉鈴蟲像脫韁的野馬肆無忌憚,更加依賴施施用農葯,加劇了農田生態的惡化和農業系統的不可持續性。
一種害蟲被抑制,新的害蟲迅速取代。農民為了控制棉田新害蟲,又要重復防治棉鈴蟲的路徑,增加農葯用量,重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循環。隨著抗蟲棉大面積種植,非靶標害蟲如煙粉虱、盲椿象等發生危害加重,還出現大量前所未有的「超級雜草」,威脅農田生態安全。
轉基因棉花只是針對特定時期的特定蟲害,卻無法抵抗眾多的次生病蟲草害。新害蟲發生要噴灑更多的殺蟲劑,這對棉農來說是個十分頭疼的事,報道說有些蟲害嚴重發生地區,種植轉基因棉花減少農葯用量甚微,反而加重其它害蟲抗性增加農葯用量,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發生人畜中毒事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
轉基因毀掉了中國棉花產業!
三、棉花纖維質量降低
今年8月11日在新疆召開的全國紡織服裝技術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報告說,他去年實地調研了新疆47塊棉田,發現棉籽的不孕率已經上升到12%,因為沒有蟲子給棉籽授粉。(不孕是指不能結桃,棉桃少產量自然降低)此前種植的非抗蟲棉,棉籽不孕率僅為1%。「現在看來轉基因抗蟲棉產量或將因為不孕率上升而下降,最主要是出現纖維質量降低」。
轉基因棉花質量下降,一是棉纖維質量不如常規棉,纖維變短變粗,遭到紡織企業詬病。二是棉花衣分率(籽棉向皮棉的轉化率)呈現下降趨勢,甚至低於常規棉;三是常規棉花種子資源流失或被污染,科學研究被邊緣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轉基因棉花隱患實際上早已埋下,隨時間進程積累而全面爆發。2015年《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顯示,全國棉花主產省均呈現出虧損狀態,全國植棉平均成本利潤率下降-30.13%。2016年4月17日央視報道山東省夏津縣棉農生存困境:棉田急劇增加農葯用量,棉農利潤持續下滑,種田入不敷出(虧本),棉農種1畝棉花不僅不賺錢還要貼進去400元,拜拜啦!
以棉花種子為主業的企業風雨飄零。如山東省鑫秋企業2015年5月19日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時間剛滿一年,就被爆出企業嚴重虧損或要退市。棉業人士很擔心類似多米諾骨牌引發產業鏈的傾覆。
四、棉田面積急劇減少
新世紀以來,全國棉花種植面積逐年減少。農業部資料,2007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8889萬畝,2010年下降至7273萬畝,2015年降至5149萬畝,2016年可能再降至4650萬畝,黃河棉區和長江棉區超過二分之一的棉田流失。例如傳統植棉最多的山東省德州市,最多時棉花面積達300多萬畝,2013年降到113萬畝,2015年僅有43萬畝。中國棉花正在演繹重蹈轉基因大豆覆轍的悲劇。
自從轉基因棉花入侵以來,中國原本棉花大體自給的格局已經消失,棉田萎縮產業凋零危及紡織業,越來越依賴進口棉花。從統計數字看,中國進口棉花占國內產量的比例持續在25%左右、高時超過50%。2015年在國內庫存棉花持續高企情況下,棉花進口量仍高達176萬噸。大量進口棉花使我們失去棉花定價話語權,國內多家中小型棉紡企業深陷倒閉危機,嚴重沖擊植棉業和市場秩序,持續下去必將累及棉花產業覆滅之危。
面對轉基因棉花面積急劇下滑、產業萎縮形勢,在主流媒體的一片靜默中,中國農業部宣布十三五期間還要繼續尋求孟山都新型抗蟲棉、發展抗除草劑轉基因棉花,正所謂「成也轉基因,敗也轉基因」。中國棉花產業和世界棉花產業一樣風雨飄搖,難以挽回被轉基因徹底摧毀的厄運。
棉花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一項戰略物資,棉花產業安全關繫到國家主權、棉農主權、消費者主權。保衛棉花產業,堅決拒絕轉基因!

J. 中糧糧油工業(黃岡)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糧糧油工業(黃岡)有限公司隸屬於中糧集團。中糧集團(COFCO)成立於1949年,是中央管理的54家國有重要企業之一,從1994年起,連續16年入選《財富》全球500強,連年位列中國食品工業百強企業首位,是中國第二大油脂加工商、第二大小麥加工商和最大的番茄製品、杏醬和甜菜糖生產商。旗下有7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國食品(HK 0506 )、中糧控股( HK 0606 )、中糧包裝( HK 0906 )、蒙牛乳業(HK02319 )、中糧屯河( 600737)、中糧地產( 000031)、豐原生化( 000930 )。中糧集團擁有「長城」葡萄酒、「凱萊」酒店、「金帝」巧克力、「福臨門」食用油、「五穀道場」方便麵、「悅活」飲料、「蒙牛」牛奶等諸多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在生產和生活的眾多領域,真誠奉獻精緻產品與貼心服務。
中糧糧油工業(黃岡)有限公司於是由中糧集團在黃岡市黃州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區內投資興建的一家年生產30萬噸油料蛋白加工企業,成立於2010年5月17日,地處黃岡市黃州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區唐渡四路(中糧大道),佔地面積400畝,注冊資本4215萬美元,項目總投資6113萬美元。公司經營范圍生物飼料、蛋白飼料的開發、生產與銷售;菜籽、大豆、小麥、玉米、稻穀、花生、棉籽、棕櫚油等農產品加工及副產品的深加工和銷售;塑料製品的生產與銷售;相關倉儲業務.生產能力為日處理油料1000噸、精煉400噸、小包裝200噸。
公司在項目建設上將按產業園發展思路,油料蛋白項目先行進入,並預留飼料、稻穀、麵粉加工等發展空間,形成綜合加工基地,並以集團「全產業鏈」戰略為指引,通過對全產業鏈的系統管理和關鍵環節的有效掌控,以及各產業鏈之間的有機協同,形成整體核心競爭力,實現集團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糧油食品企業。
項目帶動作用:帶領農民持續增收,推動當地經濟全面發展。
法定代表人:徐光洪
成立日期:2010-05-17
注冊資本:4215萬美元
所屬地區:湖北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1100553931243C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
英文名:COFCO Foodgrain & Cooking Oil Instry (Huanggang) Co.,Ltd.
人員規模:100-500人
企業地址: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區唐渡四路(中糧大道)
經營范圍:菜籽、大豆的收購和加工;小麥、玉米、稻穀、花生、棉籽的加工;植物油加工及銷售;飼料研發、生產及銷售;塑料製品的生產及銷售;籽棉的收購和銷售;食品添加劑(氮氣)的生產與銷售;貨物倉儲(不含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及危險化學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以上項目不涉及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

閱讀全文

與棉籽產業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