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蔬菜產業發展發展

蔬菜產業發展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14:41:50

❶ 怎樣發展蔬菜產業

發展蔬菜產業,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找准銷售暢通無阻的蔬菜產品,做大內做強,形成容產、加、銷一條龍服務。
二、有資金投入,
三、有技術保證
四、最好有政策扶持,
五、可以建設出口的蔬菜生產基地,出口到國外。
六、根據不同的蔬菜品種進行制定計劃
七、做好產業的發展規劃

❷ 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前 言

蔬菜是城鄉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農產品,保障蔬菜供給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蔬菜產業發展迅速,在保障市場供應、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必須看到,蔬菜產業發展還存在市場價格波動大、產品質量不穩定等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2010年國務院出台三個文件,對加強蔬菜生產流通、保障市場供應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時要求制定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會同商務部、水利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統計局等部門及部分省(市、區)組成了規劃編制工作小組。工作小組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總結了我國蔬菜產業發展成就和經驗,梳理和探尋了蔬菜產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了未來十年對蔬菜產業發展的需求,研究提出了對策措施,並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編制了《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編制和實施的目的是引導各種要素向優勢區域集聚,促進生產流通發展、保障市場供應;推進標准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信息監測體系建設,引導生產和流通;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提高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抑制市場和價格波動。為此,《規劃》在分析蔬菜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明確了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對大中城市提高蔬菜供應保障能力提出了要求;劃定了產業優勢區域,選定了產業發展重點縣580個;提出了生產、流通及質量安全體系發展重點,並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措施。
《規劃》與《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國辦發【2009】47號)、《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等作了銜接。
本規劃是未來十年蔬菜產業發展的基本依據。

❸ 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第四章 生產發展重點

發展蔬菜生產是保障市場穩定供應的基礎。在優勢產區和大中城市郊區,重點加強菜地基礎設施建設,著重品種選育、集約化育苗、田頭預冷等關鍵環節,加大科技創新和推廣力度,健全生產信息監測體系,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蔬菜生產發展,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進一步加大蔬菜品種選育力度,促進現代生物技術和常規技術有機結合,加強種質資源創新,改進育種方法,培育一批優質、抗病、高產、抗逆性強的蔬菜優良品種,以提升國內優勢品種,替代部分進口品種。重點培育適合設施栽培的耐低溫弱光、抗病、優質的黃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甜瓜等專用品種,適宜春、夏、秋等不同季節露地栽培的白菜、蘿卜、結球甘藍、菠菜等系列品種,適合出口、加工的番茄、胡蘿卜、洋蔥等專用品種,適應不同市場和飲食文化需求的芥菜、蓮藕、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品種。支持科研單位與種子企業緊密結合,推進育繁推一體化。
按照良種良法相配套的原則,加快栽培技術集成創新步伐,推出一批安全優質、省工節本、增產增效的實用栽培技術,重點研究連作障礙治理技術,制定適合不同生態區、不同栽培方式的技術模式,在菜地土壤次生鹽漬化、酸化治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掌握根結線蟲、粉虱、韭蛆、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十字花科根腫病等蔬菜病蟲害發生規律,集成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輕簡栽培技術,開發土地耕整、精量播種、水肥一體、設施環境調控等設施設備,促進農機農藝結合,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全方位增強科技對蔬菜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集中連片的原則,改造升級原有生產基地,適當規劃新建一批高標准高起點的生產基地,保障市場穩定供應。加強以水利設施和溫室、大棚為重點的菜地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機耕道、電網配套,增加低毒、低殘留、高效及生物農葯施用比例,增施有機肥,逐步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災能力較強的高產穩產蔬菜生產基地,切實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露地蔬菜產業重點縣要加強高標準的生產基地建設,改善蔬菜生產條件。主要完善灌排設施,灌排渠溝網路分設,泵房和田間貯水池齊全,根據條件和可能,推進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建設。同時,建設路面硬化的田間主幹道和支道,配備生產用電設施,配套農資、農機具庫房及田頭貯肥(沼液)池或堆肥場。
設施蔬菜產業重點縣要通過建設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北方)、鋼架大棚(南方),提高蔬菜持續均衡生產能力。灌溉系統盡可能採用管道輸水和微灌等高效節水技術,配備田間貯水池和排灌泵房,完善排水系統,有條件的地方採用水肥一體化設施。完善田間道路、供電及其它設施。
在搞好菜地灌排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強水源及配套渠道等工程建設,提高灌排保障能力。在灌溉設施配套較差的地區,加強小微型灌溉工程或配套設施建設,配備小型抗旱應急機具,提高抗旱保收能力;在水資源緊缺地區,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和雨洪集蓄利用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水源保障能力;在降雨較多較集中的蔬菜生產區域,加強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提高抗洪排澇能力。
第四節 加大田頭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
把田頭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設施作為蔬菜生產基地建設主要內容之一,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設步伐,切實提高蔬菜商品質量、減少損耗。在外銷量較大的產地和大中城市郊區,按菜地面積和商品化處理需求,配置相應的預冷設施、整理分級車間、冷藏庫,以及清洗、分級、包裝等設備,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擴大銷售半徑,增強市場調劑能力。 蔬菜產銷批發市場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要在現有基礎上,統籌考慮城市人口、蔬菜基地規模、交通區位、物流走向,加快完善以大型銷地批發市場為中心,產地蔬菜批發市場為依託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保障蔬菜供應、穩定市場價格。在蔬菜優勢區域核心生產基地根據需要新建和改造一批產地蔬菜批發市場,在大中城市規劃布局一批與產地市場相銜接的大型銷地批發市場,在交通物流結點規劃布局一批集散型批發市場,重點建設冷藏保鮮、加工配送、電子結算、信息與追溯平台、質量安全檢測、交易廳棚和廢棄物處理等流通基礎設施,建成靈敏、安全、規范、高效的蔬菜物流和信息平台。
第二節 增加城市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等零售網點
全面推進農貿市場、社區菜店基礎設施、管理等方面升級改造,重點建設交易廳(棚)、檔口、追溯平台、給排水設施等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城鄉菜市場標准化建設。各地要改造或建設一批公益性農貿市場,在居民社區配建或改造一批公益性社區菜店和標准化菜市場,增加零售網點,降低零售環節經營成本,穩定蔬菜價格。新建城市居住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配套建設社區菜市場或相應的商業設施,不得隨意改變用途。規范發展早市、晚市和周末農貿市場,為流動菜販、直銷菜農提供便利條件,方便居民購買。 大中城市根據本地消費需求,主動與優勢產區加強協作,建立蔬菜供應保障基地。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向上下游延伸經營鏈條,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和零售客戶建立直接購銷關系,開展對團體、超市配送服務;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開展「農超對接」。著力擴大對接規模,力爭「十二五」末,經超市銷售的蔬菜比例提高至30%。另外,要進一步引進和規范電子商務交易。
協調食品加工企業與主產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上市旺季進行深加工,製成腌制蔬菜、脫水蔬菜、速凍蔬菜與保鮮蔬菜等,緩解集中上市壓力,增加蔬菜附加值,特別是出現蔬菜「賣難」時盡可能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 主要通過協調整合現有資金渠道安排。一是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在種子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農村沼氣、節水灌溉增效示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冷鏈體系建設、信息平台建設等專項投資中,加大對蔬菜產業投入力度。二是財政資金,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發展、農業標准化整體推進示範縣(區)建設、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農業行業科研專項、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專項資金,對蔬菜產業予以支持。現有資金渠道要根據蔬菜產業發展的新要求,優化投資結構,突出重點,著力解決關鍵性問題。
根據資金可能,積極研究開辟新的支持渠道,在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安排一定資金,按照以地方、企業、農民投入為主,中央適當補助的原則,支持非城市郊區的蔬菜產業重點縣,建設種苗繁育和田頭預冷等降低損耗、提高產量和質量急需的基礎設施,在安排上向為大城市保障供應貢獻大、潛力大的地區傾斜,重點建設海南、廣西、雲南、四川南菜北運基地等。 進一步完善相關扶持政策,改善蔬菜產業發展環境。
——各級政府將蔬菜生產基地和市場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扶持力度。
——鼓勵地方政府對公益性較強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市場給予補貼和政策扶持,適時回收部分市場產權和經營權,由政府主導建設管理部分重要菜市場,掌握調控菜價的主動權。支持在居民區建立蔬菜直銷點。
——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確保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混裝的其他農產品不超過車輛核定載質量或車廂容積20%的車輛,比照整車裝載鮮活農產品車輛執行;對超限超載幅度不超過5%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合法裝載車輛執行。
——在蔬菜生產上盡快建立自然風險保險制度,逐步擴大在大中城市郊區和主產區的覆蓋面,有條件的地方實現全覆蓋。
——落實支持性價格政策,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用水、用電、用氣與工業同價,蔬菜冷鏈設施的冷庫用電實行工業用電價格。規范和降低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攤位費等相關收費,必要時按法定程序將政府投資建設的農產品市場攤位費納入地方政府定價目錄管理,清理超市向供應商收取的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通道費。
——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應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優先保障供應,土地招拍掛出讓前,所在區域有工業用地交易地價的,可以參照市場地價水平、所在區域基準地價和工業用地最低價標准等確定出讓底價,土地出讓後嚴禁擅自改變用途從事商業性房地產開發,確需改變用途、性質或者進行轉讓的,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經依法批准。
——依法完善價格調節基金管理,增強價格調控監管能力。 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合作,加強指導和協調,加大支持力度。各地要重視和加強組織領導,因地制宜確定發展重點,加大本級財政支持力度,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採取有效措施推進規劃實施。根據本規劃確定的建設任務,按照「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要求,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編制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編制實施方案,由省級人民政府或其授權部門審批並監督實施。按照國辦發[2010]18號文件要求,進一步完善「菜籃子」食品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農業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督導,確保規劃實施取得明顯成效。
附件:按行政區劃重點縣布局
附表:1. 36個大城市名單(略)
2. 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略)
附圖:1. 蔬菜播種面積、產量、人均佔有量圖(略)
2. 蔬菜生產優勢區域布局圖(略)

❹ 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第一章 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蔬菜產業總體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由供不應求到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完善,總體上呈現良好的發展局面。
1、生產持續發展。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蔬菜產銷體制改革以來,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全國蔬菜生產快速發展,產量大幅增長,上市基本均衡,供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播種面積由1990年的近1億畝增加到2010年的2.3億畝左右,產量由2億噸提高到5億噸 ,人均佔有量由170公斤左右增加到370公斤左右,常年生產的蔬菜達14大類150多個品種,逐步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2、布局逐步優化。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以及交通運輸狀況的改善和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的開通,在農業部編制的《全國蔬菜重點區域發展規劃(2009-2015年)》的指導下,生產基地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長江流域冬春蔬菜、黃土高原夏秋蔬菜、雲貴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等六大優勢區域,呈現栽培品種互補、上市檔期不同、區域協調發展的格局,有效緩解了淡季蔬菜供求矛盾,為保障全國蔬菜均衡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3、質量顯著提高。自2001年「全國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以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強,蔬菜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近三年蔬菜農殘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比2000年提高30多個百分點,蔬菜質量總體上是安全、放心的。在蔬菜質量安全水平提高的同時,商品質量也明顯提高,凈菜整理、分級、包裝、預冷等商品化處理數量逐年增加,商品化處理率由「十五」末的25%提高到40%,提升了15個百分點。
4、加工業快速發展。我國蔬菜加工業發展迅速,特色優勢明顯,促進了出口貿易。據農業部不完全統計,2009年全國蔬菜加工規模企業10000多家,年產量4500萬噸,消耗鮮菜原料9200萬噸,加工率達到14.9%。另據統計,2010年,我國番茄醬產量150多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近40%;脫水食用菌57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95%,均居世界第一位。
5、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蔬菜品種、生產技術不斷創新與轉化,顯著提高了產業科技含量和生產技術水平。全國選育各類蔬菜優良品種3000多個,主要蔬菜良種更新5-6次,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設施蔬菜達到5000多萬畝,特別是日光溫室蔬菜高效節能栽培技術研發成功,實現了在室外零下20度嚴寒條件下不用加溫生產黃瓜、番茄等喜溫蔬菜,其節能效果居世界領先水平;蔬菜集約化育苗技術快速發展,年產商品苗達800多億株以上。此外,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無土栽培、節水灌溉等技術也取得明顯進步。
6、市場流通體系不斷完善。自1984年山東壽光建立全國第一家蔬菜批發市場以來,蔬菜市場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經營蔬菜的農產品批發市場2000餘家,農貿市場2萬余家,覆蓋全國城鄉的市場體系已基本形成,在保障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引導生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70%蔬菜經批發市場銷售,在零售環節經農貿市場銷售的佔80%,在大中城市經超市銷售的佔15%,並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蔬菜產業已經從昔日的「家庭菜園」逐步發展成為主產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保供、增收、促就業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滿足食物需求。蔬菜是人類的基本食物來源之一,提供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鮮食為主、需求量大的傳統飲食習慣,決定了蔬菜在我國城鄉居民膳食結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產在保障城鄉居民基本消費需求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增加農民收入。蔬菜商品率高,比較效益高,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0年全國蔬菜播種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11.9%,總產值1.2萬億元,占種植業總產值的33%。另據農業部測算,2010年蔬菜對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830多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進城鄉居民就業。蔬菜產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化了數量眾多的城鄉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與蔬菜種植相關的勞動力1億多人,與蔬菜加工、貯運、保鮮和銷售等相關的勞動力8000多萬人。
4、平衡農產品國際貿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蔬菜比較優勢逐步顯現,出口增長勢頭強勁,在平衡農產品國際貿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我國出口蔬菜836.37萬噸,比2000年增長1.61倍;出口額96.91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3.7倍;貿易順差94.14億美元,居農產品之首,比2000年增長3.69倍,而同期農產品貿易逆差達231億美元。 蔬菜具有鮮活易腐、不耐貯運,生產季節性強、消費彈性系數小,高投入、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大等特點。當前,在新的形勢下,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1、蔬菜價格波動加劇。…………。
2、質量安全隱患仍然突出。…………。
3、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4、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不強。…………。

❺ 新形勢下設施蔬菜產業如何轉型

設施農業發展情況匯報材料:
設施農業作為高效農業的一個重要載體,是先進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標志,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如何順應形勢,加快設施農業的發展,是龍灣區農業部門面臨的新課題。
一、設施農業(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設施農業及其裝備得到很好發展。據統計,到2009年底,全區已建立蔬菜基地種植面積3萬畝,蔬菜播種面積達6.6萬畝,產量13.61萬噸,產值1.7億元。其中以鋼管大棚為代表的設施大棚共620個,面積達580畝,12連棟大棚面積50畝,普通竹棚面積2500畝,季節性拱棚面積1600畝。種植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共2.7萬畝,推廣大棚管理機械45台,噴滴灌設備及其他配套設備200多台套。設施農業已經成為龍灣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並已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政府推動,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設施農業產業工作的領導,成立區、鎮(街道)兩級專項推進領導小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各層面的積極性,為發展設施農業開啟綠燈,逐步形成全社會齊抓設施農業的良好氛圍。
2、資金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發展設施農業,龍灣區加大財政支持,強化項目扶持,相繼出台《蔬菜產業化項目扶持補貼資金實施辦法》,每年在產業化資金中安排一定的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對設施農業發展基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搭建鋼管大棚、鋪設噴滴灌等配套設施以及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進行補助投入。截止2009年底,全區全年共投入扶持建設資金350多萬元。同時,加強與工商企業合作,鼓勵工商企業參與設施農業的開發。
3、典型引導,發展蔬菜基地。通過幾年努力,我區已涌現出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蔬菜基地,成為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亮點。初步建成以永興五溪村蔬菜科技示範園區、靈昆九村蔬菜基地、天河千畝蔬菜基地、永中蔬菜園區等為主的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設施先進、科學管理水平檔次較高的基地,同時,建成以海城、永興的榨菜、海濱的甘藍類蔬菜、靈昆的甜瓜等一些特色蔬菜瓜果生產基地,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我區已建成天河蔬菜園區、海濱三周示範場及永中蔬菜園區等3家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靈昆九村蔬菜基地、永興五溪村蔬菜園區等2家市級無公害蔬菜基地,生產的振農牌日本大蔥、愛爾牌蒲瓜、蕃茄均獲得浙江省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稱號,並輻射和帶動全區蔬菜基地創立產地品牌。通過創建綠色品牌,大大增強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現我區已有瑤溪經濟發展中心生產的黃瓜、番茄、靈昆靈農瓜果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甜瓜、南瓜等12個農產品榮獲省無公害農產品稱號。2009年,我們繼續加大對設施農業蔬菜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主要抓好靈昆九村蔬菜基地三期工程以及永興五溪村蔬菜基地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啟動了靈昆鎮周宅村蔬菜科技示範園區的建設,並申報省級重點農業產業項目,建成後又將成為我區無公害、放心菜生產重點產區。
4、依靠科技,提高裝備水平。隨著我區無公害蔬菜基地規模發展,設施大棚應用規模逐步擴大,應用范圍逐步從單一的設施蔬菜向設施瓜、果、花卉等多元化領域拓展。一方面是加強了簡易毛竹棚向鋼管大棚、連棟溫室大棚的技術改造,提高大棚的技術含量。全面推廣與應用蔬菜生產高效節水栽培技術、無公害生產技術和生物防病技術。幾年來共推廣高效節水噴滴灌系統設備19.3萬m2,遮陽網紗18萬m2,推廣使用頻振式殺蟲燈1500盞、防蟲網紗20.5萬m2,性誘劑誘捕器3886個、誘芯4550個;先後引進了蕃茄、黃瓜、芹菜、茄子、四季豆等系列優新品種50個,對改善蔬菜品種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是轉化鎮(街道)、村幹部和農戶產業發展思維,通過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開闊視野,總結經驗,形成共識,堅定發展決心。定期組織幹部群眾到溫州市農科院及各縣(市、區)先進的設施農業園區參觀學習、交流經驗,通過現身說法、效益對比,使幹部群眾認識到「只有規模化,才有高效化」的道理,引導全區設施農業產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❻ 中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哪五大新問題

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傑表示,發展現代蔬菜產業是建設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農村兩個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著生態環境資源市場的制約。

他說,提高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水平,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蔬菜產業的綠色發展;深入推進蔬菜種植的結構和布局的調整優化,大力發展「菜籃子」工程,發揮比較優勢,加快轉型升級;大力培育蔬菜生產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大力加快蔬菜產業的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加快促進蔬菜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中國蔬菜的總產量超過了8億噸,種植面積達到3.3億畝,單產達到3280斤,人均佔有量達到1140斤。中國是世界上蔬菜生產的大國,蔬菜總產量占據世界的第一位。

來源:中國新聞網

❼ 蔬菜產業發展戰略選擇的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蔬菜產業實現了超常規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與此同時,市場需求對農業增長的制約作用凸顯,農產品質量也成為影響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蔬菜供需平衡的經濟學分析與政策取向的研究對於我國蔬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論文試圖對我國蔬菜產業的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藉助產業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理論,立足於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在實證分析中注重統計分析與計量分析方法的應用,實地調研與問卷調查相結合,圖形分析、以及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方法的運用,並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對供給、需求及蔬菜產業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等進行定量描述;同時,通過實地調研對我國蔬菜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加入WTO對我國蔬菜產業發展的挑戰,以及我國蔬菜出口所面臨的技術壁壘等進行實證分析:最後,結合上述分析提出新時期我國蔬菜產業發展與競爭力提升的若干對策建議和政策取向. 本文在借鑒國內外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力圖在以下幾方面做出新的探索:(1)運用產業積聚理論對中國蔬菜生產空間轉移的規律與動因進行探討.本研究在深入探討我國蔬菜生產的區域布局演變歷程及地區蔬菜生產集中度的基礎上,運用產業積聚理論,以山東為例,探討我國蔬菜產業積聚的動因.目前國內外對產業積聚的研究集中在製造業,對農業積聚的研究幾乎沒有涉足,本文以蔬菜產業積聚為例進行的理論分析以期在該領域有所突破.(2)藉助計量經濟模型實證分析了價格因素對蔬菜供給的影響.結果表明上期價格是決定本期蔬菜產量的重要因素,蔬菜作為生活必需品,缺乏價格彈性,存在著時滯的價格在引導生產時,很容易遠離市場均衡,呈現發散的蛛網.(3)利用信息經濟學中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逆向選擇理論對蔬菜市場中的檸檬現象進行分析,並提出改進的思路和政策建議.(4)利用多種計量經濟方法對城鄉居民的人均消費量和消費總量進行預測和分析.本論文立足於中國蔬菜市場供過於求的現狀,綜合考慮影響蔬菜消費的各種因素,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分別對我國城鄉居民的人均消費量和蔬菜消費總量進行預測,並對不同預測模型下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力求為我國蔬菜產業實現供求大體平衡提供科學依據. 有關蔬菜產業積聚的理論分析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補充.

❽ 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介紹

蔬菜是城鄉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農產品,保障蔬菜供給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內2012年容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以發改農經〔2012〕49號印發《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該《規劃》分發展現狀、總體要求、生產區域布局、生產發展重點、流通發展重點、質量安全體系發展重點、資金籌措與管理、保障措施8章。

❾ 蔬菜產業領域國內外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蔬菜產業的面很廣,我也不知道你說的是種植方面的還是生加工方面的,我們國家的蔬菜產業現在很發達,生產加工方面和國外是一個水準,只是種植這塊有點小農化,還是人工種植,盲目投資。雖然有些地方研究新品種和種植方式,但大范圍來說還是小產業化!未來的蔬菜產業應該是向基地化發展,對口基地,也就是向外國的農場那樣,相對加工也就是面向世界,和世界接軌同步!

閱讀全文

與蔬菜產業發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