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綠色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

綠色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0-11-24 22:56:37

① 淺析企業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規劃

1、項目產品構成分析;
2、企業客戶群體精準定位和需求分析;
3、人才結構以及股權分配;
4、市場風險評估以及應對
建議至少按以上四個方面考慮

② 堅持綠色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有哪些途徑

提高國人的生活質量
一是民生導向。對此可以從兩方面進行理解。一是從頂層設計而言,對於中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原來人們多從GDP總量和人均收入相對於2010年翻番達到世界銀行要求的人均1萬美元的門檻去解讀,現在「十三五」規劃建議將綠色發展理念目標化和操作化,使得五年發展規劃第一次成為十八大強調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五位一體概念的實際體現。二是從解決當前短板問題而言,「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綠色發展強調要解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例如環境治理中提到的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均直接與老百姓當前抱怨最多的問題有關。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邊際有效地縮小過去30多年來經濟增長與環境影響之間發生的缺口,大幅度提高全面小康社會中國人的生活質量。「十三五」規劃建議因此是一個可以一舉突破中等收入發展水平、指導中國進入全面發展的五年規劃。
從「淺綠」到「深綠」
二是深層導向。通常人們討論綠色,常常限於從狀態和結果的角度討論資源環境生態方面的現狀及其治理問題,常常認為綠色發展主要是環保部門的事情,這是淺綠色的認識。更深的綠色發展理念,需要從根因和起源的角度,進入到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之中,進入到體制規范組織安排之中。從「十三五」規劃建議闡述的綠色發展的六個領域,可以發現我們的發展概念和發展政策正在從淺綠色向深綠色進行轉變,可以看到中國未來的綠色發展包含了由淺入深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發展的結果需要保證有看得見的青山綠水,這涉及狹義的以末端治理為重點的污染處理和生態修復等工作;第二層次是看不見的作為驅動力的經濟社會過程和發展模式的綠色化,在中國是要強調綠色導向的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新型消費模式等;第三層次是不易直覺感知的體制安排和組織構建,「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要採取世界上最嚴厲的環境管理措施,強調省級以下環境監管需要採取垂直管理等,就是有深綠色意義的體制安排。
政策設計具有系統性
三是系統導向。系統的綠色發展政策和制度建設涉及三個相互關聯的方面和環節,即確定規模、分配產權、提高效率。一般來說,這三個制度對於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作用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和操作順序。首先是確定經濟社會發展可以消耗的自然資本應該有多大,這是規模問題;隨後是進行自然資本初始產權的公平分配,這是分配問題;最後是通過產權的合理交易提高自然資本的使用效率,這是效率問題。多年來我們在這三方面政策安排上缺少系統性,常常只關注提高資源環境消耗的效率,而疏忽自然資本消耗的規模控制和公平分配問題。「十三五」規劃建議,第一次表現出綠色發展政策設計上的系統性,其中控制水資源消耗、耕地消耗、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碳排放等的總量是有關生態消耗規模的政策,提出用能權、用水權、污染排放權、碳排放權等制度安排是有關生態合理分配的政策,而降低物質消耗強度和污染排放強度或者提高資源生產率是有關生態消耗效率的政策。沿著這樣的方向,中國的綠色發展政策會越來越有整體性和協調性,產生越來越到位的實際效果。
國內國際互動的視角
四是國際導向。「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綠色發展,明顯地表現出國內與國際相結合以及兩者互動的視角,這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1992年以來國際上倡導可持續發展,強調經濟、社會、環境是發展的三個支柱,強調三者之間應該有好的比例關系。「十三五」規劃建議融入綠色發展戰略,與聯合國推出的到2030年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即SDGs形成了對接,可以認為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在中國的行動載體。其二,以往我們在國際上討論環境問題,態度常常是防守型的,強調我們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硬道理,只能採取最基本的環保戰略和政策。「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綠色發展,不僅要求在國內加強美麗中國建設,而且強調在國際要關注全球生態安全。聯繫到最近以來,中國先後簽訂中美、中英、中法之間的雙邊氣候變化協定,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上,表現出更多的進取型態度;聯想到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用綠色發展可以消解周邊國家對中國將非綠色的過剩產能轉移出去的種種擔憂,可以看到,中國未來發展將會越來越多地承擔起崛起中大國的綠色責任,在全球環境與發展方面起到引導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從「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認識進步,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轉變,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一個國家向著全面小康的綠色進軍。補齊生態短板,建設美麗中國,是中華民族為了永續發展的堅定抉擇。

③ 生態農業產業園分為生態園區和工業園區的規劃書怎麼做

方案一:農業生態園規劃方案
一、生態園功能分區規劃
依據資源屬性、景觀特徵性及其現存環境,在考慮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態園的完整性的基礎上,結合未來發展和客觀需要,規劃中應採取適當的設計實現園內的功能分區,以惠東永記生態園為例,設計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設置生態農業示範區、觀光農業旅遊區和科普教育功能區。
1.1生態農業示範區
生態農業示範區是生態園設計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態園最主要的效益來源和示範區域,是生態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態農業示範區的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遵循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園區設計所採用的生態農業類型中既包含有生產者,消費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記生態園的新規劃中,稻田生態區「動植物共生系統」式的生態農業類型,採用稻魚鴨萍種養共生模式;果園生態區採用「立體種植業」式的生態農業類型,採用果園結合養殖的模式;魚塘生態區設計採用「食物鏈、加工鏈式生態農業」類型——豬鴨魚草相結合的種養模式。這些生態農業類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種生物的共生關系,將各生態元素以食物鏈串在一起,相互轉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質,由此形成良性物質能量的生態循環,體現較高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另外,為了提高生態園的經濟效益,生態園中蔬菜栽培區採用大規模產業化的生產模式。不僅有生產效益高、產業帶動性強和集中性統一的優點,還能對其他農業產業化企業起到示範性和參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區主要生產各種食用和觀賞性花卉,供遊人品嘗、欣賞和購買消費。食用菌中心在生態園規劃中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體現了廢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經過科學規劃後的生態園,將會以生態農業作為生態園主要的「生態旅遊」核心內容,體現「綠色、生態、示範」多種功能,可以成為觀光農業生態園的旅遊精品和主導產品。
1.2觀光旅遊區域
進入21世紀,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及鄉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深入,農業已從傳統的生產形式逐步轉向景觀、生態、健康、醫療、教育、觀光、休閑、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態熱、回歸熱、休閑熱已成為市民的追求與渴望。生態園新設計著重把農業、生態和旅遊業結合起來,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農村生態環境和生態農業經營模式,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品嘗、習作、農事體驗、健身、科學考察、環保教育、度假、購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貼近自然的特色旅遊項目吸引周邊城市遊客在周末及節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增加旅遊收益。
生態園規劃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以綠色、健康、休閑為主題,在園內建設花藝館、野火樂園、綠色餐廳、綠色禮品店、農家樂活動園、漁樂區、農業作坊、露天茶座、生態公園、天然鳥林等休閑娛樂場所,讓遊客在完美的生態環境中盡情享受田園風光。
1.3科普教育功能區
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的發展是相統一的,旅遊科普是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的統一產物。旅遊科普是以現代企業經營機制,開發農業資源,利用農業資源的新興科普類型[1]。它的引入將解決目前困擾我國現代觀光農業和科普事業發展的諸多瓶頸問題,緩解我國農業科普客體過多的沉重壓力,為我國農業和科普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旅遊科普規劃時應遵循知識性原則[9]、科技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例如可以通過在生態園中設立農業科普館和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區等科普教育中心,向遊人介紹農業歷史、農業發展現狀,普及農業知識和加強環保教育。還可在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區設立現代農業科技研究中心,採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種農作物,形成特色農業。這樣生態園一方面可以為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為大中院校和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場所,同時也為各種展覽和大型農業技術交流、學術會議和農技培訓提供場所。
二、生態園基礎設施規劃
2.1園路規劃
依照園林規劃設計思路,從園林的使用功能出發,根據生態園地形、地貌、功能區域和風景點的分布,並結合園務管理活動需要,綜合考慮,統一規劃。園路布局既不會影響園內農業生態系統的運作環境,也不會影響園內景區風景的和諧和美觀。園路布局主要採用自然式的園林布局,使生態園內景觀美化自然而不顯莊重,突出生態園農業與自然相結合的特點。園林主幹道寬約5m,用於電車通道和遊人集散;次幹道連接到各建築區域和景點;專用道為園務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單車道主要圍繞生態公園而建,寬1.2~2m。
2.2給水排灌工程規劃
生態園以生產有機農產品為主,園內農業生產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統,同時考慮到環保及遊人、園工的飲用需水,所以進行給水排水系統的規劃。規劃中主要利用地勢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溝,將雨水排入附近的水體;一切人工給水排水系統,均以埋設暗管為宜,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和園林景觀;農產品加工廠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統,不得排入園內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環境。
2.3園區綠化設計
生態園內的綠化規劃,均以不影響園內生態農業運作和園內區域功能需求出發來考慮,結合植物造景、遊人活動、全園景觀布局等要求進行合理規劃。全園內建築周圍平地及山坡(農業種植區域除外)綠化均採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幹道和生態公園等輔助性場所(餐廳、科普館等等)周圍綠化則採用觀花、觀葉樹為主,全園內常綠樹占總綠化樹木的70%~80%,落葉樹佔20%~30%,保證園內四季常青。總之,全園內植物布局目的,既達到各景區農業作物與綠化植物的協調統一,又要避免產生消極影響(如綠化植物與農作物爭奪外界自然條件等)。
方案二:農業生態園規劃方案
農業生態園就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觀光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將農業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範、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國民休閑,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的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是集旅遊功能、農業增效功能、綠化、美化和改善環境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產業園。它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都市休閑游的興起,促使人們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續增長。觀光休閑農業在我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多種類型的開發運作模式。通過逐漸帶動引導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根據地方自然資源優勢,科學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汕尾也不例外,現在人們的生活需求更加豐富,追求多元化、立體性的生活方式,以減輕工作壓力,調節生活平衡的願望與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內目前尚無一處集休閑、娛樂、觀光和健身於一體可供人們工作之餘休閑娛樂的生態園,建設一個生態園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紅海灣xx村自然條件優越,村風淳樸,村內無任何有污染的企業,公路直達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離汕尾市區也只有25分鍾的里程,距紅海灣風景區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經營目標:形成汕尾社會各界人士休閑養身會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濱野生魚類,蝦類,果蔬園等健康食品,盡情享受農夫鄉村田野農家生活,把紅海灣xx村生態園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濱特色的綠色生態園和農家休閑中心,提高紅海灣、xx村社會知名度帶動xx村經濟發展。塑造「汕尾海濱,魚米之鄉」標志性綠色生態園。紅海灣xx村生態園以村自然風光為主體,共計總面積xx畝,分三個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積為xx畝,以四大家魚養殖為主,不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讓賓客自己垂釣挑選入菜。
另一方面面積xx畝,是生態園的中心,園區的主要活動空間都布置在這一邊,初步規劃將在沿岸建成綠色長堤、垂釣亭台、休閑小築、漁人碼頭,最濃墨重彩的要數點綴在水面如同綠色珍珠般的一個小島,島上將根據需要建設休閑燒烤區、垂釣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築,營造汕尾海濱的生活方式。讓在都市中疲憊的人們愜意地享受汕尾海濱的放鬆、舒適和毫無壓力的生活。在島上可以玩玩水、釣釣魚、看看書或約三五知己打打麻將、打打牌,享受遠離喧鬧城市的快樂生活。還可以品嘗汕尾特色的絕無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產、新鮮的蔬果等,輔以農家土灶的烹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農家風味。
再者以xx畝為種植區,周圍都是當地農民種植的草坪,與水面結合,四季常綠,草坪是我們生態園的一大特色,讓賓客在休閑時體驗農村的田園風光。分別開避名貴樹種種植區,果樹種植區,精品水果種植區,大棚生產區,家禽散養區五個區,讓賓客在休閑之餘各需所取,既給賓客提供了無污染、無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讓他們在緊張的工作生活節奏之外體驗輕松愉快的農家樂。
全國新農村建設實施委員會專家高劍鋒表示:「生態園將1600多年前陶淵明所設想的夢里桃花、生活富足、人與人怡然自樂的和諧社會理念變為現實。將農業生產與休閑娛樂結合起來,描繪出一幅城鄉田園生活的和諧畫卷。生態園創造性地開辟了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新型模式。」全國高科技農業循環產業發展中心執行副主任宋喜來表示,農業生態園這種農業模式在全國有不少家,主要是建立和推廣高科技農業的項目與合作模式,最終達到村裡滿意、管理者滿意、承包者滿意、地方政府滿意。所以這個項目還要靠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紅海灣xx村生態園規劃原則和指導思想:
設計原:(1)因地制宜,凸顯基地特徵(2)以人為本,滿足多方需要(3)以綠為主,倡導生態建設(4)貼和時代,彰顯現代社會生活文明特質(5)放眼未來,注重可持續發展.
一、因地制宜,綜合規劃設計
生態園規劃應充分考慮原有農業生產的資源基礎,因地制宜,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水電、食宿及娛樂場和度假村的進一步建設等。另外,生態園規劃必須結合生態園所處地區的文化與人文景觀,開發出具有當地農業和文化特色的農副產品和旅遊精品,服務社會。
二、培植精品,營造主題形象
基於某些觀光農業生態園缺乏拳頭產品,難以深度開發的現狀,生態園規劃應以生態農業模式作為園區農業生產的整體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態旅遊型觀光農業精品。另外,要發揮生態園已有的生產優勢,採用有機農業栽培和種植模式進行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體現農業高科技的應用前景,形成產品特色,營造「綠色、安全、生態」的主題形象。
三、效益兼顧,實現可持續發展
生態園的規劃設計以生態學理論作指導思想,採用生態學原理、環境技術、生物技術、和現代管理機制,使整個園區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經過科學規劃的生態園主要是以生態農業的設計實現其生態效益;以現代有機農業栽培模式與高科技生產技術的應用實現生態園的經濟效益;以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實現它的社會效益。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者相統一,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
四、綠色消費,形成品牌
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將緊緊圍繞農業生產,充分利用田園景觀、當地的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在體現自然生態美的基礎上,運用美學和園藝核心技術,開發具有特色的農副產品及旅遊產品,以供遊客進行觀光、游覽、品嘗、購物、參與農作、休閑、度假等多項活動,形成具有特色的「觀光農業旅遊園」。在「綠色消費」已成為世界總體消費的大趨勢下,生態園的規劃應進一步加強有機綠色農產品生產區的規劃,以有機栽培模式採用潔凈生產方式生產有機農產品,並注意將有機農產品向有機食品轉化,形成品牌。
五、園林規劃,生態布局
依照園林規劃設計思路,從園林的使用功能出發,根據生態園地形、地貌、功能區域和風景點的分布,並結合園務管理活動需要,綜合考慮,統一規劃。園路布局既不會影響園內農業生態系統的運作環境,也不會影響園內景區風景的和諧和美觀。園路布局主要採用自然式的生態布局,使生態園內景觀美化自然而不顯莊重,突出生態園農業與自然相結合的特點。園林主幹道寬約5m,用於電車通道和遊人集散;次幹道連接到各建築區域和景點;專用道為園務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單車道主要圍繞生態公園而建,寬2m。
六、科學排灌,保護環境
生態園以生產有機農產品為主,園內農業生產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統,同時考慮到環保及遊人、園工的飲用需水,所以進行給水排水系統的規劃。規劃中主要利用地勢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溝,將雨水排入附近的水體;一切人工給水排水系統,均以埋設暗管為宜,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和園林景觀;農產品加工廠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統,不得排入園內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環境。
七、綠化設計,四季常青
生態園內的綠化規劃,均以不影響園內生態農業運作和園內區域功能需求出發來考慮,結合植物造景、遊人活動、全園景觀布局等要求進行合理規劃。全園內建築周圍平地及山坡(農業種植區域除外)綠化均採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幹道和生態公園等輔助性場所(餐廳、垂釣區等等)周圍綠化則採用觀花、觀葉樹為主,全園內常綠樹占總綠化樹木的70%以上,落葉樹佔20%以上,保證園內四季常青。總之,全園內植物布局目的,既達到各景區農業作物與綠化植物的協調統一,又要避免產生消極影響(如綠化植物與農作物爭奪外界自然條件等)。
方案三:農業生態園規劃方案
農業生態園就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觀光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將農業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範、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農業生態園也稱農業休閑園,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國民休閑,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的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是集旅遊功能、農業增效功能、綠化、美化和改善環境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產業園。它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

④ 十三五規劃中環境保護篇章的內容律

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綱要」提出了今後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作為目標之一首次提出,具體包括以下內容: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根據「綱要」,「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設置了「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和「資源環境」等四大主要指標,又在此基礎上分為25個具體指標。「綱要」提出,到2020年,萬元GDP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23%,單位GDP能源消耗較2015年降低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15年降低18%,非化石能源佔一次消費能源比重要達到15%。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森林蓄積量達到165億立方米。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以上,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較2015年下降18%。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70%,劣Ⅴ類水體比例小於5%。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較2015年減少10%、10%、15%、15%。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綱要」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綱要」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必須貫穿於「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綠色發展貫穿於「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綱要」長達6.6萬字,共分為20篇,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中,無不體現著綠色發展理念。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綱要」指出要圍繞環境治理制定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在構建發展新體制方面,「綱要」提出,要加快構建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性權益交易制度和平台。開征環境保護稅。在推進農業現代化方面,「綱要」提出,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並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實施化肥農葯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重點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在「優化現代產業體系」篇章中,「綱要」提出要促進製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要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在提升新興產業支撐作用方面,提出要支持綠色低碳等領域的產業發展壯大;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行動中,提出要發展儲能與分布式能源,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鼓勵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車使用新能源汽車。在「構築現代基礎設施網路」篇章中,「綱要」提出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綠色、互聯互通的現代基礎設施網路,更好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國家能源安全涉及到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綱要」提出通過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著力推動能源生產利用方式變革,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也同樣體現出了綠色發展的理念。「綱要」提出在加快城市群建設發展過程中,要建立健全城市群發展協調機制,推動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協調聯動,實現城市群一體化高效發展。如何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綠色」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綱要」提出,科學規劃村鎮建設等空間布局,要開展生態文明示範村鎮建設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建設新型城鎮和美麗宜居鄉村,需要有重大工程來支撐。「綱要」列出了推進新型城鎮化要開展的重大工程,其中就包括了建設綠色、森林城市和海綿城市。在建設綠色、森林城市方面,提出要推廣綠色建築,普及綠色交通,推廣分布式能源等新型能源供應體系,加快推進公共交通電動化,開展綠色新生活行動,實施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在建設美麗鄉村方面,提出要對13萬個行政村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實現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綠色發展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綱要」提出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中,除了「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之外,還明確提出要「主體功能約束有效」、「資源環境可承載」。針對不同區域,綠色發展的理念也不盡相同,如在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方面,「綱要」提出,要「依託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地區,提高資源就地加工轉化比重。加強水資源科學開發和高效利用。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在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方面,「綱要」提出,要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方面,「綱要」提出,要「有序承接產業轉移」,並要「加強水環境保護和治理,推進鄱陽湖、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和漢江、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在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方面,「綱要」提出,要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引領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並要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等方面走在前列。「綱要」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而「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無論是構建區域生態環境監測網路、預警體系和協調聯動機制,還是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以及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都離不開京津冀三地的全面合作。「綱要」對「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部署中,提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綱要」對加強海洋資源環境保護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實施陸源污染物達標排海和排污總量控制制度,建立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預警機制。■濃墨重彩闡述「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是「綱要」提出今後5年發展的目標之一,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綱要」專門列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篇進行闡述,這一篇章篇幅近6000字,占整個「綱要」全文字數的近1/10,可謂是濃墨重彩。「綱要」明確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圍繞「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綱要」分別從「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7個方面進行了安排部署。在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方面,「綱要」提出,要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調整優化空間結構,推動形成以「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以「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農業戰略格局、以「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以及可持續的海洋空間開發格局。在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面,「綱要」提出,要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在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方面,「綱要」提出,要創新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強化排污者主體責任,形成全社會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在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方面,「綱要」提出,要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全面提升各類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在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綱要」提出,要堅持減緩與適應並重,主動控制碳排放,落實減排承諾,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在健全生態安全保障機制方面,「綱要」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生態風險防控體系,提升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對能力,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在發展綠色環保產業方面,「綱要」提出,要培育服務主體,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支持技術裝備和服務模式創新,完善政策機制,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圍繞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環境治理保護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綱要」規劃了一批重點工程。

⑤ 綠色發展指標的背景

中國正處於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復雜時期,而全球」綠色工業革命「「內外因素」的雙重壓力使得中國必須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綠色工業革命」。
中國正在進入資源環境矛盾凸顯期,人與自然之間差距擴大期,長期以來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氣候變化又形成了「倒逼」機制和「外部壓力」,客觀上迫使中國加快發展方式轉型。
五年規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社會發展手段,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實現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2010年是中國「十一五」規劃實施最後一年,同時也是「十二五」規劃的籌劃之年。為了良好的制定「十二五」規劃,中國政府搜集各方智慧、徵求各方意見,來編制「十二五」規劃草案。這一草案將於2011年3月提交全國兩會審議通過,以指導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開展。
十二五』規劃不僅是中國第一個綠色發展規劃,更將成為中國實現綠色現代化的歷史起點。 為了實現中國的「綠色現代化」,專家擬定出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根據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報告所確定的戰略目標,這一時期需要將我國納入科學發展軌道。這也是我國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階段,我們希望中國爭取能夠在2020年前後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需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也就是說從高增長變成低增長,甚至零增長。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降低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比重,並提高服務業比重。
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實現「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目標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我國也應該進入到二氧化碳大規模減排階段,力爭將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這個減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來看也還是比較高的。
第三步,2030年到2050年是我國實現發達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我國需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進一步大幅下降,並且與世界同步。根據世界的減排路線圖,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到相當於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國也應該將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減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
不過,盡管中國有決心成為全世界最「綠」意盎然的國家之一,巨大的GDP增速、能源消耗型經濟增長的慣性以及公民環保意識的不到位,都將對中國順利走上「綠色之路」形成重重挑戰。
所以,全民支持是中國走上綠色發展的必要條件。

⑥ 如何在規劃設計中樹立綠色城鄉觀念

農業科技引領,全域統籌,重點實施,生態構建,城鄉聯動發展。規劃應確立發展綠色農業就是保護生態的觀念,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積極推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生態農業的發展要與開展生態鄉村建設統籌發展,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發達、農村繁榮、農民富裕,生態農業統籌發展,為加快土地流轉,構建標准化農業產業園區,引進新品種,與科研院所相結合,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構建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體系,打造生態農業產品品牌;結合農村宜居環境建設,融合休閑農業觀光,開展鄉村民宿、文化體驗等第三產業,推動美麗鄉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來源: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案例)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確立發展綠色農業就是保護生態的觀念,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積極推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結合規劃經驗指出,生態農業的發展要與開展生態鄉村建設統籌發展,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發達、農村繁榮、農民富裕,生態農業統籌發展,為加快土地流轉,構建標准化農業產業園區,引進新品種,與科研院所相結合,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構建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體系,打造生態農業產品品牌;結合農村宜居環境建設,融合休閑農業觀光,開展鄉村民宿、文化體驗等第三產業,推動美麗鄉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

⑦ 簡述現代設計形式的發展趨勢!!

未來我國建築設計行業發展方向
綠色建築是可持續發展理論具體化的新思潮的新方法。所謂「綠色建築」是指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並利用了環境因素,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運行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公害空間,拆除後能回收並重覆使用資源,並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築。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綠色環保建築設計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分析:隨著建築行業的發展,節能建築越來越受到市場的喜愛,這樣使得建築商不得不考慮綠色建築設計對持續消費的關注,按照節能建築建設標准,要求設計院在進行綠色建築設計時必須要採取節能措施進行設計。
實現綠色建築,是擺在中國建築設計師面前的新問題,是建築設計行業的發展新方向,任重而道遠,不僅需要觀念和技術上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更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以及全社會的參與。
在建築領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的共識,是形成綠色環境和綠色建築的重要前提。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百姓,都有責任將這一意識貫徹在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進程中。
綠色建築的設計理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節約資源
在建築設計、建造和建築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
2、節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陽能,採用節能的建築圍護結構以及採暖和空調,減少採暖和綠色建築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築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築採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
3、回歸自然
綠色建築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⑧ 綠色建築是未來建築行業的發展趨勢,我應該怎樣抓住計劃

BIM應用於項目全壽命周期的不同領域,掌握BIM技術,才能在建築行業更好地發展。建造綠色建築是每一個從業者的使命。建造綠色建築是建築行業的責任,也是中程建安教育機構培養人才的核心。

⑨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關於綠色發展有哪些新亮點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的「綠色發展」是具有原創性的發展觀。應當說有三類發展觀:第一種是黑色發展,既吃祖宗飯,又造子孫孽;第二種是可持續發展,已經吃了祖宗飯,沒有辦法,那麼下一步就是不造子孫孽,這是底線;第三種是綠色發展,可以表述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本質上是當代人對未來進行生態投資,即所謂「種樹」,形成新增生態資本,使「後人乘涼」。當然,後人也很快成為前人,需要一代一代地「種樹」,一代一代地投資生態資本。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綠色發展不僅保證可持續發展,更保障後代人生態資本的持續增加和永續發展。
從一個國家的各類資本視角來看,在十多年前設計「十一五」規劃時就提出,中國最緊缺也最稀缺的資源是生態環境資源,而日益豐富的資本肯定是人力資本和物資資本。因此,根據不同資本的替代性,可以通過物資資本、人力資本、知識資本、技術資本對生態進行長期投資,形成生態資本積累。實際上,綠色發展本身就是科學發展觀,真正體現了經濟、社會、生態三位一體的理念。
綠色發展的路徑
怎樣在「十三五」規劃中體現綠色發展?我認為至少要有「兩降低、三提高」,即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為達到消耗總量峰值做准備)、主要污染排放總量(與經濟增長脫鉤),提高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資源生產率水平,明顯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實現從世界經濟總量第二大國到世界經濟強國的重大轉變。
第一,需要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為達到消耗總量峰值做好准備。首先是煤炭消耗達到峰值,實際上現在已經處在高峰並下降的過程;其次是使工業用水總量達到峰值,實際上近幾年已經開始有所下降,我們希望能夠盡早實現工業產值增長與工業用水量脫鉤;再次是使農業用水總量達到峰值,盡早實現農業增長與農業用水量脫鉤,減少下來的工業和農業用水量可以轉用於生態水。
第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與經濟增長徹底脫鉤。「十二五」時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已經呈現下降趨勢,到「十三五」時期還要進一步大幅下降,最終實現與經濟增長、城鎮化發展等徹底脫鉤。
第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這就需要創新驅動發展,通過技術進步來促進經濟增長;還需要通過結構變革,促進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中國的農業勞動力絕對數在大幅度下降,從2010年的27931萬人減少至2014年的22790萬人,凈減少5141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285萬人。農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員比重從2010年的36.7%下降至2014年的29.5%,下降了7.2個百分點。這就會產生一個結構效應,促使勞動力從低勞動生產率部門流向高勞動生產率部門。
第四,提高勞動生產率增長率。顯然,過去幾年農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率只有4%,但是農業勞動生產率卻保持7%以上的增長率,就是因為農業勞動力的絕對數大幅度下降,從而帶動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十三五」時期會採用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率指標,目的就在於促進效率的提高。
第五,提高資源生產率水平。這是最核心也最有效率的綠色發展指標,包括提高土地生產率、水資源生產率、主要原材料生產率、能源生產率等。在這方面我們與發達國家差距最大,更有提高的空間。
因此,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是要從「黑色增長」轉變為「綠色增長」,而綠色增長的路徑則是「兩降低、三提高」。
綠色發展的目標
黨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首次提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從「九五」到「十二五」,提出的目標基本上都是遏制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基本趨勢,因此這次提出的目標具有標志性意義。可以說,「十三五」規劃是最典型的綠色發展規劃。
「十三五」時期,大體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對能源消費總量進行控制。我認為主要還是對煤炭消費總量進行控制,這對於減少碳排放與二氧化硫排放來說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能控制好煤炭消費,就會對整個生態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第二,對用水總量進行控制。2014年全國用水總量達到6220億立方米。從發展規劃的角度來看,希望到2020年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實際上經過節水(特別是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甚至還會低於這個目標。
第三,對建設用地總量進行控制。中國的耕地總面積長期以來持續波動性上升,到1957年達到歷史最高峰,而後一路下降,一直到2005年,「十一五」規劃採用了耕地總面積的紅線,才使得這條下降的曲線呈現平行走向。此次進一步提出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會改變建設用地持續上升的局面,進而達到平衡,這對未來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現在很多地區(例如上海)已經明確提出建設用地總量不僅要控制,而且還要進一步下降。中央提出總量控制,不同的地區完全可以大幅度減少建設用地,大幅度提高建設用地的經濟密度,包括GDP密度、出口額密度、稅收密度、創造就業密度等,高效率使用已經開發的建設用地。
第四,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隨著經濟增長的下行,煤炭消費的增長速度也大幅度下行,今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這就為碳排放進入低增長、零增長甚至負增長階段提供了良好條件。如果能夠通過若干個五年規劃這只有形之手,與市場機制這只無形之手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那麼未來,中國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並可以在2025年左右達到碳排放高峰。
第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什麼是主要污染物?「十一五」規劃提出2項,「十二五」規劃提出4項,「十三五」規劃到底是幾項?我認為一定要增加,但指標一定要落實到省、地級市、縣。什麼是大幅減少?我認為至少要減少10%,要研究討論有沒有可能在5年內減少10%以上。既然要提高環境質量,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質量指標,就必然要提出約束性的量化指標,即可測量、可比較、可公布、可監督。
總之,「十三五」規劃不僅是中國最典型的綠色發展規劃,更是世界最典型的綠色發展規劃;不僅指導中國綠色發展,還將引導世界綠色發展。

⑩ 綠色食品發展規劃

綠色食品是經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當你去超級市場采購時,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奶粉,茶葉,咖啡,果脯,飲料等的包裝袋(盒)上都印有同樣的圖案——太陽底下的兩片綠葉輕托著一枚綠芽,這就是"綠色食品"的標識圖案,這些食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綠色食品".

你也許會感到奇怪,綠色食品不就是那些綠色的蔬菜,水果嗎 怎麼連奶粉,飲料之類也成了綠色食品 其實,綠色食品是指安全,營養,無污染類食品.那綠色食品的標識圖案告訴我們,綠色食品出自純凈,無污染的環境,能給我們帶來勃勃的生命力.

綠色食品為什麼受人青睞呢 這要從環境污染說起.

環境污染問題是困擾全人類的重大問題,它使人類生存受到了威脅.因為人的食物結構中,大多數食物來自田野里的農作物和禽肉魚蛋等,如果動植物的生長環境受到污染,它們的體內就會積累起有害物質,這樣,人吃了這些作物或用禽畜加工成的食品,就會中毒,影響人的健康.

工業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例如製造染料,農葯,燈炮,電池,開關的工廠,它們排出的廢水中通常含有汞,這些廢水流入到江河裡,使生長在河裡的魚兒體內含有了許多的汞.人吃了這種魚,汞便在人體內慢慢積累起來,這就是汞中毒.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會出現口齒不清,手腳麻木,耳聾眼瞎,精神失常等病狀,甚至會死亡.

農葯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據統計,現在常用的400多種農葯中,就有140多種農葯含有毒性很大的有機氯.……人稍有疏忽,吃了用這些作物做成的食品,輕者會出現頭昏,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重者還會喪命.丙如果人長期慢性中毒,就會得白血病,胃癌等不治之症……現在,因食物被污染而引起的中毒現象屢屢發生,人類的食源已亮起了紅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入口"的東西既要美味,又要有營養,衛生,無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質殘留的綠色食品便成為人們渴望的食品,綠色食品的開發和生產也因此成為農業生產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趨勢.綠色食品猶如綠色的春潮,正快速涌進我們的生活.

綠色食品的標志由三部分構成:太陽,葉片和蓓蕾。AA級綠色食品標志與字體為綠色,底色為白色,A級綠色食品標志與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綠色食品標志是指「綠色食品」、「Green Food」、綠色食品標志圖形及這三者相互組合等四種形式,注冊在以食品為主的共九大類食品上,並擴展到肥料等綠色食品相關類產品上。綠色食品標志作為一種產品質量證明商標,其商標專用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

綠色食品與普通食品相比有以下三個顯著特點:

1.強調產品出自良好生態環境;

2.對產品實行「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

3.對產品依法實行統一的標志與管理。

綠色食品所具備的條件:

1.產品或產品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准;

2.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

3.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標准;

4.產品的包裝、貯運必須符合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准。

假如你是一位「身懷六甲」的女士,要想生一個健康聰慧的孩子,那麼請務必親近綠色蔬果。因為綠色蔬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而葉酸已被英美等國優生學家證實為防止胎兒神經管畸形(如無腦、脊柱分裂等)的「靈丹」之一。同時,大量的葉酸還是心臟的新殺手——同型半胱氨酸的「剋星」,可有效地清除血液中過多的同型半胱氨酸而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此外,綠色蔬菜也是享有「生命元素」稱號的鈣元素的最佳來源,其蘊藏量較通常認為的含鈣「富礦」牛奶還要多,故吃「綠」被營養學家視為最好的補鈣途徑。

綠色食品的涵蓋面十分廣泛,它包括地里種的,水中游的等多種多樣的食品,如餐桌上的糧食,蔬菜,魚肉,雞蛋,水果以及油,茶,酒,調味品等.綠色食品的生產要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如作物要在沒有污染的地方進行栽培,以保護作物不受污染;禽畜的飼料中,不準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激素添加劑;制罐頭,飲料的工廠中,使用的工藝設備必須無鉛,鋅等污染.

綠色食品標識已成為我國食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在出口創匯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綠色食品帶來"綠色事業"是利國利民,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業

閱讀全文

與綠色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