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電呼籲劇組嚴控演員片酬,對行業的發展是否會有幫助
眾所周知,每一個明星的片酬都很高,即便這位明星只是娛樂圈的小透明,這些明星的片酬也能過萬。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和明星片酬過於高昂,廣電總局呼籲各個系統嚴格控製片酬,我認為這種行為有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每當劇組嚴格控制演員片酬時,這些多餘的錢就會被劇組用到搭建場景和提高產品質量。我們看到的電視劇場景變化和電視劇特效都是由後期製作人員完成,然而,後期製作關乎著一個電視劇的品質和觀感,控制演員片酬之後,劇組就可以提高後期製作團隊的工資。
綜上所述,我認為嚴格控制演員片酬並不是一件空穴來風的事情,大部分演員拿著非常高的片酬,卻沒能貢獻出與片酬相對應的眼睛,久而久之,影視行業就會陷入片酬高於一切的誤區,劇組嚴格控制演員片酬,整個劇組就可以把多餘的錢用到整個行業發展,進而導致整個行業的發展有了明顯提高和轉變。
⑵ 什麼是廣播電視產業化
一、廣播電視產業的內涵及特徵
產業,即社會生產行業,是指生產具有相同性質產品的生產單位所組成的生產群體,或是具有同類社會經濟職能的社會經濟單位所組成的群體。產業是社會的支柱,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文化產業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按照這一定義,我們可以把廣播電視產業定為: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廣播電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即指從事廣播電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為這種生產和經營提供相關服務的行業。
廣播電視既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又屬於第三產業,本身具有政治、經濟二重屬性和喉舌、產業雙重功能。無論從廣播電視產品的角度看,還是從傳播的目的去分析,都可以看到,廣播電視產業的產品是一種物質性和非物質性相融合的精神產品、信息產品,具有商品性,它能指導經濟活動,參與社會生產,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其絕大多數產品要進入市場進行交換,參與市場競爭,因而具有鮮明的經濟屬性;同時,廣播電視作為宣傳工具,輿論喉舌,又具有明顯的政治性。由於集政治屬性和產業屬性一身,因此,可以把廣播電視業稱做特殊產業。其特點是:
(一)產業涵蓋的內容不同。其他行業在走向市場和產業化的過程中,基本上是全行業進入的,但是廣播電視產業化涵蓋的內容則不一樣,比如新聞就不是商品,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就不能市場化、產業化。
(二)追求的目標不同。其他產業在市場化、產業化的過程中,以追求經濟效益為唯一目標,而廣播電視產業所追求的目標,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不能把經濟效益當作最終的、唯一的目標。
(三)產品的價值標准不同。我們知道,商品的價值是由物化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而廣播電視產品並非僅僅具有物質屬性。作為物化形態的產品,它具有物質屬性;作為文化形態的廣播電視產品,它又具有精神屬性,因而對廣播電視產品的價值衡量就不能單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評價,這使廣播電視產品的價格波動和其他的產品價格波動有著不同的規律和表現。比如宣傳教育類節目,為了滿足社會效益,往往無償甚至虧本製作播出,其價值與價格發生嚴重背離。
(四)行業的准入標准不同。其他行業在市場化、產業化過程中,行業的開放度越來越高,而廣播電視作為具有強烈政治屬性的特殊產業,必須嚴格執行行業准入許可證制度,對生產製作、傳輸播映、市場營銷等主要環節實行嚴格的行業管理。
二、我國廣播電視產業化發展的必要性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要求我國廣播電視業有更新、更快、更大的發展,為此要求廣播電視產業化
按照對廣播電視行業屬性的傳統認識,廣播電視是特殊的意識形態機構,是社會公益性事業。多年來,形成了政府對廣播電視的直接行政管理模式和過分依賴國家撥款的經濟管理模式,削弱和制約了廣播電視參與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主動精神與內在動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客觀上對廣播電視行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對機遇與挑戰,廣播電視行業要充分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
(二)高新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要求廣播電視產業化
跨入新世紀,以數字化、網路化、信息化為標志的高新科技發展直接影響和推動著廣播電視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新的發展空間。高新技術的運用要求廣播電視行業必須進行產業化調整。目前廣播電視這種以行政區域為基礎的社會組織形式、層級制的體制結構和相互分割封閉的狀況,已明顯不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要求。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幾個環節構成完整的社會再生產鏈,封閉分割的體制狀況勢必割斷社會再生產鏈各個環節的聯系,導致廣播電視的投入和產出、成本和效益形成管理無序的狀態,這就要求廣播電視行業進行結構調整和運行機制、管理體制的改革,實行產業化經營,以適應新的生產力的發展。
(三)我國加入WTO對廣播電視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廣播電視產業化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廣播電視屬於服務貿易范疇,世界貿易組織協議中並沒有要求開放廣播電視,我國也沒有就對外開放廣播電視領域作出承諾,因此,表面看來入世對我國廣播電視的外部環境沒有太大影響。但實際上,入世後,我國廣播電視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面臨來自國外的沖擊和影響。應對入世挑戰,要求我國廣播電視行業要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具有較強的科技實力,具有應對高科技發展和國外競爭帶來的挑戰的實力,只有這樣,我國廣播電視業才能在激烈的、來自國內外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關於進一步推動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思考
(一)西方公共電視機構市場化改革的啟示
英、德、法等國的廣播電視體制是典型的公營和商營並立的二元結構,但其管理機制、運行方式特別是近年來公共電視機構的市場化改革之路對我國廣播電視業的發展很具參考價值。
1、西方電視機構公私並立雙軌體制的運行特點
社會責任方面,公共電視台肩負著創造一種為整個社會認可並享用的社會效益,如注重社會道德、民主價值觀、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不受黨派利益和商業利益的左右。商業電視台則較少承擔公益服務責任,受黨派利益和商業利益影響較大。
經費來源方面,公共電視台一般以視聽費為主,視聽費的標准由國家統一制訂,統一徵收,以國家撥款方式支付給公共電視台,而商業電視台卻以廣告費為主。
節目風格方面,公共電視台主要播出新聞,時事節目和高品位的文化節目,而商業台更多地播出娛樂性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
管理方面,一般來說,政府要從政策上扶持公共電視台,商業電視台則完全按市場規律行事,其管理一般沿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競爭方面,受有關法規限制,公共電視台的廣告播出量明顯低於商業電視台,商業電視台成了快速增長的廣告市場的最大受益者。如德國的公共電視一台和二台,其市場佔有率之和僅為28.1%,全德國近幾年的廣告收入商業電視佔90%左右,而公共電視台廣告收入不到總量的10%。近年來,在激烈的競爭中,商業電視台靠財力上的絕對優勢製作出大量產生轟動效應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還挖走了公共電視台的一些著名節目主持人。在商業電視台的進逼下,公共電視檯面臨觀眾流失、收入下降的嚴峻局面。
2、西方公共電視機構的市場化改革策略
(1)向外大力拓展收視市場。如英國廣播公司(BBC)早在90年代初就在海外開辦收費電視節目,其世界新聞台在全世界已擁有4500萬收視用戶。此外BBC還大力開展節目銷售和書刊音像出版發行業務。
(2)內部大力引入企業化管理機制。在內部管理機制方面,西方公共廣播電視業大力精簡機構,裁減人員,整治官僚作風,加強成本控制,實行節目製作與播出分離,提高外購節目比例。
(3)依靠科技創新,帶動經濟效益提高。在經營策略上,西方公共電視機構以發展網路新媒體為契機,注重電視節目信息的增值服務和經營開發。
(二)推動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對策
1、觀念創新是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前提
長期以來,我國廣播電視行業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較重,在走向市場推進產業化的進程中,必定要經歷崎嶇不平的道路,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既是傳播革命,產業革命,更是思想革命。解放思想,正確對待體制轉變中的利益調整,廣播電視從業人員尤其是業內各級領導幹部和黨員,要站在為國家為民族的立場,摒棄只顧個人、局部和小團體既得利益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和觀念,樹立全局觀念、整體觀念,顧全大局,正確對待改革帶來的利益調整,積極投身於改革大潮之中。
2、體制創新是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1)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的廣播電視宏觀管理體制
①政事、政企分開,明確宏觀管理職能。廣播電視行業主管部門要轉變職能,把精力集中在政策制定、行業規劃、協調服務、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上。
②按照職能分化、機構分流和分類管理的方針,對廣播電視結構進行宏觀調整。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批代表黨和政府負責對內對外宣傳的媒體進行重點扶持,使之形成規模大、素質好、充分發揮喉舌主功能作用的龍頭;另一方面使絕大多數媒體成為獨立的節目傳播和文化產品,信息服務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允許輿論宣傳、公益性文化事業和商業經營三種性質的廣播電視機構並存,不同的機構採用不同的經營方式,使其多元化發展。
③建立廣播電視產業投融資機制和國有資產監管機制。要盡快出台完善的政策法規,允許廣播電視進入資本市場,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明晰產權的基礎上健全廣播電視機構國有資本出資人制度,實行國有資產委託經營制,資產經營責任制,設立考核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指標體系和獎懲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建立投資、資產監管和管人管事相結合廣播電視機構運行機制。
④重視集團、台、網領導幹部的推薦與監察。
(2)以集團化為取向,整合廣播電視資源,重塑廣播電視架構
廣播電視集團是指由若干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廣播電視企事業單位為提高勞動效率,形成規模效益,基於股權持有或合同約定,在統一經營管理廣播電視業務基礎上組成的經濟聯合體。
①組建廣播電視集團的原則。
a
⑶ 廣播電視節目發展在觀念上發展的三個基本階段內容是什麼
所謂三個大的發展階段主要是指1940年至1978年、1978年至1997年和1997年至今的三個階段,由於每個階段的社會環境的不同以及人們對廣播電視認知度的差異性,我國廣播電視所採用的模式也就不同。與這些不同的模式相適應,廣播電視在其發展的各個階段上所發揮的作用也就不同。我們應該通過對我國廣播電視發展所經歷的這三個階段的回顧,科學地規劃21世紀我國廣播電視的運營模式,充分發揮作為信息產業群中的重要產業部門——廣播電視產業的作用。
(一)1940年至1978年是我國廣播電視業發展的第一個大的階段。
在這38年間,我國的廣播電視業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一樣,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途徑的四個階段。由於長期的革命戰爭,人們已形成了「以政治為核心」的觀念。在革命戰爭年代,人們為了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始終把政治放在首位。正是由於這一正確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理念,在經濟及其困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解放了全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時期,我們又用「政治」這一武器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當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由於我們沒有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更不懂得在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簡單的借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積累的經驗,大搞階級斗爭,把人民弄得人心惶惶,個個自衛,無心思投入社會主義建設。由於政治運動一個接著一個,階級斗爭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已發展到了頂峰,把經濟恢復時期所積累的「家底」幾乎耗盡,使我國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同這種宏觀經濟社會狀況相適應,我國的廣播電視業採用了事業性的「單一宣傳型」的運營模式,只會宣傳,不會服務。人們把這種「單一宣傳型」的廣播電視機構稱為「喉舌」、「工具」,把過分強調「喉舌」、「工具」的理論稱為「喉舌論」、「工具論」。由於廣播電視承擔著單一的宣傳任務,又定性為事業單位,所需經費完全由國家財政負擔。但是,由於財政撥款的有限性和我國經濟上的困難,在這38年間,我國的廣播電視業發展十分緩慢。
(二)1978年至1997年是我國廣播電視業發展的第二個大的階段。
在這19年間,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得到了持續高速發展,同經濟發展相適應,我國廣播電視業出現了歷史上所沒有過的高速度,其表現是:(1)在規模上,1997年廣播電台發展到1363座;無線電視台發展到980座,有線電視台發展到1200座;同時還出現了相當多的經濟電視台和500多家企業電視台;(2)在經濟來源上,已由單一的財政撥款轉變成為撥款與自籌資金相結合的方式,許多電視台基本上實現了自收自支;(3)廣播電視的單一宣傳功能被宣傳功能與產業功能所代替,所有的電台、電視台都有自己的經營收入。盡管如此,這個階段的廣播電視發展還受到兩個因素的制約,即思想認識因素和體制因素。從思想認識的角度分析,集中表現在否認廣播電視的經濟屬性和產業功能。在一些人看來,廣播電視只有政治屬性和宣傳功能,其理論依據就是「喉舌論」、「工具論」和廣播電視的事業性。在這種傳統思想的指導下,不允許廣播電視部門開展經營活動,不允許實行「制播分營」制度,人為地把廣播電視產業集團定性為「事業單位企業化經營」的四不像「實體」,一個能代表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深度和廣度的機構——廣播電視產業集團變成了一個空殼,變成了「第二個廣播電視局」。從經濟體制的角度分析,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全黨工作中心的轉移,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大致經歷了五次變革: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國家指導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種經濟體制的「高速」變革,對廣播電視的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很難按照產業化的模式發展。從政治體制的角度分析,由於廣播電視的事業性,主管部門並沒有把電台、電視台視為一種信息產業經營實體,自覺或不自覺地把電台、電視台看作一級行政機構,台長都是不同級別的行政官員,經常將行政幹部任命為「台長」,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在廣播電視領域嚴重存在著。這就是1978年至1997年間我國廣播電視業發展的背景。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廣播電視業為何又能高速度發展呢?其主要原因是:(1)1983年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確定了我國廣播電視發展的正確方針,明確提出了要「自己走路」、要「以宣傳為中心」、要「以新改革為突破口」、要「四級辦節目、四級混合覆蓋」、要「開展多種經營,廣開財源」的發展思路。(2)政策上允許電台、電視台開展廣告經營,這樣就使電台、電視台由「一無所有」變成了「非常富有」,有經濟實力搞好宣傳,有經濟實力實現自我發展。(3)廣播電視經濟理論有了突破性發展,明確了廣播電視的經濟屬性和政治屬性以及同其相適應的兩種功能,即產業功能和宣傳功能。(4)人們對廣播電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認知,並積極地尋找廣播電視的新資源。(5)信息社會的到來和知識經濟在我國初露端倪,大大提高了廣播電視產業在整體信息產業群中的地位。
(三)1997年以後至今是我國廣播電視業發展的第三個大的階段。
由於廣播電視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國外傳媒的進入,迫使決策者必須從中國廣播電視產業的實際出發對其未來的發展作出正確的決策,以便能在國際媒介市場競爭中占居優勢地位。正是鑒於這種考慮,從1999年起,廣播電視行業開始了產業化管理,並著手組建廣播電視集團。雖然組建廣播電視集團的手段是非科學的,目的是不明確的,定性是錯誤的,但是,從政策上允許使用產業化經營、集團化這個概念,也應該說是一個進步。早在1998年時,我曾提出過「產業化、集團化是我國廣播電視發展的總趨勢」,但是同時也提出:「千萬要避免今天組建廣播電視集團,明天就開始整頓現象的出現」。不幸言中,當廣大地區還沒有組建廣播電視集團,全國僅僅出現了幾家廣播電視集團時,許多問題都暴露出來了,已到了「非整頓不可」的程度。這種現象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組建廣播電視集團是廣播電視業發展的一種趨勢,並不是現在已經具備了組建集團的條件;其二,組建廣播電視集團的目的不是為了充分開發和利用廣播電視資源,而是借組建集團安排剩餘人員或顯示主管領導者的政績。正因為這樣,在組建集團過程中出現了「五八」現象、「五九」現象,甚至提出了「限期為我組建集團」的口號。針對這種現象,從2003年黨的十六大開始,廣播電視系統展開了全面的調研活動,並在認真研究過去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廣播電視的「轉制」問題,今年又提出了「產業化年」的口號。
⑷ 龍岩致遠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龍岩致遠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4年11月0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般經營項目:影視基地旅遊開發等。
法定代表人:鍾聲銘
成立時間:2004-11-01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80010003604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西城街道九一南路閩西文化藝術中心四樓
⑸ 廣電行業就業發展前景如何
對於現在的趨勢...搞機頂盒還是很賺錢的.. 工資也很高.. 因為現在正是大量整轉的時候.. 每家每戶都要辦理機頂盒的.
⑹ 如何推動廣電產業發展以及提高專題節目質量
一是要在學習宣傳六中全會精神方面下功夫、見成效。黨的十七屆六中審議通過的《決定》,全面總結了我們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措施,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廣電部門作為黨、人民的喉舌和重要的思想宣傳文化陣地,要把學習宣傳六中全會和州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的特點和優勢,採取原文解讀、人物訪談、典型宣傳、專題報道等形式,集中開展面向群眾、面向基層的宣傳教育活動,確保會議精神宣傳報道全面准確、深入到位,形成強大聲勢、發揮整體效應。切實把幹部職工和人民群眾的思想統一到六中全會精神上來,統一到州第十一次黨代會做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全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上來。廣電部門的全體幹部職工要以高度負責的主人翁精神,按照「全員覆蓋、先學一步、學深學透、融會貫通」的要求,扎實抓好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的精神實質和重大意義,准確把握全會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務、新舉措、新要求,堅持用全會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全會精神轉化為深化廣播影視改革、推動廣播影視事業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不斷開創廣播影視事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二是要在提高輿論領導能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下功夫、見成效。廣播影視部門是思想宣傳文化的主陣地,處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在當前國際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國內思想意識多元多變,社會熱點相互疊加的形勢下,以一元指導思想引導多元社會思潮的任務十分艱巨。因此,廣電部門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始終把堅持正確導向放在第一位,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按照「政治要堅定、旗幟要鮮明、導向要正確、聲音要響亮」的要求,在重大事件和特殊時期,在第一時間發出權威聲音,把握主動權,掌握話語權,不斷提高輿論引導的及時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力。充分發揮廣播影視在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等方面的職能作用。
三是要在加強基礎設施和傳播能力建設方面下功夫、見成效。要按照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和實現廣播電視全覆蓋的要求,堅持監管並重,不斷擴大、提高廣播電視的覆蓋范圍和質量。重點組織實施好20戶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數字電視轉換和數字影院建設及州廣播影視產業發展中心項目。建立無線、有線、衛星協調發展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廣播電視傳播覆蓋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均等、優質的公共服務,保障全州各族群眾看電視、聽廣播的權利。同時,要居安思危,不斷拓展廣電事業產業發展的新空間、新領域。在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下,要自覺增強競爭意識,把自身的發展放在全國的大市場和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背景下,主動出擊,開疆擴土,搶占網路信息傳播的制高點。當務之急是要開展全方位調研、抓好廣電門戶網站的構建,將廣電網站打造成集宣傳、文化、購物等為一體的新興媒體集成播控平台。創新業務形態,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牢牢佔領主流媒體的宣傳輿論陣地,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唱響網路思想文化主旋律方面發揮橋頭堡和主陣地的主導作用。
四是要在加強文化產品生產和促進產業發展方面下功夫、見成效。要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方面、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把提高廣播電視節目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節目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切實提高新聞信息的原創率、首發率和落地率。繼續深入開展「三項教育」活動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推出一批既有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又有時代特徵和地方特色,廣大受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同時,要以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廣電項目建設為依託,以移動多媒體為龍頭,以節目製作、廣告創意、網路創收為重點,延伸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積極開發具有良好市場前景和廣闊發展空間的新產業、新業態,以產業的大發展來保證和推動事業的大發展。
五是要在體制機制改革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下功夫、見成效。文化大發展,創新是關鍵,隊伍是基礎。我們要在搞好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工作,繼續推行績效考核制度,探索實行欄目製片人制度、制播分離改革及節目質量群眾評價等制度的基礎上,以優化結構,提升素質為目標,緊緊抓住培養、使用和引進三個關鍵環節,通過採用崗位練兵、以老帶新、以會代訓和擇優聘用等多種靈活有效的措施,加強廣播影視采編制播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事業產業發展方面的經營人才和思想宣傳文化方面的管理人才等三支人才隊伍建設,造就一支願幹事、能幹事、會幹事的工作隊伍。通過靈活的用人機制、分配機制、獎懲機制激勵人才,引導事業產業健康發展,不斷增強發展後勁,保證節目質量和宣傳水平逐年提高,創收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