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未來國家發展的計劃是什麼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的一項戰略性計劃,經過20年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我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發展。它不僅是我國高技術發展的一面旗幟,而且成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面旗幟。
「十一五」期間,863計劃將繼續堅持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增強我國在關鍵高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為宗旨,重點研究開發《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前沿技術和部分重點領域中的重大任務,並積極開展前沿技術的集成和應用示範,培育新興產業生長點,發揮高技術引領未來發展的先導作用。
「十一五」期間,863計劃將以信息技術、生物和醫葯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製造技術、先進能源技術、資源環境技術、海洋技術、現代農業技術、現代交通技術和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等關鍵高技術領域為重點,按照專題和項目兩種方式,組織開展對技術的研究開發。「十一五」期間,863計劃將在上述高技術領域安排38個專題和一批重大、重點項目。
專題是將探索性強、代表世界高技術發展方向、對國家未來新興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引領作用,並有望獲得原始性創新成果的前沿技術作為研究開發任務,以增強原始性創新能力和獲取自主知識產權為目標,支持科研人員在確定的前沿技術方向,進行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概念模型和原理樣機的探索研究。鼓勵科研人員開展探索性強、風險較大,但研究思路科學合理性、具有鮮明的創新性的研究,激發科研人員的首創精神。專題每年定期公開發布課題指南,通過同行評議和評審的方式,擇優確定課題責任人和依託單位,立項結果向社會公開,接受全社會監督。
項目是將集成性強、有望形成未來戰略產品和技術系統、可以進行應用示範、有利於產業技術更新換代,並具備較好的人才隊伍和研究開發基礎的高技術作為研究開發任務,以增強集成創新能力和形成戰略產品原型或技術系統為目標,以國家戰略需求為背景,進行組織實施。項目遵循「成熟一個、啟動一個,成熟一批、啟動一批」的原則,分次分批啟動。項目任務通過不定期公開發布指南、招標(邀標)、定向發布指南、定向委託等方式落實。
『貳』 國家頒布《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主要內容有哪些
水濤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無序野蠻」的發展,馬拉松產業形態逐漸完備,覆蓋面、社會參與度、市場認可度均得到不斷提升,但供給總量仍不足,管理體制不夠完善、運行機制不夠順暢,市場潛力未充分釋放,產品創新不足、賽事同質化和運營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較為突出。
『叄』 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是那些
國家九大產業振興規劃包括:
汽車、鋼鐵、紡織、造船、裝備製造、輕工、信息技術、石化。
『肆』 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哪些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
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
拓展資料:
會議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對於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
(一)節能環保產業要突破能源高效與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與安全處置、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新產品,推行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加快形成支柱產業。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要加快建設下一代信息網路,突破超高速光纖與無線通信、先進半導體和新型顯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生物產業要面向人民健康、農業發展、資源環境保護等重大需求,強化生物資源利用等共性關鍵技術和工藝裝備開發,加快構建現代生物產業體系。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要大力發展現代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產業,提升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做大做強智能製造裝備,促進製造業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發展。
(五)新能源產業要發展技術成熟的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熱利用、生物質發電、沼氣等,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化。
(六)新材料產業要大力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和復合材料,開展共性基礎材料研究和產業化,建立認定和統計體系,引導材料工業結構調整。(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加快高性能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形成產業化體系。
資料參考:人民網 國務院提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伍』 哪裡可以了解到國家最新的產業政策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一、 產業政策的概念、構成與作用
(一)概念
產業政策是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目標而對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進行干預的各種政策的總和。
干預包括規劃、引導、促進、調整、保護、扶持、限制等方面的含義。
產業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彌補市場缺陷,有效配置資源;保護幼小民族產業的成長;熨平經濟震盪;發揮後發優勢,增強適應能力。
(二)基本構成
產業政策包括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結構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政策和法規。
各類產業政策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交叉,形成一個有機的政策體系。
(三)作用
☆是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抑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
☆制止部分行業盲目擴張
☆有效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提升產業素質,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近年來國家重大產業政策
(一) 目錄類
☆ 《關於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國發[1997]37號)
☆ 《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國家計委令第6號,1997年12月31日) (已廢止)
☆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令第7號,1997年12月31日) (已廢止)
☆《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國家經貿委、國家發展計劃委、外經貿部令第18號,2000年6月16日)(已廢止)
☆ 《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國家發展計劃委、國家經貿委令第7號,2000年8月31日) (已廢止)
☆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令第24號,2004年11月30日)
(二)限制淘汰類
☆ 《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復建設目錄》(第一批)(國家經貿委令第14號,1999年8月9日) (已廢止)
☆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國家經貿委令第6號,1999年1月22日) (已廢止)
☆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二批) (國家經貿委令第16號,1999年12月30日) (已廢止)
☆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三批)(國家經貿委令第32號,2002年6月2日) (已廢止)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三)行業類
☆ 《摩托車生產准入管理辦法》(2002年11月30日,原國家經貿委令第43號)
☆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2004年5月21日,國家發改委令第8號)
☆ 《鋼鐵產業發展政策》(2005年7月8日,國家發改委令第35號)
☆ 出台了水泥、電解鋁、焦炭、電石、鐵合金、煤炭、銅冶煉、鎢錫銻等行業產業政策
☆ 出台了電石、鐵合金、焦化、電解金屬錳、銅冶煉等行業的准入條件。
(四)當前國家政策關注的熱點
1、西部大開發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國發[2004]6號,2004年3月11日)
☆ 《重慶市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渝委發[2001]26號,2001年9月)
第一條:就是對設立在我市的屬於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各種經濟成份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從2001年至2010年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非公經濟發展
《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2005年2月19日)
☆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准入
☆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金融支持
☆完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社會服務
☆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利益
☆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自身素質
☆改進政府對非公有制企業的監管
☆加強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指導和政策協調
3、循環經濟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22號,2005年7月2日)
☆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 要目標
☆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工作和重點環節
☆加強對循環經濟發展的宏觀指導
☆加快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和標准體系建設
☆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
☆堅持依法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加強對發展循環經濟工作的組織和領導
國家發改委出台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發改能源[2005]2517號,2005年11月29日)
提出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六個領域的88項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系統設備/裝備製造項目
對於《目錄》中具備規模化推廣利用的項目,國務院相關部門將制定和完善技術研發、項目示範、財政稅收、產品價格、市場銷售和進出口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4、產業結構調整
《國務院關於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國發[2005]40號文,2005年12月2日)
國家發改委配套出台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發改委令第40號)
成為我國「十一五」時期產業結構調整一個綱領性文件。
。 《暫行規定》和《指導目錄》的出台實施,原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發布的《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原國家經貿委的《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和《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復建設目錄(第一批)》同時廢止。
對依據《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執行的有關優惠政策,調整為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目錄執行。
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及稅收政策等執行國家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即仍然依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
《規定》和《目錄》的主要特點
☆政策的基本定位
《暫行規定》和《指導目錄》是第一個專門指導產業結構調整的系統性、綱領性、綜合性的文件,是政府管理投資項目,制定和實施財稅、信貸、土地、進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指南。
☆政策的形式
《暫行規定》:明確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基本原則,提出農業、基礎設施、先進製造業、高技術產業、服務業、節能降耗、產業組織、產業布局八個方面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法規性文件
《指導目錄》:列舉26個行業鼓勵、限制和淘汰的領域。——部門規章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政策的調整完善
《暫行規定》對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發揮著規范性的指導作用,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政策導向;
《指導目錄》要根據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變化情況等,每年進行調整和完善;財稅、信貸、土地、進出口等相關政策要加強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各地及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機制。
☆關於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和原則
目標: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一、二、三次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逐步形成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原則:
堅持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相結合、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關於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
(1)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主要任務: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發展方向和重點: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和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2) 加強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能源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優化能源結構,構築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
發展方向和重點:有序發展電力、調整發展煤炭、加快發展石油天然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任務:
以擴大網路為重點,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實現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等運輸方式優勢互補,相互銜接,發揮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
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加快發展鐵路運輸、進一步完善公路網、積極發展水運、優化民用機場布局。
(3)以振興裝備製造業為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裝備製造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依託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努力突破核心技術,提高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製造和系統集成的整體水平。
重點領域主要包括:
大型高效清潔發電裝備、超高壓輸變電設備、大型乙烯成套設備、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大型冶金設備、煤礦綜合採掘設備、大型船舶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裝備以及數控機床。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加快原材料工業產業升級
原材料工業主要問題:
產能過剩和資源與環境壓力大,產業集中度低,產品結構和生產布局不合理。
原材料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根據能源、資源條件和環境容量,著力調整原材料工業的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布局,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4)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進一步增強高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
主要任務:要按照產業聚集、規模化發展和擴大國際合作的要求,加快促進高技術產業從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製造延伸。
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大幅度提升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生物產業跨越式發展、加快發展民用航空、航天產業、積極發展新材料產業。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5)提高服務業比重,優化服務業結構,促進服務業全面快速發展
要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加強分類指導和有效監管,創新、完善體制和機制,培育大型服務企業集團,增加服務品種,提高服務水平。
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傳統服務業和需求潛力大的服務業。
(6)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增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堅持開發與節約並重、節約優先的方針,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7)優化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區域產業布局
產業組織結構:要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形成分工協作關系,提高生產專業化水平,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配置,引導產業集群化發展。
產業區域布局:要從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布局出發,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實行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等有區別的區域產業布局。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8)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關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指導目錄》共1128條,其中鼓勵類539條,佔47.78%;限制類190條,佔16.85%;淘汰類399條,佔35.37%。
(1)鼓勵類及其配套政策措施
鼓勵類主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採取政策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的關鍵技術、裝備及產品。
政策措施:審批、核准或備案、提供信貸支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國產設備實行抵扣40%企業所得稅政策。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2)限制類及其配套政策措施
限制類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後,不符合行業准入條件和有關規定,不利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政策措施:禁止投資、不得提供信貸支持、不得辦理有關手續、現有生產能力允許改造升級,實行分類指導。
(3)淘汰類及其配套政策措施
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需要淘汰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政策措施:禁止投資;停止、收回貸款;責令停產或予以關閉。
☆ 國務院《決定》的要求
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部門之間以及企業等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協調配合才能取得實效。因此,各地正在開展具體的貫徹落實工作。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5. 產能過剩
2006年3月12日,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國發[2006]11號)
指出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和4項原則,以及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8條重點措施。
《關於加快焦化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3月22日,發改產業[2006]328號);
《關於推進鐵合金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2006年4月5日,發改產業[2006]567號);
《關於加快煤炭行業結構調整應對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2006年4月10日,發改運行[2006]593號);
《關於加快鋁工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11日,發改運行[2006]589號);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關於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2006年4月13日,發改運行[2006]609號);
《關於加快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促進健康有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2006年4月18日,發改能源[2006]661號);
《關於加快電石行業結構調整有關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21日,發改產業[2006]699號);
《關於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29日,發改運行[2006]762號)。
『陸』 中國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是什麼
發展目標:
到2020年,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基礎。
經過15年的努力,在我國科學技術的若乾重要方面實現以下目標:
一是掌握一批事關國家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和信息產業核心技術,製造業和信息產業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二是農業科技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國家食物安全。
三是能源開發、節能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取得突破,促進能源結構優化,主要工業產品單位能耗指標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6)國家促進的產業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來說,規劃分為產業規劃和形態規劃兩種類別,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一)產業規劃是形態規劃的前提和基礎。區域經濟社會如何發展,最核心的不是廠房、道路、綠地、景觀等系統的工程建設,而是如何從當地資源能源稟賦及經濟發展基礎條件出發,設計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
研究產業鏈條,並從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對區域產業發展做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產業發展規劃。只有如此,區域經濟才有可能獲得健康、快速發展,才需要有相應的在產業規劃基礎上並與產業規劃相配套的形態規劃(平面建設規劃)。
(二)形態規劃會促進或影響產業規劃。正如好的衣服可以增加人的整體表現一樣,一個好的形態規劃會極大地促進產業規劃的實施,反之則會限制或制約產業規劃的有效實施。這也正是科學研究的意義所在,專家存在的價值所在。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編制,必然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研究基礎上的。前些年,許多地方盲目地簡單地從形態規劃入手,投入很大資金建設開發區、高新區,結果造成有樓無市、有房無人的結果。
『柒』 十四五時期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方向
「十四五」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關繫到我國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目前「十四五」時期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傳統優勢產業外遷或轉移的風險和高科技產業升級抑制風險。因此,從「十四五」時期到2035年,是分析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中長期趨勢的重點時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成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走向。
十四五時期,作為決策者的政府要客觀判斷"十四五"期間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關注和防範產業風險,有針對性地實施產業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則要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做好企業戰略規劃,根據產業經濟發展適時進行企業轉型升級。
『捌』 新能源產業振興和發展規劃的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內容
「新能源技術投入將步入快車道,與此同時,各種清潔能源技術不會偏廢任何一種。這或是未來二三十年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性重點。」「對各類新能源分析很深入,包含很多子課題。這項工作進行了好幾年。有很多單位在做這件事,草案很厚,草案早就完成了。」
「國家對能源的規劃分別有戰略性的重點和近期的重點,戰略性的重點就是影響今後中國二三十年的清潔能源技術,從實驗室研究到今後的產業化,要儲備技術等等,需要做一些戰略性的投資。」
十幾年前,歐美汽車業尚代表著全球汽車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新能源車似乎一度接近市場化階段,那麼新能源車就要來了么?2009年,有了眾多歐洲汽車廠商和企業到處搞新能源車試點,有了美國總統奧巴馬關於2015年將有1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的豪言,有了中國《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車終於與振興經濟、創造就業、拯救地球搭上了關系,因此社會各界都全力支持。
我國大型風電設備製造業也已進入一個新的高速發展階段,到2008年12月底,我國已有近70家企業進入並網風力發電機組整機製造行業,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組製造業也在快速發展。
太陽能產業近年在我國發展迅速。截至2007年底,全國推廣農村太陽能熱水器4286萬平方米、太陽房1468萬平方米、太陽灶112萬台。為促進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健康發展,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近年將這一產業的能效標識制定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由中國標准化研究院和太陽能利用專業委員會共同主持該項目標準的制定工作。
全世界都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世界各國政府在思考拯救經濟的同時也在為實現能源自主而積極努力,可再生能源、核能和節能技術成為了各國積極發展的對象。在我國,核電建設有利於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同時在金融危機面前,核電也是我國保增長的重要投資方向。
『玖』 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寫
鎮產業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競爭力,引導農業商業化,加速我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致富,特製定2011-2020年全鎮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全鎮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龍威、陽光等麵粉加工企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堅持多思路、多渠道培養發展商貿流通業、文化旅遊業、生態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服務體系為保障、創新機制為動力、增效增收為目標,應對市場調結構、依靠科技興產業、發揮優勢創品牌、夯實基礎增動力,加快全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二)總體目標。通過產業布局的引導調整,實現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第二產業比重明顯提高,旅遊、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當、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諧的產業支撐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主要指標:至2020年,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佔比40%,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達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其中糧食、畜禽、蔬菜產值分別占農業總產值的50%、30%、20%;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商貿流通、旅遊等服務業佔比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
二、產業總體布局
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我區農村產業發展區域規劃:
1、商貿流通業:我鎮是河南進入河北的南大門,漳河生態園區規劃建設高速路入口,我鎮藉此可在兩小時內到達鄭州、石家莊,同時經此可轉蘭青線到達山西、陝西,向東可到山東。經講岳線往東可達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發達,可借107國道、京廣線、京珠高速、中華路、講岳線為依託,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在講武城車站至漳河生態園區之間形成倉儲物流企業群。
2、文化旅遊業:我鎮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劉庄蘭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態園三國影視城為依託的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3、麵粉加工業:講武城鎮是農業大鎮,糧食主要生產小麥,玉米等。在我鎮轄區內有龍威面業、陽光面業等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年加工麵粉均在10萬噸以上。另有許多小型麵粉加工企業,可引導這些企業拉長產業加工鏈,向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值。
4、畜牧養殖業:目前講武城鎮轄區內有養豬場十多個,養牛場3個,養雞場十多個,主要是高錄、大冢營、朝冠、西陳、北白道幾個村。努力促使我鎮養殖企業擴規上檔。
5、糧食種植業:我鎮是農業大鎮,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糧食種植主要分布在京廣線以東的村莊。我鎮要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6蔬菜種植業:我鎮緊鄰古鄴蔬菜批發市場,種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錄、小寨、東、西陳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規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建成省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
7、生態旅遊業:又指觀光農業,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業。具有保護環境、生態美化環境和觀光旅遊等功能的農業,是將農村的空間和農產品等農業資源作為觀光資源加以開發和充分利用,以期產生除農業生產之外新價值、與觀光相適應的一種農業形態,具有觀光、採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單位,包括觀光、採摘、垂釣等。結合漳河生態園得相關規劃,在我鎮民有北乾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鎮特色的生態旅遊業。
鎮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