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長三角文化產業博覽會主題

長三角文化產業博覽會主題

發布時間:2021-02-16 17:53:45

Ⅰ 中國內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有眾多的傳統文化,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流失,所以當前將文化和創意融合是大勢所趨,在中國內地,文化內容同質化嚴重,而此時結合現代科技的文化創意產業應運而生,其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放在了文化創意產業上,他們都想要通過更前沿的科學技術,將文化商業化,並不斷的傳承下去。

其實不單單是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上,在生活的很多方面,只要轉換一下思維,給大眾呈現一個新鮮的事物,這就會讓有獵奇心理的人為其買單,所以一個文化想要流傳,還是需要大力去創新的,要敢於為傳統文化動手術,才能讓中國傳統文化得以源遠流長。

Ⅱ 長三角會展經濟產業帶SWOT分析

據長三角19個城市會展機構統計,2005年長三角地區擁有各類展會場館60多個,佔全國27%左右,總面積超過660萬平方米,佔全國的33%,2005年承辦各類國際展覽會項目超過650個,佔全國的26%,展出總面積770多萬平方米,涵蓋了眾多行業,並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展覽會,如上海的中國國際傢具展、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杭州的西湖博覽會、寧波的國家服裝博覽會、義烏的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等等。預計2010年,將有500個各類國際會展和1000餘個國際會議在上海及周邊城市舉行。長三角各會展城市實行緊密有效的互動,充分發揮長三角各地區的地域和資源優勢,為長三角地區會展業的持續發展尋找新的突破口;採用更好、更合理、更有效的形式發揮長三角各城市會展業的整體優勢,積極參與和配合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從而實現長三角地區會展業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力共贏的局面勢在必行。
成立後的長三角城市會展聯盟將致力於整合長三角各城市成員的項目、產業、場館、人才、信息、物流等相關資源,通過構建信息交流平台、統計分析平台、人才培養平台、品牌培育平台促進各城市之間的互動與共贏,實現和諧發展的目的。其巨大的平台支持作用、區域影響力和對我國會展業整體水平的提升被業內專家和政府決策者普遍看好。

Ⅲ 長三角會展產業的發展狀況如何啊 有誰對長三角會展產業了解啊 長三角會展產業的中心在哪裡啊

一、會展推動著長三角地區城市競爭力的提高

首先,會展能為城市的發展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會展業不僅為中外廠商推廣品牌、交流技術、洽談貿易、收集行情、尋求合作、拓展市場提供橋梁和窗口,而且拉動了運輸、電信、咨詢、賓館、餐飲、保潔、廣告、印刷、裝飾、安保等服務行業發展。據英聯邦展覽業聯合調查顯示:展會是優於專業雜志、直接郵寄、推銷員推銷、公關、報紙、電視等手段的營銷中介體。每1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就可創造近百個就業機會,能實現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因而為世界各國所重視。調查表明:近3年來,每年全國僅舉辦會展所帶來的場館收入就佔全國展覽場館收入的80%以上。

其次,會展業的發展為城市帶來了持久的繁榮。會展與企業經濟活動具有不可分性,這決定了會展對城市、產業和居民具有較強的財富和福利效應,它直接刺激了外貿、旅遊、旅館、交通等行業的發展。會展能夠迅速提升城市的功能,增加收入,增強辦展單位或城市與會展相關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城市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改善城市的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德國的漢諾威、慕尼黑、杜塞爾多夫、美國的芝加哥、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義大利的米蘭、中國的香港以及新加坡等都是著名的「展覽城」。這些城市將會展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扶持,動員各個部門來推動這一事業,不僅興建了規模龐大的展館,還出台一系列鼓勵措施和優惠政策,吸引展會組織者和參展商。會展業的興盛帶來了巨額利潤和城市繁榮。

再次,會展業為招商引資展示著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形象,提供了最佳商務城市的投資環境。通過會展業,有利於企業了解相關城市的綜合環境,有利於會展企業或者其他企業做出正確的選址和投資決策,為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利潤。對政府決策者而言,有利於了解自己在全球區域和國家城市體系中的地位,包括機遇和危機、優勢和劣勢,同時也有利於了解競爭對手。此外,還有利於決策者把握影響會展以及城市會展的關鍵環節、關鍵因素,借鑒城市發展的經驗、制定正確的城市發展競爭戰略。根據美國展覽業研究中心(CEIR)統計:在各種營銷方式中,貿易展覽會的成交額僅次於直銷,3/4的買家在貿易展覽會上找到新的供應商,超過1/4的買家在展會上購買商品。該中心的另一項統計表明,在商業營銷中,通過參加展覽會耗費的商業銷售成本僅是沒有採取展會促銷方式的商業營銷耗費的一半。

二、長三角地區會展業的發展現狀

首先,長三角會展經濟帶在全國5大會展經濟帶中發展最快。就中國目前幾個經濟區域的發展狀況看,以上海等城市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匯聚了中國6%的人口和近20%的國內生產總值,堪稱中國經濟、科技、文化最發達地區之一。其中上海的會展經濟整體實力在全國居於前列。

其次,長三角會展經濟帶會展企業數量多,國際展覽巨頭紛紛看好。會展企業是展覽業存在的基礎,長三角地區擁有國營、民營與合資企業近1160家,這些國際國內展覽企業,幾乎涵蓋了整個長三角會展「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長三角地區吸引了德國的漢諾威、法蘭克福、慕尼黑等著名展覽公司,排名國際10大展覽公司之列的大部分企業均已來此「安營紮寨」。

三、長三角地區會展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爭食會展「乳酪」,市場主體嚴重缺失

會展業的乘數效應讓很多地方政府為之怦然心動。一些地方政府不顧自身及周邊環境如何,一意孤行地將賭注押在會展上,更有一些地方政府潛意識里把傾情打造會展業視為「政績工程」的最亮點,出現了許多城市蜂擁而上的局面。如2002年南京市舉辦了90個展會,而以政府名義舉辦的展覽會佔了全年展覽會的近80%,各類商會、協會舉辦的佔12.5%,公司、社會舉辦的僅佔全年展覽會的8%左右。

(二)行業法律、法規滯後

展館的無序建設,導致了業界的無序競爭,而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種無序競爭將成為長三角會展業的主格調。因為會展業主要是為商品交易和銷售服務的。長三角地區多數行業的國際、國內市場已趨於飽和,進入過剩經濟階段,作為重要促銷手段之一的會展業,必將被各地政府、各地廠商競相爭奪。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相關行業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但從目前情況看,能夠促進會展業有序發展、規范會展業競爭的行業法律法規卻遲遲不見蹤影,會展業成了大眾共享的「麵包」,長此以往,長三角會展業的發展前景堪憂。

(三)跨區域兼並舉步維艱

區域內展覽公司規模小、數量少。如杭州會展辦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杭州的會展企業在三年內由原來的幾家發展到100餘家,每年舉辦的展覽會有110個左右。這些企業中,有獨立辦展能力的不到40家,所辦展覽會的展位數超過500個的僅占總數的10%。在這種態勢下,兼並勢在必行。但是,在地方保護主義影響下,地區間的兼並阻力重重。長三角地帶會展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尚未形成,特別是一些大型展覽會,政府參與或干涉的痕跡十分明顯,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行業中處於弱勢地位。

(四)展館分布向少數城市傾斜

長三角會展業呈現集中態勢,從展館規模來看,上海5大展館面積均超過1萬m2,浙江則有10個,江蘇有11個。上海、杭州、義烏、南京都出現了面積超過10萬m2的展館。其中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現有展覽面積12.5萬m2,到2010年完工時,總展覽面積將達到25萬m2,屆時將進一步加強上海在國內和東亞會展市場的領頭地位。從產業效益來看,上海是長三角地區會展業當之無愧的「龍頭」。2004年5大展覽館舉辦的展覽會超過260個,其中規模達到5萬平方米的展會就有16個。而杭州、蘇州、南京、寧波等城市也不容小覷,杭州的「西博會」名揚海外,南京2002年舉辦的大中型展覽會有90多個,寧波也組織了36個在華展和634個出國展,它們在長三角會展業中已佔據重要地位。

(五)產業布局缺乏整體性構思

長三角的會展產業布局缺乏區域整體性構思,具有明顯的趨同性。三角洲內的主要城市經濟實力雄厚,都有能力獨立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建設,但地緣經濟的聯系性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各城市獨立發展會展業,加劇了會展業在區域內的不良競爭。2004年長三角規模以上的服裝展就有15個,分布在上海、寧波、義烏、溫州、杭州等地,但在時間和地點上多有碰撞。觀眾往往對該去哪個展會參觀猶豫不決,而參展商面對這么多的展會也不可能如數參加,導致部分展會主題雖好,但由於沒有那麼多的參展商應邀參展,只好隨便拉人抵數,降低了展會的吸引力。

四、促進長三角地區會展業發展的對策

(一)調整政府角色定位,引導會展經濟健康發展

政府是會展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方。辦會展確實需要政府主導,但政府不能大包大攬,政府的定位應是抓「大」放「小」。抓「大」即政府在會展業總體發展戰略、長期規劃、政策導向等方面創造條件,起宏觀指導作用,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逐步形成良性發展的會展經濟格局。放「小」即政府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從會展中退出來,只有企業才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地方政府出面主辦會展,將對會展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不利於推動會展業的產業化、市場化、規范化發展。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成功的會展業大多數是在政府創造條件的基礎上按市場規律進行招商投資才形成的。韓國大田和中國大連舉辦會展的思路都是由政府創造條件,改善環境,集中力量建好會展設施,兩處的會展中心通過優化人力資源和會展設施,走上一條會展業發展的良性循環之路。

(二)強化會展經濟的產業化發展方向

1.明確城市定位。目前,實現長三角會展業一體化還為時過早,各會展城市應該充分考慮自身在整個長三角中的地位,結合本地特色和未來發展取向,明確會展業的分級定位,尋找發展會展業的切入點,最大限度地激發不同級別城市之間的協同力,培育同級別城市之間的協作型競爭,最終實現長三角會展城市的共贏。

2.合理調整會展場館布局與結構。興建場館是一個城市會展業得以持續、穩步發展的先決條件,但會展場館建設需要長遠規劃和科學設計。要在考慮本地市場容量和區域競爭能力的情況下,把高起點、分階段建設場館與對現有場館進行智能化改造相結合。

3.以地方優勢為基礎,強化分工,錯位經營。長三角各城市要依託自己的優勢,以強勢產業或地方特色為向導,以完善的會展產業鏈為紐帶,構建區域會展互動發展機制。協調會展中心城市與周邊中小城市之間的關系,實現長三角會展市場資源的重構。中心大城市應以發展大規模國際展為主,而周邊小城市則集中開展專業貿易展,謀求成為特定領域的「領頭羊」,實現錯位經營。

4.經濟效益有待提高。近些年來,長三角的會展場館建設正以20%的速度遞增,上海、南京、杭州、寧波等眾多城市無一不「大興土木」。然而,參照國際標准,展館的利用率達到60%~70%時,才可能發揮出最佳的市場效益。但除上海能達到50%外,長三角其它展館利用率僅有10%~30%,大量展館經濟效益有待提高。始建於2000年的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在其後的3年裡場地利用率不足19%,終因難以為繼,於2003年被拍賣,而與此同時,新展館的立項和開工仍在轟轟烈烈地進行。杭州國際會展中心搖身一變,成了汽車城,大量的會展設施無法發揮它們應有的價值,令人痛心。

5.鼓勵兼並聯合,提升長三角會展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為加速長三角會展業共贏發展,要大力鼓勵在共同市場中進行跨地區的企業兼並活動。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打造長三角會展產業帶,形成區域整體競爭力。在會展業中,品牌是信譽的象徵,會展企業的兼並聯合能有效推動同類或相似會展的品牌聯合,整合優勢經營資源,提高整體管理能力,推動長三角會展業走向區域共贏之路。

(三)加強會展業專業人才的培養

1.建立全面的學校教育體系

我國近年開始啟動會展的全面教育,包括學位教育、職業教育以及崗位培訓,目前約有20所院校著手開設會展管理專業或類似的專業。各級學校必須明確培養目標———復合型的會展人才,使從業人員具備全面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基礎知識包括會展人員溝通、公關、求知、思維、語言以及與會展密切相關的策劃、營銷、市場、管理、禮儀、廣告設計、服務等知識;專業知識包括會展策劃、會展管理、會展市場營銷、會展經營決策、會展禮儀、會展英語等相關知識。實現課程體系和教材內容的科學化、合理化,在課程設置上,結構要合理,即專業課和相關學科課程的比重要有所側重,不能顧此失彼,教材的理論論述與分析要具有科學性、國際性,並且結合實務。學校教育必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建立產學研戰略合作關系,提高長三角會展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2.有針對性地對會展從業人員進行培訓

根據中國貿促會的調查顯示:100%的辦展單位都有對員工進行培訓的需要,77%的高級展覽經理希望得到國外著名展覽公司高級展覽專家的培訓,68%的展覽經理希望學習國外會展理論和實踐知識,70%的展覽經理表示最希望參加國內短期培訓班。在這種情況下,2002年長三角各類會展短期培訓活動達到了12次,參訓人數超過1500人。舉辦培訓班是目前提高業內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水平的有效方式,對於那些有志於從事會展業的年輕人或已居一定崗位上的主管人員,由業內的資深人士、專家、大學教授及涉及專業知識的國外專家來授課講解,進行短期強化培訓,其效果很明顯,可以解決目前業內亟待解決的問題。內容可以是普及知識與實務相結合,也可以圍繞專業主題進行,使他們的專業知識更全面,這樣對會展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應該是一個見效快、成本低、又不影響企業正常活動的較好方式,應視為培訓會展業人才長期有效的策略。培訓時應做好培訓需求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另外,還要做好效果評估,尤其是系統化的培訓體系效果評估。

3.全面發揮展覽協會的指導作用

展覽業是一個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的行業,展覽協會在這方面承擔著重要的任務。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AEM)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從1975年起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分別通過課堂學、工作實踐、餐飲協會活動和考試等方式給予被授予者一定的分數,累積到一定分數後,協會將授予一個資格證書,稱作注冊展覽管理人(CFM)。一般取得這個證書要花3~5年的時間,有了證書就證明你在展覽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榮譽。該協會還把這套培訓方法輸出國外,與加拿大、墨西哥、阿聯酋等國家的展覽協會簽訂了雙邊合作協議,這些國家可用這套教材和方法培訓本國專業人員,對合格者,美國展覽管理協會也頒發證書。所以,有計劃、有層次地培訓展覽專業人才是未來中國展覽協會的一大任務,我國展覽協會也可以進行展覽人才的行業認證考試,並且規定考試前應參加相應的培訓。展覽協會可以指定一些條件合格、有質量保證的機構作為指定培訓點。在通過率的壓力下,這些培訓機構就會主動考慮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對學成的學員由展覽協會頒發證書。協會還可以做好行業指導工作,定期組織業內人士交流、切磋業務,拓寬眼界。有關政府部門要確保認證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把從業人員職業資格作為企業資質審查的重要內容,有效地保證會展從業人員的素質,提高行業服務質量,切實做到先培訓後就業。

Ⅳ 展覽會是什麼意思

在中文裡,展覽會名稱有博覽會、展覽會、展覽、展銷會、博覽展銷會、看樣定貨會、展覽交流會、交易會、貿易洽談會、展示會、展評會、樣品陳列、廟會、集市、墟、場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展覽會使用非專業名詞。加上這些非專業的名稱,展覽會名稱將更多。
展覽會名稱雖然繁多,其基本詞是有限的,比如英文里的fair exhibition exposition show 中文裡的集市、廟會、展覽會、博覽會。其他名稱都是這些基本詞派生出來的,下面說明一下展覽會基本詞的含義。
集市:在固定的地點,定期或臨時集中做買賣的市場。集市是由農民(包括漁民、牧民等)以 及其他小生產者為交換產品而自然形成的市場。集市有多種稱法,比如集、墟、場等。在中國古代,常被稱做草市。在中國北方,一般稱作集。在兩廣、福建等地稱作墟。在川、黔等地稱作場 ,在江西稱作圩。還有其他一些地方稱謂,一般統稱作集市。集市可以認為是展覽會的傳統形式。在中國,集市在周朝就有記載。目前 在中國農村。集市仍然普遍存在,集市是農村商品交換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農村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集市上買賣的主要商品是農副產品、土特產品、日用品等。
廟會:在寺廟或祭祀場所內或附近做買賣的場所,所以稱作廟會。常常在祭祀日或規定的時間舉辦。廟會也是傳統的展覽形式。因為村落不大可能有較大規模的寺廟,所以廟會主要出現在城鎮。在中國,廟會在唐代已很流行。廟會的內容比集市要豐富,除商品交流外,還有宗教、文化、娛樂活動。廟會也稱作廟市、香會。廣義的廟會還包括燈會、燈市、花會等。目前,廟會在中國仍然普遍存在,是城鎮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的場所,也是促進地方旅遊及經濟發展的一種方式。 展覽會。從字面上理解,展覽會也就是陳列、觀看的聚會。字在只表示了形式,而末體現內容。展覽會是在集市、廟會形式上發展起來的層次更高的展覽形式。在內容上,展覽會不再局限於集市的貿易或廟會的貿易和娛樂,而擴大到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在形式上,展覽會具有正規的展覽場地、現代的管理組織等特點。在現代展覽業中,展覽會是使用最多、含義最廣 的展覽名稱,從廣義上講,它可以包括所有形式的展覽會;從狹義上講,展覽會右以指貿易和宣傳性質的展覽,包括交易會、貿易洽談會、展銷會、看樣定貨會、成就展覽等。展覽會的內容一般限一個或幾個相鄰的行業,主要目的是宣傳、進出口、批發等。
博覽會:中文的博覽會指規模龐大、內容廣泛、展出者和參觀者眾多的展覽會。一般認為博覽會是高檔次的,對社會、文化以及經濟的發展能產生影響並能起 促進作用的展覽會。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博覽會」有被濫用的現象。不時可以在街上看到由商店舉辦的「某某博覽會」。展覽會和博覽會在漢語中是的名詞,《辭源》和一些古漢語詞典中無記載。
在商業展覽中,展覽的交換原理
展覽是一種特殊的流通媒介。從流通性質上講,展覽與批發、零售等流通媒介相同。通過展覽,買主和賣主簽約成交做成買賣。但是,展覽也有其特殊性,有別於其他流通媒介。不論是外貿、商業,還是期貨等,本身都是交換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不論是形式上(商業和貿易),還是意義(期貨)上的常規交換,都要先買進商品,再賣出去。而展覽則不是交換的中間環節,它只為賣主和買主提供環境,由買賣雙方直接達成交換。在實業界和學術界,許多人把展覽視做傳播媒介。展覽的兩大性質是展示、宣傳。政治、文化類的展覽可以被劃歸為傳播媒介。雖然經濟貿易類展覽也具有傳播功能和作用,可以被用作傳播媒介。但是就其根本作用和性質而言,經濟貿易類展覽是一種特殊的市場,是一種交換媒介,而不是傳播媒介、應該指出的是,本書是專門研究企業參展實務的,這里的展覽是特指貿易性質的展覽。
展覽的性質
展覽是一種既有市場性也有展示性的經濟交換形式。在古代,它曾在經濟交流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現代,它仍在很多方面發揮作用,包括宏觀方面的經濟、社會作用和微觀方面的企業市場營銷作用。展覽是經濟交換(流通)的一種形式,展覽曾是人類經濟交換的主渠道現在仍是重要渠道之一,展覽會介入中國經濟活動,在流通和信息領域充當重要角色,現已成為重要的商品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和資金引進市場。
中國現有展覽覆蓋各個領域,每年同一專業展覽舉辦多次,為行業交易提供了重要機會,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因此,展覽業已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方式。展覽會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展覽產品、推銷產品、購買商進貨的場所,現代展覽會已發展為獲取信息、交流溝通的渠道。參加展覽會是企業拓展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被列入市場整體計劃之中。
展覽,著作權法術語,指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

Ⅳ 想了解上海廣大展會廣場2017展會排序

上海光大會展中心下半年的展會排期
如果是需要設計搭建的,可以找上海奧碩會展,靈碩會展。
[醫療保健] 2017中國長三角健康生活方式展覽會(上海站) 7700m2
2017/12/22
[食品飲料] 2017第四屆上海國際優質大米及養生雜糧展覽會 8100m2
2017/12/08
[農林牧漁] 第十七屆全國農產品(上海)交易博覽會2017上海 20000m2
2017/12/08
[食品飲料] SFEC2017第十四屆上海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展覽會8100m2
2017/12/03
[環保水處理] 2017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袋式除塵技術與設備展覽會 7700m2
2017/11/29
[暖通製冷] 2017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車用空調及冷藏技術展覽會15800m2
2017/11/14
[機械工業] 2017第十八屆磁性材料、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23900m2
2017/11/08
[美容美發] 2017第24屆上海國際美容美發化妝品博覽會15800m2
2017/11/03
[儀器儀表] 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質量控制與測試工業設備展覽 7700m2
2017/10/30
[電子電力] 2017第十二屆上海國際微波及天線技術交流展覽會
15800m2
2017/10/25
[農林牧漁] 2017第十五屆上海春季漁具展 (2666人關注)
8100m2
2017/10/20
[創業加盟] 2017上海第二十五屆創業項目投資暨連鎖加盟展覽 8100m2
2017/10/20
[食品飲料] 2017第十四屆(上海)餐飲食品博覽會 10000m2
2017/10/20
[創業加盟] 2017上海海外置業移民留學(秋季)展覽會7700m2
2017/10/20
[孕嬰童] 2017上海孕嬰童與兒童體驗品牌展覽會 7700m2
2017/10/20
[旅遊行業] 2017(上海)第五屆旅遊養老房產展覽會
12000m2
2017/10/20
[創業加盟] 2017(上海)第二十一屆投資理財金融博覽會7700m2
2017/10/20
[醫療保健] 2017亞太(上海)健康呼吸博覽會10000m2
2017/10/16
[房產家居] 2017上海灘家博會 23900m2
2017/10/01
[印刷包裝] 2017上海國際包裝製品與材料展覽會23900m2
2017/09/26
[體育休閑] 2017第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體育用品展覽會7700m2
2017/09/16
[體育休閑] 2017亞洲景點及主題公園博覽會 (2928人關注)
7700m2
2017/09/16
[體育休閑] 2017上海國際智能運動產業博覽會 (3828人關注)
7700m2
2017/09/16
[旅遊行業] 2017中國(上海)國際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文化產
2017/09/16
[儀器儀表] 2017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7700m2
2017/09/04
[醫療保健] (延期)2017中國長三角健康生活方式展覽會7700m2
2017/08/25
[汽摩配件] 2017上海汽車博覽會 7700m2
2017/07/15

Ⅵ 上海光大會展中心最近舉辦的展覽會

第六屆上海國際機械軸承及其專用裝備展覽會
第六屆中國上海國際五金工具及焊接展覽會
西一
7.19--7.21

2006人才交流會
西一
7.22

第六屆孕嬰童行業研討會暨孕嬰童產品博覽會
西一
西二
7.27--7.29

八月

2006秋夏時尚品牌服飾折扣會
西一
8.3—8.6

2006人才交流會
西一
8.5

2006中國(上海)首屆國際傳統醫葯保健品交易會
西一
西二
8.12--8.14

第五屆上海國際美發美容節
西一
西三
8.20--8.22

2006國際特許加盟(上海展覽會)
西一
8.25--8.27

九月

2006人才交流會
西一
9.2

中國國際輪胎博覽會
中國國際汽車測試及質量監控博覽會
西一
西二
9.6--9.8

第八屆中國國際光存儲設備展覽會
西一
西二
9.13--9.15

2006上海國際門業、窗業及幕牆展覽會
西三
9.15--9.17

2006第19屆中國醫療用品及衛生材料展覽會
2006中國醫院建設與裝備展覽會
CNCE2006中國(上海)非織造材料與設備展覽會
西三
9.20--9.22

2006中國上海國際照明展覽會
西一
西二
9.21-9.23

第九十八屆中國文化用品商品交易會
西一
西二
西三
東一
9.27--9.29

2006秋季時裝展示會
西一
9.30--10.6

十月

第三屆中國國際輪胎資源循環利用展覽會

2006上海國際熱能科技展覽
西一

西二
10.9-10.11

2006年第三屆中國(上海)肥料、農葯展覽會和
中國(上海)化工機械儀器設備展覽會
西三
10.11-10.13

中國國際冰淇淋工業展覽會
西一
西二
10.14--10.16

2006上海體育休閑運動用品及設施展覽會
東一
10.18--10.22

2006年世界乳業大會
西一
西二
10.20--10.22

2006上海國際餐飲博覽會
西二
西三
10.26--10.29

2006上海連鎖業博覽會
西一
10.27--10.29

第二屆亞太地區男性科學論壇暨男性醫葯產品、保健用品展覽會
東一
10.27--10.29

第十屆中國國際口腔器材展覽會暨學術研討會
西一
西二
11.1--11.4

十一月

口腔展十周年慶典活動
東一
11.2--11.4

首屆中國(上海)國際營養健康產業博覽會
西一
西二
11.9--11.12

2006中國(國際)第十一屆小電機
第七屆磁性材料
第五屆電子變壓器
第三屆控制繼電器
第二屆電容器技術展覽會
西一
西二
11.15--11.17

2006中國上海(國際)老齡護理及殘疾人用品展覽會
2006中國上海專業醫院及專科醫療技術展覽會
西三
11.10--11.12

2006中國國際數字內容產業(上海)博覽會
西三
11.15--11.17

中國(上海)國際地質技術與裝備展覽會
西一
西二
11.21--11.23

第十屆中國國際軸承及其裝備展覽會
西一
西二
西三
東一
11.28--12.1

十二月

2006上海國際絕熱隔音、外牆技術及玻璃纖維暨混凝土、干混砂漿工業展覽會
2006上海國際地坪(地面)建築、塗料暨環氧樹脂、膠粘劑工業展覽會
西一
西二
12.6--12.8

2006第五屆中國(上海)國際照明燈飾展覽會
2006中國(上海)建築裝飾展覽會
西三
12.7--12.9

2006年冬季長三角聯合師資招聘專場
西一
12.9

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廣告四新絲網印刷展覽會
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印刷包裝工業展覽會
上海(中國)霓虹燈(LED)技術設備展覽會
西一
西二
12.13--12.15

2006第四屆中國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健身器材及體育用品出口交易訂貨會
西二
12.18--12.20

第四屆上海國際後期產業展覽會暨後期發展高峰論壇
2006上海機關公務服務與會議資源展覽會
西一
12.19--12.21

http://www.secec.com/
你可以去網站看看

Ⅶ 舉辦上海世搏會的意義

世博會是人類的聚會,更是人類文明的驛站。作為全球性的盛會,世博會用一個主題在半年時間內將幾百個參展方、數千萬賓客聚集在一起,沒有其他人類活動能如此的凝聚社會,在全球化的今天世博會是最大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成為全球經濟、科技和文化領域的盛會,成為各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交流聰明才智、體現合作精神、展望未來發展的重要舞台。

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生活的改善離不開精彩的創意,而世博會鼓勵創新,世博會的一句經典口號就是「一切始於世博會(Everything begin with Expo)」,也即是創新是世博會的靈魂。從1851年開始舉辦第一屆世博會,本身就是一個精妙絕倫的創意。此後,158年來,每一屆世博會,都是人類一段歷史時期內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新創造和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世博會集人類文明之大成,更是文明成果最公認的集中展示平台,世博會見證了電報機、留聲機、尼龍、塑料、磁帶錄音機、電視機、攝像機、電梯、白熾燈、鋼筋混凝土等人類重大發明的誕生全過程,並隨著首次展出收音機、電話、飛機、電視機等傳播及通訊設備,親手將人類送入了信息時代。還有,諸如巴黎埃菲爾鐵塔、布魯塞爾原子塔、大阪太陽之塔、里斯本東方車站等,也都是世博會的產物。從電燈、電話、蒸汽機、汽車、火車、飛機到航天器,許多新技術、新產品都是在世博會上第一次「亮相」並被人們認識,從而得到普及推廣的。人類社會的諸多科技成就與發明創造,亦是通過世博會這一特殊的舞台得以展示並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世博會既是一個展示各國文化、科技、經濟的舞台,同時也是人類共同探求社會未來發展的溝通交流平台。世博會的主辦方、參展方和參觀者一起圍繞世博主題,針對人類社會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共同進行探討和思索。世界上具有前瞻性的發展理念,和當今社會實踐中成功的探索都匯聚在世博會中。這些理念、探索和實踐,通過世博會的集中展示、交流和碰撞,獲得了更為深刻、更為迅速、更為廣泛的傳播。因此說,一屆成功的世博會,可以推動人類文明在更高層次的實踐活動,對人類文明、世界未來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Ⅷ 上海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英文怎麼說你認為中英文版本間意義有何區別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題。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美國現代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說過:「城市是一種特殊的構造,這種構造緻密而緊湊,專門用來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西方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詞,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為「城市」),這並非偶然。城市兼收並蓄、包羅萬象、不斷更新的特性,促進了人類社會秩序的完善。 1800年,全球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這個數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約有一半的人口遷入了城市。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將占總人口的55%。 不可否認的是,在城市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城市生活也越來越面臨一系列挑戰: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發空間沖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無序擴展會加劇這些問題,最終侵蝕城市的活力、影響城市生活的質量。
經濟學家認為,上海世博會的後續影響將會保持10年~15年,並對長三角產業的發展產生顯著的導向作用,對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巨大拉動作用。從更實際的層面來說,上海世博會吸收、展示了各國的生態建築、新能源、信息運營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推廣世博會的科技應用,將是我國世博會後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筆者從不同的媒體報道中發現,許多企業都開始思考上海世博會對行業的拉動作用,從而如何在「後世博經濟」中分一杯羹。特別是與世博會低碳、環保等理念相關的企業,已經開始為「後世博經濟」躍躍欲試了。
航天領域的民品企業中,有大量企業的主業都與上海世博會展示的未來社會發展方向有關。很明顯,這是這些企業發展的巨大商機。但是,「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如果只是看熱鬧般了解世博會將給相關產業帶來的巨大拉動作用,而沒有深入地思考如何利用這一機遇的話,商機就永遠屬於別人。
2.因此,筆者誠懇地呼籲,航天民品企業管理者要盡快把「後世博經濟」的概念納入思考的范疇,用戰略的眼光洞察上海世博會將為相關產業帶來的巨大商機,以便盡早行動,進而在未來的商戰中贏得更大的主動權。上海世博的先發效應已經在全市范圍內影響了7年有餘,因而後發效應將主要體現在世博園區的周邊輻射區域內:

1.土地市場:世博會的閉幕對上海土地市場是幾個契機,園區中臨時建築拆除後所產生的土地供應將會使上海土地市場激起千層浪。上海近兩年土地市場的供應已經非常緊張,並且主要以商業用地為主,住宅用地更加有限,因此地價也是節節攀升。例如2007年上海中外環間的新江灣城D3住宅地塊出讓後,時隔兩年才重新推出住宅用地C6地塊,且起拍樓板價高達1.5萬元/平方米(新江灣城在售住宅成交均價約28000元/平方米),卻依然吸引了40餘家知名開發商出現在推介會上。因此,位於中環內的世博園區二次開發區域將是眾多開發商眼中的寸土寸金,從而極易在不久的將來引發新一輪的搶地風波。

2.區域規劃:為世博而建的軌道交通、道路、綠化等市政配套設施將會造福於未來整個上海的城市發展,其中又以對三林地區的貢獻作用最為顯著。根據政府規劃,以三林世博功能區為代表的浦東新區世博周邊區域將在世博會閉幕後的10年內逐步建成為一座融合高檔的生態居住的"世博新城"。

3.功能升級:世博會閉幕後,保留的會館建築將轉型成為一流的會議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同時,在世博會期間催生的生物醫葯、信息技術、物流服務等各類新興產業將留在三林,優化現有的產業結構。新產業的注入將擴大三林地區對寫字樓、酒店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根據規劃:世博會相關地區將結合世博園區場館後續利用開發,依託城市公共文化活動中心規劃建設新興都市商業中心。因而商業地產的投資也將會成為一個熱點。

煥然一新的上海藉由世博會這條通道登上世界的舞台之後,必然會引來世界級投資者的青睞,就如同巴黎和紐約的世博會為區域發展帶來的契機,上海也將在華麗轉身之後成為一個國際投資家嚮往的國際城市。
盤點各方在哥本哈根的得失,最大的輸家是無疑是地球。這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生活在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生態脆弱地區的人群。中國也是其中之一,但中國也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為推動哥本哈根大會取得理想成果,中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哥本哈根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一場國際環境議題的大會,它體現了中國等發展中大國崛起的過程中,國際政治力量發生的重大改變。分析中國在哥本哈根的輸贏,應當從發達國家減排承諾、發達國家資金技術支持和發展中國家減排行動這三個方面來看。
發達國家減排承諾在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排放量受限的前提下,發達國家繼續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勢必會進一步擠占發展中國家的排放空間,從而影響到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沒有發達國家強有力的減排承諾,所有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會是輸家。
大會最終發表了《哥本哈根協議》,認可了聯合國氣候專家委員會(IPCC)的第四次評估報告關於須將全球平均溫度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的科學推薦,並同意以此作為全球減排努力的目標參考。但《協議》並沒有對發達國家的總體減排目標做出規定,僅在《協議》最後附件中有個列表,要求各個發達國家在2010年1月底之前,將其2020年的量化減排目標上報到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秘書處。
與1997年達成的《京都議定書》相比,這種各國自願上報的形式是個嚴重的倒退。聯合國多邊氣候談判的最主要特點便是基於科學要求來分配減排任務,從而能最終確保各國努力的總和可以使全人類免受氣候變化最嚴峻的後果。任由各個國家憑借自己的氣候良心來決定減排目標,其結果必定是不盡如人意的關於哥本哈根大會最後時刻的談判到底發生了什麼,有很多傳聞。作為參加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所有15次締約方大會(哥本哈根大會為UNFCCC第15次締約方大會)的內部人士,克里斯滕森也只能面帶遺憾地說,他也不知道最後時刻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那種談判是不對外開放的。

《《《《《《牛百葉湯》》《麵筋百葉》
電池壞了原因多,你說的不清楚,電池的狀態我現在不知道。所以急著要用只能用插頭或去網吧。
孩子戀愛無庸置疑肯定是制止,但是要方法,每個還在是不一樣的,你自己思考吧!7題不是我的擅長,如果是生活問題,那就用生物防治法
8.樟樹是樟科常綠大喬木桂花(學名:Osmanthus fragrans,英文Sweet Olive),木犀科木犀屬,又名「月桂」、「木犀」,俗稱「桂花樹」。常綠灌木或小喬9遵循國際上的協議,我不知道,我也不擅長,不過假如家屬又要求就遵循

Ⅸ 華誼兄弟這個公司大家覺得怎麼樣

提到華誼兄弟,就會想到他捧紅的很多藝人,它就像是一個升級的跳板,跟他簽約的藝人大部分都是一路走紅。

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14日在東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忠軍。

現在華誼音樂(張靚穎、羽泉、黃征等)被國內一家大的SP公司華友世紀收購,實際上已不屬於王中軍兄弟集團了。那華誼簽約的藝人只有是華誼經紀公司里的藝人(演員)了。目前華誼經紀范冰冰、李冰冰一花旦一青衣當家壓寨,其它藝人有左小青、孔鐿珊、王岩等等。原來華誼經紀的藝人我知道的有夏雨、肖容生是隨王牌經紀人王京花一起跳槽的,還有一些不大清楚。林心如也簽約華誼,,和蘇有朋一起簽的。

華誼兄弟旗下藝人:安以軒 BOBO 陳紫涵 車曉 陳思成 董璇 範文芳 馮遠征 胡靜 何佳怡 胡可 霍思燕 黃曉明 何啄言 李冰冰 劉孜 劉芸 李玥 李宗翰 李晨 羅海瓊 李易祥 劉科 李玲 李琳 李乃文 劉曉虎 林心如 李海濤 馬可 任泉 任斯璐 蘇有朋 湯嬿 吳佩慈 王斑 王寶強 王岩 徐帆 羽泉 尚雯婕 張靚穎 黃征 李慧珍 張靚穎 許還幻 熊乃瑾 徐若瑄 楊立新 袁文康 張涵予 周迅 趙毅等等...

這些藝人有的已經大紅大紫,有的很有潛力,看來華誼兄弟的眼光很獨特。

Ⅹ 浙江長三角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浙抄江長三角影視文化發展襲有限公司(YANGZIDELTATRANSMITTINGMEDIA),簡稱長三角傳媒,是一家以長三角區域為基點,面向海內外的專業媒體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莉
成立時間:2004-04-20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0000007528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28號2幢503室

與長三角文化產業博覽會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