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化產業增加值和文化產業產值的區別
文化產業增加值,是指本統計周期內文化產業相比上一個統計周期增加的產值,
演算法是:本統計周期文化產業產值減去上一個統計周期內文化產業產值;
文化產業產值,是指本統計周期內文化產業的產值。
『貳』 文化產業增加值是什麼,按可比價增速如何計算
文化產業增加值是現價數據,增速是可比價數據,就是扣除價格因素影響的數據,現行計算增加值的方法,是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數據乘上增加值率。但是由於是不同行業的產值乘上不同的增加值率,所以太准確的數據,不太準的數據也行的話,可以試試拿多期的產值除增加值,看看出來的系數穩定不穩定 。僅供參考!
『叄』 關於文化產業總產值問題!
你好!一般情況下,由國家統計局定期發布。但是,國家統計局2011年9月初只公布了2010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為1105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75%。據此估算,總產值大約為4萬億左右。
在美國,一般叫版權產業,其數據由美國「國際知識產權聯盟」定期公布。今年11月份,該組織只公布了2010年美國的電影、音樂和電腦軟體等版權的收入為9318億美元。由於收入與總產值、增加值不少一個概念,因此缺乏可比性。
『肆』 如何從國家統計局網站找到關於文化產業產值的數據
謝謝! ...你看看國家統計局網站上的「統計數據」欄目中有沒有吧,或者到各地統計局的網站上找 ...
『伍』 文化產業是什麼概念國內這方面發展水平如何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這是2005年9月文化部對文化產業的最新界定。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這是2005年9月文化部對文化產業的最新界定。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都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文化產業分為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遊業、網路文化業、圖書報刊業、文物和藝術品業、藝術培訓業等9大門類。 實際上,文化產業的范圍遠遠不止以上門類。我國文化產業的范圍最起碼還應該包括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信息產業的一部分。眼下媒體經常發布我國跟國外文化產業的數字差距,實際上這些數字沒有多大可比性。不同國家對文化產業的界定不一樣,國內有些媒體對國際間的文化產業數字進行簡單對比是不科學的。比如,日本文化產業產值近100萬億日元,占日本國內GDP的18.3%,僅次於製造業居第二位。但日本的文化產業包括體育、旅遊,范圍非常廣泛。韓國、美國、歐洲各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都不一樣,所以不同國家間進行簡單的數字對比非常不科學。
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景
http://tiantangrenjian.blog.hexun.com/1414678_d.html
『陸』 什麼叫文化產業增加值
文化產業增加值是指一定時期內單位文化產值的增加值。
其核算是根據2005、2006年全省文化產業財務統計資料,使用弊鉛姿國民經濟核算中的收入法進行核算。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激臘應得的收入份額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向政府支付的份額的角度來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
按照這種計算方法,文化產業增租絕加值由全省各文化行業匯總的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生產稅-生產補貼)、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組成。
計算公式為:
文化產業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在實際測算過程中,根據普查資料財務狀況表的類型不同,文化產業行業增加值分別按以下情況進行測算,然後匯總而成。
『柒』 中國文化產業總值佔GDP總量的比重是
2017年文化產業總值佔中國GDP總值4.5%。
數據顯示,根據《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和《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方法》的規定和要求進行核算後,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未扣除價格因素),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4.4個百分點;
佔GDP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同時認為,2016年文化及相關產業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比重穩步上升,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在文化及相關產業中,按行業分,2016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1188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8.6%;文化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為2872億元,增長13.0%,佔9.3%;
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16024億元,增長17.5%,佔52.1%。按活動性質分,文化產品的生產創造的增加值為19655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3.8%;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創造的增加值為11130億元,比上年增長9.5%,佔36.2%。
數據顯示,在文化產品的生產所涉及的新聞出版發行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工藝美術品的生產7個類別中,2016年,增加值佔比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工藝美術品的生產,增速居前三位的則是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藝術服務。
『捌』 文化產業佔GDP比重的困惑
增加值是指常住單位生產過程創造的新增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是一個增量概念。一般有收入法和生產法兩種計算方法,收入法計算:增加值等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之和。生產法計算:增加值等於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平時講的GDP,簡單地說就是各行業增加值的總和。總產出等於總產值加上應繳增值稅。
而平常統計中提到的產值,一般是指銷售產值或工業總產值,是一個總量概念。從總量來看,全國2010的產值可能有100多萬億,而不是39.8萬億了。在平時的新聞報道中,常常看到用總量去與增量相比的情況,那是一些人將兩個概念進行了混淆使用。
『玖』 什麼是文化產業增加值
增加值率指在一定時期內單位產值的增加值
例:工業增加值率指在一定時期內工業增加值占工業總產值 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間消耗的經濟指標
例:物流產業增加值
物流產業增加值是指由交通運輸業物流增加值、倉儲物流業增加值、批發物流業增加值、配送加工包裝物流業增加值和郵政業物流增加值構成。物流產業增加值是反映物流業發展的核心指標。
1991年我國物流產業增加值為2257億元,2002年為7133億元(2003年為7880億元),增長2倍多,年均遞增11%,高於同期GDP年均增長約1個百分點。其中增加值發展最快的是配送、物流加工、包裝,12年平均增長17.6%,倉儲物流為16%,批發物流為13.4%,郵政業物流為12.7%,交通運輸物流為8.6%。物流產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的比重1991~2002年平均為24.8%。
例:第三產業增加值
國民經濟中除第一、第二產業之外的部門。包括的范圍各國因對三個產業劃分不同而不完全相同。我國國家統計局1985年4月對三個產業的劃分是:第一產業為農業(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第二產業為工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是除上述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主要包括流通部門、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新中國成立後的二十多年,我國第三產業有所發展,但基本上處於被抑制狀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獲得了新的生機。為適應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中共中央、國務院於1992年6月16日做出《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確定發展第三產業的目標是:爭取用十年左右或更長一些時間,逐步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統一市場體系、城鄉社會化綜合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要高於第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和就業人數占社會勞動者總人數的比重,力爭達到或接近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中共十四大報告指出:「發展我國商業、金融、保險、旅遊、信息、法律和會計審計咨詢、居民服務等第三產業,不僅有利於促進市場發育,提高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方便和豐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廣開就業門路,為經濟結構調整、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和政府機構改革創造重要條件。要發揮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使之在國民生產總